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朝鮮半島衝突

指数 朝鮮半島衝突

朝鮮半島衝突是指位於朝鮮半島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方的大韓民國之間的一系列衝突,雙方都宣稱對整個朝鮮半島擁有主權即自身為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在冷戰中,朝鮮由蘇聯、中國等共產主義陣營國家支持,韓國則受美國及其盟友支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陣營,在1950年雙方爆發了戰爭。戰爭結束後,兩個國家均被摧毀,但半島的政治格局依然不變。朝鮮和韓國繼續著軍事上的對峙以及週期性的衝突。在冷戰結束東方集團消亡之後,朝鮮仍留存了下來。 美國在南韓保持著一定量的軍事存在以阻止對韓國任何潛在性的攻擊。 1997年。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評價朝鮮半島是「冷戰最後的鴻溝」。 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朝鮮為「邪惡軸心」的一員。而面對越來越孤立的國際局勢,朝鮮選擇發展飛彈和核武技術。.

38 关系: 大韩民国大韓民國歷史尹潽善崔圭夏中國三八线喬治·W·布希冷战全斗煥共產主義陣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國美朝關係盧武鉉盧泰愚蘇聯邪恶轴心金大中金正恩金正日金泳三金日成李明博李承晚東方集團比尔·克林顿朝韩非军事区朝鮮半島南北關係朝鮮半島統一問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歷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半岛朝鲜战争朴槿惠朴正熙文在寅日本投降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歷史

大韓民國于1948年8月15日由大韩民国建国总统李承晚在朝鮮半島南部正式建國。其建立源於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民族独立运动”興起。金九等人流亡中國並建立流亡政府。该临时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认可。而中國国民政府當時雖然沒有正式承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其極大的幫助,如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人員,並幫助其在國際社會擴大影響。 日本全面侵華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隨當時抗日的中華民國政府于1940年到达中國重庆。並於1940年9月17日在重庆成立韓國光复军總司令部,李青天將軍出任總司令,李范奭將軍出任參謀長。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9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書,正式對軸心國宣战。 1945年2月,根據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苏中3国共同托管。二战结束后,由於蘇聯和美國就朝鮮半島的共管無法達成共識,1948年,半島被劃分為南北兩塊勢力範圍:蘇聯勢力範圍內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以及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簡稱--)。1950年6月25日,北韓進攻南韓,韓戰爆發。在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缺席下,當時由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决议發動聯合國軍支援南韓。聯合國軍支援的南韓同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支持的北韓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火協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分界而治。 南北韓分治後,南韓經歷民主與獨裁統治的反復交替:第一共和國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統治崩潰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國建立並以尹潽善為總統,卻在不久后被朴正熙軍隊推翻。之後從第三到第五共和國,南韓都處於朴正熙及全斗煥軍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1987年之後,第六共和國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的政府。 在外交方面,自韓戰後,南韓與美國建立軍事同盟關係,而美軍則一直駐紮在南韓境內。1992年8月盧泰愚大統領宣布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將上億美元的中國駐韓大使館資產移交給後者。1991年,南韓與北韓分別加入聯合國。目前,大韓民國與188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大韓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尹潽善

尹潽善(,),韓國的政治家,獨立運動家。 号海葦(해위),為大韓民国第4任總統,在任僅9個月便被朴正熙發動5·16軍事政變推翻。基督教指導者尹致昊的從侄子。本貫海平尹氏。.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尹潽善 · 查看更多 »

崔圭夏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崔圭夏(,),字瑞玉(서옥),號玄石(현석),韓國外交官及政治人物,曾為該國第12任總理、第10任總統。任職總統後隨即在全斗煥發動的肅軍政變及5·17緊急戒嚴後被迫下台,故其總統任期僅約滿8個月,從未實際掌權。.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崔圭夏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三八线

三八线,是1945年苏联和美国在从日本手中收复朝鲜半岛过程中,按土地面积大致相等原则,沿北纬38度线在地图上随手划定的一条受降分界线。值得注意的是,该线严格上并非停战分界线,朝鲜和韩国两方的界线是根据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划设的軍事分界線(又稱作停戰線)。 根据朝鮮停戰協定的规定,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間以全長247公里(154英哩)的实际控制区划定界線。該線大致依照北纬38度线划定,但主要根据双方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时的实际控制线,军事分界线兩側是朝韓非軍事區。其中,由朝鮮實際控制的開城市就位於北緯38度以南。 由于南北韓均宣称拥有朝鲜半岛全境,因此这条軍事分界线并不被双方視為“国界”。在黃海上,兩韓以事實上的「海上軍事劃界線」分隔,稱為北方界線,1953年由聯合國軍劃定。然而北方界線並未有在停戰協定中提及,因此不被北韓承認。.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三八线 · 查看更多 »

喬治·W·布希

#重定向 乔治·沃克·布什.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喬治·W·布希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全斗煥

全斗煥(,),字勇星(용성),号日海(일해),韓國第11、12任總統、韓國陸軍退役上將。本贯。 全斗煥1931年1月出生于今韩国慶尚南道陝川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9月从韩国陆军士官军校毕业后,以少尉身份入伍,曾两次被派往美国接受军事培训。1961年五一六军事政变时,全斗煥积极支持朴正熙,成为朴正熙的亲信,先后担任中央情报部人事科长、第一空降兵副团长、第30警备大队任中校大队长、陆军参谋长首席副官、陆军第9师团第29团团长、特戰司令部旅长、总统警卫室作战次长助理、第1步兵師师长、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等职。朴正熙被暗杀后,全斗焕通过军事政变掌权,成为韩国总统。 全斗焕奉行新军人权威主义的独裁统治,镇压民主化运动。 不过在他执政期间,韩国经济保持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国际收支扭亏为盈,中产阶级得到壮大。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在全斗焕执政期间有些实际性发展,双方于1984年首次进行了南北离散家庭团聚会。全斗焕执政期间的韩美关系和韩日关系得到加强与改善。美国取消了卡特政府提出的撤出驻韩美军的计划,并继续帮助韩国实现军事现代化。韩日首脑实现了首次互访。此外,全斗焕政府还积极发展与欧洲传统友好国家,以及与东盟、非洲、中东的外交关系,使韩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1987年韩国爆发大规模六月民主运动后,全斗焕接受了其接班人卢泰愚的总统直选提案。1996年8月26日,全斗焕在金泳三执政期间因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和贪污罪被首尔地方刑事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并罚款2205亿韩圆,后于1996年12月被首尔高等法院改判为无期徒刑,1997年12月20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金泳三和金大中赦免。.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全斗煥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陣營

#重定向 東方集團.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共產主義陣營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朝關係

#重定向 朝美關係.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美朝關係 · 查看更多 »

盧武鉉

卢武铉(,),韩国第16任总统,从政前曾任法官、律师。卢武铉出身寒门,由于家境贫穷,他读完初中后,没能继续读高中而是去可以提供奖学金的釜山商业高中(相当于职业高中)。职业高中成為他最后的学历,这使得他成为韩国历史上学历最低的总统。他也因此被称为“平民总统”、“草根总统”。 从未进过大学法学院的卢武铉,经过近十年的顽强自学苦读,最终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官。由于兴趣偏好,他做法官不久后就改作律师。全斗焕军政府时期,卢武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釜林事件”的辩护律师,从此走上人权律师的生涯。1988年,在金泳三的提议下,卢武铉加入统一民主党,并当选韩国第13届国会议员。2002年12月,他在韩国第十六届总统大选中击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成为韩国总统。就任总统初期,由于反对派控制着超过半数的国会席位,卢武铉的各项改革政策在执行上举步维艰。卢武铉的亲信在其竞选期间收受政治金被曝光后,使他陷入信任危机。在一次电视座谈会上,他因为说了“我期望国民大力支持开放国民党”,而被指责违反《选举法》中立原则,导致党政危机,最终被国会弹劾。不过,反对派的弹劾斗争在韩国民众中产生反面效应,支持卢武铉的新成立政党开放国民党,在新一届的国会选举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卢武铉的职务在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后也得到恢复。 卢武铉把他的政府称为“国民参与政府”,通过“扩大国民的参与”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繁荣”。卢武铉在稳定中求改革,在行政改革方面,他提出建设“能干的政府”和“适度规模的政府”;在经济改革方面,他试图建立公正、透明、健康的市场秩序。执政期间,卢武铉在前韩国总统金大中“阳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和平繁荣”的对朝政策。2007年10月2日至4日,卢武铉与夫人权良淑徒步跨过韩朝军事分界线在平壤与金正日召开第二次韩朝首脑会晤,并签署《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他坚决反对美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和封锁,主张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要求美军撤出首尔,收回战时指挥权,打造自主国防。他通过发展与美、日、中、俄四国的“均衡外交”,寻求使韩国成为东北亚的“均衡者”。 卢武铉倡导清廉政治,但卸任后遭到离职审查,于2009年5月23日在李明博政府对其受贿调查期间跳崖自杀,对韩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认为卢武铉是韩国现任政府清算前任政府、权威主义的牺牲品。2013年韩国Research View开展的一份民调显示,在对朴正熙、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和朴槿惠5名韩国前任及现任总统的好感度调查中,卢武铉名列第一。有观点认为卢武铉的死不是韩国民主的失败,而是韩国政治走向清廉的一个新起点。 卢武铉的座右铭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最尊敬的人是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并著有《卢武铉见到的亚伯拉罕·林肯》一书。他认为自己与林肯一样都是出身寒门,经过自学苦读成为律师,并在议员竞选多次落选后当选总统。他希望自己能像林肯那样以“低姿态的人,谦逊的权力”造就“强大的国家”。.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盧武鉉 · 查看更多 »

盧泰愚

盧泰愚(,)是韓國政治人物,曾於1988年至1993年间任大韓民國总统,祖籍中国山东,大韓民國大邱出生,韓國陸軍退役將領。.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盧泰愚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邪恶轴心

邪恶轴心」(Axis of evil)是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於2002年1月在他的國情咨文中所發表的看法,意指「赞助恐怖主义的政权」;其中明确指出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和朝鲜。.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邪恶轴心 · 查看更多 »

金大中

金大中(,),号后广(후광),別名忍冬草(인동초),本贯金海金氏,韩国政治家,大韩民国第15任总统,在朴正熙、全斗焕独裁政权期间多次因民主斗争入狱,被称为“亚洲的曼德拉”,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年轻时的金大中原本是个成功的南韩企业家,但他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在朝鲜战争停火后不久,他便弃商从政。长期以来,他作为在野党领袖致力于发展韩国民主事业。为此,他曾五次死里逃生,经历了六年狱中生活和十年的软禁、流亡生涯,屡次遭到韩国当局囚禁、流放、车祸谋杀、判处死刑等迫害。在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竞选和民主斗争中,金大中屡败屡战,最终于1997年当选为韩国第十五任总统,被韩国舆论称为“巨木”。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正式宣誓就任韩国总统,入主青瓦台,成功实现了韩国现代史上朝野政党首次政权和平交替。 金大中执政期间致力复苏遭受亚洲金融风暴打击的韩国经济,改革韩国的经济体制,使韩国成功完成企业民营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在对北问题上,他采取“阳光政策”,曾在2000年成功进行首次南北双边会谈,并在同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另外,他通过协调发展与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有效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金大中1956年由天主教漢城總教區卢基南总主教付洗成为一位天主教徒,圣名为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代父是当时韩国副总统张勉 。金大中的座右铭是“敬天爱人”,也是他一生奉行的理念。.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金大中 · 查看更多 »

金正恩

金正恩(,)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任第三代最高领导人,目前兼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2012年至2016年间的黨內職稱是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其军衔为元帅。 金正恩於2010年9月27日及9月28日分別就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權位僅次於父親金正日,當時的黨內排名也僅次於包括總書記金正日在內的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被認為是承繼政權的第一步。其父金正日逝世後,在完全接任金正日空缺下來的職位之前,朝鮮官方已開始稱金正恩為黨政軍的最高領導人,象徵其第三代領導人的地位確立。 金正恩於2012年4月11日和4月13日分别出任勞動黨第一書記和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並將勞動黨總書記和國防委員會委員長職務永久保留給金正日。2016年5月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获推举为党委员长,2016年6月的最高人民会议上获推举为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2012年7月17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金正恩有两个大学学位:金日成綜合大学的物理学学位和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的步兵指揮官和炮兵學学位。 金正恩自2018年3月起多次訪問中國,三個月內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陸續進行了3度會面。金正恩稱讚習近平總書記是朝鮮非常尊敬和信賴的偉大領導人。 2018年4月27日朝韓首腦會晤,金正恩於东八区時間上午8時30分跨越北緯38度的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成為朝韓停戰65年後首位踏入韓國領土的朝鮮領導人。 金正恩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於2018年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朝美首脑会议。.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金正恩 · 查看更多 »

金正日

金正日(朝鮮語:김정일,),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世襲第二代最高領導人,生前擔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金正日是朝鮮建國領導人金日成長子,其母為金正淑。金正日经过最高人民会议选举,擔任最高领导人,領導朝鮮長達17年。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朝鲜语称军衔为“军事称号”),2012年2月14日被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事称号。2012年4月11日的劳动党代表会议上被拥戴为“永远的总书记”,将朝鲜劳动党总最高领导人的职称改为“第一书记”;在13日的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5次会议上被拥戴为「永远的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金正日 · 查看更多 »

金泳三

金泳三(;),号巨山,韩国民主运动领袖,第14任韩国总统,是韩国民主化后的首位文人总统。有媒体称他是“韩国反腐教父”。 金泳三1927年出生于今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市,毕业于首尔大学哲学系,1954年当选为韩国第三届国会议员,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他曾先后九次当选国会议员,在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执政时期长期从事推动韩国民主化改革运动,并成为韩国民主运动的领袖。1992年12月,金泳三凭借与卢泰愚执政的民正党和金钟泌的新民主共和党三党合并当选韩国第14任总统,成为韩国民主化后的首位文人总统。 金泳三执政期间致力于消除腐败,推行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和金融实名制,将全斗焕和卢泰愚两位前总统推上了法庭。通过肃军运动,他清除了韩国军队的秘密组织一心会,结束了韩国40余年来军人执政、干预政治的局面。1992至1996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92年的6740美元提高到10600美元。1996年,韩国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金泳三奉行世界化、多边化、多元化、地区合作、面向未来的“新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大提高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在他执政期间,韩国在加入联合国仅4年后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并成功申办第三届亚欧首脑会议。此外,金泳三还很好地处理了第一次朝核危机,避免了一场美朝战争。在其执政后期,由于韩宝丑闻和次子被捕入狱等事件,加上1997年未能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使他的施政毁誉参半。 金泳三的座右铭是“大道无门”。金泳三与金大中和金钟泌在韩国政坛被称为“三金”,他们共同活跃在政坛的时期被称为“”。.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金泳三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李明博

李明博(,),第17任大韓民國總統,曾任大韓民國漢城特別市(今首爾)市長,2008年至2013年任總統職位,随后由朴槿惠继任。 李明博早年畢業於高麗大學商學部,後來進入現代集團旗下現代建設工作長達27年,并担任首席执行官。1992年起從政,一直擔任國會議員直至1998年。 2002年他當選漢城特別市市長,2006年卸任,期間於2005年要求大中華地區把漢城改名為首爾。 2007年參選總統,在黨內初選擊敗前總統朴正熙之女朴槿惠成為總統候選人,最終以48.7%當選為大韓民國總統,成功締造韓國第二次政黨輪替。.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李明博 · 查看更多 »

李承晚

李承晚(,),字承龍(승룡),號雩南(우남),大韓民國首任總統、第一至三屆總統(1948年-1960年)。在任期间實施教育治国政策,能源科技国策。 1875年出生在朝鮮黃海道平山郡,曾就读于培材大学(时称培材学堂),1905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士學位,191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政治博士學位。1919年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同年受任臨時政府總統。1921年赴美推動韓國獨立運動。1945年歸國任民主議院議長。1948年任大韓民國制憲國會議長,同年獲議會選為總統。1951年創立自由党,自任總裁。 其後在1952年、1956年及1960年在被指選舉嚴重舞弊的情況下,連續三次當選總統,1960年因「4·19學運」被迫下野,旋被迫辭職並流亡美國夏威夷直至1965年逝于檀香山。.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李承晚 · 查看更多 »

東方集團

東方集團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对中欧及东欧的前社會主义国家的称呼,其范围大致为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与这一称呼类似的“苏联集团”和“蘇東集团”同样代指与苏联同盟的国家,但这两者通常也包括中东欧之外的国家。 1949年时,東方集團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波兰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會主义國家。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虽然也是社會主義国家,但因为和苏联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東方集團。雖然1955年南斯拉夫與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南斯拉夫并没有重新加入東方集團。.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東方集團 · 查看更多 »

比尔·克林顿

威廉·傑弗遜·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暱稱比尔(Bill),他的姓 Clinton 在--。他是美国律师、政治人物,民主党成员,曾長期擔任阿肯色州州长(1979年-1981年、1983年-1992年)和第42任美国总统(1993年-2001年)。 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仅次于西奥多·罗斯福和约翰·甘迺迪的第三年轻(若已当选為準,則為第二年輕)的总统,也是首位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中的总统。 克林顿被称为新民主党人,其領導和革新民主黨的执政理念也被稱为第三种道路和回歸中間路線。执政期间他着力加税和扩大联邦政府开支,导致政府多次停摆。1999年在克林顿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库盈余5590亿美元。克林顿在其第一個总统任期内由于推行讓美國醫療改革等政策的失败,共和党在事隔40年之后首次获得众议院的控制权。而在第二个任期内,克林顿因伪证罪和妨碍司法罪被众议院弹劾,但最终参议院否决了弹劾案。 克林顿以65%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创下了55年來二战后美国总统离任最高支持率纪录。此后,克林顿一直进行公开演讲和人道主义工作,成立了克林顿基金會,致力于艾滋病和全球变暖等国际问题的防治。2004年,克林顿出版了自传《我的生活》。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克林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七位。.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比尔·克林顿 · 查看更多 »

朝韩非军事区

朝韩非军事区(),是指一段橫越朝鮮半島、作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邊界三八线的緩衝區地帶,又常稱朝鲜半岛非军事区、韓國非軍事區、朝鮮非軍事區等。1953年7月27日在經歷將近三年的朝鲜战争後,四方決定於板门店签署《朝鮮停戰協定》,自此确立了以38度線及其周圍地區所組成的朝韩非军事区。 這條非軍事區將整座朝鲜半岛分成南北兩側,並穿過了北緯38度線一角,在非軍事區的西端位於北緯38度線南方,東端則在北緯38度線北方,大體上與作為朝鮮與韓國國界的38度線平行,因而韩朝分界线在中国大陆也普遍称为“三八线”。非軍事區北部地區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控制,南部地區則由大韓民國控制;而非軍事區的管理與監督,則由軍事停戰委員會負責嚴格禁止雙方試圖進入朝韓非軍事區內。直至今日,這條非軍事區兩側仍是敵對的,附近的居民人數也極少。 整條非軍事區長達248公里,寬度則大約為4公里,這條非軍事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多軍人駐守的國界地帶。隨著非軍事區往西方延伸即為北方界線(NLL),這條黃海的內海上邊界也成了一個常發生軍事衝突的重點處。 2018年4月27日南北韓高峰會‎‎簽署了《板門店宣言》;自5月1日起,停止軍事分界線一帶一切敵對行為,將南北韓非軍事區轉成和平地帶。.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韩非军事区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或兩韓關係,是指朝鮮半島上的大韩民国(简称--)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之間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关系。韓語社群常以南北關係稱之()。 朝鲜半岛在統一新羅至朝鮮王朝長達一千三百年期間,一直是統一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朝鲜半岛原本是个自主发展的历史契机。不过,由于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朝鲜半岛在1945年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独立后,因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美國和蘇聯因勢力範圍劃分爭議,導致韓戰發生,此後陷入国家分裂。韩朝双方在冷战铁幕下长期相互敌对、孤立、封锁,并试图通过武力实现统一。20世纪70年代,随着东西方国际格局的缓和,韩朝双方开始相互对话、接触,寻求和平统一的途径。1971年,南北方通过红十字会进行了首次接触,讨论南北离散家属问题。虽然韩朝双方在早期的对话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双方至少都表达了和平解决国家统一的良好意向。 20世纪90年代,韩朝双方开始频繁的接触与对话。1998年金大中就任大韩民国总统后,对朝推行“阳光政策”,提出民族统一三阶段方案。2000年6月,金大中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平壤举行历史性的首次朝韩首脑会晤,并联合发表自主解决国家统一,加强双方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卫生、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南北共同宣言》。2003年开始的卢武铉政府在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基础上推行“和平繁荣政策”,将韩朝关系上升到迎接“东北亚新时代”的高度。2007年10月,卢武铉徒步穿越韩朝军事分界线与金正日举行了第二次韩朝首脑会晤,并发表《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 2008年,韩国保守派的李明博政府执政后,韩国对朝政策由友好转为强硬,韩国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双方关系开始后退。2013年,朴槿惠出任韩国总统后,对朝推行“朝鲜半岛信任进程”,不像李明博那样一味地倾向于强硬态度。不过,朴槿惠的政策被朝鲜认为延續是李明博的政策,並無改變韩国要求朝鮮放棄核武的既定政策。.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統一問題

朝鮮首都平壤市區的統一拱門 朝鲜半岛统一,韩国方面称南北统一()、朝鲜方面称祖国统一(),在中文世界也稱為兩韓統一、南北--韓統一,泛指朝鮮半島現有的兩個分立政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韩民国,在未來整合為單一主權國家的政治運動及構想。 朝鲜半岛自公元7世纪形成统一国家后,除在新罗末期有暂短的后三国时期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長達1300年一直保持着国家统一的局面,没出现过大的分裂。朝鲜半岛在此期间的每个王朝都是保持长期稳定,新罗历史有992年,其中统一期间为224年,高丽和朝鲜王朝分别维持了474年和518年,政治長期穩定,不像中國經歷多次朝代更替。单一民族的特性,使得朝鲜半岛历史很少出现其它国家历史上,由于民族矛盾而陷入的分裂与动乱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原本可以有个自主发展的契机,不过大国的固有利益使其陷入南北分裂和长期敌对的状态。冷战结束后,韩朝双方都意识到武力统一的局限性,并开始调整各自的外交与统一政策。 1970年代至今,韩朝双方的关系经历了紧张与缓和的波动。不过朝鲜一贯奉行“对抗与对话”两手准备的政策。而韩国政府也试图调整对朝政策,寻求解决僵局的突破口。1989年,韩国建立了专门用于支持南北交流与合作的3000亿韩圆“南北合作基金”。1990年6月,韩国又颁布了《南北交流合作法》,为南北交流、合作提供了法律、制度和资金上的保证。2013年,韩国为“南北合作基金”拨款1.09万亿韩元(约合10.2亿美元),较去年增加9.1%。统一部的一般预算也增至2222亿韩元,较去年增加4.4%。由于朝鲜和韩国於政治、經濟上均存在懸殊差異,以及美、中、俄、日对朝鲜问题的强大影响及政治角力,朝韩问题现在一直处于搁置。.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鮮半島統一問題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歷史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時常簡稱為朝鮮)成立於二战后的1948年。从1948年起至1994年金日成一直是朝鲜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金日成死後,其子金正日接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死後又傳位於其子金正恩。由於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前蘇聯的資助,朝韩分治后到70年代北韓在經濟方面一度領先南方的大韓民國,1969年被朴正熙領導的南韩政府追過。隨着前蘇聯的瓦解及原共產主義國家一個接一個的脫離共產主義行列,北韓在國際舞台上更形孤立。朝鲜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官方所称的“苦难行军”。联合国2008年报告称,朝鲜三分之一的妇女和5岁以下的儿童营养不良。朝鲜人均寿命与15年前相比缩短了3.4岁,减至69.3岁。同时,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增高,分别由千分之十四增至千分之十九和由十万分之五十四升至十万分之七十七。据推算,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之后的10年间因粮食困难损失了61万人。2000年由南韓前總統金大中積極推行陽光政策,后来的盧武鉉也致力于缓解朝韩双方长期的对峙。关於北韓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在时断时續中進行而且毫无进展,朝鲜现已宣布退出。 2009年5月26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第二天,因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定》,全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大韓民國方面稱韓--國休戰協定,是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同联合国军签订的、关于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联合国军代表中将(又译威廉·凯·海立胜)、朝鲜人民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南日大将在朝鲜半岛板门店签署了这一协定,同日下午,协定送至汶山里附近的联合国军基地,由马克·克拉克上将签署;随后送呈朝鲜人民军元帅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字,得以正式生效。, New York Times, July 27, 1953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最终执行了协定。 该协定的序言中称,此协定是“为停止造成双方巨大痛苦与流血的朝鲜半岛冲突,并旨在确立足以保证在朝鲜半岛的敌对行为与一切武装行动完全停止的停战,以待最后和平解决的达成”这一目的而签订的。, FindLaw, July 27, 1953 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将不再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於声明中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2018年4月27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共同簽署《板門店宣言》,擬年內连同美国与北韓簽订和议,長達68年的韓戰最終或正式結束。.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鲜停战协定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朴槿惠

朴槿惠(;IPA:;),韩国第18任总统,前总统朴正熙之女,韩国宪政史上首位女总统,也是首位在大韩民国建国后出生的总统和首位“二代总统”。 朴槿惠1952年2月2日出生于朝鲜战争时期的韩国庆尚北道大邱市,1974年从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留学法国。期间,其母陆英修在1974年8月15日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典礼上被文世光杀害。由于朴正熙无意再娶,朴槿惠代替其母履行韩国第一夫人的职责。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后,她带着妹妹和弟弟从青瓦台搬回位于新堂洞的老宅。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她结束隐居生活正式进入政坛。此后她先后出任大国家党副总裁,总裁,连续5次当选国会议员,2012年当选韩国第18任总统。 2016年12月9日,朴槿惠因崔順實事件而被韓國國會通過彈劾,韩国宪法法院后于2017年3月10日以8票全數通过裁定弹劾成立,使她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因彈劾而下台的總統,也是繼2016年8月31日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之後世界上第二位因遭彈劾而下台的女總統。.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朴槿惠 · 查看更多 »

朴正熙

朴正熙(;IPA:,),韩国第5至9届总统,是韩国宪政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亦是韩国第18届总统朴槿惠的父亲。 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出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龟尾面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1937年从大邱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闻庆公立小学教书,后在满洲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满洲军少尉,韩国光复后成为韩国陆军军官。1961年,朴正熙发动五一六军事政变推翻韩国第二共和国,掌握大权,后统治韩国长达18年之久,直至1979年10.26事件被其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 朴正熙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韩国总统。在其执政期间,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8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44美元。他因此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缔造者”。另一方面,他实行铁腕统治,通过牺牲民主的专制制度来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被称为独裁者。 朴正熙为人简朴。在其所著的《国家、革命和我》一书中,他说:“我一生的夙愿是创建一个以朴素、勤劳、正直和诚实的平民为社会基础的自主独立的韩国。用一句话来讲,我希望在平民中出生、成长、工作,并在平民认可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朴正熙 · 查看更多 »

文在寅

文在寅(;),大韓民國第19任總統(現任),2015年至2016年擔任共同民主黨代表。 1953年1月24日出生於韓國巨济郡(今慶尚南道巨濟市),出身寒微。年少時,文在寅曾是學運領袖、執業律師,長期投入維護人權運動,從政前與盧武鉉合作,是一位有名的人權律師,而盧武鉉當選總統後,他也隨之進入青瓦臺,擔任其秘書長。 2012年4月11日,文在寅當選為釜山沙上区第19屆韓國國會議員。同年9月16日,文在寅獲得所屬政黨提名,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最終以108萬票之差敗給新世界黨候選人朴槿惠。2017年再獲共同民主黨提名,並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勝選,入主青瓦臺,但他表示未來不打算居住在裡面,预计2020年光化门政府大楼加装防弹玻璃以后会入住該新官邸,目前仍住在青瓦臺裡尚未搬遷。 2018年4月27日,文在寅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南韓一側的板門店和平之家舉行第三次南北韓首腦會談。.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文在寅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新!!: 朝鮮半島衝突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