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比倫分封協議

指数 巴比倫分封協議

巴比倫分封協議發生於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手下將領們透過該協議瓜分亞歷山大帝國的大片疆土。 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因墨勒阿革洛斯與佩爾狄卡斯兩方對王位繼承權意見分歧,墨勒阿革洛斯的一方希望由腓力三世全權承繼,而佩爾狄卡斯的一方則希望等待亞歷山大帝的遺腹子(後來的亞歷山大四世)出生後在攝政扶持下繼承王位。最後皇家書記歐邁尼斯主催各方達成妥協。 經協議下,腓力三世當上國王,但由佩爾狄卡斯攝政統治,墨勒阿革洛斯擔任副手。然而,墨勒阿革洛斯及其約300名黨人很快便給佩爾狄卡斯消滅。佩爾狄卡斯隨後進行這場分封協議,將疆土分封給亞歷山大大帝的前將領及總督。 前320年,隨著第一次繼業者戰爭結束,此協議被另一協議—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所取代。 Category:亞歷山大大帝 Category:马其顿王国政治 Category:欧洲条约 Category:前323年.

46 关系: 培松培松 (阿戈諾爾之子)埃及卡帕多细亚印度叙利亚塞琉古一世墨勒阿革洛斯 (將軍)奧克夏特斯奇里乞亚安提帕特安提柯一世巴克特里亞巴比伦亚历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佩爾狄卡斯佩拉的阿昌利西馬科斯列昂納托斯呂底亞克拉特魯斯米南德 (總督)米底王国米利都的拉俄墨東粟特美索不达米亚特勒波勒摩斯 (將軍)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菲羅塔斯 (總督)西比爾提亞斯馬其頓王國阿特羅巴特斯阿特羅帕特尼王國阿桑德阿拉霍西亞腓力 (總督)腓力三世 (马其顿)色雷斯樸塞斯塔斯歐邁尼斯波斯潘菲利亚攝政托勒密一世

培松

培松(希臘語:Πείθων 或 Πίθων;)出身於西馬其頓的貴族,為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曾擔任亞歷山大親密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也是為繼業者。 前335年,培松被任命为亚历山大的七护卫。 前323年,當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的巴比倫分封協議裡,原米底行省形勢重要且疆域過大,故把北方較小的部分阿特羅帕特尼至米底分割出去,並任命米底原總督阿特羅巴特斯為當地新總督,培松則為米底總督。 而亞歷山大逝世後,許多希臘老兵受命鎮守帝國東部各地,實在無法忍受東方的殖民生活,推舉菲隆為領導,起兵歸鄉。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命令米底總督培松率領大軍平亂,但培松野心勃勃,準備爭取希臘人心以為日後己用。但佩爾狄卡斯對他已生疑心,特別命令他要處死所有叛亂的士兵。很快的培松戰勝了希臘叛軍,並使叛軍接受了他的招降,但馬其頓士兵一來還記得佩爾狄卡斯的命令,二來貪圖希臘老兵的戰利品,用標槍射殺了全部希臘老兵,並佔有了老兵們的財產,培松只好班師而歸。而佩爾狄卡斯更對培松不信任了。 隨後第一次繼業者之戰爆發,培松跟隨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攻打埃及的托勒密,當佩爾狄卡斯抵達尼羅河三角洲最東部的城市佩魯修姆(Pelusium),企圖渡過尼羅河遭到失敗。佩爾狄卡斯斯轉道三角洲頂部的孟菲斯,但部分部隊在渡河時又被河水沖走,部隊士氣低下,在佩爾狄卡斯的嚴厲懲處下,部隊被激怒而發生嘩變,培松與安提貞尼斯、塞琉古聯手殺害了佩爾狄卡斯,並與托勒密談和。之後,托勒密委任了培松及阿里達烏斯(Arrhidaeus)擔任帝國新攝政,卻遭到大部分繼業者強烈反對而作罷,並在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重新分配帝國權力。 前317年,當帝國攝政安提帕特死後,培松妄圖擴大自身勢力,入侵帕提亞,並任命其兄弟歐德摩斯為帕提亞新總督,這舉造成其他帝國東方總督聯合起來對付培松,甚至連另一位印度的健馱邏總督培松也率領希臘部隊加入聯合軍,迫使培松被逐出帕提亞。當歐邁尼斯成功勸說帝國東部總督們倒向波利伯孔和他這一邊,聯手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對抗安提柯時,培松此時加入安提柯陣營,在伽比埃奈戰役中,培松率領米底騎兵攻佔歐邁尼斯的大營,觸發日後歐邁尼斯的敗亡。 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後,培松在帝國東部勢力大增,更意圖擴大他的疆土,安提柯不希望出現新的競爭者,設法誘騙培松來到他的宮廷內,謀殺了培松。 Category: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 Category:古代馬其頓將軍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亞歷山大帝國總督.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培松 · 查看更多 »

培松 (阿戈諾爾之子)

培松(希臘語:Πείθων 或 Πίθων;)為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在亞歷山大征服印度後,他被任命為總督,統轄印度河和奇納布河的交匯點到印度河出海口及沿岸地區,任期從前325年到前316年。之後,在繼業者戰爭中他被任命為巴比倫尼亞總督,並於加薩戰役戰死。.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培松 (阿戈諾爾之子)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卡帕多细亚

卡帕多细亚(also Capadocia; Kapadokya, Καππαδοκία Kappadokía,辭源: Katpatuka)),又稱為卡帕達奇亚,亚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大致位于歷歷史上安纳托利亚地區中部,現今土耳其內夫謝希爾、開塞利、阿克薩賴、尼代。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时代,卡帕多细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 如此定义的卡帕多细亚,其南面以托罗斯山脉为界,东抵幼发拉底河,北面与本都接壤,西面与中央盐碱荒原相接。具体的范围之广度则很难予以确定。斯特拉波是唯一的专门记述过这一地区情况的古典作家,但是他夸大了卡帕多细亚的面积;人们现在知道,卡帕多细亚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卡帕多细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塞琉古一世 · 查看更多 »

墨勒阿革洛斯 (將軍)

墨勒阿革洛斯 (希臘語:Mελεαγρος; ),涅俄普托勒摩斯之子,並且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傑出的馬其頓將領。.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墨勒阿革洛斯 (將軍) · 查看更多 »

奧克夏特斯

奧克夏特斯 (波斯語: وخش‌ارد ),出身巴克特利亞,是亞歷山大大帝王后羅克珊娜的父親。 奧克夏特斯首度出現於史籍中是貝蘇斯手下的其中一個督辦,他當時伴隨貝蘇斯撤往粟特的路上,並橫渡阿姆河。在貝蘇斯死後,奧克夏特斯把他的妻子和女兒羅克珊娜安置在粟特岩山的要塞上以策安全,儘管他認為這個要塞堅不可摧,但亞歷山大終究攻克這座要塞,並俘虜奧克夏特斯的妻女。亞歷山大對奧克夏特斯的妻女以禮相待,甚至愛上了羅克珊娜。阿利安記載羅克珊娜相當的漂亮,儘管羅克珊娜已成俘虜,但亞歷山大仍願意把她娶過來。奧克夏特斯聽聞自己妻女已落到 亞歷山大手中,甚至亞歷山大有意娶自己的女兒,隨即歸降亞歷山大。奧克夏特斯因此受到亞歷山大隆重對待,並舉辦盛大的宴席來慶祝婚禮。 之後,奧克夏特斯派往其他仍在抵抗亞歷山大的要塞去勸降,當亞歷山大準備要入侵印度時,奧克夏特斯被任命為帕洛帕米薩達的總督,他擔任這職務直到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在第一次繼業者權力分配的巴比倫分封協議中,奧克夏特斯的總督地位再度受到確認,繼續擔任原職位,之後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也是如此。奧克夏特斯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支持歐邁尼斯陣營,並派遣一支小部隊前去助戰。當歐邁尼斯敗亡後,奧克夏特斯似乎與安提柯締結和約,當時安提柯在帝國東方的霸權無人能及,很有可能奧克夏特斯當時從屬於安提柯。 奧克夏特斯很有可能在塞琉古一世東征印度前就逝世,因為之後塞琉古一世把帕洛帕米薩達地區割給孔雀王朝,卻沒有提到奧克夏特斯。.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奧克夏特斯 · 查看更多 »

奇里乞亚

奇里乞亞(希腊语:Κιλικία、Kilikya),又譯基利家(新教)、基里基雅(天主教),也被称作小亚美尼亚,位於今日土耳其東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塞浦路斯以北,東至旁非利亞,北至托魯斯山脈,地處於前往地中海的通道上,曾經是羅馬帝國一個貿易非常繁盛的地區。基督教使徒保羅出生於當時西利西亚的首府塔尔苏斯。 15世紀起,奇里乞亞受奧斯曼帝國統治。今天奇里乞亞分屬土耳其梅爾辛省、阿達納省和奧斯曼尼耶省。.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奇里乞亚 · 查看更多 »

安提帕特

安提帕特 (Ἀντίπατρος; 前397年 — 前319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將軍。於前320年,擔任亞歷山大帝國攝政。.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一世

安提柯一世(獨眼),或譯安提哥那一世( Άντίγονος ό Μονόφθαλμος ,,於前306年~前301年在位),腓力之子,出身馬其頓厄利苗提斯貴族。在早年時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將軍,後來跟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並被派為大弗里吉亞的總督。亞歷山大逝世後,安提柯成為繼業者戰爭的主要角色,於前306年自行稱王,建立安提柯王朝。他被認為是亞歷山大最強大的繼業者,也是希臘化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安提柯一世 · 查看更多 »

巴克特里亞

巴克特里亞是一個中亚古地名,希臘語為,波斯語稱為 بـلـخ ,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之为大夏,此地一說為吐火羅。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以北地区。.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巴克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亚歷山大四世(希臘語:Aλέξανδρος;)是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與巴克特里亞貴族羅克珊娜所生的兒子,阿吉德王朝最後一任國王。.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佩爾狄卡斯

佩爾狄卡斯,又譯帕迪卡斯(Περδίκας;)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主要將領,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亦跟隨亞歷山大從事遠征,成為大帝重要的左右手之一。在前323年在亞歷山大臨死前把象徵王權的戒指給他,使他成為新國王腓力三世和亞歷山大四世的帝國攝政,是亞歷山大繼業者之一。當佩爾狄卡斯掌權不久,原先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們開始策畫奪取權位,佩爾狄卡斯是第一位試圖保持帝國完整的繼業者,但他與公主克麗奧佩脫拉的婚約導致被其他將領們懷疑他想自立為王,終使他與其他馬其頓重要領導人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埃及的托勒密交戰。 作為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親自率兵討伐劫持亞歷山大大帝靈車的托勒密,在入侵埃及時遭到軍隊嘩變,被殺。.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佩爾狄卡斯 · 查看更多 »

佩拉的阿昌

阿昌 (古希臘語:; ? –前321年 ),出身馬其頓王國的首都佩拉,在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任命為巴比倫尼亞總督。當亞歷山大遠征印度時,有一個名叫阿昌(克雷里亞斯之子)的馬其頓佩拉人擔任三排槳戰船艦長(Trierarch),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在佩爾狄卡斯擔任帝國攝政時,佩爾狄卡斯可能懷疑阿昌與埃及的托勒密有所勾結,因此佩爾狄卡斯在遠征托勒密時派遣多喀摩斯(Docimus)率領一小支部隊接替阿昌的職位,阿昌在前321年與多喀摩斯隨後發生戰鬥,最終以阿昌敗亡。 另外在德爾菲的銘文中,發現他在約前333年或前332年間的皮西安運動會和地峽運動會獲得賽馬優勝。.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佩拉的阿昌 · 查看更多 »

利西馬科斯

利西馬科斯(希臘文:Λυσίμαχος,)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帝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後來亦是「繼業者」,及後在前304年在色雷斯自立為王,鼎盛時期統治色雷斯、小亞細亞及馬其頓本土。.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利西馬科斯 · 查看更多 »

列昂納托斯

列昂納托斯(?-前322年),亞歷山大帝將領及繼業者之一。 列昂納托斯出身上馬其頓(Upper Macedonia)的貴族,具有王室成員身份。他與亞歷山大是親戚且大致同齡,與亞歷山大一起長大,日後非常親密。他其後成為亞歷山大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並且曾在印度戰役中救了亞歷山大的命。 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新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讓列昂納托斯當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列昂納托隨後與亞歷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訂婚,試圖增加自己的地位。與此同時,當雅典人聽到亞歷山大逝世的消息後,率眾起來反叛馬其頓的霸權統治,在拉米亞戰爭中把馬其頓軍安提帕特團團圍困。列昂納托斯帶領20,000名步兵及15,000名騎兵去為安提帕特解圍,一來可返回馬其頓與克麗奧佩脫拉成婚,二來可透過鎮壓希臘人反叛有助於他登上馬其頓王座。可惜他在與希臘人的戰事中陣亡而未能與克麗奧佩脫拉完婚。.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列昂納托斯 · 查看更多 »

呂底亞

吕底亚(Lydia),小亞細亞中西部一古國(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46年),瀕臨愛琴海,位於今天小亚细亚的西北部,其居民的語言為印歐語系安那托利亞語族,以其富庶及其宏偉的首都薩第斯(Sardis)著稱,它大約在公元前660年開始鑄幣,可能是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呂底亞 · 查看更多 »

克拉特魯斯

克拉特魯斯(希臘語:Κρατερός,約),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是一名相當倚重的大將,後來成為繼業者之一。 克拉特魯斯參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大小戰役,在著名的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著方陣左冀步兵。在公元前326年的希達斯皮斯河戰役中,他負責指揮佯動部隊在西岸駐守,成功欺騙敵軍並讓亞歷山大的主力部隊順利渡河。亞歷山大對克拉特魯斯相當信任,在亞歷山大諸將中他最信任就是赫費斯提翁和克拉特魯斯。雖然他深受國王信任,然而克拉特魯斯堅守、捍衛馬其頓傳統,與亞歷山大提倡的東方化政策相牴觸,使他官位上無法與赫費斯提翁、佩爾狄卡斯相比媲,但反而使他深受馬其頓士兵歡迎,緣於馬其頓士兵們不滿亞歷山大的東方化政策。 遠征軍返回巴比倫尼亞後,他受命與波利伯孔一起帶領11,500名老兵返回馬其頓,當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時,他正在行軍至奇里乞亞,因此未參與巴比倫的王位繼承權之爭。隨著亞歷山大逝世,希臘諸城邦反叛之刻,克拉特魯斯在拉米亞戰爭中支援安提帕特對付希臘叛軍。他與他的馬其頓海軍啓航到希臘並在前322年參與克蘭農戰役。隨後他與安提帕特聽信安提柯對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的指控,起兵聲討佩爾狄卡斯。公元前320年,他在小亞細亞卡帕多細亞與歐邁尼斯的一場戰役中交戰陣亡。.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克拉特魯斯 · 查看更多 »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王 · 查看更多 »

米南德 (總督)

米南德(希臘語:Mενανδρoς; 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也是國王的夥友(Hetairoi)之一。在亞歷山大的遠征軍中,米南德指揮一支雇傭兵部隊。後來於前331年亞歷山大在從埃及返回泰爾時,亞歷山大任命他為呂底亞總督。米南德一直擔任這個職位直到前323年,當時亞歷山大從印度返回巴比倫,米南德率領一支增援的部隊前往巴比倫與亞歷山大會合,米南德抵達時恰好在亞歷山大患重病前刻。 亞歷山大逝世後,米南德在巴比倫分封協議後仍擁有呂底亞的統治權。在繼業者的鬥爭中,他屬於安提柯一黨,並且是第一位告知安提柯,說佩爾狄卡斯將娶亞歷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這個消息的人。在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米南德失去了呂底亞總督職位,並由克利圖斯接任。這很可能是米南德為了能與安提柯更緊密加強關係,在前320年在首次對付歐邁尼斯之時,可以看到米南德當時指揮安提柯一部分軍隊。之後幾年,米南德得知歐邁尼斯已經從諾拉的要塞包圍圈逃脫,他立刻率軍進入卡帕多西亞攻擊歐邁尼斯,迫使歐邁尼斯往奇里乞亞逃遁。在這之後,便沒有米南德的記錄了。.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米南德 (總督) · 查看更多 »

米底王国

米底王国或米底亚王国(Median dynasty),又称玛代王国(Mādai),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领土面积最大时西起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亞,东至阿拉霍西亚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米底王国 · 查看更多 »

米利都的拉俄墨東

拉俄墨東(希臘語:Λαoμέδων),前四世紀人物,他出身米利都,是拉瑞卡斯(Larichus)之子,還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軍官。 亞歷山大少年時就與拉俄墨東建立密切的友誼,並受到高位和信任。在腓力二世時,拉俄墨東和其兄埃瑞吉亞斯(Erigyius)、托勒密、尼阿库斯等人與亞歷山大一起被放逐。當前336年腓力二世逝世後,這些與亞歷山大一同磨難的夥友們都受到重用。拉俄墨東之後還隨亞歷山大遠征亞洲,而因為他本身通曉波斯語,亞歷山大便讓他管理波斯俘虜。 雖然之後的遠征戰事沒提到拉俄墨東的名字,但他的地位仍讓他在巴比倫分封協議獲得敘利亞總督的職位,並在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維持原職位。然而,不久他鄰近實力強大的埃及總督托勒密意圖併吞他的領地,托勒密提供一大筆金錢來換取他的行省,但拉俄墨東拒絕這項提議。於是托勒密派遣他的將軍尼卡諾爾率領一支軍隊入侵敘利亞,拉俄墨東無法抵擋敵人入侵,自己還被尼卡諾爾捕獲,被押到埃及。 之後拉俄墨東從埃及逃了出來,並在皮西迪亞加入阿爾塞塔斯陣營,很可能之後安提柯在對抗佩爾狄卡斯餘黨阿爾塞塔斯和阿塔羅斯等人的戰爭中,他也參與其中。前320年,餘黨的勢力遭到消滅,但並沒有提到拉俄墨東的下落。.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米利都的拉俄墨東 · 查看更多 »

粟特

粟特(古波斯语:Suguda-),或譯窣利、索格特,為中亞古代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中國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散居遠方。.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粟特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特勒波勒摩斯 (將軍)

特勒波勒摩斯(希臘語:Tληπoλεμoς; 前四世紀人物),他是皮所芬尼斯(Pythophanes)之子。 特勒波勒摩斯曾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夥友騎兵的一員,當波斯大流士三世逝世後,亞歷山大讓特勒波勒摩斯總監帕提亞和赫卡尼亞一帶,輔佐總督阿明那皮斯(Amminapes),這位總督恰好出身帕提亞。後來亞歷山大把特勒波勒摩斯調為卡爾馬尼亞(Carmania)總督,直到亞歷山大逝世特勒波勒摩斯一直擔任這個職位,之後在前321年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也繼續維持。 當安提柯為了對付歐邁尼斯來到帝國東部,在擊敗歐邁尼斯後成為帝國東部的霸主,當時安提柯撤換許多東方的總督,但仍維持特勒波勒摩斯的職務,因為他在當地深耕已久,不是一個特使就能輕易撤換。.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特勒波勒摩斯 (將軍) · 查看更多 »

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

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Diadochi)於前320年在特里帕拉廸蘇斯達成的權力分配協議,各將領任命攝政及重所分配轄地,對原巴比倫分封協議作出修正。巴比倫分封協議是前323年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權力分配協議。 隨著亞歷山大大帝在前323年逝世,帝國的統治權交予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腓力三世及兒子亞歷山大四世。但由於腓力三世明顯的心智遲鈍,而亞歷山大四世才剛出生(他是亞歷山大帝的遺腹子),於是佩爾狄卡斯被任命為攝政,而亞歷山大大帝的前將領則任命為帝國各區的總督。 總督中有些野心勃勃。當埃及總督托勒密與其他將領叛亂時,佩爾狄卡斯卻在揮軍托勒密時兵變被殺。托勒密謝絕了當攝政,代之却委任了培松(Peithon)及阿里達烏斯(Arrhidaeus)。這任命遭到腓力三世的妻子歐律狄刻強烈反對,引致前320年全體繼業者在特里帕拉迪蘇斯的會議。會議任命安提帕特為攝政,及重新劃分各將領為各地總督。 Category:马其顿王国政治 Category:欧洲条约 Category:前320年.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 · 查看更多 »

菲羅塔斯 (總督)

菲罗塔斯(希臘語:Φιλωτας,前4世紀人),服从于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官员。他在向粟特(Sogdiana)和印度进军期间指挥过一支方阵军队。 似乎他和前331年在巴比伦因杰出贡献而获得封赏的菲罗塔斯是同一人。 毫无疑问,在前332年,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巴比伦分封协议中的奇里乞亚总督。前321年,他被佩尔狄卡斯剥夺了奇里乞亚统治权,继任是。可是这似乎只是把他安排到别的岗位上,就像我们发现他仍然和佩尔狄卡斯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摄政王死后,伙同阿爾塞塔斯、阿塔罗斯和他们的余部,对抗安提柯一世。 前320年,他和阿塔罗斯、多喀摩斯、帕勒蒙一同成为阶下囚,被关押在一起。后来他们一同占领了监狱,突破了守卫。在前316年,他再一次倒在了安提柯一世力量之下。.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菲羅塔斯 (總督) · 查看更多 »

西比爾提亞斯

西比爾提亞斯 (希臘語:; 生存於前四世紀),出身希臘克里特島,並服役於亞歷山大大帝。 當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準備歸程時,在前326年任命西比爾提亞斯擔任卡曼尼亞(Carmania)總督,之後改派為阿拉霍西亞和格德羅西亞(Carmania)總督,接任前任總督陶斯(Thoas)的職位。 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後,西比爾提亞斯和其他遙遠的東方總督們一樣,都維持原來的職位,在前321年第二次分配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也是如此。在第三次繼業者之戰,在面臨培松入侵帕提亞時,西比爾提亞斯是支持波斯總督樸塞斯塔斯反對培松的東方總督之一,之後反培松聯合軍在蘇錫安那接受皇家命令加入歐邁尼斯陣營對抗安提柯。然而對西比爾提亞斯而言,他是聽從樸塞斯塔斯的命令,而不是聽從歐邁尼斯,並且參與樸塞斯塔斯對抗總司令歐邁尼斯的陰謀。西比爾提亞斯對樸塞斯塔斯相當支持,以至於受到歐邁尼斯怨恨,並且威脅將要審判他,結果在西比爾提亞斯在倉促的戰鬥中逃走,返回他的轄區。 之後歐邁尼斯落入安提柯手中,歐邁尼斯的支持者都受到懲處。對西比爾提亞斯相當幸運,因為西比爾提亞斯先前與歐邁尼斯交惡的原因,安提柯仍維持原職位,並且讓他帶領精銳的銀盾兵大部分,密令他以對抗蠻族保疆衛土為由,暗自慢慢把銀盾兵拆散成一小團,來消滅驕傲不馴的銀盾兵。 阿利安提到麥加斯梯尼(Megasthenes)曾住過阿拉霍西亞總督西比爾提亞斯官邸,並與印度國王旃陀羅笈多見過面,可能是塞琉古一世與孔雀王朝於前303年簽訂和約後,派麥加斯梯尼為駐華氏城的大使。因此西比爾提亞斯在那時還擔任總督。.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西比爾提亞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特羅巴特斯

阿特羅巴特斯(希臘語:Aτρoπάτης 古波斯語義:被火保護的;)出身於波斯的貴族,曾效力於大流士三世、亞歷山大大帝,最終建立一個以他為名的獨立國家和王朝。 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阿特羅巴特斯擔任米底行省總督,前331年高加米拉戰役時,阿特羅巴特斯統率米底、高加索阿爾巴尼亞、薩咖森(Sacasene在今日亞美尼亞一部分)等地區部隊,戰後大流士三世逃到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在那受到阿特羅巴特斯熱情招待,大流士三世重新組建一支新的軍隊,但受到亞歷山大大軍逼近,前330年七月大流士不得不撤離埃克巴坦那,在大流士三世逝世後一個月阿特羅巴特斯向亞歷山大投降。 最初,亞歷山大命令歐克索達提斯(Oxydates)為米底總督,但亞歷山大失去對他的信任,改任命阿特羅巴特斯重新擔任米底總督。當亞歷山大至印度遠征歸來,進駐帕薩爾加德時,阿特羅巴特斯綑綁反叛者來見亞歷山大,隨後前324年於亞歷山大所舉辦的蘇薩集體婚禮中,阿特羅帕提斯的女兒與佩爾狄卡斯成親。不久亞歷山大率領軍隊抵達埃克巴坦那過冬,據一些記載,阿特羅巴特斯當時送給亞歷山大100名婦女,但被回絕了,而古希臘歷史學家阿利安不相信有這回事。在這期間,赫費斯提翁在此與世長辭。 當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的巴比倫分封協議裡,因米底行省形勢重要且疆域過大,故把北方較小的部分(今日阿拉斯河盆地)至米底分割出去,並任命阿特羅巴特斯為當地新總督,培松則為米底總督,而阿特羅巴特斯的女婿佩爾狄卡斯當上了帝國攝政,當佩爾狄卡斯被謀殺之後,阿特羅巴特斯就拒絕聽從之後繼業者的命令,並使他的領地成為獨立王國。 阿特羅巴特斯建立的王朝存在數個世紀之久,雖然向塞琉古帝國和安息附庸仍可保持其獨立性,而他的王國在後世的希臘人稱呼為阿特羅帕特尼王國,隨著時間變化,約七世紀時,當時的波斯語稱呼這地區為'Azerbaijan',成為今日阿塞拜疆的由來。 Category:阿契美尼德帝國總督 Category:亞歷山大帝國總督 Category:亞塞拜然歷史.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阿特羅巴特斯 · 查看更多 »

阿特羅帕特尼王國

阿特羅帕特尼或米底·阿特羅帕特尼(Ατροπατήνη),為建立於前四世紀的古王國,約在今日的伊朗庫德斯坦和伊朗亞塞拜然間,王國首都在甘扎克。亞塞拜然被認為是根據阿特羅帕特尼所命名的。.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阿特羅帕特尼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桑德

阿桑德 (希臘語: Άσανδρoς; 生存於前四世紀),他是菲羅塔斯之子,帕曼紐的兄弟。 亞歷山大大帝命令他擔任呂底亞總督,並且還統領原先阿契美尼德帝國總督斯皮瑞達提斯的其它轄區,另外留給他一些維持馬其頓權威的軍隊。在前328年開始,阿桑德和尼阿卡斯率領許多希臘雇傭兵前來扎瑞亞斯帕(Zariaspa)增援亞歷山大。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阿桑德在巴比倫分封協議中獲得卡里亞總督,他的地位並在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再度確認。之後,阿桑德受帝國攝政安提帕特的命令進攻佩爾狄卡斯的餘黨阿塔羅斯和阿爾塞塔斯,但被他們擊敗。 前317年,當安提柯進軍波西斯和米底亞後,成為所有繼業者最為強大的勢力。於是其他人開始組成反安提柯同盟對抗他,其中包含埃及的托勒密、馬其頓的卡山德等等,阿桑德也加入這個同盟裡。前315年,安提柯派遣侄子托勒密率領一支軍隊前往解救阿米索斯,在收復卡帕多細亞後,托勒密一路進軍,並攻入阿桑德的卡里亞。幸好阿桑德在盟友卡山德和埃及的托勒密支援下穩住了局面。前313年,安提柯親自率軍對付阿桑德,並迫使他簽署嚴苛的和約,其中包含阿桑德的軍隊規模受到限制、讓境內希臘沿海城邦自由、附屬在安提柯之下、並把兄弟阿伽松送到安提柯處作為人質。條約簽定之後的幾天,阿桑德受不了這麼屈辱的條約並撕裂了它,他開始瞎造一些不能送人質過去的理由,並且派使者向埃及的托勒密和塞琉古求援。安提柯對於阿桑德背約的行為相當憤怒,立即派出軍隊強制解放卡里亞境內希臘城邦,並把卡里亞整個征服。對於之後阿桑德的結果不清楚,之後阿桑德就沒出現在歷史中了。.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阿桑德 · 查看更多 »

阿拉霍西亞

阿拉霍西亞(Arachosia)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塞琉西帝國、孔雀王朝及帕提亞帝國的一個行省的希臘名稱,它包括現今阿富汗東南部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份地區。赫爾曼德河(Helmand River)流經阿拉霍西亞並提供南阿富汗最肥沃的土地。當中最大的城市坎大哈,據說是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及命名。 阿拉霍西亞在巴克特里亞正南方,以興都庫什山脈為界。南面是格德羅西亞(即現今俾路支省)、西面是德蘭吉安納(現今錫斯坦),而東面則是印度河。西北地區有Pactyans,一個古印度–依朗部族(梨俱吠陀的Pakthas),他們可能是現今普什圖族的祖先。南及東南區有Rhoplutae人(據信是印度的羅布拉人Rohilla、拉傑普特人Rajputs及阿富汗人Afghans的祖先)和Eoritae(阿臘塔人Arattas或Aroras)。 阿拉霍西亞的北面及西北面部份屬於米底王國的領土。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二世征服阿拉霍西亞其餘地區,將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疆界推进至印度河。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帝国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直至印度河。其後,先後成為塞琉西帝國及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Greco-Bactrian Kingdom)的辖区。南及東南地區保留着佛教及印度教文化,直至公元7世紀中后期阿拉伯帝国的入侵。 Category:印度歷史 Category:伊朗歷史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阿拉霍西亞 · 查看更多 »

腓力 (總督)

腓力(希臘語: Φιλιππoς; ),他在前327年被亞歷山大大帝任命為粟特總督,並一直擔任這個職務,統治所有行省中最遙遠的一個。在亞歷山大逝世後,各繼業者重新分配了帝國勢力,在前321年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裡腓力改任帕提亞總督。在前318年,鄰近的米底亞總督培松企圖在帝國東部擴張他的勢力,進攻鄰近帕提亞行省,殺了腓力並任命其兄弟歐德摩斯為帕提亞新總督。.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腓力 (總督) · 查看更多 »

腓力三世 (马其顿)

腓力三世(希臘語: Φίλιππος Αρριδαίος;約公元),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國王腓力二世與拉里薩的菲莉涅(據說是色薩利的一個舞者)所生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出世時名為阿里達烏斯,登基後取名腓力。 阿里達烏斯很明顯地是有智力障礙的。根據普魯塔克的記載,他在腓力二世的妻子奧林匹亞絲王后企圖下毒後便變成弱智及癲癇;奧林匹亞絲是要消除她兒子亞歷山大的潛在競爭者。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惡意的傳聞,因為並無證據顯示奧林匹亞絲與這個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孩子的病況有關。亞歷山大非常喜歡阿里達烏斯,也帶他一起,為了保護他,也為避免他成為政治人質,而威脅到自己的王位。當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後,他被在亞洲的馬其頓軍隊立為國王。但他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國王,及一個又一個實力軍人手上的人質。 月球上的阿里達烏斯隕石坑就是以他命名。.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腓力三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色雷斯 · 查看更多 »

樸塞斯塔斯

樸塞斯塔斯 (Πευκέστας; 前四世紀人物),是古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傑出將軍,近身護衛官之一,也是繼業者的一員,他的地盤是波斯帝國的故地。.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樸塞斯塔斯 · 查看更多 »

歐邁尼斯

-- -- 歐邁尼斯(Ευμένης,英文名:Eumenes,約公元),又譯尤米尼斯,是古希臘的一名將領及學者,是皇家日記(efemerides)的作者。因支持馬其頓阿吉德王朝王室正統而參與繼業者之爭。多次擊敗馬其頓人而聞名,最終被銀盾兵背叛而死。.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歐邁尼斯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潘菲利亚

--(希腊语:Παμφυλία,台湾、香港及和合本圣经一般譯作--)古代安纳托利亚南部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省境内,首府位於佩爾格。 潘菲利亚位于吕基亚与奇里乞亚之间,从地中海海滨延伸到塔罗斯山脉。它在北面与皮西迪亚交界。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是帝国在亚洲的一个行省。.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潘菲利亚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一世(救主)(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Σωτηρ;公元前367年—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创建者,亦是亞歷山大的繼業者之一。托勒密是馬其頓王國亚历山大大帝的好友兼部将,曾跟隨大軍一同遠征波斯。前323年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时,托勒密分到埃及成為他的領地。前320年他击退帝国摄政佩爾狄卡斯的进攻,使埃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公元前304年,他效仿其他继业者宣布自己为王,建都亞歷山卓,建立一個希臘化風格的王國。.

新!!: 巴比倫分封協議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