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

指数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

電子遊戲Final Fantasy系列中的召喚獸,是以會施展召喚魔法的召喚士(魔石)所具現化出來的各種生物,常用於輔助作戰或使出特殊效果,種類皆以精靈、魔物較多。其中以現實神話或傳說。是在《Final Fantasy III》初登場,是利用召喚魔法從遠離的異世界直接轉送而來,在《Final Fantasy IV》和《Final Fantasy VI》中則是稱呼為「幻獸」,在《Final Fantasy 零式》中召喚獸的異名為「軍神」。 《Final Fantasy X》、《Final Fantasy XI》召喚魔法雖然以動畫美麗而出名,優娜在戰鬥中使用召喚獸時、3個人物的攻擊和魔法使用等行動完全由召喚獸來執行。一般來講召喚獸比人物的値高、而且能抵禦幾乎所有的不利狀態、對付強大的怪物可以起到盾牌的作用。召喚獸可能有自己的絕技。.

目录

  1. 33 关系: 召喚獸奥丁巴哈姆特不死鳥布倫希爾德亚历山大大帝利维坦王國之心百臂巨人蝙蝠鼴科雷光歸來 最終幻想XIII陆行鸟Final Fantasy IIIFinal Fantasy IVFinal Fantasy VIFinal Fantasy XFinal Fantasy XI核心危機 -最終幻想VII-泰坦湿婆最终幻想 (动画)最终幻想III最终幻想V最终幻想VI最终幻想VII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最终幻想XI最终幻想XII最終幻想 紛爭最終幻想 零式最終幻想系列最終幻想IV

召喚獸

召喚獸是因為任何原因而被召喚至任何地點的非人類生物的總稱。雖然名為召喚獸,但不一定是獸類的動物,除了實際存在的生物以外,也包括幻想生物。.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召喚獸

奥丁

奥丁(古诺斯语:Óðinn,Wotan,古英语/盎格魯-撒克遜語:Wōden,阿勒曼尼语:Wuoden,伦巴底语:Gotan或Odan,法羅語:Ouvin,古高地德語:Wuotan(意為「狂暴者」),亦译作歐丁、沃坦)。 奧丁是阿萨神族(Aesir)的主神,传说为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失去一目,頭戴寬邊帽,冰冷又严肃的人物。 星期三被认为是奥丁的日子,Wednesday一詞正是由Wotan得名。在南方如日耳曼地区祂的名字念成Wotan。风(Wind)、木(Wood)都和祂的名字有关。.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奥丁

巴哈姆特

巴哈姆特(بهموت‎‎,Bahamūt)是阿拉伯神話中的一種水中生物,是一條極為巨大的魚,居住在廣闊的海洋之中。 在現代桌面遊戲、電子遊戲、動漫影視相關創作中,以巴哈姆特為名的幻想生物常被描述成能飛翔又具有頂尖力量的巨龍,這一形象風行於遊戲《龍與地下城》與《Final Fantasy》等系列之中。.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巴哈姆特

不死鳥

不死鳥,又譯--、菲尼克司(Φοῖνιξ,phoínix),是一種神話中的鳥類。可歸類為火鳥的一種。希腊神话中的不死鳥可能来源于埃及神話中的貝努鳥。每隔五百年左右,不死鳥便會採集各種有香味的樹枝或草葉,並將之疊起來後引火自焚,最後留下來的灰燼中會出現重生的幼鳥。 不死鳥的傳說在惡魔學中成為了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的其中一名,稱為-菲尼克斯-。.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不死鳥

布倫希爾德

在北欧神话中,布伦希尔德(Brynhild)是一名女武神(Valkyries)。她是北欧英雄传说《》和冰岛史诗《埃达》中的主要角色。她以同样的名字出现在日耳曼史詩故事《尼伯龙根之歌》和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德的形象可能来源于西哥特人公主奥斯特拉西亚的布伦希尔德,她在公元567年嫁给了墨洛温王朝的希尔德里克一世。布伦希尔德的传说内容包括了兄弟间的互相残杀,长期战争,以及与匈人作战。.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布倫希爾德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亚历山大大帝

利维坦

利維坦(Leviathan),又譯巨靈,1874年施约瑟翻译的旧约全书译为利未雅坦,之后的聖經和合本譯為鱷魚,现在的和合本修訂版譯為力威亞探,聖經思高本譯為里外雅堂,聖經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海怪,是《希伯来圣经》的一种怪物,形象原型可能來自鯨及鱷魚。「利維坦」一詞在希伯来語中有著「扭曲」、「漩渦」的含義,而在天主教則是與七宗罪中的「嫉妒」相對應的惡魔。《以賽亞書》第二十七章 描述利維坦為「曲行的蛇」;烏加里特史詩則記載利維坦為利坦(Litan),並形容其為「纏繞之蛇」。後世每提到這個詞語,都指來自海中的巨大怪獸,而且大多呈大海蛇形態。.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利维坦

王國之心

#重定向 王國之心系列 一種多年生叢葉狀的食肉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與危地馬拉。形狀酷似夏季盛開的平坦蓮花,肉質葉可達10公分長,覆蓋著黏質的腺毛用以吸引、捕捉、以及消化淪為獵物的節肢動物。植株生長所需的養分取得,來自於可將貧營養基質補足的獵物。在冬季,當養分與水分供應不足時,植株會產生簇生而不食肉的小型肉質葉以利於節省能量。.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王國之心

百臂巨人

臂巨人(Ἑκατόγχειρες,单数:Ἑκατόγχειρ、Ἑκατόγχειρος)是希腊神话中一些有50个头、100只手臂的巨人的统称。他们的名字来自于希腊语词根ἑκατόν(“一百”)和χείρ(“手”),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100只手的”。在拉丁语中,百臂巨人被直译为“凯恩蒂马尼”(Centimani),即“100只手的怪物”。 百臂巨人出现于希腊神话的早期阶段。赫西俄德在《神谱》中称他们为“俄拉尼得斯”(常见的说法是“赫卡同克瑞斯”,英文:Hecatoncheires)。根据《神谱》,百臂巨人是蓋亚和乌拉诺斯所生的孩子,共有3个,名字分别为布里阿瑞俄斯(Βριάρεώς)、科托斯(Κόττος)和古革斯(Γύης)。他们都是些巨大而凶猛的怪物,甚至比提坦和独眼巨人还要巨大。 在百臂巨人出生后不久,乌拉诺斯看到他们都是些丑陋的怪物,就把他们扔进塔耳塔罗斯深处。这件事促使蓋亚怂恿克罗诺斯去推翻他的父亲。另有说法认为,把百臂巨人关入塔耳塔罗斯的是克罗诺斯。 总之,3个百臂巨人一直被监禁在塔耳塔罗斯,受到巨龙坎佩的严密看管。在提坦之战中,奥林匹斯众神(以宙斯为首)在与提坦(以克罗诺斯为首)的斗争中处于劣势;这时该亚建议宙斯去向百臂巨人求助。宙斯于是下到塔耳塔罗斯将3个力大无穷的百臂巨人释放了出来,他们果然愿意为宙斯服务。在战斗中,百臂巨人一次投掷100块像山一样巨大的石头,令提坦巨神都无法抵抗。只是在百臂巨人的帮助下,宙斯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赫西俄德接着写到,3个百臂巨人后来成了守卫塔耳塔罗斯大门的看守。或许是为了协调古老的百臂巨人神话与奥林匹斯神系的关系,赫西俄德让3个百臂巨人中的一个,布里阿瑞俄斯成了海神波塞頓的女婿(神谱,817)。 关于百臂巨人还有其它几个完全无关的传说,即以布里阿瑞俄斯为主角的传说。在伊利亚特(i.399)中,荷马提到了一个在其它希腊神话中都没有发现过的故事:一些奥林匹斯神,以波塞冬和雅典娜为代表,企图推翻宙斯。但是海洋女神忒提斯请来了一个百臂巨人来保护宙斯,使众神的叛乱归于失败。这个百臂巨人众神称之为布里阿瑞俄斯,而人类称之为“埃盖翁”(Αἰγαίων,来自名词αἴξ,“山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中也提到了埃盖翁;但维吉尔写了一场与希腊神话完全不同的战争:埃盖翁站在提坦一边作战,而且最后提坦神族战胜了宙斯。 在科林斯的地方神话中,布里阿瑞俄斯是海神波塞冬与太阳神赫利俄斯之间的仲裁者。波塞冬与赫利俄斯因为争夺科林斯而起了争执。结果布里阿瑞俄斯裁决,科林斯地峡属于波塞冬,而科林斯的卫城则是赫利俄斯的圣所。.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百臂巨人

蝙蝠

蝙蝠,又名蟙䘃(音同“職墨”),是对翼手目(学名:Chiroptera)动物的通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生种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是动物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类。.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蝙蝠

鼴科

鼹科(學名:Talpidae)或鼴鼠科,哺乳纲鼩鼱目的一科,大多为穴居,体形结构适于地下生活,但也有部分的成员为水栖动物。过去曾与其它鼩鼱目成员一起被归类为食虫目。.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鼴科

雷光歸來 最終幻想XIII

#重定向 雷霆归来 最终幻想XIII.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雷光歸來 最終幻想XIII

陆行鸟

行鳥(チョコボ、Chocobo)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最終幻想系列的虛構鳥類、吉祥物。和莫古利、仙人掌一樣有著很高的人氣。.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陆行鸟

Final Fantasy III

#重定向 最终幻想III.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Final Fantasy III

Final Fantasy IV

#重定向 最終幻想IV.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Final Fantasy IV

Final Fantasy VI

#重定向 最终幻想VI.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Final Fantasy VI

Final Fantasy X

#重定向 最终幻想X.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Final Fantasy X

Final Fantasy XI

#重定向 最终幻想XI.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Final Fantasy XI

核心危機 -最終幻想VII-

扎克斯·菲爾是史克威尔开发并发行於PlayStation Portable平台上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于2007年首发,是1997年PS版《最终幻想VII》的前传,亦是相关系列“最终幻想VII补完计划”的作品之一。 游戏主要讲述扎克斯·菲尔的故事,他是神羅公司旗下准军事部队的年轻战士,受命寻找失踪的高级战士杰尼西斯·拉普索道斯。在寻找杰尼西斯的過程中,扎克斯发现了杰尼西斯的出身——计划G,以及他同另两名高级战士萨菲罗斯和安吉尔·休雷的关系。游戏故事从巨型公司神罗与五台的战争起,經尼布尔海姆事件,最後於《最终幻想VII》开始之前的時間點結束。 游戏制作由田畑端指挥,野村哲也设计角色。在开发前,最初计划為手机游戏《危机之前 -最终幻想VII-》的PlayStation Portable移植版,但在讨论后轉為决定制作一款新游戏。剧情依照了编剧野岛一成在创作《最终幻想VII》时的构思。《核心危机》在全球售出319万套。.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核心危機 -最終幻想VII-

泰坦

#重定向 提坦.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泰坦

湿婆

濕婆(梵文:शिव,),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並稱。濕婆是毀滅之神,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也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是印度人最為敬畏的神之一,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 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 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有些佛經中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湿婆

最终幻想 (动画)

是以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系列最终幻想为背景的原創動畫錄影帶(OVA)。其于1994年在日本发行,1997年由Urban Vision在北美VHS销售。 动画情节设定于《最终幻想V》故事200年后。动画被分为4个30分钟的章节。.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 (动画)

最终幻想III

是由史克威爾開發,並於1990年在FC遊戲機平臺發行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遊戲是最終幻想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本作是第一部使用職業轉換系統的最終幻想遊戲,也是Final Fantasy系列第一部在原版及重製版皆取得百萬銷售量的作品。 故事主角是受光之水晶引導的四個孤兒青年。水晶将自己的力量給了他們,並指示他們恢復世界的平衡。虽然他们不知道水晶话语的含义,但仍然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四青年将他们的使命告诉了收养家庭,并动身探索,找回世界的平衡。 游戏于1990年4月27日在日本首發,2006年8月24日在日本發行任天堂DS重製版。該版本也是《最終幻想III》首次在日本以外發行,而這也是當時唯一沒有在西方發行的最終幻想遊戲。遊戲曾計畫重製於萬代的掌上遊戲機WonderSwan Color,而且當時系列初代、二代和四代都已完成,唯三代數次延遲並最終取消。任天堂DS版在國際上獲得積極評價,並在日本售出百萬份。 遊戲還在其他多個系統發行。FC原版的日本Virtual Console服務於2009年7月21日發行,任天堂DS版的iOS移植版於2011年3月24日發行,Android版於2012年3月12日發行,PlayStation Portable版於2012年9月下旬發行(日本以外透過PlayStation Network下載),並在2013年4月發行於修改自Android的Ouya遊戲機。.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III

最终幻想V

是由史克威尔开发并于1992年发行的中世纪奇幻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五部作品。游戏于日本超级任天堂平台首发,后来略作修改移植于PlayStation和Game Boy Advance平台。1994年制作的原創動畫錄影帶《最终幻想》讲述了游戏情节的后续故事。游戏于2011年4月在日本PlayStation Network发行。使用了高分辨率图形和触摸界面的强化移植版的iOS版于2013年3月发行,Android版于2013年9月发行。 《最终幻想V》因角色定制高自由度,职业系统大幅扩展而获得称赞。虽然游戏最开始没有在日本以外发行,但超级任天堂版销量超过200万份。PlayStation版选入索尼“精选集”,并售出35万多份。.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V

最终幻想VI

是一款由史克威爾(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於1994年在超级任天堂平台发行的角色扮演遊戲,为最终幻想系列的第6部本传遊戲。故事設定在一個幻想的世界,科技水準相當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講述了一個反抗組織試圖推翻帝國獨裁統治的過程點滴。遊戲有14位玩家角色,是最终幻想本傳系列作中可供玩家操控角色最多的。 1994年在北美首次發布時標題为「Final Fantasy III」,盖因當時日版《最終幻想III》並未在日本以外的地區發行,因此有美國的老玩家視本作為FF3,但後來的北美本地化版本已改隨日版使用標題「VI」。PlayStation移植版于1999年发行,Game Boy Advance移植版于2006年发行,两个版本皆由東星軟體製作,并在原版基础上做了少量改变。游戏于2011年3月15日在日本Wii Virtual Console的線上服务上架,隨後在PAL區(2011年3月18日)和北美地區(2011年6月30日)发行。 《最終幻想VI》是系列第一款非坂口博信——系列制作人和創造者——监督的作品,该职务由北瀨佳範和伊藤裕之担当。长期負責系列美術概念的天野喜孝继续圖像和人物的設計,作曲家植松伸夫为本作配樂,發布後獲得好評,成為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里程碑之一。随游戏發布的还有数张原聲音樂專輯。本作的超级任天堂版和Playststion單作移植版在全球销量已逾350萬套。.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VI

最终幻想VII

是史克威尔(現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于1997年在索尼PlayStation平台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為最终幻想系列第七部本传,本作亦有多個平台的移植版本。中國大陸和香港譯作「最終--幻想7」。台灣舊譯「太空--戰士7」,由於媒體雜誌都用此名報導,因此亦有玩家通稱此作為太七。游戏是系列首款使用3D運算的作品,其使用即時運算角色和预先渲染的背景。主人公克劳德·史特莱夫最初以雇佣兵身份加入生态恐怖主义组织「雪崩」,企圖以武力阻止持有能源專利的特大企业「神罗」为汲取資源而耗盡星球生命。随着情节推进,克劳德和伙伴被卷入另一场更加具威胁性的冲突,起而對抗世上著名的英雄——萨菲罗斯。 《最终幻想VII》在1994年展開製作。最初计划发行于超级任天堂平台,后改至任天堂64。但任天堂64的卡带媒介未能提供作品3D化所需之储存容量,故史克威尔决定轉戰使用CD-ROM的PlayStation平台发行本作。《最终幻想VII》由北濑佳范指挥,野岛一成和北濑佳范编剧,并由坂口博信制作,音乐由長期為系列譜曲的植松伸夫創作。而因應作品3D化的需要,以天野喜孝的畫風相對較難執行,故天野长期担任的角色设计一职由野村哲也接任。 《最终幻想VII》發售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PlayStation版本的全球累計銷量就突破1000万套,是系列中最畅销的作品。PS版推出後1998年在Microsoft Windows上发行PC版,2009年在PlayStation Network上发行,2012年通过官方網站下载、2013年通过Steam在PC上发行,由PC版移植而来的PlayStation 4版与iOS版则于2015年发行。一般認為,本作對日式角色扮演游戏在日本境外的普及頗有貢獻,為同領域遊戲打進歐美市場立下基礎。因作品受到欢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以「最终幻想VII补完计划」为题,在不同平台制作了一系列前后传。后传电影《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由野岛一成编写,北濑佳范制作,于2005年首映。 2015年E3索尼展前发布会上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發表将開發本作的重製版,預計在PlayStation 4平台发行。重制版的监督、制作人及编剧均为原班人馬。.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VII

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

《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日語: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II アドベントチルドレン ,英語:-- VII: Advent Children,簡稱「FF7AC」),是以角色扮演游戏《最终幻想VII》的劇情延續為中心的影像作品,並為「最终幻想VII补完计划」中的一環。以發售OVA方式推出。本作曾以剪接版本參加過第61屆及第62屆的威尼斯影展。截至2009年,本作的影音光碟已全球出貨達410萬張。.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

最终幻想XI

是由史克威尔(后来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为最终幻想系列的一作。游戏由田中弘道设计并制作,于2002年5月16日在日本索尼PlayStation 2平台首发,次年又在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个人电脑发行。游戏是首款跨平台MMORPG,也是Xbox 360的首款MMORPG。各版本的游戏皆需每月缴纳订阅金。 游戏情节设定于名为维纳戴尔的奇幻世界,玩家建立的化身通过在各种目标中竞争与合作,来发展各种职业和技能,并赢取游戏内的物品奖励。玩家还能开展大量任务,并通过游戏的等级制度发展,继而完成游戏的主要情节。自游戏2002年首发以来,另有五部资料片和六部附加剧本发行。每部资料片和附加剧本都为《最终幻想XI》的世界加入新的主线剧情,以及大量区域、任务、事件和道具奖励。 2006年时,每日有20至30万活跃用户登录,是日本占主导地位的MMORPG。2008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最终幻想XI》有50万订阅者的强大用户基础,2009年4月,官方宣布活跃角色总数首次突破200万。2012年6月,史克威尔时任总裁和田洋一公布,《最终幻想XI》成为最终幻想系列获利最多的作品。.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XI

最终幻想XII

是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为PlayStation 2开发并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本作是最终幻想系列第12部正传,于2006年发行。游戏就系列而言有多项开创设计,包括无缝战斗系统、可控镜头、由玩家设定角色自动行动规则的“策略”系统,以及决定角色可用能力和装备的“执照”系统。《最终幻想XII》亦沿用召唤兽、陆行鸟和莫古利等系列常驻元素。 游戏设定于虚构世界伊瓦莉斯,帝国阿尔卡迪亚和罗扎利亚常年处于战争。在地处两国间的小国达尔玛斯卡被阿尔卡迪亚吞并后,王国公主艾雪展开了抵抗活动。艾雪在抵抗活动中,结识了梦想成为飞空艇头领的年轻冒险者梵。很快又有数名同伴加入队伍,共同反抗阿尔卡迪亚帝国的暴行。 《最终幻想XII》的PS2版本全球累計銷量為606萬套 VGChartz VGChartz (PS2 international)。后传《最终幻想XII 归来之翼》于2007年在任天堂DS平台推出。而本作的高清复刻版于2017年7月在PlayStation 4平台发售,并发售带有繁体和简体的中文版。其后于2018年2月2日通过Steam网络商店发售了高清复刻版的Windows版本。.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终幻想XII

最終幻想 紛爭

是Square Enix於2008年推出的最終幻想系列作品之一,應列屬於外傳類型,對應主機為PlayStation Portable,稍後又推出了續作《最終幻想 紛爭012》。有別於最終幻想系列,是以角色扮演為主題,本作是以動作格鬥對戰為主的方式來進行遊戲。再加上歷代FF人代表人物在本作中出現,並與其宿敵戰鬥,使本作在玩家中有相當高的支持率。.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終幻想 紛爭

最終幻想 零式

是一款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第一開發部門所推出的最終幻想系列的電子遊戲,最初在2011年10月在日本PlayStation Portable平台发行。尔后于2015年3月推出高清重制版《最终幻想 零式 HD》,对应PlayStation 4、Xbox One平台。PC上的Windows平台,亦於同年8月发售。開發早期公佈的名稱為,其「Agito」是拉丁文,意思是「覺醒者」。儘管名稱已經沒有「XIII」,但仍是新的水晶故事 最終幻想計劃的第三作。.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終幻想 零式

最終幻想系列

是由坂口博信创立,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原史克威尔)开发并持有的跨媒体系列。系列以奇幻与科幻題材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RPG)作品为主,与系列同名的首部游戏于1987年发行,當時坂口視該作為他在游戏产业數次受挫後的最終一击,所幸作品获得成功并发展了大量续作。系列还涉足其它游戏类型,包括战略角色扮演、动作角色扮演、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竞速、第三人称射击、格斗以及节奏。除了游戏作品外,系列亦涵盖电影、动画和圖書出版等領域。 尽管系列在「Final Fantasy」的宗旨下,使大部分作品的世界觀不會重複,作品间也是各具独立剧情,设定与登場角色亦不相同,但諸多作品都有系列共通的元素。如系列中常使用類似的情节段落、吉祥物、角色名称和游戏机制。游戏常以一干成長中的英雄与巨大邪恶之斗争为中心,同时探討角色的内心斗争和人际关系。角色名称往往源自世界各地的历史和神话。 最终幻想在商业和评论上获得成功,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旗下最畅销的电子游戏系列。截至2017年全系列出貨數與數位販售合計數量已逾1億3500萬套http://www.jp.square-enix.com/company/ja/news/2017/html/dd8182568a4bf94090ace2faacd8f650.html,是電子遊戲史中最畅销的系列之一。2017年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系列作為「款數最多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87款)。系列以革新性、视觉效果和音乐而著称,如全动态影像、逼真的3D角色建模和植松伸夫编排的乐曲。系列推展下引入了许多當下RPG的常见要素,并推动RPG遊戲在日本境外市场的普及。.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終幻想系列

最終幻想IV

是由史克威爾(今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並於1991年發行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遊戲是最終幻想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遊戲於日本超級任天堂平臺首發,後來於多個平臺移植或重製。由於《最終幻想II》和《最終幻想III》最初沒有在日本以外發行,遊戲最初在北美發行時題為「最終幻想II」(Final Fantasy II),但後來移植或重製的本地化版改為了原標題。 遊戲圍繞主角暗騎士塞西爾,講述他試圖阻止法師高貝茲佔據毀滅世界的故事。在旅程中不斷有隊員加入,亦有人因死亡、受傷或其他不幸事件而離隊。《最終幻想IV》引入的新元素成為最終幻想系列及其他常規角色扮演遊戲的樣板。和系列前作前作不同,遊戲使用了“即時戰鬥”系統,此系統也應用於五部遊戲續作中,同時《IV》中每個角色有固定設定的職業。 《最終幻想IV》以角色推動劇情,使用了新技術以及植松伸夫廣受歡迎的配樂,被視為系列與角色扮演遊戲的里程碑。《最終幻想IV》被視作最早使用複雜劇情的遊戲之一,並被認為開創了RPG戲劇性劇情的理念。任天堂DS重制版使用了3D画面,并于2007年和2008年在任天堂DS平台发行。其后传《最終幻想IV The After -月之歸還-》于2008年在日本手机平台发行,并于2009年6月1日通过Wii商店频道开放全球下载。2011年发行的《最終幻想IV 完全收藏輯》收录了《最终幻想IV》及《月之归还》。任天堂DS重制版的iOS移植版于2012年12月20日发行,Android版和Windows版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行。.

查看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和最終幻想IV

亦称为 莫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