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替罪羊

指数 替罪羊

替罪羊,又稱代罪羔羊,原指猶太教信徒於贖罪日時,按《聖經·利未記》記載的儀式將山羊獻作贖罪祭。現普遍意指在某錯誤事件上,替代犯過者承受責任、受罪受罰的無辜人,即替罪者。.

目录

  1. 25 关系: 基督教神學原罪大祭司 (犹太教)天主的羔羊家山羊少数民族工業化世界末日以色列人利未記犹太人犹太教第一次世界大战納粹聖經贖罪日阿撒茲勒赎罪祭耶和華耶稣耶路撒冷聖殿比喻最后的审判撒但政治正确 (共产党)

  2. 多數與少數群體關係
  3. 山羊
  4. 希伯来圣经词语
  5. 迫害

基督教神學

基督教神學(Christian theology),對於基督教信仰及實踐的教義研究,是神學的一種。它的基礎是舊約、新約,以及基督教傳統。基督教神學家通過對於聖經的註釋,理性分析與思辨,以推進基督教信仰,為基督教信仰提供辯論與批評。.

查看 替罪羊和基督教神學

原罪

原罪,或稱原罪論,是部分基督教神學家提倡的神學理論,猶太教則無原罪一說。.

查看 替罪羊和原罪

大祭司 (犹太教)

大祭司(希伯来语 כהן גדול,Kohen Gadol或Kohen ha-Gadol)是早期犹太教最高宗教领袖的头衔(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漂流时期到第二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大祭司与所有祭司一样,只有属于亚伦后裔可以担任。.

查看 替罪羊和大祭司 (犹太教)

天主的羔羊

天主的羔羊(Agnus Dei;Lamb of God;或译上帝的羔羊、神的羔羊),是基督教中耶稣的称号之一,出自福音書作者約翰所著记载的施洗者约翰(天主教汉译:圣若翰洗者)指耶稣为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基督)的话“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查看 替罪羊和天主的羔羊

家山羊

山羊(学名:Capra aegagrus hircus)又稱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綿羊一样,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家畜之一,其馴養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10,000年前,人类馴養山羊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便于取得其毛、肉和奶。山羊皮直到中世紀還被經常用於旅行和野營時使用的水袋或酒袋,在某些地區,山羊皮還製成羊皮紙用於書寫。 山羊肉和山羊奶至今仍有做為食用,但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美國人较少食用羊肉。在印度,山羊肉常被叫做「羊肉」或「羔羊肉」。山羊皮仍被用於製作小羊皮手套和其他衣物。某些種類的山羊可以产羊毛纖維、開司米和馬海毛,可以用於製造羊毛衫等。.

查看 替罪羊和家山羊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实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区别对待政策的国家的差别用语,是民族主义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群体,人口比例占少数。少数民族可以是原住民族,也可以是外来民族,来源真实可靠且较为全面完整的各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于对此二者加以鉴别区分。由于少数民族在所居住国家的比例以及他们与多数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服饰等特质,国际法中有一些保护少数民族的专门规定。.

查看 替罪羊和少数民族

工業化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由前工業(累積資本速度緩慢的農業畜牧業經濟)到工業狀態的社會及經濟改變過程(見前工業社會)。此一社會及經濟改變與技術創新有很密切關係,尤其是大規模量產和冶金學的進步。狹義的工業化有代表性的是《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的定義,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及其就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查看 替罪羊和工業化

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包括以下几種層次:.

查看 替罪羊和世界末日

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Israelites)是指雅各的後代,根據《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之嫡幼子以撒的次子原名雅各,後被神改名為以色列,雅各的後代子孫於是稱為以色列人。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他們的後代成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雅各第十一子約瑟曾被嫉妒他的十個哥哥賣到埃及為奴,後來卻成為那裡的宰相。之後,由於雅各及眾子所住之地迦南有大饑荒,約瑟將父親連眾兄弟全家遷往埃及居住,雅各全家族從此在埃及落地生根、繁衍後代。數百年之後,埃及人奴役並苦待以色列人,耶和華於是呼召摩西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並應許將他們祖先所居的迦南重新賜給他們居住。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征服迦南後,將迦南地分給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查看 替罪羊和以色列人

利未記

《利未記》是摩西五经中的第三本。這本書的英文名字(Leviticus)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希臘字利未提綱(Leu·i·ti·kon′)和《通俗拉丁文本聖經》的“利未提格斯”(Leviticus)。整本書的內容主要是記述有關選自利未族的祭司團所需謹守的一切律例。在希伯來文聖經裏,此書的名字取自書中開首的一句,韋依格拉(Wai·yiq·ra’′),實際的意思是“他呼叫”。後來猶太人也把此書稱為祭司的手冊。 利未人是雅各与利亚的第三子利未的后人,负责以色列人的祭祀工作,不参与分配土地,不算入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利未人對神忠心,被耶和華揀選作為事奉祂的支派。所有的祭司都屬於利未支派,他們的工作是協助料理會幕,並向百姓講解律法。.

查看 替罪羊和利未記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查看 替罪羊和犹太人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查看 替罪羊和犹太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查看 替罪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納粹

-- 納粹可泛指下列有關條目:.

查看 替罪羊和納粹

聖經

《聖經》(ביבליה;Βίβλος;Biblia; Bible,原意「書」)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的經典。猶太教的圣经是《塔納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舊約與新約。.

查看 替罪羊和聖經

贖罪日

贖罪日(Yom Kippur)是在希伯來曆提斯利月之第十天,也是敬畏之日(Yamim Noraim)之一。是猶太人每年最神聖的日子,當天會全日禁食和恆常祈禱。據稱是上帝透過摩西與亞倫,要求猶太人遵守的。舊約明載贖罪節的規定:「以色列要永遠尊守下列條例。每年七月初十,以色列人和住在他們中間的外僑必須禁食,不准工作。那一天要行贖罪禮,潔淨他們,使他們得以在上主面前潔淨……這些條例必須永遠遵守。」(利未記16章29至34節).

查看 替罪羊和贖罪日

阿撒茲勒

阿撒茲勒(ʿAzazel;ʿAzāzīl)是《利未記》曾提及的一個名字,先知摩西於《利未記》中記錄了有關贖罪日獻贖罪祭的事宜,儀式中的一項就是要把一頭公山羊作為代罪羔羊,送到曠野之中歸與阿撒賽勒。 “阿撒賽勒”一詞在聖經裏出現過四次,全都跟贖罪日有關。(利16:8,10,26) 關於“阿撒茲勒”這個詞的起源,至今還沒有定論。根據希伯來語馬所拉文本,ʽazaʼ·zelʹ“阿扎澤”這個詞看來是由兩個詞根組成的,兩個詞根的意思分别是“山羊”和“消失”,合起來就是“消失蹤影的山羊”。另一種説法是,這個詞的兩個輔音錯誤地調換了位置,整個詞的意思其實是“上帝的力量”。《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把這個詞譯作“被派遣的山羊”或“替罪羊”。《七十子譯本》所用的希臘詞,意思則是“把罪惡帶走(轉移)的一位”。 在贖罪日,大祭司要從以色列會衆中拿兩隻公山羊羔來,為牠們抽籤,一籤“歸於耶和華”,另一籤“歸於阿撒茲勒”。大祭司獻上一隻公牛為自己和家人(無疑包括所有利未人)贖罪後,就把抽籤“歸於耶和華”的山羊獻做贖罪祭。但抽籤“歸於阿撒茲勒”的山羊卻“要活着擺在耶和華面前,為牠行贖罪禮,然後放到曠野去歸於阿撒茲勒”。(利16:5,7-10)“歸於耶和華”的山羊被宰殺做贖罪祭之後,所流的血能為那隻活着的山羊贖罪,因為活物的生命就在血裏。(利17:11)這樣,被殺的山羊的血(即牠的生命)所具有的價值就轉移到活着的山羊(“歸於阿撒茲勒”的山羊)身上。雖然祭司沒有把這隻活着的山羊殺掉,活羊卻具有生命的價值而能贖罪。這隻活羊“擺在耶和華面前”,看來表示上帝承認贖罪的能力已轉移到這隻活羊身上了。以色列人有一個與此類似的安排,就是律法規定痊癒的痲瘋病人或消除了痲瘋災病的房子需要採取的潔淨程序。祭司要把一隻活鳥蘸在被宰殺了的鳥的血裏,然後把活鳥放走,讓牠把罪一併帶走。(利14:1-8,49-53) 兩隻山羊都必須是健全無疵的,而且在這方面要盡可能相似。在抽籤之前,兩隻山羊都同樣有可能被選作“歸於耶和華”的山羊。大祭司把“歸於耶和華”的山羊獻做祭牲之後,要用雙手按在活着的山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的一切罪過,然後差一個“準備妥當的人”,把山羊放到曠野去。(利16:20-22)這樣,“歸於阿撒瀉勒”的山羊以一種象徵意義的方式,將人民在過去一年所犯的罪帶走,消失在曠野裏。 兩隻山羊被視為一個贖罪祭。(利16:5)律法規定要用兩隻羊,看來是要强調這項為人贖罪的安排所能成就的事。第一隻山羊被獻做祭牲,第二隻山羊則被祭司將人民的一切罪過轉移到其身上,然後放到曠野去。這有力地表明,衷心悔改的人已蒙耶和華赦罪了。詩篇103:12提出保證説:“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使徒保羅指出,耶穌犧牲自己完美的生命為人贖罪,他所成就的,遠超過“公牛和山羊的血”所能成就的。(來10:4,11,12)他成了我們的“替罪羊”,“背負了我們的疾病”,“他被刺傷,是由於我們的過犯”。(賽53:4,5;太8:17;彼前2:24)凡對耶穌犧牲生命所成就的事表現信心的人,他們的罪都被他“帶走”了。耶穌體現了上帝為人贖罪的安排,讓他將人的罪完全遺忘。這樣,“歸於阿撒茲勒”的山羊預表耶穌基督為人贖罪而作的犧牲。.

查看 替罪羊和阿撒茲勒

赎罪祭

赎罪祭(קרבן חטאת; hattath;sin offering)是古代犹太教的一种祭典,根据利未记规定,以色列人无意中犯罪,需要献上规定的祭物。在基督教中,赎罪经常指耶稣的受难与受死。.

查看 替罪羊和赎罪祭

耶和華

耶和華(Jehovah,又作Yehovah 或 Yehowah),對希伯來聖經中的יְהֹוָה,或是四字神名(יהוה,YHWH)加上母音,進行拉丁化而产生的一个专有名词。原是猶太教尊奉的神名,也是基督教中的神,天主教譯作雅威。 希伯来四字圣名按照猶太教的傳統尊為至聖,隨便讀寫這個字成為忌諱。希伯來聖經在公元前二世紀翻譯為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將這個字翻譯成“主”(,音kyrios),許多聖經譯本延續猶太的傳統用“主”(如LORD)來翻譯這個字。因此這個神名的正確發音很早就失傳了,耶和華這個發音在歐洲中古世紀後盛行,但許多現代學者相信其正確發音應該接近於雅威(Yehoweh)。.

查看 替罪羊和耶和華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查看 替罪羊和耶稣

耶路撒冷聖殿

聖殿(),是古代以色列人最高的祭祀場所。在聖殿建成之前,以色列人在會幕中進行祭祀。直到聖殿建成,聖殿隨即成為敬奉上帝的崇拜場所,也成了以色列民族的象徵。歷史上的耶路撒冷曾先後出現兩座聖殿,現已被毀。.

查看 替罪羊和耶路撒冷聖殿

比喻

--,或称--,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法,該兩件事物或道理中具有一些共同點。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體,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依。用来连接喻體和喻依的词语(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词)叫喻词(或称比喻词)。 必須注意的是,譬喻修辭的相關術語,臺海兩岸之間略有不同,朱自清另有「喻體、喻依、意旨」三分之說;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蔡宗陽則將其中的「意旨」,改稱為「喻旨」。.

查看 替罪羊和比喻

最后的审判

最後的審判(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英语:Last Judgment),或者稱為大審判、末日審判,是一種宗教思想,在世界末日之時神会出現,將死者復生并對他們進行裁決,分為永生者和打入地獄者。這種觀點最初起源於瑣羅亞斯德教的教義:创世的阿胡拉·玛兹达将会在末日时审判世界。此概念后来深深影响了犹太教,后来更为后起之基督教及伊斯兰教所继承。.

查看 替罪羊和最后的审判

撒但

撒但(שָּׂטָן;شيطان;Satan),又作撒旦,思高譯本譯為撒殚,东正教《新遗诏圣经》译为萨他那。景教譯為娑殫,還有一些中文譯本譯為沙丹或薩坦。.

查看 替罪羊和撒但

政治正确 (共产党)

在大多數共產黨一黨執政的國家,政治正確是一個重要且具影響力的概念。它的基本涵義是:「做任何事(包括政治層面和非政治層面),都要保證意識形態本質符合執政黨與政府的規定(所謂的「路線、方針、政策」)。」 然而,究竟什麼是「符合規定」,如何做到「符合規定」,一般沒有明確的定義,不同時期的規定也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在某些極權社會時期,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革時期,以至現時由金正恩家族統治的朝鲜,「政治正確」幾乎是每位國民都需要時時注意的教條。 在一般時期,「政治正確」對以下人員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宣傳機構的從事人員、媒體的審查者、某些政府官員(公務員)和共產黨官員等。政治正確甚至影響學術界領域,如要求文章語氣必需在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框架中論述,不可公然對顛撲不破的真理逾矩,類似古代要求文章內容須合於先王聖道之言,而非不受規範。 另外,由政府強力推銷特定的意識形態(如愛國主義、雅各賓派、納粹黨、法西斯主義)也被視為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行為表現,跟共產黨的政治正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查看 替罪羊和政治正确 (共产党)

另见

多數與少數群體關係

山羊

希伯来圣经词语

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