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阿撒茲勒

指数 阿撒茲勒

阿撒茲勒(ʿAzazel;ʿAzāzīl)是《利未記》曾提及的一個名字,先知摩西於《利未記》中記錄了有關贖罪日獻贖罪祭的事宜,儀式中的一項就是要把一頭公山羊作為代罪羔羊,送到曠野之中歸與阿撒賽勒。 “阿撒賽勒”一詞在聖經裏出現過四次,全都跟贖罪日有關。(利16:8,10,26) 關於“阿撒茲勒”這個詞的起源,至今還沒有定論。根據希伯來語馬所拉文本,ʽazaʼ·zelʹ“阿扎澤”這個詞看來是由兩個詞根組成的,兩個詞根的意思分别是“山羊”和“消失”,合起來就是“消失蹤影的山羊”。另一種説法是,這個詞的兩個輔音錯誤地調換了位置,整個詞的意思其實是“上帝的力量”。《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把這個詞譯作“被派遣的山羊”或“替罪羊”。《七十子譯本》所用的希臘詞,意思則是“把罪惡帶走(轉移)的一位”。 在贖罪日,大祭司要從以色列會衆中拿兩隻公山羊羔來,為牠們抽籤,一籤“歸於耶和華”,另一籤“歸於阿撒茲勒”。大祭司獻上一隻公牛為自己和家人(無疑包括所有利未人)贖罪後,就把抽籤“歸於耶和華”的山羊獻做贖罪祭。但抽籤“歸於阿撒茲勒”的山羊卻“要活着擺在耶和華面前,為牠行贖罪禮,然後放到曠野去歸於阿撒茲勒”。(利16:5,7-10)“歸於耶和華”的山羊被宰殺做贖罪祭之後,所流的血能為那隻活着的山羊贖罪,因為活物的生命就在血裏。(利17:11)這樣,被殺的山羊的血(即牠的生命)所具有的價值就轉移到活着的山羊(“歸於阿撒茲勒”的山羊)身上。雖然祭司沒有把這隻活着的山羊殺掉,活羊卻具有生命的價值而能贖罪。這隻活羊“擺在耶和華面前”,看來表示上帝承認贖罪的能力已轉移到這隻活羊身上了。以色列人有一個與此類似的安排,就是律法規定痊癒的痲瘋病人或消除了痲瘋災病的房子需要採取的潔淨程序。祭司要把一隻活鳥蘸在被宰殺了的鳥的血裏,然後把活鳥放走,讓牠把罪一併帶走。(利14:1-8,49-53) 兩隻山羊都必須是健全無疵的,而且在這方面要盡可能相似。在抽籤之前,兩隻山羊都同樣有可能被選作“歸於耶和華”的山羊。大祭司把“歸於耶和華”的山羊獻做祭牲之後,要用雙手按在活着的山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的一切罪過,然後差一個“準備妥當的人”,把山羊放到曠野去。(利16:20-22)這樣,“歸於阿撒瀉勒”的山羊以一種象徵意義的方式,將人民在過去一年所犯的罪帶走,消失在曠野裏。 兩隻山羊被視為一個贖罪祭。(利16:5)律法規定要用兩隻羊,看來是要强調這項為人贖罪的安排所能成就的事。第一隻山羊被獻做祭牲,第二隻山羊則被祭司將人民的一切罪過轉移到其身上,然後放到曠野去。這有力地表明,衷心悔改的人已蒙耶和華赦罪了。詩篇103:12提出保證説:“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使徒保羅指出,耶穌犧牲自己完美的生命為人贖罪,他所成就的,遠超過“公牛和山羊的血”所能成就的。(來10:4,11,12)他成了我們的“替罪羊”,“背負了我們的疾病”,“他被刺傷,是由於我們的過犯”。(賽53:4,5;太8:17;彼前2:24)凡對耶穌犧牲生命所成就的事表現信心的人,他們的罪都被他“帶走”了。耶穌體現了上帝為人贖罪的安排,讓他將人的罪完全遺忘。這樣,“歸於阿撒茲勒”的山羊預表耶穌基督為人贖罪而作的犧牲。.

目录

  1. 9 关系: 偽經墮天使代罪羔羊以諾書利未記先知贖罪日赎罪祭摩西

  2. 伊斯兰教中的天使
  3. 墮天使
  4. 山羊
  5. 希伯来圣经中的希伯来语单词和短语
  6. 惡魔

偽經

偽經出現在兩個世界主要宗教——基督宗教與佛教,意涵有異有同,請分別參閱:.

查看 阿撒茲勒和偽經

墮天使

在基督教教义中,堕落天使是指从天堂被驱逐出来的天使,通常原因是由于背叛上帝。最著名的堕落天使名為路西法,路西法起来率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挑战上帝的权威,因而被逐出天国,赶到地上。按照一些传统的记载,堕落天使一直在地上漫游,直到审判日来到,它们就会被扔进火湖。.

查看 阿撒茲勒和墮天使

代罪羔羊

#重定向 替罪羊.

查看 阿撒茲勒和代罪羔羊

以諾書

以諾書(መጽሐፈ ሄኖክ,mets'iḥāfe hēnoki;Book of Enoch)是啟示文學作品之一,自称記載了在大洪水之前以諾與上帝同行三百年(詳見以諾)期间所見的異象。以諾書分成以諾一書(1 Enoch)、以諾二書(2 Enoch)和以諾三書(3 Enoch)三本。大部份的基督教會以及現代的猶太教团体多視其為偽經。.

查看 阿撒茲勒和以諾書

利未記

《利未記》是摩西五经中的第三本。這本書的英文名字(Leviticus)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希臘字利未提綱(Leu·i·ti·kon′)和《通俗拉丁文本聖經》的“利未提格斯”(Leviticus)。整本書的內容主要是記述有關選自利未族的祭司團所需謹守的一切律例。在希伯來文聖經裏,此書的名字取自書中開首的一句,韋依格拉(Wai·yiq·ra’′),實際的意思是“他呼叫”。後來猶太人也把此書稱為祭司的手冊。 利未人是雅各与利亚的第三子利未的后人,负责以色列人的祭祀工作,不参与分配土地,不算入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利未人對神忠心,被耶和華揀選作為事奉祂的支派。所有的祭司都屬於利未支派,他們的工作是協助料理會幕,並向百姓講解律法。.

查看 阿撒茲勒和利未記

先知

先知(prophet)是一个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多种宗教中常用的概念,指能够与神交流并预见未来的人。在不同宗教的信仰里,对先知的认同并非全然一致。.

查看 阿撒茲勒和先知

贖罪日

贖罪日(Yom Kippur)是在希伯來曆提斯利月之第十天,也是敬畏之日(Yamim Noraim)之一。是猶太人每年最神聖的日子,當天會全日禁食和恆常祈禱。據稱是上帝透過摩西與亞倫,要求猶太人遵守的。舊約明載贖罪節的規定:「以色列要永遠尊守下列條例。每年七月初十,以色列人和住在他們中間的外僑必須禁食,不准工作。那一天要行贖罪禮,潔淨他們,使他們得以在上主面前潔淨……這些條例必須永遠遵守。」(利未記16章29至34節).

查看 阿撒茲勒和贖罪日

赎罪祭

赎罪祭(קרבן חטאת; hattath;sin offering)是古代犹太教的一种祭典,根据利未记规定,以色列人无意中犯罪,需要献上规定的祭物。在基督教中,赎罪经常指耶稣的受难与受死。.

查看 阿撒茲勒和赎罪祭

摩西

摩西(מֹשֶׁה),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裡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天主雅威(Yehoweh,或作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离開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11天的路程因為以色列民的頑梗、悖逆不相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故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才進入應許之地。但摩西因在加底斯巴尼亞以色列民因沒水喝向摩西爭鬧,摩西因情急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說了急燥的話,因此上帝不讓摩西跟著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支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当代学术界共识视摩西为一个传说人物,而非历史人物William G.

查看 阿撒茲勒和摩西

另见

伊斯兰教中的天使

墮天使

山羊

希伯来圣经中的希伯来语单词和短语

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