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智囊

指数 智囊

智囊或智多星,比喻「足智多谋」。可以是下列意思:.

16 关系: 史记司马懿吴用大司農储君冯梦龙甘茂桓範樗里子水浒传汉朝汉景帝晁错智庫智囊補晋书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智囊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司马懿

司馬懿(),字仲達,后世称赞其为冢虎,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权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堅守疆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的政權。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追尊谥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晋书·卷一 帝紀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九月庚申,葬于河陰,諡曰文,後改諡宣文。……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中华书局点校注:“諡曰文後改諡宣文”各本皆作“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考異:“按禮志,魏朝初諡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表不宜與二祖同,於是改諡宣文、忠武。然則初諡文,無‘貞’字也。禮志及文帝紀並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寫之誤。”今據改。),故也称晉高祖、晋宣帝。.

新!!: 智囊和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吴用

吴用,字学究,《水滸傳》中的人物,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精通兵法奇謀,满腹经纶、智比諸葛,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鍊。与晁盖自幼结交,朋黨敬稱其「吳學究」。 吳用諧音「無用」,暗喻"智多星無用",足智多謀亦無法阻止梁山軍滅亡。.

新!!: 智囊和吴用 · 查看更多 »

大司農

大司農為中國古代官名,秦代時有治粟內史,掌理國家財政,至漢景帝時改名大農令,漢武帝時再改為大司農,為漢代九卿之一,其屬官有五個單位,各設一令一丞,其中太倉掌米穀庫儲,均輸掌物資供應,平準掌物使調節,都內管理國庫,籍田皇管皇帝躬耕事宜。此外後來漢武帝新設的鹽鐵專賣也歸大司農管理。曹魏司农王思宏作水碓,免归田里。 魏晉南北朝時,各朝亦多設大司農,以掌管財政事宜,地位重要,北魏時另設了太倉尚書分大司農之權,其後大司農只掌理管布帛和賦稅的單位。隋代以後此官改为司農寺卿。元代有設大司農司,但職掌已較為不同。 清代常雅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新!!: 智囊和大司農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智囊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冯梦龙

冯梦龙(),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耳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顾曲散人、绿天馆主人等。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画家冯梦桂、其弟诗人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新!!: 智囊和冯梦龙 · 查看更多 »

甘茂

茂(),中國戰國時期楚國下蔡邑(今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将。 曾在下蔡監門史举就學,習百家之說。後通過張儀、樗里疾的引荐到秦惠文王處。秦惠文王對其颇為满意,遂拜之為將。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韓、魏三國合攻楚,楚國大敗。秦國佔領了楚國的漢中,甘茂參與其中,輔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寿、公孫奭讒毁,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新!!: 智囊和甘茂 · 查看更多 »

桓範

桓範(),字元則,沛国(治今安徽省濉溪县张孤集)人。三國時曹魏官員,有「智囊」之稱,官至大司農。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以謀反罪族滅。.

新!!: 智囊和桓範 · 查看更多 »

樗里子

樗里子(),嬴姓,名疾,又稱「樗里疾」(樗,音「出」,拼音「chū」),秦國宗室、大臣,秦孝公之子,惠文王弟,母親為韓國人。受封嚴縣,乃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及政治家,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擅長外交、軍事。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日後秦始皇打敗六國诸侯,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為丞相。 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或作褚里,今陝西渭南一帶),故被稱為樗里疾或褚里疾(《史記》作樗--子)。其後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後來他被封於蜀郡的嚴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稱嚴君,人稱嚴君疾。後人以采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又傳說能預言風水,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里先師」。.

新!!: 智囊和樗里子 · 查看更多 »

水浒传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曹晉杰、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歎刪修為七十回本。.

新!!: 智囊和水浒传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智囊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为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諡號為「孝景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景帝」,景帝後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崩于未央宮,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長子,母竇皇后。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和他父亲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景帝以后所有西汉皇帝,新莽时期的更始帝刘玄、所有东汉皇帝,以及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刘禅,都是汉景帝后裔。.

新!!: 智囊和汉景帝 · 查看更多 »

晁错

晁错,《史記》、《漢書》本傳作--錯,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初著名政论家。.

新!!: 智囊和晁错 · 查看更多 »

智庫

智庫(Think Tank)又稱智囊团,大多以「研究所」或「學會」為名稱,是對政治、商業或軍事政策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與研發策略,並致力於將學術研究與策略影響落實為政府政策的機構,一般由政府、政黨或商業公司出資組建,大部分的智庫是非營利組織,這種營運的型態在美國與加拿大等國家可以免繳稅金,有些智庫藉由諮詢顧問與研究報告賺取佣金。優良的智庫應該全面、完整且深度介紹主題,並確保內容基於事實與內容正確性。 依照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智庫與公民社會計畫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超過7,500個智庫,以下智庫的分類是以洲際大陸為最高層分類,再來是相對國家分類,並非完整的分類列表。.

新!!: 智囊和智庫 · 查看更多 »

智囊補

《智囊》,又稱《智囊補》,也稱《智囊全集》、《增智囊補》、《增廣智囊補》等,明代馮夢龍著。.

新!!: 智囊和智囊補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智囊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智多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