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大安寺 (奈良市),大和國,大阪府,天平宝字,天平胜宝,天應 (光仁天皇),奈良市,奈良町,奈良時代,孝谦天皇,孤魂信仰,守口市,东大寺,平城天皇,乙訓寺,京都,延曆,出家,光仁天皇,皇子,皇族,高野新笠,藤原乙牟漏,還俗,桓武天皇,河內國,淡路國。
- 750年代出生
- 785年逝世
- 日本自殺者
- 絕食自殺者
大安寺 (奈良市)
大安寺(だいあんじ)是位在日本奈良縣奈良市的高野山真言宗寺院。山號「熊凝山」(くまごりさん)。本尊十一面觀音、傳說開基(創立者)為聖德太子。南都七大寺之一,在奈良時代(平城京)至平安時代前半是與東大寺、興福寺並稱的大寺。.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查看 早良親王和大和國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查看 早良親王和大阪府
天平宝字
天平宝字(757年八月十八—765年正月初七)是奈良時代孝谦天皇、淳仁天皇、稱德天皇之年號。 天平宝字--年复“岁”为“年”(参见天平胜宝)。.
查看 早良親王和天平宝字
天平胜宝
天平勝宝(749年七月初二—757年八月十八)是奈良時代孝謙天皇之年號。 天平勝宝七年正月初四改“年”为“岁”。改元天平宝字之际复“岁”为“年”。.
查看 早良親王和天平胜宝
天應 (光仁天皇)
天應(781年正月初一—782年八月十九)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寶龜之後、延曆之前。此時的天皇是光仁天皇、桓武天皇。.
奈良市
奈良市()是日本历史名城和国际观光城市,也是奈良县政府所在地和奈良县最大的城市。日本政府指定其為中核市。.
查看 早良親王和奈良市
奈良町
奈良町(ならまち)是位在奈良縣奈良市中心南部的歷史街町地域之通稱(無「奈良町」之名的行政地名)。狹小的街路有許多江戶時代以來的町屋。全域相當於元興寺的舊境內。含周邊約49.3ha被指定為奈良町都市景觀形成地區。.
查看 早良親王和奈良町
奈良時代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天平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查看 早良親王和奈良時代
孝谦天皇
孝谦天皇(;),日本第46代和第48代天皇,也是一位女天皇,諱阿倍內親王。 孝谦天皇是其第一次即位時(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的稱呼。第二次即位時(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改称称德天皇()。 她曾学汉学于吉备真备。749年即位,是为孝谦天皇。在位期间,为父帝发愿,为东大寺大佛天光。重用从兄藤原仲麻吕,废皇太子道祖王,让位大炊王(淳仁天皇)。嗣宠爱道镜,藤原仲麻吕一派起事反对,仲麻呂兵敗,迫令淳仁天皇退位(藤原仲麻呂之亂)。764年重祚,为称德天皇。后道镜称法王,行僧纲政治,欲袭皇位,贵族均表示反对,乃派和气清麻吕赴宇佐八幡宫请托神意,造成重大事件(宇佐八幡宮神託事件)。770年薨於天花。因沉迷佛教、猜忌群臣、寵信僧人道镜,評價多趨負面。史料《公卿補任》--:「左大辨正四位下橘奈良麻呂,以天平寶字元年七月二日,謀反伏誅。至是雪冤。當時吞冤入地,死而不暝者,非獨公也。」可知孝谦帝治下,冤死人眾。.
查看 早良親王和孝谦天皇
孤魂信仰
孤魂信仰,或稱孤魂祭祀,古代稱厲祭,為東亞民間信仰,祭祀因天災、戰爭、屠殺、械鬥、疾疫、冤屈、罪行、車禍等意外枉死,或無後、夭折死者的信仰,避免無嗣、橫死、冤死者之魂魄,因無香火供養而於人間作祟,逐漸衍生而成。隨閩南人、客家移民傳布至台灣等地,成為台灣民間信仰。 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
查看 早良親王和孤魂信仰
守口市
守口市()是大阪府東北部的一市。是大阪市的住宅城市與衛星城市之一,司馬遼太郎早期便住於本市。是三洋電機的本社創業地,松下電器產業的總部位于該市及隣接的門真市,守口市松下町是松下電池工業的本部所在地。 2005年,與鄰接的門真市達成合併協議,新市名為「守口門真市」,但在2004年9月的住民投票中因反對合併的人占總票數的約87%,事實上已不可能合并。 司馬遼太郎早期便住於本市。.
查看 早良親王和守口市
东大寺
东大寺(東大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雜司町,是华严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东大寺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另外有西大寺。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查看 早良親王和东大寺
平城天皇
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806年4月9日 - 809年5月18日在位。 他是桓武天皇第一皇子,母親是藤原良繼之女藤原乙牟漏。諱小殿(),783年改名安殿(),又稱奈良帝。785年被立為太子,806年時因桓武天皇駕崩而繼位。在他任內廢除了冗官,改善行政與經濟問題,設置觀察使來監督地方官,使律令全面重建。但是在809年時,平城天皇因為身體病弱,長期治療都無法改善,最後讓位於胞弟神野親王(嵯峨天皇),自己則隱居在平城京。.
查看 早良親王和平城天皇
乙訓寺
乙訓寺(日語:おとくにでら)是京都府長岡京市的真言宗豐山派寺院。以牡丹之寺為人所知。.
查看 早良親王和乙訓寺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查看 早良親王和京都
延曆
延曆(782年八月十九至806年五月十八)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天應之後、大同之前。此時的天皇是跨越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兩個時代的桓武天皇,與及平安時代的平城天皇。.
查看 早良親王和延曆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查看 早良親王和出家
光仁天皇
光仁天皇(;),日本第49代天皇,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在位。原名白壁王。 他是天智天皇之孙。為施基親王(志貴皇子)的第六子,即位前曾任大纳言等职。770年称德天皇亡后,被藤原百川、藤原永手等重臣拥立为天皇,时年62岁。即位后注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否定称德天皇时期佛教政治。整顿寺院纲纪,省役节俭,休养生息,紧缩财政,严禁奢侈,裁减冗官,改革兵制等,建树颇多。781年4月让位于皇太子山部亲王。.
查看 早良親王和光仁天皇
皇子
皇子或王子是对拥有皇帝、王、國王等头衔君主的兒子的稱謂。作为皇族或王室成员,通常会授予他们國內的最高爵位。此外,拥有王爵皇族的儿子亦可称为王子。皇孫、王孫則泛指君主的後代。.
查看 早良親王和皇子
皇族
皇族是指皇帝的親屬,即皇室成員,定義隨著時代、地域有所不同。如君主為國王則稱為王族。.
查看 早良親王和皇族
高野新笠
野 新笠(日語:たかの の にいがさ),( 延暦8年12月28日(790年1月21日)),光仁天皇的宮人,之後升為夫人。育有三子,分別為桓武天皇、早良親王、能登内親王。桓武天皇即位後,被封為皇太夫人。薨去後加贈皇太后、再贈太皇太后。上諡號為天高知日之姫尊。 她的父親是和乙継,自稱是渡來系氏族中的百濟武寧王的子孫,其氏姓也叫和史(やまとのふひと)。母親是土師真妹。 至於高野朝臣(たかののあそみ)的氏姓,是由光仁天皇在即位之後所賜姓的。.
查看 早良親王和高野新笠
藤原乙牟漏
藤原乙牟漏(西元?年-西元790年),日本第五十代桓武天皇的皇后,內大臣藤原良繼之女。乙牟漏在桓武天皇仍為東宮時入宮為東宮妃,桓武天皇即位後冊立為皇后。乙牟漏美麗溫婉,嫻熟女則,有母儀之德。生平城天皇、嵯峨天皇、高志內親王。平城天皇即位,追尊皇太后,乙牟漏之母阿部古美奈則追封正一位。.
查看 早良親王和藤原乙牟漏
還俗
還俗,佛教用語。原本是指僧尼因為破戒,依律被遂出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稱還俗。若因個人諸多因素,自願捨戒離開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世俗人士的身份,則稱為歸俗,也稱反俗 。但到了後來,還俗也包含有歸俗的意思在內了,不一定是指負面的意思。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歷代的禁佛、廢佛活動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國的僧尼還俗,例如三武灭佛。反之,也有因非自願的情況下出家,直到獲得准允後才得以還俗,例如後宮的嬪妃、隨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當小沙彌)等。 至於佛教允許比丘還俗的次數,可以有三次機會,一說是七次;但比丘尼則僅能還俗一次。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還俗的情況發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繼續修道時,中文亦稱為還俗。中外歷史上,許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毀宗教建築物、禁止傳教、強迫還俗的事況發生,造成宗教災難(簡稱教難,佛教徒則多稱為法難),是屬於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種形式。.
查看 早良親王和還俗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在位:781年4月3日-806年4月9日)。.
查看 早良親王和桓武天皇
河內國
河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河州。河內國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大阪府的東部。.
查看 早良親王和河內國
淡路國
淡路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淡州。淡路國的領域即為現在兵庫縣所屬的淡路島。.
查看 早良親王和淡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