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3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印度議會 (西班牙),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第一帝國,天主教會,巴拿马,中美洲,亚洲,亞利桑那州,亞當斯-奧尼斯條約,伊莎貝拉一世,得克萨斯州,北美洲,内华达州,犹他州,皇家進行曲,科羅拉多州,納瓦特爾語,總督轄區,美國,美洲原住民語言,美洲殖民,猶加敦共和國,职方外纪,菲律宾,菲律賓語,西班牙,西班牙君主列表,西班牙帝國,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西班牙立憲革命,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班牙语,薩卡特卡斯州,艾儒略,英国,殖民地,波旁改革,法语,明朝,新墨西哥州,新格林納達總督轄區。
- 1535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 1821年北美洲
- 1821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 亞利桑那建州前歷史
- 前美國領地及地區
- 北美洲前殖民地
- 北美洲歷史
- 拉丁美洲歷史
- 新墨西哥建州前歷史
- 美国历史政权
- 美國殖民地時期歷史
- 西屬東印度群島
- 西班牙殖民帝国总督辖区
- 西班牙殖民美国
- 西班牙殖民美洲
- 西班牙語國家地區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查看 新西班牙和加利福尼亚州
印度議會 (西班牙)
印度議會,正式名稱為印度皇家最高議會(Real y Supremo Consejo de Indias),是西班牙帝國對美洲和亞洲最重要的行政機構。起初印度議會受到卡斯提亞議會的管轄,並擁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卡斯提亞王國藉由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教宗詔書,將其美洲和亞洲的領土併入其王位的直屬領地。1812年被加的斯議會廢止,1814年費爾南多七世再次回復印度議會的設置,1834年伊莎貝拉二世將印度議會廢止,之後再未恢復設置。.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查看 新西班牙和墨西哥
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缩写为CDMX)是墨西哥的首都及該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樞,亦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區中央,其與周圍的衛星城市原被稱為墨西哥聯邦特區(México, D.F.),行政级别上與該國其他31個州(Estados)同等但在行政上直屬中央。2016年1月29日,墨西哥聯邦特區改制为墨西哥市(Ciudad de México),改制後的墨西哥市擁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包括自己的市自治法與和其他州級行政區類似的市議會機構。原本联邦区下各区(delegaciones)也一併改制为市镇(municipio)并选出各自的市长。.
查看 新西班牙和墨西哥城
墨西哥第一帝國
墨西哥第一帝國(西班牙語: Imperio Mexicano)是墨西哥自新西班牙獨立後建立的政體,其統治期間為1821年至1823年。墨西哥第一帝國的領土大致上繼承了中美洲的新西班牙疆域(包括危地馬拉的舊都)。在軍隊推翻帝制後,墨西哥成立了墨西哥合眾國,但又於墨西哥第二帝國變回帝制。墨西哥第一帝國結束其統治時,現代墨西哥以南的中美洲借機獨立,建立中美洲聯合省。.
查看 新西班牙和墨西哥第一帝國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查看 新西班牙和天主教會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查看 新西班牙和巴拿马
中美洲
中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依據不同的劃分法,屬於北美洲或南美洲的一部份,一般指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地峽,現有七至八個國家。.
查看 新西班牙和中美洲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查看 新西班牙和亚洲
亞利桑那州
亞利桑那州(Arizona,)是美國一個位於西南部的州份,同時也是西部和山區州份之一。此州是美國第6大及人口第14大的州份。首府和最大城市是鳳凰城。亞利桑那州也是四角落州之一,與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與墨西哥接壤,以及其中一點與科羅拉多州西南角接觸。亞利桑那州與墨西哥的邊界長389英哩,位於墨西哥索諾拉州和下加利福尼亞州邊界北面。 亞利桑那州是第48個,也是美國本土最後加入的州份,1912年2月14日加入。歷史上曾為新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亞省領土一部分,自1821年起成為獨立的墨西哥一部分。1848年美墨戰爭落敗後,墨西哥將此領土大部分割讓予美國。此州最南的部分在1853年蓋茲登購地購入。 以其沙漠炎熱的夏天和溫暖的冬天聞名。有松樹林、花旗松及雲杉樹;科羅拉多高原;部分山脈(例如);以及大而深的峽谷,有更多溫和的夏季氣溫,冬天也有相當的降雪。該地區的弗拉格斯塔夫、及圖森還有滑雪場。除了大峽谷國家公園,還有若干國家森林、國家公園及國家紀念碑。 全州大約四分之一是,作為的駐在地,包括美國最大的保留地納瓦霍族保留地,超過300,000人居住。雖然在1924年賦予美國原住民投票權,亞利桑那州排除了保留地居民的投票權,直至1948年其州最高法院判處美國原住民原告勝訴, Indian Country Today, October 29, 2012; accessed July 17, 2016.
查看 新西班牙和亞利桑那州
亞當斯-奧尼斯條約
《亞當斯-奧尼斯條約》又稱《橫貫大陸條約》或者是《佛羅里達州條約》,是1819年時的美國和西班牙簽署的條約,其中西班牙決定把佛羅里達州賣給美國並和美國訂出與新西班牙副王區的邊界。條約解決了兩國之間存在的邊界爭端,且被認為是美國外交的勝利。簽署的原因在於西班牙當時和北美地區的領土邊界問題不斷增加,除了當時美國和英國剛結束美國獨立戰爭外,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也緊接著爆發。由於西班牙方面沒有能力派人定居或者駐軍佛羅里達州,使得該地成為自身殖民統治的負擔。 西班牙最終決定簽署《亞當斯-奧尼斯條約》而割讓領土給美國,以換取沿著有著穩定的邊界。這個條約則以500萬美元確立了美國領土的邊界,並且該分界則通過落基山脈至部太平洋西岸地區;另外美國還放棄在西班牙德克薩斯州部分的領土,以及在沙賓河西邊的西班牙殖民地的其他領地也歸還給西班牙政府。.
伊莎貝拉一世
#重定向 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
查看 新西班牙和伊莎貝拉一世
得克萨斯州
#重定向 德克萨斯州.
查看 新西班牙和得克萨斯州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查看 新西班牙和北美洲
内华达州
内华达州(State of Nevada)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以其发达的赌博业而著称。该州的邮政缩写是NV。 “内华达”来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被雪覆盖”,原本是用来形容该州西部的内华达山的寒冷。多艘美国海军的军舰也被叫作“内华达号”,名字就来源于内华达州。 在南部林肯郡區域是美國秘密研發和測試飛行器的地點,也曾發生過不明飛行物墜毀事件,該地點為51區。.
查看 新西班牙和内华达州
犹他州
犹他州(State of Utah)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於1896年1月4日成為美國第45個州。犹他州是美国13大的州、人口排行33和人口密度倒数第10名的州。猶他州行政區劃一共有29個郡。全州人口共约285.5万(2012年人口估算),約80%人口居住於首府盐湖城。主要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眾的后代和北歐移民的后裔组成,这对犹他州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总部也设立在盐湖城。, 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p 99–100.
查看 新西班牙和犹他州
皇家進行曲
《皇家進行曲》(La Marcha Real),原是首軍樂,後來成為西班牙國歌,無歌詞。 西班牙國歌的起源,至今仍眾說紛紜。1761年之前已有一首《掷弹兵進行曲》(Marcha Granadera)的軍樂,在軍隊出征前彈奏。1770年9月3日,卡洛斯三世將「掷弹兵進行曲」升格為「榮譽進行曲」(Marcha de Honor)。1978年12月27日西班牙憲法明文規定《掷弹兵進行曲》正式成為西班牙國歌。1997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獲得此樂的版權。.
查看 新西班牙和皇家進行曲
科羅拉多州
科羅拉多州(State of Colorado)是美國西部的一州,此州最著名的是擁有洛磯山脈的最高峰,地形從東側的平原陡然升高為西側峻嶺,地理景觀十分壯麗。該州首府兼最大城為丹佛。在整個丹佛的都會區中就包含了該州半數以上的人口總數(約250萬人,全州共有約505萬人)。科羅拉多州是以西班牙語“Colorado”命名的,意为“紅色的”,估计这可能指的是该地区红色的砂岩地层或是科羅拉多河两岸的赭红色景观。 科羅拉多州的郵政縮寫是CO。美國海軍以該州命名了USS Colorado戰艦。.
查看 新西班牙和科羅拉多州
納瓦特爾語
纳瓦特尔语也叫纳瓦特语(Nāhuatl, Nāhuatlàtōlli ) 一詞被用來指猶他-阿茲特克語系(Uto-Aztecan) 中阿茲特克分支之下的一些語言。 通常納瓦特爾語也被用來指古典納瓦特爾語。古典納瓦特爾語在西元七世紀到西元十六世紀晚期在美索亞美利加(指墨西哥中部到哥斯大黎加西北部的地區)大部份地區的通用語。自此之後納瓦特爾語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因為西班牙征服美洲而中斷。 此外,納瓦特爾語一詞也被用來指一群在現代墨西哥至少共有一百五十萬人使用的納瓦特爾語方言(其中有些方言彼此不能溝通)。所有這些方言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受到西班牙語的影響。所有現代的納瓦特語方言都跟古典納瓦特爾語不同,但是現在在墨西哥谷地所使用的納瓦特爾語方言比邊緣地區所使用的納瓦特爾語方言更接近古典納瓦特爾語。.
查看 新西班牙和納瓦特爾語
總督轄區
總督轄區(Reichskommissariat)是納粹德國的一種行政區劃,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於佔領地區的準殖民地政區,總督由希特勒直接指定。在西歐和北歐設立的總督轄區通常是未來德國以外的日耳曼人國家納入納粹國家的過渡階段Bohn, Robert: Die deutsche Herrschaft in den "germanischen" Ländern 1940-1945, p.
查看 新西班牙和總督轄區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新西班牙和美國
美洲原住民語言
美洲原住民語言(有时也称为印第安语)并不是一种语言,甚至也不是属于一种语系,而是美洲所有原住民的各种语言的总称。其中瑪雅語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随着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及其文化灭绝政策,以印第安人为主的美洲原住民数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锐减,再加上文化的同化,美洲原住民的大部分语言已经灭绝,目前即使会说美洲土著语言的大部分人也是操双语的人群。因为缺少研究材料,对美洲土著语言的研究很不足,目前对許多美洲土著语言的分类说法不一,尚不能把语系确定下来,只能暂时分为语组,大致有如下个语组,有几百种以上的语言,有许多语言现在能流利的说的人不足几十甚至几个人,大部分已经灭绝。.
查看 新西班牙和美洲原住民語言
美洲殖民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歐洲各個強權對美洲殖民的熱潮是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開始的,在那之後大量的歐洲殖民者來到了美洲,進而改變了美洲大陸的歷史。 儘管是哥倫布開始了大量的美洲移民潮,但是他並不是第一個來到美洲的歐洲人,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北歐人〔其中包括維京人〕才是第一個登陸美洲的歐洲人,他們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年前就在文蘭建立了殖民地,但是後來這些維京人放棄了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 第一個歐洲勢力在美洲征服當地原住民文化的是西班牙,其在美洲的佔領地幅員遼闊,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一部分。葡萄牙佔據了巴西,英國、法國、還有荷蘭則佔據了加勒比海中的大小島嶼。除此之外,英國與法國人也分別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新英格蘭、北美十三州及路易西安納建立各自的殖民地。 剛開始的殖民大部分都是由各個國家所贊助,到了後來前往美洲殖民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人民為了逃離歐洲的貧窮或是宗教迫害。.
查看 新西班牙和美洲殖民
猶加敦共和國
加敦共和國(República de Yucatán)是一個於19世紀時短暫脫離墨西哥獨立的國家,範圍大約是現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納羅奧州。 墨西哥的中央集權派與聯邦主義派的鬥爭發展成猶加敦共和國於1841年宣佈獨立的事件。1843年猶加敦共和國與墨西哥合眾國達成協議,猶加敦保有完全自治而再度加入墨西哥,但該協議於1845年被墨西哥國會拒絕,而猶加敦共和國於1846年再度宣佈獨立。1847年當地馬雅人發動反抗白人與麥士蒂索人的戰爭(Guerra de Castas)。戰爭初期,猶加敦共和國政府的情況非常不利,當時猶加敦共和國的領導人願意以猶加敦的主權換取外國的軍事援助,求助於西班牙、英國、和美國但都未能成功。1848年,猶加敦共和國的領導人向墨西哥求援,並且宣佈再度加入墨西哥聯邦。.
查看 新西班牙和猶加敦共和國
职方外纪
《'''職方外紀'''》書影 《职方外纪》是歐洲地理學的代表作,由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根据庞迪我和熊三拔所著的底本编译而成,杨廷筠对该书加以润色。 本書將地球分为「五大州」: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亚墨利加以及墨瓦蜡泥加。其中卷四的“墨瓦蜡泥加总说”分出来为卷五,原卷五《四海总说》作卷六。李之藻為之序,《提要》说:“所纪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曰《职方外纪》”。乾隆年间撰修的《皇朝文献通考》,其“四裔考”多采纳《职方外纪》等书的内容,但又評其五大洲说“语涉荒诞……疑为勦说躗言。”。.
查看 新西班牙和职方外纪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查看 新西班牙和菲律宾
菲律賓語
菲律賓語(Pilipino或Wikang Filipino)是菲律賓自1987年菲律賓憲法規定的國語。事實上,菲律賓語是標準化的他加禄语,馬可斯倒臺後在阿基諾夫人推動之下成為菲律賓的國語。.
查看 新西班牙和菲律賓語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查看 新西班牙和西班牙
西班牙君主列表
這是一份西班牙君主的列表。嚴格來說,是現代定義下統一的西班牙的君主列表,此前在現今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領土上的君主國統治者,請參看下面的列表:.
查看 新西班牙和西班牙君主列表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Imperio Español)或西班牙殖民帝国(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1790年其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被认为是領先於大英帝國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国(1402年-1975年)。 整個15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因為西班牙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歐洲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宾到东亚。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由於有了在殖民地源源不絕的金錢支援,西班牙在歐洲憑著其造價昂貴、訓練有素的大方陣主宰欧洲戰場。著名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與此同時,西班牙征服者也殘忍的摧毀并屠殺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玛雅等美洲原住民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殖民;這些西班牙殖民的影響導致了現在除了巴西以外所有拉丁美洲國家都使用西班牙語和信仰天主教。 16世紀開始,和奧地利同門同宗的哈布斯堡家族取代了原本的皇室,入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從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国、南意大利,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則掌控了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使得西班牙除了在海外一直能維持著世上最大的殖民帝國以外、在歐洲也成為擁有最多的領土國家;版圖除了西班牙本土、還包括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南意大利。最後,因為都是同樣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也都是地域遼闊的大國,所以西班牙帝國和300年後的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西班牙在16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以新教舊教的三十年戰爭為分界點,之前不斷強盛、之後由盛轉衰。 17世紀中葉(1640年代開始),因為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鬥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衝突。在地中海,她與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戰事頻繁;在歐洲大陸,法国的陸軍逐漸變得強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競爭,在葡萄牙衰弱后,後來的還要面對荷蘭獨立的80年戰爭、和新崛起的海軍強國英格兰;但是這些衝突中西班牙勝多敗少,基本能維持其海軍和陸軍在歐洲的頂尖地位。另外,因為正處於黃金時代,所以西班牙思想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百花齊放,在自然法、主權、国际法、战争和经济建構了一些最早的現代思想,其有關思想學派統稱為薩拉曼卡學派,有些提倡民主和人權思想的激進者甚至懷疑西班牙帝国主义和君主制的合理性。但是,這個運動沒能和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啟蒙運動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先進思想一樣,在身為發源地的西班牙傳播開來,這使得西班牙在知識思維層面開始有下滑的跡象,而西歐國家的英法則後來居上。 18世紀,因為西班牙常年在其領土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沒有進行農業改良導致經濟停滯、以及把在美洲掠奪的金錢都用在修建教堂和擴充軍隊上,對其文化、藝術、商業上的投資自幾乎為零,最終導致西班牙的國力開始明顯衰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改由法國的波旁王朝入駐西班牙,從此西班牙在歐洲大陸上不斷要聽從于法國的擺佈。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為失去了對西班牙王位,法國為了補償奧地利以及和奧地利大成友好關係,割讓了原本西班牙控制的南意大利和比利時給奧地利作為平衡。加上荷蘭和葡萄牙早脫離西班牙已獨立,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土只剩下西班牙本土而已,結束了其在歐洲霸主的歷史,其歐陸地位被法國和奧地利兩國瓜分。18世紀(1700年後),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政治地位一直只能充當法、奧之後的二流國家,但其實力依然有和英國、荷蘭相抗衡的能力,也因為本錢雄厚還是能遠遠超過葡萄牙、丹麥王國、瑞典帝國、俄羅斯帝國、波蘭-立陶宛等當時的歐洲中型國家。 19世紀,西班牙雖然在18世紀的歐陸屢戰屢敗,然而在殖民地的面積方面依然是英法荷葡這四個有殖民地國家的總和,并維持並擴張其殖民帝國,西班牙雖然已經衰敗、但依然靠著其廣闊的殖民地挺過了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和內部貪污腐敗造成的危機。然而好景不長,到了19世紀末期用因為宣揚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法國大革命的衝擊,西班牙內亂不止。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引發半島戰爭,但更可怕的是民主主義思想在殖民地中產生了連鎖反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風起雲湧的引爆了了南美独立战争,這場殖民地對西班牙宗主國的集體叛變、导致幾乎所有西班牙在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宣佈獨立(1808年—1833年)。儘管如此,西班牙帝國由於之前的殖民地地夠多,所以依然在加勒比海(西屬古巴和西屬波多黎各)、亚洲()和大洋洲(西屬关岛、西屬密克罗尼西亚、西屬帛琉及西屬北馬里亞納群島)還保留相當多領土。1898年,原本就是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出來的美國,代表新興的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在美西战争中給予西班牙殖民帝國最後一擊,讓西班牙喪失了古巴和菲律賓以及所有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殖民地,這些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地日後成為了美軍基地。此時,西班牙地位已經完全沒落,不僅不如英法荷奧這些老對手,還輸給了新崛起的美國、普魯士、俄羅斯帝國,西班牙被認為是歐洲最落後國家之一。 20世紀,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相較於傳統殖民地大國英法、和如日中天的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在瓜分非洲中只擁有包括西屬摩洛哥、西屬幾內亞和西屬撒哈拉少量領土,這也是西班牙最後一次殖民擴張。這些面積狹小的非洲殖民地也同樣在20世紀(1956年、1968年和、1975年),趁著“全世界殖民地從英法的殖民體系中獨立”的大熱潮,也從西班牙獨立成功。 21世紀,今日西班牙唯一僅存的殖民地,是位於北非摩洛哥沿岸的主權地(Plaza de soberanía),因為這塊土地原本的擁有者是摩洛哥、是西班牙根據戰爭而獲得的領土,但因為西班牙現在屬於富裕的歐盟、所以此殖民地人民並不想回歸摩洛哥,導致西班牙至今依然和摩洛哥有領土爭端。.
查看 新西班牙和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
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是西班牙殖民美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这一场战役之后西班牙殖民者成功镇压了阿兹特克人,并占领了今日墨西哥中部地区,但并未征服整个现代墨西哥地区。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并在那里建立了数个殖民据点之后,在西班牙王室的授权下,殖民者以殖民据点为根据地,四处派出远征队,发现、征服并且殖民新领地。1519年2月,西班牙殖民者在埃尔南·科尔特斯的率领下从墨西哥湾登陆,向阿兹特克前进,在此之前,科尔特斯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然而,阿兹特克人却将他们请进了首都特諾奇蒂特蘭。但西班牙人却软禁了皇帝蒙特祖马二世,向阿兹特克人勒索黄金。但随后被愤怒的阿兹特克人击败,被迫逃亡到与阿兹特克敌对的国家特拉斯卡拉寻求庇护。一年之后,在特拉斯卡拉、森波阿拉等与阿兹特克敌对国家的帮助下,科尔特斯再次攻打阿兹特克,在1521年8月13日以沉重地代价攻陷了特诺奇提特兰,将其夷为平地,改建为墨西哥城。.
西班牙立憲革命
西班牙立憲革命是1820年在西班牙發生的革命運動,是反對西班牙波旁王朝絕對君主制的自由主義運動,建立的自由體制在1823年結束。也稱作「西班牙內戰」、「自由的三年」。.
查看 新西班牙和西班牙立憲革命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是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分地區、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查看 新西班牙和西班牙语
薩卡特卡斯州
薩卡特卡斯州(Zacatecas)是墨西哥三十一個州之一。首府薩卡特卡斯市。.
查看 新西班牙和薩卡特卡斯州
艾儒略
艾儒略(意大利文:Giulio Aleni,),字思及,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是他的汉文名字。1582年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自1613年起在中国传教36年,直至1649年在福建延平去世。 同利玛窦一样,艾儒略不仅是个神学家,也是个精通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学者,是利玛窦之后最精通中国文化的耶穌會士,也是最重要的天主教来华传教士之一,被教友尊称为“西来孔子”,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查看 新西班牙和艾儒略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新西班牙和英国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查看 新西班牙和殖民地
波旁改革
波旁改革(Reformas Borbónicas)是18世紀西班牙波旁王朝數位君王進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變法。相對於哈布斯堡王朝時期複雜的政府體系,加強了王權對各官員的明確權威。 改革導致行政結構和人事組成大幅度重建。改革原本打算刺激手工業和技術發展,幫助西班牙走向現代化。在西屬美洲,進行改革是希望讓行政體系加強效率,促進美洲的經濟、貿易和財政發展。王室著手改革,希望可以為西班牙帶來正面影響。此外,改革的目的也有意限制克里奧人的權力,讓西班牙在殖民地的地位有更多的權威。 改革造成了行政體系的混亂,使美洲當地菁英(克里奧人)與西班牙本土漸行漸遠,最終導致西屬美洲的獨立。.
查看 新西班牙和波旁改革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查看 新西班牙和法语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新西班牙和明朝
新墨西哥州
新墨西哥州(納瓦霍語:Yootó Hahoodzo;New Mexico;Nuevo México)是美國西南方的一州,它曾是墨西哥的一省。該州有許多西班牙裔的居民,亦有不少的美國原住民。因此具有相當獨特的文化。它也是美國唯一官方州名有兩個語言的州份。該州郵政簡寫為NM,它的首府是聖菲。.
查看 新西班牙和新墨西哥州
新格林納達總督轄區
#重定向 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
另见
1535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1821年北美洲
1821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亞利桑那建州前歷史
前美國領地及地區
- 佛蒙特共和国
- 傑弗遜領地
- 加利福尼亚共和国
- 十三殖民地
- 南鸟岛
- 塞拉納島
- 夏威夷共和國
- 夏威夷王國
- 天津美租界
- 天鵝群島
- 太平洋群島託管地
- 尼庫馬羅羅環礁
- 康乃狄克西保留地
- 德克萨斯共和国
-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 普卡普卡岛 (库克群岛)
- 東澤西
- 沖繩縣
- 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
- 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
- 美利堅聯盟國
- 美國領土變遷
- 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
- 菲律賓自由邦
- 西佛罗里达共和国
- 西澤西
- 路易斯安那特区
- 阿拉斯加特区
- 阿拉斯加署
- 龍卡多爾島
北美洲前殖民地
- 丹屬西印度群島
- 加拿大省
- 十三殖民地
- 古巴
- 圣卢西亚
- 多明尼加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新尼德兰
- 新法蘭西
- 新瑞典
-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 法属加拿大
- 法属圣多明戈
- 法屬德克薩斯
- 波多黎各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历史
- 瓜德罗普
- 美洲殖民
- 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
- 聖巴泰勒米
- 英属洪都拉斯
- 英屬北美
- 西印度群島聯邦
- 西属西印度群岛
- 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
北美洲歷史
拉丁美洲歷史
新墨西哥建州前歷史
美国历史政权
美國殖民地時期歷史
西屬東印度群島
- 三貂角
- 加罗林群岛
- 北马里亚纳群岛
- 印度議會 (西班牙)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帛琉
- 摩鹿加群岛
-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 瓦努阿图
- 第一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
- 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
- 紅毛城
- 美西战争
- 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
- 菲律宾
- 菲律宾都督府
- 西屬東印度群島
- 西班牙福爾摩沙遠征
- 阿瓦島
- 雞籠之戰
- 马里亚纳群岛
西班牙殖民帝国总督辖区
西班牙殖民美国
西班牙殖民美洲
- 加利福尼亞省
- 北卡罗来纳州
- 半島人
- 卡士蒂索人
- 卡斯塔
-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
- 印度議會 (西班牙)
- 古巴
- 哥倫布大交換
- 地理大发现
- 多明尼加
- 天主教双王
- 征服者
-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 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 新卡斯蒂利亚州
- 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
-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 波多黎各
- 波旁改革
-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 皇家審問院
- 監護征賦制
- 秘魯總督轄區
- 總督 (殖民地官職)
- 美洲非殖民化
- 西印度毀滅述略
- 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
- 西属佛罗里达
- 西属西印度群岛
- 西班牙帝國
- 西班牙珍宝船队
-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西班牙語國家地區
- 上加利福尼亞省
- 乌拉圭
- 伯利兹
- 危地马拉
- 厄瓜多尔
- 古巴
- 哥伦比亚
- 哥斯达黎加
- 墨西哥
- 多明尼加
- 委內瑞拉
- 安道尔
- 尼加拉瓜
- 巴拉圭
- 巴拿马
- 德克萨斯共和国
- 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 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
-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 智利
- 波多黎各
- 洪都拉斯
- 猶加敦共和國
- 玻利維亞
- 秘魯總督轄區
- 秘鲁
- 菲律宾都督府
- 萨尔瓦多
- 西属西印度群岛
- 西撒哈拉
- 西班牙
- 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 赤道几内亚
- 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