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橋 (澳門)

指数 新橋 (澳門)

新橋是澳門半島西北方的一個開發比較早的社區。新橋區大致範圍是以三盞燈和渡船街為中心,北臨高士德大馬路和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望廈山一帶,東至俾利喇街,西面與白鴿巢公園相接,南面則可以連勝街和亞豐素街為界、與大炮台山相望;另外該區亦與沙梨頭區、高士德區和塔石區相接。新橋本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北部,後因為不斷的填海造地,今日新橋區的位置已變成了整個澳門半島的幾何中心。新橋區全體面積約49,666平方米,常住人口約為8,000多人。.

15 关系: 塔石塔石 (澳門)大炮台山俾利喇街嘉路米耶圓形地社区祖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罅些喇提督大馬路白鴿巢公園高士德大馬路沙梨頭渡船街澳門半島澳門填海造地望廈山

塔石

塔石可以指:.

新!!: 新橋 (澳門)和塔石 · 查看更多 »

塔石 (澳門)

塔石(葡萄牙文:Tap Siac)是澳門半島望德堂區西部的一個街區,位於大炮台山東北,即今西墳馬路、區華利街、賈伯樂提督街、羅利老馬路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之間。這裏昔日原有一座山崗,因山上有堆疊成塔的花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處村落,為農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莊的部份用地曾改作賽馬場,成為澳門最早出現賽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漸漸為葡萄牙人佔領,並於山崗上修建西式墳場;至同治年時此地更被開山劈石來規劃街區,並修建球場和洋房,自此村莊正式消失;20世紀中後期陸續改建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場亦已重建為休憩廣場。.

新!!: 新橋 (澳門)和塔石 (澳門) · 查看更多 »

大炮台山

大炮台山(Monte),原稱柿山,又稱聖保祿山,是澳門半島第四高山崗,高海拔57.3公尺,位於澳門半島中西部,現泛指大炮台周圍的地方,頂部是大炮台的所在地。 柿山之名源於山上的柿樹。由於柿子柔軟,從樹上墮落,殘渣如糞,故又稱「屎山」。惟此名稱不雅,故改稱「史山」。 Category:澳門地方 Category:澳門山丘.

新!!: 新橋 (澳門)和大炮台山 · 查看更多 »

俾利喇街

俾利喇街(Rua de Francisco Xavier Pereira),位於澳門的中部,北起慕拉士大馬路;南至鏡湖馬路,是澳門北區連接南區的主要道路之一。其中由鏡湖馬路至渡船街和羅利老馬路之交界的路段為單線單向行車,慕拉士大馬路至馬交石斜坡及黑沙環斜路和黑沙環馬路之交界的路段為三線單向行車,其餘中間路段為雙向行車(雙線或四線)。全長約1260米,呈西南至東北走向。.

新!!: 新橋 (澳門)和俾利喇街 · 查看更多 »

嘉路米耶圓形地

嘉路米耶圓形地(Rotunda de Carlos da Maia),又名三盞燈,是位於澳門聖安多尼堂區的一個圓形廣場,由此照射出五條街道。由於不少緬甸華僑聚居於此並開設餐館,所以這亦是品嚐正宗緬甸佳餚的最佳地方,被稱為「澳門東南亞美食集中地」。.

新!!: 新橋 (澳門)和嘉路米耶圓形地 · 查看更多 »

社区

区是指有共同文化的人群,居住於同一区域,以及從而衍生的互動影響。在具体指称某一人群的时候,其“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两个基本属性有时会侧重于其中一点。如“和平里社区”、“四方社区”是侧重其共同地域属性,而“华人社区”、“穆斯林社区”、“客家社区”等则侧重其共同文化的属性。不过无论所指侧重哪边,社区一词都是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20世纪后期,无论台湾,还是中国大陸,有感于过去过度重视宏观经济发展忽略社区需求的情势,都分别将“社区建设”或“社区营造”提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在地方组织方面,都开始在小型地缘组织中引入“社区”两字。如台湾的“社区理事会”,大陆则有意将原来的“居民委员会”改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不过此举尚有很多法律问题没有厘清。.

新!!: 新橋 (澳門)和社区 · 查看更多 »

祖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

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José Maria de Sousa Horta e Costa,),葡萄牙軍人、政治家、外交官。 高士德曾在軍隊中效力,擔任工程師。後來逐漸被提升至上校軍銜,並在科英布拉大學中取得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至1897年期間,被葡萄牙任命為澳門總督。後來曾被多次任命為特命全權公使出使清國、日本、暹羅,與慈禧、光緒帝、明治天皇和朱拉隆功會過面。 1900年至1904年期間,再次被任命為澳門總督。澳門的高士德大馬路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新橋 (澳門)和祖斯瑪利亞·蘇沙康德·高士德 · 查看更多 »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 (Avenida do Almirante Lacerda),常為華人簡稱為提督馬路,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北起青洲大馬路與巴波沙大馬路交界,南接沙梨頭海邊街,呈東北—西南走向。 昔日是澳門半島西岸。1920年代澳葡政府於北段以西的水面開始填海,得出土地即為蓮峰球場。南段以西在1980年代以前為木材存放之地,也有製造業。1990年代以後填海成為住宅區。.

新!!: 新橋 (澳門)和罅些喇提督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白鴿巢公園

白鴿巢公園(Jardim de Luís de Camões,也叫做賈梅士公園)是位於澳門花王堂區東方基金會旁的古老公園,公園的歷史價值已為澳門政府所評定。.

新!!: 新橋 (澳門)和白鴿巢公園 · 查看更多 »

高士德大馬路

士德大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前稱柯高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中北部,東南端由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起,西北端至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止,長795米。為東西主要通道。.

新!!: 新橋 (澳門)和高士德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沙梨頭

沙梨頭(Patane),澳門一地區名,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林茂塘以南,白鴿巢公園以北一帶。最初指的是白鴿巢公園所在山丘,因山形或水岸大石形似沙梨而得名。另有一說指頭原是「兜」,是蛋家人對海灣的稱呼。.

新!!: 新橋 (澳門)和沙梨頭 · 查看更多 »

渡船街

渡船街可以指:.

新!!: 新橋 (澳門)和渡船街 · 查看更多 »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Península de Macau)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新橋 (澳門)和澳門半島 · 查看更多 »

澳門填海造地

澳門主要依靠填海造地來擴展可用土地。由於山多平地少,在澳門歷史上,澳葡政府先後把城市的範圍擴展至關閘,佔領青洲、氹仔、路環,又向清朝政府索要橫琴島、對面山,亦在1863年進行第一次填海工程。截至2011年時,澳門半島的面積在填海工程下已超過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縱使澳門沒有法定的水域,澳葡政府時代已在沿岸的習慣水域內填出不少土地,且無須事先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仍沿用此習慣,直至2002年2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新的填海工程至始需要取得中國政府的同意。 澳門總面積因沿岸填海而不斷擴大,自有記錄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2011年的29.9平方公里。其中.

新!!: 新橋 (澳門)和澳門填海造地 · 查看更多 »

望廈山

望廈山(Colina de Mong Há),原名蓮峰山;又稱蓮花山、黑鬼山,是位於澳門半島北部的一座小山,高60.7米,為澳門半島第五高山崗。望廈山被收錄《澳門文物名錄》,屬已評定之地點。葡萄牙殖民時期,山上建有望廈炮台,西南山腳則有簽訂《中美望廈條約》的望廈村。.

新!!: 新橋 (澳門)和望廈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澳門新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