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塔石 (澳門)

指数 塔石 (澳門)

塔石(葡萄牙文:Tap Siac)是澳門半島望德堂區西部的一個街區,位於大炮台山東北,即今西墳馬路、區華利街、賈伯樂提督街、羅利老馬路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之間。這裏昔日原有一座山崗,因山上有堆疊成塔的花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處村落,為農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莊的部份用地曾改作賽馬場,成為澳門最早出現賽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漸漸為葡萄牙人佔領,並於山崗上修建西式墳場;至同治年時此地更被開山劈石來規劃街區,並修建球場和洋房,自此村莊正式消失;20世紀中後期陸續改建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場亦已重建為休憩廣場。.

58 关系: 區姓同治塔石 (澳門)塔石廣場塔石體育館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大炮台山天主教澳門教區亞卑寮奴你士街亞馬留得勝花園俾利喇街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咸丰 (年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米迦勒美副將大馬路羅德禮聖味基墳場道光香山縣香港高士德大馬路賽馬賈伯樂提督街龍田村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藍屋仔葡屬澳門葡萄牙葡萄牙語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里斯本連勝馬路歐維士水坑尾街民意代表汪兆鏞沼泽沙嘉都喇賈罷麗街清朝清朝政府澳門澳門半島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市街道名冊澳門市政廳澳門內港碼頭澳門社會工作局澳門衛生局...澳門舊城澳門樂團澳門歷史檔案館澳門文化局望德堂區望德堂坊明德祿新橋 (澳門)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區姓

區姓是中國的一個姓氏,音同“歐”。人口以湖南、江西、福建、广府地区及海南為主,海外亦为主要分佈。歐陽姓、歐姓同出一系,是越王勾践后裔。.

新!!: 塔石 (澳門)和區姓 · 查看更多 »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塔石 (澳門)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塔石 (澳門)

塔石(葡萄牙文:Tap Siac)是澳門半島望德堂區西部的一個街區,位於大炮台山東北,即今西墳馬路、區華利街、賈伯樂提督街、羅利老馬路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之間。這裏昔日原有一座山崗,因山上有堆疊成塔的花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處村落,為農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莊的部份用地曾改作賽馬場,成為澳門最早出現賽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漸漸為葡萄牙人佔領,並於山崗上修建西式墳場;至同治年時此地更被開山劈石來規劃街區,並修建球場和洋房,自此村莊正式消失;20世紀中後期陸續改建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場亦已重建為休憩廣場。.

新!!: 塔石 (澳門)和塔石 (澳門) · 查看更多 »

塔石廣場

塔石廣場(Praça do Tap Seac),位於澳門望德堂區,原址為塔石球場,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政府於2005年5月開始動工,拆卸球場並把文化局至塔石藝文館對開的一段荷蘭園大馬路整合成塔石廣場,地下設有行車道,現時工程已完成並於2007年7月22日正式通車 - 澳門日報 2007-07-21。整個項目由崔世平、馬若龍及馬斯華等人負責,建造費和工程計劃編製費合共一億六千萬元澳門幣。.

新!!: 塔石 (澳門)和塔石廣場 · 查看更多 »

塔石體育館

塔石體育館(簡稱塔石館;Pavilhão Polidesportivo Tap Seac)位於澳門東望洋街,正門和華士古達嘉馬花園相連,於2004年11月16日落成啟用。塔石體育館曾被用作第四屆澳門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的比賽場地。.

新!!: 塔石 (澳門)和塔石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士多鳥拜斯大馬路

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原為:士多鳥紐拜斯大馬路,Avenida de Sidónio Pais),位於澳門東望洋山西麓,長785米,原為二龍喉馬路的其中一段。呈東北—西南走向。以1917至1918年任葡萄牙總統的士多紐拜斯(Sidónio Pais)命名。北起於鮑思高圓形地,南至東望洋街。周邊以住宅為主。沿途有二龍喉公園、國父紀念館、得勝花園、塔石廣場等名勝。.

新!!: 塔石 (澳門)和士多鳥拜斯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大炮台山

大炮台山(Monte),原稱柿山,又稱聖保祿山,是澳門半島第四高山崗,高海拔57.3公尺,位於澳門半島中西部,現泛指大炮台周圍的地方,頂部是大炮台的所在地。 柿山之名源於山上的柿樹。由於柿子柔軟,從樹上墮落,殘渣如糞,故又稱「屎山」。惟此名稱不雅,故改稱「史山」。 Category:澳門地方 Category:澳門山丘.

新!!: 塔石 (澳門)和大炮台山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澳門教區

天主教澳門教區是天主教會在澳門設立的教區,也是東亞歷史最悠久的教區,成立於1576年1月23日,現今管轄範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境。奉錫耶納聖加大肋納及聖方濟各沙勿略為主保聖人,格言為「科學與道德」(Scientia et Virtus)。.

新!!: 塔石 (澳門)和天主教澳門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卑寮奴你士街

亞卑寮奴你士街(Rua do Abreu Nunes),又稱荷蘭園二馬路,是一條位於澳門望德堂區南部的街道,位於高偉樂街和東望洋街之間,與荷蘭園大馬路和東望洋街平行。呈東北-西南走向。為南北單線行車。 本街有不少泰國人經營的商店,故有「小泰國」之稱。每年泰王壽辰期間會設有「泰國文化節」。.

新!!: 塔石 (澳門)和亞卑寮奴你士街 · 查看更多 »

亞馬留

亞馬留將軍(Comandante 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又譯亞馬喇、亞馬勒)是葡萄牙著名的海軍將領,有「獨臂將軍」之稱;是澳門第79任總督。.

新!!: 塔石 (澳門)和亞馬留 · 查看更多 »

得勝花園

得勝花園(葡文:Jardim da Vitória、Victory Garden)位於澳門半島松山南麓,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及得勝馬路間之公園,其歷史價值已為澳門政府所評定。公園佔地若二千平方尺,面積較澳門各個公園狹小,然卻位於澳門交通繁忙的中區,為市民大眾帶來一個安舒的空間。.

新!!: 塔石 (澳門)和得勝花園 · 查看更多 »

俾利喇街

俾利喇街(Rua de Francisco Xavier Pereira),位於澳門的中部,北起慕拉士大馬路;南至鏡湖馬路,是澳門北區連接南區的主要道路之一。其中由鏡湖馬路至渡船街和羅利老馬路之交界的路段為單線單向行車,慕拉士大馬路至馬交石斜坡及黑沙環斜路和黑沙環馬路之交界的路段為三線單向行車,其餘中間路段為雙向行車(雙線或四線)。全長約1260米,呈西南至東北走向。.

新!!: 塔石 (澳門)和俾利喇街 · 查看更多 »

地圖繪製暨地籍局

#重定向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地圖繪製暨地籍局.

新!!: 塔石 (澳門)和地圖繪製暨地籍局 · 查看更多 »

咸丰 (年号)

咸丰(a;;公元1851年至1861年七月)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前后共使用11年。咸豐與道光兩個年號常合稱為道咸。.

新!!: 塔石 (澳門)和咸丰 (年号)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塔石 (澳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迦勒

米契爾或米迦勒(מיכאל Michaʼel 或 Mîkhāʼēl;Michael 或 Míchaël)是在《聖經》提到的一个天使的名字,天主所指定的伊甸園守護者,也是唯一提到的具有大天使头衔的灵体。米契爾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谁与神相似?”。《圣经》的记载显示,與撒旦的七日戰爭中,米契爾奋力维护上帝的统治权,对抗神的仇敌,的确名实相符。 《圣经》提到名叫米契爾的灵体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提到他的时候,他都在积极行动。例如,《但以理书》叙述他跟邪恶的天使争斗,《犹大书》叙述他跟撒旦争论,《启示录》叙述他跟魔鬼及其手下的邪灵争战。.

新!!: 塔石 (澳門)和米迦勒 · 查看更多 »

美副將大馬路

美副將大馬路(葡萄牙文:Avenida do Coronel Mesquita),舊稱望廈大馬路(Avenida de Mong Há),是澳門其中一條以葡萄牙軍人美士基打來命名的街道,位於澳門半島中部稍北,也是花地瑪堂區與望德堂區和聖安多尼堂區的分界線。它的東南端由鮑思高圓形地起,西北端在罅些喇提督大馬路連接白朗古將軍大馬路;全長約900米,闊約15米。.

新!!: 塔石 (澳門)和美副將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羅德禮

羅德禮(Rodrigo José Rodrigues,),葡萄牙軍官、政治家、殖民官員。 出生在塞洛里庫迪巴什圖,時期,在海外陸軍中服役。1913年至1914年期間任內政部長。後歷任阿威羅區和波爾圖區的市民總督及代表。1922年至1924年,擔任澳門總督。1924年至1927年,擔任駐國際聯盟專員。 澳門的羅德禮將軍街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Category:葡萄牙政治人物 Category:澳門總督.

新!!: 塔石 (澳門)和羅德禮 · 查看更多 »

聖味基墳場

聖味基墳場(俗稱舊西洋墳場;Cemitério São Miguel Arcanjo)是羅馬天主教墳場,位於澳門西墳馬路,設於1854年,當時位於澳門城外。中間有教堂,稱為聖彌額爾小堂(Capela de São Miguel,建於1875年)。其俗稱中的「舊」是相對於虔信街的望廈墳場(「新西洋墳場」)而言。.

新!!: 塔石 (澳門)和聖味基墳場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塔石 (澳門)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香山縣

香山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县,存在于1152年至1925年,主要范围包括今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广州市南沙区大部分地方與澳門等。1925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國父孫中山逝世而將其家鄉香山縣改名中山縣。.

新!!: 塔石 (澳門)和香山縣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塔石 (澳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高士德大馬路

士德大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前稱柯高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中北部,東南端由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起,西北端至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止,長795米。為東西主要通道。.

新!!: 塔石 (澳門)和高士德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賽馬

賽馬(Horse racing)是一项已经存在很多世纪的马術运动,廣義而言是使用人類馬科動物比賽的賽事。罗马帝国时代的二轮战车比赛就是一个较早的例子,又或者如同挪威神话中神奧丁和巨人Hrungnir之间的战马比赛。它不可避免的常与赌博——对比赛结果的打赌活动——联系在一起。 在世界很多地区非常流行的赛马方式是纯种马比赛。賽馬車(或稱辔马赛)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比较流行,在其他的地区就相对少了。夸特赛马在美国也很流行。 在很多国家,对马的饲养、训练和比赛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赛马投注是马业的巨大支柱。杰出非凡的马匹能赢得数百万美元,通过提供马群服务如配种可以赚取更多的钱。 在流行赛马的国家里,比赛的风格、距离和比赛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很多国家国内的赛马类型也各不相同。拿英国来说,有一种叫國家狩獵賽馬的障碍赛马(篱笆或者栅栏),还有在特定距离内的无障碍比赛(平地赛马)。.

新!!: 塔石 (澳門)和賽馬 · 查看更多 »

賈伯樂提督街

賈伯樂提督街,又名提督街(葡文:Rua do Almirante Costa Cabral),在澳門半島中部,北端由美副將大馬路起,南端至鏡湖馬路與新勝街之間。長910米。 賈伯樂海軍上將(Almirante Costa Cabral)於19世紀後期曾任澳門海事警察條例委員會委員。該街是聖安多尼堂區與望德堂區的分界。 該街中段南側是有100多年歷史的培正中學,南段附近還有1874年所建的西洋墳場。馬路南端原有一座監獄(俗稱:市牢),已於1990年遷往路環,原址改建為大廈。.

新!!: 塔石 (澳門)和賈伯樂提督街 · 查看更多 »

龍田村

龍田村,可以指:.

新!!: 塔石 (澳門)和龍田村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有时称为“东方凯撒”、“海上雄狮”和“葡萄牙战神”,是一位葡萄牙贵族,海军将领,其军事和政治活动形成了在印度洋的葡萄牙殖民帝国。通常认为他是依靠成功的策略征服世界的军事天才。他在去世前不久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授予第一位“果阿公爵”的称号,成为第一位并非出身王室的葡萄牙公爵,和第一个葡萄牙海外领地的贵族头衔。他试图控制所有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红海、波斯湾、太平洋的海军航线,将其由土耳其帝国及其穆斯林与印度人盟友的“内海”,变成葡萄牙人的“内海”(拉丁语:Mare Nostrum) 。.

新!!: 塔石 (澳門)和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 查看更多 »

藍屋仔

藍屋仔是澳門社會工作局總部大樓的俗稱,位於澳門西墳馬路6號,毗連舊西洋墳場和望德堂,此棟兩層樓高的葡式建築約有七十多年歷史。1960年代開始成為社工局辦公地點並在1965年改建成現時的兩層式,當時外牆為粉紅色,直至1980年代末才塗漆成藍色,其內部已多次維修,1984年本樓曾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中,但在1992年修訂「建築文物名單」時被除名。2006年6月起曾因社工局有意拆建該建築物而引起市民強烈不滿,2007年1月因調查報告建議而予以保留。.

新!!: 塔石 (澳門)和藍屋仔 · 查看更多 »

葡屬澳門

葡屬澳門(1557年—1999年12月19日),又稱為澳葡時期或者澳葡時代,澳門在葡萄牙帝國時期的政府機構,不是官方用語。殖民地時期稱為澳門政府,因與澳門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澳葡政府」,以區別兩者。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的殖民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葡政府時期,澳門曾被分為澳門市(Concelho de Macau,又稱天主之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範圍為澳門半島)和海島市(Concelho das Ilhas,包括氹仔(Taipa)和路環(Coloane))。澳門當時亦是葡萄牙的海外省。 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承認澳門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國領土,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 塔石 (澳門)和葡屬澳門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塔石 (澳門)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塔石 (澳門)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

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Ferreira de Almeida)又名荷蘭園大馬路和荷蘭園正街,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東北—西南走向。南端在東望洋街口接水坑尾街,北端至美副將大馬路,全長約1030米。是澳門半島重要的南北通道。.

新!!: 塔石 (澳門)和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

里斯本(Lisboa),亦稱為葡京,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大西洋沿岸,城北为辛特拉山,城南为特茹河出海口,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同为西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市區面積84.6平方公里、人口547,631人(2011年)。包含衛星城的都会区人口超過300萬,相當於葡萄牙人口的27%左右。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凯撒把这个地区升格为市,并命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凯撒”)。1256年起正式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港口与贸易城市。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此后成为葡萄牙殖民帝国富甲一方的政治与商业中心,现今与波尔图同为葡萄牙两大代表性城市。.

新!!: 塔石 (澳門)和里斯本 · 查看更多 »

連勝馬路

連勝馬路(葡文: Estrada de Coelho do Amaral),是位於澳門半島中心舊城區的主要道路之一,長840米。道路東北與美副將大馬路相交,西南與鏡湖馬路連接。連勝馬路之葡文名稱「Estrada de Coelho do Amaral」以第85任澳門總督阿穆恩(José Rodrigues Coelho do Amaral)命名。其中文名稱「連勝」,則以取自相連的連勝街,意為紀念葡萄牙人在澳擊敗荷蘭人的戰役。.

新!!: 塔石 (澳門)和連勝馬路 · 查看更多 »

歐維士

歐維士(葡萄牙语:Jorge Álvares,),又譯歐華利、區華利、歐維治、阿爾瓦雷斯或阿尔发勒斯,葡萄牙早期航海探險家。 1511年在從印度坎納諾爾(Canonor)向果阿運輸給養及西洋布的聖若昂·達·魯梅薩(S.

新!!: 塔石 (澳門)和歐維士 · 查看更多 »

水坑尾街

水坑尾街(Rua do Campo),位於澳門半島中部大堂區歷史悠久的街道,是澳門商業購物區和交通樞紐之一。北在東望洋街連接荷蘭園大馬路,南在南灣大馬路連接約翰四世大馬路,長380米。.

新!!: 塔石 (澳門)和水坑尾街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塔石 (澳門)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汪兆鏞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又號微尚居士、清溪渔隐。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人,祖籍浙江省紹興府山阴县,晚清民初政治人物。.

新!!: 塔石 (澳門)和汪兆鏞 · 查看更多 »

沼泽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体系,也属于一种湿地,亦稱為沼澤濕地,但有其独特的特征。 沼泽须具有三个相互制约的特征:.

新!!: 塔石 (澳門)和沼泽 · 查看更多 »

沙嘉都喇賈罷麗街

沙嘉都喇賈罷麗街(Rua de Sacadura Cabral),市井通稱沙嘉都喇街,是一條位於澳門半島中部的街道,名稱是以葡萄牙飛行員撒卡度拿·卡伯拉爾來命名,街道全長約440米,闊約9米。它的東南端在望德堂區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塔石廣場之西端起,沿途與荷蘭園正街、塔石街、厚望街、羅德禮將軍街相交,並在賈伯樂提督街跨進聖安多尼堂區後,再與僑樂巷、俾利喇街和亞利鴉架街相交,西北端至連勝馬路止並連接墨山街。這條街道由荷蘭園正街至厚望街的一段,舊稱塔石斜巷(Calçada do Tap Siac)。.

新!!: 塔石 (澳門)和沙嘉都喇賈罷麗街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塔石 (澳門)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塔石 (澳門)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Península de Macau)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半島 · 查看更多 »

澳門中央圖書館

澳門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 Central de Macau、Macao Central Library),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屬下圖書館網絡的總稱,是澳門地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網絡。 該網絡創建於1895年,本名“公共圖書館”。初期附屬於利宵中學,館址設於聖奧古斯定修道院。1952年更名為“澳門國立圖書館” (Biblioteca Nacional de Macau),至1989年再更名為“澳門中央圖書館”。 另外,該網絡的總館也稱為“中央圖書館”。 該網絡由位於荷蘭園大馬路的總館和分佈澳門各地的7所分館所組成。其中總館館藏9萬多冊圖書,整個圖書館網絡的總藏書量約80萬冊。其中位於岡頂前地的何東圖書館同時設有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接受在澳門出版的國際標準書號、國際標準期刊號和國際標準錄音錄像資料代碼的申請。 在2013年,該網絡的進館人數約120萬人次,外借圖書超過40萬冊次。 在2016年1月1日和民政總署民政總署圖書館合併為澳門公共圖書館。.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中央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澳門市街道名冊

《澳門市街道名冊》,簡稱市街名冊、街名部,葡萄牙文起初原名為 Cadastro das Vias Publicas de Macau,最初是一部由澳葡政府不定期出版的名冊,只記錄了整個澳門半島所有已被官方刊憲命名的街道及其相關資料。第一版本於1874年發行,僅由葡文書寫;1925年起加插其他公共地方的資料;1957年起則為中文及葡文雙語版本;1995年開始出印關於海島市(氹仔和路環)街道的《海島市街道》袖珍名冊;2003年起則整合為同一本名冊記述全澳門所有街道。現最新版本為2008年版。其中1993年及之前的版本常被用作研究澳門街道歷史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這部名冊在歷年的版本中出現過多種名稱,但一般均統稱為「澳門市街道名冊」,而現時的最新版本的官方名稱則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街道」。.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市街道名冊 · 查看更多 »

澳門市政廳

澳門市政廳(澳門議事會或稱澳門議事公局,Leal Senado,縮寫:LS,本意:「忠誠的議會」)是葡萄牙在澳門地區成立的自治機構,此機構現已不復存在。昔日澳門議事會主要管理澳門葡萄牙人社區的事務,後來轉變成市政機構,負責管理澳門市的市政事務。自19世紀40年代,澳門議事會改名為澳門市政廳,澳門主權移交後,先後易名為臨時澳門市政局及今日的民政總署。澳門議事會的辦公大樓現已成為澳門歷史城區之一部分。.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市政廳 · 查看更多 »

澳門內港碼頭

澳門內港碼頭(O Porto Interior)是澳門歷史悠久碼頭區,以貨運、內河運輸和漁業碼頭為主。內港碼頭區共34個碼頭。.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內港碼頭 · 查看更多 »

澳門社會工作局

#重定向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社會工作局 · 查看更多 »

澳門衛生局

#重定向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衛生局 · 查看更多 »

澳門舊城

澳門舊城,又稱澳門城、澳門街、澳城、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 de Macau),是指澳門發展早期在葡萄牙人治理之下,逐漸由海澳發展為城市的地區,為澳門市區最早的組成部分。2005年,澳門舊城建築遺跡以「澳門歷史城區」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舊城 · 查看更多 »

澳門樂團

澳門樂團(Orquestra de Macau;The Macao Orchestra)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屬下之職業音樂表演團體。其前身是1983年由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區師達神父等創建的澳門室內樂團。1984年,樂團轉至當年的澳門文化學會及文化司署屬下。自2002年11月1日起至今,澳門樂團的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是邵恩先生。.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樂團 · 查看更多 »

澳門歷史檔案館

#重定向 澳門檔案館.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歷史檔案館 · 查看更多 »

澳門文化局

#重定向 文化局 (澳門).

新!!: 塔石 (澳門)和澳門文化局 · 查看更多 »

望德堂區

望德堂區(葡語:Freguesia de São Lázaro)位於澳門半島中部,除了是澳門半島上五個堂區之中最小的一個,亦是澳門唯一一個內陸堂區。.

新!!: 塔石 (澳門)和望德堂區 · 查看更多 »

望德堂坊

望德堂坊(葡萄牙文:Bairro de São Lázaro),俗稱瘋堂區,過去稱進教圍,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望德堂區西南,為大炮台山鏡湖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大馬路與西墳馬路所包圍。往昔這裏是華人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國內地教徒為避滿清政府追捕的避難所之一。坊內以前有一痲瘋病院,故有瘋堂區之稱,後來漸多華人在此坊加入教會,故又有進教圍稱號,一時宗教色彩濃烈,至近代此況才消逝。1984年整個坊區被列入政府重點保護文化財產之一,歷來坊內也被翻修兩次(於1987年、2002年)。19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坊內也開始興起藝術文化事業,更有協會關注坊內的創意工業。 澳門首位華人主教林家駿,其母系祖先亦世居於此坊。.

新!!: 塔石 (澳門)和望德堂坊 · 查看更多 »

明德祿

明德祿主教(D.

新!!: 塔石 (澳門)和明德祿 · 查看更多 »

新橋 (澳門)

新橋是澳門半島西北方的一個開發比較早的社區。新橋區大致範圍是以三盞燈和渡船街為中心,北臨高士德大馬路和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望廈山一帶,東至俾利喇街,西面與白鴿巢公園相接,南面則可以連勝街和亞豐素街為界、與大炮台山相望;另外該區亦與沙梨頭區、高士德區和塔石區相接。新橋本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北部,後因為不斷的填海造地,今日新橋區的位置已變成了整個澳門半島的幾何中心。新橋區全體面積約49,666平方米,常住人口約為8,000多人。.

新!!: 塔石 (澳門)和新橋 (澳門)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亞豐素圍亞豐素街亞豐素雅布基圍亞豐素雅布基街區華利街塔石巷塔石街天鷚巷助學會街厚望巷厚望街澳門塔石美的路主教街羅德禮將軍街羅利老馬路西墳馬路賈伯樂提督里高偉樂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