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

指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1958年10月28日當選教宗,並在1963年6月3日離世。他在4年7個月的任期內發表了8道教宗通諭,其中《慈母與導師》和《和平於世》是特別重要的。教宗通諭是教宗向某一地區或全世界的天主教會主教發出的信件。通諭有可能會譴責人犯下的錯誤、指出對信仰和道德的威脅、在某些議題上建議忠於信仰的做法或為當前和將來對教會的威脅提供補救措施。通諭代表的權威會根據論及的議題而有所變化,但是它並不一定代表「教宗無謬誤」。教宗通諭的名稱取自文本的首幾個字。 若望二十三世的第1道通諭《在伯多祿座位》在他即位8個月後發出。它不是一份記述社會狀況的重要文件,而若望二十三世亦沒有闡述教義。相反,它以與眾不同的親近語調和對議題的關注來論述真理、團結和和平。第2道通諭《我們的鐸職之始》就談及生前作為一位神父的貢獻和教宗對各神父的忠告,而第3道通諭《歡快回憶》則講述《玫瑰經》的使用。第4道通諭《牧者的王子》論述天主教會的使命,它使用《伯多祿前書》拉丁語版本裏第五章第4節的部分文字作為標題。 第5道通諭《慈母與導師》將教宗-zh-hans:利奧;zh-hk:良;zh-tw:良;-十三世於1891年發表的《》和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31年發表的《》裏所提倡的各個想法推進下去。它指出社會倫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將自然法應用於國際社會。這道約20000字的文件是其中一道最長的通諭。第6道通諭《上主永恆的智慧》是為了紀念教宗聖-zh-hans:利奧;zh-hk:良-一世離世1500周年而發出,當中若望二十三世呼籲基督徒在面對共產主義和世俗主義的外部運動時要保持團結。教宗在第7道通諭《為罪懺悔》就懺悔和後來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提出了一些看法。若望二十三世任內最後一道通諭《和平於世》在他離世前2個月發表。這道約15000字的文件是歷史上第一道寫給「所有心存善意的人」的通諭,而不像先前的只寫給天主教會內的主教和平信徒。有人認為它是「當時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21 关系: 上主永恆的智慧世俗主义平信徒庇護十一世彼得前書在伯多祿座位利奧十三世共产主义真理為罪懺悔牧者的王子聖座自然法通諭歡快回憶我們的鐸職之始教宗教宗無謬誤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慈母與導師拉丁语

上主永恆的智慧

《上主永恆的智慧》(Aeterna Dei sapientia)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1961年11月11日發出的教宗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任內第6道通諭,通諭是為了紀念教宗聖利奧一世離世1500周年而發出。.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上主永恆的智慧 · 查看更多 »

世俗主义

世俗主義(secularism),是一種在社會生活和政治活動中,擺脫宗教組織控制的主張。.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世俗主义 · 查看更多 »

平信徒

平信徒,是指基督教中除了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认可的修会人员之外所有的基督信徒。又稱教友、會友、信友。聖職人員和平信徒的分別,在天主教會和正教會最為明顯,聖公會次之。自宗教改革以來,新教教派對這分別不大重視。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中,着重對平信徒的訓練。天主教會聖統制中,《天主教法典》有規定平信徒的義務與權利。.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平信徒 · 查看更多 »

庇護十一世

教宗庇護十一世(Pius PP. ,),原名安布羅吉奧·達米亞諾·阿契爾‧拉蒂(Ambrogio Damiano Achille Ratti)。.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庇護十一世 · 查看更多 »

彼得前書

《彼得前書》(ΠΕΤΡ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1卷書,是耶稣十二使徒中的彼得(原名西门)寫給當時在小亞細亞幾個教會的信。時間大約是公元60年。 《彼得前書》主題:神行政下的基督徒生活。.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彼得前書 · 查看更多 »

在伯多祿座位

《在伯多祿座位》(Ad Petri cathedram)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即位8個月後於1959年6月29日發出的首道通諭。這道通諭主要論述真理、團結和和平,而通諭並沒有根據當時的社會風氣來編寫和闡述教義。相反,它以溫和及關懷的語調為教宗提出有關真理、團結和和平的訊息。.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在伯多祿座位 · 查看更多 »

利奧十三世

#重定向 利奥十三世.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利奧十三世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真理

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许多与真理定义相关的主题同样无法获得共识。普世價值與絕對真理是兩個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儘管它們經常性地被人們所混淆。 使用真理概念的有科學、哲學、宗教等。智人终于脫離於宗教迷信外的真理概念,始自於西方文明中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古希臘時期。.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真理 · 查看更多 »

為罪懺悔

《為罪懺悔》(Paenitentiam agere)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1962年7月1日發出的教宗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任內第6道通諭,內容是有關內心和外在懺悔的需要。.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為罪懺悔 · 查看更多 »

牧者的王子

《牧者的王子》(Princeps pastorum)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1959年11月28日發出的教宗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任內第4道通諭,內容探討教會使命及本地神職人員和非神職人員的天主教徒對教會的參與,這道通諭使用伯多祿前書第五章第4節裏的文字作為標題。.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牧者的王子 · 查看更多 »

聖座

聖座(Sancta Sedes)是羅馬主教(即众所周知的教宗)的,也是天主教會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獲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機構為羅馬教廷(中文常直稱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於聖座的所在地及現今之主權管轄範圍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岡」代稱聖座;但嚴格來說,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會发展早期。在國際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獲梵蒂冈城国而是獲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處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聖座 · 查看更多 »

自然法

自然法,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历史上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根据自然法的道德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准则的权威则至少部分来自针对那些准则所具道德优势的思量。 “自然法”的语义颇丰,它既是一类道德理论,又是一种法理学说,而这两种社会科学的核心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自然法的哲学体系中,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时有交会,这种理念称作“交叠命题(overlap thesis)”。自然法的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其主要差异在于,在法律规范的确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自然法 · 查看更多 »

通諭

通谕(encyclical)一开始指的是古罗马教中,一封送往某一区域中所有教堂的单张信。 在那时候,“通谕”一词也可以指主教发出的任何一封信。这个词曾被天主教、聖公宗和正教會使用过。.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通諭 · 查看更多 »

歡快回憶

《歡快回憶》(Grata recordatio)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1959年9月26日發出的教宗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任內第3道通諭,內容探討玫瑰經和為教會、使命、社會及國際祈禱的人。.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歡快回憶 · 查看更多 »

我們的鐸職之始

《我們的鐸職之始》(Sacerdotii nostri primordia)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1959年8月1日發出的教宗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任內第2道通諭,內容談及生前作為一位神父的貢獻以及教宗對教會內各神父的忠告。.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我們的鐸職之始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無謬誤

教宗無誤論是天主教天主教會的教條宗教教義,正式始於1870年,在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中,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正式頒佈為天主教教義,此教義有很嚴格的規範,規定教宗在甚麼情況下的言論才可算絕對無錯誤。總括來說,所謂教宗無謬誤,並不是指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絕對正確,而是他代表教會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才列入無誤的範圍。所以這是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不能錯誤,而非指教宗是永遠正確。這是借助耶穌對彼得的承諾,教宗能保留犯錯的可能性。當他行使作為所有信徒的牧者和教師時,他憑藉其最高的使徒權威,去定義一些有關信仰和道德的教條並由全教會執行。 雖然這教條被定義於1869-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但這教條之前已經一直被捍衞,例如在中世紀的神學時期,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時期成為被多數人接納的意見。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宣佈,教會於下列三種情形下不能錯誤:(1)教宗以教會領袖名義,對全球教會宣佈有關教義及道德之事項。(2)大公會議對上列事項之決定。(3)與教宗保持共融的全球主教團對上列事項之決定(法典749)。教宗不能錯誤:教宗以全教會領袖名義,根據聖經和聖傳,對有關教義(信仰)與道德之事項,以隆重方式 ex cathedra 所作之宣佈不能錯誤(法典749)。至於教宗以個人名義、或對部分教會所作之宣佈、以及非正式之宣佈,均無「不能錯誤性」的保障。此「不能錯誤性」既非不可犯罪性,亦非上主之啟示或感發。 根據天主教的神學,這裏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去理解無謬誤,神聖的啟示:聖經、神聖的傳統和神聖的訓導。教宗無謬誤是神聖訓導的一部份,其中還包括大公會議和 「平凡而普遍的訓導。」在天主教的神學中,教宗無謬誤是教會無謬誤之其中一條渠道。教宗無謬誤的教導必須建基在神聖的傳統和聖經上,或至少不會出現矛盾。 無謬誤的教義依賴於天主教教義的基石之一:「伯多祿那至高無上的教宗,他的權威統治決定什麼應該被接納為羅馬天主教會的正式信仰。」使用這權力是來自於羅馬天主教宗被認為是教宗寶座權威。天主教徒認為這是使徒的權力和神聖的來源。 於1870年7月18日由梵蒂岡鄭重聲明教宗無謬誤。自那時起,一個對教宗說話有權威的最明顯例子(不是唯一這樣的號令)發生在1950年,當時教宗庇護十二世將瑪利亞升天作為一道信條。在1870年的莊嚴定義之前,還有其他教宗權威的法令,例如1302年教宗博尼費斯八世的,和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在羅馬教宗的憲法定義了聖母無原罪。.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教宗無謬誤 · 查看更多 »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重定向 若望二十三世.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 查看更多 »

慈母與導師

《慈母與導師》(Mater et magistra)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於1961年5月15日發出的教宗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任內第5道通諭,內容探討基督教和社會進程。.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慈母與導師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