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关系: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弗洛朗·施米特,保罗·杜卡斯,圣克罗蒂德圣殿 (巴黎),罗马大奖,莫里斯·拉威爾,马恩省,歌剧,法国,昂布鲁瓦·托马,慕葵。
- 19世纪音乐学家
- 20世纪法国男音乐家
-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 马恩省人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國立巴黎高等音樂暨舞蹈學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簡稱CNSMDP,是法國巴黎一所音樂及舞蹈學院,位在巴黎十九區的尚·饒勒斯街(Avenue Jeans-Jauré),學院於1795年8月3日成立,1991年12月7日成為科学文化公施設法人(法語: établissement public à caractère administratif)。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傳授音樂和舞蹈專業訓練以及和聲學,被視為世上最好的藝術教育學院之一。現代的西洋音樂史中,巴黎音樂院輩出許許多多的電子音樂家、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此外,巴黎高等音樂舞蹈學院也是芭蕾以及舞蹈的專研養成機關。为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的成员之一。.
弗洛朗·施米特
弗洛朗·施米特(Florent Schmitt,),法國作曲家。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00年获得罗马大奖而成名。后来曾担任音乐评论家,对新音乐持反对态度。他寿命很长,作品也多,生前曾十分著名,但现在作品已不再流行。他的风格是较为传统的,常有宏大的结构和复杂的音响,有时接近于瓦格纳。目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作于1907年的哑剧配乐《莎乐美的悲剧》.
保罗·杜卡斯
保罗·亞伯蘭·杜卡斯(Paul Abraham Dukas,),法国作曲家。 杜卡斯1882年便获得罗马大奖二等奖。他的早年创作风格深受瓦格纳影响,以配器色彩丰富见称,1897年以《魔法师的弟子》一举成名。这部管弦乐曲日后由于成为迪士尼经典动画片《幻想曲》的核心片断而变得十分著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精品比例很大,其中包括芭蕾《仙女》和歌剧《阿里安娜与蓝胡子》。 杜卡斯1888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910年-1913年、1928年-1935年两度任该院作曲教授,他的学生中包括了大量的著名作曲家。其中有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梅西安,以及中国作曲家冼星海。.
圣克罗蒂德圣殿 (巴黎)
圣克洛狄德圣殿(Basilique Ste-Clotilde)是法国巴黎第七区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位于马蒂尼亚克路12号,以其壮观的双塔和管风琴闻名。.
罗马大奖
罗马大奖(Prix de Rome),是一种著名的法国国家艺术奖学金,旨在提高法国的艺术水平。.
查看 提奥多·杜布瓦和罗马大奖
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Miroirs》和《夜之魔》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替穆索斯基編曲的《展覽會之畫》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並一度把它描述為“沒有音樂的管絃樂曲”。 根據SACEM的統計,拉威爾比其他法國作曲家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者,使他成為至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马恩省
恩省(Marne)是法國阿爾薩斯-香檳-阿登-洛林大區所轄的省份,位于法国东北部,以流经省内的马恩河(罗马时代称马罗那)命名。 該省編號為51。马恩省省会是香槟沙隆(以前称为马恩河畔沙隆),副省会是埃佩尔奈、兰斯、圣梅内乌勒和维特里勒弗朗索瓦。 生产世界闻名的起泡酒的香槟葡萄园位于马恩。.
查看 提奥多·杜布瓦和马恩省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查看 提奥多·杜布瓦和歌剧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提奥多·杜布瓦和法国
昂布鲁瓦·托马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托马(Charles Louis Ambroise Thomas ,),19世纪法国作曲家,1832年曾获得罗马最高奖(Grand Prix de Rome),1840年起开始了歌剧的创作。.
慕葵
居樂·埃赫涅·喬治·慕葵(Jules-Ernest-Georges Mouquet / Jules Mouquet,1867年7月10日 - 1946年10月25日) ,法國作曲家。.
查看 提奥多·杜布瓦和慕葵
另见
19世纪音乐学家
20世纪法国男音乐家
- 乔治·奥里克
- 乔治·普雷特
- 亨利·杜替耶
- 亨利·迪帕克
-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 伊戈尔·马克维奇
- 伊阿尼斯·泽纳基斯
- 保罗·杜卡斯
- 保罗·莫里哀
- 儒勒·马斯内
- 卓斯坦·查拉
- 古斯塔夫·夏庞蒂埃
- 埃德加·瓦雷兹
-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 夏尔·凯什兰
- 夏尔·图内米尔
- 奥利维埃·梅西安
- 安德烈·卡普莱
- 安德烈·若利韦
- 居伊·罗帕茨
- 帕布罗·德·萨拉萨蒂
- 弗洛朗·施米特
- 德奥达·德·塞弗拉克
- 提奥多·杜布瓦
- 查理·明希
- 樊尚·丹第
- 皮埃尔·布莱兹
- 皮埃尔·狄盖特
- 皮埃尔·马克斯·杜布瓦
- 约瑟夫·康特卢布
- 耶罕·阿兰
- 莫里斯·埃马努埃尔
- 莫里斯·迪吕弗莱
- 让·克哈斯
- 路易·迪雷
- 达律斯·米约
- 阿尔伯里克·马尼亚尔
- 阿尔图罗·罗达斯
- 阿马德奥·罗尔丹
- 雅克·伊贝尔
- 雷纳尔多·哈恩
- 马塞尔·兰多夫斯基
- 马塞尔·迪普雷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 乔治·克列孟梭
- 乔治·奥里克
- 乔治·德·基里科
-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
- 保罗·德尔沃
- 保罗·杜卡斯
- 加斯东·巴舍拉
- 哈羅德·尤里
- 喬治·比德爾·艾里
- 夏尔·吕西安·波拿巴
- 奥古斯特·贝尔纳特
- 威廉·亨利·布拉格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 安东尼奥·卡诺瓦斯·德尔卡斯蒂略
- 安德烈-馬里·安培
- 弗朗索瓦·阿拉戈
- 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
- 彼得·伯努瓦
- 彼得·塞曼
-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 愛德華·伯恩-瓊斯
- 托比亚斯·阿赛尔
- 提奥多·杜布瓦
- 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
- 曼努埃尔·德·法雅
- 本杰明·布里顿
- 朱爾·博爾代
- 查尔斯·达尔文
- 温斯顿·丘吉尔
- 白南准
- 皮爾·波納爾
- 约瑟夫·戎冈
- 维克多·奥塔
- 莱昂·博纳
- 萨尔瓦多·达利
- 詹姆斯·恩索爾
- 詹姆斯·查德威克
- 让·阿布西尔
- 阿兰·阿斯佩
- 雅克·德洛爾
- 雷蒙·阿隆
- 馬克·夏卡爾
马恩省人
- 提奥多·杜布瓦
- 烏爾巴諾二世
亦称为 杜布瓦,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