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指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國立巴黎高等音樂暨舞蹈學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簡稱CNSMDP,是法國巴黎一所音樂及舞蹈學院,位在巴黎十九區的尚·饒勒斯街(Avenue Jeans-Jauré),學院於1795年8月3日成立,1991年12月7日成為科学文化公施設法人(法語: établissement public à caractère administratif)。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傳授音樂和舞蹈專業訓練以及和聲學,被視為世上最好的藝術教育學院之一。現代的西洋音樂史中,巴黎音樂院輩出許許多多的電子音樂家、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此外,巴黎高等音樂舞蹈學院也是芭蕾以及舞蹈的專研養成機關。为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的成员之一。.

24 关系: 大学校尚·饒勒斯巴黎巴黎音樂院校友名單弦樂器作曲家凡尔赛宫公施設法人罗马大奖芭蕾舞音乐音乐家音乐教育莫里斯·拉威爾路易十四路易吉·凱魯比尼舞蹈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電子音樂雅各賓俱樂部波旁王朝法国法国大革命法语

大学校

大学校可以指:.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大学校 · 查看更多 »

尚·饒勒斯

让·饶勒斯(法語:Jean Léon Jaurès,全名Auguste Marie Joseph Jean Léon Jaurès,),1859年9月3日生于法国卡斯特尔(塔恩省),1914年7月31日在巴黎被拉乌尔•维兰刺杀身亡,是一位法国社会主义领导者,是最早提倡社会民主主义的人物之一,并因其宣扬的和平主义观点及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而闻名。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人道报》的创办者。.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尚·饒勒斯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黎音樂院校友名單

以下是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的部份校友名單.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巴黎音樂院校友名單 · 查看更多 »

弦樂器

弦樂器是指以弦振動而發出聲音的樂器之總稱。.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弦樂器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凡尔赛宫 · 查看更多 »

公施設法人

公施設法人或公共行政機構(Établissement public, EP)是一種法國的公法人體制。公施設法人的範圍由專法規定,並負責執行法國政府所分派的特殊專門工作。.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公施設法人 · 查看更多 »

罗马大奖

罗马大奖(Prix de Rome),是一种著名的法国国家艺术奖学金,旨在提高法国的艺术水平。.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罗马大奖 · 查看更多 »

芭蕾舞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为“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胡桃夾子,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佈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乐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芭蕾舞 · 查看更多 »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音乐 · 查看更多 »

音乐家

音樂家是個廣泛的名詞,就是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藝術家。音樂家可以指創作音樂的人(作曲家),也可以指演奏音樂的人(演奏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有特別的稱呼:聲樂家。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他不創作也不演奏音樂,而是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人稱為指揮家。好的指揮家有特殊的魅力帶領樂團演出,他也往往是樂團中的最耀眼的角色。至於流行音樂的歌手則很少稱他們為音樂家,是比較特別的一群。 一個音樂家常常有多重的身分,他可能專注在音樂的某個領域,例如作曲,但同時也可能兼顧演奏。或者他可能僅專注演奏,但同時也撰寫音樂相關的書籍,是一個作家。此外,音樂家也有跨領域的例子,許多當代的音樂家都會做電影配樂或劇場配樂的工作。.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音乐家 · 查看更多 »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是研究教育和音乐的边缘学科,包括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幼儿教育,对身心不健全的儿童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研究音乐教育包括许多分支,如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工程学,业余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特种儿童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等。 教育.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音乐教育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Miroirs》和《夜之魔》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替穆索斯基編曲的《展覽會之畫》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並一度把它描述為“沒有音樂的管絃樂曲”。 根據SACEM的統計,拉威爾比其他法國作曲家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者,使他成為至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莫里斯·拉威爾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国。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強化法国国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路易十四 · 查看更多 »

路易吉·凱魯比尼

里亚·路易吉·卡洛·泽诺比奥·萨尔瓦多·凯鲁比尼(Maria Luigi Carlo Zenobio Salvatore Cherubini,) 是一位出生於意大利、在法國渡過其大部分創作生涯的作曲家,以創作歌劇和基督宗教聖樂著名,曾任杜伊勒里宫皇家劇院音樂總監,法國王室音樂總監,還有巴黎音樂學院院長。貝多芬認為凱魯比尼是自己同輩當中最偉大的作曲家。.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路易吉·凱魯比尼 · 查看更多 »

舞蹈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舞蹈 · 查看更多 »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阿希爾-克洛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法國作曲家。法国作曲家。他被视为第一个印象派作曲家,尽管他极力反对这个形容词。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德布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組曲《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林逸聰,388頁。 德布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文化兴趣,但是他在10岁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音乐天赋,可以进入法国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他最初是学钢琴的。但是,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不赞成,他还是发明了他的创新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在他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他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熏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其音樂對自他已降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Lesure, Page 783。德布西被總括為印象派音樂的代表,雖然他本人並不同意,甚至設法遠離這一稱謂。一些作家如羅伯·施密茲(E.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 查看更多 »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電子音樂 · 查看更多 »

雅各賓俱樂部

憲法之友協會(Société des amis de la Constitution),在1792後重新改命為雅各賓派,自由和平等之友協會(Société des Jacobins, amis de la liberté et de l'égalité),俗稱雅各賓俱樂部或只稱呼這個團體為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發展期間在政治上最有名的和最有影響力的俱樂部。最初是由來自布列塔尼反保皇黨代表創立,俱樂部成長為一個全國性的共和運動,估計有五十萬以上的會員。雅各賓俱樂部是多元政治主張團體組合建構的,包括18世紀90年代早期的兩個突出的議會派系,激進的山嶽派和更溫和的吉倫特派。 1792年3月,吉倫特派(由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和包括托馬斯·潘恩領導)主導雅各賓俱樂部,並領導國政。因為相信革命後的法國不會被周圍的鄰國所接受,他們訴諸積極的外交政策,並啟動對奧地利的戰爭。 當雅各賓派推翻帝制,並建立了共和國時期,吉倫特派是佔主導地位的派別。 當共和國未能兌現被期待的不現實利益,他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吉倫特派力圖遏制狂熱的革命暴力,因此被山嶽派指責成為保皇派同情者。 最終國民自衛軍不再支持吉倫特派,導致山嶽派發動政變。 1793年5月,山嶽派領導人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爾,成功的將吉倫特派邊緣化並控制政府的運作,直到1794年七月。政府在他們掌控期間的特點是激進的立法及實施非常強烈的政治暴力。1793年六月,他們批准了規範了人類文明歷史上首次普遍性男性選舉權。1793年九月,吉倫特派21位主要領導人被送上斷頭台,開始實施雅各賓專政恐怖統治。十月,恐怖期間,在最有資格選民缺席的請況下,新憲法獲得公投通過。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山嶽派表面上是為了抑制旺代暴亂和聯邦主義的暴亂,並防止任何其他的暴亂,在全國處決了數以萬計的敵對者。 1794年7月27日,發生歷史稱之為熱月政變的事件,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爾被拘捕並失去了權力。第二天包括共有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内的22位領導人被處決,雅各賓俱樂部被關閉。 今天,雅各賓和雅各賓主義都被使用表達不同的意涵。在英國,術語“雅各賓”已經主要是和山嶽派相連結,尤其是當它表現出教條主義和暴力鎮壓,它被用作代表激進主義,左派革命政治。在法國,“雅各賓“現在一般指對中央強而有力集權共和政府的支持者或對政府擁有廣泛干預改造社會權力的支持者。這也有用於其他相關的意義,表明支持一個國家教育體系應大力推動和灌輸公民價值,建立強大的民族國家能夠抵抗外國各方面的干擾。.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雅各賓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稱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波旁王朝的君主堪稱是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群体:亨利四世遭暗杀身亡,路易十三42岁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终在一場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波旁王朝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巴黎音乐学院國立高等巴黎音樂學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