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指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本表尽量彻底地记录世界各国的航天工程中,有史以来以探测月球为目的而发射出的探测器的简略概况。.

120 关系: 协调世界时卡西尼-惠更斯号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印度洋塑料大椭圆轨道太平洋太阳太陽系探測器列表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五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宇宙号人造卫星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宇宙速度不鏽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中途島伽利略号探测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俄羅斯科學院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先驱者0号先驱者1号先驱者2号先驱者3号先驱者4号先驱者P-1(W)号先驱者P-30 (Y)号先驱者P-31(Z)号国际地球物理年知海火星探测任务列表第谷坑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美国陆军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静海 (月球)風暴洋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近地轨道阿波罗10号...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阿波罗13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阿波罗17号阿波罗8号蘇聯國徽闪电号运载火箭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苏联雲海 (月球)雷达SMART-1欧洲欧洲空间局測量員計畫游騎兵2號游騎兵3號游騎兵計畫潍坊市月亮女神 (航天器)月球月球10号月球11号月球12号月球13号月球14号月球15号月球16号月球17号月球18号月球19号月球1号月球20号月球21号月球22号月球23号月球24号月球2号月球3号月球4号月球5号月球6号月球7号月球8号月球9号月球号系列探测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月球人造物体列表月球地質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车1号月球车2号月球轨道器1号月球轨道器2号月球轨道器3号月球轨道器4号月球轨道器5号月球探勘者月球探测任务列表月球殖民月船1号月船二号新华社撞击坑 扩展索引 (70 更多) »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协调世界时 · 查看更多 »

卡西尼-惠更斯号

卡西尼-惠更斯號()是前往行星土星的一艘無人太空船。它是NASA-ESA-ASI的旗艦級機器人太空船。卡西尼號雖然是第四艘前往土星的太空探測器,但卻是第一艘環繞土星,它於2004年抵達後,就開始研究土星和它的許多衛星,已於2017年9月15日销毀於土星大氣層。 该計劃於1980年代開始。它的設計包括繞行土星的人造衛星(卡西尼號)和登陸泰坦(惠更斯號)。這兩艘太空船是以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太空船於1997年10月15日使用泰坦VB/半人馬發射升空,在2004年7月1日進入環繞土星的軌道。在前往的星際航行途中,曾兩度飛越金星,一次飛越地球與木星。在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號與卡西尼號分離,並在2005年1月14日降落在泰坦。它利用卡西尼號中繼,成功的將資料傳送回地球。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外太陽系的天體上著陸。 卡西尼號在抵達後就持續的研究土星系統,並兩度延展計畫直至2017年4月。 然而,因為太空船用於調整與校正軌道的燃料因消耗而不斷減少,在2016年11月30日決定進入專案的最後階段。卡西尼號將駛入土星環的內圈,每7天繞行土星一次。太空船將一點一點地深入這過去從未觸及的區域,以得到最接近土星環的外觀。在2016年12月4日,太空船首度通過土星環。 卡西尼號已在2017年9月15日潛入土星大氣層中銷毀,並在結束前傳送回最後的圖像。選擇這樣的處置方法,為的是避免污染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土衛。.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卡西尼-惠更斯号 · 查看更多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縮寫:,,缩写:)是印度的国家航天机构,创建于1972年,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雇佣约2万名员工,主要从事与航天和空间科学有关的研究。负责人為K.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塑料

塑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 塑膠最早來自於1850年代的英國。自從塑膠被開發以來,各方面的用途日益廣泛。.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塑料 · 查看更多 »

大椭圆轨道

#重定向 橢圓軌道.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大椭圆轨道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本列表包括任務成功以及試圖到達地球以外的所有探測器,其中的目標任務包括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甚至是太陽系外的探測。其中有一些任務僅飛掠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由於探測地球本身的探測器數量龐雜、利用多次重力拋射的探測器軌道複雜,所以未加觀測地球、飛掠地球的探測器並未列入。另外,本列表目前也未將已取消或是未來可能發射的探測器列入,因為可能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截至2016年4月為止,共有248艘探測器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有些攜帶許多小探測器,但大部分為單一的探測器,其中143艘探測器成功;7艘探測器部分成功;98艘探測器失敗。.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二階段的机器人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於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开展嫦娥三期工程中的第二阶段“落”,12月14日带着中國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成为继1976年的月球24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嫦娥三号 · 查看更多 »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傳說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UTC+8,下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月球表面的3D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自2004年1月立项,第一阶段耗资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前往月球预定地点。.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嫦娥一号 · 查看更多 »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它是建基於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往後工程的风险,同時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345秒发射,总经费投入约9亿元人民币。.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嫦娥二号 · 查看更多 »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三阶段的月球探测器,主要承担探月工程三期的采样返回任务。目前,嫦娥五号预计将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执行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起飞返回的任务。嫦娥五号有望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成。嫦娥五号设计有两种取样方式,用以丰富样品类型。其一是在月面打钻,是为取得较深层的月壤;其二是用机械臂在月球表面取样,在有限范围内横扫收集月壤。两种样品的比例约为1:3,表面采取的月壤更多。随后,上升器将携带月壤样品从已落在月面的着陆器上起飞,并由轨道器抓获,将月壤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嫦娥五号 · 查看更多 »

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

#重定向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 · 查看更多 »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是中国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将携带巡视器(“月球车”)一同于2018年年底由长征三号乙改进Ⅲ型运载火箭向月球背面发射。数日后进入月球轨道并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同时也是首次在月球的高纬度极地着陆。或携带中国境外航空组织的科学仪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嫦娥四号 · 查看更多 »

宇宙号人造卫星

宇宙号系列探测器或宇宙号系列人造卫星(,意义:“宇宙号”系列空间探测器)是苏联/俄罗斯由1962年開始发射的多任务人造卫星。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人造卫星家族,编号超过了2450。 宇宙号实际上是多种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的混编,其中大多数为军用卫星。 在宇宙号的编号中,编入了大量发射失败的探测器和执行试验任务的无人宇宙飞船。 2006年9月14日莫斯科时间17时41分,联盟-U运载火箭成功将宇宙號2423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送入了预定轨道。.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宇宙号人造卫星 · 查看更多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縮寫:JAXA),簡稱宇宙機構、宇宙航空機構,為負責日本航空太空開發政策的國家研究與發展法人,包括研究、开发和发射人造卫星入地心轨道。其它任务包括探测小行星和未来可能的登月工程。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隸屬於文部科學省,2003年10月1日由3個與日本航太事業有關的政府機構:文部科學省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NAL)、宇宙開發事業團(NASDA)合組而成,總部設於原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總部。首任執行長為的川泰宣。.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 查看更多 »

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cosmic velocity),是指物體從地球出發,要脫離天體重力場的四個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統稱。計算宇宙速度的基本公式如下: 航天器按其任務的不同,需要達到這四個宇宙速度的其中一個。例如人類第一個發射成功的星際探測器月球1号就需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才能擺脫地球重力。而旅行者2号則需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才能離開太陽系。 宇宙速度的概念也可应用于在其他天体發射航天器的情況。例如计算火星的环绕速度和逃逸速度,只需要把公式中的M,R,g换成火星的质量、半径、表面重力加速度即可。.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宇宙速度 · 查看更多 »

不鏽鋼

不锈钢,閩南語唸作「白鐵」,在冶金學中,是通常含有10%-30%鉻的一類合金鋼的總稱。以重量計算,鉻含量超過10.5%的「鐵合金」。這個名稱源於這種鋼不像普通鋼那樣容易腐蝕生锈。如果含鉻或其他元素比例很低,則只可以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而非不會氧化,具有像銅或鋁的防蝕特色,這種鋼材就並非不鏽鋼而是耐候鋼。鉻與低碳含量相配合,可顯示出明顯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還可以加入镍、钼、鈦、鋁、銅、氮、硫、磷和硒,使其表面會產生防锈的氧化膜,以提高對特殊環境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並賦予特殊性能,從而保護鋼材本身受到外界環境中的空氣(尤指氧氣)、水、某些酸、碱的氧化腐蝕。大多數不锈鋼先在電爐或()中熔化,然後在另一煉鋼爐中精煉,主要為了降低碳含量。在中,將氧和氫的氣體混合物噴入鋼水中。改變氧和氩的比例,通過將碳氧化為一氧化碳而不使昂貴的鉻氧化和損失,來將碳含量降低到控制的水平。因此,在初始的熔化操作中可使用較便宜的原料,如高碳的鉻鐵。.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不鏽鋼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

#重定向 国家航天局.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中途島

中途島(Midway Atoll,夏威夷語:Pihemanu),太平洋中部一群岛,屬於珊瑚環礁,陸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包含較大的沙島(Sand Island)與較小的東島(Eastern Island),及一些礁島。位於檀香山西北2100公里,屬波利尼西亞群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日中途岛战役而闻名世界。.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中途島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号探测器

伽利略號(Galileo)是美國太空總署一艘無人太空船,專門用作研究木星及其衛星。它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的名字來命名,於1989年10月18日由穿梭機亞特蘭蒂斯號運送升空,任務名稱為STS-34,它於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 伽利略號是首個圍繞木星公轉,對木星大氣作出探測的太空船。在前往木星的旅程中,它發現了首個屬於小行星的衛星。 由於燃料的消耗,且在發射前並未通過無菌處理,為免與木衛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號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毀,它於2003年9月21日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墜落木星大氣層,結束它長達14年的任務。.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伽利略号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重定向 俄羅斯航太.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科學院

俄羅斯科學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俄文縮寫PAH)是俄羅斯的國家學術機構。是一個公共且非營利組織,也是世界上重要研究機構之一。1724年由彼得一世建立,称彼得堡科学院。十月革命后改用苏联科学院,1934年迁至現今的總部,位於莫斯科。蘇聯解體後改為現名至今。 截至2018年4月,俄罗斯科学院共有888名院士、1112名通讯院士和606名俄罗斯科学院教授(其中的104名俄罗斯科学院教授兼有通讯院士身份)。.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俄羅斯科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

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缩写为NSPO)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太空研究機構,隸屬於國家實驗研究院,負責執行中華民國的太空計劃,建造人造衛星及航太相關科技與硬體建設。2002年成立時名為國家太空計劃室(National Space Program Office,縮寫亦為「NSPO」),2005年改為現稱。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國立交通大學旁。.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簡稱: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英文簡稱:NCSIST),為中華民國國防科技研發機構,屬於國防部監督之行政法人。主要目標為提升國防科技能力、建立自主國防工業、拓展國防及軍民通用技術。.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喷气推进实验室

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常縮寫為JPL)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太空探测任务,行政上由加州理工学院管理,始建于1936年。.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喷气推进实验室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0号

先驱者0号(也称为Thor-Able 1 )为进入月球轨道而设计的,它还带有电视摄像机和第一国际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的一些其他科学设备。这是美国首次尝试的月球任务,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地球以外轨道任务所作的首次尝试。它于1958年8月17日由美国空军发射,但飞船在发射第一阶77秒后在大西洋上空爆炸而摧毁。 随后NASA进行了的其他的先驱任务。.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0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1号

先驱者1号(Pioneer 1 或 Able-2),是属于美国先驱者计划的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后发射的第一个航天器。探测器原计划用于探测地球附近和月球轨道上的电离层、宇宙射线、磁场、游离辐射和微陨星。但由于发射载具提前熄火,探测器未能达到理论速度,因此无法完成接近月球的计划。它在运行了43小时后进入地球大气层,最后坠落到南太平洋。.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1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2号

先驱者2号总体上与先驱者0号和1号很相近,摄像机被改进以得到更高的分辨率,电池也被改进以避免发生先驱者1号的故障。然而,由于火箭的第三极发动机点火失败,先驱者2号最终也没能完成任务,在非洲大陆上空燃烧。.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2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3号

先驱者3号(英语:Pioneer 3)探测器是美国陆军弹道导弹机关(U.S. 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与NASA联合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由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设计。但是由于火箭故障而导致任务失败。.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3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4号

先驱者4号是美國首個成功脫離地球引力範圍的月球探測器。先驱者4号是先鋒計劃的一部份,在1959年搭載於朱諾二號運載火箭之上發射到月球飛掠的軌跡,並進入日心軌道。.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4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P-1(W)号

先驱者P-1(W)号(Pioneer P-1)是一个未能执行的先驱者系列计划。其本来计划是进行飞越金星的任务,然而由于火箭在地面测试时发生了爆炸而终止。此时探测器本身并没有装载,完好的探测器后来成为了先驱者3号。.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P-1(W)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P-30 (Y)号

先驱者P-30 (Y)号是先驱者计划中一个失败的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的规格同早前的先驱者P-3号完全相同。1960年9月25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在飞行至距地球表面370公里处一二级分离,根据遥感系统的信息这时第二级火箭出现了故障,其氧化剂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此时火箭的速度尚未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于是不久之后探测器开始坠入地球大气层,据推测它可能落在了印度洋上的某个地方。.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P-30 (Y)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P-31(Z)号

'先驱者P-31号(Pioneer P-31),是先驱者计划中一个发射失败的空间探测器。其原计划是进入月球轨道进行空间探测, 1960年12月15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68秒后,在距离海平面12公里的高度上因为火箭第一级故障而坠落,最後坠毁在距离卡纳维拉尔角大约12至20公里远处的大西洋中。.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先驱者P-31(Z)号 · 查看更多 »

国际地球物理年

国际地球物理年(Année géophysique internationale,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简称IGY)是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期间的一项跨国科学计划。它结束了东方、西方科学交流活动严重受阻的漫长冷战期。约瑟夫·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后,这种新的协作方式也逐渐兴隆起来。该科学计划一共有67个成员国参与(当时正处于互相斗争期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没有参与),比利时的当选为该协作组织的秘书长。.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国际地球物理年 · 查看更多 »

知海

知海(拉丁文:Mare Cognitum)是月球上位于风暴洋第二环内一座盆地或大型陨石坑中的月海。它的西侧是里菲山脉(Montes Riphaeus),是月海所在的已被埋没撞击坑或盆地边缘的一部分。原先该月海并未被命名,1964年因被选定为徘徊者7号探索器的撞击目标而获命名。徘徊者7号也是美国发回最接近月球表面图像的航天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知海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测任务列表

本表纪录世界各国有史以来的探测火星的各项任务,包含環繞、飛越、登陸任務.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火星探测任务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谷坑

谷环形山(Tycho)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醒目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暨炼金术士第谷·布拉赫(1546年-1601年),它是月球上最有趣的陨石坑之一:环绕着一圈最明亮的射纹系统,特别在满月时清晰可见,即便在仅有地球反射光的背景下也可被分辨出。.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第谷坑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美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美国陆军 · 查看更多 »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縮寫:),是韩国航空航天研究的政府机构,总部位于大田市。.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静海 (月球)

静海(Mare Tranquillitatis,意为“安宁之海”或“安静之海”)是一座坐落在月球静海撞击盆地内的月海。.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静海 (月球) · 查看更多 »

風暴洋

风暴洋(;拉丁文意为“风暴之洋”)是月球近月面西侧,形成于31-35亿年前的一座巨大的月海。由于尺寸最大,它也是月球上唯一被称为"洋"的月海,横跨月球南北中轴线绵延达2500公里(1600英里)以上,其范围约40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風暴洋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謝爾蓋·帕夫洛维奇·科羅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烏克蘭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蘇聯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與美國太空競賽時火箭工程師與設計師領導;20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他也是斯大林在1938年大清洗被迫害者之一(坐牢近六年),這幾年裡還有幾個月是被關在西伯利亞的古拉格,出獄以後,立刻重用他的科學長才,成為蘇聯發展宇宙火箭及洲際導彈計劃的主持人,之後又被派往主持蘇聯太空計劃,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号就是他全程成功督造。.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 查看更多 »

近地轨道

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由于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较近,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近地轨道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Apollo 10)是阿波罗计划中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本次任务是第二次环绕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阿波罗10号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个从太空发回彩色现场录象的任务。.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0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時36分20秒。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一事更進一步成為紀錄片和廣告常見之歷史事件。 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1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2号

阿波罗12号(Apollo 12)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六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2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Apollo 13)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于1970年4月执行。发射后两天,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严重毀損,失去大量氧气和电力;三位太空人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救生艇。導航與控制系统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面臨維生系統損壞所導致的種種危機,但最後仍成功返回地球。.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3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4号

阿波罗14号(Apollo 1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4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5号

阿波罗15号(Apollo 15)是美国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5号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和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的时间总长为十八个半小时。两位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与此同时,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Alfred Worden)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使用科学仪器模組(Scientific Instrument Module,SIM)中的全景相机、加玛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质谱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设备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5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6号

阿波罗16号(Apollo 16)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务。.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6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7号

阿波罗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17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8号

阿波罗8号(Apollo 8)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火箭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针对阿波罗8号的准备工作只花了四个月时间。计划中采用的硬件只被使用过几次:土星5号火箭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太空船也只执行过一次载人任务(阿波罗7号)。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完成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0年代内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在平安夜时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共同朗誦了《聖經·創世記》的前十節。这次转播创造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电视收视人数的纪录。.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阿波罗8号 · 查看更多 »

蘇聯國徽

蘇聯國徽(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ерб СССР / Gosudarstvennyiy gerb SSSR )啟用於1923年,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蘇聯國徽 · 查看更多 »

闪电号运载火箭

#重定向 闪电运载火箭.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闪电号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钠(Natrium,化学符号:Na)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1,相对原子质量为23。鈉单质不會在地球自然界中存在,因為鈉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並與水產生劇烈反應,所以常見於化合物中,元素狀態的鈉通常以特殊物質(如石蠟、煤油)保存,以防與空氣中的水份或氧氣產生化合物。.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钠 · 查看更多 »

铝(Aluminium 或Aluminum)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硼族元素,其化学符号是Al,原子序数是13。相对密度是2.70。铝是一种较软的易延展的银白色金属。铝是地壳中第三大丰度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也是丰度最大的金属,在地球的固体表面中占约8%的质量。铝金属在化学上很活跃,因此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氧化还原环境下,一般很难找到游离态的金属铝。被发现的含铝的矿物超过270种。最主要的含铝矿石是铝土矿。 铝因其低密度以及耐腐蚀(由于钝化现象)而受到重视。利用铝及其合金制造的结构件不仅在航空航太工业中非常关键,在交通和结构材料领域也非常重要。最有用的铝化合物是它的氧化物和硫酸盐。 尽管铝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没有一种已知生命形式需要铝元素。.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铝 · 查看更多 »

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

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 GRAIL,或翻譯為重力重建與內部結構實驗室,也有依照縮寫翻譯為聖杯號)是美國NASA的發現任務中的月球探測任務;該任務將精確探測並繪製月球的重力場圖以判斷月球內部構造。該任務使用兩個小型探測器 GRAIL A(Ebb,退潮)和 GRAIL B(Flow,漲潮),已於2011年9月10日以德尔塔-2运载火箭最強力的型號 7920H-10 發射。GRAIL A 在發射後 9 分鐘從火箭分離,之後經過 8 分鐘 GRAIL B 也從火箭分離。兩台探測器分別於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進入軌道。.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雲海 (月球)

雲海(Mare Nubium)是月球正面云海盆地中的一块古老、布满凝固岩浆或熔岩,表面微微起伏的低地,位于風暴洋東南方,是月球上七大月海之一,直徑715公里,面積約25.4萬平方公里。.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雲海 (月球)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SMART-1

Smart 1或SMART-1是欧洲空间局一个借助太阳能离子推进器进入月球轨道的环月人造卫星,该探测器由瑞典负责设计,于2003年9月27日23时14分(UTC)发射升空。'"SMART'"是用于先进技术研究的小型任务(Small Missions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Technology)的缩写。(LISA Pathfinder是SMART-2的另一个名字,计划其将于2008年发射升空)SMART-1是欧洲第一个飞向月球的太空飞船。该飞船于2006年9月3日5时42分(UTC)成功撞击月球表面,为它的探月任务划上句号。.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SMART-1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局(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缩写:ASE; European Space Agency,缩写:ESA)是由欧洲数国政府組成的的國際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欧洲空间局负责亞利安4号和亞利安5号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 欧洲空间局的前身,--(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经过1962年6月14日签署的一项协议,于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旧是ESA的一部分,称为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位于荷兰诺德韦克。 ESA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羅馬尼亞以及英国;另外,加拿大是ESA的準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参见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目前,ESA与欧盟没有关系。歐盟轄下另有歐盟衛星中心(European Union Satellite Centre)。 ESA共有约2200名工作人员。其2011年的预算约为40亿欧元。 ESA的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由于此地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理想等。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控制中心則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欧洲空间局 · 查看更多 »

測量員計畫

測量員計畫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1966年至1968年,發射7艘機器人太空船登陸月球表面的計畫。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這個計畫是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為實現阿波羅計畫所做的準備。這些太空船仍留在月球上,沒有任何一個任務打算將他們送回地球。測量員3號的部分零件被阿波羅12號帶回地球,其中的攝影機展示在國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測量員計畫 · 查看更多 »

游騎兵2號

游騎兵2號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游騎兵計畫的系統內,為未來的月球和行星際任務設計的太空船。游騎兵2號被設計來測試未來探索所需要的各種不同系統,並進行宇宙射線、磁場、輻射、宇宙塵、和可能尾隨著地球的磁尾等的科學觀測。.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游騎兵2號 · 查看更多 »

游騎兵3號

游騎兵3號是游騎兵計畫在1962年1月26日發射,用來研究月球的太空船,這艘太空船被設計來在撞擊月球前10分鐘的飛行任務中,將月球表面的圖像傳送回地球,將測震儀的膠囊拋擲在月面,並在飛行途中搜集γ射線的資料、研究月球表面反射的雷達信號,以及繼續測試游騎兵計畫發展的月球與行星際太空船。由於一系列的故障,太空船以35,000公里(22,000英里)的距離錯過了月球。.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游騎兵3號 · 查看更多 »

游騎兵計畫

游騎兵計畫是美國在1960年代進行的系列無人太空任務之一,其目的是拍攝最早的月球表面近攝照片。游騎兵太空船被設計成撞擊月球的表面,並在撞毀之前將影像傳回地球。 游騎兵的原始設計開始於1959年,被區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稱為模組。每個模組有不同的任務和使命,並逐步的提升系統的設計。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設計師在每個模組中設計多次的發射,以獲取最大化的工程經驗和科學價值,並至少完成一次成功的飛行。游騎兵系列(從1號到9號)整體的研究、發展、發射和支援的花費大約是美金一億七千萬元。.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游騎兵計畫 · 查看更多 »

潍坊市

潍坊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人口935.7万。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潍县战役發生地,目前當地有大型中國民兵基地由當地人組成部隊,亦有解放軍基地。此地擁有全國著名的兩個蔬菜基地,為中國北方大型的蔬菜生産地之一。中国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潍坊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潍坊2016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746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 潍坊市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為国际风筝联合会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稱“風箏節”)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潍坊市 · 查看更多 »

月亮女神 (航天器)

--號(日文:セレーネ,英文:SELENE)又稱輝--夜姬、輝--夜姬號、輝--夜號(日文:かぐや,英文:KAGUYA),是日本發射的月球人造衛星,耗资2.7亿美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人員表示此计划是繼美国《阿波罗计划》後規模最龐大的月球計畫。月亮女神在当地时间2007年9月13日10时35分搭乘H2A-13火箭,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升空,开始了其为期一年的旅程。月亮女神已經歷過兩次延期發射,第一次是從2007年8月16日延期到9月13日,第二次是從9月13日再延期到14日(協調世界時)。.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亮女神 (航天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10号

月球10号(俄文:Луна10),是由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个环绕月球的飞行器,同时也是人类第一个环绕其他天体的飞行器。月球10号携带的圆柱形月球卫星重254千克,直径约75厘米,高1.5米。卫星装备包括磁力计、伽马射线频谱仪、离子收集器压电测量仪、红外探测器、低能x射线质子测量设备等装置。.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0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1号

月球11号(俄文:Луна-11),是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因苏联没有公布,具体任务不详。认为是月球10号的复制品,也认为是月球12号的前身。.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1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2号

月球12号(俄文:Луна-12)是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在月球赤道上空133×1200公里的轨道上拍摄了月球的图像。.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2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3号

月球13号是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第3个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1966年12月21日,月球13号发射升空后先停留在223×171千米、倾角51.8度的低地球轨道,然后开始奔赴地月转移轨道,24日降落在月球風暴洋18.25N、 60.03W处。距离月球9号着陆点约400千米。 与月球9号相比,月球13号最大的不同在于着陆舱上多了两条折叠臂,里面分别装着一个辐射密度测量仪和一个机械式穿测器。穿测器是一个测量月壤机械强度的装置,里面装有火药,启动后会将一根钛合金杆推入月壤。通过测量穿透速度和深度就可以分析月壤物理性质。测量结果表明着陆点附近月壤密度约为0.8克每立方厘米,这一结果与苏联月球计划中取回的样本分析结果及阿波罗计划近似。辐射密度测量仪利用铯-137辐射,记录散射后的结果也得到了同样的测量结果。月球13号还携带了与月球9号相同的照相系统。.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3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4号

月球14号是苏联发射的最后一颗第二代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探测月球引力场。.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4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5号

月球15号是前苏联发射的第一艘用于自动取样的月球探测器,最终在月球的危海墜毀,未能完成目标。.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5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6号

月球16号(俄语:Луна-16)是苏联发射的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并且是属于月球号系列探测器计划的一部分。 月球16号是人类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样品被从丰富海取样并返回。它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取样返回飞行任务,并是总体来看,它是继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任务之后的第三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它在阿波罗11号成功完成任务1年多以后用无人仪器将月壤带回地球,为在月球竞赛中落后的苏联挽回一些脸面。.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6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7号

月球17号属于苏联第三代月球探测器。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月球车1号送上月球表面。.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7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8号

月球18号(俄语:Луна 18)属于苏联的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1971年9月2日发射后先进入地球轨道,1周后飞向月球。在月表运转54周后,在9月9日开始下降。然而在预定降落到月表的时间,探测器却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8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9号

月球19号(俄语:Луна 19)属于比月球10号探测器等先进的苏联月球轨道卫星。1971年9月28日被发射升空后,先在地球轨道做短期停留。9月29日和10月1日经过短暂调整后进入月球轨道。1972年10月20日左右停止工作。.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9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1号

月球1号(俄语:Луна-1),亦稱夢(Мечта)、E-1 4號和第一宇宙船,是苏联、也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号”命名的探测器中的第一个成员。它是第一个接近月球的航天器,也是第一个围绕太阳公转的航天器。但是,月球1号原本卻是一個月球撞擊器,即其任務為撞向月球,但最終在6000多公里的上空掠過月球,並成為第一個脫離地球引力的航天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1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20号

月球20号(俄语:Луна 20)属于苏联的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是继月球16号之后第二个登上月球并将月球表面样品发回地球的无人探测器。月球20号在地球轨道上做了短暂停留之后,飞向月球。2月18日进入月球轨道,21日,经过变轨后的月球20号开始降落。降落后不久月球20号就采用和月球16号类似的程序采集月球表面样本。由于遇上了玄武岩,月球20号只采集到了55克的样本。.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20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21号

月球21号(Луна 21)属于苏联的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21号登陆月球,并将苏联的第二辆月球车2号送上了月球表面。.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21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22号

月球22号是装载了卫星的苏联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主要执行给月球拍照和探测月球磁场的任务,一共在月球轨道上工作了521天。.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22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23号

月球23号(Луна 21)属于苏联的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由于月球16号和月球20号只采集到月面下0.3米处的样本,该探测器被设计来采集月球表面深处的样本,但在着陆时出现了故障。.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23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24号

月球24号是苏联月球计划中最后一个送回月球表面样本的探测器。与月球16以及月球20号不同,月球24号获取的是月表下面2米的样本。月球24号从月球获得了170克的样本。.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24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2号

月球2号(俄语:Луна-2)是苏联于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航天器。1959年9月14日,月球2号在月球上墜毀。 月球2号的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没有磁场,且月球周围没有像范艾伦辐射带一样的辐射带。 在月球2号上携带了两枚刻有苏联国徽的装饰物。1959年9月15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把一枚这种装饰物的复制品送给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2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3号

月球3号(俄语:Луна-3)是苏联于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航天器。1959年10月7日,月球3号在飞过月球背面时发回了29帧图象,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面积。 在获得这些图像之后,苏联天文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貌进行了命名。月球3号后来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3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4号

月球4号(俄语:Луна-4)是苏联于1963年4月2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由于轨道偏差而失败。1963年4月5日13时25分(UTC时间),月球4号在距离月球8336.2千米处飞过,后来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4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5号

月球5号(俄语:Луна-5)是苏联于1965年5月9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由于技术故障而失败。1965年5月12日,月球5号在月球上硬着陆。.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5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6号

月球6号(俄语:Луна-6)是苏联于1965年6月8日(UTC时间07:41:00)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未能成功。月球6号的飞行路线偏离月球,最近时距离月球159612.8公里(1965年6月11日,UTC时间17:00)。结果成为一颗围绕太阳旋转的人造行星。 后来的调查显示,月球6号的任务失败是由于人为因素。很可能是因为地面人员输入了错误的指令而引起了轨道偏差。.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6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7号

月球7号(俄语:Луна-7)是苏联于1965年10月4日(UTC时间07:55:00)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未能成功。 由于制动火箭的过早点火和过早关机,月球7号于1965年10月7日(UTC时间22:08)在月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上撞毁。.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7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8号

月球8号(俄语:Луна-8)是苏联于1965年12月3日(UTC时间10:48:00)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苏联航天部门计划让它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由于制动火箭没能及时点火而于1965年12月6日(UTC时间21:51:30)撞毁于月面风暴洋。.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8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9号

月球9号(俄语:Луна-9)是苏联发射的一颗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颗在月球上成功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9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号系列探测器

月球号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探测计划“月球计划”中所使用的空间探测器的名称。美国方面的对应计划是“先驱者计划”。先驱者计划所使用的探测器被命名为先驱者。 美国第一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先驱者0号(1958年8月17日)但爆炸了,探测任务失败。苏联人在美国人经历挫折1个月之后才做出第一次尝试(1958年9月23日,探测器未命名),同样也失败了。月球号的前3次发射均未能接近月球。直到1959年1月2日发射的月球1号飞掠月球,使该系列最终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取得成果的太空探测计划。.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号系列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

月球觀測和傳感衛星(Lunar Crater Observation and Sensing Satellite,簡稱LCROSS)是2009年6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射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 2009年11月13日,NASA宣佈,月球觀測和傳感衛星在2009年10月9日撞擊月球的過程中,產生部份塵埃,科學家經過分析獲得數據顯示出水確切的存在於月球上。.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 · 查看更多 »

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

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Lunar Atmosphere and Dust Environment Explorer,縮寫:LADEE)是由 NASA 轄下和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主導的月球探測計畫。該計畫的探測器已於2013年9月6日在中大西洋地區太空中心以米諾陶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該任務執行的7個月之間 LADEE 環繞月球的赤道,並探測月球大氣層的散逸层和周圍的塵埃。探測器上的儀器有塵埃探測器、中性質譜儀、紫外線-可見光光譜儀,並且該探測器也是雷射通訊的終端衛星。2014年4月18日,地面控制中心操作 LADEE 使之撞毀於月球背面結束任務.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人造物体列表

月球上现在正在使用的人造物体有用于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的激光反射镜。几只被美国宇航员留下的高尔夫球也在月球上。下表列出了部分月球表面的人造物体: 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物体超过170吨,但是只有382千克月球物体被带回到地球上。.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人造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球地質

月球地质(有时称为月质学,或涵盖范围更广的月球科学)与地球地质学差别明显。月球表面缺少会产生侵蚀的大气层与水体,现在也没有板块构造活动。由于月球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地球,其重力加速度较低,冷却得也更快。月球表面复杂的月貌形成于各种因素的组合,特别是撞击坑和火山活动。月球的壳层、月幔层、月核与地壳、地幔和地核明显不同。 月球的地质研究主要依据地球上望远镜观测、探月航天器观测、月岩样本及地球物理数据等手段的组合。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计划和前苏联的月球计划的多艘登月航天器直接从月球几处地点进行了采样,共带回约380千克(838磅)的月岩和月壤。长期以来,月球是唯一一颗人类直接采样以了解其构造的外星天体。在地球上已识别出少量的月球陨石,但它们来自月球上哪座陨坑却是未知。月球表面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没被勘察过,很多地质问题仍没有答案。.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地質 · 查看更多 »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是美国一个发射至月球轨道的无人宇宙飞船。该飞行器原本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但为了让曾发生氢燃料漏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发射计划遭到了推迟。这个属于月球先锋机器人计划(Lunar Precursor Robotic Program)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于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10年来美国首个目标为月球的航天任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美国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为了成功的达到“计划”的目标,包括人类再次登月,该飞行器将会勘测月球的资源并决定可能的登陆地点。它将沿着绕月轨道运行,这有助于绘制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搭载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还携带了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它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实施两次撞击,探测月球表面的深坑以及在地表之下寻找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外层空间探索计划重返月球的先锋。.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车1号

月球车1号(Луноход)是苏联发射成功的世界上第一辆成功运行的遥控月球车。质量约为756千克,高1米35,长2.2米,宽1.6米。 依靠4对电驱动,电磁继电器制动的轮子实现机动。于1970年11月17日由月球17号送上月球(降落点位于北纬38°17'西经35°),一直在雨海地区工作至1971年10月4日。.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车1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车2号

月球车2号()是苏联研制的第二个无人月球车,高1.35米,长1.7米,宽1.6米。主要任务同月球车1号相同,也是收集月球表面照片,全车拥有3个摄像头。除摄像头外,月球车2号还拥有激光测距、X射线探测仪、磁场探测仪等装置。它以八个相互独立的电动车轮驱动,车体能源来自于太阳能电池,车上携带的钋210放射性元素用来在夜晚为车体供热,保证仪器不因低温而损坏。月球车2号总共工作了4个月,拍摄了86张全景照片和80000张照片。 在1973年1月,月球21号飞船登陆月球,并部署了苏联的第二个月球车(月球车2号)。.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车2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轨道器1号

月球轨道器1号为无人自动探测器,属于月球探测器的一部分,是第一艘绕月飞行的美国航天器。它的主要目的是拍摄月表平坦区,以选择和确认勘测者计划和阿波罗任务的安全着陆点,另外,它还配备了收集月球地质、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 1966年8月10日,世界标准时19时31分,该探测器被发射至地球驻泊轨道,20时04分再次点火进入跨月轨道。在飞往月球途中经历了短暂的卡诺普斯星追踪器故障(可能是由于散光)和过热问题,通过将月球作为参照物以及操控航天器偏转太阳方向36度,分别解决了星光跟踪器和降温问题。 在发射92.1小时后,探测器进入环月球赤道的椭圆轨道,初始轨道参数为189.1公里(近月点)×1866.8公里(远月点),即117.5英里×1160英里,倾角12.2度,绕月一圈时间为3小时37分。8月21日,近月点下降至58公里(36英里),8月25日再降至40.5公里(25.2英里)。探测器从1966年8月18日到29日进行了持续的拍摄,截止1966年9月14日将拍摄数据全部读取传回。 月球轨道器1号共拍摄和发回地球42帧高分辨率和187帧中等分辨率的照片,涵盖500多万平方公里的月球表面,完成了75%的预期任务,尽管一些早期高分辨率照片中出现了严重的斑点瑕疵。它还首次从月球位置拍摄了两幅地球照片。整个任务的所有其他实验都获得了准确的数据。 该探测器采集到的磁场数据显示,月球体型略呈"梨状",没有检测到微陨星撞击。月球轨道器1号持续环月飞行了577圈,由于用于姿态控制的气体所剩不足和其他条件的恶化,为避免对后续月球轨道器2号的运行干扰,该探测器原计划为期一年任务的提前结束,1966年10月29日它按指令撞击在月球背面北纬7度、东经161度(月面坐标)处。 Image:First View of Earth from Moon.jpg|1966年8月23日有史以来第一次从月球位置拍摄的地球照片,8月25日探测器又拍摄了第二张地球照片.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轨道器1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轨道器2号

月球轨道器2号自动探测器隶属月球探测器计划,其主要任务是拍摄月表平坦区,以选择和确认勘测者计划和阿波罗任务的安全着陆点,另外,它还配备了收集月球地质、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 1966年11月6日,世界标准时23时21分,该探测器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第13号发射台搭乘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发射升空到地月轨道,飞行92.5小时后进入环月球赤道的椭圆轨道。初始轨道参数为196公里(近月点)×1850公里(远月点),即122英里×1150英里,倾角11.8度,在5天绕飞33圈后,近月点降至49.7公里。在12月7日最后一天读取数据日,放大器发生故障,导致6帧照片丢失。 1966年12月8日,为获取新的月球引力新数据,探测器轨道倾角调整为17.5度。 月球轨道器2号从1966年11月18日至25日对月表进行了为期8天的拍摄,并陆续传回至1966年12月7日,总计发回了609帧高分辨率和208帧中等分辨率的图像,大部分优质图像的分辨率高达1米以内(3英尺3英寸),其中包括一幅壮观的哥白尼环形山的侧视照,被新闻媒体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图片之一。整个任务的所有其他实验都获得了准确的数据,记录到三颗微陨石撞击。该探测器一直被跟踪直到1967年10月11日按指令撞毁在月面坐标北纬3度、东经119.1度处。 2011年,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相机(LROC)定位和拍摄到了月球轨道器2号的精确撞击点。撞击碎片呈45度或更像蝴蝶翅膀般地散布在月表上。 Image:Lunar Orbiter 2.jpg|月球探测器2号于1966年11月20日在距静海上空29英里(47公里) 的轨道上所拍摄的照片.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轨道器2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轨道器3号

月球轨道器3号是美国宇航局于1967年发射的自动探测器,隶属月球探测器计划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拍摄月表区域,以确认勘测者计划和阿波罗任务的安全着陆点,此外,它还配备了收集月球地质、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 1967年2月5日,世界标准时01时17分,该探测器被发射到地月轨道,并在1967年2月8日世界标准时21时54分进入环月球赤道的椭圆轨道。初始参数为210.2公里(近月点)×1801.9公里(远月点),即130.6英里×1119.6英里,倾角20.9度,绕月一周时间为3小时2分钟。经过四天(25圈)轨道调整为55公里×1847公里(34英里×1148英里)。探测器从1967年2月15日到2月23日进行了9天的摄影,并于1967年3月2日完成数据的提取发送。由于在这段时间内胶片转卷装置工作状态不稳定,使得地面人员决定提前读取图像数据。直到3月4日卷片电机烧坏前,成功提取了大部分的图像数据,但卷轴上仍剩有25%的照片无法读取。 月球轨道器3号总共发回了147帧中等分辨率和477帧高分辨率图像数据,高品质图像的分辨率高达1米以内(3英尺3英寸),其中包括一张勘测者1号着陆点的照片,可判别航天器所在位置的地表状况。整个任务的所有其他实验都获得了准确的数据。该探测器一直被跟踪直到1967年10月9日按指令撞毁在月表北纬14.3度、西经97.7度处。.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轨道器3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轨道器4号

月球轨道器4号是美国一艘无人探测器飞船,为"月球轨道器计划"所设计的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系列探测器之一。在前三颗轨道探测器完成阿波罗计划所需的月图测绘和选址任务之后,该探测器被赋予了一个更宽泛的目标—"对月球表面特征进行系统拍摄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起源和演变过程,并为以后进行更详细科学研究的轨道和登陆任务提供选址依据"。该探测器还装备了收集月表地貌、磁场、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它被发射到地月间轨道上并转入环月球两极的椭圆形高轨上,其近月点2706公里、、远月点6111公里(1681英里×3797英里),倾角85.5度,运转周期12小时/圈。 1967年5月11日执行初始拍摄后不久,相机快门便出现开关失灵故障,由于担心快门会卡死在关闭的位置从而挡住镜头,地面人员决定将相机一直保持打开状态。而这需要不断调整轨道姿态,以防止光线渗入相机造成胶卷曝光。 5月13日人们发现部分胶卷已曝光损坏,快门在经测试后被部分关闭。而随后镜头又发现有些模糊,怀疑是低温所引起的冷凝,通过调整探测器轨道姿态升高了相机的温度,基本消除了雾化问题。从5月20日起读出驱动机构的停启控制持续出现故障,最终导致在5月26日决定中止拍摄部分的任务。尽管读取驱动器出现了问题,但整个胶卷还是被全部读取并发回。该探测器获得了1967年5月11日至26日的摄影数据,并于1967年6月1日被读取。而后,探测器进一步降低高度,为后续的月球轨道器5号收集轨道数据。 月球轨道4号总共拍摄了419帧高分辨率和127帧中等分辨率照片,涵盖月球正面99%的区域,图像宽度从58米到134米(190英尺到440英尺)。在整个任务期间,所有其他的实验都获得了精确的数据。 辐射数据显示由于太阳能粒子所产生的低能质子使月表辐射量有所升高。该探测器一直在运行中,直至其轨道自然衰减下降,于1967年10月31日前坠落在月表西经22-30度处。.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轨道器4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轨道器5号

月球轨道器5号是系列月球探测器中的最后一艘,主要用于为阿波罗和勘测者计划拍摄更进一步的着陆点照片以及月球背面未拍摄区域的图像。它装备了收集月表地貌、磁场、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并被用作载人航天网跟踪节点和阿波罗轨道测定计划。该探测器被发射到地月轨道上并于1967年8月5日转入环两极的椭圆形月球轨道,其近月点194.5公里、远月点6023公里(120.9英里×3742.5英里),倾角85度,绕月周期8.5小时/圈。8月7日近月点降至100公里(62英里),并在8月9日轨道调整为99公里×1499公里(62英里×931英里),绕月一周时间缩短至3小时11分钟。 月球轨道器5号从1967年8月6日起一直到1976年8月27日,总计获取了分辨率2米以下(6.7英尺)的633帧高清晰度和211帧中等清晰度照片。五艘月球轨道器累计拍摄的照片覆盖了99%的月球表面。整个任务所有其他实验也都获得了准确的数据。该探测器持续运行止1968年1月31日坠毁在月面坐标南纬2.79°西经83°处。 拍摄的月球正面目标特征包括:培特威物斯环形山、许癸努斯环形山、梅西耶陨石坑、第谷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伽桑狄环形山、维泰洛陨石坑、格罗特胡森·伽玛山、普林茨陨石坑、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施勒特尔月谷、马利厄斯丘陵、亚平宁山脉、柏拉图月溪、浪湾、依巴谷环形山、苏尔皮基乌斯·盖路斯月溪、卡利普斯月溪、肯索里努斯陨石坑、狄奥尼修斯陨石坑以及未来的阿波罗11号登陆点。.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轨道器5号 · 查看更多 »

月球探勘者

月球探勘者號(或月球勘探者號;Lunar Prospector)是NASA探索計畫中第三個行星探測任務。本計畫花費總共6280萬美金,任務時間19個月。月球探勘者是以低高度極軌道環繞月球的探測器。月球探勘者的主要任務是對月球表面物質組成、南北極可能的水冰沉積、月球磁場與重力場進行研究。1999年7月31日該衛星撞擊靠近月球南極點的撞擊坑結束任務;原本預期撞擊時揚起的表土可以檢測到水的存在,但並未成功。 月球探勘者號的資料讓科學家可以以此繪製月球表面組成礦物分布圖,並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 月球探勘者號是由NASA的(Ames Research Center)主持;衛星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 月球探勘者也搭載了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發現人尤金·舒梅克博士(1928年4月28日-1997年7月18日)的部分骨灰。他是至今唯一葬在月球的人。.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探勘者 · 查看更多 »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本表尽量彻底地记录世界各国的航天工程中,有史以来以探测月球为目的而发射出的探测器的简略概况。.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球殖民

月球殖民是一種人類永久居住在月球的構想。科幻小說作家與太空探測的支持者經常將月球視為人類從地球進行太空探索後,所必然產生的殖民地區。 人類在地球以外的天體殖民常是科幻小說的主題之一。隨著地球人口增加與科技進步,太空殖民的提議也被廣泛的討論與爭辯。因為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所以也被視為是首要的候選地區。.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球殖民 · 查看更多 »

月船1号

月船1号(又译为:月球初航1号或月球飛船1號,或直接音譯為錢德拉揚1號。चंद्रयान-1,意為「月球飛行器」)是印度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探测器重590公斤,可携带11个载荷,2008年10月22日在斯利哈里柯塔岛发射。 这是由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印度国家空间局组织的一次非载人科学月球探测任务。这次任务包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和硬着陆探测器。 遥感卫星质量(在轨质量,净载2),携带高解析度可见光,近红外,软/硬X射线频谱遥感设备。在超过2年的时间里,它将要探测月球表面,生成月球的化学特性和3D拓扑结构的完整地图。月球极地地区是本次探测的重点,因为那里可能存在固态水。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经任命Mylswamy Annadurai作为项目主任。 运载火箭已经于2008年10月22日在印度当地时间下午6时22分(00:52 UTC)成功发射。在飞船抵达月球转移轨道后,还需要5.5天才能抵达月球。整个项目的经费大约38.6亿印度卢比(约8000万美元) 这次任务携带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探测设备之外还免费携带了6件来自美国国家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和保加利亚航空航天局等国际航天组织的设备。.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船1号 · 查看更多 »

月船二号

月船二号(चंद्रयान-२)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月球探测器,也是印度继月船一号之后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 目前,预计将于2017年发射。.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月船二号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未来探月任务列表月球探测月球探测器探月探月任务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