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慕尼黑大学

指数 慕尼黑大学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簡稱為「慕尼黑大學」或「LMU」,是一所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的綜合性大學。 西元1472年,由巴伐利亚-蘭茨胡特公国的路德维希公爵所创建,為欧洲历史最為悠久的大学之一。西元1802年为纪念创建人路德维希公爵和選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校名變更为Universitas Ludovico-Maximilianea Monacensis(拉丁文),並賦予今日的德语名稱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慕尼黑大學為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以其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享譽國際,曾經培養造就過42位諾貝爾獎得主。2006年10月,慕尼黑大學成為德國為提升大學研究質量的「德國大學卓越計畫」中的「精英大學」之一,並且為首輪第一批入選的三所學校之一。在2012年6月揭曉的第二輪卓越計劃評選中,依舊維持其精英大學的地位,並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的研究資助。 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於2014年10月所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大學除了持續保有德國最優秀大學的地位外,並首度邁入世界最佳大學的前30名之列,為第29名。而在同年發表的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則與海德堡大學並列為德國最佳大學。.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03 关系: 劉孔中基督教历史卡尔·冯·弗利施古斯塔夫·赫兹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吳秀明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天主教天主教輔仁大學奥托·勒维威廉·伦琴威廉·维恩宗教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布洛伯尔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康拉德·布洛赫彭鳳至彼得鲁斯·约瑟夫斯·威廉默斯·德拜何凤山德国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德国科学基金会信息学心理学地质学化學國立政治大學哥廷根大学哲学哈特穆特·米歇尔兰茨胡特兽医王澤鑑社会学约翰内斯·斯塔克统计学维尔纳·海森堡爱德华·比希纳生物物理学特奥多尔·亨施牙醫學莊國榮药学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扩展索引 (53 更多) »

  2. 1826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3. 慕尼黑的歷史建築

劉孔中

劉孔中,現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台灣大學法律學士、硕士,后赴德国慕尼黑大學攻读法學博士。.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劉孔中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基督教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历史

卡尔·冯·弗利施

#重定向 卡尔·冯·弗里希.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卡尔·冯·弗利施

古斯塔夫·赫兹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Gustav Ludwig Hertz,),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他是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電磁波發現者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侄子和卡尔·赫尔穆特·赫兹的父亲。.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古斯塔夫·赫兹

司法院

司法院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十五人,以大法官會議審理方式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及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司法院於實務上並不職司審判,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任之,而實際為一個司法行政機關。.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司法院

司法院大法官

司法院大法官,是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於最高司法機關——司法院中所設置,具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職務、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權限之常設機關,相当于憲法法院。同時,在一般口語的用法中,司法院大法官亦有可能是指該機關的「成員」。 在指稱該機關的成員時,司法院大法官也是屬於憲法上的法官,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第81條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於司法院釋字第601號解釋中便已經對此加以闡明。根據《法官法》規定,司法院大法官也屬於該法所稱之法官,原則上受到該法之規範,僅於例外情況下排除該法之適用。.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司法院大法官

吳秀明

吳秀明(),臺灣法學家,在政大求學時師承蘇永欽教授,取得DAAD獎學金後赴德國慕尼黑大学,跟隨教授學習經濟法,專長為公平交易法、經濟法、競爭法、民法債編各論。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是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 曾任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交通部郵政總局訴願暨復審委員會委員、指南法學基金會董事、公平交易委員會競爭政策資料及研究中心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法規委員、政治大學法學院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理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吳秀明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詳列了各個與諾貝爾獎得主有聯繫的大學(獲獎者可為該校的學生、校友或教職員)。院校的次序按聯繫人數的多寡排列顯示——由多至少。 值得注意的是,每所院校均有自己的計算法則,這些標準有些較為寬鬆而有些則較嚴謹。 例如:某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加入的人,而有些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為了公平比較,這裡的數字為统一採用较寬鬆的方法計算後所得出的結果。下表中還會顯示“校方数据”的數字,此為該校自己的計算結果。這些校方統計亦可能與這裡所顯示的有很大的參差。 再者,亦很難斷定每所院校對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所作出的貢獻的多寡。某些獲獎者在不同的大學裡完成其本科及研究生課程;某些得主亦曾在不同院校進行研究或任教。因此同一個名字或獲計算入不同的大學裡,而下面的數字亦僅供參考。 有些為“聯邦制”分若干個分校的大學,在這裡會以各個分校作計算單位。這裡包括英國的倫敦大學及美國的加州大學。前者分為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而後者則包括十個地區的校園。 另外,諾貝爾基金會本身亦有類似的人物列表,只以得獎者獲獎時在職的教育機構為歸類準則。 為避免任何有關“聯繫者”定義的爭論,這裡將其界定為該校的: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和短期教职员。但聯繫者並不包括教學顧問(consultants),因其不屬於專任任教的職員。.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天主教

天主教輔仁大學

#重定向 輔仁大學.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天主教輔仁大學

奥托·勒维

奥托·勒维(Otto Loewi,),奥地利-德国-美国药理学家。生於法蘭克福,畢業於慕尼黑大學與斯特拉斯堡大學,後前往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從事研究。他与亨利·哈利特·戴尔在倫敦大學學院相遇,一起因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而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為躲避納粹在1940年十移民至美國而後歸化美國公民,並在紐約大學擔任教職,1961年病逝於紐約市。 L L L Category: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Category: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奧地利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猶太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猶太科學家 Category:馬爾堡大學教師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教師 Category:斯特拉斯堡大學校友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校友 Category:德國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猶太人 Category:奧地利猶太人 Category:德國猶太人 Category:紐約市人 Category:黑森人.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奥托·勒维

威廉·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德国物理学家。 1895年11月8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最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有人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却坚持用“X射线”这一名称,产生X射线的机器叫做X射线机。伦琴的名字英文一般写为Roentgen(德文名字Röntgen的另一种拼法),很多英语文献和资料使用这一拼写。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威廉·伦琴

威廉·维恩

威廉·卡尔·维尔纳·奥托·弗里茨·弗兰茨·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德國物理學家,研究領域為熱輻射與電磁學等。1893年,維恩經由熱力學、光譜學、電磁學和光學等理論支援,發現了維恩位移定律,並應用於黑體等學術理論,揭開量子力學新領域。1911年,他因對於熱輻射等物理法則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威廉·维恩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宗教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中央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簡稱總統府資政,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顧問職位之一,設置於中華民國總統府之下,由總統遴聘之。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以三十人為限,聘期不得逾越總統任期。資政為國建言,是總統就公共政策請益、諮詢之社會領袖。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後正式取消「有給職」,所有資政均為無給榮譽職。.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布洛伯尔

#重定向 古特·布洛伯爾.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布洛伯尔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縮寫:ARWU),简称“上海排名”,為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此排行榜原先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編制及發表,于2003年首次對外公佈,是第一個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調查,後在外國學者的幫助下完善。發展至今,此排名囊括了世界性綜合及學科榜單,後也添加了獨立的地區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及《馬其頓高校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獲評為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其因以客观数值作為準則而获得赞赏,但其也因忽視了人文與教學素質而受到批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康拉德·布洛赫

康拉德·布洛赫(Konrad Emil Bloch,),德国生物化学家,1936年加入美国国籍,196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康拉德·布洛赫

彭鳳至

彭鳳至(),法律學者,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2003年就任),曾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彭鳳至

彼得鲁斯·约瑟夫斯·威廉默斯·德拜

#重定向 彼得·德拜.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彼得鲁斯·约瑟夫斯·威廉默斯·德拜

何凤山

何凤山,湖南益阳人,中華民國外交官,因在二战初期拯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聯合國誉其为「中國的辛德勒」。.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何凤山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德国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

#重定向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德国大学卓越计划

德国科学基金会

德国科学基金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缩写DFG)是德国一家独立的全国性科学资助机构,负责资助德国高等院校和公共性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总部位于波恩。德国科学基金会每年提供约13亿欧元,为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提供经费,并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是欧洲最大的科研促进机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德国科学基金会

信息学

信息学,旧称情报学(外來語),主要是指以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问,是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信息学

心理学

--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动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意識、感覺、知覺、認知、動機、情绪、人格、行為和人際關係等眾多領域,影響其他學科的發展,例如:教育學、管理學、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精神病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文學等等。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体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心理学

地质学

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 探討壓力與時間、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质学(Astrogeology)。.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地质学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研究的對象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聯。傳統的化學常常都是關於兩種物質接觸、變化,即化學反應,又或者是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這些變化有時會需要使用電磁波,當中電磁波負責激發化學作用。不過有時化學都不一定要關於物質之間的反應。光譜學研究物質與光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並不涉及化學反應。准确的说,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原子团在内的核-电子体系。 「化學」一詞,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之意。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化學如同物理皆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科學。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門的核心,連接物理概念及其他科學,如材料科學、纳米技术、生物化學等。 研究化學的學者稱為化學家。在化學家的概念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或比原子更細小的物質組成,如電子、中子和質子。但化学反应都是以原子或原子团为最小结构进行的。若干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构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分子、離子或者晶體。 當代的化學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學門,通常每一位化學家只專精於其中一、兩門。在中學課程中的化學,化學家稱為普通化學(Allgemeine Chemie,General Chemistry,Chimie Générale)。普通化學是化學的導論。普通化學課程提供初學者入門簡單的概念,相較於專業學門領域而言,並不甚深入和精確,但普通化學提供化學家直觀、圖像化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專業化學家,仍用這些簡單概念來解釋和思考一些複雜的知識。.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化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國立政治大學

哥廷根大学

哥廷根的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简称哥廷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大学城哥廷根市,因德国汉诺威公爵兼英国国王格奥尔格二世创建而得名。始建于1734年,于1737年向公众开放。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佛莱堡大学、圖宾根大学相似,哥廷根大学属于传统的大学城,是“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 哥廷根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名人辈出,蜚声世界。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为德国第二轮“精英大学”所评选的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哲学

哈特穆特·米歇尔

哈特穆特·米歇尔(Hartmut Michel,),德国生物化学家,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哈特穆特·米歇尔

兰茨胡特

兰茨胡特(Landshut)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伊萨尔河畔,是下巴伐利亚行政区的首府,此外它是兰茨胡特县的县府,但是它本身是一座不律属县的城市。兰茨胡特共有人口约6.2万多人,是该行政区的第一大城市,其人口多于施特劳宾、帕绍。在东巴伐利亚它继雷根斯堡之后是第二大城市。它是2007年设立的欧洲慕尼黑都市地区最东北的重镇。 由于兰茨胡特的市徽上有三个头盔,因此它也被称为“三盔城”。每四年市内重演格奥尔格公爵的婚礼,被称为“兰茨胡特婚礼”。兰茨胡特的市容主要由哥特式建筑为主,尤其显著的有特劳斯尼茨城堡和马丁教堂。其中马丁教堂的钟楼是世界上最高的砖结构钟楼。 兰茨胡特与慕尼黑之间的交通非常好,慕尼黑国际机场位于两座城市之间,从兰茨胡特到慕尼黑国际机场约需要半个小时时间。因此兰茨胡特的失业率是东巴伐利亚最低的。2006年10月其失业率为4.2%,在巴伐利亚平均为5.8%。.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兰茨胡特

兽医

兽医是给动物治疗疾病的医生。一般分為「小型動物」和「大型動物」兩大派系。除了以藥物進行內科治療疾病之外,也可以以外科手術進行醫療或其他服務,如兽医通常还提供阉割或去勢动物,在某些國家中會提供切除动物声带,去味等服务。 獸醫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畜牧業獸醫,專門為畜養的家畜,比如豬,牛,雞治療疾病。另一種是近年興起的寵物獸醫,專門為個人飼養的寵物比如貓和狗治療疾病。但因人與動物因經濟開發需要而接觸頻度上升,獸醫服務範圍相形擴大,因此有所謂專科醫生的出現,如在動物園服務的野生動物醫生;因公共衛生部門也開始需要大量的獸醫進行疾病調查,畜產品檢驗與把關,也有所謂的屠體衛生檢驗獸醫或公共衛生獸醫官等等。 一般的獸醫需要修讀微生物病原與動物疾病、獸醫病理學與疾病診斷、公共衛生與獸醫學、水生動物與獸醫學、內科學、外科學、麻醉學、化學、組織學、解剖學、免疫學、寄生蟲學、遺傳學、藥理學、禽病學、牛病學、豬病學、小動物疾病學等,並要多年的診療實習,執業期間要顧及法規與倫理。.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兽医

王澤鑑

王澤鑑(),台灣台北人,台灣法律學者,前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成功高中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後赴德國海德堡大學就讀,半年後轉學至慕尼黑大學,1968年獲該校法學博士學位。 王澤鑑係師承德國著名法學家卡爾·拉倫茨,其民法專長係台灣之權威。曾擔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系主任、法律研究所所長、中國比較法學會理事長、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委員等職,并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从事过研究工作。1994年起由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任命為司法院大法官,於2003年時卸任。現任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暨馬漢寶法學講座教授。 王泽鑑时常赴中國講學。二○○三年大法官任期屆滿後,仍多次赴中國講學,但因他仍具有等同現職大法官的優遇大法官身分,曾有司法院認為他仍應受公務員兼職時數的限制,且有社會觀瞻的考慮,擬不准他的赴陸申請,讓王最後決定撤回申請之事。 王澤鑑與其日本籍妻子萩原保子及子女皆為基督徒,萩原保子並熱心於環保工作,主婦聯盟的社區做環保運動就是自萩原保子開始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王澤鑑

社会学

會學(sociology)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研究社會的學科。社會學使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實證調查和批判分析,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會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社會學的本體有社會中的個人、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問題、和社會控制,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護理、軍事或刑事制度、網際網路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紀末起的科技浪潮,也為社會學帶來了嶄新的數學化計算分析技術,例如個體為本模型和社交網路。 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性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社会学

约翰内斯·斯塔克

约翰内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德国物理学家,种族歧视者,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约翰内斯·斯塔克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统计学

维尔纳·海森堡

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1932年,海森堡因為“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矩阵力学),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和S矩阵理论等。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原理》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經典著作。.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维尔纳·海森堡

爱德华·比希纳

爱德华·比希纳(德语:Eduard Buchner,),德国化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爱德华·比希纳

生物

生物(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又称有機體)是指稱類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这是類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古早的生命分類已經過時,近代古典生物學的分類又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为兩大域: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这两个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比他们和真核生物的关系更为接近。在演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一直缺乏联系。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隨著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出現了有如物理學中存在量子現象一般,在特定微觀世界下許多傳統認知出現錯誤,導致以往常理被顛覆的情況。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製造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细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来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 of 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 。多细胞生物(又稱至於生物實在30班一年且出來則指包含多于一个细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生物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物理学

特奥多尔·亨施

特奥多尔·亨施 (Theodor Wolfgang Hänsch,),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海德堡。因为对光学梳形频谱技术等激光精确光谱学发展上的贡献,与约翰·霍尔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罗伊·格劳伯。特奥多尔·亨施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量子光学)的理事,也是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学和激光光谱学教授。 在海德堡获得博士学位后,1972年到1986年,亨施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任教授。苹果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就是他的学生。1986年,亨施回到德国,主持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量子光学研究所。1988年,他荣获德国科学基金会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2005年,他又获得德国化学学会及物理学会颁发的奥托·哈恩奖。 亨施的学生卡尔·威曼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特奥多尔·亨施

牙醫學

牙医学(Dentisterie; Dentistry)是一门关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口腔疾病、不适及状况的医学研究分支,一般处理牙列疾病,但也可包括口腔黏膜以及相邻相关结构和组织,特别是颌面部(下巴和面部)区域疾病。尽管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牙医学主要处理与牙齿相关的问题,但牙科领域并不限于齿科学(toodontology,来自古希腊文,ὀδούς,odoús,“牙齿”)——关于研究牙齿结构,发育和畸形的学科。因为在概念上有很多重叠的领域,牙科学也经常被理解为包含现已基本上不存在的口腔科学(关于研究口腔相关的不适和疾病学科),因此这两个术语在某些地区可以互用。 人们普遍认为牙科学对整体健康很重要。牙科治疗由牙科团队来实施,通常包括一名牙医,数名牙医助手(牙医助理,潔牙師,牙體技術師和牙科治疗师)。大部分牙医在私人诊所工作(初级医疗),也有些在医院(二级医疗)和机构(监狱,军队基地等等)工作。 牙科学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在古埃及时期就已能见到原始的牙外科技术。公元前约2650年的一块下颌骨在第一颗臼齿根部下有两个孔眼,这显示曾对该牙实施过脓液引流。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300年)的早期哈拉帕时代遗迹中存在9000年前被钻过孔的牙齿。牙外科被认为是医学的首个专门学科。.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牙醫學

莊國榮

莊國榮(),生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法律學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和行政法,特別是經濟行政法以及大眾傳播媒體法。研究媒體多年,曾任新聞局法規委員會委員、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及中華民國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在中正紀念堂之整修更換牌匾期間擔任現場指揮,協調、調度。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莊國榮

药学

藥學(Pharmacy),是以各種科學為基礎來研究藥物的知識系統,與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不同的概念。藥理學主要為生物醫學的科學研究,而藥學則主要是利用藥理學的知識為病人提供更高質素的醫藥治療及服務。前者為科研性質,後者為臨床性質。另外,藥學與藥劑學(Pharmaceutics)的概念也經常被混淆。藥劑學為藥學的一門分支,只專門研究製藥的部分,而藥學本身則是將各種醫藥知識化為臨床實踐。在某些地區(例如香港),中文「藥劑學」一詞通常是指「藥學」(Pharmacy)。 目前药学的含义包括药学科学、药学职业、药房等。 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以傷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療或治癒疾病。.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药学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亦稱作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Maximilian Joseph,1756年5月27日至1825年10月13日),是1775年至1799年的茨魏布吕肯公爵及巴伐利亞選帝侯(以 Maximilian IV Joseph之名,1799年至1805年),亦是巴伐利亞國王(以Maximilian I 之名,1806年到1825年 )。他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統治家族之一普法爾茨 - 比肯費爾德家族的成員。.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马克斯·冯·劳厄

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马克斯·冯·劳厄

马克斯·普朗克

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並在1918年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舊)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與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 波耳、愛因斯坦與普朗克被稱為舊量子論的奠基者。.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学包含了几种分支领域。在语言结构(语法)研究与意义(语义与语用)研究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语法中包含了词法(单词的形成与组成),句法(决定单词如何组成短语或句子的规则)以及语音(声音系统与抽象声音单元的研究)。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相关分支,它涉及到语音(phone)与非语音声音的实际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出与被接收到的。 與学习語言不同,语言学是研究所有人类语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通常只有根据语言,非文字)。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语言学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 语言学其他的附属科目包括以下:.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语言学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诺贝尔奖

路德维希一世 (巴伐利亚)

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1786年8月25日-1868年2月29日),全名路德维希·卡尔·奥古斯特(LUDWIG Karl August),巴伐利亚国王(1825年-1848年3月20日)。巴伐利亚第一任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长子,母为黑森-达姆施塔特公主奥古斯塔·威廉敏娜。1786年8月25日生于斯特拉斯堡。路德维希这个名字来源于他的教父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 1810年10月12日,当时还是王储的他与萨克森-希尔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结婚,为这场婚姻在慕尼黑举行的庆祝活动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1825年,路德维希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他继承了他父亲的巴伐利亚王位。为了加快新增加的国土与原巴伐利亚国土的一体化,他在巴伐利亚国王的头衔前又附加了法兰克尼亚和施瓦本公爵的称号。 路德维希一世是一位古典艺术的爱好者。在他的王储时代,就开始收购艺术品,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宝,并与当时许多艺术大家保持联系。婚后不久,他倡议兴建了格里陶德博物馆(Glyptothek)用于展览他收藏的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登基后他将慕尼黑建设成一个艺术的城市:他将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家如利奥·冯·克棱茨(Leo von Klenze,格里陶德博物馆的设计者)、彼得·冯·柯内留斯(Peter von Cornelius)等招揽至慕尼黑;修建了路德维希大道和慕尼黑王宫;1853年又兴建了新美术馆(Neue Pinakothek);并于1826年将巴伐利亚国立大学从兰茨胡特迁到了慕尼黑。现今慕尼黑的许多建筑都是路德维希一世时代的产物。 路德维希一世也鼓励工业的发展。他下令建造了德国的第一条铁路(1835年,从纽伦堡至菲尔特),取名“巴伐利亚路德维希铁路”(Bayerische Ludwigsbahn);随后建立了第二条,从路德维希港到贝克斯巴赫的“普法尔茨路德维希铁路”(Pfälzische Ludwigsbahn)。他还发起了连接美因河和多瑙河的路德维希运河的修建,从而将北海和黑海连接了起来。 路德维希一世执政之初,他的政治倾向较为宽松。路德维希一世支持希腊的独立战争,1832年,他的次子奥托被选为希腊国王。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以及欧洲革命运动日益发展后,他的政治倾向日益反动。普法尔茨人民与巴伐利亚当局的矛盾日益加深,于1832年在普法尔茨爆发了汉巴赫节起义。路德维希一世加强了书刊、信件的检查机制,这遭到了人民的普遍反对。与情妇罗拉·蒙特斯的绯闻加深了人民的反抗情绪。最终路德维希一世在1848年革命中被迫退位,让位给长子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路德维希一世于1868年2月29日在法国尼斯去世,终年81岁。 路德维希一世与王后特雷莎有四子五女:.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路德维希一世 (巴伐利亚)

郭明政

郭明政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職於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係台灣社會法學者;2016年6月8日任職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其立場認為,台灣的勞保基金現行沒有破產的危機。而台灣年金式保險,為符合麥肯羅定律(MACKENROTH-THESE)所有的社會支出必定來自於當期的國民所得,應採隨收隨付(Pay-As-You-Go)原則,且政府不應實施強制性個人帳戶,亦不應將社會保險私人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郭明政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约翰·布特南特

#重定向 阿道夫·布特南特.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阿道夫·弗里德里希·约翰·布特南特

阿道夫·冯·拜尔

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阿道夫·冯·拜尔(Johann Friedrich Wilhelm Adolf von Baeyer,),德国化学家,因成功合成了靛藍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Adolf von Baeyer: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1905 Armin de Meijer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ume 44, Issue 48, Pages 7836 – 7840 2005.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阿道夫·冯·拜尔

蘇永欽

蘇永欽(),籍貫浙江杭州,生於台灣宜蘭縣,台灣法學家。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並於2010年就任大法官並為司法院副院長,2016年請辭獲准,9月30日卸任。.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蘇永欽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Hermann Emil Fischer,),德国有机化学家。他合成了苯肼,引入肼类作为研究糖类结构的有力手段,并合成了多种糖类,在理论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结构,总结阐述了糖类普遍具有的立体异构现象,用费歇尔投影式描述之。他确定了咖啡因、茶碱、尿酸等物质都是嘌呤的衍生物,合成了嘌呤。他开拓了对蛋白质的研究,确定了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多肽,并成功合成了多肽。1902年他费歇尔因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葉百修

葉百修(),司法院大法官,台灣法律學者。 司法官訓練所第11期結業。 60年司法人員乙種特等考試推事檢察官考試及格、考試院律師考試及格。 現任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及學士後法律學系兼任副教授 ,講授行政救濟法、損失補償法、國家賠償法。 師承司法院院長翁岳生。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西德Hanns-Seidel-Stiftung獎學金。 於1986年1月由司法院選派赴德國慕尼黑大學公法研究所進修 從學於名講座教授Prof.Dr.Peter Badura。(時為公法研究所所長) 任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廳長期間,推動修正通過《行政訴訟法》、《行政法院組織法》 確立行政訴訟改為二級二審制。 任職首任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院長期間,為增進報到之書記官、錄事、庭務員、執達員對於行政訴訟法之了解, 特安排行政訴訟法總則及高等行政法院第一審訴訟程序課程,辦理在職訓練、充實專業知能。 貫徹在審判方面確實督促行政權之合法行使,在行政方面落實司法為民之理念。 2006年任期屆滿,榮調最高行政法院法官由司法院秘書長范光群監交 並代表司法院院長翁岳生致贈感謝狀嘉許其致力司法工作不遺餘力任內諸多貢獻。 2008年9月19日獲總統馬英九提名為大法官,立法院10月3日行使同意權, 於同年11月1日就職。 2014年4月30日獲頒服務40年績優獎章,由司法院院長賴浩敏於大法官全體審查會議中, 表揚其於司法機關連續服務逾40年之長期的付出及貢獻,及對行政訴訟之理論與實務的貢獻。 2016年10月28日舉辦大法官卸任歡送會,由賴浩敏院長親自頒贈一等司法獎章及服務獎章, 表彰大法官8年來在釋憲工作上的辛勞與無私奉獻。 共計作成解釋90件(釋字第651號至740號),議決不受理案件3600餘件,提出意見書49件;所作成之解釋,充分發揮釋憲功能, 導正國家法治建設,影響基本人權之保障及民主憲政體制之維護至鉅。.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葉百修

葛哈特·艾爾特

#重定向 格哈德·埃特尔.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葛哈特·艾爾特

醫學院

醫學院是高等教育體制下的一個學院,課程安排主要是以培養和醫學相關專門人才和研究人員為目的。醫學院的科系和研究所,大致可分為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部分包括了醫學系、中醫學系、牙醫學系、藥學系、語言病理學、護理系、醫檢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呼吸治療學系、營養學系、公共衛生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等,以培養醫生、藥師、醫檢師、護理師、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與醫放師等直接與維護人類生命安全有關職業的人才。有些藥學系在大學中會獨立成為藥學院,現也有營養學系在大學中會獨立成為營養學院。 基礎醫學部分主要以培養醫學方向的研究人才為主,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毒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藥理學以及神經生物學等。 医学院会颁发医科或研究课程的学位。其入学要求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美国及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医学院都需要申请者先取得一个学士 学位方能报读,而英国及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医科课程则是开发给高中毕业生申请。在很多地区,入读医学院的竞争一般都很大,很多医学院的收生要求都很高。.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醫學院

里夏德·库恩

里夏德·库恩(Richard Kuhn,)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奥地利裔德国化学家,193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42年獲得歌德獎。 1967年逝於德國海德堡。 Category:奥地利化学家 Category:德国化学家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奧地利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师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校友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校友 Category:維也納人.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里夏德·库恩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Richard Adolf Zsigmondy,),奥地利、德国籍的匈牙利裔化学家,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胶体化学。月球上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席格蒙迪环形山”。.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

#重定向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

艺术

艺术(Ars;法語、Art;西班牙語、Arte;Kunst)指憑藉技巧、意願、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艺术

英戈尔施塔特

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 ;巴伐利亞語:)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多瑙河沿岸,人口数列巴伐利亚州第六位。 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的总部设在英戈尔施塔特。 2006年5月,从慕尼黑经英戈尔施塔特到纽伦堡的高速铁路通车。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英戈尔施塔特人口为132438。.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英戈尔施塔特

陳繼盛

陳繼盛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陳繼盛

陳春生

陳春生(),台灣法律學者,前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 2013年獲第十三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陳春生

陳新民

陳新民(),中國國民黨籍法律學者,前司法院大法官。專攻領域為憲法及行政法,為臺灣憲法學界知名學者。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2008年10月經總統令特任為大法官,任期自2008年11月1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止,總是在大法官解釋中的意見書開頭附上一段中國或他國的名言佳句,故在法律人間有詼諧地稱呼其為「帥話王」,然亦顯示出其涉獵之廣深,博學多聞。在卸任大法官後,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擔任研究員。在擔任大法官期間,針對槍砲條例第8條第1項關於空氣槍之處罰規定是否違憲的釋字第669號各協同意見書中,唯一明文主張的只有他一人。他也是著名葡萄酒鑑賞家,其著作《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從1997年初版至今,已經出到第三版(2013年),可說是華人領域中最暢銷的葡萄酒書籍,曾任國大代表。.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陳新民

柏林自由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FU Berlin)成立于1948年12月4日,前身為柏林大學,主校址位于柏林(Berlin-Dahlem)。為德國首都地區四所大学中规模最大,也最先赢得德国精英大学的称号的大學。德國之聲更以「名师驻足的柏林自由大学」為題進行報導。 2006年1月,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科学委员会公布德国精英大学候选名单,柏林自由大学位列其中。2007年10月19日,德国首轮第二批“精英大学”评选最终揭晓,柏林自由大学正式成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2012年,柏林自由大学繼續当选為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

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創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該校後因二戰緣故,而與柏林自由大學誕生關聯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學

柯耀程

柯耀程,台南縣佳里鎮(今台南市佳里區人)。刑事法學者,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歸國後即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院,現為私立東海大學法學院教授。 柯耀程學術專長為刑法、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政策等,為國內少數對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皆學有專精且論著等身者,並曾多次參與《中華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及《少年事件處理法》之修訂。.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柯耀程

林學

林学是经营林地,研究林业生产,为人类谋福利的科学。林学范围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与更新、林业机械、森林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广义的还包括木材采运,林产品加工等方面。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森林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2%,南北美洲和俄罗斯森林面积最大,森林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人类的发源地,森林被形容为“地球之肺”,是为大气提供氧气的主要来源。保护森林,研究森林是人类的一项重要任务。 林学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探求如何对森林进行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阐明森林的形成、生长、发育等基本规律,了解林木产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弄清森林的结构和森林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同时,还必须研究解决林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森林资源的快速恢复,森林生产力的下降,增强森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培育适用于不同用途的新品种,提高木材的利用率等等。.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林學

林鈺雄

林鈺雄(),臺灣臺北縣人,刑事法學者,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林鈺雄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德语:Ernst Otto Fischer,),德国化学家。因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杰弗里·威尔金森一起获得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李震山

李震山(),臺灣知名法律學者,專長為憲法、行政法,甫自司法院大法官一職榮退。.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李震山

李惠宗

李惠宗(;),諱李旵(),一作李昊旵(),是越南李朝的第八任皇帝。他是高宗之子,1211年至1224年在位。 惠宗有重疾,時有癲狂,常狂飲臥床終日,政事委任外戚陳氏。以陳承為輔國太尉,皇后陳氏堂弟陳守度為殿前指揮使,朝中大小政事由陳守度裁決。惠宗久病無子,皇后僅生二女:長女順天公主嫁陳承之長子陳柳為妻,幼女昭聖公主名李佛金(又名李天馨),僅七歲,惠宗非常喜愛,立為皇太女。1224年惠宗讓位皇太女,随后昭聖公主即位,改元天彰有道,是為李昭皇。年幼無知的新皇帝任陳守度為輔國太尉,陳守度讓其八歲从侄陳煚和昭皇成婚。不久,陳守度逼迫李昭皇讓位於丈夫陳煚,降昭皇為昭聖皇后,改元建中。1226年李惠宗被陳守度弒於真教禪寺,不久李氏宗族又被全部活埋,李朝宗室滅絕。當李朝宗室均被其害死後,又欲讓天下不再懷念李朝,藉口避陳太宗祖父陳李諱,强令天下李姓者改為阮姓,還把李朝改成阮朝。.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李惠宗

格尔德·宾宁

格尔德·宾宁(Gerd Binnig,),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格尔德·宾宁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LERU)是欧洲数所偏重研究的高水平大学组成的联盟。根据联盟创立的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联盟的宗旨为:「致力于教育、知识创新和全面性研究的推广」。.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歐托·漢恩

#重定向 奥托·哈恩.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歐托·漢恩

汪猷

汪猷(),浙江杭州人,有机化学家、生物有机化学家,中国抗生素研究的先驱,是牛胰岛素全合成的主要参加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汪猷于1922─1926年就读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 W Category:汪姓 Category:金陵大学校友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校友.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汪猷

汉斯·贝特

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Hans Albrecht Bethe,),德国和美国犹太裔核物理学家,对于天体物理学,量子电动力学和固体物理学有很重要的贡献。由于恆星核合成理论研究成果,他荣获了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汉斯·贝特

汉斯·费歇尔

汉斯·费歇尔(Hans Fischer,),德国有机化学家,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汉斯·费歇尔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Hans Adolf Krebs,),医生、生物化学家,原籍德国,后移民英国。克雷布斯在代谢方面有两个重大发现: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因此也被称为克雷布斯循环、克氏循环(Krebs cycle)。他与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一同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沃尔夫冈·泡利

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Wolfgang Ernst Pauli,),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研究先驱者之一。1945年,在愛因斯坦的提名下,他因泡利不相容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不相容原理涉及自旋理论,是理解物质结构乃至化学的基础。.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沃尔夫冈·泡利

沃爾夫岡·克特勒

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德國物理學家,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他的研究專注在冷原子的捕捉,以使這些原子接近絕對零度。在1995年時,他所領導的團隊,成為首先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團隊之一。由於這些研究,使他與埃里克·康奈尔以及卡爾·威曼,因「在鹼金屬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共同獲頒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人平分獎金。.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英语:Times Higher Education–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THE-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和QS(Quacquarelli Symonds)共同出版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始于2004年,結束於2009年。其后,泰晤士与QS均开始发布它们各自的排名,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及QS世界大学排名。.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文: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為《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此機構原本與QS公司合作,於2004-2009年期間聯合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但後各闢蹊徑。泰晤士改與路透社及近期的愛思唯爾合作,並建立了自己的排名系統。發展至今,此排行榜囊括了世界綜合、學科、聲譽,以及亞洲及金磚五國兩個地區性榜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獲評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其因採用了較為客觀的準則而獲得一些學者的讚賞,但也因部分調查方式不周延及具一定的商業性質而惹來批評。.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法学

法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特殊的學科,研究法律此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規律。所有的秩序都可以說是一種「法律」,例如自然規律、倫常、邏輯法則或美學,而法學就是研究法律的法則。雖然許多法學家,例如、,認定法學沒有學術性質,然而法學演進至今仍包含有法律哲學、法律史學以及法律科學等三大部門。此外,又因為研究對象都是社會上的現象,因此法學與政治學、經濟學、財政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社會科學有相當程度的密切關連。 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東周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如管子主張:「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在歐美地區的傳統中,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對法學一詞的定義是:「人事和神事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認為法學是人類研究遵從正義而生活的學科。文藝復興時期,法學於大學中備受重視,為當時學術界最具地位的科系之一,與醫學及神學三足鼎立。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先有習俗,然後由倫理分離出法律,最後才有道德,但是相對於習俗與道德,法律具有固定以及強制的特性,也包含人民生活中現實可行的權力,企圖解釋理想世界的應然法則。.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法学

法国科学院

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院之一。它集中了最出色的法国科学家和与法国有联系的外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不同,法国科学院不设研究机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法国科学院

湯瑪斯·曼

#重定向 托马斯·曼.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湯瑪斯·曼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德语:Gottfried-Wilhelm-Leibniz-Preis),简称“莱布尼茨奖”(德语:Leibniz-Preis),以科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名字命名,1985年起每年由德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给在德国工作的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莱布尼茨奖的奖金为实验研究250万欧元(2006年前为155万欧元),理论研究77.5万欧元,是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科学奖项,奖金可用于获奖后7年内(2006年前为5年内)的项目,也可以用于资助年轻的科学家。.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海德堡大学

海德堡大学,全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位於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德堡市。 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获得教宗伍朋六世建立大学的特许,1386年由普法爾茨選帝侯魯普萊希特一世創建,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繼布拉格大學與維也納大學之後,於神聖羅馬帝國創設的第三所大學。 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科系。現今海德堡大学下发展为12个學院,超過100個學門,分為大學部、研究所與博士後研究。於2014/2015年冬季班註冊學生人數達30,898人,516位講座教授,教職與研究人員5,603人。海德堡大學向來為德國浪漫主義與人文主義之象徵,每年吸引大批外國學生或學者前來求學或研究,來自130個國家之外國學生約佔學生總數之五分之一,每年約有1,000名博士生獲頒博士學位,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國外。海德堡大學校舍大致分布於老城區、Bergheim城區與Neuenheimer Field城區。 海德堡大學為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及科英布拉集團、歐洲大學協會之創始會員,2007年10月19日,德国“精英大学”评选,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在2012年6月揭晓的又一轮卓越计划评选中,依旧被评为精英大学。至2015年為止,計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至少18位萊布尼茲獎得主曾於此求學、任教或研究,為德國乃至於歐洲頂尖之研究型大學。 在2016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的全球大学排名”U.S.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Heinrich Otto Wieland,)是一位德国化学家,终生致力于面对天然产物的有机化学研究,成功分离出多种毒素与生物碱,1927年因对胆汁酸及其相关物质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文學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数学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教育学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

慕尼黑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慕尼黑大学(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是德国著名大学之一。大学成立时间可追溯到1471年。慕尼黑大学历史上名人辈出,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杰出表现。历史上共有34位校友荣获诺贝尔奖。.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簡稱TU München及TUM),校園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的一所著名大学,亦是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之一,属TU9成员,于2006年10月被选为德国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德国科研联合会(DFG) 在2006年和2012年连续两度授予慕尼黑工业大学“精英大学”(Elite-Uni)的称号,是德国政府“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查看 慕尼黑大学和拉丁语

另见

1826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慕尼黑的歷史建築

亦称为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连大学,路德维希-马克西米连大学。

马克斯·冯·劳厄马克斯·普朗克语言学诺贝尔奖路德维希一世 (巴伐利亚)郭明政阿道夫·弗里德里希·约翰·布特南特阿道夫·冯·拜尔蘇永欽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葉百修葛哈特·艾爾特醫學院里夏德·库恩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艺术英戈尔施塔特陳繼盛陳春生陳新民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學柯耀程林學林鈺雄恩斯特·奥托·菲舍尔李震山李惠宗格尔德·宾宁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歐托·漢恩汪猷汉斯·贝特汉斯·费歇尔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沃尔夫冈·泡利沃爾夫岡·克特勒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法学法国科学院湯瑪斯·曼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海德堡大学海因里希·奥托·威兰文學数学教育学慕尼黑慕尼黑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慕尼黑工业大学拉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