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司法院

指数 司法院

司法院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十五人,以大法官會議審理方式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及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司法院於實務上並不職司審判,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任之,而實際為一個司法行政機關。.

129 关系: 城仲模南京市司法大廈司法院 (消歧義)司法院大法官司法院副院長司法院院長司法院法官學院孫中山居正中山站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副總統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中華民國法律中華民國法務部中華民國法院制度中華民國最高行政法院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政黨中華民國政治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站五權分立井手薰伍朝樞張繼 (中華民國)張瓊文國定古蹟國共內戰國民大會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北伐刑部呂有文傅秉常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六部光绪王寵惠福建高等法院...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福建金門地方法院福建連江地方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羅昌發翁岳生田炯錦監察院韓忠謨行政院行政法院行政机构西門站覃振許宗力詹森林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謝在全謝冠生謝瀛洲賴英照賴浩敏黃少谷黃瑞明黃璽君黃昭元蘇永欽重庆市重慶南路 (台北市)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臺北臺北市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臺灣臺灣基隆地方法院臺灣南投地方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臺灣宜蘭地方法院臺灣屏東地方法院臺灣彰化地方法院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臺灣總督府臺灣花蓮地方法院臺灣高等檢察署臺灣高等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灣臺東地方法院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臺灣橋頭地方法院臺灣澎湖地方法院臺灣新北地方法院臺灣新竹地方法院臺灣日治時期陳碧玉林洋港李文範汪道淵法部清朝湯德宗最高行政法院 (中華民國)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戴炎輝新臺幣施啟揚日治時期憲法法庭智慧財產法院 扩展索引 (79 更多) »

城仲模

城仲模(),台灣政治人物,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人,前任司法院大法官兼任副院長。1962年,畢業於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1966年,在日本國早稻田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1970年,獲得奧地利共和國維也納大學法學博士。.

新!!: 司法院和城仲模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司法院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司法大廈

司法大廈,原稱台北高等法院,是一棟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衙署建築。 司法大廈是一座以「日」字型平面設計的4層高建築,為台灣總督府營繕課建築師井手薰的作品,屬折衷主義建築,以鋼筋混凝土作為結構,外牆貼有淺綠色的毛面面磚;委託台北桂商會、池田組於1929年起造、1934年落成。 最初的司法大廈作為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檢察局及台北地方法院使用,隨著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司法大廈遂作為司法院辦公大樓使用至今。.

新!!: 司法院和司法大廈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 (消歧義)

司法院可以有以下意義:.

新!!: 司法院和司法院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大法官

司法院大法官,是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於最高司法機關——司法院中所設置,具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職務、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權限之常設機關,相当于憲法法院。同時,在一般口語的用法中,司法院大法官亦有可能是指該機關的「成員」。 在指稱該機關的成員時,司法院大法官也是屬於憲法上的法官,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第81條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於司法院釋字第601號解釋中便已經對此加以闡明。根據《法官法》規定,司法院大法官也屬於該法所稱之法官,原則上受到該法之規範,僅於例外情況下排除該法之適用。.

新!!: 司法院和司法院大法官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副院長

司法院副院長,是中華民國司法院的副首長,為司法院副首長並兼任大法官會議副主席,依據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款規定,不受任期之保障,先得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投票同意後任命之。.

新!!: 司法院和司法院副院長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司法院的首長,兼任大法官會議主席(相當於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依據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款規定,不受任期之保障,先得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投票同意後任命之。为確保法官超然于黨派及保持司法独立,自1999年的院長及副院長均为无党籍。.

新!!: 司法院和司法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法官學院

#重定向 法官學院.

新!!: 司法院和司法院法官學院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司法院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居正

居正()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廣濟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居杠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國政治家、法學家。萧棟梁「居正.

新!!: 司法院和居正 · 查看更多 »

中山站

中山站可能意指下列事物:;同名事物.

新!!: 司法院和中山站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司法院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央政治会议),简称“中政会”。.

新!!: 司法院和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司法院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副總統

中華民國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副國家元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或者是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換言之,中華民國副總統只是備位元首,沒有政治實權。相較之下,行政院院長較副總統擁有更大的政治權力,因此歷史上曾出現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院長的情況。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文就任為臨時大總統的同時,於1月3日選黎元洪擔任臨時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副總統。1916年大總統袁世凱逝世後黎繼任總統,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1917年黎元洪辭職,馮國璋代理總統,之後北洋政府再也沒有選出副總統,直到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才恢復。.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副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

#重定向 蒙藏委員會.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辛亥革命期間,由独立各省和革命党人於1912年1月1日在江苏省南京府成立的政府機構,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又稱南京臨時政府,簡稱臨政。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律

中華民國的法律分為憲法、法律、命令(行政命令)三個層級,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並以《中央法規標準法》做為法律制定的通則,所有規範皆不可違背在其上位階的規定。法律的制定、修改與廢止主要由立法院執行,各項法案在立法院通過後,再經總統公布始有效力。法規架構主要採行大陸法系體系,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選舉訴訟歸一般法院,而行政訴訟歸行政法院;至於軍人還加上之規範,並在戰時由軍事法院負責。 中華民國以《六法全書》,即憲法、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為最通用之法律。中華民國法律的制定,相當程度的參考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與日本,其中高達八成以上的法律條文是比照德國,尤其民法以德國、瑞士爲法律繼受的主要對象,因而使不少司法官與律師前往德國留學取得法學學位。.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法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務部

法務部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本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內,與司法院為鄰,隔重慶南路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相望。 除本部之外,法務部另轄調查局、廉政署、最高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分署、行政執行署、矯正署、司法官學院、法醫研究所以及所屬機關28個檢察機關與77個矯正機關等一共124個機關,本部暨所屬機關員工約一萬八仟餘人。.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法務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院制度

中華民國法院制度是指現今中華民國所實際管轄領域內各級審判機關間之關係。 目前中華民國的法院體系除了專業法院之外,一般法院採雙軌制,即分為普通法院及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掌管民、刑事爭訟事件,且於2014年以後,平時之軍事審判業務亦轉歸普通法院刑事庭審理,由最高法院負責終審判決。行政法院則是負責關於行政事務的爭訟,由最高行政法院作成終審判決。惟此種雙軌制已因智慧財產法院的設立而有所調整。.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法院制度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最高行政法院

#重定向 最高行政法院 (中華民國).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最高行政法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最高法院

#重定向 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截至2017年10月28日共有334個登記政黨存在,主管機關為內政部民政司。 目前立法院以民主進步黨為第一大黨,中國國民黨為最大在野黨,尚有時代力量、親民黨、全民參政大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擁有部分席次;而地方議會除上述政黨外,另有台灣政黨全民參政大聯盟、台灣團結聯盟、民國黨、新黨、綠黨、劳动党、台灣第一民族黨、樹黨擁有席次。.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政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政治是指於1912年創建中華民國政府,期間在大陸時期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並在行憲後於1948年正式改組,1950年遷至臺灣地區後運作至今。.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台灣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變更原有憲法架構的原則下,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條文。自民國80年(1991年)首次修訂以來,目前為第七次增修版本(2005年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其序言載明增修憲法之目的,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條文中也未對省制、領土變更等涉及法統的內容予以大幅度的修改或凍結;但其中將台澎金馬等實際管轄領土稱為「自由地區」、省虛級化、正副總統直選、中央公職人員僅由自由地區之國民選出等條文,使中華民國憲法定義在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新!!: 司法院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司法院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正紀念堂站

| 中正紀念堂站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與松山新店線交會的捷運車站。在小南門線尚未與新店線整併為松山新店線前,該站曾是台北捷運第一個三線交會車站,而興建中的萬大樹林線端點站亦設於此,待萬大樹林線第一期路線通車後,中正紀念堂站將再次成為三線交會車站。.

新!!: 司法院和中正紀念堂站 · 查看更多 »

五權分立

#重定向 五權憲法.

新!!: 司法院和五權分立 · 查看更多 »

井手薰

井手薰(いで かおる,),日本岐阜縣人,知名建築師,其祖父是江戶末年屬於勤皇派的松平藩武士橘曙覽,他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任內,設計興建多處臺灣官署及民間建築,其設計理念與風格影響臺灣建築界。參與設計的官署有總督府,司法大廈等。他相當注重建築物與當地氣候風土的關係,提倡鋼筋混擬土建材以對抗地震、白蟻等問題。.

新!!: 司法院和井手薰 · 查看更多 »

伍朝樞

伍朝枢(),字梯云,祖籍广东新会,生于天津。伍廷芳之子,中华民国外交官、政治家、书法家。鄭則民「伍朝枢.

新!!: 司法院和伍朝樞 · 查看更多 »

張繼 (中華民國)

張繼。原名溥,字溥泉。河北滄县人,中國國民黨黨員,西山會議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新!!: 司法院和張繼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張瓊文

張瓊文(1955年8月18日-),中華民國司法院副秘書長,2016年獲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

新!!: 司法院和張瓊文 · 查看更多 »

國定古蹟

國定古蹟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審查指定並辦理公告的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屬「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類文化資產古蹟型。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類)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2005年10月31日以前為內政部)。 按《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規定,在1997年6月30日以前公告之第一級古蹟視為國定古蹟;省轄第二級古蹟視為省定古蹟。由於精省作業之需要,視為省定古蹟之省轄第二級古蹟及自1997年7月1日起公告之省定古蹟,自1999年7月1日起視為國定古蹟。 此外,2005年2月5日修正之《文化資產保存法》也規定,该法修正前公告之古蹟,其屬傳統聚落、古市街、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者,由主管機關自该法施行之日(即2005年11月1日)起六個月內依该法規定,完成重新指定、登錄及公告程序。2006年5月1日,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告,鳳鼻頭(中坑門)遺址等六處國定古蹟重新指定為國定遺址;同年6月26日,該會公告廢止圓山遺址等6處國定古蹟。 根據上述規定研判,目前共有國定古蹟93處。.

新!!: 司法院和國定古蹟 · 查看更多 »

國共內戰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司法院和國共內戰 · 查看更多 »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簡稱國大)是依据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代表中华民国全国国民于中枢行使政权的机构,曾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政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國民大會由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國代)組成,其最重要職權為選舉總統與副總統,这与美國選舉人團、韓國總統朴正熙時代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前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代议制立法機構類似。2005年6月7日,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凍結與國民大會相關條文,使國民大會停止運作,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架構。 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原文雖未改動,但依據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憲法半數本文已經停止適用,將國民大會的職權轉移到其他機構或直接交付人民來行使;但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有效期限為國家統一前,所以與國民大會相關的《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國民大會同意權行使法》等相關法律仍然沒有廢止。國民大會凍結後,2012年3月第8屆立法院院會由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提出上述三法的廢止案,但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並未完成審查。.

新!!: 司法院和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司法院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北伐

#重定向 國民革命軍北伐.

新!!: 司法院和國民政府北伐 · 查看更多 »

刑部

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之一,相當於現代的司法部。其長官為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長。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刑部,其長官為刑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刑曹,長官改稱刑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刑部的機構。.

新!!: 司法院和刑部 · 查看更多 »

呂有文

呂有文(1926年-1999年10月29日),祖籍四川,北平朝陽法學院法律系畢業,1949年隨國民政府前往臺灣,後臺東地方法院院長、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院長、臺中分院檢察處首席檢察官、司法行政部參事、司法院廳長、副秘書長、法務部政務次長、部長及司法院副院長。 呂有文是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之後,簽結死刑犯執行最多的法務部部長,人數為114人。 |- |colspan.

新!!: 司法院和呂有文 · 查看更多 »

傅秉常

傅秉常()字褧裳,广東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中華民国政治家、外交官。.

新!!: 司法院和傅秉常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通常被簡稱為公懲會,屬中華民國司法院下設的機關,與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同為中華民國司法制度中的終審法院。公懲會掌理懲戒權,負責對違法失職的公務員為懲戒處分。.

新!!: 司法院和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六部

六部(地方及藩属国的称六曹),中国、朝鮮、越南古代數個官署的統稱。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以上六部,最高領導長官稱為尚書,所以分別有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礼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各部首長。六部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東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明成祖永樂遷都,國都雖在北京,但依舊設置南京六部,清末,新設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新!!: 司法院和六部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司法院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王寵惠

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职务。.

新!!: 司法院和王寵惠 · 查看更多 »

福建高等法院

福建高等法院,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直屬司法行政部之監督;審級上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福建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原福建高等法院廈門分院。行政組織上因中華民國現無福建高等法院本院之設,因此直屬司法院,並受該院之監督;而審判事務上則係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本院位於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的福建省金門縣,通常又被簡稱為金門高分院。.

新!!: 司法院和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 查看更多 »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的福建省金門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金門地方法院或金門地院。.

新!!: 司法院和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福建連江地方法院

福建連江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組織上因中華民國現無福建高等法院本院之設,因此直屬司法院,並受該院之監督。 位於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的福建省連江縣,通常又被簡稱為連江地方法院或連江地院。.

新!!: 司法院和福建連江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司法院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司法院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羅昌發

羅昌發(),台灣苗栗縣人,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前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國際貿易法領域的權威,是中華民國政府的重要諮詢對象。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法、WTO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問題、貿易法、國際衛生法、生醫科技倫理,對環境保護議題也有研究。曾兩度出任世界貿易組織要職,被視為台灣地位的重大突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談判過程中,羅昌發也提供中華民國政府諮詢,就兩岸ECFA爭端,他主張「國際仲裁」。.

新!!: 司法院和羅昌發 · 查看更多 »

翁岳生

翁岳生(),臺灣嘉義縣義竹鄉人,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及司法院大法官。 1960年,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1958年,通過司法官高等考試。196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1972年,翁岳生獲得提名為第三屆大法官,成為中華民國司法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法官;其後連續擔任第三至六屆及其後不分屆次之大法官,也成為中華民國司法界任職屆次最多、時間最久的大法官。1999年至2007年擔任司法院院長。 2007年10月1日,卸任司法院院長及大法官之職。.

新!!: 司法院和翁岳生 · 查看更多 »

田炯錦

炯錦(),字云青,甘肃庆阳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司法院和田炯錦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新!!: 司法院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韓忠謨

韓忠謨(),字筱初,生於中國安徽,籍貫江蘇泰縣。臺灣著名法學家,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數十年。著作有《刑法原理》、《刑法總論》、《法學緒論》等書,並設立韓忠謨法學基金會推廣各類法學活動。.

新!!: 司法院和韓忠謨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司法院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法院

行政法院是專門審理行政訴訟的法院。行政法院是大陸法系地區特有,例如法國、德國、中華民國等,與處理民事及刑事訴訟的普通法院屬兩個體系,包括有自己的地方行政法院、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在普通法系地區,公民控告政府行政部門的程序和普通民事訴訟無大分別,只是被告換成政府,亦無行政法院之設。.

新!!: 司法院和行政法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新!!: 司法院和行政机构 · 查看更多 »

西門站

| 西門站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板南線(南港線、板橋線)、松山新店線台北捷運(新店線此時稱作小南門線區間、松山線)交會的捷運車站。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過去亦曾於此處「名義上」設有西門車站;現在設有「西門緊急停靠站」地下設施,提供列車發生事故時方便停靠疏散旅客,臺北捷運黃線可以攜帶自行車,它營運前,有攜帶自行車的旅客從板南線轉或要轉板南線的旅客,得這站轉乘,未來可以從板橋站轉乘臺北捷運環狀線。.

新!!: 司法院和西門站 · 查看更多 »

覃振

覃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新!!: 司法院和覃振 · 查看更多 »

許宗力

許宗力 (),嘉義縣民雄鄉人,台灣法律學者,為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

新!!: 司法院和許宗力 · 查看更多 »

詹森林

詹森林(),臺灣法學學者,曾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臺灣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2016年獲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 詹森林為自由主義者,表態支持同性婚姻,他說,應維護任何人對性傾向的認同,可修正民法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在性別平等方面,詹森林除了主張同性婚姻外,也認為男女平等,傳統上女性常被剝奪祭祀公業繼承權,他認為傳統文化應該與時俱進,女性祭祀公業相關權利上應與男性相同;在確保「人倫秩序」基礎上,他支持代理孕母;對於安樂死、廢死議題亦表態支持。 在立法院「大法官同意權審查詢答」時,中國國民黨立委陳超明請詹森林背出大法官的職權,「趕快用背的,背出來」,詹森林不假思索,立刻背出:「第一、解釋憲法;第二、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第三、審...」陳超明打斷:「偉大的候選人,你以為我不懂啊?我還要聽你背一次啊?」網友認為陳在無理取鬧,明明自己要詹森林「趕快用背的,背出來」,卻在詹森林背誦時刁難。然後陳又教訓詹森林「三民主義讀一下嘛」,還說三民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再次出錯,但是三民主義明明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再次引發網友熱議。陳超明回應,他當時是要詹說出「大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干涉。」陳超明強調,自己當時回應的是「你以為我不懂」,而非媒體誤傳的「我聽不懂」。對於三民主義的爭議,陳超明則坦言自己「說錯了」,他會承認這個錯誤。.

新!!: 司法院和詹森林 · 查看更多 »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等行政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行政法院,以最高行政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查看更多 »

謝在全

謝在全,台灣法律學者,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副院長兼任代理院長、司法院大法官。 謝在全是由實務界出身的大法官,亦是台灣法學界知名的民法物權學者,著有《民法物權論》三冊,並為最近數年法務部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的主要領導人。 2007年10月1日出任司法院副院長。 2010年7月18日司法院院長賴英照請辭獲准,謝在全代理司法院院長。 |- |colspan.

新!!: 司法院和謝在全 · 查看更多 »

謝冠生

谢冠生()本名寿昌,字冠生,以字行,浙江省绍兴府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华民国法学家、政治人物。.

新!!: 司法院和謝冠生 · 查看更多 »

謝瀛洲

謝瀛洲()字仙庭,广东省从化县木棉村人。中华民国法学家、法官、政治人物。民國人物小傳11,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

新!!: 司法院和謝瀛洲 · 查看更多 »

賴英照

賴英照(),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縣宜蘭區礁溪鄉,中華民國法律專業學者,歷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關政司司長、 財政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財政部法規委員會主委與稅制委員會副主委、臺灣省財政廳廳長、臺灣省副省長、臺灣省政府顧問、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委、中華民國第9任司法院院長、司法院大法官(2003-2011)。 現任中興大學講座教授(2008.09.01-)、臺北大學講座教授(2010.10.07-)、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專任講座教授(2011.09.01-)。 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新!!: 司法院和賴英照 · 查看更多 »

賴浩敏

賴浩敏(),出生於臺灣日治時代新竹州苗栗郡頭屋庄(今苗栗縣頭屋鄉),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兼大法官。.

新!!: 司法院和賴浩敏 · 查看更多 »

黃少谷

黃少谷可以指:.

新!!: 司法院和黃少谷 · 查看更多 »

黃瑞明

黃瑞明(-),臺灣律師,領域為大型工程、BOT合約、台德間投資、公司破產重整、政府採購案、訴訟、仲裁等,2016年獲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 與靜宜大學法學教授黃瑞明同名,有時被混淆。.

新!!: 司法院和黃瑞明 · 查看更多 »

黃璽君

黃璽君 ()女,籍贯不详,現任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

新!!: 司法院和黃璽君 · 查看更多 »

黃昭元

黃昭元(-),臺灣公法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憲法、國際公法、國際人權法,2016年獲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

新!!: 司法院和黃昭元 · 查看更多 »

蘇永欽

蘇永欽(),籍貫浙江杭州,生於台灣宜蘭縣,台灣法學家。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並於2010年就任大法官並為司法院副院長,2016年請辭獲准,9月30日卸任。.

新!!: 司法院和蘇永欽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司法院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重慶南路 (台北市)

#重定向 重慶南路 (臺北市).

新!!: 司法院和重慶南路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行政法院,以最高行政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司法院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司法院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行政法院,以最高行政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司法院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基隆市,屬於普通法院,一般被簡稱為基隆地方法院或基隆地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南投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南投地方法院、南投地院或投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屬於普通法院,一般被簡稱為士林地方法院或士林地院,法界人士通常更會簡稱為士院,與同在台北地區的臺北地方法院、新北地方法院合稱北三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宜蘭縣,屬於普通法院,一般簡稱為宜蘭地方法院、宜蘭地院或宜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屏東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屏東地方法院或屏東地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彰化縣員林市,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彰化地方法院、彰化地院或彰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地方法院之一,本院及所屬嘉義簡易庭位在台灣嘉義市,所屬朴子簡易庭位在台灣嘉義縣朴子市。該法院管轄的地理區域為嘉義縣、嘉義市,行政組織上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轄下,通常簡稱為嘉義地方法院、嘉義地院或嘉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新!!: 司法院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花蓮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花蓮地方法院、花蓮地院或花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檢察署

臺灣高等檢察署,簡稱高檢署、高檢,是中華民國兩個二級檢察機關之一,負責指揮督導臺灣省與直轄市的地方檢察署,同時也受最高檢察署指揮督導,辦理轄區提起上訴之刑事案件等。.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等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簡稱高等法院、臺高院、高本院或高院,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普通法院之一,組織上直屬司法院,審級上則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設有臺南、臺中、花蓮、高雄4所分院,此4分院與20所地方法院及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上受本院管轄,惟僅位於臺灣北部的7所地方法院以本院為上訴法院。司法院曾於2011年規畫將本院之4所分院獨立設置高等法院,以提升行政及管理效能。.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係臺灣高等法院的一個分院,並受該院之監督;但二者於審級上不相隸屬,各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本院位於台灣花蓮縣,通常又被簡稱為花蓮高分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係臺灣高等法院的一個分院,並受該院之監督;但二者於審級上不相隸屬,各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本院通常被簡稱為高雄高分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係臺灣高等法院的一個分院,並受該院之監督;但二者於審級上不相隸屬,各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本院位於臺灣臺南市,通常又被簡稱為臺南高分院。2011年,司法院宣布未來將臺灣高等法院下轄之臺中、臺南、高雄、花蓮等4所分院升格,成為平起平坐的臺中、臺南、高雄、花蓮高等法院,以提昇行政及管理效能。.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俗稱臺中高分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係臺灣高等法院的一個分院,並受該院之監督;但二者於審級上不相隸屬,各以最高法院為上訴與終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簡稱高雄少家法院),是中華民國的第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高雄市,屬於少年及家事法院(若採司法二元制度的看法,也可認為是廣義的普通法院),與其他地方法院平行,互無隸屬關係,但仍以普通法院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為上級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簡稱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地院或雄院,是中華民國的地方法院之一,位於台灣高雄市,屬於普通法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臺南地方法院、臺南地院或南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臺中市,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臺中地方法院、臺中地院或中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地方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一般被簡稱為臺北地方法院或臺北地院,法界人士通常更會簡稱為北院,與同在大臺北地區的新北地方法院、士林地方法院合稱北三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台東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台東地方法院、台東地院或東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苗栗縣苗栗市,屬於普通法院,一般又會簡稱為苗栗地方法院、苗栗地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雲林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雲林地方法院或雲林地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桃園市,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桃園地方法院、桃園地院或桃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簡稱橋頭地方法院、橋頭地院,是臺灣的地方法院之一,位於高雄市橋頭區,屬普通法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澎湖縣,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澎湖地方法院或澎湖地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簡稱新北地院,是中華民國的地方法院之一,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屬於普通法院,舊稱板橋地方法院。法界人士通常會簡稱為板院,與同在臺北地區的臺北地方法院、士林地方法院合稱北三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三級法院之一,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屬於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簡稱為新竹地方法院、新竹地院或竹院。.

新!!: 司法院和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司法院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陳碧玉

陳碧玉()女,籍贯不详,現任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新!!: 司法院和陳碧玉 · 查看更多 »

林洋港

林洋港(),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日月潭畔的頭社(今屬南投縣魚池鄉),暱稱「阿港伯」、因愛養牛又有人稱「水牛伯」,以一口特殊台灣國語知名於媒體。在蔣經國提拔台籍菁英期間擔任重職,1980及1990年代活跃臺灣政壇,曾被臆測為蔣經國接班人。其弟林源朗為前南投縣縣長。.

新!!: 司法院和林洋港 · 查看更多 »

李文範

李文範()字君佩,广東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司法院和李文範 · 查看更多 »

汪道淵

汪道淵(),安徽省歙縣人,軍法官、國防部及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常務文官,後升任國防部首位文人部長,曾任司法行政部長、國安會秘書長、國防部長、司法院副院長。 汪道淵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法學院、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爾後亦任職於中華民國軍中法界。1986年7月,任國防部部長。1987年4月,轉任司法院副院長。他為中華民國少數以文人擔任國防部長的例子,也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第一位文人國防部長。 1986年6月17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著有《中國民法總論》、《國際法大綱》等書。.

新!!: 司法院和汪道淵 · 查看更多 »

法部

法部是清政府於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設立的中央機構,總管司法行政事務。.

新!!: 司法院和法部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司法院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湯德宗

湯德宗(1956年7月12日-),台灣法律學者,現任司法院大法官、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律組合聘教授、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該所正式成立後任該所特聘研究員兼第一任所長。 2011年3月31日獲總統馬英九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並於2011年6月14日獲得立法院同意任命。.

新!!: 司法院和湯德宗 · 查看更多 »

最高行政法院 (中華民國)

最高行政法院是中華民國司法案件的終審機關之一,也是中華民國的一級法院,台灣法界人士通常簡稱為最高行。本院隸屬於司法院,是台灣的行政法院之一。因現今中華民國對民事/刑事事件與行政事件採二元訴訟制度,分屬不同體系(普通法院審理民事/刑事事件,行政法院審理行政事件),故與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於審級上不相隸屬,分別為各該事件的終審法院。.

新!!: 司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最高法院,簡稱最高院,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是中華民國的終審機關之一,屬一級普通法院,隸屬於司法院。.

新!!: 司法院和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戴炎輝

戴炎輝(),臺灣省屏東縣人,日治時代皇民化運動時期曾改用日本姓名田井輝雄。法律學者,法律史學家,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司法院大法官。他所命名且整理的淡新檔案,為目前最完整的清朝縣級行政檔案。.

新!!: 司法院和戴炎輝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司法院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施啟揚

施啟揚,臺灣臺中縣人,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司法院院長,著名法學家。配偶為李鍾桂。.

新!!: 司法院和施啟揚 · 查看更多 »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日治時代、日本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可以指:.

新!!: 司法院和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憲法法庭

憲法法庭,由中華民國司法院設置的司法院大法官所組織而成,合議審理政黨違憲之解散案件,以及由立法院提出的總統及副總統彈劾案等事項。.

新!!: 司法院和憲法法庭 · 查看更多 »

智慧財產法院

中華民國的智慧財產法院是依據《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所成立的專業法院,於2008年7月1日成立。.

新!!: 司法院和智慧財產法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民國司法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