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狂犬病

指数 狂犬病

病(俗稱:瘋狗症;字根來自rabies,意為“瘋狂”)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於恆溫動物身上造成嚴重腦炎。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絕大部份通过咬伤傳播,很多時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別活躍,在沒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擊,展現其他不尋常的行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痺方式出現,令患者顯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經飛沫由黏膜或呼吸道傳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飛沫感染。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器官衰竭、呼吸衰竭。但是只要及時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的早期症狀包括發燒與傷口的刺痛感,稍後則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不可自制的興奮感、恐水症、部分肢體癱瘓、意識混亂或。自染病到病發的時間為一至三個月,但因人而異的程度相當大:長可長至一年,短可短到一週內,一旦症狀出現,狂犬病的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症狀出現所花的時間主要受病毒侵犯至中樞神經系統的時間所影響。 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動物傳染給人類,被染病動物或患病者抓傷或咬傷都可能感染,染病動物的唾液在與其他動物或人類的黏膜接觸時也具有傳染力。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貓、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馬。大多數的人類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隻咬傷(>99%),尤其在非洲國家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等發達的國家,因為犬隻普遍接受疫苗及流浪動物控管,因此蝙蝠則是最常見的狂犬病原因(狗造成的案例但是此時已經百分百致死率並幾乎不可治癒。 動物管制與疫苗施打計畫使得許多地區的犬隻感染狂犬病風險下降。對於感染狂犬病高風險者,一般建議在暴露於危險前施打疫苗。高風險者包括工作需要與蝙蝠接觸者與長期在狂犬病盛行的國家工作者。針對已經暴露狂犬病的患者,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抗體都能在症狀出現前阻止疾病的繼續惡化。被動物咬傷後以清水、肥皂、優碘、或人體用清潔劑清洗傷處十五分鐘或許可殺死病毒,並在某種程度上有效防止病毒傳播。狂犬病患者發病後存活率不高,僅有少數狂犬病發病者能在接受密集的密爾沃基療法後存活。 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於95%發生在亞洲與非洲,死亡病例絕大多數(97%)由狗引起。除了南極洲外,狂犬病遍佈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餘個國家。有三十億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國家中。狂犬病的人传人個案极为少见,曾出現於器官移植,极少出於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一起罕見的人類感染浣熊狂犬病病例,造成美國一名腎臟捐贈者在2011年死亡,他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也在18個月後病發身亡。在歐洲與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見到,許多島國則根本沒有狂犬病。.

100 关系: 印度受体发热密尔沃基疗法小脑中樞神經系統东晋世界卫生组织幻聽幻觉乙酰胆碱亚洲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部利巴韦林周围神经系统呼吸道咬伤哺乳动物唾腺唾液啮齿目免疫免疫力免疫系统器官移植器官衰竭皮膚矇眼貂灰质灵长目碘酊神經元第三世界美國瘫痪疫苗痙攣瑞士炮彈病毒科熊科狐狸狂犬病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病毒花栗鼠隔離檢疫...非洲蝙蝠血液血清血清学食肉目馬部角膜體液譫妄记忆B细胞路易·巴斯德麗沙病毒屬黏膜鼠部鼬獾輔助型T細胞轴突迷走神经过氧化氢肌細胞肘後方脊髓脱水脑炎膝躍反射自主神经系统臭鼬金刚烷胺腦幹腦脊液腹壁反射抗原呈現抗体抗血清恒温动物提睾反射松鼠欧洲歇斯底里氯胺酮注射器潜伏期澳洲昏迷浣熊海马体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狂犬病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受体

受體可以是指:.

新!!: 狂犬病和受体 · 查看更多 »

发热

--(fever),又稱作發熱(pyrexia)或發燒反應(febrile response),其定義為:體溫在調節時超過了平常體溫。現在醫界並沒有一致認可的正常體溫上限,文獻從37.5到38.3℃都有。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定點 (set point) 調高,即為发烧,并讓人感到寒冷。這使得身體為了生產更多熱而出現,且開始試圖保存熱量。當体温调定点回到正常值时(即為退燒時),患者就會開始感到燥熱,出現,也可能開始流汗。發燒導致的熱性痙攣(較強烈的肌肉收縮)較為少見, --> 然而這在年輕孩童患者之中較為常見。發燒通常不會高到。 發燒是指身體製造過多熱能或身體的體溫調節失調,導致身體的溫度高過溫度設定值或溫度設定值本身過高。 發燒可能是由許多疾病造成,從小病到重症都有可能, -->這包含了、細菌、寄生、普通感冒、流行感冒、泌尿道感染、脑膜炎、疟疾、闌尾炎等。 --> 非感染性的發燒成因包含了血管炎、深静脉血栓、藥物的副作用、癌症等。另外,發燒不等同高熱這個類似疾病,不同之處在於,高熱(中暑為高熱的一種)起因於身體累積的熱能過多或是身體的散熱功能不足,導致體溫超越正常體溫設定點 (set point)。 治療發燒本身,一般來說是非必要的。然而治療衍生的疼痛與發炎,有利於患者於生病期間的修養,因為患者會覺得舒服些。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這類藥物可能可幫助上述治療,也可以同時降低體溫。在額頭放冷的毛巾或是洗個熱水澡,不但無效且可能讓人更不舒服。三歲以下的幼童或是患有像是免疫缺陷這類嚴重疾病的患者或出現多重併發症狀的人必須立刻送醫。。高熱無論如何也必須立刻送醫。 發燒是常見的醫學徵象之一。體溫上升可強化免疫細胞,增加殺死細菌和病毒的能力,發燒也可抑制細菌和病毒在體內繁殖。 -->發燒約佔看病孩童中的求診原因的30%;生重病的成人會有75%的機率出現發燒這個醫學徵兆。儘管發燒是身體本身的一個強而有力的防衛機制,但是治療發燒本身並不會讓身體的抵抗力降低使得潛在病因的病情惡化。有些家長與醫療從業人士,常會把發燒本身看得太嚴重,這樣的現象被稱為發燒恐慌症(fever phobia)。.

新!!: 狂犬病和发热 · 查看更多 »

密尔沃基疗法

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 protocol)是一种治疗人類感染狂犬病的实验性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使用化学药物使患者进入状态,并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该治疗方法是由小罗德尼·威洛比(Rodney Willoughby Jr.)在成功治愈珍娜·吉西(Jeanna Giese)后进一步发展并命名的。Rodney E. Willoughby, Jr., "A Cure for Rabies?" Scientific American, V. 256, No.

新!!: 狂犬病和密尔沃基疗法 · 查看更多 »

小脑

小脑(cerebellum,指「大腦後下方的腦」)是位于的脑组织。小脑在感觉感知、协调性,和运动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和注意、语言等很多认知功能相关,亦能调控恐惧和欢乐等反应,其中最为人们确知的是其运动相关功能。小脑不會主動发起动作,但會接收來自脊髓感覺系統和其他腦區的訊號,影响运动协调、精确度和准确的时机控制。小脑通过丘脑等通路与大脑皮层相连,从而起到支配运动协调性的作用;下小脑接受来自以及下橄榄核等结构的输入,整合多方面的信息,来微调运动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正由于小脑的功能是“微调”运动技能,所以小脑的损伤不会带来诸如瘫痪的严重症状,但是会导致、、姿势和方面的症状。18世纪的科学研究表明,小脑受损的病人表现出运动协调性障碍;19世纪的小脑研究则主要基于动物损伤实验。这类实验发现,动物的小脑受损以后,表现出动作异常、步态笨拙,以及肌肉无力。这些观察最终使学者得出结论: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运动控制。不过,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表明,除了运动以外,小脑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例如认知功能,注意力和语言处理,音乐处理,在时机控制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在解剖外观上,小脑是一个位于脑下方的独立结构,藏在大脑半球之下。小脑与中脑、脑桥基底、延髓相连,可以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与大脑小脑。它的皮质表面遍布着构造精细的平行沟槽,和大脑皮质宽阔而不规则的沟回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平行沟槽的结构,常常会使人忘记小脑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薄片状组织,它像手风琴那样紧密地折合起来。在这个薄片里,有多种神经元高度有序地组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复杂的神经组织赋予了小脑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几乎所有的输出,都经过一个位于小脑内部称为小脑深部核团的组织。 小脑除了在动作控制方面的功能,它还是多种动作学习,也就是调制所必需的器官。人们建立了许多模型,来解释小脑的突触可塑性是如何校准感觉和动作的关系。它们大多源于大卫·马尔和的模型,这个模型的基础,是每个小脑浦肯野细胞都接受两种完全不同的输入:一种是来自平行纤维的数千种输入,另一种是来自的极强的输入。马尔-阿尔布斯模型的基本概念是,爬行纤维提供“指导信号”,导致平行纤维输入强度的长时变化。在平行纤维输入所观察到的长期抑制作用支持了这类理论,但是它们的有效性还有争议。.

新!!: 狂犬病和小脑 · 查看更多 »

中樞神經系統

中枢神经系统(英文:central nervous system,縮寫:CNS)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中的结构,在脊椎动物包括腦和脊髓;在高等无脊椎动物如环节动物和昆虫等,则主要包括腹神经索和一系列的神经节。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最复杂而完整,特别是大脑半球的皮层获得高度的发展,成为神经系统最重要和高级的部分,保证了机体各器官的协调活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统一和协调。 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围神经系统組成了神經系統,控制了生物的行為。 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背腔,腦在顱腔,脊髓在脊椎管;顱骨保護腦,脊椎保護脊髓。.

新!!: 狂犬病和中樞神經系統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狂犬病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狂犬病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幻聽

幻聽(英語:Auditory Hallucination),是一種幻覺,患者會認為他們聽到聲音,但聲音並不是真的存在。在醫學上,它被稱為Paracusia(該詞來自希臘語: παρακοή,意思是:聽覺的不服從)。常見的形式是聽到一個或更多的說話聲音,這可能是一些精神病性障礙的信號,例如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在診斷該患者的時候,這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

新!!: 狂犬病和幻聽 · 查看更多 »

幻觉

幻覺(英語:Hallucination)是指在沒有客觀刺激作用於相應感官的條件下,而感覺到的一種真實的、生動的知覺。相對的,錯覺則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應錯誤的認知。幻覺是知覺障礙的一種,主要分為幻聽、幻視、幻觸等,最常見的是幻聽、幻視等。幻覺多出現在精神病狀態下,正常人有時在緊張、疲勞、高燒時等,也可出現。.

新!!: 狂犬病和幻觉 · 查看更多 »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分子式CH3COOCH2CH2N+(CH3)3)為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神經傳導物質,於自主神經系統及體運動神經系統中參與神經傳導。乙醯膽鹼由軸突末梢釋出之後,會穿過突觸間隙和突觸後神經元或運動終板的細胞膜上之受體做結合。 在體運動神經系統,乙醯膽鹼在神經肌肉連接處是控制肌肉的收縮;於副交感神經,乙醯膽鹼為節前及節後神經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於交感神經,乙醯膽鹼則為節前神經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作用因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分解而中止。乙酰膽鹼是自主神經系統(ANS)中許多神經遞質中的一個。它同時作用於週邊神經系統(PNS)和中樞神經系統(CNS)上,並且是軀體神經系統運動中,使用的唯一的神經遞質。乙酰膽鹼也是所有自主神經節的主要神經遞質。 在心臟組織中的乙酰膽鹼具有抑制神經傳遞的效果,從而降低心臟速率,然而在骨骼肌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酰膽鹼也表現為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 。.

新!!: 狂犬病和乙酰胆碱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狂犬病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人畜共通傳染病

人畜共通病(Zoonoses)指任何可以經由動物傳染給人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傳染病,透過人畜之間直接傳播,或是藉由病媒傳播(例如蚊子),將病原體帶入另外一個生物體上,而這些病原體包括真菌、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中,該詞彙多來自希臘文,由表示動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兩詞融合為一,這一類傳染病當中有許多會造成患者嚴重的生理變化。保護醫學(conservation medicine)則是一門,整合醫學、獸醫學、環境科學的跨領域學科,與此類疾病之研究息息相關。.

新!!: 狂犬病和人畜共通傳染病 · 查看更多 »

人部

人部,是為漢字索引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第九個(二劃的則為第三個)。俗稱人字旁。就正體中文中,人部歸於二劃部首。人部通常以左方、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人部。.

新!!: 狂犬病和人部 · 查看更多 »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Ribavirin,俗称病毒唑),是一种抗病毒药,属合成核苷类药,1970年由ICN制药公司Joseph T. Witkowski合成。对许多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尚不清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只许可用于配合长效干扰素治療丙肝、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某些出血热(WHO)的治疗。.

新!!: 狂犬病和利巴韦林 · 查看更多 »

周围神经系统

周圍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縮寫為PNS),又稱外周神經系統、週邊神經系統、邊緣神經系統或末稍神經系統,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除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部分。 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相比后者,周圍神经系统没有骨骼和血脑屏障的保护。周圍神經系統又分爲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但PNS和CNS的划分并非着眼于其功能。神经元由胞体和其突起组成。运动(专司随意运动)和植物性(内部器官的功能调节)神经元的胞体都在CNS。感觉(传导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则几乎都在PNS的神经节中,但是它们都有突起传入CNS。信息会在CNS汇总整合,并引发随意或不随意的反应(反射)。所以周圍神经系统并非独立,只是一个形态划分。例外是肠神经系统,其信息整合部分独立于CNS。 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有:.

新!!: 狂犬病和周围神经系统 · 查看更多 »

呼吸道

呼吸道是指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空气所要通过的所有器官的总称。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系统还包括空气不必通过的、单对呼吸过程依然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橫膈膜。 呼吸道可以分三部分:.

新!!: 狂犬病和呼吸道 · 查看更多 »

咬伤

咬伤是外伤的一种,由动物撕咬导致,常见猫、狗、蛇类咬伤。被人咬致伤也可包括在内。根据动物种类不同,对咬伤的处置主要有防止伤口感染、防止传染病、防中毒及止血等措施。 Category:外科學.

新!!: 狂犬病和咬伤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狂犬病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唾腺

唾腺(;亦称唾液腺、涎腺)是脊椎動物的消化腺之一,位於口腔周围,人類的三大唾腺為()、()、(),分泌漿狀、有黏性唾液,经导管进入口腔,具有润湿口腔黏膜、稀释食物和分解澱粉的功能。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唾液1—1.5升。 唾液的分泌活动是一種神經反射,受大脑皮层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进食时由于食物刺激口腔黏膜的感觉神经,传到脑的唾液中枢,并随即以反射作用的方式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把冲动送到唾液腺,使它分泌唾液。通过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作用,也能分泌唾液。焦慮時會抑制唾液的分泌,而有口乾舌燥的感覺。.

新!!: 狂犬病和唾腺 · 查看更多 »

唾液

唾液(亦称口涎、口水)是动物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无色且稀薄的液体,其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唾液主要由()、()和()这三對唾液腺共同分泌出来;唾液的分泌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为正常现象,而婴儿分泌的唾液比成人多。另外,唾液中會帶有少量卡路里。 一些動物的唾液除了參與消化之外還有其他的作用。例如燕科鳥類會使用唾液來幫助筑巢;雨燕科的雨燕和金絲燕的巢即俗稱的燕窩Marcone, M. F. (2005).

新!!: 狂犬病和唾液 · 查看更多 »

啮齿目

嚙齒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目,其特徵為上頜和下頜各兩顆會持續生長的門牙,嚙齒目動物必須通過啃咬來不斷磨短這兩對門牙。 哺乳動物中百分之四十的物種都屬於嚙齒目,而且在除了南極洲的其他所有大陸上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蹤跡。一般常見的嚙齒目動物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豬、河狸、倉鼠、沙鼠、豚鼠、八齒鼠、毛絲鼠、草原犬鼠和美洲旱獺。嚙齒目有尖銳的門牙,可以用來啃咬樹幹、咬碎食物和咬擊掠食者。大多數的嚙齒目動物以種子或植物為食,但也有少數以昆蟲或甚至魚類為食。一些物種在歷史上被視為害兽,會偷吃人類的儲糧和傳播疾病。.

新!!: 狂犬病和啮齿目 · 查看更多 »

免疫

免疫(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後天免疫系統)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統)。.

新!!: 狂犬病和免疫 · 查看更多 »

免疫力

#重定向 免疫.

新!!: 狂犬病和免疫力 · 查看更多 »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结构和所组成的疾病防御系统。免疫系统可以检测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虫等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将这些物质与生物体自身的健康细胞和组织区分开来。 病原体可以快速地进化和调整,来躲避免疫系统的侦测和攻击。为了能够在与病原体的对抗中获胜,生物体进化出了多种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机制。就连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也发展出了可以对抗噬菌体感染的酶系统。一些真核生物,例如植物和昆虫,从它们古老的祖先那里继承了简单的免疫系统。这些免疫机制包括抗微生物多肽(防御素)、吞噬作用和补体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有颌类脊椎动物则发展出更为复杂多样的防御机制。 典型的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由多种蛋白质、细胞、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精细的动态网络。作为复杂的免疫应答的一部分,人类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地适应来更有效地识别特定的病原体。这种适应过程被定义为“适应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的初次入侵,免疫系统中的記憶T細胞能够产生“免疫记忆”;当该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这种记忆就可以使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强化的免疫应答(即“适应性”)。而适应性免疫正是疫苗注射能够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免疫系统的活力降低就会发生免疫缺陷,进而导致经常性和致命的感染。免疫缺陷可以是遗传性疾病,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也可以由药物治疗或病菌感染引发,如艾滋病就是由于艾滋病毒感染而引发的适应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另一方面,免疫系统異常会将正常的组织作为入侵者而进行攻击,从而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包括慢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型糖尿病和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新!!: 狂犬病和免疫系统 · 查看更多 »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organ transplantation)是将一个个体的某一器官整体或部分地转移到另一个体(或本体的另一位置,如自体皮肤移植)的过程。其目的是用来自供体的完好、健全的器官替代损坏的或功能丧失的器官。提供器官的一方为器官移植的供体,可以是在世的人,也可以是刚刚去世的人。接受器官的一方为器官移植的受者。.

新!!: 狂犬病和器官移植 · 查看更多 »

器官衰竭

多重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或稱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系統器官衰竭(Multiple-system organ failure)、多器官衰竭與多臟器功能衰竭指病患的器官機能惡化到無法維持稳态,需要醫療干預介入以維持體內平衡的情形。一般是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出現問題。多重器官衰竭是老年人逝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是70歲以上的長者。先決疾病主要包括氣管、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腦等重要身體器官的慢性病。.

新!!: 狂犬病和器官衰竭 · 查看更多 »

皮膚

膚,包住脊椎動物的軟層,是組織之一,在人體是最大的組織。皮膚擋住外來侵入,亦保住水分。有保暖、阻隔、感覺之用。 皮膚的作用因物種而異,有保暖、保護色、吸引異性等作用。各物種的皮有厚有薄,厚皮叫革。皮膚是表皮系統的一部份,是動物最大的器官系統,由多層外胚層的组织構成,可保護內部的肌肉、骨骼、韌帶及其他內部的器官。有的物種,例如魚類和爬蟲類,會生鱗保護。鳥類會生羽毛保護。兩棲動物的皮膚是交換氣體的器官。所有哺乳動物的皮膚都有毛,即使看似無毛的海洋哺乳動物其實也有毛。 皮膚的重要性在於其為身體和外界環境的介面,而且是防禦外來影響的第一道防線。例如皮膚在保護身體免受病原影響。Proksch E, Brandner JM, Jensen JM.

新!!: 狂犬病和皮膚 · 查看更多 »

矇眼貂

寵物貂(學名:),又名雪貂、地中海雪貂或矇眼貂,是的馴養亞種。牠們是兩性異形體的,雄貂比雌貂大。牠們一般呈褐色、黑色、白色或混色,公貂連同尾巴長可到51公分,重1—2公斤,母貂體型較小,體重約在600公克—1公斤,壽命為7—10歲。 寵物貂的馴養歷史不明,但很有可能是早於25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的古埃及時代原生種鼬鼠。目前仍有一些地區利用歐洲雪貂來獵捕兔,但漸漸被馴養為寵物的寵物貂已經不適合野外生活。由於寵物貂與歐洲雪貂有著密切關係,雪貂是非常容易與他們交配的。過度的歐洲野生雪貂與寵物貂的繁殖,被認為在紐西蘭對當地生物造成損害。所以,現在有某些地區是禁止飼養雪貂的。雪貂一詞常常讓人誤會寵物貂是全白色,其實除了白子,全白的寵物貂是非常少見的。.

新!!: 狂犬病和矇眼貂 · 查看更多 »

灰质

质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灰质由神经元,神經膠質細胞,微血管组成。灰质的灰色源于神经元的细胞体和微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白质。.

新!!: 狂犬病和灰质 · 查看更多 »

灵长目

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細分原猴及簡鼻亞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熱帶雨林的樹上,許多灵长目的特徵表現了其適應三維立體環境的能力,大部份的灵长目至少有部份的能力。 大部份人以外的灵长目住在美洲、亞洲及非洲的熱帶或是亞熱帶區域,只有人類可以住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地區。灵长目的體型變化很大,像體重只有30克,而東部大猩猩體重達200公斤。依照化石的證據,最早已知的灵长目是德氏猴,其年代可以追溯到5580萬年以前。-->認為灵长目的分支可能起源於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約六七千萬年前。 灵长目过去一般會分為二類:原猴及類人猿。原猴的特徵接近最早期的灵长目,包括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及跗猴。類人猿包括猴、猿及人族。最近的生物分類學會將灵长目分為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及簡鼻亞目(Haplorhini)。原猴亞目是指鼻部濕潤的灵长目,包括跗猴以外的原猴,簡鼻亞目是指鼻部乾燥的灵长目,包括跗猴型下目(Tarsiiformes)及類人猿下目(Simiiformes)。 類人猿下目也可以分為狹鼻小目(非洲及東南亞的猿及猴)及闊鼻小目(中美及南美的新世界猴)。狹鼻小目包括舊世界猴(像狒狒屬及獼猴)、长臂猿及人科。新世界猴包括卷尾猴、吼猴及松鼠猴屬。人類是其中唯一成功在非洲、南亞及東亞以外地區繁衍的狹鼻小目動物,不過有化石證據指出其他狹鼻小目動物也曾出現在歐洲。現在仍有發現新的灵长目物種,在2000年代找到了超過25個物種,在2010年代也已找到了11個物種。 灵长目是適應性良好的哺乳類動物,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有些灵长目(包括一些大猿和狒狒)主要是陆栖動物,不是树栖動物。但其他的灵长目都可以爬樹。行動方式包括從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用二隻或四隻腳行走,或是在樹枝上擺盪(.

新!!: 狂犬病和灵长目 · 查看更多 »

碘酊

酊又稱碘酒,是一種常用的消毒液。碘酊通常由2%-7%的碘单质与碘化钾或碘化钠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組成,最早在1908年由安東尼奧·格鲁斯奇用於手術前皮膚消毒。 与卢戈氏碘液类似,碘化物和水的存在是为了用将碘单质转化为多碘离子I3-来增加碘的溶解度。但是由於碘單質本身就較易溶於乙醇,有時亦會直接將碘單質溶解於酒精製成碘酒。碘酒的特點之一就是含有酒精,並且含有大致相同質量的碘單質與碘離子。而卢戈氏碘液則不含酒精,但是含有大約相當於碘單質質量的兩倍的碘離子。.

新!!: 狂犬病和碘酊 · 查看更多 »

神經元

经元(neuron),又名神经原或神经细胞(英語:nerve cell),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之一。神经元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再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并指令集体做出反应。神經元佔了神經系統約10%,其他大部分由膠狀細胞所構成。基本構造由樹突、軸突、髓鞘、細胞核組成。傳遞形成電流,在其尾端為受體,藉由化學物質(化学递质)傳導(多巴胺、乙醯膽鹼),在適當的量傳遞後在兩個突觸間形成電流傳導。 人脑中,神经细胞约有860亿个。其中约有700亿个为小脑颗粒细胞(cerebellar granule cell)。.

新!!: 狂犬病和神經元 · 查看更多 »

第三世界

圖中三種不同顏色分別表示屬於冷战时期「三個不同世界」的國家。 '''藍色''':第一世界國家,'''紅色''':第二世界國家,'''綠色''':'''第三世界'''國家 第三世界通常指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其所指涉的國家和區域,雖然沒有絕對明確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現代化進程中比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大眾文化中,因對三種世界定義缺乏認識,而任意泛用第三世界一詞,去指稱世界上發展落後、甚至是蠻荒狀態(如傳染病肆虐、巫覡與私刑氾濫)的地區,帶有強烈的貶意。 傳統觀點是將世界諸國區分為第一世界:資本主義陣營的西方國家、第二世界:共產主義陣營的東方國家,以及第三世界:發展中的南方國家。.

新!!: 狂犬病和第三世界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狂犬病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貓,在現代漢語中也稱貓咪,為小型貓科動物,是為野貓(又稱斑貓;Felis silvestris)中的亞種,此外也有其他未經過《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命名,例如Felis catus。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馴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灣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目的可能為捕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以防止牠們吃掉--。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犬(或稱狗),但同時也是危害十分廣泛的外來種,由於獵捕的習慣,威脅着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更直接的風險是因狩獵而感染野外病菌的貓,會引入例如狂犬病等進入人類生活圈,因此對飼主知識技術與社會責任要求也較高,先進國家的公衛系統普遍會針對野貓進行抓捕絕育,管理意義即在於此。長期飼育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相當於人類64歲),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等於人類168歲,來自美國德州)。小部分文化在過去亦有食用貓肉的習俗,如越南、廣州等,但現今大部分地區因衛生防疫,或是以貓為寵物等因素而禁止食用貓肉。 品種獲認證的貓會稱為純種貓,主人會以選擇繁殖的方式讓貓繁殖出他們認為趨于“完美”的品種。歷史上也存在因為偶然突變而產生,後給人類保留並加強其特色的品種。.

新!!: 狂犬病和猫 · 查看更多 »

瘫痪

瘫痪是指一個或多個肌肉群的肌肉功能喪失。而在受影響的區域,也可能會有感覺喪失的情況。癱瘓的原因一般是神經系統受損,尤其是脊髓的部位。其他主要原因包括中風、外傷、小兒麻痺、柏金遜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肉毒桿菌中毒、脊柱裂、多發性硬化症,等等。.

新!!: 狂犬病和瘫痪 · 查看更多 »

疫苗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英语中,疫苗一詞“vaccine”源自於愛德華·金納所使用的牛痘。“vacca”為拉丁文,意即牛。當人類接種牛痘後,能對天花產生抗體。牛痘為巴斯德及其他人繼續研究。而派發及接受疫苗的過程稱為接種。.

新!!: 狂犬病和疫苗 · 查看更多 »

痙攣

痙攣(英文:Spasm)是一块肌肉、一组肌肉、一个空心器官(如:胃)發生急遽而不自主的收縮,或是一个开口处的类似急遽收缩。有时会有疼痛感及機能障礙,但往往无害,且会在数分钟之后消失。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急性傳染病、過度疲勞、张力障碍等,都會導致肌肉的痙攣現象。 另一方面,痉挛也是一种能量、行为或情绪的突然爆发。 绞痛是痉挛的一种形式,是由特定器官(如胆管)的平滑肌发生痉挛而形成的。绞痛有一大特征,就是感觉不得不走来走去,而疼痛会导致反胃,更严重的可能会呕吐。连续或持续的痉挛则被称为痉挛症。 在一些非常严重的病例中,痉挛所导致的肌肉收缩比病人平时所能产生的收缩更剧烈,并导致肌腱和韧带撕裂。 认为歇斯底里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的大脑痉挛。.

新!!: 狂犬病和痙攣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狂犬病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炮彈病毒科

水泡病毒屬 Vesiculovirus 麗沙病毒屬 Lyssavirus 短時熱病毒屬 Ephemerovirus 胞內水稻黃矮炮彈病毒屬 Cytorhabdovirus 核內水稻黃矮炮彈病毒 Nucleorhabdovirus 粒外彈狀病毒屬 Novirhabdovirus 炮彈病毒科(Rhabdoviridae),RNA病毒的一種,屬於單股負鏈病毒目。它的遺傳物質是一段負股的RNA,基因大小約為11kb,外型有如子彈,故稱炮彈病毒或彈狀病毒,rhabdos在希臘文中有子彈形的意思。炮彈病毒科的病毒可感染的宿主包括動物和植物,動物炮彈病毒可感染昆蟲、魚類、哺乳類,包括人類。.

新!!: 狂犬病和炮彈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熊科

即熊科(学名:Ursidae)动物的通称,是一种大型哺乳類,属于食肉目。该科共有六属八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一部分地區。 常见的特征是身躯庞大、四肢粗壮有力、长鼻子、厚毛发、短尾、跖行足、每只脚爪上有五个弯曲锋利不能回缩的爪子(对比猫科动物的爪子是可以回缩的)。北极熊基本是食肉动物,而其他的熊都是杂食动物。 除去母亲带小熊的情况,一般是独自行动。昼出夜伏,不过也会在夜晚或黎明活动,特别是在人类附近的时候。嗅觉极其灵敏,看似笨拙,实际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可达40km/h,耐力超群,而且可以适应各种气候和地形。秋天時,熊吃了发酵的果子会表现出醉态。熊需要一个掩蔽所,如一个山洞或树洞,以供冬季在其中冬眠,冬眠有时会长达100天。 史前人类就有捕猎熊的历史,为了获取它们的肉和毛皮。它们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神话传说、文学、艺术中。但在现代社会,因为栖息地减少和非法的熊制品贸易,熊面临着灭绝的压力。有六种熊处于危险至濒危级别,棕熊在有些地区已经灭绝。.

新!!: 狂犬病和熊科 · 查看更多 »

狐狸

#重定向 狐.

新!!: 狂犬病和狐狸 · 查看更多 »

(學名:Canis lupus),或稱為灰狼,哺乳綱,犬科,在生物學上與狗為同一物種,為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狼這個物種曾是地球上分佈地區最廣的哺乳動物,包括北美和歐亞大陸,但如今在西歐、墨西哥與美國大部份地區已然絕跡。它們主要棲息在荒野或偏遠地區,但並不限於此。由於人類蓄意厌恶狼對豢養牲畜不顧一切的獵捕行為、以及害怕被狼攻擊的恐懼、棲息地大量的破壞,其棲息地已經縮減了三分之一。 目前,狼主要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它們是生態系統原有的一部分,各地不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反映了狼這個物種的適應能力。這其中包括而不限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西伯利亞針葉林、草地。 雖然就整個物種而言,狼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絕種威脅程度最小的等級,然而在某些地區,不同亞種的狼被列為瀕臨絕種或是受絕種威脅的動物。現今在很多地區,狼仍然因為運動或是被視為對牲口威脅的原因,而遭受捕獵。 狼是社會性的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上層掠食者。在它們的棲息地中,只有人類和老虎對它們構成實質威脅。它們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等都已經絕種,雖然有一些其它亞種已經確認,但亞種的確切數量仍舊未定。 在人類文化與狼並存的區域,狼經常出現在這些民俗的傳聞中,正面和負面的都有。.

新!!: 狂犬病和狼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犬.

新!!: 狂犬病和狗 · 查看更多 »

狂犬病

病(俗稱:瘋狗症;字根來自rabies,意為“瘋狂”)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於恆溫動物身上造成嚴重腦炎。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絕大部份通过咬伤傳播,很多時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別活躍,在沒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擊,展現其他不尋常的行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痺方式出現,令患者顯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經飛沫由黏膜或呼吸道傳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飛沫感染。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器官衰竭、呼吸衰竭。但是只要及時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的早期症狀包括發燒與傷口的刺痛感,稍後則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不可自制的興奮感、恐水症、部分肢體癱瘓、意識混亂或。自染病到病發的時間為一至三個月,但因人而異的程度相當大:長可長至一年,短可短到一週內,一旦症狀出現,狂犬病的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症狀出現所花的時間主要受病毒侵犯至中樞神經系統的時間所影響。 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動物傳染給人類,被染病動物或患病者抓傷或咬傷都可能感染,染病動物的唾液在與其他動物或人類的黏膜接觸時也具有傳染力。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貓、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馬。大多數的人類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隻咬傷(>99%),尤其在非洲國家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等發達的國家,因為犬隻普遍接受疫苗及流浪動物控管,因此蝙蝠則是最常見的狂犬病原因(狗造成的案例但是此時已經百分百致死率並幾乎不可治癒。 動物管制與疫苗施打計畫使得許多地區的犬隻感染狂犬病風險下降。對於感染狂犬病高風險者,一般建議在暴露於危險前施打疫苗。高風險者包括工作需要與蝙蝠接觸者與長期在狂犬病盛行的國家工作者。針對已經暴露狂犬病的患者,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抗體都能在症狀出現前阻止疾病的繼續惡化。被動物咬傷後以清水、肥皂、優碘、或人體用清潔劑清洗傷處十五分鐘或許可殺死病毒,並在某種程度上有效防止病毒傳播。狂犬病患者發病後存活率不高,僅有少數狂犬病發病者能在接受密集的密爾沃基療法後存活。 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於95%發生在亞洲與非洲,死亡病例絕大多數(97%)由狗引起。除了南極洲外,狂犬病遍佈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餘個國家。有三十億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國家中。狂犬病的人传人個案极为少见,曾出現於器官移植,极少出於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一起罕見的人類感染浣熊狂犬病病例,造成美國一名腎臟捐贈者在2011年死亡,他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也在18個月後病發身亡。在歐洲與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見到,許多島國則根本沒有狂犬病。.

新!!: 狂犬病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是指用來預防狂犬病的疫苗。目前已有很多有效且安全的疫苗。在暴露於病毒(例如被狗或蝙蝠咬)之前或之後一段時間都可以施打狂犬病疫苗。在接種三劑後可以有長期的免疫力,一般注射方式是皮膚注射或是肌肉注射。若已暴露在病毒中,除了施打疫苗,還會施打狂犬病抗體。疫苗對人及其他動物都相當有效。狗類接種狂犬病疫苗有助於避免狂犬病散播到人類,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要求寵物主人為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強制規定。 狂犬病疫苗對於各個年齡層在施打上都是安全無虞的。大約有35-45%的民眾在接踵後會有短暫的紅腫以及在施打部位會有疼痛感,約5-15%的人有發燒、頭痛或暈眩的症狀。曾接觸或暴露在狂犬病病毒環境中的患者也沒有接種的疑慮,大多數的疫苗裡都沒有硫柳汞的成份。用神經組織所製造的狂犬病疫苗只在少數國家中使用,多在亞洲與拉丁美洲,但此種疫苗有較多的副作用,在有效性上也不比一般疫苗。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不鼓勵此類疫苗的廣泛使用。 第一批的狂犬病疫苗在1885年問世,並在隨後的1908年有了改良版本的狂犬病疫苗。全球數以百萬的人被施打疫苗,預估每年因此而拯救了250,000個人。狂犬病疫苗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規範的基本藥物清單,是維持基本醫療系統最重要的用藥建議 。在開發中國家,施打狂犬病疫苗的療程在2014年時,大約花費44至78美金,而在美國施打狂犬病疫苗則需花費超過750美金。 Category:疫苗 Category:狂犬病.

新!!: 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 · 查看更多 »

狂犬病病毒

病病毒(Rabies virus,縮寫RABV),一種核醣核酸病毒,為麗沙病毒屬,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

新!!: 狂犬病和狂犬病病毒 · 查看更多 »

花栗鼠

花栗鼠属(学名:Tamias),也叫花鼠,是松鼠科地松鼠族的一屬。共有23種,其中西伯利亞花栗鼠生活在亞洲東北部,東部花栗鼠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東部,其餘的品種均生活在北美洲的西部。.

新!!: 狂犬病和花栗鼠 · 查看更多 »

隔離檢疫

離檢疫 是風險管理的一種設施。 當人類、動物、植物等,由一個地方進入另一個地方,為防帶有傳染病等,所以必須進行隔離檢疫,尤其當地可能發生傳染病。.

新!!: 狂犬病和隔離檢疫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狂犬病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蝙蝠

蝙蝠,又名蟙䘃(音同“職墨”),是对翼手目(学名:Chiroptera)动物的通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生种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是动物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类。.

新!!: 狂犬病和蝙蝠 · 查看更多 »

血液

血液(英語:blood)是在動物的循環系統、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可以將氧氣及營養素送到各器官,並將細胞的代謝廢棄物帶離細胞。血液組織是結締組織的一種,由血浆和血球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體和细胞代謝產物等。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哺乳類的血液具有凝血機制,血管破裂時,血小板會結集,堵塞血管破口,此時血漿中原本可水溶的血纖維蛋白等凝固成為血塊,剩餘的透明液體就叫做血清。 生物體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人類的血液為例,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摩每升。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另外還有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 另外,人類還有淋巴循環系統,跟血液和組織液有關係的。蚯蚓、昆虫等的循環系統液體稱為血淋巴,作用不是免疫而是类似血液运输营养和废物。.

新!!: 狂犬病和血液 · 查看更多 »

血清

血清(Serum)是指血液中既不含血细胞(血清不含红血球和白血球)也不含凝血因子的成分;也就是除去纖維蛋白原的血浆。.

新!!: 狂犬病和血清 · 查看更多 »

血清学

血清学(serology)的诊断原为研究血清反应的一门医学分支,如今则多用来观察患者的血清以判断、分析相应的疾病。血清检查是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除了可以诊断细菌、病毒外还可以诊断癌症如鼻咽癌的诊断。.

新!!: 狂犬病和血清学 · 查看更多 »

食肉目

食肉目(学名:Carnivor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哺乳纲中的一个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种胎生的动物。除杂食的熊科(比如主要吃竹叶的大熊猫),绝大部分均在不同程度上以其他鸟兽、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为食。食肉目动物分布几乎全世界各地。具有發達的門齒與犬齒。.

新!!: 狂犬病和食肉目 · 查看更多 »

馬部

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七個(十劃的則為第一個)。就繁體中文中,馬部歸於十劃部首,而簡體中文則歸在三劃。馬部通常從左方、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馬部。.

新!!: 狂犬病和馬部 · 查看更多 »

角膜

角膜又称黑眼珠,是眼球最前方的透明多層組織,其作用為: 1.初步集中進入眼球內的光 2.防止異物進入眼球 角膜位於虹膜、瞳孔及前房前方,並為眼睛提供2/3的屈光力(角膜的屈光力是眼球中最強),進入眼球的光在經過角膜後,通過晶状體的折射,光線(影像)便可以聚焦在視網膜上。角膜的折光能力之所以是屈光系統中最强的,是因为它直接和空气接触。 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經末梢,如有外物接觸角膜,眼瞼便會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護眼睛。為了保持透明,角膜並沒有血管,透過淚液及房水獲取養分及氧氣。 人類角膜直徑約11.5毫米,中心厚度約有0.5至0.6毫米,邊緣厚度則約0.6至0.8毫米。 角膜过凸是真性近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也是角膜塑形镜与激光手术(LASIK等)防治真性近视方法作用的部位。.

新!!: 狂犬病和角膜 · 查看更多 »

體液

液(Body fluid),包括血液、腦脊髓液、胃液、消化液、精液、唾液、淚液、汗液、尿液、陰道分泌液等。 在有疾病的狀態下,也會產生一些平常量少不易偵測到的體液,如肋膜積液(又稱胸水)、腹腔積液(又稱腹水)、心包膜積液、關節積液、各器官的囊腫(cyst)積液等等。.

新!!: 狂犬病和體液 · 查看更多 »

譫妄

譫妄(delirium)是一種急性發作的症候群,特徵主要為意識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變差、失去定向感、情緒激動或呆滯、睡眠-清醒週期混亂、有時清醒有時又變得昏睡,常常伴隨著妄想(例如相信有人要害他)、幻覺(例如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過世的親友)等;病情起伏不定,時好時壞。.

新!!: 狂犬病和譫妄 · 查看更多 »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是在初次免疫反应后,產生IgM抗體的B細胞轉為產生IgG的一种B細胞。.

新!!: 狂犬病和记忆B细胞 · 查看更多 »

貉(注音:ㄏㄜˊ,拼音:hé),又称貉子(注音:ㄏㄠˊㄗ˙,拼音:háozi)、狸,犬科动物,棕灰色毛,耳朵短小,嘴尖,两颊长有长毛。生活在山林中,昼伏夜出,以鱼虾和鼠兔为食。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现在已开始大规模圈养。在中國,商业上习惯把貉分为南貉和北貉,即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南貉,长江以北为北貉。 野生貉对环境适应性较强,除荒漠地带外,由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多栖息于河谷、草原和靠近河流、溪谷、湖泊的草原地带和丛林中。常利用树漏、石缝或其它洞穴进行穴居,有时也自行营巢穴居。貉屬雜食動物,消化系統的特點功能介於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

新!!: 狂犬病和貉 · 查看更多 »

路易·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借生源说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倡导疾病细菌学说(--)以及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和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稱为“微生物學之父”。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夏尔·戴高乐。.

新!!: 狂犬病和路易·巴斯德 · 查看更多 »

麗沙病毒屬

麗沙病毒屬(Lyssavirus),又稱狂犬病毒屬,一種核糖核酸病毒,屬於單股反鏈病毒目炮彈病毒科。它的名稱來自希臘神話中的麗沙(Lyssa),主管瘋狂、發狂的女神。這個屬的病毒中,包括了狂犬病的致病病毒,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新!!: 狂犬病和麗沙病毒屬 · 查看更多 »

黏膜

黏膜是生物体(口腔、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中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其结缔组织部分被称为固有层,其上皮组织部分被称为上皮,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其作用是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新!!: 狂犬病和黏膜 · 查看更多 »

鼠部

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二百〇八個(十三劃的則為第四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鼠部歸於十三劃部首。鼠部只以左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鼠部。.

新!!: 狂犬病和鼠部 · 查看更多 »

鼬獾

(學名:Melogale moschata),是鼬獾屬四種動物的一種,俗名:撥田豬、小豚貓、田螺狗、鰗鰍貓,台語稱「臭羶--」(tshàu-hiàn-bâ)。.

新!!: 狂犬病和鼬獾 · 查看更多 »

輔助型T細胞

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s,Th)是一种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它的表面有抗原受体,可以辨識抗原提呈細胞的MHC - II 类分子呈獻的抗原片段。 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细胞就增殖和分化成作用性Th细胞(effector Th)和记忆Th(memory Th)细胞。.

新!!: 狂犬病和輔助型T細胞 · 查看更多 »

轴突

轴突(Axon)由神经元組成,即神经细胞之细胞本体长出突起,功能為传递细胞本体之动作电位至突觸。於神经系统中,轴突為主要神经信号传递渠道。大量轴突牽連一起,以其外型類似而称为神經纖維。神经常依以其特定功能而命名。例如,视神经指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

新!!: 狂犬病和轴突 · 查看更多 »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腦神經,故亦稱第十對腦神經(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 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經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迷走神经出延髓,从颅顶穿出后,沿着食道两旁,纵贯颈部和胸腔,經位於橫膈上T10高度的食道裂孔入腹部;支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和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會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失调。.

新!!: 狂犬病和迷走神经 · 查看更多 »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是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

新!!: 狂犬病和过氧化氢 · 查看更多 »

肺是很多进行空气呼吸的动物的呼吸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器官,大部分四足类动物、一些鱼类和蜗牛都有肺。哺乳动物和其他身体结构较为复杂的动物则拥有两个肺,其位于胸腔中靠近脊柱,并分别位于心脏的左右两侧。 肺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空氣运输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至大气中。气体交换过程是在一种特殊细胞中进行的,而这些细胞是由成千上万的微小薄壁泡囊组成的,这些微小泡囊被称作"肺泡"。 为了能够完整解释肺部的结构,需要首先对从口腔到肺泡的这一呼吸道进行讨论。当空气通过嘴或者鼻子被吸入后,会通过咽、喉头、气管和逐渐分化的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并最终到达肺泡,在那里将发生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 空气的呼入与排出(也称换气)是由肌肉进行控制和驱动的。在早期的四足类动物中,空气是由咽部肌肉通过泵抽的形式被驱动的,而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则使用一个更为复杂的肌肉骨骼系统。 与肺相关的英语医学术语通常都以pulmo-作为词根,这个词根来自于拉丁语pulmonarius,意为“肺部的”;或者以pneumo-作为词根,这个词根来自于希腊语πνεύμων,意思为“肺”。.

新!!: 狂犬病和肺 · 查看更多 »

肌細胞

肌肉細胞也稱為肌肉纖維,可以在肌肉組織中見到,這些細胞型態上屬於長型且管狀,肌肉細胞是從肌肉母細胞發育而來。經過肌肉生成後肌肉細胞會特化成數種型態,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這些肌肉各司其職,負責不同的類型。骨骼肌負責人體的運動;心肌主要負責心臟的搏動、全身血液循環。平滑肌則和人類腸道活動有關。.

新!!: 狂犬病和肌細胞 · 查看更多 »

肘後方

《肘後方》,原名《肘後救卒方》,東晉葛洪編著,又稱《肘後備急方》,共八卷70篇,為中醫方劑學名著。.

新!!: 狂犬病和肘後方 · 查看更多 »

脊髓

脊髓(Spinal cord)是细细的管束状的神经结构,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護;是源自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送脑与外周之间的神经信息。.

新!!: 狂犬病和脊髓 · 查看更多 »

脱水

脱水(dehydration)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水合的逆过程。把水分子从物质分子中解脱出来,对于单纯的水合物来说,比较容易,一般只要加热使水脱离蒸发就可以了,如将碳酸钠水合物晶体加热,就会脱水成为碳酸钠粉末。但对于只和水分子部分结合成为新的物质,脱水就必须借助催化剂或控制其他条件,如将乙醇脱水制乙烯或乙醚等。 有时单纯的物理干燥也叫做脱水,如食物脱水以便贮藏,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腐败等。 在医学方面,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按照钠和水丢失的比例,可以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三种。.

新!!: 狂犬病和脱水 · 查看更多 »

脑是由稱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所组成的神经系统控制中心,是所有脊椎动物和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都具有的一个器官,只有少数的无脊椎动物没有脑,例如海绵、水母、成年的海鞘与海星,它们以分散或者局部的神经网络代替。 许多动物的脑位于头部,通常是靠近主要的感觉器官,例如视觉、听觉、前庭系统、味觉和嗅觉。脑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在普通人类的大脑皮质(脑中最大的部分)中,包含150-33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通过突触和其他数千个神经元相连接。这些神经元之间通过称作轴突的原生质纤维进行较长距离互相联结,可以将一种称作动作电位的冲动信号,在脑的不同区域之间或者向身体的特定接收细胞传递。脊椎动物的脑由颅骨保护。脑与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脑是感情、思考、生命得以维持的中枢。它控制和协调行为、身体内穩態(身体功能,例如心跳、血压、体温等)以及精神活动(例如认知、情感、记忆和学习)。 从生理上来说,脑的功能就是控制身体的其他器官。脑对其他器官的作用方式,一是调制肌肉的运动模式,二是通过分泌一些称为荷尔蒙的化学物质。集中的控制方式,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而一致的反应。 一些基本的反应,例如反射,可以通过脊髓或者周边神经节来控制,然而基于多种感官输入,有心智、有目的的动作,只有通过脑中枢的整合能力才能控制。 关于单个脑细胞的运作机制,现今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然而数以兆亿的神经元如何以集群的方式合作,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现代神经科学中,新近的模型将脑看作一种生物计算机,虽然运行的机制和电子计算机很不一样,但是它们从周围世界中获得信息、存储信息、以多种方式处理信息的功能是类似的,它有点像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CPU)。 本文会对各种动物的脑进行比较,特别是脊椎动物的脑,而人脑将被作为各种脑的其中一种进行讨论。人脑的特别之处会在人脑条目中探讨,因为其中很多话题在人脑的前提下讨论,内容会丰富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与脑损伤造成的后果,它会被放在人脑条目中探讨,因为人脑的大多数常见疾病并不见于其他物种,即使有,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不同。.

新!!: 狂犬病和脑 · 查看更多 »

脑炎

腦炎(Encephalitis),一種急性腦部的炎症,通常由病毒感染造成。.

新!!: 狂犬病和脑炎 · 查看更多 »

膝躍反射

膝躍反射(膝跳反射)(Knee jerk reflex)是一種反射动作,当膝关节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輕敲一下膝蓋骨下方,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就會往前踢的反应。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途径都通过支配股四头肌的脊神经,中枢在脊髓第三、四腰节段。 這種反射動作屬單突觸反射,因為只需要單一突觸的通路即可完成這個反射,並不會經過聯絡神經元的傳導。輕敲膝蓋下方會導致大腿伸肌收縮,而屈肌則會舒張。在肌肉產生反應後訊息會被傳到脊髓,再經由脊髓腹角的突觸將送回到肌肉,進而完成整個反射反應。這個過程需要大約50 毫秒的時間。.

新!!: 狂犬病和膝躍反射 · 查看更多 »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縮寫為ANS),又称植物神经系统(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VNS)或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VNS),与躯体神经系统共同组成脊椎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所谓“自律(自主)”,是因为未受训练的人无法靠意识控制该部分神经的活动。自律神經系統控制體內各器官系統的平滑肌、心肌、腺體等組織的功能,如心臟搏動、呼吸、血壓、消化、和新陳代謝。 自律神經系統可進一步分.

新!!: 狂犬病和自主神经系统 · 查看更多 »

臭鼬

臭鼬(學名:Mephitis mephitis),是臭鼬科最著名的一種動物。.

新!!: 狂犬病和臭鼬 · 查看更多 »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Amantadine,常用名金刚胺)是美国FDA所批准的抗病毒和抗帕金森病药。金刚乙胺与金刚烷胺有着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100%的季节性H3N2流感和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样本对金刚烷胺有耐药性。在美国,金刚烷胺不再被推荐作为感冒药。另外,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的效果仍不确定,2003年考科藍指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新!!: 狂犬病和金刚烷胺 · 查看更多 »

腦幹

脑部除了大脑,小脑,间脑以外的区域,合称腦幹。由中腦(midbrain)、橋腦(pons)、延髓(medulla)三部分組成,上接間腦、下接脊髓。位于大脑下方,小脑前方。它負責调节复杂的反射活动,包括调节呼吸作用、心跳、血压等,对维持机体生命有重要意义。12对脑神经之中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外,脑干含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旋(外展)神经、顏面神经、聽(前庭蝸)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这10对处理脑神经讯息的神经核。因此,醫學常以「腦幹死亡」為一個人類失去生命的標準。.

新!!: 狂犬病和腦幹 · 查看更多 »

腦脊液

腦脊液或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是充滿在腦部內顱骨與大腦皮質之間的蛛網膜下腔的透明體液,準確的來說是位於腦膜的蛛網膜和軟腦膜之間。它是一種含有微神經膠細胞的純生理鹽水,主要用作對大腦皮質的機械性緩衝。在腦部的腦室及脊髓內亦有腦脊液存在。.

新!!: 狂犬病和腦脊液 · 查看更多 »

腹壁反射

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是指滑动脐周围腹部皮肤引起腹部肌肉产生的收缩反射。 腹壁反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在肥胖、老年人或经产妇中,由于皮肤松弛,腹壁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消失。腹壁反射也可以见于病例状态:上部腹壁反射消失可能是脊髓胸髓第7-8节受损,中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胸髓第9-10节受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第11-12节受损。单侧反射消失提示脊髓单侧锥体束受损,双侧反射消失一般见于昏迷患者。.

新!!: 狂犬病和腹壁反射 · 查看更多 »

抗原呈現

交叉呈遞是特定抗原呈現細胞吞噬並利用MHC I呈現外來抗原給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交叉致敏,是交叉呈遞後的結果,其描述的是透過交成呈遞而使變成活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對於大多數對抗腫瘤或病毒的免疫反應是必須的。這些腫瘤或是細胞內的病毒不會感染抗原呈現細胞,反而是感染周邊組織。交叉呈遞對於「蛋白抗原疫苗」引起的免疫保護反應也是需要的,這類疫苗像是癌症疫苗等等。 交叉呈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他允許了外來抗原的呈現。這些抗原平常時是由樹突細胞利用呈現給抗原呈現細胞,現在發現他們也可透過MHC I呈現。MHC I通常是用來呈現已經感染細胞的內在抗原。然而,利用交叉呈遞的細胞可以利用MHC I路徑來呈現,這樣便可防止細胞被感染,並刺激適應性免疫系統來活化CD-8毒殺T細胞來消滅已經被感染的周邊組織細胞。.

新!!: 狂犬病和抗原呈現 · 查看更多 »

抗体

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簡稱Ig),是一种主要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通过其可变区唯一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蛋白上Y形的其中两个分叉顶端都有一被称为互补位(抗原結合位)的锁状结构,该结构仅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表位。这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般,使得一种抗体仅能和其中一种抗原相结合。 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完全依靠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这些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电荷作用和疏水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侧链或者多肽主干之间。正因这种特异性的结合机制,抗体可以“标记”外来微生物以及受感染的细胞,以诱导其他免疫机制对其进行攻击,又或直接中和其目标,例如通过与入侵和生存至关重要的部分相结合而阻断微生物的感染能力等,就像通緝犯上了手銬和腳鐐一樣。针对不同的抗原,抗体的结合可能阻断致病的生化过程,或者召唤巨噬细胞消灭外来物质。而抗体能够与免疫系统的其它部分交互的能力,是通过其Fc区底部所保留的一个糖基化座实现的 。体液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便是制造抗体。抗体也可以与血清中的补体一起直接破壞外来目标。 抗體主要由一種B细胞所分化出来的叫做漿細胞的淋巴細胞所製造。抗体有两种物理形态,一种是从细胞分泌到血浆中的可溶解物形态,另一种是依附于B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形态。抗体与细胞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体又被称为B细胞感受器(B Cell Receptor,BCR),这种复合体只存在于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是激活B细胞以及后续分化的重要结构。B细胞分化后成为生产抗体的工厂的浆细胞,或者长期存活于体内以便未来能迅速抵抗相同入侵物的记忆B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与B细胞进行互动的辅助型T细胞对于B细胞的完全活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辅助型T细胞负责识别抗原,并促使B细胞能分化出能与该抗原相结合的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型B细胞。而可溶性抗体则被释放到血液等体液当中(包括各种分泌物),持续抵抗正在入侵的外来微生物。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种醣蛋白 。它们是血浆中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构成成分。抗体通常由一些基础单元组成,每一个抗体包括:两个長(大)的重链,以及两个短(小)的轻链。而輕鏈和重鏈之間以雙硫鍵連接。輕鏈和重鏈又分為可變區和恆定區,而不同类型的重链恆定區,将会导致抗体种型的不同。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已知的不同种型的抗体有五种,它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引导免疫系统对所遇到的不同类型外来入侵物产生正确的免疫反應。 尽管所有的抗体大体上都很相似,然而在蛋白质Y形分叉的两个顶端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非常丰富的变化。这一高变区上的细微变化可达百万种以上,该位置就是抗原结合位。每一种特定的变化,可以使该抗体和某一个特定的抗原结合。这种极丰富的变化能力,使得免疫系统可以应对同样非常多变的各种抗原。之所以能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抗体,是因为编码抗体基因中,编码抗原结合位(即互补位)的部分可以随机组合及突变。此外,在免疫种型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修改重链的类型,从而制造出对相同抗原專一性的不同种型的抗体,使得同种抗体可以用于不同的免疫系统过程中。.

新!!: 狂犬病和抗体 · 查看更多 »

抗血清

抗血清(Antiserum)是含有多株抗體的血清,注到生物體後,可以產生。例如目前已知唯一有效的埃博拉出血热治療法,就是從倖存者中取得抗血清(恢复期血清),再將抗血清輸到其他人體內(但成功率很低)。 抗血清常用在診斷病毒学的實驗室中。抗血清若用在人類身上,常當作或是治療的。.

新!!: 狂犬病和抗血清 · 查看更多 »

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Homeotherms),俗稱溫體動物,與內溫動物(Endotherms)不同。在动物学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其活动性并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 在鸟和哺乳动物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稳定的体温,已經滅絕的恐龍也可能是恆溫動物。这体现在基础代谢率。恒温动物的基础代谢率远高于变温动物。 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保证体温的恒定,并且能在外界环境升高的状态下排出热量。这通常通过液体的蒸发实现,如人类的汗和狗的喘息,还有猫的舔舐。.

新!!: 狂犬病和恒温动物 · 查看更多 »

提睾反射

提睾反射(Cremasteric reflex)是指轻轻抚摸男性大腿内侧上方皮肤,可以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的反射。 提睾反射产生的机制是:当抚摸大腿内侧,由L1和L2脊神经纤维组成的生殖股神经以及髂腹股沟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刺激信号到达脊髓并激活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运动纤维,使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提睾反射检查是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它在男孩中可能会被夸大,有时候会被误诊为睾丸未降(隐睾症)。而老年人提睾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提睾反射消失可能和睾丸扭转、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或睾丸肿瘤等睾丸疾病、上下运动神经元失调以及脊髓L1-L2段损伤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误伤腹股沟神经引起。.

新!!: 狂犬病和提睾反射 · 查看更多 »

松鼠

松鼠科(學名:Sciuridae),是哺乳綱啮齿目一個科,其下包括松鼠亞科(Sciurinae)和非洲地松鼠亞科(Xerinae),特徵是長著毛茸茸的長尾巴。本科和與其親緣關係接近的動物组成松鼠形亞目(Sciuromorpha)。.

新!!: 狂犬病和松鼠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狂犬病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Hysteria)指无法控制的情感发泄。在过去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名称,又被称为癔病或癔症。症状是由于未知恐惧等原因而情绪失控,或幻想身体某部位不舒服,却无法被医学检查出来。现在医学界已逐渐停止使用该词,转而使用更精确的词汇描述不同症状,如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新!!: 狂犬病和歇斯底里 · 查看更多 »

氯胺酮

氯胺酮(英語:Ketamine),俗稱K仔、K粉、K他命、克他命、愷他命,在台灣,經常被稱為褲子(相對於衣,衣代表的是Ecstasy 的第一個字母)、下面(相對於穿在上面的衣服),一種非鴉片系麻醉藥物。日常所見的氯胺酮產品的主要成份是盐酸氯胺酮,化學式為C13H16ClNO・HCl,分子量是274.19。它在常温常壓之下呈白色粉末狀固体物質。熔點為266度、不可燃。pH值3.5~5.5,水溶液呈酸性。 氯胺酮主要使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用於開始和維持麻醉的藥物,做為手術切除組織,斷骨復位固定手術,以及外科清創等工作之麻醉用。氯胺酮會引起一個類似恍惚的狀態,同時形成止痛、和記憶力減退的效果。其它用途包括用於治療慢性疼痛以及在加護病房時對病患的鎮靜作用。藥效作用期間,用藥者的心臟功能,呼吸功能,呼吸道反射都能維持運作。靜脈注射給藥後,藥效通常五分鐘內開始,主要的藥效維持約25分鐘。新研究指出氯胺酮也可能被用于抗强烈的,其它方法医治无效的抑郁,但这方面仍需要更多研究。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藥效消退時的心理反應,可能的心理反應有:煩躁(agitation)、困惑(confusion)或幻覺/錯覺(hallucinate)。血壓升高和肌肉震顫(muscle tremor)相對常見;而(hypotention)和呼吸減慢則較罕見。的副作用十分罕見。 。氯胺酮已被列為; 它還作用於阿片受體(也稱為鴉片受體,英文名稱為:opioid receptor)和上等。 氯胺酮於1962年被發現。 並被列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必備藥物清單上,是中必備的最有效和安全的藥物之一。 它現作為一種通用名藥物(generic medication)。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成本每劑量在0.08到0.32美元之間。 氯胺酮也被用於非醫療用途上。.

新!!: 狂犬病和氯胺酮 · 查看更多 »

注射器

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注射器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用注射器以及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的这个过程叫作注射。.

新!!: 狂犬病和注射器 · 查看更多 »

潜伏期

潜伏期可以是.

新!!: 狂犬病和潜伏期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狂犬病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昏迷

昏迷(英語:Coma)語出希臘語κῶμα(「沉睡」的意思),是一種深度失去意識的狀態。處於這個狀態的病人無法被喚醒,對光和聲音沒有反應,沒有睡眠-惊醒周期,也不能隨意活動。昏迷有多種成因,包括 、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嚴重神經損傷(例如中風)、严重急性感染和糖、水盐代谢、酸碱平衡紊乱等;也有為保護腦部功能而故意施行的昏迷。 昏迷的臨床分類:一般按照造成昏迷的解剖位置分成以下三大類: 1.天幕上昏迷(Supratentorial Coma) 2.天幕下昏迷(Subtentorial Coma) 3.瀰漫性腦病變昏迷(Diffuse Encephalopathy).

新!!: 狂犬病和昏迷 · 查看更多 »

浣熊

浣熊属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种动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

新!!: 狂犬病和浣熊 · 查看更多 »

海马体

海馬體(Hippocampus),是人類及脊椎動物脑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在有海馬體的動物身上發現的海馬體皆成對出現,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於大腦皮質下方,担当着关于短期记忆、長期記憶,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靈長類的海馬體位於內側顳葉,擁有海馬角Pearce, 2001及等構造。 海馬體名字来源于这个部位的弯曲形状貌似海马。 在阿兹海默病中,海马體是首先受到损伤的区域:表现症状为记忆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觉的丧失。大脑缺氧(缺氧症)以及脑炎等也可导致海马损伤。 在动物解剖中,海马體属于脑的演化过程中最古老的一部分。来源于旧皮质的海马體在灵长类以及海洋生物中的鲸类中尤为明显。虽然如此,与进化树上相对年轻的大脑皮层相比,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的海马體在端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相对新皮质的发展,海马體的增长在灵长类动物中的重要作用是使得其脑容量显著增长。.

新!!: 狂犬病和海马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Rabies恐水恐水症恐水病拉皮斯病瘋狗症疯狗病狂犬狂犬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