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

指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Severe Tropical Storm Victor,國際編號:9712,中國大陸編號:97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oring)是繼1979年颱風荷貝之後,首個登陸香港的熱帶氣旋,亦是自1983年颱風愛倫後,首個導致香港天文台懸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的熱帶氣旋。 維克托使香港天文台更換標誌後及香港主權移交後懸掛第一個九號信號,也是年內首個需要懸掛九號信號的襲港熱帶氣旋。.

47 关系: 华南地区十號颶風信號大嶼山山泥傾瀉警告中國帕斯卡三號強風信號一號戒備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九號風球強烈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貝姬強烈熱帶風暴森姆低壓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呈祥道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美元热带风暴熱帶低氣壓熱帶氣旋熱帶氣旋信號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青馬大橋颱風颱風利奧颱風約克颱風瑪姬颱風莎莉 (1996年)颱風荷貝 (1979年)颱風肯特 (1995年)颱風愛倫 (1983年)香港香港天文台香港島香港主權移交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錦田赤柱氣象廳 (日本)深井深圳市湖南省澳門新界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华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十號颶風信號

十號颶風信號(Hurricane Signal No.),一般市民俗稱為十號風球,為香港天文台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低一級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香港自1884年創立此信號起至今,已知曾發出48次。 最近一次十號颶風信號於2017年8月23日上午9時10分發出,當時香港正受超強颱風天鴿正面吹襲。.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十號颶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大嶼山

大嶼山(Lantau Island,亦作Lantao Island),位於香港西南面,為香港最大島嶼,面積達147.16平方公里;比較香港第二大的島嶼香港島的面積大上近一倍。在香港行政區劃上,大嶼山大部分土地屬於離島區,而大嶼山海域亦成為通往澳門、珠海和中山之主要航道,惟大嶼山東北部青洲仔半島一帶,包括陰澳、竹篙灣及汲水門等,則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香港市區(當時對外交通完全依靠渡輪和街渡),不少土地均未開發,人煙稀少。隨着香港國際機場搬遷至此、青馬大橋(包括港鐵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及汲水門大橋等相繼落成,將大嶼山與香港市區連接。北大嶼山新市鎮的開發、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啟用及未來港珠澳大橋的落成,促進大嶼山的都市化發展。 截至2018年,大嶼山仍有不少舊式鄉村存在。同年3月,大嶼山大浪村當中的居民接受專欄訪問,指出大浪村為客家村落,目前只有大概十五戶人居住,而當中亦有私房菜形式的餐廳。.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大嶼山 · 查看更多 »

山泥傾瀉警告

山泥傾瀉警告(Landslip Warning)為香港天文台的其中一個警告訊號,於1983年設立。 香港天文台會參照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意見,當土木工程拓展署及香港天文台認為持續大雨極有可能引起山泥傾瀉時,天文台便會發出山泥傾瀉警告。這個警告主要針對數目較多而影響廣泛的山泥傾瀉情況。雖為一個獨立氣象警告,但建基於香港在整理斜坡的技術已使香港的山泥傾瀉的出現減少,一般只可能出現在暴雨警告信號或較高的熱帶氣旋警告生效時,或當香港大部份地區24小時累積雨量達175毫米,並會帶來山泥傾瀉的危險,才會因應情況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商議後發出。 天文台表示,山泥傾瀉警告主要於4月至10月這段降雨量大的時期發出,並提醒市民特別留言掛有山泥傾瀉警告牌的地方發生山泥傾瀉的機會比較高。雖然地震亦會引發山泥傾瀉,但是天文台特別強調大雨或持續降雨是山泥傾瀉的主要成因,而由於香港並非位於地震帶,發生強烈地震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地震引致的山泥傾瀉並無在簡介中說明。.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山泥傾瀉警告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

帕斯卡(符號Pa或Pascal)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強單位。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也可簡稱為「帕」。它等於每平方米一牛頓。以法國學者(同時身兼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宗教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哲學家)布莱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百帕(hPa)和千帕(kPa)也是自Pa衍生出來的氣象常用單位,正常海平面約101kPa、或1013百帕。.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三號強風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Strong Wind Signal No.3),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其中一級,一般市民俗稱為三號風球。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低一級為一號戒備信號。.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三號強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Increasing Gale Or Storm Signal No.)為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中,僅次於十號颶風信號的信號,俗稱九號風球,表示天文台預測風力將較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顯著加強。香港自1917年創立此信號起至今只曾發出49次。.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號風球

九號風球可以指:.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九號風球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88至117公里,即暴風風力。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稱之為「強熱帶風暴」。雖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氣旋分級之一,但是並非所有官方部門都會採用,例如美國的氣象部門(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不設此級,所有中心風力達暴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也只會視為熱帶風暴。.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強烈熱帶風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貝姬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貝姬 (1993年).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強烈熱帶風暴貝姬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森姆

強烈熱帶風暴森姆(Severe Tropical Storm Sam,國際編號:9910,台灣編號:9911,中國大陸編號:99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Luding)是199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當年第二個登陸香港的熱帶氣旋。1999年共有5個熱帶氣旋吹襲香港50公里範圍,當中有4個直接橫過香港,這都創下了紀錄。另外,森姆是有紀錄以來為香港帶來最多降雨的熱帶氣旋。森姆吹襲期間,中華航空642號班機於香港國際機場降落時失事,全機翻轉並起火。機上3人死亡,208人受傷,是新機場於1998年7月啟用以來首宗致命航空事故。.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強烈熱帶風暴森姆 · 查看更多 »

低壓區

#重定向 低气压.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低壓區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呈祥道

呈祥道是香港7號幹線的末段,位於九龍西部,連接葵涌道(屬5號幹線)、青葵公路(屬3號幹線)、貨櫃碼頭南路及龍翔道。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本路全段車速限制均為每小時70公里。呈祥道與龍翔道相連,是貫通東、西九龍的大動脈,因此落成以來的使用率均很高,特別是由九龍東工廠區往返葵涌貨櫃碼頭的貨車。.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呈祥道 · 查看更多 »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No.),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應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Tropical Depression,縮寫T.D.)指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只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或者22至30節的熱帶氣旋,即強風級的級别,對下一級為低壓區或熱帶擾動,而對上一級為熱帶風暴。最廣泛使用的稱呼是「--」,但臺灣中央氣象局把此級別稱為「熱帶性--低氣壓」,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則把這級稱為「熱帶--低壓」。此級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可視為熱帶氣旋。在印度洋, 被稱為「低氣壓」 (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0km/h或以下,但需要達到41km/h才達到熱帶低氣壓的強度)或「深低氣壓」(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1-62km/h)它有著組織鬆散的雲團及雷雨帶,其表面循環系統頗為顯現;但通常沒有風眼,亦缺乏更高級別的熱帶氣旋所呈現的緊密組織及形態。.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熱帶低氣壓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信號

#重定向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以及全球第11長的懸索吊橋。大橋主跨長1,377米,連引道全長為2,160米。大橋屬於香港8號幹線青嶼幹線的一部份,跨越馬灣海峽,將青衣和馬灣連接起來。青馬大橋為香港道路重要的一部份,因為它聯同汲水門大橋,共同擔當著連接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與市區的唯一行車通道。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馬大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青馬大橋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颱風利奧

颱風利奧(Typhoon Leo,國際編號:9902,台灣編號:99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5W)為199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香港自二次大戰以來令天文台最早懸掛八號信號的熱帶氣旋。利奧更一度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為中心風力達205公里每小時,路徑更直趨香港。然而,利奧受東北季候風影響,襲港時迅速減弱及轉向東北,對香港的威脅大減。.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利奧 · 查看更多 »

颱風約克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約克.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約克 · 查看更多 »

颱風瑪姬

颱風瑪姬(Typhoon Maggie,國際編號:9903,台灣編號:99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Etang)於當年6月曾對台灣和香港造成較嚴重的影響,其與同年九月出現的颱風約克正面襲港,導致香港需於一年內懸掛2次九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上一次出現此情況於1964年,該年曾懸掛達3次九號或以上颱風信號,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瑪姬 · 查看更多 »

颱風莎莉 (1996年)

颱風莎莉(Typhoon Sally,國際編號:9616,台灣編號:9618,中國大陸編號:96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ring),是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颱風莎莉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登陸廣東省第二強的颱風,其登陸強度僅次於2014年的颱風威馬遜。.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莎莉 (199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荷貝 (1979年)

颱風荷貝(Typhoon Hope,國際編號:7909,台灣編號:7908,中國大陸編號:79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sing)。荷貝是紀錄上少有同時影響兩個大洋的熱帶氣旋。荷貝於1979年7月27日(UTC)在關島西南,約東經145度上形成,經過呂宋海進入南海前一度達至超級颱風強度。荷貝在台灣及菲律賓皆有造成損失,橫越南海後在廣東深圳登陸,是上世紀70年代吹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之後荷貝進入中國大陸,並且在廣西減弱成一熱帶低氣壓。但荷貝並未像大多數的颱風在登陸後迅速消散,其殘餘部份繼續向西移動,為中南半島北部帶來大雨,穿越越南、寮國、緬甸、孟加拉後再進入海面,在孟加拉灣近恆河口淺岸處再次增強為一氣旋風暴(熱帶風暴)。荷貝於1979年8月7日在印度加爾各答再次登陸,最終於8月8日在東經85度附近的印度北部消散,距離其源地足有六分之一個地球。是戰後及上世紀70年代侵襲香港及華南沿岸最強的颱風之一。.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荷貝 (197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肯特 (1995年)

颱風肯特(Typhoon Kent,國際編號:9508,中國大陸編號:95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ening)是1995年第二個在香港以北100公里內掠過的熱帶氣旋。.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肯特 (199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愛倫 (1983年)

颱風愛倫(Typhoon Ellen,國際編號:83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erming),是1983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愛倫於1983年8月在中太平洋生成後,進入西太平洋發展,掠過巴林坦海峽及東沙群島,橫越南中國海,然後正面吹襲香港,之後在澳門及珠海之間登陸並移入內陸。香港一度為愛倫懸掛十號颶風信號達8個小時,並造成10死12失蹤333傷,香港直接經濟損失達3億港元以上,是影響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愛倫是唯一從北太平洋中部(約西經170度左右)遠處進入南海後再吹襲香港的颱風,中心持續風力每小時超過230公里(125海浬)。是香港於1980年代唯一懸掛九號風球和十號風球的颱風,亦是戰後及80年代侵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颱風愛倫 (1983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香港主權移交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錦田 · 查看更多 »

赤柱

赤柱(Stanley)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半島,淺水灣以東、石澳以西,是著名旅遊景點。 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树上有鮮紅色的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树木看起來像赤紅色的柱,因而称为「赤柱」。.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赤柱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氣象廳 (日本) · 查看更多 »

深井

深井(英文:Sham Tseng)為香港新界西荃灣區的鄉郊,汀九以西,青龍頭以東,以深井村為中心。深井出產的燒鵝在香港相當馳名,除了燒鵝,深井也有多間不同種類的食肆,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食肆,提供中、西、意及印度等等的菜式,店鋪食肆逾15間,所以深井有美食中心之稱。 深井有獨特的海灣,可以遠眺青馬大橋及馬灣,於晴朗時更可以望見香港國際機場。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多間地產發展商都在深井發展,現時沿海地區落成了多個私人屋苑,例如碧堤半島及浪翠園等大型屋苑,均以海景及寧靜作為賣點,但社區設施相對屯門及荃灣明顯較為不足,由於該處沒有鐵路覆蓋,所以對外的公共交通需要依賴往來屯門及荃灣的巴士及小巴。.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深井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

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96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六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W 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和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