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

指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Severe Tropical Storm Nakri,國際編號:141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2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nday)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二個被命名的風暴。「娜基莉」(ណាគ្រី)一名是由柬埔寨所提供,即夜香木。.

85 关系: 基隆市基隆北海岸名寄市名護市吾川郡大韩民国大韓民國氣象廳夜香木小平町山口县岛根县上川郡 (石狩國)中央日報东海帛琉幌加內町久米島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庆尚北道仁淀川町伊平屋伊是名群島伊野町強烈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1年)低壓區佐川町德岛县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北臺灣北海道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国家气象中心四國琉球群岛節 (單位)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群山市羽幌町热带风暴產經新聞熊本縣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麗琵 (2013年)熱帶風暴海馬 (2011年)熱帶氣旋熱帶氣旋形成警報留萌郡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青森縣颱風夏浪 (2014年)颱風麥德姆 (2014年)颱風海鷗 (2014年)香美市香港天文台高岡郡高知县鹿儿岛县黑山島黄海輕度颱風阿南市那霸市臺北市臺灣長岡郡鋒 (氣象)暴風柬埔寨桃園縣氣象廳 (日本)沖繩島沖繩縣沖繩群島津野町清源郡漢拏山濟州島本山町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日本海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扩展索引 (35 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基隆北海岸

基隆北海岸,或稱大基隆地區,為位在台灣東北部的一個都會區,相當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州基隆郡,又因以基隆市為區域中心而得名。 「基隆北海岸」此一名稱,為基隆與台灣東北海岸地區之合稱。基隆北海岸地區的自然地標,一個是座落在新北市瑞芳區的基隆山,另一個則是位在基隆港外海的基隆嶼。其中,基隆嶼從台灣最北的石門區到鼻頭角的沿海皆可看到。.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基隆北海岸 · 查看更多 »

名寄市

名寄市()是位於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北部名寄盆地中央的城市,天鹽川和名寄川在此合流。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nay-or-putu」,意思為注入到河川的地方,指的就是名寄川匯入天鹽川的河口。.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名寄市 · 查看更多 »

名護市

名護市(,)位於琉球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唯一的城市,同時擁有東側和西側的海岸,市中心靠近名護灣。產業包括花卉、果樹、蔬菜的栽培,漁業、蝦養殖業。市區東方有的名護城的舊址在寒紅櫻花的名勝。2000年G8高峰會曾經在此舉行。.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名護市 · 查看更多 »

吾川郡

吾川郡()是位於高知縣中部的一郡。 現轄有以下2町:.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吾川郡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氣象廳

大韓民國氣象廳(대한민국 기상청、Kore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KMA),大韓民國環境部下属的一個行政機關,負責氣象及地震、火山有關的觀測、預報和研究等事務。在1990年12月27日,從中央氣象台升格為氣象廳。地址為首爾銅雀區汝矣大方路16巷61。.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大韓民國氣象廳 · 查看更多 »

夜香木

夜香木(学名:Cestrum nocturnum)属茄科植物。供观赏,花可用作芳香原料。又稱 夜香樹、夜來香、夜香花、夜光花、木本夜來香、夜香玉 常綠性灌木,直立或近攀援狀,原產地為熱帶美洲及西印度。植株可達2公尺以上,分枝多而柔軟,長而下垂,呈蔓性。葉互生,披針狀長橢圓形。腋生或顶生的繖房花序 corymb,細長管狀的花冠,上部5淺裂,花色黃綠或潔白,白晝閉合無香氣,夜晚開放、香氣極濃。漿果小形,內藏種子一至數粒,生性強健,耐熱耐旱,適合庭植或盆栽。 謠傳夜來香的香氣,是在釋放廢氣,無益環境與動物呼吸,這部分在國際各大學或研究中心查無實驗與數據,可能是不喜歡者在網路上惡意散布。.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夜香木 · 查看更多 »

小平町

小平町()是日本北海道留萌振興局的町,西鄰日本海。過去有留萌煤田,在1947年達到最盛,當時有留萌本線、留萌煤礦鐵道、羽幌線、達布森林鐵道等多條鐵道延伸至轄區。在1956年合併鬼鹿村時,人口曾經多達1萬7千人,但在停止開採煤礦後,人口開始減少,現在人口已低於5,000人。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o-pira-us-pet」,意思為「河口懸崖的地方」。.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小平町 · 查看更多 »

山口县

山口縣()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部的縣,為中國地方五縣之一,縣治為山口市,最大城市為下關市。現今縣境為德川幕府時代的長州藩(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受幕府排斥的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山口縣為中國地方最西的一縣,也是本州最西端的都道府縣,隔關門海峽與九州地方相望。.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山口县 · 查看更多 »

岛根县

島根縣()是日本西部日本海沿岸山陰地方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松江市。多山的地形使得島根縣的人口密度和工業化程度均較低。但島根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日本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島根縣的轄區範圍包括出雲國、石見國、隱岐國三個舊令制國。現在島根縣也大多被分為出雲地方、石見地方、隱岐地方三個地區。在日本的行政區劃中,日本和韓國之間有爭議的領土竹島(韓方稱獨島)被劃入島根縣。 島根縣這一縣名來自於縣廳所在地松江市的松江城附近地區舊屬島根郡(嶋根郡)。在《出雲國風土記》中,嶋根一名由八束水臣津野命命名。另外,松江市的轄區範圍橫跨島根郡(大橋川以北)和意宇郡(大橋川以南)。.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岛根县 · 查看更多 »

上川郡 (石狩國)

上川郡()為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上川綜合振興局中部。在北海道共有三個上川郡,而其中兩個同時隸屬於上川綜合振興局,因此習慣上會加上1886年各上川郡成立時所屬的國名來分辨;此上川郡為石狩國上川郡。.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上川郡 (石狩國)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东海 · 查看更多 »

帛琉

帕劳(Palau,旧称Belau或Pelew),也称--,正式名称是帕劳共和国,(Republic of Palau;帕勞語:Beluu er a Belau),是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有约340座岛屿,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加罗林群岛的西链,总面积为46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岛屿是科罗尔。首都恩吉鲁穆德位于临近岛屿巴伯尔道布岛,隶属于梅莱凯奥克州。帕劳的海上邻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约3,000年以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最先在这里定居;直到约900年以前,当地人种都属于尼格利陀人。群岛在16世纪初被欧洲人发现,1574年成为西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被击败;1899年,根据德国-西班牙条约(英语:German–Spanish Treaty),群岛被出售予德意志帝国,隶属于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劳被日本帝国海军占领,随后被国际联盟归入日治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的一部分,美军与日军在此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包括主要的佩莱利乌战役。1947年,帕劳同其它几个太平洋群岛一起成为美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1979年,帕劳公投反对加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根据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帕劳在1994年完全独立。.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帛琉 · 查看更多 »

幌加內町

幌加內町()為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西部的城鎮,是全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城鎮,在市町村中次於福島縣檜枝岐村和奈良縣上北山村;此外,全日本最大的人工湖朱鞠內湖位於此。 由於地理位置之緣故,2010年4月1日,原屬空知綜合振興局的幌加內町改隸屬上川綜合振興局。 町名源自幌加內川的阿伊努語名稱「horka-nay」,意思為流向反方向的河川。 在1978年2月17日曾測得日本史上最低氣溫攝氏零下41.2度。.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幌加內町 · 查看更多 »

久米島

久米島(、),古称姑米山、古米山,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島嶼,位於那霸市西方約100公里處,島上人口約8410人。面積59.11平方公里,島周長53.31公里。全島皆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的轄區,為沖繩縣內次於沖繩本島、西表島、石垣島、宮古島的第五大島。是著名的浮潛旅遊地點,EEF海灘分佈著許多民宿。日本職業棒球東北樂天金鷹球團在此設有訓練地。.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久米島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庆尚北道

庆尚北道()是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一个韩国行政道,简称庆北(),面积19,03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70万,首府是安东市。 庆尚北道原为辰韩之地,也是新罗的中心地。高丽时期开始与庆尚南道一起称为“庆尚道”。朝鲜王朝时期,庆尚道被分为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两个道。庆尚北道首府长期以来位于大邱市。1981年大邱市升为直辖市后与庆尚北道分离。2016年2月,庆尚北道道厅由大邱正式迁往安东市。 庆尚北道是韩国文化的代表性地区之一,是新罗佛教文化、伽倻文化以及朝鲜儒教文化的发祥地。韩国20%的文化遗产都位于庆尚北道。庆尚北道亦是韩国新村运动和自然保护运动的发祥地。庆尚北道曾成功举办“庆州世界文化博览会”、“世界儒教文化节”和第三届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世界总会。庆州市是新罗992年的首都,有“没有屋顶的博物馆”之称。安东市是韩国传统文化的故乡,是世界历史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保留有海东朱子退溪李滉建造的陶山书院、世界遗产河回村、韩国传统戏剧假面剧等丰富文化遗产。安东也是世界假面文化艺术联盟的创办地,每年举行。 庆尚北道境内有庆州国立公园、周王山国立公园、俗离山国立公园、伽倻山国立公园、月岳山国立公园、小白山国立公园6座韩国国立公园和3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庆尚北道 · 查看更多 »

仁淀川町

仁淀川町()是位於高知縣中部山區的一城鎮。仁淀川從轄區內由西向東流過。.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仁淀川町 · 查看更多 »

伊平屋伊是名群島

伊平屋伊是名群島()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子群島,位於沖繩島西北方島嶼群,主要島嶼包括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伊平屋村與伊是名村。.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伊平屋伊是名群島 · 查看更多 »

伊野町

伊野町()是位于高知縣中部的一個城鎮,以生產土佐和紙聞名。.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伊野町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88至117公里,即暴風風力。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稱之為「強熱帶風暴」。雖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氣旋分級之一,但是並非所有官方部門都會採用,例如美國的氣象部門(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不設此級,所有中心風力達暴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也只會視為熱帶風暴。.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強烈熱帶風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1年)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Severe Tropical Storm Talas,國際編號:1112)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被命名的風暴。 「塔拉斯」一名乃由菲律賓提供,為銳利的意思。.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1年) · 查看更多 »

低壓區

#重定向 低气压.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低壓區 · 查看更多 »

佐川町

佐川町()是位於高知縣中部柳瀨川沿岸的一個城鎮。.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佐川町 · 查看更多 »

德岛县

德島縣(),舊名阿波,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之一,位於四國島東部,與兵庫縣的淡路島隔鳴門海峽相望。.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德岛县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北臺灣

北臺灣,為臺灣北部簡稱。關於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北部地區。臺灣話中的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中常稱的頂港(Téng-káng)意指北部或北臺灣地區。以首都臺北市為區域核心,並有目前臺灣第一大的都市新北市,形成臺灣最大的臺北都會區。.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北臺灣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全羅南道

全羅南道()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西南端的韩国道级行政区,首府位于务安郡。全罗南道南与济州特别自治道隔海相望,北与全罗北道接壤,东与庆尚南道相邻,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隔黃海相望,东南隔着大韩海峡与日本相临,是位于朝鲜半岛最南端的东北亚与欧亞大陆的端点,也是韩国通往太平洋的门户。全道面积12,909.03平方公里,人口超190万,由5市17郡,297个邑、面、洞组成。 全罗南道依山傍海,海岸线曲折漫长,岛屿众多,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其境内分布有多座国立公园,包括韩国最南端的山岳型国立公园月出山国立公园,韩国面积最大的国立公园多岛海海上国立公园,以及闲丽海上国立公园、智异山国立公园、无等山国立公园。 全罗南道是韩国重要的粮仓之一,水田面积占到全国水田面积的16%,是韩国水田最多的地区,大米年产量为全国之最。潭陽郡是韩国竹子种植和加工中心,有“竹乡”之称。宝城郡是“韩国的绿茶之都”,并曾在2013年被美国CNN评为世界最美的31处风景之一。高兴郡是韩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罗老宇宙中心的所在地,每年10月举行“宇宙航空节”。光陽市的光阳港是继釜山港之后韩国的第二大集装箱港。 另外,谷城郡是盘索里和韩国古典文学小说《沈清传》的发祥地。全罗南道的海域亦是昔日李舜臣朝鲜水军抵抗日寇入侵的海战战场,保留有鸣梁海战等著名海战的史迹。2012年,丽水市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全羅南道 · 查看更多 »

全羅北道

全羅北道()是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一个韩国行政道,北以锦江为界与忠清南道相邻,东以小白山脉为界与庆尚南道相连,南与全罗南道接壤,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隔海相望,面积8,066平方公里,人口超180万,有6市、8郡,首府位于全州市。 全罗北道是韩国汽车与造船业基地。韩国国内90%的商用车产自全罗北道。现代重工和群山造船所等世界级造船企业在全罗北道建有工厂和研发机构。全罗北道亦是韩国碳产业的先驱,拥有韩国首条碳纤维生产设施,并率先开发出韧性强度T-700级中性能碳纤维。全罗北道在扶安郡、金堤市和群山市海岸,通过填海造地计划建造409平方公里的融经济、产业及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自由城市“”。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 全罗北道是韩屋、、韩食、盘索里等韩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国际慢城联盟指定的之一。全州拌饭和韩定食是代表性的韩国料理。全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美食城市之一,每年举行。全罗北道亦是盘索里名著《春香传》和《兴夫传》的发祥地。首府全州市每年举办以盘索里为中心的。此外,全州每年还举办。每年4月末5月初在全州举行的全州国际电影节是韩国代表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全罗北道拥有内藏山国立公园、德裕山国立公园、智异山国立公园、边山半岛国立公园4个国立公园和大芚山、马耳山等道立公园,以及金山寺、、丰南门等名胜古迹,举办过1997年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等国际体育赛事。.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全羅北道 · 查看更多 »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缩写:NMCCMA),通称中央气象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国家气象中心 · 查看更多 »

四國

四國()是日本四大本土島嶼之一,位於九州東北、本州西南方,居於日本國土的西部偏中處。全島面積18,297.78平方公里,是日本本土四島中面積最小的,在世界各島嶼面積則排名第50。在行政區劃上劃分為香川、德島、高知、愛媛等4縣。四國本島和其附近的小豆島、、大島、、、等島嶼共同組成了四國地方,為日本傳統8大地理分區之一。 四國在《古事記》中名為「伊予之二名島」,在《日本書紀》中名為「伊予二名洲」,是國誕生神話中第二個或第三個出現的島嶼。日本實施律令制時期,其分屬南海道中的讚岐國、阿波國、土佐國、伊予國,故而得名「四國」。在四國四縣之中,位於瀨戶內海沿岸的香川、愛媛兩縣和對岸的岡山、廣島兩縣交往較為頻繁。德島縣則因淡路島的存在而與近畿地方交通往來便利,兩者之間關係十分密切。而面向太平洋的高知縣因著山地阻隔,導致往本州和四國其他地區的交通不便,文化的獨立色彩較強。雖然四國四縣的文化各具自己的特色,但亦共享有四國八十八箇所等文化遺產。.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四國 · 查看更多 »

琉球群岛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琉球群岛 · 查看更多 »

節 (單位)

(knot)是一個速度單位,定義為每小時1海里,等於1.852km/h(海里的標準)。ISO標準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使用單位符號為kn,而亦有常用kt,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後延伸至航空方面,相當於船隻或飛機每小時所航行的海浬數。 1節的速度為:.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節 (單位)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縮寫:NRL)是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財團法人研究實驗室,進行範圍廣泛的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發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是因為愛迪生的鼓励而在1923年成立,在1915年5月的《》社論,愛迪生寫道:“政府應維持一間巨大的研究實驗室……可在無需龐大開支下發展所有軍事和海軍技術。”1946年美國設立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被置於其院長指揮下,如今則直屬。.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群山市

群山市(),是大韓民國全羅北道西北部的一個城市,位於锦江南岸,與忠清南道相望,西臨黃海。面積675.3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263,845人。下分1邑、10面、16洞。.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群山市 · 查看更多 »

羽幌町

羽幌町()是日本北海道北部西海岸留萌振興局中部的一個半農半商的町。暑寒別天賣燒尻國定公園的天賣島和燒尻島正是屬于羽幌町,每年夏季有很多旅客前來。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hapur」(柔軟)或「ha-poro-pet」(有廣大流域的河川)。.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羽幌町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產經新聞

《產經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富士產經集團旗下的產業經濟新聞社(產經新聞社)所發行。其報社宣稱2011年每日發行量为日刊160万,晚报53万,日报的发行量位居全日本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中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东京体育》)。其前身是1933年(昭和8年)6月20日在大阪創刊的《日本工業新聞》。1969年5月至1988年間,報頭題字曾一度改為《サンケイ新聞》。该报近年经营不振,业绩不佳,需要富士产经集团对其进行资金支持。 該報的宣傳口號是「不避諱,不一窩蜂,講重點的报纸」,立場偏右,较为亲近自民党,有媒体称其為“自民党推销员”。.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產經新聞 · 查看更多 »

熊本縣

本縣()是位於日本九州的一個縣,位於九州中央,在令治國時代稱肥後國,與九州其他六縣都有接壤或隔內海灣柤望,面積7400平方公里,人口170多萬,縣廳位於熊本市。養殖業相當繁盛,轄區內的阿蘇山因周邊具有世界少見的完整破火山口地形而被世人廣知。.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熊本縣 · 查看更多 »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Tropical Depression,縮寫T.D.)指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只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或者22至30節的熱帶氣旋,即強風級的級别,對下一級為低壓區或熱帶擾動,而對上一級為熱帶風暴。最廣泛使用的稱呼是「--」,但臺灣中央氣象局把此級別稱為「熱帶性--低氣壓」,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則把這級稱為「熱帶--低壓」。此級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可視為熱帶氣旋。在印度洋, 被稱為「低氣壓」 (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0km/h或以下,但需要達到41km/h才達到熱帶低氣壓的強度)或「深低氣壓」(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1-62km/h)它有著組織鬆散的雲團及雷雨帶,其表面循環系統頗為顯現;但通常沒有風眼,亦缺乏更高級別的熱帶氣旋所呈現的緊密組織及形態。.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熱帶低氣壓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麗琵 (2013年)

熱帶風暴麗琵(Tropical Storm Leepi,國際編號:13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4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mong)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四個被命名的風暴。「麗琵」(ຫຼີ່ຜີ)一名由老撾提供,老撾南部最美麗的瀑布。此名字為第一次使用,替代在2006年曾嚴重影響菲律賓北部、越南及泰國,由於造成了廣泛的破壞而被除名的颱風象神。.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熱帶風暴麗琵 (2013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海馬 (2011年)

熱帶風暴海馬(Tropical Storm Haima,JTWC編號: WP062011,PAGASA:Egay,國際編號:1104)是2011年第6個生成的熱帶氣旋,亦是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海馬一名由中國大陸給出,意指海洋動物海馬。.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熱帶風暴海馬 (2011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簡稱:TCFA)是當一個熱帶擾動即將增強成熱帶氣旋時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英文發出的警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在達到一定要求時發出熱帶氣旋生成警報,而發出時多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將該擾動的發展機率評定為HIGH(2011年5月31日或之前為GOOD)。.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 查看更多 »

留萌郡

留萌郡()為日本北海道留萌振興局的郡,位於留萌振興局中部。.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留萌郡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青森縣

青森县()是日本本州最北部的一个縣,縣廳位於青森市。在令制國的時代屬於陸奧國。青森縣面積約有9645平方公里,約佔日本國土面積的約2.5%。人口約有128萬,約佔日本總人口的1%。青森縣內轄有10市、22町、8村,共有40個市町村。青森縣歷史悠久,發現了等大型繩文時代的遺跡。青森縣擁有白神山地,十和田湖、八甲田山、岩木山、等自然景觀。奧羽山脈縱貫青森縣中央,山脈西側的津輕地方和東側的南部地方各有不同的歷史、氣候、文化、風土特徵。 青森縣是日本前列的農業縣,糧食自給率達123%,蘋果、大蒜、牛蒡的產量高居日本第一。八戶港是日本前列的漁港,魷魚捕撈量位居日本第一。位於青森縣東南部的八戶臨海工業地帶是該縣主要的工業區,有火力發電廠、造紙廠、電機工廠、造船廠等工廠。下北半島的陸奧小川原湖地區有眾多核能關聯設施。此外青森縣內還有日本最大規模的風力發電廠。 青森縣有青森機場和三澤機場兩個機場。東北新幹線連接了青森和東京兩地,北海道新幹線則通過青函隧道連接青森和函館。除新幹線外還有青森鐵道線、弘南鐵道各線路以及JR東日本的奧羽本線等鐵道線。縣內的主要公路有東北縱貫自動車道、國道4號和國道7號。青森主要的民俗慶典活動則有青森睡魔祭、、、等。.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青森縣 · 查看更多 »

颱風夏浪 (2014年)

颱風夏浪(Typhoon Halong,國際編號:141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1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ose)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一個被命名的風暴。「夏浪」(Hạ Long)一名是由越南提供,即當地--名風景區下龍灣。.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颱風夏浪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麥德姆 (2014年)

颱風麥德姆(Typhoon Matmo,國際編號:14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0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enry)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個被命名的風暴。「麥德姆」一名是由美國提供,是關島查莫羅語的大雨。.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颱風麥德姆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海鷗 (2014年)

颱風海鷗(Typhoon Kalmaegi,國際編號:14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Luis)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海鷗」(갈매기)一名是由北韓提供,即海鷗。.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颱風海鷗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香美市

香美市()為位於高知縣高知平原東部的城市。轄區內約九成地區為山林地。.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香美市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高岡郡

岡郡()是位於高知縣西部的一郡。 現轄有以下6町1村:.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高岡郡 · 查看更多 »

高知县

知縣()是日本四國島的一個縣,位於四國島南部的太平洋側,縣都位於高知市。舊稱土佐國。有「日本最后一條清流」之稱的四萬十川流經該縣。 高知縣總面積7,104.87平方公里,2005年10月1日的人口有796,196人。該縣是農業縣,經濟規模小,且人口持續減少,是日本過疏現象較嚴重的縣之一。對外交通相較于四國島其他縣份為不便。 高知縣也是土佐犬原產地。 File:Kochi Castle04s3872.jpg|高知城 File:Kochi Japan.jpg|高知縣 File:Tosa-jinja02s3872.jpg| 土佐神社 File:Kochi sta01s3872.jpg|高知站 File:Ryuo Falls 04.JPG|龍王瀑布 File:Muroto Cape.JPG| 室戶岬.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高知县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县

鹿儿岛县()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南端,除了九州岛的部分,还包括萨摩半岛和大隅半岛,以及薩南群島。古属萨摩国以及大隅国,鹿儿岛市为县政府所在地。 鹿儿岛县总面积91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22公里,共有岛屿605个。该县由19个市、20个町和4个村共43个市町村组成。鹿儿岛县分布着许多火山,约一半的土地被火山灰所覆盖。 鹿儿岛地区归入日本中央政权的时期比较晚,归入后统治度也比较低。鹿儿岛县对日本近代历史影响很大。在很久以前,它是一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薩摩藩的领地。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萨摩人,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鹿儿岛县 · 查看更多 »

黑山島

黑山島()是一座位於大韓民國全羅南道新安郡的大陸島。目前為多島海海上國立公園之管轄範圍。.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黑山島 · 查看更多 »

黄海

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黄海 · 查看更多 »

輕度颱風

輕度颱風(Tropical storm)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對於熱帶氣旋的一種分級,即中心風速每秒17.2公尺(每小時65公里)至每秒32.6公尺之間,低於每秒17.2公尺的熱帶氣旋則稱為熱帶性低氣壓。此級別相當於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風暴及強烈熱帶風暴。再進一級為中度颱風,亦即其他部門使用的颱風。 要注意的是,雖然此分級有官方英文譯名,但是中央氣象局在英文版本颱風發佈上卻未有使用,而是直接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英文分級名稱。此級可對應世界氣象組織建議之「熱帶風暴」或「強烈熱帶風暴」,因此英文發佈上會因應熱帶氣旋的實測強度,顯示為「Tropical Storm」或「Severe Tropical Storm」。.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輕度颱風 · 查看更多 »

阿南市

阿南市()是位于德島縣東南部的市,為四国最東端的市町村級行政區劃,也是德島縣南部地區的行政中心。 過去曾是全日本竹筍產量最多的地方。知名發光二極體製造商日亞化學工業的本社設於此,而其半數工廠也在此地。.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阿南市 · 查看更多 »

那霸市

那霸市(,)位于冲绳本岛南部西海岸,是沖繩縣縣廳所在地和琉球列島人口最多城市。那霸市是沖繩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且擁有國際機場那霸機場和連接沖繩縣外及附近離島的那霸港,是沖繩縣的玄關。那霸市是日本都道府縣廳所在地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城市,也是日本首都圈和近畿圈之外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那霸機場佔那霸市轄區面積的8%以上,再加上駐日美軍和那霸港的民用設施的話,實際可用於都市活動的面積更小。加上那霸機場的存在使得那霸部分地區對建築限高,無法修建摩天大樓。但最近那霸市開始在不受航空管制的那霸新都心等北部地區和再開發中的牧志、安里地區等舊市區興建摩天大樓。隨著城市化的進展,那霸附近自治體正成為那霸的睡城。2010年,以那霸市為中心的人口約有83萬人。同樣以那霸市為中心的沖繩本島中南部都市圈的人口則有超過112萬人,佔沖繩縣人口的八成以上,是日本屈指的人口集中地區。那霸市中心是由國場川、安里川包圍的平地地區。1987年美軍將牧港住宅地區交還之後,該地區成為並得到開發,正成為那霸新的中心。.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那霸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長岡郡

長岡郡()是高知縣的一郡。以長宗我部元親的誕生地而聞名。 現轄有以下2町:.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長岡郡 · 查看更多 »

鋒 (氣象)

鋒(frontal surface)是指冷暖氣流相遇所形成的一個面,是為冷暖氣團交介面,通常也會伴隨低壓槽。鋒面為中尺度系統。鋒面依照性質分為四種,為別為冷鋒、暖鋒、滯留鋒(或靜止鋒)、囚錮鋒,依照形成過程則可分為地面鋒、高空鋒。.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鋒 (氣象) · 查看更多 »

暴風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定義,暴風(Storm)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10級至11級,即每小時88至117公里,相當於每小時48至63海里或每秒24至33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10級的風力稱為「狂風」,而「暴風」(Violent storm)只代表11級的風力。較暴風風力低一級的,是烈風,而高一級的則是颶風。.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暴風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桃園縣

#重定向 桃園市 Category:2014年台灣廢除.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桃園縣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氣象廳 (日本) · 查看更多 »

沖繩島

沖繩島(;)或沖繩本島,也稱為地下(voicelinkfemale)或大地()。位於琉球群島沖繩群島,是琉球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全島面積1206.49平方公里,除去與俄羅斯有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外,為日本面積第五大的島嶼,次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沖繩島 · 查看更多 »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沖繩群島

沖繩群島(;)為日本琉球群島中央區域的群島,行政劃屬沖繩縣。 有人將位於沖繩島東方300公里外的大東群島視為沖繩群島的一部份,但因距離遙遠,也有人認為應獨立於琉球群島之外。此外,因為沖繩縣正位於琉球列島上,沖繩群島與琉球列島常被混淆。.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沖繩群島 · 查看更多 »

津野町

津野町()是位於高知縣中西部山區的一個城鎮,為四萬十川的源頭地。轄內的葉山風力發電廠,為四國地區發電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廠。.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津野町 · 查看更多 »

清源郡

清源郡,中国唐朝时设置的郡。 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置,治所在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晋江和木兰溪流域澎湖地区及厦门、金门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天下改郡为州,复为泉州。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福建的郡 Category:泉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厦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74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清源郡 · 查看更多 »

漢拏山

漢拏山(),又作漢拿山,是一座位於韓國濟州島中部漢拏山國立公園的休火山,海拔1950公尺(6,398英尺),超過韓國本土最高峰智異山(지리산,海拔1915公尺)與第二高峰雪嶽山(설악산,海拔1708公尺),為濟州島、韓國第一高峰,據記載,漢拏山最後一次火山爆發為1007年。 漢拏山是韓國為數不多的火山,周圍有360座寄生火山。並形成長達14公里的熔岩隧道。2007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漢拏山 · 查看更多 »

濟州島

#重定向 济州岛.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濟州島 · 查看更多 »

本山町

本山町()是高知縣北部,屬長岡郡的一町。為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成員之一。 轄區位於四國山地中央,吉野川上流地區。.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本山町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縣

新竹縣(客家話海陸片Sinˋ Zhug˙ rhanˇ)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北臨桃園市,南接苗栗縣,東南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臺中市相連,西部面向台灣海峽,西接與新竹市交界。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鳳山溪、頭前溪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早期新竹縣郊區多務農,197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創設於新竹市,1980年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於新竹市東區及新竹縣寶山鄉,1990年代位於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也逐漸從傳統產業聚落轉型為新興高科技產業聚落,使得新竹縣成為北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重鎮,而人口也在近幾年急速增加。 本縣方言於絕大部分地區使用海陸客家話,竹北市及新豐鄉沿海地區部分使用泉州腔閩南話較多,關西鎮及峨眉鄉部分使用四縣腔客家話為主。.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新竹縣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日本海 · 查看更多 »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而本年是日本氣象廳(JMA)有觀測紀錄以來,本洋面首次八月完全無任何熱帶氣旋生成的一年(吉納維芙除外,因其非於本洋面生成,且事實上是在七月末生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4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4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皆將給予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二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台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會有二個不同的中文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強烈熱帶風暴娜基莉 (2014年)和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