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张潮 (清朝)

指数 张潮 (清朝)

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號仲子,自稱三在道人,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

24 关系: 士族 (中国)孝廉孔尚任孔目安徽省小品小說家幻方幽梦影作家侍郎徽州府冒襄八股文四书五经程大位翰林院顺治老子化胡虞初新志陳維崧歙县清朝散文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新!!: 张潮 (清朝)和士族 (中国) · 查看更多 »

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員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新!!: 张潮 (清朝)和孝廉 · 查看更多 »

孔尚任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一号雲亭山人,山東曲阜縣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歷官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员外郎,清朝戲曲作家,著有《桃花扇》,與《长生殿》作者洪-昇-齊名,俗謂“南洪北孔”。.

新!!: 张潮 (清朝)和孔尚任 · 查看更多 »

孔目

孔目是中國古代官制,初創於唐代。 孔目本是指档案目录,隋炀帝《答智顗蒋州事书》有“本敕所司,具条孔目,无虑零漏。”之語,刘知几《史通·题目》:“至范晔举例,始全录姓名,历短行于卷中,丛细字于标外,其子孙附出者,注于祖先之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胡三省解釋:“孔目者如一孔一目,无不经其手”。 唐代始設有孔目官,嚴莊曾擔任安祿山的孔目官。北宋三馆亦有孔目官。元代,孔目可以左右官府。 明代翰林院下設孔目一員,待詔、孔目雖位卑,但不輕授人,凡居是職者咸知自重。清代時置孔目於翰林院下典簿廳,順治元年(1644年)置漢員一名。十五年定滿、漢各一名,滿員為從九品,漢員為未入流,實屬低級職員。與典簿共掌章奏文移。.

新!!: 张潮 (清朝)和孔目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张潮 (清朝)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小品

小品一詞可以指:.

新!!: 张潮 (清朝)和小品 · 查看更多 »

小說家

小說作家,通常又略作小說家,指写作小说的人。.

新!!: 张潮 (清朝)和小說家 · 查看更多 »

幻方

幻方,有时又称魔方(该称呼现一般指立方体的魔術方塊)或纵横图,由一组排放在正方形中的整数组成,其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之和均相等。通常幻方由从1到N^2的连续整数组成,其中N为正方形的行或列的数目。因此N阶幻方有N行N列,并且所填充的数为从1到N^2。 幻方可以使用N阶方阵来表示,方阵的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和都等于常数M_2(N),如果填充数为1,2,\dots,N^2,那么有.

新!!: 张潮 (清朝)和幻方 · 查看更多 »

幽梦影

《幽梦影》,清初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全文共219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学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购买了同乡张潮的《幽梦影》抄本,林语堂看后也很喜欢这本书。随后章衣萍将此书校點后交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社出版。 其实早几个月千秋出版社出版史天行注解的《幽梦影》。.

新!!: 张潮 (清朝)和幽梦影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张潮 (清朝)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侍郎

侍郎為中國、越南、朝鮮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創建於汉代,並沿用到20世紀初。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新!!: 张潮 (清朝)和侍郎 · 查看更多 »

徽州府

徽州府,明清两朝设置的府。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元朝为徽州路。元朝末年,朱元璋政权改名兴安府,又更为徽州府。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轄境為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省婺源縣,行政版圖相對穩定。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故废。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原領六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8年5月13日,設徽州專區。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新!!: 张潮 (清朝)和徽州府 · 查看更多 »

冒襄

冒襄(),字辟疆,號巢民。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四公子之一。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新!!: 张潮 (清朝)和冒襄 · 查看更多 »

八股文

八股文又称股賦、四书文、八比文、时文、時藝、制艺、制義,是中国明、清皇朝及越南阮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隋唐开始,中国发展出世界上最早和古代世界最完备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科举制度,开创出让绝大多数中国国民都能通过读书考試而进入国家决策中心、进而分享国家政权的途径。在隋唐時,科举中写文章的部分(明经)主要是写诗歌,直到明、清两代才正式转变为八股文。.

新!!: 张潮 (清朝)和八股文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张潮 (清朝)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程大位

程大位(),字汝思,號賓渠,安徽休寧縣率口人(今黃山市屯溪)。 嘉靖十二年四月初十(1533年5月3日)出生於商人家庭,因商業上的需要,對數學很有興趣,不惜重金購求算書,日後繼承父業,「周游吳楚之壚」,六十歲時著書《算法統宗》17卷,載595個數學問題,被推崇為中國“珠算鼻祖”。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卒。其故居至今仍坐落於屯溪區率口渠東側,佔地540平方米。 明代著名的大数学家程大位,在他所著的《算法统宗》中,对于这种解一般“孙子问题”的方法,还编出了四句歌诀,名曰《孙子歌》: 歌中的“廿”,读音与“念”音相同。“廿”即二十的意思。 这一歌诀的“诗意”,我们可以不去理会,只需注意它的数字就行了。歌诀中的每一句话,都指出了一步解题方法: 三(3)人同行七十(70)稀”——是说除以3所得的余数,要用“70”去乘它; 五(5)树梅花廿一(21)枝”——是说除以5所得的余数,要用“21”去乘它; 七(7)子团圆正半月(15)”——“半月”是一个月30天的一半,即15日,这是说,除以 7所得的余数,要用“ 15”去乘它;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这是说要把上面所乘得的三个数相加,加得的和如果大于105,便应减去105,或者减去105的倍数。这也就是《孙子算经》上的“一百六(106)以上,以一百五(105)减之”。这样得出的差,便是所要求的这个最小的未知数了。.

新!!: 张潮 (清朝)和程大位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张潮 (清朝)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张潮 (清朝)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老子化胡

老子化胡是指中國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包括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的傳說。根據老子化胡說,佛教其實亦源出老子,與道教同源。.

新!!: 张潮 (清朝)和老子化胡 · 查看更多 »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清初短篇文言小说集,張潮編輯,系摹仿《虞初志》而成,收集明末清初諸家的文集,共20卷。 虞初是汉武帝时一位方士,后人稱為“小说家”的始祖。《虞初新志》收集有魏禧的《姜贞毅先生传》、陳鼎的《烈狐傳》、徐喈鳳的《會仙記》、王思任的《徐霞客传》、吴伟业的《柳敬亭传》、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王士禛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觝戏记》等作品,大抵皆真人真事。清康熙年間有刻本。鄭澍若有《虞初續志》12卷。 Category:筆記小說.

新!!: 张潮 (清朝)和虞初新志 · 查看更多 »

陳維崧

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羡詞派”領袖。.

新!!: 张潮 (清朝)和陳維崧 · 查看更多 »

歙县

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东南部,是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歙县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置县始,统领徽州数千年,为徽州首县,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新!!: 张潮 (清朝)和歙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张潮 (清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散文

散文是一種文學形式,與之相對的稱為韻文或詩文。散文可分為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其中,廣義散文最容易辨識與定義的方式,是“松散”的結構。也就是說,扣除其它文学形式重叠部分,運用普通語法結構,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束縛及限制的文字梳理方式,都可稱為散文。除此,狹義散文是單指文學範疇內,結構鬆散之非韻文作品。文學專指的散文,歷代作品有著各時代不同流变的脉络,而正因為鬆散帶來的自由,散文作品表達出的思想通常有著丰富与圆满的特色。。.

新!!: 张潮 (清朝)和散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张心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