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徹

指数 張徹

張徹(),原名張易揚,祖籍浙江青田,於上海長大。武俠電影巨匠,為現代武俠電影鼻祖。 張徹父親是浙系軍閥。1940年代畢業于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抗戰後為張道藩提拔,管理文化活動,接觸電影界人。1948年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是臺灣在二戰後第一部電影。之後為蔣經國延攬成其幕僚,為國防部總政治部簡任專員,軍階至上校。1957年棄政再入影壇,到香港拍攝電影。 作為新派武俠片的掌門人,在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張徹發掘了眾多武打巨星、武術指導和著名導演,好萊塢著名導演吳宇森,武指劉家良,演員狄龍、午馬、李修賢、姜大衛、王羽、陳觀泰、羅烈、陳惠敏、傅聲、狄威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他帶出的弟子巨星,以及由他創下的香港陽剛武俠浪潮,足足影響了幾代人。 張徹執導的主要作品有:《獨臂刀》、《獨臂刀王》、《新獨臂刀》、《十三太保》、《報仇》、《馬永貞》、《刺馬》。 張徹亦曾經為電影主題曲或插曲填詞,計有:《高山青》(主唱:張茜西)、《鑽石》(主唱:羅文) 2002年5月30日,張徹因肺積水入將軍澳醫院。6月22日清晨7時30分,因肺炎病逝,享年79歲,其沒有子女,遺孀為梁麗嫦。.

70 关系: 劉家良十三太保 (1970年電影)午馬南少林與北少林南京大学台灣叉手吴宇森報仇 (電影)大刺客 (電影)好莱坞姜大衛导演少林與武當 (1980年電影)射鵰英雄傳 (1977年電影)射鵰英雄傳第三集射鵰英雄傳續集將軍澳醫院上海市中央大学中国抗日战争五虎將 (1974年電影)五毒 (電影)廣東十虎與後五虎張道藩張茜西俠客行 (1982年電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刺馬 (電影)刺馬案傅聲军阀八國聯軍 (電影)八道樓子王羽獨臂刀獨臂刀王碧血劍 (1981年電影)神鵰俠侶 (1982年電影)義膽群英羅烈羅文無名英雄 (1971年電影)狄威狄龙鐵旗門蝴蝶盃 (1965年電影)青田县街市英雄...飛狐外傳 (1980年電影)馬哥波羅 (電影)馬永貞 (1972年電影)香港高山青賣命小子阿里山風雲蔣經國重庆市臺灣戰後時期金臂童陳觀泰陳惠敏李修贤武俠片死角 (1969年電影)殘缺 (電影)沖霄樓浙江省憤怒青年 (電影)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劉家良

劉家良(Lau Kar Leung,),原籍廣東新會,在廣州长大,為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著名武打明星及導演,榮獲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以表揚他將武術電影發揚光大,貢獻良多。2013年6月25日,劉家良因為血癌而病逝於沙田仁安醫院。 其父劉湛為黃飛鴻之徒孫。 劉家良與第二任妻子翁靜晶育有兩女,長女劉萬儀(Jeanne)曾就讀沙田學院(國際學校),又參與過亞洲電視劇集《殭屍道長II》的演出,現時於劍橋大學修讀法律,次女劉幸儀(Rosemary)曾在香港國際學校就學。.

新!!: 張徹和劉家良 · 查看更多 »

十三太保 (1970年電影)

是1970年由张彻执导的香港电影,是比较早的几部邵氏电影之一。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小说。《十三太保》也是1970年四大卖座华语片之一。.

新!!: 張徹和十三太保 (1970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午馬

午馬(Ng Ma,),本名馮宏源,香港演員及電影導演,同時也是名導演張徹、胡金銓之高徒和私塾弟子。1995年,午馬到深圳拍戲時,認識比他小23歲、做房地產仲介的太太馬艷;婚後,太太轉任他的經紀人,午馬負責拍戲賺錢,太太就為他處理財務。曾以《倩女幽魂》燕赤霞一角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由於在台灣有線電視台不斷重播《倩女幽魂》與《與龍共舞》,讓其台灣民眾對燕赤霞、鹹蝦叔深植人心。.

新!!: 張徹和午馬 · 查看更多 »

南少林與北少林

,為1978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南少林與北少林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新!!: 張徹和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張徹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叉手

香港1981年邵氏出品,張徹所執導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叉手 · 查看更多 »

吴宇森

吳宇森 (英文名:John Woo Yu-Sen,),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是香港及好萊塢導演及編劇。畢業於九龍的協和小學,而中學曾就讀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及在位於大坑東的路德會協同中學畢業。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1986年他編劇及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獲得當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臺灣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從此片開始,吳宇森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與西半球的奧利佛·史東和昆汀·塔倫提諾遙相呼應。 2005年由香港影藝界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獲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2010年荣获第67届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2015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武士奖”。.

新!!: 張徹和吴宇森 · 查看更多 »

報仇 (電影)

是1970年張徹導演的功夫片,由姜大衛、汪萍領銜主演;狄龍客串主演。電影背景在1925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前的北京,並著重於姜大衛的復仇過程。全片功夫的場面並不多,倒是用刀以及柔道的場面不少。.

新!!: 張徹和報仇 (電影) · 查看更多 »

大刺客 (電影)

是1967年香港邵氏電影,導演張徹。講史記五刺客之聶政的故事。由王羽主演。.

新!!: 張徹和大刺客 (電影) · 查看更多 »

好莱坞

荷里活(Hollywood),中國大陆、台灣及新马譯作--,港澳譯作--,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個地名,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经常被与美國電影和影星联系起來,而「荷里活」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南加州的。.

新!!: 張徹和好莱坞 · 查看更多 »

姜大衛

姜大衛(John Chiang Tai Wai,),又名姜大偉或姜大衞,本名姜偉年,香港實力派演員及導演。 姜大衛出身於演藝世家,生父嚴化(本名姜克琪)、母親紅薇以及繼父爾光均為演員。其兄秦沛和同母異父的弟弟爾冬陞,以及其妻李琳琳都是香港著名藝人,育有兩女姜依蘭、姜依文及一子姜卓文(John Junior)。其女姜依蘭於2007年與電視演員曹永廉結婚。.

新!!: 張徹和姜大衛 · 查看更多 »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新!!: 張徹和导演 · 查看更多 »

少林與武當 (1980年電影)

,為1980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少林與武當 (1980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射鵰英雄傳 (1977年電影)

是1977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電影。改編自金庸著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有《射鵰英雄傳續集》及《射鵰英雄傳第三集》兩部續篇。.

新!!: 張徹和射鵰英雄傳 (1977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是1981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電影。改編自金庸著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前作有《射鵰英雄傳》及《射鵰英雄傳續集》。.

新!!: 張徹和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 查看更多 »

射鵰英雄傳續集

是1978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電影。改編自金庸著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前作為《射鵰英雄傳》,另有續篇《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新!!: 張徹和射鵰英雄傳續集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醫院

將軍澳醫院(Tseung Kwan O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TKOH)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坑口寶寧里2號,佔地約3.7公頃,毗鄰坑口(北)巴士總站,是將軍澳新市鎮內的一所提供住院、專科門診、日間病房、24小時急診服務、復康及社區服務的醫院,於1999年12月落成,現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現時正計劃建立區内中醫院及婦產科。 無綫電視部分劇集的外景拍攝會以將軍澳醫院為取景地。.

新!!: 張徹和將軍澳醫院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張徹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央大学

#重定向 中央大学 (消歧义).

新!!: 張徹和中央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張徹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五虎將 (1974年電影)

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五虎將 (1974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五毒 (電影)

香港1978年邵氏出品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五毒 (電影) · 查看更多 »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1979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電影。取材於清末在廣東以武術稱著的廣東十虎及其後人之事跡。.

新!!: 張徹和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 查看更多 »

張道藩

張道藩(),本籍貴州盤縣,美術教育者。曾於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擔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

新!!: 張徹和張道藩 · 查看更多 »

張茜西

張茜西(),本籍四川,童年即踏入話劇的張茜西,是二戰期間之抗日娃娃劇團成員之一,成名舞台劇為江南之春。1949年與藍天虹主演《阿--山風雲》,並前往台灣阿-里-山搭景拍攝。她於該片飾演阿--山原住民少女,其主唱歌曲《高山青》至今仍於台灣傳頌。 國共內戰後,她定居台灣,仍從事電影業並轉為幕後。1970年代,她輾轉從台灣移居香港,仍投身電影業。1980年代,她返中國大陆並擔任四川政協委員頭銜。2004年5月14日,因心臟病病逝香港,享年76歲。.

新!!: 張徹和張茜西 · 查看更多 »

俠客行 (1982年電影)

,為為1982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電影。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俠客行。.

新!!: 張徹和俠客行 (1982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大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

新!!: 張徹和國立中央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國立中央大學(中大)於清末在南京創校,名稱及沿革曾數度變更,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名定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后改名国立南京大学,在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调整被拆分為多所高校,其在大陸的主體大致為今南京大學及東南大學,後亦在台灣以原名復校。2006年,中央大學舊址錄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大創校之初,師資鼎盛,理科、農科教員有80%留洋,全中國首個生物系更在東大創系。史家有言「北大以文史哲著稱,中大以科學名世」轉引自王成聖撰《郭校長秉文傳》提及的《記北大(東大附)》,見《中央大學七十年》,1985年版,第70頁。,故兩校皆列入民國四大名校。.

新!!: 張徹和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 查看更多 »

刺馬 (電影)

是香港邵氏公司1973年拍攝有關馬新貽案的電影。.

新!!: 張徹和刺馬 (電影) · 查看更多 »

刺馬案

刺馬案為中國晚清时期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之事案。.

新!!: 張徹和刺馬案 · 查看更多 »

傅聲

傅聲(英語:Alexander Fu Sheng,),香港著名已故電影功夫男演員,原名張景賢,又名張富聲,出生於香港。家中共有兄妹十一人,他排行第九,其父親為香港富商名流、立法局議員兼太平紳士張人龍,妻子為著名女歌星甄妮。.

新!!: 張徹和傅聲 · 查看更多 »

军阀

軍閥可以定義為軍人以武力為後盾,割据一方,以保有並擴張自己的權位,忽視國家的秩序法律。以下為軍閥的定義:.

新!!: 張徹和军阀 · 查看更多 »

八國聯軍 (電影)

,或名《神拳三壯士》(Spiritual Fists),為1976年香港邵氏公司發行,張徹執導,以清末庚子拳亂為背景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八國聯軍 (電影) · 查看更多 »

八道樓子

1976年出品的國語發音之有聲彩色電影,長弓電影公司出品,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發行。導演為動作片名導張徹,改編自1933年秋長城戰役之古北口八達嶺戰場。 國民革命军第一十七軍徐庭瑶下辖第2师、第25师、第83师;第25师(師長關麟徵)第75旅第149团上校团长王潤波命令偵察先鋒營,十七军第2师(黄杰師長)六旅(罗奇旅長)十一团副团长吴超徵兼任營長,後來全營集合,僅僅剩下7名國府兵 失聯孤軍力守古北口八達嶺的一座碉堡,竟能對抗日軍千名達一星期之精彩史實,(影片宣傳說「日軍兩萬名,坦克30輛」,日軍人數是初期古北口攻防戰役,而不是八達樓子前方之掩護戰);此片當年觀眾踴躍,票房收入頗佳,往後世界各國陸軍戰爭電影拍攝,竟依稀可見此片身影,似乎抄襲;顯見此片有它戰爭片經典地位;演員皆當年硬底子功夫明星齊聚一堂戚冠軍、傅聲、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劉家輝、梁家仁、王龍威、郭追。.

新!!: 張徹和八道樓子 · 查看更多 »

王羽

王羽(),原名王正權,香港演員、導演、編劇,籍貫江蘇無錫,1943年出生於上海。早期主要在香港擔任武打演員,是導演張徹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的第一代明星之代表人物。經媒體《鏡週刊》報導指出,王羽在歷經二次中風後,由泰國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入住振興醫院多時,新店豪宅並也傳出易主。.

新!!: 張徹和王羽 · 查看更多 »

獨臂刀

是1967年邵氏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也是张彻的成名作。该片开启了“新武侠”的时代。《獨臂刀王》為其續集。 本電影亦引申後來的獨臂刀案,成為香港經典的民事訴訟案例。當年鄒文懷剛成立嘉禾公司,並拉攏王羽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電影,被邵氏指控侵犯版權,最後法官判嘉禾勝訴,邵氏不服上訴,並獲得直。當年代表鄒文懷的是余叔韶大律師。.

新!!: 張徹和獨臂刀 · 查看更多 »

獨臂刀王

,為1969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電影。本片參考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男主角楊過斷臂的劇情。.

新!!: 張徹和獨臂刀王 · 查看更多 »

碧血劍 (1981年電影)

,為1981年張徹執導的武俠電影,改編自金庸所撰武俠小說《碧血劍》。.

新!!: 張徹和碧血劍 (1981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神鵰俠侶 (1982年電影)

,為香港1982年邵氏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張徹執導,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

新!!: 張徹和神鵰俠侶 (1982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義膽群英

(別名:龍蛇爭霸),香港電影,萬能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該片是導演張徹從影40周年紀念的回憶影片,上映於1989年,當時票房收入約791萬港元。.

新!!: 張徹和義膽群英 · 查看更多 »

羅烈

羅烈(Lo Lieh,),原名王立達,為印尼華僑,香港著名動作片演員和武打演員。羅烈愛好武術從小學過形意拳、太極拳。.

新!!: 張徹和羅烈 · 查看更多 »

羅文

羅文(Roman Tam Pak Sin,),本名譚百先,暱稱羅記,籍貫廣西桂平,生于广西百色、廣州長大。是一名已故实力派歌手,亦是带動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先驅者;活躍于六十年代末至千禧年代初,得益於粵曲根底,其音域廣闊、氣息綿長、咬字清晰、唱腔別樹一格,也敢於挑戰不同旋律並駕馭有如,又培育了不少香港新一代的歌手,因而有「一代歌聖」之美譽,與「歌神」許冠傑齊名。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香港歌手一生通常只會獲頒一次樂壇致敬獎項,如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及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金針獎(或同等獎項),羅文卻獲獎數次。他在198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獲頒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及至1996年又獲頒輝煌成就大獎,而於2002年則獲追頒十大勁歌金曲20週年榮譽大獎;此外,香港電台在1991年及2001年兩度頒發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金曲銀禧榮譽大獎)予羅文。雖然金曲銀禧榮譽大獎在2002年亦頒贈給廿多位對香港樂壇有重大貢獻的音樂人,(香港樂壇教父顧嘉煇為第一屆獲獎人),可見其地位之超然。 2005年11月8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郵品系列,羅文成為其中一名獲致敬推出郵票的歌手(面額為港幣2元4角)。2006年,其家屬把他近3,000項演藝文物(包括獎項、服飾、剪報、相片、舞台劇資料、海報等等)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捐贈儀式於2007年10月18日舉行,其中60件物品由翌日起於二樓迴廊展區展出半年。2011年12月,該館再展出部分物品。.

新!!: 張徹和羅文 · 查看更多 »

無名英雄 (1971年電影)

,為1971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電影。.

新!!: 張徹和無名英雄 (1971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狄威

威(Dick Wei,)原名--吉龍,籍贯台湾,香港著名演员、武打演員,他主要出演动作片和功夫片。.

新!!: 張徹和狄威 · 查看更多 »

狄龙

龍(Tik Lung,Tommy Tam,),原名譚富榮,香港著名演員。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新!!: 張徹和狄龙 · 查看更多 »

鐵旗門

,為1980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鐵旗門 · 查看更多 »

蝴蝶盃 (1965年電影)

,為1965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電影。.

新!!: 張徹和蝴蝶盃 (1965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青田县

青田县位于中國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北接台州,是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 青田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田鱼之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达32万之多,分布在世界121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的华侨居住欧洲。.

新!!: 張徹和青田县 · 查看更多 »

街市英雄

,為1979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街市英雄 · 查看更多 »

飛狐外傳 (1980年電影)

,為1980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電影。改編自金庸同名武俠小說飛狐外傳。.

新!!: 張徹和飛狐外傳 (1980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馬哥波羅 (電影)

是1975年邵氏電影公司發行,張徹導演執導之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馬哥波羅 (電影) · 查看更多 »

馬永貞 (1972年電影)

,是1972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由張徹及鮑學禮聯合執導,陳觀泰主演之武打電影。影片取材於清末拳師馬永貞之事蹟,並將年代向後推移自民國年間。而自此片起不但掀起黑幫片熱潮,更開創了上海灘爭霸的戲路,後以此為題材之影視作品更層出不窮。1990年代影星金城武重拍此片再演馬永貞。.

新!!: 張徹和馬永貞 (1972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張徹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高山青

《高山青》,為臺灣著名的歌曲。.

新!!: 張徹和高山青 · 查看更多 »

賣命小子

香港1979年邵氏出品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賣命小子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風雲

《阿里山風雲》,是一部由張瑛及張徹導演,上映於1949年的劇情電影。該片的插曲包含〈高山青〉等作品。.

新!!: 張徹和阿里山風雲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張徹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張徹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張徹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金臂童

香港1979年邵氏公司出品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金臂童 · 查看更多 »

陳觀泰

陳觀泰(Chen Kuan Tai,),籍貫廣東。曾在東南亞國術擂台賽上獲得輕重量級冠軍,有大聖劈掛門高手之稱,香港著名具有「真功夫」的武打電影演員之一。 陳觀泰年輕時在片場當龍虎武師,陳觀泰幼練大聖披挂拳,是70年代邵氏演員,憑著堅實的功夫根基,因而得到導演張徹的提攜。1972年憑《馬永貞》一片成名及走紅。受張徹的影響,他亦當過導演,執導過《鐵馬騮》、《上海灘大亨》。 陳觀泰經多段婚姻,1976年邵氏影星盈盈為其未婚產下一女陳泳希,次年離異。後與台灣女星方怡珍結婚,1978年方跟他誕下兒子陳駿祥,後離婚收場。1990年於澳洲迎娶趙婷婷,數年後離異。2017年73歲的陳觀泰與43歲湯利萍結婚。.

新!!: 張徹和陳觀泰 · 查看更多 »

陳惠敏

陳惠敏可以指:.

新!!: 張徹和陳惠敏 · 查看更多 »

李修贤

李修贤(Danny Lee,),香港電影演員、監製,以擅於製作警匪片見稱。.

新!!: 張徹和李修贤 · 查看更多 »

武俠片

武侠片,又称武侠电影、武侠剧、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电视剧类型。.

新!!: 張徹和武俠片 · 查看更多 »

死角 (1969年電影)

,為1969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電影。.

新!!: 張徹和死角 (1969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殘缺 (電影)

,為香港1978年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的一部武打電影。.

新!!: 張徹和殘缺 (電影) · 查看更多 »

沖霄樓

香港1982年邵氏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張徹執導,改編自七俠五義中眾俠士闖沖霄樓的一段故事。.

新!!: 張徹和沖霄樓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張徹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憤怒青年 (電影)

是1973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時裝動作片,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低下層青少年問題。由張徹及桂治洪聯合導演,倪匡編劇。.

新!!: 張徹和憤怒青年 (電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张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