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指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國立中央大學(中大)於清末在南京創校,名稱及沿革曾數度變更,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名定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后改名国立南京大学,在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调整被拆分為多所高校,其在大陸的主體大致為今南京大學及東南大學,後亦在台灣以原名復校。2006年,中央大學舊址錄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大創校之初,師資鼎盛,理科、農科教員有80%留洋,全中國首個生物系更在東大創系。史家有言「北大以文史哲著稱,中大以科學名世」轉引自王成聖撰《郭校長秉文傳》提及的《記北大(東大附)》,見《中央大學七十年》,1985年版,第70頁。,故兩校皆列入民國四大名校。.

137 关系: 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城墙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台湾吳稚暉吳淞吴有训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孫中山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嶺南大學上海市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商学院严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壢區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中央大学西迁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中山大学中山门 (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科学院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国抗日战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百科全書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交通大学应变委员会张乃燕张之洞张江树徐乃昌在台復校在臺復校北京大学北伐北极阁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刘世珩刘伯明 (哲学家)周鴻經周恩来军事管制委员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安徽大学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第五軍醫大學第四军医大学缪荃孙羅家倫生物学电子科技大学顧孟餘顾毓琇行政院袁昌英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魏光焘黄玉珊鼓樓幼兒園齐鲁大学辛亥革命范绪箕震旦大学部聘教授郭秉文郑万钧钱锺韩钱正英蒋维乔蔡元培蔣中正重庆大学重庆市臺灣金善宝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镇江市陈三立陈鹤琴李四光李瑞清李铁铮杨杏佛桃園市梁希武汉大学民国四大名校江南大学江宁江谦江苏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江苏省汪精卫汪海粟河海大学河海工科大学沙坪坝区潘菽朱家驊成都市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方履中1952年南京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扩展索引 (87 更多)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厦门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简称华理,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中国的一所重点大学。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合并组建而成,1993年2月更为现名。现拥有徐汇、奉贤、金山科技园三大校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华东理工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ECUPL),原名为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上海,目前拥有长宁和松江两个校区,长宁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为原圣约翰大学的校园,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大学城龙源路555号。.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华东政法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现指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大部为夯土城牆,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約20公里為磚造,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規劃內城部局,內外城牆又與天體赤道、黃道二十八宿作對應,有朝有廷有市,並非較簡單的前朝後市布局。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城墙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简称南工,是中国首批“20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是省部共建和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八个学科门类。.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綜合性師範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有关系科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为现名。现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处校區。.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籌建於清光緒28年(1902年),曾十易校名,七遷校址,院系調整時(1952年)由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改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南師附中。.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中華民國)

南京市是中華民國在1927年北伐至1949年政府遷台前所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簡稱為「京」,曾為中華民國首都,也是當時全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英语: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兼有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原党委书记左惟已经调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光宏教授。.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铁道医学院

#重定向 东南大学医学院.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铁道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江苏省省属综合性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南京林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吳稚暉

吳敬恆(),一名脁,字稚暉,以字行,原籍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出生於江蘇武進和无锡交界處的雪堰橋。中華民國開國元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隨國民革命却不入公家。1947年,在原籍江蘇省武進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吳稚暉工書法,著作有《荒古原人史》、《天演圖解》、《上下古今談》、《朏盦客座談話》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吳稚暉 · 查看更多 »

吳淞

吴淞,民间亦习称吴淞镇,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大致相当于今吴淞街道及附近一带的范围。历来为上海海上门户、对外贸易港口和兵家必争之地。向有“水陆要冲,苏松喉吭”、“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清末以后所设的吴淞市、吴淞开埠工程总局、吴淞乡、吴淞商埠局以及吴淞区的驻地都设于此。吴淞东北境吴淞口有西炮台遗址,建有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南境有淞沪铁路吴淞站遗址。.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吳淞 · 查看更多 »

吴有训

吴有训(),字正之,江西省高安市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吴有训 · 查看更多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行政级别为副部级。是“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同济建筑系与清华建筑系并列全国榜首。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校。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后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同济大学,1949年更名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目前共设有38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5所附属中学;有全日制本科生1.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近5000人。有外国留学生数千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850亩;纸本图书400余万册。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和2018年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同济大学均位列全国(中国大陆)第十。.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同济大学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复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上海医学院、上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被公认为是中国大陆医学院校的前三甲之一,由复旦大学授权统一管理复旦大学的各医科学院。 上海医学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27年(时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國立上海醫學院,是当时中华民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59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共16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原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2001年至2012年,原上海医科大学的架构被撤销,各医学院系和附属医院由复旦大学直接管理。 为尊重医科发展的特殊性,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上海医学院经复旦大学授权,对复旦大学各医学院系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发展规划等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中国安徽省会合肥市,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现任校长为匡光力。 学校目前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一流,已成为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在中國大陸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府,該校在计算机、電能质量管理、材料科學、電子科學、信號處理、控制科學、漢語言、哲學、法學、英語語言文學等幾方面的實力較為突出。安徽大学在读/在职教职工分布情况为:研究生6826人,本、专科生23217人,成人教育学生5463人,留学生544人,教职工总数2636人,学生及教职工总数达38686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安徽大学 · 查看更多 »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安徽省属重点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法、医、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安徽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山东工业大学

山东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由6所旧学校并编而成。前身为山东省工业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山东工学院; 1983年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2000年,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山东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山东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山东省政府三方共建的综合性大学;为山东省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5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山东农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截至2014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5145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图书馆藏书239万册。在校生33248人,其中本科生30219人,博士、硕士生3029人。教职工2653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8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19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山东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可以指:.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嶺南大學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8日,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1956年2月改称上海体育学院;1972年5月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2002年10月,上海运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并入,组建为新的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现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目前拥有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武术、足球、体操、重竞技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上海体育学院 · 查看更多 »

上海商学院

上海商学院(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BS),是上海市市属公办本科普通高校,前身为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该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昕。 目前该校本科层面有徐汇、奉贤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徐汇区中山西路2271号和奉贤区奉浦大道123号。.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上海商学院 · 查看更多 »

严恺

严恺,()天津人,祖籍福建闽侯,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墨西哥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和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河海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严恺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有19个内设司、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其中。另外,教育部还直接管理15个教育类社会团体和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1985年至1998年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简称国家教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不同,它既是行政管理机构,也是国立院校的经营者。.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壢區 · 查看更多 »

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

中央大学(汪精卫政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汪精卫政权在南京建立的学校。该校被蔣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称为「伪中央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 · 查看更多 »

中央大学西迁

中央大学西迁,又称中央大学内迁,是指1938年至1946年间國立中央大學迁入重庆继续办学的一段历史,这也是今天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央大学西迁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

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部门,主管全国的林业建设。.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直称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中国大陆第9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山门 (南京)

中山门是南京城最东面的一座城门,1931年将原南京明城墙内城城门朝阳门改建而成。1366年,朱元璋在原金陵城基础上向东、北两面扩建新城,新城的东门即朝阳门,是一座单孔券门。明代朝阳门是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明孝陵的通道,平时并不开放。清代同治四年,在朝阳门外增筑一道外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湘军曾经多次在朝阳门激战,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从这座城门攻进南京城。1929年,孙中山遗体奉安中山陵之前,南京市将距离中山陵最近,且是灵榇必经之处的朝阳门改名为中山门。1931年,为了在东郊中央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的交通方便,南京市工务局将旧中山门及瓮城拆除,门基挖低降坡,在原址偏北处另建三孔券门,即现中山门。 中山门是连接南京城与东郊的重要通道。1996年,在城门下方两侧开辟全长1600米的双线行车隧道,城门则作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由于历经战火和隧道施工的影响,中山门墙体的塌陷、渗水现象越来越严重。2003年,作为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南京市政府对中山门进行了整修。整修工程清除了墙体内的约3000立方米填土,减轻自重约5000吨,并浇筑钢筋混凝土空箱置于城墙内部以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并将已经严重倾斜的部分城墙拆除重砌。 中山门内有南京博物院。门外原有宽阔的护城河一直向南延伸。因沪宁高速公路建设及沿湖房地产开发,原来的水面大大缩小,并被命名为“月牙湖”。.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山门 (南京)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中国大陆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規模較大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决定重建教育体系,于是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学习借鉴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放棄原中华民国政府建立的美国式教育體系,且受其正反两方面影响。狭义的“院系调整”通常仅指第一次。第二次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决定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上去,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中国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百科全書

《中華百科全書》是中華民國的第一部中文百科全書。全書共分十冊,三十八種類別,條目約一萬五千餘條。由1981年開始逐步出版,至1983年為止。撰稿人主要來自中國文化大學與中華學術院。 而後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而有多媒體版的出現,並增加益智問答、辭目熱門排行、關鍵字熱門排行等附加功能,圖片部分亦有改良。多媒體版於十項分類中共有8611條目。.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華百科全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缩写:SEU),簡稱「東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原四大工学院、建筑老八校之一,入选首批211工程及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中国“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主要成员。东南大学也是中国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16所部属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中国首批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建设高水平艺术团试点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拥有中国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试点及首批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南大学是20世纪初中国最早建立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2012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题词“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早在1920年代,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主张“自由讲学”,延揽了国内外许多名流学者到此讲学,如美国杜威博士讲授《实验教育哲学》;美国吴卫士博士讲授《昆虫学》;美国孟禄博士讲授《教育学》;德国杜里舒博士讲授《生机哲学》;北大胡适博士讲授《实用主义》;梁启超教授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江亢虎博士讲授《劳动问题》;张东荪教授讲授《新闻学大意》;还有本校常务校董和工科教授杨杏佛的《政治改造思想》等,此外还延聘了佛学大师欧阳竟无讲了一次《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世人所必需》的讲座。1923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讲学时就称“或许我们这里,东南大学,就是推行美化的大本营。”(美化即美国式的教育)。 东南大学依据“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多学科协调发展,在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中,东南大学入选1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数量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在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5个学科获评“A+”顶级学科(数量亦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现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0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重点智库,以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太赫兹研究所、医学影像与精确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阿尔法磁谱仪 AMS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研究中心、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等近百个学术科研机构。 东南大学目前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同时与全球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947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492人,留学研究生536人,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中国江苏省第一。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曾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韦钰院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代表,作为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德国学成回国后,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现名吴健雄实验室)及中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东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前身为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系,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学院。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等长期执教于此,为中国建筑学及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校友中有8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亦有3名院士执教于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学院之一,目前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中国全国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建立的国立东南大学(后为国立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1952年电机工程系电信组成立为电信工程系,1953年更名无线电工程系,2006年改为学院。学院开设专业分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均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持的第二轮学科评估中分别排名第4名与第2名。学院全职教师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2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源于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创建的土木工程学科,现设建筑工程系、建设与房地产系、工程力学系、桥隧与地下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在2013年公布的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第3位。.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16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专修科,后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机械预科、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2年更名为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2006年成立为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东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现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博士后流动站。.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查看更多 »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是1921年由交通部所屬散居三地的大學合併而成的,後分立為五所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交通大学 · 查看更多 »

应变委员会

应变委员会,简称应变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一些城市即将被中国共产党接管的背景下,一些工厂、学校、银行等机关团体召开“应变会”,以应对将来的局势。一些机关团体中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党员也参加、成立应变会,以安抚人心、使机关财物不受损失,以利于中国共产党接收。.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应变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张乃燕

张乃燕(),字君谋,号芸盦、芸庐。教育家,学者,政治活动家。祖父张颂贤 ,父为 张弁群,国名党元老张静江是其叔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张乃燕 · 查看更多 »

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重臣。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响。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砲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砲台失守,张之洞會同两江总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张之洞 · 查看更多 »

张江树

张江树()又名雪帆,江苏常熟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的先驱。华东理工大学的创始人。 1910年,就读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1914年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数学理化部,1918年毕业留校任化学助教。1923年赴美国留学,先在美国加州大学学化学,1924年又入哈佛大学。1926年回国,先后在光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授。1932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后,任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教务长。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创建南京工学院,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0月开学后调任中国第一所高等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院长,该校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1981年退休,担任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名誉院长。曾长期担任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辞海》化学分科主编。1989年10月在上海逝世。 Z张 Z张 Z张 理Z张 Z张 0Z张 Category:东南大学校长 Category:武汉大学教授 分類:國立中央大學教席學者 分類:南京大學教席學者 Z.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张江树 · 查看更多 »

徐乃昌

徐乃昌(),字积余, 晚号随庵老人,清末文人、著名藏书家。 出身安徽南陵世家。伯父徐文达,曾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堂兄徐乃光,曾任驻美国纽约首席领事。徐乃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二十七年任淮安府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曾主办积谷、厘捐、赈捐和督察通海垦务。约于光绪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学务(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2月成行),回国后提调江南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徐为官清正,以礼待人,重视录用、提拔有才识的人。清亡后,隐居著述和校刊古籍,成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学者。 著有或与他人合著《南陵县志》《安徽通志》《安徽丛书》《东游日记》等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徐乃昌 · 查看更多 »

在台復校

#重定向 在臺復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在台復校 · 查看更多 »

在臺復校

在臺復校,指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中國大陸部分學校的教職員工、校友等,在臺灣地區依照原本所屬之學院、學校的名義或組織,來重新開辦學校,其中從中學到大學都有。.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在臺復校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北伐 · 查看更多 »

北极阁

北极阁通称鸡笼山,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北的一座丘陵,北依玄武湖、明城墙,西邻鼓楼岗,东接覆舟山,是钟山延伸入南京城的余脉之一。山高约62米,周长5.3公里,因形似鸡笼,自六朝以来多称“鸡笼山”。因有鸡鸣寺,故又稱鸡鸣山。清康熙年间在山顶建北极阁,民间常以阁名指代山名,1930年北极阁拆除改建为气象台后,北极阁专指鸡笼山。 清乾隆年间鸡笼山曾以“鸡笼云树”列入“金陵四十八景”。.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北极阁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大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國立中央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國立中央大學(中大)於清末在南京創校,名稱及沿革曾數度變更,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名定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后改名国立南京大学,在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调整被拆分為多所高校,其在大陸的主體大致為今南京大學及東南大學,後亦在台灣以原名復校。2006年,中央大學舊址錄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大創校之初,師資鼎盛,理科、農科教員有80%留洋,全中國首個生物系更在東大創系。史家有言「北大以文史哲著稱,中大以科學名世」轉引自王成聖撰《郭校長秉文傳》提及的《記北大(東大附)》,見《中央大學七十年》,1985年版,第70頁。,故兩校皆列入民國四大名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表列出1925年-1949年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轄下的中國地區之國立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 查看更多 »

刘世珩

劉世珩(),字蔥石、季芝,號聚廎、聚卿、貴池學人、枕雷道士、梅溪釣客,劉瑞芬第五子,又號劉五。安徽貴池南山村人,清末收藏家、篆刻家。 光緒甲午(1894年)舉人,歷官江苏特用道,江宁商会总理、度支部右参议、湖北造币厂总办、天津造币厂监督。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得精善秘本千余种,含宋、元二刊宋代王应麟之《玉海》,故以“玉海堂”名其居,1940年,家藏聚至7000余件,劉世珩之子劉公鲁於抗日戰爭中去世,家人靠典卖家藏度日。著作有《贵池二妙集》、《贵池唐人集》、《临春阁曲谱》、《大小忽雷曲谱》、《梦凤词》、《曲品》等。 L L Category:清朝地方官員 S.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刘世珩 · 查看更多 »

刘伯明 (哲学家)

劉伯明(),名經庶,字伯明。哲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哲學的先驅者、中國現代自由教育的倡導人、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學贯中西,通儒、道、佛學,治西洋哲學,精于英文,通法文、德文,兼及希臘文、梵文。江蘇南京人。祖籍山東章丘。.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刘伯明 (哲学家) · 查看更多 »

周鴻經

周鴻經(),數學家,教育家。江蘇徐州人。 他在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師從倪若水、孫本文等人。1922年以全班之冠成績畢業,免試直升國立東南大學(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算學系(即數學系),師從熊庆来、何鲁、段子燮、周家树、劉伯明、柳詒-徵-、吴梅等人。1927年畢業,任教于廈門大學,1928年在國立南京中學任教。1929年任教於清華大學。1934年夏入倫敦大學,1937年夏畢業,兩篇碩士論文“解析函數模之平均值”與“劣諧和函數”獲主考者劍橋大學教授G.H.Hardy稱譽,授予特優星號之理科碩士學位;導師Bosanquet建議留校補修學分,一年可獲博士學位,他報國心切,旋即回國。1937年秋受聘為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並曾兼任數學系系主任,1941年任學校訓導長。1945年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48年春辭司長職專任中大教授,旋兼任中大教務長,1948年8月任国立中央大學校長。1949年6月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1949年到台,以中研院總幹事為中研院籌建南港新址,並任中研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兼任臺灣大學教授。1950年任“中國自然科學促進會”首任理事長。1956年秋,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請前往康奈爾大學講學。1957年倫敦大學預備授予科學博士學位,未及準備便因病在紐約逝世,享年僅55歲。.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周鴻經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军事管制委员会

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战争时期与特殊政治时期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管理方式和临时行政单位,其通过派出军事机构而对某部门或地域进行有效的军事管制与行政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共实施过两次军事管制委员会制度。第一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1953年),第二次为文化大革命前期(1968年至1972年)。.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军事管制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

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全国六大学区内设立的最高学府,他们是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中山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北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 · 查看更多 »

国立安徽大学

国立安徽大学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一所高等院校,1928年4月成立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始名省立安徽大学,后于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 目前,以下三所现存的高等院校均官方声称对国立安徽大学校史的完全继承:.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国立安徽大学 · 查看更多 »

国立上海商学院

国立上海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商学院,也是第一所独立的国立商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组建国立东南大学,商科由南京迁至上海,扩充为商学院,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为中国第一所商学院;1927年后,随学校更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商学院、国立江苏大学商学院。1928年,学校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独立,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 1917年,杨杏佛出任首任商科主任;1921年,马寅初继任教务主任,郭秉文兼任校长。徐佩琨、裴复恒、陈恩普、朱国璋曾先后担任上海商学院院长。曾设工商管理、普通商业、会计学、银行理财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运输学、保险学、统计学等系。 1950年,学校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国立上海商学院 · 查看更多 »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重定向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West China Center of Medical Sciences of Sichuan University)是四川大学的一个介于大学和学院之间的行政机构。下属学院包括:.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 查看更多 »

第五軍醫大學

#重定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第五軍醫大學 · 查看更多 »

第四军医大学

#重定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第四军医大学 · 查看更多 »

缪荃孙

缪荃孙(),中国近代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缪荃孙 · 查看更多 »

羅家倫

罗家伦(),字志希,籍貫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羅家倫 · 查看更多 »

生物学

生物学研究各種生命(上图) 大肠杆菌、瞪羚、(下图)大角金龟甲虫 、蕨類植物 生物學(βιολογία;biologia;德語、法語:biologie;biology)或稱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學的一大門類,由經驗主義出發,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佈、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以及生物分類學等。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然而,盡管生物學的範圍很廣,在它裡面有某些一般和統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學習和研究,把它整合成單一的,和連貫的領域。在總體上,生物以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基因作為遺傳的基本單元,和進化是推動新物種的合成和創建的引擎。今天人們還了解,所有生物體的生存以消耗和轉換能量,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穩定的和重要的生命條件。 生物學分支學科被研究生物體的規模所定義,和研究它們使用的方法所定義:生物化學考察生命的基本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物分子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植物學研究植物的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檢查所有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生理學檢查組織,器官,和生物體的器官系統的物理和化學的功能;進化生物學考察了生命的多樣性的產生過程;和生態學考察生物在其環境如何相互作用。最終能夠達到治療診斷遺傳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人類生活、保護環境等目的。.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简称电子科大或成电(得名于原校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座落于四川省会成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及“世界一流大学”A类重点建设高校。于1956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三所院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并列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并列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并列第五。科研经费多年居全国电子信息类高校第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电子科技大学 · 查看更多 »

顧孟餘

顧孟--(),原名兆麟,字夢漁,後改字孟余,以此字行,筆名公孫愈之。原籍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生於直隸省宛平縣。中華民國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国民党左派要人,陳公博领导的改組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曾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交通部部長等職。.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顧孟餘 · 查看更多 »

顾毓琇

顾毓琇(),字一樵,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禪學家。顾毓琇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顾毓琇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袁昌英

袁昌英,字蘭子、蘭紫,筆名楊袁昌英、昌英、袁美等;近代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戲作家及翻譯家;湖南省醴陵人。與蘇雪林、凌叔華合稱為「珞珈三女傑」。她以現代主義重新創作的劇作《孔雀東南飛》,散文《遊新都後的感想》和《再遊新都的感想》開創了中國女作家的創作先河。她也是一名外國文學研究家,藝術史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袁昌英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公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又简称“国防科工委”),校长和党委书记直接由中央任命,行政级别上属于副部级单位。设有20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0年3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0861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2人,硕士研究生601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61人,本科生14183人,留学生178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西北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魏光焘

魏光焘(),字午庄,派名揚紀,一名紀揚,原名光邴,字遷善,一字尊善,號芝香,自號石龍山人,晚年號老莊,別署湖山老人。湖南省宝慶府邵陽縣(现属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 清道光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837年11月27日) 生。 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同为光绪朝重臣。曾任新疆布政使,新疆巡抚、云贵总督、陕甘总督,后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继刘坤一、张之洞之后,实施筹建三江师范学堂,为开启近代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魏光焘 · 查看更多 »

黄玉珊

玉珊(),生于江苏南京。中国航空教育家、结构分析专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黄玉珊 · 查看更多 »

鼓樓幼兒園

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前身是鼓樓幼稚園,即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實驗幼稚園,由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後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育科(教育科即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鶴琴在陶行知、徐養秋等人支持下於民國12年(1923年)創辦。鼓幼在中國幼兒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誕生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開展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幼稚園。民國早年作為南京高師與東大實驗幼稚園的鼓樓幼稚園,和南高、東大附屬小學、附屬中學一起,構成了現代中國基礎教育科學化研究的實驗中心。1952年8月,鼓樓幼稚園改名為南京市鼓樓幼兒園。.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鼓樓幼兒園 · 查看更多 »

齐鲁大学

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综合性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多个基督教差会联合开办参与联合办学的差会前后有14个,其中8个属美国,5个属英国,1个属加拿大。,学校包括文科、理科、医科、神科、社会教育科、天文科、农科等科系和国学研究所,校园面积达800亩(含医学院)。.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齐鲁大学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范绪箕

范绪箕(),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江宁。中国力学专家、航空教育家。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后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1940年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授,1945年主持建立浙江大学航空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奉命主持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航空系合并建立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先后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兼教务长、副院长兼教务长。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后,调任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1978年,调往上海交通大学,1980年至1984年任校长。曾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1月21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范绪箕 · 查看更多 »

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法国天主教会在中国上海震旦公学的基础上创办的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震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部聘教授

部聘教授指由国家教育部直接聘任的教授,一般用来特指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遴选的两批。教育部部聘教授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有人称之为“教授中的教授”。 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部聘教授办法》,实行部聘教授制度。由各大学各行各业的教授对本行投票推选,得票最多者被委任为教育部部聘教授。在大学任教10年以上,声誉卓著,对所在学科具有特殊贡献的教授,经教育部学术审议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成为部聘教授。部聘教授任期5年,可续聘。 1941年,全国大学共有30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其中沦陷区2人。1943年,15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部聘教授 · 查看更多 »

郭秉文

郭秉文(),字鴻聲。教育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先驅,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原籍江蘇江浦(今南京浦口),生於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郭秉文 · 查看更多 »

郑万钧

郑万钧()中国林学和树木学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郑万钧 · 查看更多 »

钱锺韩

钱锺韩(),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中国机电结合的动力工程学科的创建者。江苏无锡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钱锺韩 · 查看更多 »

钱正英

钱正英,中国水利和水电专家,祖籍浙江省嘉兴市,出生在上海;原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教授。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至第十四届中央委员。曾任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钱正英 · 查看更多 »

蒋维乔

蒋维乔(),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中国近代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养生学家,佛教居士。.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蒋维乔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简称:重大,Chongqing University,CQU),旧称四川省立重庆大学、国立重庆大学,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侧重点的综合性大学。重庆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和“电气五虎”之一。重大在1929年由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刘湘创办,校址最初设于渝中区菜园坝,1933年迁至现址沙坪坝区嘉陵江江畔。2000年,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重庆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重庆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金善宝

金善宝(),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浙江诸暨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金善宝 · 查看更多 »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1888年—1952年)是美国教会1888年在中国南京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1928年向中华民国教育部注册。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Jinling University in China)金陵大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原私立金陵大学校舍归南京大学,原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归南京师范学院。在香港,上海圣约翰大学董事会主席以及岭南大学的李应林另行建立了崇基學院(1963年及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部分),以承繼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基督教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金陵大学 · 查看更多 »

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學位于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金陵女子大学 · 查看更多 »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镇江市 · 查看更多 »

陈三立

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客家人,同光體贛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出身世家,當年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又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但戊戌政變後,頗思避禍全身,甚少參與政治,自謂「神州袖手人」(憑欄一片風雲氣,來作神州袖手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陈三立 · 查看更多 »

陈鹤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陈鹤琴 · 查看更多 »

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省黄冈縣人,蒙古族。祖父厍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大清工科進士,中華民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是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然而其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压制,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利用权力对其地质力学理论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进行的推广和对其他观点的压制,也被认为是政治对科学发展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李四光 · 查看更多 »

李瑞清

李瑞清()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李瑞清 · 查看更多 »

李铁铮

李鐵錚(),國際法學家、國際關係學家、外交家。湖南長沙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李铁铮 · 查看更多 »

杨杏佛

杨杏佛(),名铨,以字行,江西省清江县人(现樟树市),祖籍江西玉山。是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杨杏佛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梁希

梁希(),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浙江湖州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梁希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於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學。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葛寅亮創辦的江漢書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綜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9位,全世界第282位。.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民国四大名校

民国四大名校一般指中华民国大陆時期的四所著名高校,即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民国四大名校 · 查看更多 »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轻工特色的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千人计划”,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江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江宁

江寧,可以指:.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江宁 · 查看更多 »

江谦

江谦(),字易园,号阳复,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江谦 · 查看更多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以工为主、理工医教结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部共建高校。江苏大学办学渊源可追溯到1902年,2001年江苏理工大学和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江苏大学。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250万册。.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江苏大学 · 查看更多 »

江苏理工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是一所已不存在的高等学校,位于江苏镇江。.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江苏理工大学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汪海粟

汪海粟()江苏省靖江人,是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 汪海粟1927年参加共青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新四军任宣传科科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囚,后逃出。此后他主要在江苏和浙江地区组织武装力量。国共内战中他的主要工作也是在江苏组织游击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主要工作地方依然是苏南和江苏。他曾任南京工学院院长。1957年汪海粟被定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迫害,但1972年他就已经被平反,任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83年退休。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副省長 Category:新四軍人物 Category:东南大学教师 Category:东南大学校长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Category:靖江人 Hai海.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汪海粟 · 查看更多 »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河海大学有水平较高的足球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并于2017赛季夺得中国足球丙级联赛亚军,升入中乙。.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河海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海工科大学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1915年创办于南京,隶属于全国水利局。1924年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次年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是现河海大学的前身。 清朝末年,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呼吁治水“导淮”。中华民国成立后,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1913年在北京成立导淮局(次年改为全国水利局)并兼任总裁。1915年,经张謇亲自筹划,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办学目标是为治理京杭大运河培养水工人才,学校经费由大运河经过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分担。河海学制最初为两年,许肇南、沈奎候相继任校长,主要教师有李仪祉等。郑肇经.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河海工科大学 · 查看更多 »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是中国重庆市著名的文化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同时也是著名的科教文化区。沙坪坝区有时简称“沙区”,或“沙磁区”。全区面积396平方千米,包括18个街道,8个镇,是重庆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戶籍人口近74万,實際居住人口175萬。抗战时期沙坪坝是全国的学术教育重镇,汇集了以国立中央大学为代表的多所学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沙坪坝区 · 查看更多 »

潘菽

潘菽(1897年7月13日-1988年3月26日),心理学家,教育家。又名潘有年,字水菽。江苏宜兴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潘菽 · 查看更多 »

朱家驊

朱家驊,字騮先,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政治人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内亲德国派人士。 朱家驊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代理院長,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長、交通部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长,被视为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CC系的一員。.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朱家驊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英语:Zhejiang University,缩写为ZJU),通常简称浙大,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现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舟山、海宁七个校区。其前身是成立于光緒23年(1897年)的求是书院。作为中国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中,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誉为“东方剑桥”。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位居榜首。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发布的项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浙江大学位于中国大学第3至6名区间,位于世界大学第101至105名区间。.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浙江大学 · 查看更多 »

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农学院校之一,目前已经不存在。.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浙江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方履中

方履中(),字玉山,一字聘商,安徽安庆南鄉(今義津鎮)人。 少時讀書勤奮,清光緒二十九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未散館,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兩淮鹽運使、四川提學使、安徽礦務總理。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父喪回鄉,居安慶。1913年在東流、彭澤等地置荒場,招墾十萬畝,移民數萬人。著有《貞泯不泐》、《桐城名賢詩詞輯》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方履中 · 查看更多 »

1952年南京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南京市高等学校在1952年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统一部署进行的院系调整,从调整前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2所大学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华东药学专科学校2所专科,转变为调整后的9所大学,即: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第五军医大学(并入第四军医大学)。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对各高校的系科专业进行了局部调整。此后数年间,南京高校又先后经历了西迁和“教育大跃进”,到20世纪60年代初,现在南京各高校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新!!: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和1952年南京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三江优级师范学堂三江師範學堂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學南京高師南京高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國立南京大學國立南京高師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首都大學兩江師範學堂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国立江苏大学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第四中山大学第四中山大學首大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