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獨臂刀王

指数 獨臂刀王

,為1969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執導之電影。本片參考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男主角楊過斷臂的劇情。.

22 关系: 劉家良劉家榮午馬姜大衛宗華任世官張徹善財童子唐佳王福齡王羽王鍾獨臂刀田豐 (演員)焦姣狄龙袁和平袁祥仁谷峰郝履仁邵仁枚邵氏公司

劉家良

劉家良(Lau Kar Leung,),原籍廣東新會,在廣州长大,為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著名武打明星及導演,榮獲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以表揚他將武術電影發揚光大,貢獻良多。2013年6月25日,劉家良因為血癌而病逝於沙田仁安醫院。 其父劉湛為黃飛鴻之徒孫。 劉家良與第二任妻子翁靜晶育有兩女,長女劉萬儀(Jeanne)曾就讀沙田學院(國際學校),又參與過亞洲電視劇集《殭屍道長II》的演出,現時於劍橋大學修讀法律,次女劉幸儀(Rosemary)曾在香港國際學校就學。.

新!!: 獨臂刀王和劉家良 · 查看更多 »

劉家榮

劉家榮(Lau Kar-wing,),香港電影導演、武術指導和演員。武術家劉湛之子、劉家良導演胞弟。演員劉永健之父。.

新!!: 獨臂刀王和劉家榮 · 查看更多 »

午馬

午馬(Ng Ma,),本名馮宏源,香港演員及電影導演,同時也是名導演張徹、胡金銓之高徒和私塾弟子。1995年,午馬到深圳拍戲時,認識比他小23歲、做房地產仲介的太太馬艷;婚後,太太轉任他的經紀人,午馬負責拍戲賺錢,太太就為他處理財務。曾以《倩女幽魂》燕赤霞一角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由於在台灣有線電視台不斷重播《倩女幽魂》與《與龍共舞》,讓其台灣民眾對燕赤霞、鹹蝦叔深植人心。.

新!!: 獨臂刀王和午馬 · 查看更多 »

姜大衛

姜大衛(John Chiang Tai Wai,),又名姜大偉或姜大衞,本名姜偉年,香港實力派演員及導演。 姜大衛出身於演藝世家,生父嚴化(本名姜克琪)、母親紅薇以及繼父爾光均為演員。其兄秦沛和同母異父的弟弟爾冬陞,以及其妻李琳琳都是香港著名藝人,育有兩女姜依蘭、姜依文及一子姜卓文(John Junior)。其女姜依蘭於2007年與電視演員曹永廉結婚。.

新!!: 獨臂刀王和姜大衛 · 查看更多 »

宗華

宗華,原名鄒宗志,原籍山東,1944年4月2日出生於香港,修完大学課程後加入邵氏當基本演员,由1969年起,宗華先後演出《獨臂刀王》、《大軍閥》、《俠义雙雄》、《流星蝴蝶剑》等,特别是《流星蝴蝶剑》更是被誉为著名武侠片导演楚原的代表作。 其后,宗华前往台湾发展,1980年代初期淡出幕前,以导演或制作人身份转投电视圈,作品包括《楊貴妃》、《西施》、《八千里路雲和月》、《一門英烈穆桂英》等劇。1990年代中期後,淡出演藝圈,移居美國十多年。2011年復出主演民視八點檔《父與子》,2013年演出接檔的《風水世家》。.

新!!: 獨臂刀王和宗華 · 查看更多 »

任世官

任世官,() 出生。是196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武術指導、導演、香港演員等。曾經參演張徹、袁和平、徐克等導演的功夫片。出現於60年代的《黃飛鴻》系列粵語片,至1990年代的港產片。.

新!!: 獨臂刀王和任世官 · 查看更多 »

張徹

張徹(),原名張易揚,祖籍浙江青田,於上海長大。武俠電影巨匠,為現代武俠電影鼻祖。 張徹父親是浙系軍閥。1940年代畢業于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抗戰後為張道藩提拔,管理文化活動,接觸電影界人。1948年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是臺灣在二戰後第一部電影。之後為蔣經國延攬成其幕僚,為國防部總政治部簡任專員,軍階至上校。1957年棄政再入影壇,到香港拍攝電影。 作為新派武俠片的掌門人,在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張徹發掘了眾多武打巨星、武術指導和著名導演,好萊塢著名導演吳宇森,武指劉家良,演員狄龍、午馬、李修賢、姜大衛、王羽、陳觀泰、羅烈、陳惠敏、傅聲、狄威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他帶出的弟子巨星,以及由他創下的香港陽剛武俠浪潮,足足影響了幾代人。 張徹執導的主要作品有:《獨臂刀》、《獨臂刀王》、《新獨臂刀》、《十三太保》、《報仇》、《馬永貞》、《刺馬》。 張徹亦曾經為電影主題曲或插曲填詞,計有:《高山青》(主唱:張茜西)、《鑽石》(主唱:羅文) 2002年5月30日,張徹因肺積水入將軍澳醫院。6月22日清晨7時30分,因肺炎病逝,享年79歲,其沒有子女,遺孀為梁麗嫦。.

新!!: 獨臂刀王和張徹 · 查看更多 »

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Sudhanakumâra),佛陀弟子,因其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有此名。善財童子為《華嚴經·入法界品》之主人公,是修菩薩道行者的光輝榜樣,他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後,從文殊菩薩處漸次南行,經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修行圓滿、證入法界。 佛堂觀音圖站在觀音菩薩旁之微笑男童,即是善財童子。另側為龍女尊者,又合稱為金童玉女。後來金童也常比喻一些相貌端正、形象清純的年輕男性。 《西遊記》中,暗示牛魔王之子紅孩兒即五十三參得道的善財童子。.

新!!: 獨臂刀王和善財童子 · 查看更多 »

唐佳

唐佳(),英文名Tong Gai,亦作 Chia Tang。香港邵氏公司著名武術指導,師承袁小田,1960-70年代與劉家良同為著名導演張徹之御用武指。1975年起劉家良開始獨立當導演,唐佳則繼續為其他邵氏導演服務。導演楚原的古龍武俠電影的武打設計多數出自唐佳手筆,比如《天涯明月刀》中傅紅雪那把可以360度旋轉的刀就是他的設計,曾令古龍嘆為觀止。80年代唐佳也執導了三部電影──《少林傳人》《三闖少林》與《洪拳大師》,皆是功夫片佳作。.

新!!: 獨臂刀王和唐佳 · 查看更多 »

王福齡

王福齡,於上海出生,香港著名作曲家。 他在上海光華大學畢業,後來往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繼續進修音樂。 1952年,他移居香港。早期主要創作流行曲。不久即加入邵氏電影公司,並為很多電影處理電影歌曲及配樂,包括紅樓夢(1961)、白蛇傳(1962)、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王昭君(1964)、潘金蓮(1964)、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1964)、雙鳳奇緣(1964)、三更冤(1964)、魚美人(1964)、蝴蝶盃(1965)、寶蓮燈(1965)、西廂記(1965)、魂斷奈何天 (1966)、女秀才(1966)、新陳三五娘(1966)、金石情(1968)、三笑(1969)、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幾乎成了邵氏的御用作曲家。在《金玉良緣紅樓夢》,王福齡更嘗試借用越劇的曲式和旋律線來編成黃梅調。 王福齡製作相當嚴謹,曾創造不少經典旋律。他以《不了情》而獲得第九屆亞太影展最佳主題曲特別獎。歌曲風行於東南亞各地,更被翻譯成多國語文。後來,他憑著《藍與黑》、《山歌戀》獲得第十一屆亞太影展最佳音樂獎。 離開邵氏後曾於嘉禾工作,後來退出電影圈,1989年逝世。 其他著名作品包括《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鑽石》、《不了情》、《痴痴地等》、《甜言蜜語》、《門前楊柳迎風擺》、《我的中國心》、《愛的淚珠》等等。.

新!!: 獨臂刀王和王福齡 · 查看更多 »

王羽

王羽(),原名王正權,香港演員、導演、編劇,籍貫江蘇無錫,1943年出生於上海。早期主要在香港擔任武打演員,是導演張徹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的第一代明星之代表人物。經媒體《鏡週刊》報導指出,王羽在歷經二次中風後,由泰國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入住振興醫院多時,新店豪宅並也傳出易主。.

新!!: 獨臂刀王和王羽 · 查看更多 »

王鍾

王鍾可能是指:.

新!!: 獨臂刀王和王鍾 · 查看更多 »

獨臂刀

是1967年邵氏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也是张彻的成名作。该片开启了“新武侠”的时代。《獨臂刀王》為其續集。 本電影亦引申後來的獨臂刀案,成為香港經典的民事訴訟案例。當年鄒文懷剛成立嘉禾公司,並拉攏王羽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電影,被邵氏指控侵犯版權,最後法官判嘉禾勝訴,邵氏不服上訴,並獲得直。當年代表鄒文懷的是余叔韶大律師。.

新!!: 獨臂刀王和獨臂刀 · 查看更多 »

田豐 (演員)

豐(),本名田毓錕,為香港暨臺灣資深實力派演員,生於河南鄭州。曾任台北市电影电视演艺业职业工会評議委員,2014年獲頒第51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新!!: 獨臂刀王和田豐 (演員) · 查看更多 »

焦姣

姣,原名焦莉娜,重慶出生。1949年隨家人到台灣,1961年,考入中影演員訓練班,畢業後在多部影片中任特約演員。1962年,在台視演出首部電視劇《浮生若夢》。現居於香港。.

新!!: 獨臂刀王和焦姣 · 查看更多 »

狄龙

龍(Tik Lung,Tommy Tam,),原名譚富榮,香港著名演員。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新!!: 獨臂刀王和狄龙 · 查看更多 »

袁和平

袁和平(Yuen Woo-ping,),人稱八爺,出生于日本侵华时期的中国广州。袁和平與元華、成龍及洪金寶等同為于占元之徒,藝名元慶,但并不属于「七小福」成員之一。袁和平是香港著名電影動作指導、導演,是香港動作電影其中一個最成功和具影響力的人。 2016年获得第十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新!!: 獨臂刀王和袁和平 · 查看更多 »

袁祥仁

袁祥仁,又名袁長仁,香港導演、武術指導、武打演員,為香港著名武打演員、京劇武生、武術指導袁小田之子,袁和平胞弟。.

新!!: 獨臂刀王和袁祥仁 · 查看更多 »

谷峰

谷峰(),原名陳思文,山西人,影視演員。.

新!!: 獨臂刀王和谷峰 · 查看更多 »

郝履仁

郝履仁(Ho Li Jen,1911年-1978年4月18日),籍貫:浙江省,出身「警官學校」,畢業後曾長期居住山東省,做過山東省政府屬下的實習員,為譽稱「韓青天」的軍閥韓復渠站過堂;後來在香港「永華片場」任警衛,進而參予拍攝電影,銀幕處男作國語文藝片《黃花閨女》(1957年3月 公映);息影作粵語文藝片《死亡塔》(1981年3月 才公映),演出80多齣香港及臺灣的國語及粵語電影 。晚年居住在香港新界西貢大埔仔,喜歡飲酒及寫作。郝履仁在1978年4月18日(星期二)因肺腫,於九龍伊利沙伯醫院病逝,享齡66歲,遺下3位女兒,由於只有一位女兒在香港,導演李翰祥負責辦理後事,遺體移至世界殯儀館;1978年4月23日(星期日)下午1時出殯;遺體在1978年4月23日(星期日)移交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新!!: 獨臂刀王和郝履仁 · 查看更多 »

邵仁枚

邵仁枚(),原名初章,字仁枚,號山客,浙江寧波人,電影企業家。 邵仁枚在家中排行第三,六弟為邵逸夫。1930年,邵仁枚與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於1958年再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大學建有邵仁枚樓紀念邵氏家族對大學的捐獻。.

新!!: 獨臂刀王和邵仁枚 · 查看更多 »

邵氏公司

#重定向 邵氏兄弟.

新!!: 獨臂刀王和邵氏公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