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上都路

指数 上都路

上都路,元朝的路。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在开平府设置上都路。至元五年(1268年),撤销开平府。治所即元上都。辖境相当今东至河北省承德市、滦河,西至山西省广灵县、灵丘县、南至河北省涞源县、长城,北至内蒙古多伦县、正蓝旗等地。明太祖洪武年间改为开平衛。.

36 关系: 多伦县定安县宣平县宣德县宜兴市山西省上都路中統 (年號)广灵县云州 (元朝)保安州 (元朝)忽必烈内蒙古自治区兴安县兴州 (河北)元史元上都元朝灵丘县顺宁府 (至元)顺圣县行政中心路 (行政区划)蔚州 (北魏)至元 (忽必烈)长城桓州 (金朝)正蓝旗永兴县河北省洪武涞源县滦河朱元璋望云县承德市

多伦县

多倫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縣,面積為3876平方公里,2003年统计人口約為10萬。縣政府駐城關鎮。.

新!!: 上都路和多伦县 · 查看更多 »

定安县

定安县是海南省的一个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面积1189平方千米,人口31万。县人民政府驻定城镇,邮政编码571200。区号0898。.

新!!: 上都路和定安县 · 查看更多 »

宣平县

宣平县,可以指:.

新!!: 上都路和宣平县 · 查看更多 »

宣德县

宣德县,可以指:.

新!!: 上都路和宣德县 · 查看更多 »

宜兴市

宜兴市地处江苏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地理中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因盛产紫砂陶土,由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壺享誉中外,而被誉为中国“陶都”。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公里(含太湖面积24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16万(2014年底),其中城镇人口79.79万人(至2014年底)。.

新!!: 上都路和宜兴市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上都路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上都路

上都路,元朝的路。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在开平府设置上都路。至元五年(1268年),撤销开平府。治所即元上都。辖境相当今东至河北省承德市、滦河,西至山西省广灵县、灵丘县、南至河北省涞源县、长城,北至内蒙古多伦县、正蓝旗等地。明太祖洪武年间改为开平衛。.

新!!: 上都路和上都路 · 查看更多 »

中統 (年號)

中统(1260年五月-1264年八月)是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共5年。.

新!!: 上都路和中統 (年號) · 查看更多 »

广灵县

广灵县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31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4万人。.

新!!: 上都路和广灵县 · 查看更多 »

云州 (元朝)

云州,元朝时设的置州。 原为古望云川地,辽朝置望云县。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升县为州,治所在望云县。至元二年(1265年),州存县废。属上都路。二十八年(1291年),复升宣德县之龙门镇为望云县,隶云州。领一县:望云县。.

新!!: 上都路和云州 (元朝) · 查看更多 »

保安州 (元朝)

保安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唐朝时为新州。辽朝改奉圣州。金朝为德兴府。元朝初年,沿袭旧制。旧领四县:永兴县(即今河北省涿鹿县)、缙山县、怀来县、矾山县。至元二年(1265年),省矾山县入永兴县。三年(1266年),省缙山县入怀来县,改为奉圣州,隶宣德府。至元三年,以地震改保安州,改属顺宁府,领一县:永兴县。五年,复置缙山县。延祐三年(1216年),以缙山县、怀来县仍隶大都路。 明朝洪武初省。永乐十三年(1415年)复置保安州,直隶京师顺天府。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北新保安,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西部、张家口市东南部及宣化县一小部分地。清朝复徙旧治,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往属宣化府。1913年省。.

新!!: 上都路和保安州 (元朝)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上都路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上都路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兴安县

兴安县(邮政式拼音:Hingan)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一个县,隶属于桂林市,位于广西的东北角,地理位置是北纬25°18至25°55和东经110°14至110°56间,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7万,与湖南省交往密切,属于广西的四大湘语县之一。邮政编码541300。县人民政府驻兴安镇。 兴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兴安县境内四分之三以上的面积是森林,毛竹和林木产量丰富。此外境内还有铁矿。湘桂铁路通过兴安县。湘江和漓江源于兴安县。中国最古老的运河灵渠,就是连接的湘江和漓江的运河,位于兴安县境内。.

新!!: 上都路和兴安县 · 查看更多 »

兴州 (河北)

兴州,金朝时设置的州。 承安五年(1200年),金朝政府改辽朝北安州为兴州,治所在兴化县(今河北省承德市西南、滦平县西),包括今承德市、隆化县、滦平县之间地区。元朝致和年间后辖境缩小。因属县所升宜兴州为小兴州,所以对称为大兴州。明太祖洪武初常遇春在此击败元朝军马,明朝建立兴州前卫、兴州后卫、兴州中卫、兴州左卫、兴州右卫五卫。永乐初年卫入内地,兴州故城废。.

新!!: 上都路和兴州 (河北) · 查看更多 »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新!!: 上都路和元史 · 查看更多 »

元上都

元上都或称上都即开平,位於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锡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劉秉忠建王府於此。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开平即位。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为上都。1267年,忽必烈定都燕京(1271年改称大都),改上都為陪都,作避暑行宮,夏天在這裏處理政務。1359年1月8日,红巾军攻入上都城,焚毁宫阙,留七日后离去。1369年7月20日,明军攻克上都,此后,明朝改上都路为开平府。.

新!!: 上都路和元上都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上都路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灵丘县

灵丘县在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唐河上游,是大同市所辖的一个县。 总面积为273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3万人。灵丘县的名字来源于战国时提出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墓被安放在这里。丘在文言文中有坟墓的意思。.

新!!: 上都路和灵丘县 · 查看更多 »

顺宁府 (至元)

顺宁府,元朝时设置的府。 至元三年(1337年),以地震改宣德府置,治所在宣德县(即今河北省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涞源、蔚县、阳原、宣化、怀安及山西省灵丘等地。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省。 Category:元朝的府 Category:河北的府 Category:山西的府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张家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大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上都路和顺宁府 (至元) · 查看更多 »

顺圣县

顺圣县,中国古县名。 辽朝应历中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东城。属奉圣州,寻属宏州。明朝初年省。 Category:辽朝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河北古代县份 Category:张家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原县.

新!!: 上都路和顺圣县 · 查看更多 »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又稱治所,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會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亦或在同一行政区内处于不同的下级行政区内。.

新!!: 上都路和行政中心 · 查看更多 »

路 (行政区划)

路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陳朝也有名為“路”的行政區劃。.

新!!: 上都路和路 (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蔚州 (北魏)

蔚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御夷二镇置,后徙治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北周徙治灵丘县(今属山西省)。隋朝大业二年(606年)省。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复置蔚州。侨治阳曲县(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镇),七年侨治繁峙县(今山西省繁峙县西),八年又侨治恒州城(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贞观五年(631年),破突厥,复故地,还治灵丘县。天宝初年移治安边县(至德二载757年改兴唐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隆化县,后唐同光初年复兴唐县,后晋初改为灵仙县,即今河北省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灵丘、广灵、天镇及河北省蔚县、阳原、涞源等地。 后晋向辽朝献地,升忠顺军,后更为武安军。统和四年(986年),蔚州入北宋,寻复之,降刺史,隶奉圣州,升观察,复忠顺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辽朝开始,蔚州辖境有缩小。下统五县:灵仙县、定安县、飞狐县、灵丘县、广陵县。金朝时仍为蔚州。元朝时,属上都路。至元二年(1265年),省蔚州为灵仙县,隶弘州。其年,复改为蔚州,隶宣德府(后改为顺宁府)。领五县:灵仙县、灵丘县、飞狐县、定安县、广灵县。 1913年省州改为蔚县。.

新!!: 上都路和蔚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至元 (忽必烈)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末年: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以前创制的年号,共连续使用了31年。.

新!!: 上都路和至元 (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上都路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桓州 (金朝)

桓州,金朝到明朝设置的州。 金太祖天辅七年(1123年)设置桓州威远军节度使,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年)将西北路招讨使迁移到桓州。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改为刺史州,招讨使迁移到抚州。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為抚州的支郡(节度使下辖州),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年)廢棄于蒙古。治所在清塞县(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7里四郎城)。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桓州,属于上都路。明太祖洪武年间废除。.

新!!: 上都路和桓州 (金朝) · 查看更多 »

正蓝旗

正蓝旗(a),又作“整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蓝而得名,与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并称为“下五旗”。.

新!!: 上都路和正蓝旗 · 查看更多 »

永兴县

永兴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下辖县。全境处南岭山脉北麓;面积1,979.4平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县市的第50位;常住人口572,960人(2010年),居全省第45位;年末户籍人口66.42万人(2011年)。全县下辖8镇13乡共计21个乡镇,县政府驻便江镇。.

新!!: 上都路和永兴县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上都路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上都路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涞源县

涞源县在河北省西部、拒马河与唐河上游,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山西省。 县政府驻涞源镇开源路29号。.

新!!: 上都路和涞源县 · 查看更多 »

滦河

滦河是华北地区第二大单独入海的河流,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北部,承德市境内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的巴彦古尔图山北麓,向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此段称为闪电河。后向东南急转进入河北省东北部,一直向东南流入渤海,全长885公里,总流域面积达4.46万平方千米。基本都在河北省境内。滦河主要支流有武烈河、青龙河等,它穿越长城的地方形成长城的一座关口—喜峰口,流经较大城市只有承德。 滦河在内蒙古高原的上游水流缓慢,河床宽浅;中游进入燕山山脉,坡陡流急,下游进入冀东平原重又变缓,河道中淤积很多,承德以下可行小船。清朝时,皇帝曾从承德乘大船从其支流武烈河进入干流再转入支流瀑河向辽宁方向进发。但20世纪后半叶以后,由于沿岸植被破坏严重,水流减少,已经不能行大船。 滦河的中上游只经过承德一个城市,承德的工业不发达。流域内基本是非灌溉型的山区农业,因此滦河水量还比较充沛,水质比较清洁。迁西县城以上有大黑汀水库,瀑河和干流交汇处有潘家口水库。为了缓解海河下游严重缺水的状况,1983年由这两座水库引水,建成引滦入津工程,为天津和唐山调水,现在经蓟县于桥水库、北运河向天津调运的滦河水已经成为天津的主要水源。 滦河沿岸风景秀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曾经提到过濡水(滦河的古名)支流武烈水畔的“磬锤峰”。中上游原热河省的区域,在清朝时属于皇家禁区,两岸山上都是高大的松树,民国以后移民增多,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军阀和日本侵略军的盗伐,现在除了避暑山庄内已经很少能见到大树了,但次生灌木仍然能组成青山绿水的风景。下游两岸是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天津市每年都要对滦河中上游地区给予经济补贴,以帮助维护水质清洁。.

新!!: 上都路和滦河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上都路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望云县

望云县,中国古县名。 辽朝时置,治所在今河北省赤城县北。金朝时省。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并龙门县为镇,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龙门镇为望云县,隶云州。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废为龙门卫,即龙关县治所。.

新!!: 上都路和望云县 · 查看更多 »

承德市

承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市境南邻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东接辽宁省朝阳市,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毗邻,西北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界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接壤。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人口353.01万,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最早以蒙古语命名为“哈伦告鲁”,或“哈伦郭勒”,意译为“热河”,因此承德又名热河。土地属于喀喇沁、翁牛特部。清初,这里除蒙古人的牧马场以外,还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热河上营。1703年,康熙在承德建避暑山庄以后,是清朝皇帝避暑或来此出巡围猎时办公的地方。武烈河流经城区。.

新!!: 上都路和承德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开平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