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铃薯

指数 马铃薯

鈴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稻米、玉米和小麦。原產於南美洲秘魯與波利維亞境內的安地斯山脈。王瑞章等人.馬鈴薯栽培管理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臺南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Lost Crops of the Incas: Little-Known Plants of the Andes with Promise for Worldwide Cultivation (1989) 馬鈴薯是歐美地區許多國家的主食,為世界第四大主食作物。.

104 关系: 基因組华北地区卡尔·林奈千克吃馬鈴薯的人复叶天津市學名宁波市安地斯山脈小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东北地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毒主食世界万历广东省康熙人类介殼蟲伏特加土壤匈牙利湯國際標準化組織利馬哥德堡兴平市克丘亞語玻利維亞玉米玉棋碱基对碳水化合物福建省秘鲁秋季粮食紅麴黴菌红色维生素网易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烤馬鈴薯...热能爱尔兰爱尔兰大饥荒瑞典炸鱼薯条瓢蟲瓦赫宁恩大学番薯白色花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荷兰草本植物营养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西班牙语馬鈴薯燉肉馬鈴薯片馬鈴薯泥香港马铃薯丸子谷物象鼻蟲鹽煮馬鈴薯黑龙江省黄独黄色茄碱茄科闽东肉汁奶酪薯条铁锈蔬菜膳食礦物質自然 (期刊)金花蟲科酌中志英语蛋白质陕西省染色体松溪县毫克氣候江浙淀粉演化浆果文森特·梵高旧大陆慈城镇拉丁美洲 扩展索引 (54 更多) »

基因組

在生物学中,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包含在该生物的DNA(部分病毒是R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稱基因體(genome)。基因组包括基因和非編碼DNA。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Winkler)首次使用基因组这一名词。 更精确地讲,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DNA序列。例如,生物个体体细胞中的二倍体由两套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套DNA序列就是一个基因组。基因组一词可以特指整套核DNA(例如,核基因组),也可以用于包含自己DNA序列的细胞器基因组,如粒线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当人们说一个有性生殖物种的基因组正在测序时,通常是指测定一套常染色体和两种性染色体的序列,这样来代表可能的两种性别。即使在只有一种性别的物种中,“一套基因组序列”可能也综合了来自不同个体的染色体。通常使用中,“遗传组成”一词有时在交流中即指某特定个体或物种的基因组。对相关物种全部基因组性质的研究通常被称为基因组学,该学科与遗传学不同,后者一般研究单个或一组基因的性质。.

新!!: 马铃薯和基因組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马铃薯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7.

新!!: 马铃薯和卡尔·林奈 · 查看更多 »

千克

--( → ,,單位符号kg),又称--,国际单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個带有词头的基本單位。 目前,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即被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2011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会议原则性同意以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并计划于2018年会议上做出最终决定。.

新!!: 马铃薯和千克 · 查看更多 »

吃馬鈴薯的人

《吃馬鈴薯的人》《食薯者》(荷兰文:De Aardappeleters,英文:The Potato Eaters)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于1885年的一幅油画。该画现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新!!: 马铃薯和吃馬鈴薯的人 · 查看更多 »

复叶

复叶是在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叶片的叶。整个复叶的叶柄称作总叶柄,复叶的叶片叫做小叶,小叶的叶柄叫做小叶柄,总叶柄着生小叶的部分称作叶轴。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复叶是经由单叶的裂片进化而来的,当单叶的叶裂深入主叶脉或者叶基并产生小叶柄后,单叶就过渡为复叶,因而复叶较单叶更为高等。 根据形态复叶可以分为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等不同类别。.

新!!: 马铃薯和复叶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马铃薯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马铃薯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 马铃薯和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山脈(西班牙語:Cordillera de los Andes;奇楚亞語:Walla Antikuna),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約7,000公里長,200至700公里寬(最寬的部份在南緯18度到20度之間),平均高度約4,000公尺,由北到南經過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智利及阿根廷等國。 安地斯山脈由於其中的,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安地斯山脈中有幾個高原,其中也有一些大城市,例如基多、波哥大、阿雷基帕、麥德林、蘇克雷、梅里達市和拉巴。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世界第二大的高原,僅次於亚洲的青藏高原。安地斯山脈依氣候可分為三區:、及。 安地斯山脈是全球除亞洲外最高的山脈,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高度6,962公尺,是美洲第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的火山。因為地球自转產生的,赤道位置的地球半徑會較其他地方要大,因此位於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山是地表離地心最远的位置。世界最高的火山在安地斯山脈,包括高度為6,893公尺的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另外在安地斯山脈有五十座火山的高度超過6,000公尺。安第斯山脉中的图蓬加托火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海拔约6,600米。.

新!!: 马铃薯和安地斯山脈 · 查看更多 »

小麦

小麥是小麥屬(学名:Triticum)植物的統稱Belderok, Bob & Hans Mesdag & Dingena A. Donner.

新!!: 马铃薯和小麦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較大规模的百科全书之一。全书编辑过程历时15年(1978年-1993年9月18日),共有2万多位专家参与编写。.

新!!: 马铃薯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马铃薯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马铃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马铃薯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毒

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體因為有毒物質或是動物的毒液導致的化學性危害。毒理學是有關中毒的症狀、機制、診斷及治療的研究及實務。 生物體吸收有毒物質(也就是進入血液中)是系統性中毒的基本條件。相反的,有些物質會腐蝕組織,但生物體不會吸收(例如),這類會分類為腐蝕性物質,不會分類為有毒物質。一般有毒物質會加上警示用的骷髏畫標誌,但家中許多藥品上面不會標示骷髏畫,但若誤用會有嚴重危害,甚至死亡。一些在法律上不會列為有毒物質,危險性較低的物質,也可能會有醫學上的毒性,或是造成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短暫時間接觸有毒物質下所造成的中毒。其症狀會和有關。 慢性中毒是指長時間或是多次接觸有毒物質下所造成的中毒,而且其症狀不會在每次接觸有毒物質後就立刻出現。慢性中毒的病患的情形會漸漸變差,或是在接觸有毒物質後一段時間之後才變差。慢性中毒最常出現在接觸會生物累積或是生物放大作用的有毒物質,例如汞、鎘、鉛等。 接觸或是吸收毒物可能會造成身體的損傷,甚至是迅速死亡。若是作用在神經系統的毒物,可能會讓人在幾秒內癱瘓,像一些生物體產生的神經毒素就會有此作用,也有可能為了軍事或是其他用途而人工製造神經性毒劑。 吸入或是攝取氰化物(吸入氰化物是一種在毒气室中執行死刑的方式),會抑制線粒體中製造三磷酸腺苷的酶,因身體因為缺乏能量而死。若是注射異常高劑量的氯化钾(美國一些地方執行死刑的作法),會消除肌肉收缩需要的膜电位,因此心臟很快會停止跳動。 大部份包括殺蟲劑在內的殺生物劑,其製造的原因是為了要除去目標生物體,不過有時也會讓非目標的生物體產生急性中毒或是慢性中毒(),這些生物體可能包括使用殺生物劑的人類,以及其他的。例如除草劑2,4-二氯苯氧乙酸會模擬植物激素的作用,因此對植物有殺傷力。2,4-二氯苯氧乙酸不是毒物,但在歐盟分類中被列為「有害的」(harmful)。 許多歸類為毒物的物質本身沒有毒性,但被身體代謝後會產生有毒性的產物(間接毒性)。例如甲醇本身其實沒有毒,但在肝臟會分解為有毒性的甲醛及甲酸。許多藥物會在肝臟轉換成有毒性的物質,而肝臟的酵素可能會因為遺傳變異而不同,因此許多物質的毒性會因人而異。 若暴露於大劑量的游離輻射下,會產生急性輻射綜合症,也稱為輻射中毒,不過此現象和中毒無關。.

新!!: 马铃薯和中毒 · 查看更多 »

主食

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也是人類維繫生命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馬鈴薯、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一般来说,主食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

新!!: 马铃薯和主食 · 查看更多 »

世界

世界,亦稱天地、天下、人间、世间、万物、世上等,是對所有事物的代稱。可以有下列意思:.

新!!: 马铃薯和世界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马铃薯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马铃薯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马铃薯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人类

#重定向 人.

新!!: 马铃薯和人类 · 查看更多 »

介殼蟲

#重定向 介殼蟲總科.

新!!: 马铃薯和介殼蟲 · 查看更多 »

伏特加

伏特加(водка ,wódka )是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它是由水和經蒸餾淨化的乙醇所合成的透明液體,通常會經多重蒸餾從而達到更純更美味的效果,市面上品質較好的伏特加一般是經過三重蒸餾的。在蒸餾過程中除水和乙醇外亦會加入馬鈴薯、菜糖漿及黑麥或小麥,如果是製作有味道的伏特加更會加入適量的調味料。 伏特加酒的酒精含量通常由35%到50%不等,傳統由俄羅斯,立陶宛和波蘭所出產的伏特加酒精含量是以40%為標準。此標準源自於1894年首位生產並推廣伏特加的俄國人Brinson Satterwhite,雖然19世紀的俄國科學家-zh-cn:门捷列夫; zh-hk:門捷列夫; zh-tw:門得列夫-發現最完美的伏特加酒精含量應為38%。然而當時的酒精稅是以酒精含量高低來計算,為了簡化稅項計算,最終決定將伏特加的酒精含量定為40%。在此準則下,低於此酒精含量的伏特加淨飲時(沒有加冰或與其他液體混合)味道應該像「水」,相反酒精含量40%以上的伏特加酒入口會像「火熨」一般。有些政府更設定酒精含量達到標準的才可稱為「伏特加」。例如歐盟所定標準為酒精含量不低於37.5%的酒精才可稱為「伏特加」。 雖然伏特加在東歐和北歐國家(「伏特加帶」)的傳統上是應該以淨飲的方法品嘗,但當它在其他的國家大眾化後已經愈見少人用傳統飲法品嘗它的獨特口味。近年更多人喜歡將伏特加加上其他飲料或以雞尾酒來飲用它,例如血腥瑪莉、螺絲起子、伏特加湯力、伏特加馬天尼及紅牛伏特加等等。.

新!!: 马铃薯和伏特加 · 查看更多 »

土壤

土壤(Boden,soil)是一種自然體,由數層不同厚度的土層(Bodenhorizont,soil horizon)所構成,主要成分是礦物質。土壤和母質的差異主要是表現在形態特徵或物理、化學、礦物等這種解釋嚴格來說(或者以環境科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正確:土壤是由母質(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後所形成的,其特性與母質不盡相同。土壤經由各種風化作用和生物的活動產生的礦物和有機物混合組成,存在著固體、氣體和液體等狀態。疏鬆的土壤微粒組合起來,形成充滿間隙的土壤,而在這些孔隙中則含有溶解溶液(液體)和空氣(氣體)。因此土壤通常被視為有三種狀態。大部分土壤的密度為1~2 g/cm³。地球上大多數的土壤,生成時間多晚於更新世,只有很少的土壤成分的生成年代早於第三紀。.

新!!: 马铃薯和土壤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湯

匈牙利汤(Gulyás,)又译古拉希、古拉什、古亚士,是一种肉和蔬菜为主料加入辣椒粉,具甜味的汤或者浓汤。 匈牙利汤最初是匈牙利草原牧民的传统饮食,起源于公元9世纪, Britannica Educational Publishing, 2013, p. 94,现亦成为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周边,东欧、中欧很多国家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日常饮食之一。其名称Gulyás一词原本意为“放牛的人”,匈牙利汤则被称作“gulyáshús”(意為「牧牛人烹制的肉」),如今gulyás一词既指牧牛人,也指这种匈牙利汤。 匈牙利汤也被肉汤共产主义以及中苏交恶时期中国毛泽东的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提到,指冷战时期比较注重民生的东欧共产主义模式。.

新!!: 马铃薯和匈牙利湯 · 查看更多 »

國際標準化組織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normalisation;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по стандартизации;简称:ISO)成立於1947年2月23日,--定全世界工商業國際標準的國際標準建立機構。 ISO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成員包括162個會員國。該組織定義為非政府組織,官方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參加者包括各會員國的國家標準機構和主要公司。 ISO與負責電子設備標準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密切合作。 ISO的國際標準以數字表示,例如:「ISO 11180:1993」的「11180」是標準號碼,而「1993」是出版年份。.

新!!: 马铃薯和國際標準化組織 · 查看更多 »

利馬

利馬(Lima)是南美洲國家秘魯的首都,位於秘魯西海岸線的中央,西臨太平洋,與海港卡亞俄組成利馬都會區。 利馬於1535年1月18日由西班牙殖民者法蘭西斯克·皮澤洛所建,是秘魯的西班牙文化重地,著名的天主教建築包括了16世紀的大教堂和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在1500年代和1600年代,秘魯是西班牙语美洲僅次於波哥大和墨西哥城的經濟、文化中心。.

新!!: 马铃薯和利馬 · 查看更多 »

哥德堡

哥德堡(瑞典語:Göteborg, )是瑞典的第二大城市,仅次於首都斯德哥尔摩。哥特堡近邻挪威,也是瑞典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哥特堡是瑞典享譽全球的汽車製造廠沃尔沃汽車之創廠地,而瑞典超級足球聯賽中的哥登堡足球會則是一支以哥德堡為主場的球隊。同时它也拥有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多學生的哥德堡大学(Göteborgs universitet)。 约塔河在哥德堡流入卡特加特海湾,将城市分成了两个部分。约塔河的入海口很适合作为港口,因此哥德堡也是北欧国家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新!!: 马铃薯和哥德堡 · 查看更多 »

兴平市

兴平市是中国陕西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咸阳市代管。兴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距离西安市区40公里,距离咸阳市区20公里。1993年1月撤县设县级市。 面积496平方公里,人口56万,南与西安市户县、周至县隔渭河相望,东接咸阳市秦都区。辖庄头、汤坊、桑镇、南位、南市、阜寨、丰仪、赵村8个镇 东城、西城、店张、马嵬、西吴 5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上曾名“废丘”、“犬丘”、“始平县”、“槐里县”、“金城县”,唐安史之乱时因平乱有功的兴平军驻扎此地,遂改名“兴平县”,并沿用至今。西周懿王曾迁都至此。秦末项羽三分关中,立章邯为雍王,建都废丘,即今兴平。.

新!!: 马铃薯和兴平市 · 查看更多 »

克( →, →,符号 g),为质量单位,相等于千分之一公斤。一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质量的1‰。.

新!!: 马铃薯和克 · 查看更多 »

克丘亞語

克丘亞語(Qhichwa shimi / Runa Shimi,Quechua)是南美洲原住民的一种語言。克丘亞語對自己的語言稱呼為Runa Simi,runa意為“人”,simi意為“語”。.

新!!: 马铃薯和克丘亞語 · 查看更多 »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Bulibya Wuliwiya,Wuliwya Suyu,Tetã Volívia)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新!!: 马铃薯和玻利維亞 · 查看更多 »

玉米

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時也可以當作飼料使用,還有在生物科技產業作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個化工領域被大量利用著,做成塑膠等等不同的物品。.

新!!: 马铃薯和玉米 · 查看更多 »

玉棋

玉棋(義大利語"gnocchi"//;單數"gnocco"//)是一種義大利傳統食物。通常由馬鈴薯,太白粉及麵粉製成,有時加入麵包糠,製成指頭大小顆粒狀。它常被翻譯成“意大利土豆餃子”,但更像日本在北海道一帶同樣是用馬鈴薯與太白粉製成的「馬鈴薯糰子」,不過與玉棋不同的是,玉棋一般用水煮,馬鈴薯糰子一般是切成片狀後用火爐烤。 Category:意大利食品 Category:馬鈴薯食品.

新!!: 马铃薯和玉棋 · 查看更多 »

碱基对

碱基对是形成核酸DNA、RNA单体以及编码遗传信息的化学结构。组成碱基对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碱基配对遵循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或者在RNA中的尿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它常被用来衡量DNA和RNA的长度(尽管RNA是单链)。它还与核苷酸互换使用,尽管后者是由一个五碳糖、磷酸和一个碱基组成。 鹼基對通常簡寫做bp(base pair);千鹼基對 為kbp,或簡寫作kb(對於雙鏈核酸。對於單鏈核酸,kb指千鹼基);兆鹼基对即百萬對鹼基簡寫作Mbp。 人类也成功的将人造碱基对加入到了DNA中。.

新!!: 马铃薯和碱基对 · 查看更多 »

碳水化合物

#重定向 糖类.

新!!: 马铃薯和碳水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磷(Phosphorum,化学符号: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5。.

新!!: 马铃薯和磷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马铃薯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马铃薯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秋季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三季。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

新!!: 马铃薯和秋季 · 查看更多 »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新!!: 马铃薯和稻 · 查看更多 »

粮食

糧食指植物可供人类食用的部分。狹義的糧食單指谷物(cereal),即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及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莖部。粮食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醣類(澱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對糧食的定義包括三大类穀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稱雜粮,即經常被用作動物飼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中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物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

新!!: 马铃薯和粮食 · 查看更多 »

紅麴黴菌

#重定向 红曲菌.

新!!: 马铃薯和紅麴黴菌 · 查看更多 »

红色

紅色,是以通過能量來激發觀察者的可見光譜中長波末端的顏色,波長大約為630到750納米,類似於新鲜血液的顏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普通人是無法看到波長長過紅色的射線,而這類射線一般被稱為紅外線。.

新!!: 马铃薯和红色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曾依音译,称作“维他命”。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 维生素不能像醣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產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陳代谢起調節作用。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新!!: 马铃薯和维生素 · 查看更多 »

网易

网易()是一家中国大陸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目前提供网络游戏、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移动财经客户端、电子邮件、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博客、相册、社交平台、互联网教育等服务。网易公司在2016年12月30日的市值为287亿美元,收入中大约70%来自于网络游戏(2015年第四季度)。.

新!!: 马铃薯和网易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马铃薯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化學、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

新!!: 马铃薯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查看更多 »

烤馬鈴薯

鈴薯又稱焗薯、焗薯仔,中國大陸稱--,以馬鈴薯為主料,加上各式配佐料,創造出豐富的視覺及獨特口感的現烤馬鈴薯食品。 由於馬鈴薯是低熱量、低脂肪食物,又因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磷、鈣等)、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食後易產生飽脹感,既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又可減少食量,因此無論將馬鈴薯當作主食還是副食,都是相當理想的食物。.

新!!: 马铃薯和烤馬鈴薯 · 查看更多 »

热能

在熱力學中,熱能(Thermal energy)是能量的一種形式,指存在於系統中的內部能量,宏觀表現為物體的溫度。 一個物體的熱能和其整體的運動狀態(即物體的位置與速度)無關,僅和物體的內部狀態有關,因此我們有時也稱熱能為內能。熱能是這個概念在物理或熱力學方面沒有明確定義,因為內部能量可以在不改變溫度的情況下進行改變,而無法區分系統內部能量的哪一部分是“熱”。熱能有時被鬆散地用作更嚴格的熱力學量(例如係統的(整個)內部能量)的同義詞;或用於定義為能量轉移類型的熱或顯熱(正如工作是另一種類型的能量轉移)。熱量和工作取決於能量轉移發生的方式,而內部能量是系統狀態的屬性,因此即使不知道能量到達那裡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 马铃薯和热能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马铃薯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俗稱馬鈴薯饑荒,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饥荒。在这7年的时间内,英國統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万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 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称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所带来的晚疫病,造成马铃薯腐烂繼而失收。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這次災害加上许多社会与经济因素,使得广泛的失收严重地打击了贫苦农民的生计。大饑荒对爱尔兰的社会,文化,人口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把爱尔兰历史分为饥荒前、饑荒后两部分。在愛爾蘭發生馬鈴薯飢荒時期大不列顛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飢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英國政府提供的協助也十分稀少,最終造成高比例的愛爾蘭人餓死。.

新!!: 马铃薯和爱尔兰大饥荒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马铃薯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炸鱼薯条

魚薯條(Fish and chips)是一道源自英國的熱食,魚裹上麵糊油炸,搭配炸薯條,吃的時候還會配上不同口味的調味醬,属于街邊小吃。炸鱼薯条是一道很常見的外帶食物,也是早期融合料理的例子Alexander, James (18 December 2009).

新!!: 马铃薯和炸鱼薯条 · 查看更多 »

瓢蟲

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学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ladybug)裡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新!!: 马铃薯和瓢蟲 · 查看更多 »

瓦赫宁恩大学

赫宁恩大学暨研究中心(荷兰文:Wageningen Universiteit en Research centrum),简称瓦赫宁恩UR,缩写WUR,是荷兰14所研究型大学之一,在荷兰高等教育指南上高居榜首,在生命科学领域是欧洲大学的领头羊,它也是唯一一所归荷兰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直接拨款的大学,而其他大学均由荷兰教育部拨款。荷兰也因此成为继美国后之世界第二大农产出口国。 瓦赫宁恩大学包括三个部分:瓦赫宁恩大学,農業研究中心和万豪-劳伦斯坦学院。瓦赫宁恩大学座落在荷兰瓦赫宁恩市,万豪-劳伦斯坦部分校区在荷兰东部小镇费尔普(Velp GLD)和荷兰北方城市吕伐登设有分校区,大学创办于1918年3月9日,在校学生有10,000人,教职员工6,500人。 瓦赫宁恩大学是荷兰农业方向实力最强的大学,也是欧洲农业方向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与联合国农粮组织有多项合作计画。瓦大的农业科学方面在世界居領導地位,三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机构,包含美国U.S. News、英国QS Ranking、上海交大ARWU Ranking皆将瓦大排名在农业科学类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机构中,排名也為世界第一。2016年,瓦赫宁恩大学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MES)的全球大学排名为第65位。2018年,美国U.S. News的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瓦大为第88名。.

新!!: 马铃薯和瓦赫宁恩大学 · 查看更多 »

番薯

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甘薯、红薯,是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也指其块根。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製糖和釀酒、製酒精。.

新!!: 马铃薯和番薯 · 查看更多 »

白色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其明度最高,就如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就依照白色科學的定義而將參數值常定義成所有色彩的最大值,如白色=RGB(255,255,255)或#FFFFFF最大值(而不是將白色定義成像水H2O的無色=透明色或無色=null值)。可以将光谱中三原色的光:红色、蓝色和绿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新!!: 马铃薯和白色 · 查看更多 »

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花梗上的一群、或一叢花,依固定的方式排列,是植物的固定特徵之一。花序可以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 嚴格的說,花朵著生的分枝(stem)是種子植物的幼芽變異而來,包括節間和葉序(phylloaxis)在長度和性質上的變易,也包括主(main)花梗、次(secondary)花梗在比例(proportion)、壓縮(compression)、膨大(swelling)、併生(adnation)、合生(connation)、退化(reduction)等處的變異。 支撐全部花序的分枝(stem),稱為大(總、主)花梗(peduncle);大花梗和花序內的其他分枝,稱為脊梗(rachis,又稱花軸);支撐個別花朵的分枝,稱為小(次)花梗(pedicel)。 花序在果期(fruiting stage)內,即為果序(infructescence)。 根據花在大花梗上的排列方式、開花的順序、以及花的叢集方式,作成花序的分類。分類用的術語,多根據一般性的描繪(general representations)而來,然而植物本質上卻可能有複式(combination)的表現。.

新!!: 马铃薯和花序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缩写为FAO),简称粮农组织,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带头开展战胜饥饿的国际努力。粮农组织以中立的论坛运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務;在该论坛上,所有国家均平等相处,共同磋商协议,讨论政策。粮农组织也是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实现农业、林业和渔业现代化和发展,确保人人获得良好的营养和粮食安全。它的拉丁文格言「fiat panis」翻译成中文就是“让我们有面包”。截至2013年10月,FAO有194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欧洲联盟)和有2个准成员(法罗群岛、托克劳群岛)。.

新!!: 马铃薯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马铃薯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生物分類學中植物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新!!: 马铃薯和草本植物 · 查看更多 »

营养

#重定向 营养学.

新!!: 马铃薯和营养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是西班牙殖民美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1532年,169个由法蘭西斯克·皮澤洛率领的西班牙士兵和土著盟邦士兵在经过数年准备和作战后,在卡哈馬卡战役中俘虏了薩帕·印卡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灭亡后,另外一场为期数十年的战役随即展开,最终西班牙人在战役中取得胜利,建立秘鲁总督区,新印加王国灭亡。战役结束后,西班牙人在今日的智利和哥伦比亚展开另外两场后继战役,并且向亞馬遜盆地发展。.

新!!: 马铃薯和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马铃薯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馬鈴薯燉肉

鈴薯燉肉,是日本料理的一種,號稱是由東鄉平八郎所發明。.

新!!: 马铃薯和馬鈴薯燉肉 · 查看更多 »

馬鈴薯片

鈴薯--片(美式英文:potato chip),簡稱為--或--,是指由馬鈴薯製成的零食。製作方法是把馬鈴薯切為薄片,然後炸或烤至脆口並加以調味即可,營養成分表的脂肪含量通常在33-40%之间。除了最簡單地以鹽來調味外,市面上買到不同口味的薯片亦會使用味精和不同香料調味。薯片是英語國家零食市場重要一部份。.

新!!: 马铃薯和馬鈴薯片 · 查看更多 »

馬鈴薯泥

星巴克的蘑菇薯蓉批 薯蓉,又稱土--豆泥、--。是將煮好的馬鈴薯搗爛,是欧美的常见食物。.

新!!: 马铃薯和馬鈴薯泥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马铃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铃薯丸子

铃薯丸子(德语:Klöße,单数:Kloß)是使用碎马铃薯块或者马铃薯泥混合干燥的面包屑、牛奶、蛋黄等制作的丸子状食品,常见于德国南部、奥地利、波兰、捷克、意大利东北部等地的菜肴。.

新!!: 马铃薯和马铃薯丸子 · 查看更多 »

谷物

谷物主要指禾本科粮食作物及其种子,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小米以及其他雜穀,如高粱、野米、燕麦、薏仁米等,其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是許多地区人民的传统糧食。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日常食物主要是以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為主,在已開發國家,谷物消耗量較少,但仍然是食物中不可少的一部份。 有些非禾本科植物的種子也像谷物一樣可以作為糧食,像藜麥及蕎麥,這類的種子稱為準穀物或假穀物。.

新!!: 马铃薯和谷物 · 查看更多 »

象鼻蟲

象鼻蟲,也叫象蟲、象甲、象甲蟲,是鞘翅目中種類最多的一種,更是昆蟲中種類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已知種類達六萬多種,生長過程屬於完全變態。此種昆蟲的口吻很長,有如動物園的大象之象鼻一般,但千萬不要把它當成鼻子,他可是象鼻蟲們用來覓食的口器。 除了象鼻蟲的吻部十分獨特,觸角生長於吻的基部更是絕無僅有。足部有5節跗節,具有爪;腹部可明顯看見5個腹節。體長最小的有0.1cm;最大則足足有5cm,他們的頭部能做360°的旋轉,遇到危險會詐死。大多數的象鼻蟲都還具有飛行的能力,只有少部分的象鼻蟲下翅已退化,使上翅閉合、讓背部硬度加強好幾倍、堪稱世界最硬的甲蟲(例如:蘭嶼球背象鼻蟲),甚至有些昆蟲學家在製作象鼻蟲標本時還需要使用電鑽。 象鼻蟲是世界上幾種主要嚴重農業害蟲之一。雌蟲在產卵時會將細長的吻部在植物表面鑿一細長管洞或一橫裂,再將卵產於內部。而幼蟲也有強而有利的頭部能穿梭在植物組織間,破壞整株植物。有部份種類如Brachyrhinus,則能以孤雌生殖方式繁衍後代。.

新!!: 马铃薯和象鼻蟲 · 查看更多 »

鹽煮馬鈴薯

鹽煮馬鈴薯是锡拉丘兹的在地料理,通常以夏季第一次摘採的新鮮馬鈴薯來烹煮。在,鹽煮馬鈴薯通常在集市或燒烤等場合作為主食食用。用於烹煮鹽煮馬鈴薯的馬鈴薯通常會隨著鹽包一同販賣。 烹調過程中,鹽水會在馬鈴薯表面形成一層膜,所以鹽煮馬鈴薯嘗起來不會過於死鹹,而是類似於水煮馬鈴薯的模樣。而鹽煮馬鈴薯會有一種特別的口感,類似於蓬鬆的烤馬鈴薯,但增添了奶油的香味。通常四磅的馬鈴薯中會添加一磅的鹽來烹煮。.

新!!: 马铃薯和鹽煮馬鈴薯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满语:Sahaliyan ula),简称黑,位于内满洲北部,是全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 省会驻地为哈尔滨。中俄界河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之名由江名而来。省界北、东与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接壤,南接中国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约3831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满、蒙、朝等53个少数民族。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新!!: 马铃薯和黑龙江省 · 查看更多 »

黄独

(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为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

新!!: 马铃薯和黄独 · 查看更多 »

黄色

黃色是由波長介乎565-590毫微米的光線所形成的顔色,色彩的三原色之一,紅、綠色光混合可產生黃光。黃的互補色是藍。但傳統上畫師以紫色作為黃的互補色。.

新!!: 马铃薯和黄色 · 查看更多 »

茄碱

茄碱(Solanine),又称龙葵碱、龍葵素、茄苷,是茄科(茄科)物种中被发现的一种糖苷生物碱毒素,例如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的物种中。它可以在植物的任何部分自然发生,包括叶子,果实和块茎。茄碱具有杀虫特性,是植物自然防御之一。茄碱首先在1820年从欧洲黑茄(龙葵,Solanum nigrum)的浆果中被分离出来,之后被命名。 茄碱由 β-D-葡萄糖、D-半乳糖和 L-鼠李糖组成的茄三糖与茄啶相连组成。雖有毒,但在醫療上卻有許多貢獻,有不少研究報告指出可注射少許劑量來治療宮頸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絨毛膜上皮癌、卵巢癌等癌症。.

新!!: 马铃薯和茄碱 · 查看更多 »

茄科

茄科(学名:Solan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茄目的一科,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植物,提供给人类许多种食物和药物。茄科植物一般都含有不同量的生物碱,对人类具有一定的毒性,根据其生物碱含量的多少,有的品种可以作为食物,有的品种可以作为药物。其中最重要的品种有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枸杞等,此外如矮牵牛、曼陀罗都是著名的花卉;颠茄、曼陀罗也是提炼药物的原料;烟草更是最為廣泛使用的毒品。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为人类培育了多个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比较著名的马铃薯、番茄、辣椒、烟草都属于茄科。该科属于茄目,在菊类植物组和木兰纲(双子叶植物)。茄科包括大约98属和大约2700种,具有非常多样化的栖息地,形态和生态。 茄科植物大部分为草本或灌木,只有少数为乔木,叶互生,有单叶也有羽状复叶,花5基数。茄科植物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但在美洲的热带地区种类最多,许多重要的品种都是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在中国有24个属和大约115种。 除了烟草(Nicotiana tabacum,Nicotianoideae)和矮牵牛(Petunia × hybrida,Petunioideae)之外,大多数经济上重要的属都包含在亚科茄亚科中。 许多茄科物种被用作调查在细胞学的,分子学的和遗传学水平上的基础生物学问题的模式生物,例如烟草和矮牵牛。.

新!!: 马铃薯和茄科 · 查看更多 »

闽东

闽东(閩東語:Mìng-dĕ̤ng)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地理概念。狭义上的闽东特指现今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市辖区,面积13452.4平方公里,人口330万。广义的闽东是指福建省福州市、宁德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連江縣馬祖列島,三个通行闽东语的地区,共有1013万人口,其北部的宁德、福安、福鼎、霞浦、柘荣、寿宁、周宁、古田、屏南使用闽东语北片的宁德话;南部的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福清、平潭、闽清、永泰、罗源等地被称为福州十邑,使用闽东语南片的福州话。.

新!!: 马铃薯和闽东 · 查看更多 »

钙(Calcium)是一種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鈣是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軟性。雖然在地殼的含量也很高,為地殼中第五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總質量3%,因其化學活性頗高,可以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或是在空氣中便可氧化(形成緻密氧化層(氧化鈣)),因此在自然界多以離子狀態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沒有单质存在。在工業的主要礦物來源如石灰岩、石膏等,在建筑(水泥原料)、肥料、制鹼、和医疗上用途佷广。.

新!!: 马铃薯和钙 · 查看更多 »

肉汁奶酪薯条

肉汁奶酪薯条(Poutine,; 魁北克法语发音:)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特色快餐料理,做法是在炸薯条上加乾酪块,然后浇上肉汁或肉卤。 有时候还会加入火腿,香肠或者鮭鱼,通常用作配餐。现在在加拿大全境和美国北部都有售。 現時芝士淋肉汁薯條的發源地仍然有爭議。魁北克省內的德拉蒙市(Drummondville)、維多利亞市(Victoriaville)及黎瑞雷聖約翰市(Saint-Jean-sur-Richelieu)各有一間食肆自稱為魁北克美食芝士淋肉汁薯條的發源地。 此外,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的姓名在法语中也写作Poutine。 这道菜最开始起源于50年代左右。但对于起源的地区目前还存有争议。.

新!!: 马铃薯和肉汁奶酪薯条 · 查看更多 »

铁锈

铁锈為铁氧化物的统称,通常为红色,由铁和氧气境下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而生成。不同情况下会生成不同形式的铁鏽。铁锈主要由三氧化二铁水合物Fe2O3·nH2O和氢氧化铁(FeO(OH), Fe(OH)3)组成。其他金属亦会被氧化,但是通常不称为“鏽”。足够的时间后,在氧气和水充足的情况下,铁会完全氧化成鏽。铝的氧化非常缓慢,因为氧气在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此反应称为钝化。.

新!!: 马铃薯和铁锈 · 查看更多 »

蔬菜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穀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生活中所指的的蔬菜,常和「水果」分開討論。不過也常和水果合稱為「蔬果」。另外,和「野菜」不同的地方,在於蔬菜經過人類長時間的育種,提高了口感、營養價值,甚至抗病力等特徵,和原本的野生種已有明顯差異,人類食用的頻率也高得多;而野菜則多半未經過人類馴化,幾乎均為野生種,人類也較不常食用。 在狩獵採集的時代,人類就會採集野生的蔬菜食用,後來大約在西元前一萬年到七千年時,開始了農業耕作,在全世界的許多地區也開始種植蔬菜。一開始時只是各地種植蔬菜,供當地的人食用,後來開始貿易時,也帶來了其他地區種植的蔬菜。現在只要氣候允許,大部份的蔬菜都會在世界各地種植,若在氣候比較不適合的地區則會在一些受保護的環境下(如溫室內)種植,農產品的全球貿易也讓消費者可以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蔬菜生產的規模有大有小,可以小到像自給農業只為了家庭食物的需要而種植,也可以大到像,大量種植單一的作物。蔬菜一般在收获後,會依序分级,储存,加工和销售。 蔬菜的食用方式有許多種,有些可以生食,有些則會在煮熟後食用,蔬菜大部份的脂肪及含糖量都較少,但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像飲食金字塔的第三層有蔬菜及水果,各國也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每天至少吃五份以上。.

新!!: 马铃薯和蔬菜 · 查看更多 »

膳食礦物質

物質,又稱為無機鹽及膳食礦物質,除了碳、氫、氮和氧之外,也是生物必需的化學元素之一,也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謝等生命活動的主要元素,約佔人體體重的4.4%。它們可以是巨量礦物質(需求相對比較大)或微量礦物質(需求較小)。他們可以自然地存在於食物中,或是元素或礦物形式地被加入,例如碳酸鈣或氯化鈉。有部份這些添加物來自自然來源,例如地下的牡蠣殼。有時礦物質會被加入食物以外的飲食裡,因為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和在食土病裡,稱為「異食癖」或「食土症」。 適當地吸取一定程度的每種食用礦物質是有必要持續去維持身體的健康。而過量吸取食用礦物質可能會導致直接或間接的病症,歸咎於身體裡礦物質程度之間的競爭特性。例如,大量的鋅並不有害於它自己,但卻會導致銅的不足(除非補償,按照老年眼疾研究計劃裡指出)。有媒體報導稱,物體接觸礦物質含量過高的井水後,會在物體表面形成薄膜,經長時間暴曬,薄膜會變成堅硬的外殼,即「石化」。 不同地理學地區的土壤含有不同數量的礦物質。.

新!!: 马铃薯和膳食礦物質 · 查看更多 »

自然 (期刊)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於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其它类似期刊有《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期刊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期刊内最重要的文章。期刊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及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期刊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期刊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紧密,非常具有技术性。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因此科学家之间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上的竞争非常强。但是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新!!: 马铃薯和自然 (期刊) · 查看更多 »

金花蟲科

金花蟲是一群中、小型的甲蟲,體長介於1.0mm ~ 16.0mm;主要分辨特徵在於跗節節數,其跗節共有五節,但第四節通常退化而緊連結在第五節基部,因此可見跗節為四節;天牛也具有這個特徵,而且有些金花蟲外型與天牛非常相像,但天牛觸角較長,且複眼內缘凹陷,可以作為辨別特徵;此外有些瓢蟲長的像金花蟲,但其跗節只有三節,所以很容易辨別;還有一些擬步行蟲也很像金花蟲,但他們的跗節可以清楚看到五節,因此也是很容易判定。 金花蟲是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台灣金花蟲皆為食植性,大部份成蟲均以特定植物為食,幼蟲生活環境與食草多半與成蟲相同。.

新!!: 马铃薯和金花蟲科 · 查看更多 »

酌中志

《酌中志》是明朝宦官刘若愚在狱中写的一部笔记体史书,主要记述天启年间魏忠贤與魏党历史,以及明朝皇宫的制度、习惯。因此书记载了很多当时的生活细节,对后来的历史文学作者也很有价值。.

新!!: 马铃薯和酌中志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马铃薯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鱗翅目.

新!!: 马铃薯和蛾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地球上生物体中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尤其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至关重要。除了酶之外,还有许多结构性或机械性蛋白质,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参与形成细胞内的支撑网络以维持细胞外形)。另外一些蛋白质则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同时,蛋白质也是动物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是因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所有氨基酸,动物需要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自由氨基酸,动物就可以将它们用于自身的代谢。.

新!!: 马铃薯和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马铃薯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染色体

-- 染色體(chromosome)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構造,主要由雙股螺旋的脱氧核糖核酸和5种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构成,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本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组合(即核蛋白组成的),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是遗传信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如细胞质内的線粒体)。.

新!!: 马铃薯和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松溪县

松溪县(闽北语:)地处福建省北部,为南平市的一个县。该县北接浦城县,南连政和县,西邻建阳区,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因古代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之称而得名。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北纬27°24’—27°51,东经118°33’—118°55’。辖3镇、6乡。通行闽北语松溪话,与建瓯话通话无困难。公路以省道310线为主干,通车389.8千米。.

新!!: 马铃薯和松溪县 · 查看更多 »

毫克

毫克或稱公絲,符號為mg( → milligramme, ),质量单位,是克的1/1,000。 一種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 1 毫克.

新!!: 马铃薯和毫克 · 查看更多 »

氣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与气候相比,天气是指这些气象要素在近两周内的实时状态。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受该地的纬度、地形、海拔、冰雪覆盖情况、以及附近水体及其水流状况影响的。气候可根据不同气象要素的平均范围和特殊范围进行分类,最常采用温度和降水量,其中最普遍使用的分类系统是柯本气候分类法。1948年开始使用的桑斯维特费气候分类系统,在温度和降水量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壤水分蒸散量,该系统应用于研究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伯杰龙和空间天气分类系统侧重于通过气团的形成来确定某些地区的气候状况。 古气候学是对古代气候的研究和描述。由于19世纪前气候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因而古气候是通过代理变量推断得到的,这些代理变量包括非生物迹象如在湖床和冰核中发现的沉积物,以及生物迹象如树木年轮和珊瑚生物。气候模型是指包括古代,现代和未来的气候的数学模型。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新!!: 马铃薯和氣候 · 查看更多 »

江浙

江浙,顾名思义,指长'''江'''、'''浙'''江一带,為一個地理泛稱。指代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的江蘇,上海,浙江以及周邊地區。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今天江蘇,上海,安徽)和浙江省的合称(全祖望的《江浙两大狱记》中记载的南山案发生在江北的桐城) 。古时多指代今苏南,皖南,赣东北和浙江省。 今天主要是指长江和钱塘江之间的近海地区。包括蘇南(南京,無錫,蘇州,常州,鎮江)上海、浙北(湖州,嘉興,杭州)等為核心的地區。同時這也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江浙的主體居民為吳越人,該地區又被稱作吳越地區。.

新!!: 马铃薯和江浙 · 查看更多 »

淀粉

淀粉(starch, amylum)是由通過糖苷鍵連接的大量葡萄糖單元組成的聚合碳水化合物,属于一种多醣。制造淀粉是绿色植物贮存能量的一种方式。淀粉也是人类饮食中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马铃薯,小麦,玉米,大米,木薯等主食中。 纯淀粉是一种白色,无味,无臭的粉末,不溶于冷水或酒精,分子式为(C6H10O5)n。淀粉因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直链淀粉(糖淀粉)和支链淀粉(胶淀粉)。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是由于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由于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錯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三碘阴离子(I3-)。 淀粉在食品工业中被加工以产生多种糖。淀粉在温水中溶解产生糊精,这可以用作增稠剂,硬化則作為粘接剂。淀粉在非食品工业最广泛的用途是在造纸过程中作为粘合剂。.

新!!: 马铃薯和淀粉 · 查看更多 »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新!!: 马铃薯和演化 · 查看更多 »

浆果

浆果(Berry)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常见于分属于不同科属的多种植物,例如茄科的番茄、茄子、马铃薯的果实、青椒、香蕉、忍冬科的忍冬、葡萄科的葡萄等。浆果的外果皮较薄,中果皮和内果皮则肉质多汁较为发达。浆果的一枚果实中常有许多种子。浆果的萼片宿存,与果蒂相连接。浆果一般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偶见由单心皮发育的浆果,因此在浆果中常可以观察到若干格室。 注意:尽管英文中的“浆果”拼作“Berry”,但是草莓(Strawberry)、杨梅(Bayberry)、黑莓(Blackberry)等并不是浆果,而是聚合果。 Category:果实形态学.

新!!: 马铃薯和浆果 · 查看更多 »

文森特·梵高

文森·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紀艺术,尤其是野兽派與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的行列。他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十,次於第九偉大的17世紀畫家林布蘭。 1861年梵高開始接受教育,在學習語言包括法語、德語及英語表現不錯,但在1868年3月中斷學業,並在1869年7月在國際藝術品交易商公司見習。經歷了短暫的工作生涯後,他成為傳教士,向貧困的採礦工人傳教。直到大约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間,卻創作了超過两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尤其在梵高待在法國阿尔勒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两年創作的,期間梵谷深陷於精神疾病中,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西奧從不間斷、無私的提供梵谷經濟資助,二人亦終生保持書信來往。有种说法是梵高生前出售的画作《红色葡萄园》也是由他的弟弟拜托友人购得。.

新!!: 马铃薯和文森特·梵高 · 查看更多 »

旧大陆

旧大陆是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所认识的世界,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全体被称为亚欧非大陆或世界岛。这个词语是用来與新大陆(包括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相對應。.

新!!: 马铃薯和旧大陆 · 查看更多 »

慈城镇

慈城镇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唯一的辖镇,原為慈溪縣治,位于江北区最西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0年1月,慈城镇成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新!!: 马铃薯和慈城镇 · 查看更多 »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簡稱拉美,是美洲的一部分,狭义上包括了以拉丁語族(也称罗曼语族,主要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语言为官方语言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上包括了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国家与地区。拉丁美洲拥有占地球陆地表面积将近13%的19,197,0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截止2013年,拉丁美洲的人口估计超过6亿。在2014年,拉丁美洲有着5.57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则是7.532万亿美元。单词拉美最早在1861年被一本叫做《拉丁种族的审查》的致力于泛拉丁化的杂志提出。.

新!!: 马铃薯和拉丁美洲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山药蛋洋山芋洋芋白薯薯仔馬鈴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