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山东行政区划史

指数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目录

  1. 365 关系: 劉將閭劉肥厥国垦利县垦利专区历城区历下区偪阳国偃姓博山县博平县博兴县即墨县千乘郡南皮县单县台儿庄区台西区台枣专区台東區吴桥县向国㠱国夏津县夏朝夷国奄国妫姓妘姓姚姓姬姓姜姓姜齐姒姓威海市嬴姓子姓定陶定陶县宁阳县宁津县宁海州宿国安丘市宋国寿张县寿光县寒国封建制度 (中國)... 扩展索引 (315 更多) »

劉將閭

劉將閭,汉朝宗室,西汉齐孝王,在位十年。 其父齐悼惠王刘肥是汉高帝刘邦的长子,开始刘将闾被封为杨虚侯。前165年,其侄齐文王刘则死后,无后。前164年,汉文帝命刘将闾袭位。 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他的兄弟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都参与叛乱,围攻刘将闾的国都临淄。刘将闾雖然堅守,但有所动摇,与叛乱的兄弟们通使交流。但后来听说朝廷太尉周亚夫已平定吴楚,所以一直没有参加叛乱,還是守城。事后,害怕朝廷追究自己與叛王們連繫的罪過,自鴆而卒。 汉景帝依然赞赏齐王坚守的功劳,谥号孝,命他的儿子刘寿嗣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劉將閭

劉肥

劉肥()西漢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生母為高祖情婦曹氏,嫡母呂皇后。受封齊王,諡號悼惠。.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劉肥

厥国

厥国,先秦小型方国,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一带。 《汉书·地理志》记载东平国东平陆县,注引应劭:“古厥国,今有厥亭。”据甲骨文和金文知其在商代已经建国,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卜辞,有”壬子卜,贞:在六月。王在厥”的记载。传世文物有《厥子尊》和《神面文卣》(厥宝尊彝卣)。厥子尊铭文:厥子作父辛宝尊彝。厥子当是厥国国君。厥国在西周时被鲁国所灭。春秋时期古厥国为鲁国中都邑。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厥国

垦利县

#重定向 垦利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垦利县

垦利专区

垦利专区,山东省已撤销的专区。 1948年由渤海行政区设置。在今山东省北部、辖阳信、惠民、利津、海滨、无棣、滨县、垦利、沾化、蒲台等县。专员公署驻阳信县、1950年改名惠民专区,专署迁驻惠民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垦利专区

历城区

历城区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1298.57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超过112万,辖13个街道6个镇。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3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历城区

历下区

历下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区。因为位于历山脚下,故称历下。历下区是济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教育中心,辖区内有山东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驻地,奥体中心、中心商务区以及多所高等院校。另外济南市的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均位于历下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历下区

偪阳国

《春秋谷梁传》作傅阳,《春秋左氏传》作偪阳,为春秋时代一诸侯国,最终为诸侯联军所灭,地归宋国。 傅阳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小国,而在鲁襄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63年春,鲁国、晋国、齐国、宋国、卫国和曹国等国在临近傅阳国的柤地与从东南方赶来的吴国使臣相会。盟会之后,参会诸侯组成联军围攻傅阳。傅阳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数月之久,联军耗费巨大精力,直到夏五月才攻灭傅阳。联军统帅晋国的大夫将傅阳之地献给宋国君主 。 童书业认为,从诸侯会柤与吴国相会,到联军灭傅阳与宋。晋国等诸侯国的目的是打通中原诸侯与吴国之间的交通线,从而更好地扶持吴国与楚国对抗,来牵制楚国的精力,使得晋国能在晋楚争霸中取得优势。傅阳国正地处中原通往吴国的道路必经之处,因此晋国主持灭亡傅阳 。.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偪阳国

偃姓

偃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偃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皋陶的姓。周朝的舒国、英国、六国、舒蓼国、舒庸国、舒鸠国都是偃姓,皋陶的后裔。.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偃姓

博山县

博山县,可能指下列地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博山县

博平县

博平县,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境内的旧县名。 西汉时置县。五胡乱华后,北方为异族统治。东晋时,曾在今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博平村设置侨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析置灵泉县,四年省。贞观十七年(643年),博平县并入聊城县,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又以博平县、聊邑县、高唐县和武水县河外地入郓州。北宋时,属博州。熙宁二年(1069年),割明灵砦隶北京大名府清平县。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废,不久复置,属东昌府。清朝时,仍属东昌府,评价冲繁。 1949年起,属聊城专区。1956年并入茌平县,仍有博平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博平县

博兴县

博兴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南部的一个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东经118度03分至118度23分,北纬36度58分至37度23分。面积约900.7平方千米,南北长45.8千米,东西宽29.5千米,人口约48万。隶属于滨州市,西、南与淄博市的高青县、桓台县和临淄区毗邻,东与东营市广饶县、东营区接壤,北倚滨城区并隔黄河与东营市利津县相望。黄河和小清河流经境内。 商周之际为蒲姑氏之地。西汉时分属齊郡、千乘郡,东汉属樂安郡。后多隶属于青州府。相传为汉孝子董永的故乡,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民间传说。锦秋街道有古槐,传说曾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一说为吕剧发源地,每年有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和董永文化旅游节。名胜有位于锦秋街道和桓台县交界处的麻大湖,以及位于湖滨镇的南北朝时期的丈八佛石造像等。 传统手工业有柳编,草编等。兴福镇以厨房设备、白铁加工和明胶制造为主的乡镇企业发达。也有“中国厨都”之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博兴县

即墨县

即墨县为中国山东旧县名,大体上是今天青岛市即墨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即墨县

千乘郡

千乘郡(乘,音剩,漢語拼音:Shèng),中國漢代郡、國名。西漢初年屬齊郡。漢武帝時分齊郡置千乘郡,郡治在千乘縣(今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北),屬青州刺史部。其地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濱州市中東部及東營市西部一帶。東漢置千乘國,後改為樂安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千乘郡

南皮县

南皮縣,河北省滄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南皮县

单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单县

台儿庄区

台儿庄是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津浦路台枣(莊)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地因1938年春國軍在此血战擊退侵华日军而聞名,史称「台儿庄大捷」。.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台儿庄区

台西区

台西区,中国青岛市原辖区,地名沿用自原区划台西镇。位于主城区西南部,西濒胶州湾,南濒团岛湾,东接铁路青岛站,北部为青岛大港。.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台西区

台枣专区

台枣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旧专区名。 置。在今山东省南部。辖峄县、邳县、沛县、铜北、费县、华山、丰县、苍山、临城、赵博、兰陵、麓水等县及枣庄、湖区二办事处。专员公署驻峄县(今枣庄市)。1950年撤销,辖县分别划归临沂、滕县二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台枣专区

台東區

台東区()是日本東京都內特別區之一,為東京各特別區中面積最小者。全區幾乎位於東京23區的中心,東接隅田川。台東區擁有上野、浅草兩大繁華商圈商業街,該區域的特產是皮革制品、人偶、玩具、傳統工藝品等。.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台東區

吴桥县

吴桥县是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沧州东南,东部和南部与山东省德州接壤,西部以大运河和景县分界,位于京沪铁路上。.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吴桥县

向国

向国,是中国古代夏朝和春秋时代的诸侯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向国

㠱国

㠱国,不见于古代文献,仅于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铭文中有体现,所以关于㠱国的观点还有很多争议。.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㠱国

夏津县

夏津县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夏津县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夏朝

夷国

夷国,先秦小型方国,妘姓,在今青岛市即墨区西。 夷是对东方人群的称呼,夷国是东夷中的一国。前722年八月,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讨伐夷国。夷国没有前来报告鲁国,所以《春秋经》不加记载。。后来夷国灭亡。国土归属齐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夷国

契(生卒年不詳),子姓,名契,帝嚳之子,唐堯的異母弟,生母為簡狄,商高祖乙的祖先。.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契

奄国

#重定向 商奄.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奄国

妫姓

妫(漢語拼音:guī,注音符號:ㄍㄨㄟ)姓,是漢族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妫姓

妘姓

妘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妘姓是祝融八姓之一。周朝的鄅国、夷国、偪阳国都是妘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妘姓

姚姓

姚姓,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1, 上古八大姓之一。2007年姚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51。.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姚姓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姬姓

姜姓

姜姓为中文姓氏及韓國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排第32,中国大陆第53大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姜姓

姜齐

--姓齐国,史称--齊,是周朝诸侯国之一,直至战国初年田氏代齐,国名仍维持齐国,史称田齐。.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姜齐

姒姓

姒姓是中國漢族上古八大姓之一。祖先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目前分布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姒姓

威海市

威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东半岛東邊的尖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威海市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6年由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997年10月13日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1月成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3年10月6日成为国内第十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第一個為1990年,唐山市人民政府的震后重建项目)。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2月28日成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威海市

嬴姓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嬴姓

子姓

子姓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古姓,后繁衍出多个氏。也作好姓,如妇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子姓

定陶

#重定向 定陶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定陶

定陶县

#重定向 定陶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定陶县

宁阳县

宁阳县在中国山东省中部偏南、大汶河南岸,是泰安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宁阳县

宁津县

宁津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北部,是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河北省。原屬河北省,1950年,改属德州专区。1952年,宁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州专区。1958年,沧州专区并入天津市,宁津县属天津市。1961年恢复沧州专区,宁津县复属沧州。1965年3月19日,宁津县划归山东省,属德州地区至今。.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宁津县

宁海州

宁海州,中国古代的州,地处山东半岛东端。 金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宁海军置,治所在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属山东东路。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大姑河以东地区。元朝时,直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领文登县。明朝洪武初年,州治牟平县省入宁海州,与文登县同属莱州府。九年改属登州府,后文登县仍隶之。明、清为海防要地。清朝时,不辖县,順治十六年省寧海衞入之。1913年降为县,次年改名牟平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宁海州

宿国

宿国是在西周时期,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宿昌故城),建立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宋国灭亡宿国。 S宿 Category:东夷古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宿国

安丘市

安丘市是中国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潍坊市代管。.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安丘市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宋国

寿张县

寿张县,中国东汉到1964年在今山东省、河南省设立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寿张县

寿光县

寿光县,中国古县名,为今天山东省寿光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寿光县

寒国

寒国,是中国上古时期的诸侯国。传世文献多认为其国君为任姓,但金文记载它是姒姓国家。 寒国的始祖寒哀为黄帝驾车,被封在今天的山东省潍坊一带,寒亭区正是因此得名。中央王朝与寒国通婚,黄帝的儿子青阳娶寒哀的女儿,生下了少皋。伯明是夏朝时寒国诸侯,他赶走了自己的儿子寒浞,此后寒浞杀死后羿和夏王相,夺取了夏朝的王位,扩大了古寒国的版图。寒浞死后,相的遗腹子少康起兵,消灭了寒浞的两个儿子,从此寒国灭亡。.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寒国

封建制度 (中國)

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封建」即「封土建國(封邦建國)」,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轄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诸侯再分封卿大夫,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是讓他們建立封國和軍隊,协助统治。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王”,也使用“诸侯王”的称谓。同时,汉语对欧洲从中世纪起的君主制国家也称为“王国”,君主称为“国王”,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从纯粹的土地分封来看两者都是一致的。.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封建制度 (中國)

尼山专区

尼山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旧专区名。 置。在今山东省南部。辖济宁市及滕县、泗水、济北、平邑、白彦、凫山、曲阜、邹县等县。专员公署驻滕县(今滕州市)。1950年撤销,改设滕县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尼山专区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又称山东宣慰司,元朝在山东设立的机构。 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设济南、滨州、棣州、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所在济南路(治今山东省济南市)属中书省直辖。至元二年(1265年)废除。二十二年(1285年)复设济南路宣慰司,即山东东西道宣慰司。二十四年(1287年),治益都路(治今山东省青州市)。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分管益都路、济南路、般阳路、宁海州。另有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元朝御史台直辖的内八道之一,置司于济南路。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山东省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的最高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人民政府)。1949年12月正式成立。1955年3月改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成立山东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12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山东省人民政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山东省人民政府

崂山办事处

崂山办事处,是历史上存在的一个行政区划,归属于中国青岛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崂山办事处

巨野县

巨野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县政府驻地巨野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巨野县

己姓

己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己姓是中国传说时代少昊的姓。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己应为妃姓、妀姓,在父系社会确立后逐渐去掉“女”,演变为己姓。纣王的宠妃妲己即己姓。周朝的莒国、郯国、温国(苏国)都是己姓,少昊金天氏的后裔。孟文伯的母亲戴己、孟惠叔的母亲声己是莒国人,就是己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己姓

中书省

中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唐高宗時曾一度改稱西臺;武則天時稱鳳閣;唐玄宗時一度稱紫微省,民間稱之中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中书省

丰县

丰县是中国江苏徐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处,也是诸多历史名人的出生、寄宿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丰县

临城县

临城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县,处于太行山东麓。面积797平方千米,人口19万。县人民政府驻临城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城县

临邑县

临邑县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邑县

临沭县

临沭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临沂市东南约40公里,沭河东畔,面积l038平方千米,人口60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沭县

临沂市

臨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山東省东南部,黄海以西,因临沂河而得名,1994年12月由臨沂地區改制而來,是山東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古代政區主體隶属琅琊、沂州,是東夷文化和鳳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国書法名城,亦是近代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區、前中共中央華東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東省政府、山东军区等诞生地及所在地。1972年,因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而闻名于世。臨沂是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第一個水生态文明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國家园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金刚石之都、世界滑水之城。辖區内山高水长,蒙山沂水甲天下,环境优美,宜居宜商。在福布斯大陸最佳商业城市评选中近三年连续入围50强。2013年1月,國家海关总署批准臨沂商城采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出口商品,臨沂成为继浙江义乌之后,全國第二個享受出口商品就地一次报检、一次通关政策的城市。如今臨沂已成为中國商贸物流之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沂市

临淄县

临淄县是中国古县名,为今天淄博市 临淄区等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淄县

临淄区

临淄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市,是淄博市的一个市辖区。在古代曾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齐国国都,1994年被國務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淄区

临清市

临清市是中国山东省省辖市,因为临近古清河而得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清市

临朐县

临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古称骈邑。临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潍坊市西南部,鲁中丘陵北部。邮政编码262600。.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临朐县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夷

东平

#重定向 东平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平

东平县

东平县是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常住人口75.72万人。 东平县是中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其境内的东平湖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东平县的“端鼓腔”和腊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平县

东平州

东平州是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州。明朝时其范围在今东平县、阳谷县、台前县、梁山县、东阿县、汶上县一带。.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平州

东光县

东光县是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光县

东阿

东阿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阿

东阿县

东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阿县

东明县

东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明县

东昌府

東昌府,明代及清代的府。 元朝时,为东昌路,明朝洪武初年,改为东昌府。治所在聊城县,下领三州、十五县: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莘县、清平县、冠县、临清州(丘县、馆陶县)、高唐州(恩县、夏津县、武城县)、濮州(范县、观城县、朝城县)。 清朝考评:衝,繁。隸濟東泰武臨道。初沿明制,領州三,縣五。雍、乾間,濮州、臨清州直隸,割范、觀城、朝城、夏津、丘。領州一,縣九:聊城縣、堂邑縣、博平縣、茌平縣、清平縣、莘縣、冠縣、館陶縣、高唐州、恩縣。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昌府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是中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西临京杭大运河。.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昌府区

东海县

东海县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037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为122.84万。东海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水晶储量丰富,有“水晶之都”之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东海县

市南区

市南区,是中国青岛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属市内四区之一。东经120°19′,北纬36°04′,西起台西半岛的团岛与黄岛区的薛家岛和黄岛隔胶州湾相望,东至麦岛与崂山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毗邻,北与市北区相接,南面濒临黄海,沿岸是逶迤曲回的礁石或沙滩。辖区东西长12.7千米,南北最宽处4.8千米,面积30.01平方千米。市南区是青岛市的政治、文化、金融的中心,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标志性景观——栈桥、小青岛、五四广场的所在地,以“红瓦绿树”、“欧陆风情”成为著名的海滨游览胜地。 现在的市南区由原市南区和原台西区南部合并而来。市南区历来是青岛的行政中心所在,德国租借时期,总督府设在市南区中西部的沂水路、青岛路交汇处,此后历经日本占领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直到1992年,全市性的行政、司法机构都集中分布在这一区域。1992年,青岛市开发东部新城区,将市政府、中级法院等机构均搬迁至市南区东部的香港中路以及崂山区西部附近。东部新城区范围为市南区太平角起向东至崂山区石老人。 市南区是青岛最著名的海滨游览胜地。市南区辖区内的海滨全部位于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区“青岛海滨风景区”范围之内,并构成整个的主体,占据青岛市的53个旅游景点中的46个。著名的栈桥、八大关等海滨景区均位于市南区境内。其风光的主要特色,在于大海、沙滩、山丘、海岛的自然风光,与造型别致、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格的建筑相映生辉。.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市南区

市北区

市北区是中国青岛市的一个市辖区,属市内四区之一,始置于1946年。位于青岛市中部偏南,南接市南区,北连李沧区,东邻崂山区,西濒胶州湾。.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市北区

乐安县

乐安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413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34.9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乐安县

平原

平原(plain)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原

平原县

平原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北部,是德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原县

平原省

平原省,簡稱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於華北平原的省份,僅存續三年餘。劃山東省西南部與河南省黃河以北為平原省行政區域,省會設於新鄉(今河南省新鄉市),轄有新鄉、濮陽、安陽、菏澤、湖西、聊城六專區和新鄉、安陽二省轄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原省

平原郡

平原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原屬濟北國。其地大致在今山東省德州市中部、南部以及惠民縣、陽信縣一帶。唐初廢。.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原郡

平南县

平南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988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为140多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南县

乳山市

乳山市(普通话:、汉语拼音:Rǔshān Shì、胶辽官话:)是中国山东省威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西与烟台市海阳市接壤,东与文登市相邻,北依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 乳山市总面积为1668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57万2482人。 黄海之滨的大乳山海拔216.6米,山形似乳,秀出海天,陆地海上一望而知,是显著的地标景观。乳山市因此而得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乳山市

平乡县

平乡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县,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丰州镇 。東與廣宗縣交界,西與南和、任縣接壤,南與雞澤、曲周、邱縣毗鄰,北與巨鹿縣相連。東距京九鐵路、西距京廣鐵路各40千米;邢黃鐵路過境建站;距106國道、大廣高速公路各20千米;距京深高速(即京港澳高速)、107國道40千米;邢臨高速公路和邢清、邢臨兩條省級公路橫穿東西,定魏公路縱貫南北。2012年,平鄉縣總人口為32萬人。面積為406平方公里。该县有全国著名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乡县

平度县

平度县为中国山东旧县名,大体上是今天青岛市平度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度县

平度市

平度市,位于山东省山东半岛中部,胶莱河的东岸。平度市为中国肉类生产第六大县市,青岛市的卫星城,也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管辖5街道12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度市

平阴县

平阴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2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36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阴县

平邑县

平邑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平邑县

幽州

#重定向 幽州 (九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幽州

广饶县

广饶县是隶属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个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行政区划代码370523。北连东营区,南靠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 广饶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村(居),人口50万人(2012年)。广饶自秦设县,古称乐安、千乘、琅槐,是兵圣孙武故里、吕剧发祥地和齐笔原产地,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广饶县

京东路

京东路是中国北宋设立的一个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所在宋州(景德后为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山东省徒骇河东南,东明县、河南省睢县、柘城县以东,和江苏省西北角。包括山东的大部。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广济军。四年(979年),割曹、澶、濮、济四州地,复置县,隶属广济军。熙宁四年(1071年)废广济军,以定陶县隶曹州。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二路。以今泰山和沂水为二路分界线。京东东路治所在青州,京东西路治所在兖州,后迁应天府。金朝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京东路

京東西路

京東西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初置京东西路安抚使。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四年(1114年)),移安抚使于南京应天府。 北宋的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為京東西路的首府。 北宋時,此地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區。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東西路建制撤銷,但該地仍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京東西路

京東東路

京東東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15路。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京東東路建制废除。金国在此设置山东东路。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济南府初为齐州,熙宁七年(1074年)属京东西路,元丰元年(1078年)来属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济南府成为京东东路的首府。北宋時,此地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區。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東东路建制撤銷,但該地仍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京東東路

五莲县

五莲县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443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52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五莲县

庆元县

庆元县是中国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邻接福建省。域跨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庆元县

建炎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個年号,共计4年,其年號涵義有所爭議,一說認為炎的意思是權威,代表重新建立大宋的權威,另一說認為,根據陰陽家五德始終說的說法,宋朝是火德,火德也就是大宋江山的根基,炎由兩個火​​字組成,建炎年號有“重建大宋的基業”的涵義。不過後來出現民变、苗刘兵变及金兵,當時人們紛紛議論炎字乃兩火故多盜,高宗為了避諱這種說法,改元為绍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建炎

任姓

任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8位。此姓氏(임)在韓國亦有分佈。.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任姓

伯禽

伯禽(),生年月不詳,姬姓,亦称禽父。周朝諸侯国魯国第一任君主,周公旦长子。《史記》記載就任年在周公東征,即周成王元年(約前1042年)。 周公東征之後,周成王将商朝遺民六族和泰山之南的原奄国土地、人民封給周公,為魯国。由于周公需要留在朝中,因此派其長子伯禽赴魯国就任。 伯禽到任之後,在齐太公的齊国軍隊支援下平定了淮夷和徐戎的叛乱,奠定了周朝在淮河以北地区的统治。在進軍過程中,伯禽在費地作《費誓》激励士氣,這篇文辞被記记載在尚書之中。 伯禽与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期的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伯禽在位共46年,魯国在他的統治下成為著名的“礼儀之邦”,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州、東至黄海、西抵陽穀一带,成為在今山東境内与齊国抗衡的大国。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禽簋,《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七·四〇四一”。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讨伐东方的奄侯,周公谋划这次征伐,而“禽”也就是当时为周王室大祝的伯禽,在助祭时宣读祝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伯禽

徐州 (古代)

#重定向 徐州 (三国至明朝).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徐州 (古代)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徐州市

徐国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稱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集團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东郯城一带。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徐国

德州

德州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德州

德州市

德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东与济南、滨州两市相邻,南与聊城市相连,西接河北省衡水、邢台两市,北与河北省沧州市相接。市区邻近冀、鲁两省边界,京杭大运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10,358平方公里,人口574.23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德州市

北齐国

#重定向 北齐.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北齐国

北海郡

北海郡,中國古代的郡。 西漢置,治所在营陵县(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五十里)。东汉时,徙治據縣(在今山东省壽光市東南三十一里),後其封其諸王在此,改稱為「北海國」。南齊时,治所在都昌县(在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南朝宋及北魏时,治所在平寿县(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北周置总管府。 隋朝开皇十四年,废总管府。改為高陽郡。後廢郡改置青州,大业初年置北海郡。户十四万七千八百四十五,下辖十县:益都县、临淄县、千乘县、博昌县、寿光县、临朐县、都昌县、北海县、营丘县、下密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稱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称北海郡,乾元时又改為青州,宋朝稱青州北海郡,金朝改為益都府,即今山東益都縣治。.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北海郡

利津县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隶属于东营市。东隔黄河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相望,北邻河口区,西接滨州市、沾化县。县境呈西南-东北向,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全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数百种野生植物,以其新、野、奇的旅游特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利津县

刘则

劉則,汉朝宗室,西汉齐文王。其祖父齐悼惠王刘肥是汉高帝刘邦的长子。前179年,其父齐哀王刘襄死后,刘则袭位,在位十年。前165年,刘则死後,無後,谥号文,命他的叔叔劉將閭嗣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刘则

嘉祥县

嘉祥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973平方千米,2008年人口为81.9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嘉祥县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周公旦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周武王

周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天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22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為前1042至前1006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周成王

冠县

冠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部,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面积为1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3万亩。.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冠县

冀州 (古代)

冀州,中国古代的州,辖境在今河北省。 西汉武帝时,置冀州刺史部。其后辖境变化。 唐朝时,治所本在信都县,武德六年(623年),徙治下博县,贞观元年(627年)复故治。龙朔二年(662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672年),复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后复为冀州。土贡:绢、绵。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下辖九县:信都县,南宫县、堂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阜城县、蓚县、武强县。 明朝时属真定府,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信都县省入冀州。下领四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冀州直隶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冀州 (古代)

商河县

商河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162.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59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商河县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商朝

商族

#重定向 商朝.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商族

兰陵县

蘭陵縣是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899.86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117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兰陵县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元朝

兖州

#重定向 兖州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兖州

兖州 (古代)

兖州(兗 ),是传统上说的华夏九州之一,也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昌邑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以北,而并非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兖州范围大致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及河南省东部。.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兖州 (古代)

兖州府

兖州府是明代、清代在山东省设立的一个府。 元朝为兖州属济宁路,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降为济宁州,兖州则升为兖州府。在明代,兖州府驻滋阳县,共辖23县:滋阳、曲阜、宁阳、泗水、汶上、邹县、金乡、鱼台、嘉祥、单县、成武、曹县、定陶、巨野、郓城、寿张、阳穀、东阿、平阴、滕县、峄县、郯城、费县;四州:济宁州、东平州、曹州、沂州,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山东省南部。 清代,金乡、鱼台、嘉祥归济宁州;东阿、平阴、东平州归泰安府;曹州、单县、成武、曹县、定陶、巨野、郓城建立曹州府;沂州、郯城、费县建立沂州府;滋阳、曲阜、宁阳、泗水、汶上、邹县、寿张、阳穀、滕县、峄县十县为兖州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兖州府

勃海郡

勃海郡是中國古代的郡,汉魏晋时置。在今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一帶。.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勃海郡

四沧区

四沧区,中国青岛市原辖区。位于主城区西北部。.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四沧区

琅琊道

琅琊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废除袁世凯时代设置的山东四道(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将山东省分为十一道。琅琊道由濟寧道分置,道尹驻臨沂縣(今山东省临沂市)。辖臨沂縣、日照县、郯城县、莒縣、沂水县、費縣、蒙陰縣等7縣。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市、日照市大部。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後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琅琊道

琅邪郡

琅邪郡,又作琅琊郡,琅玡郡,中国古代的郡。在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部地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琅邪郡

碭郡

碭郡,中國古郡名。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國,以魏國東部置碭郡。因其境内有碭山(今芒砀山)而得名。郡治在碭縣(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封彭越為梁王,以碭郡置梁國,其地在今河南省東部、山东省西南部與安徽省北一帶。國都為定陶縣。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彭越謀反,改封皇子劉恢為梁王,領碭郡、東郡,都睢阳。文帝元年梁國除為郡。三國魏時改梁國為梁郡。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復置碭郡,郡治在下邑縣(在今碭山縣東)。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 Category:秦朝的郡 Category:西汉的郡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安徽的郡 Category:山东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碭郡

福山

福山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福山

福山县

福山县,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福山县

禹城县

禹城县,中国古旧县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禹城县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秦朝

章丘

#重定向 章丘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章丘

章丘县

#重定向 章丘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章丘县

竹庭县

竹庭县,中国旧县名。 民国34年(1945年)11月,为纪念牺牲于赣榆县的符竹庭将军,山东省滨海区行政公署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1950年10月复名赣榆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竹庭县

纪国

纪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由西周延續到春秋时代。国君为姜姓。国都纪,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有出土纪国铜器。 纪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南。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西周夷王年间,王烹杀齐哀公昂。传说是纪侯向周天子举报齐哀公“荒淫田游”的缘故。两国结仇。齐国一直伺机吞并纪国,报仇是一个原因,其实灭纪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纪国选择与鲁国结好,借齐鲁两强国的矛盾而自保。鲁国力图保存纪国,抑制齐国的扩张。这种三国关系从公元前8世纪入春秋到公元前690年纪国灭亡,贯穿始终。 鲁隐公时代和鲁桓公初年,鲁国国势极盛。尤其是公元前699年,鲁国纪国郑国联军大败齐国宋国衞國南燕国联军,此战终结了“齐僖小伯(霸)”的局面。纪国得以安定一时。鲁桓公趁势于公元前695年,在鲁桓公齐襄公和纪侯三国君主的盟会上试图使齐国和纪国和睦。然而同年,齐国军队侵犯鲁国边境,边境上打了一仗。说明鲁桓公的调解失败。第二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郑君子亹被齐襄公杀死。鲁郑两国顿时不及考虑保存纪国。形势急转直下。 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同年魯莊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不安定为由谢绝鲁国。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独立的纪国就此灭亡。纪季一支继续作为齐国的附庸残存。.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纪国

烟台市

烟台市,别称港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北部,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烟台位于37°24′N121°16′E。全市总面积13,8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63个。东与威海接壤,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烟台市

田齐

氏齐国,史称田齊,为田氏代齐后的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妫(guī)姓。 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田完)。前672年,陈完因避難入齐,事齐桓公,為齊國大夫,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人稱「田氏」,田桓子時田氏开始强大,到了田和時流放了齐康公,自立为君,是為田和代齐。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取代了姜齊。 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田齐

甲父

,先秦时古诸侯国,故地在今山东省金乡县南。 高平郡昌邑县(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东南有甲父亭是甲父国封城,甲父国遗址在今山东金乡县南。前526年,齐景公发兵进攻徐国。徐国人求和,徐国国君徐子和郯国人、莒国人会见齐景公,在蒲隧结盟,送给齐景公甲父之鼎。后有甲父姓,以国为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甲父

益寿县

益寿县,中国旧县名。 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在益都县西北部与周边邻县设益(都)寿(光)临(朐)广(饶)四县边行政办事处。1945年改置益寿县。治所在东水渠(今山东青州市区东北),1949年迁孙家庄(今寿光市西南孙家集。1949年,属昌潍专区。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益都、寿光、临朐各县。 Category:山东抗日根据地县份‎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州市 Category:寿光市 Category:临朐县 Category:1945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52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益寿县

益临县

益临县,中华民国时期山东省旧县名。 由中共政权治下的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益都县东北部尧西、香山、弥东、郑母四区及临朐县东北部龙岗、尧山、柳山、营子四区析置。治所在郑母村(今山东青州市郑母镇)。以两县首字为名。1949年后,属昌潍专区。1952年撤销,并入昌乐、益都、临朐三县。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州市 Category:临朐县 Category:昌乐县 Category:1948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52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益临县

益都县

都县,中国古旧县名。 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益都侯,益都侯国治所在今山东省寿光市北。元凤三年(前78年)废。置广县,属齐郡。三国曹魏复置,治所在今寿光市南。属齐国。晋朝时,属东莞郡。刘宋改置益都县,属齐郡。北魏因之。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于东阳城,即今青州市。为青州、齐郡治。隋朝大业时,为北海郡治。唐朝、宋朝为青州治。金朝为益都府治。元朝时,为益都路治。明、清为青州府治。1913年废府留县。属山东省。1986年改设青州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益都县

盐山县

山县在河北省东南部、宣惠河流贯,是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山东省。.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盐山县

登州府

登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置,治所在蓬莱县(今山东省蓬莱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招远、莱西及海阳等市以东地区。属山东省。领一州:宁海州(领文登县一县),七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文登县)。1913年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登州府

銅山縣

銅山縣,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銅山縣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韩信

莱州府

莱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升莱州置,郭县驻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辖境府附郭县掖县、平度州和胶州(今胶州市、青岛市黄岛区)。平度州管辖昌邑县和潍县,胶州管辖高密县和即墨县。清朝初年,相沿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密县属胶州。1913年废。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山东的府 Category:烟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7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州府

莱东县

莱东县,中国山东省旧县名,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东县

莱国

莱国,又称莱子国、莱夷,东夷人建立的諸侯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国

莱芜县

莱芜县,中国古旧县名。 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南文字村。属兖州。后废。寻复置。北宋末属袭庆府。金朝时,移治今市。金、元、明属泰安州,清属泰安府。抗日战争期间曾分设莱芜、博莱、新甫三县。1983年撤销,改设莱芜市。 Category:武周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莱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7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芜县

莱西县

莱西县,中国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 1941年析莱阳县西部置。县治在今山东省莱西市南墅,后迁南岚、韶存庄,1949年迁水集镇。1949年起,先后属南海专区、莱阳专区。1958年,转属烟台专区,同年并入莱阳县。1961年复设。治水沟头(水集)。1967年,改属烟台地区,1983年,改属青岛市。1990年撤销,改置莱西市。 Category:山东抗日根据地县份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青岛已撤销行政区划 Category:莱西市 Category:194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0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西县

莱西南县

莱西南县,中国旧县名。 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治所在夏格庄(今山东省莱西市夏格庄镇)。以位县西南得名。1950年撤销,并入莱西县。 Category:山东抗日根据地县份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县 Category:莱西市 Category:194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0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西南县

莱阳县

莱阳县,中国旧县名。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阳县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莱阳市莱阳城。属莱州。宋、金、元因之。明、清属登州府。中華民國統治中國大陸時期,在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曾先后析置莱西、莱东、莱西南、五龙等县。1987年撤销,改设莱阳市。 Category:后唐县份 Category:后晋县份 Category:后汉县份 Category:后周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烟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莱阳市 Category:莱西市 Category:92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莱阳县

莘县

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河北和河南三省交界处。.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莘县

莘国

#重定向有莘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莘国

莒县

县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52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110万。為春秋時代莒國都城所在地,战国时属齐国。公元前284,燕昭王派乐毅攻齐,连下七十余城,仅剩莒、即墨顽强抵抗。参见著名典故:毋忘在莒。南燕(398年-410年)时,徐州治所设在东莞,即今莒县东莞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莒县

莒南县

南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莒南县

莒州

莒州,隋初、唐初以及金朝到清朝的州。 北周灭北齐,改南青州为莒州,治所在团城,即今山东省沂水东北、高桥镇东南处。下轄2郡6县:東安郡(新泰、東莞、莒县)、義塘郡(怀仁、归義、義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莒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莒州,仍治团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再废莒州。管轄县分流沂州及海州。 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城阳军为城阳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莒州。 明隶属青州府。 清隶属沂州府。 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日照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连云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莒州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莒国

聊城县

聊城县,中国旧县名,辖区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境。 西汉时,属东郡。隋朝时置博州,为博州治所。后,博州废。唐朝武德初,属魏州。武德四年(621年),以聊城县等县复置博州。同年,析置茌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茌平县。博州曾改置为博平郡,仍隶之。天祐三年(906年),改名聊邑。北宋时仍属博州。元朝时,属博州路、东昌路。明清时为东昌府治。明朝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在兴礼街(今东昌府区楼西大街)建县衙。此后,聊城县衙及相关政府机构均设于此处,至1970年代聊城地区政府机构迁出。 民国时,属山东省。1938年11月15日,日军攻陷聊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光复。1946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发起对聊城县的进攻。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增兵驰援。期间,由于中共军队围攻县城,王耀武用飞机对城内进行空投,并对四关进行轰炸。12月31日夜,守城王金祥率部由东门逃跑。逃跑前,王金祥曾纵火烧毁民房。1947年1月1日,中共军队占领聊城县。其部入城后,向抗日战争中在聊城牺牲的范筑先墓敬礼。为防止国民政府的反攻,拆除聊城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回山东省。1958年,改置聊城市。1963年,撤消聊城市,复置聊城县。1967年,改属聊城地区。1983年,复置聊城市,后改设为东昌府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聊城县

遂国

遂國,是夏朝時建立的方國,舜的后裔虞遂受封于該地,歷夏、商、西周三代,全國僅有四氏。春秋时代为鲁国附庸。周僖王元年(公元前681年)被齊國桓公所灭,收威慑鲁庄公之效。有關遂國的史书记载主要出自孔子所著的《春秋》。 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海外文物市场上购得一件遂公盨,是遂国的国君铸造的青铜器,铭文对于夏朝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遂国

荣成市

荣成市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仍属威海地级市管辖。2012年,福布斯将荣成市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4名。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487公里,与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荣成市

萊州

萊州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萊州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青岛市

青州 (古代)

青州,中国漢朝到金朝时设置的州。青州本为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东汉时青州刺史駐地為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三国曹魏及西晋均沿袭此制。永嘉之乱后,东晋于大兴初年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侨置青州,后有多次迁治。又在今山东省境置北青州,江苏省境内的青州,则称为南青州。刘宋时,废南青州,北青州称青州。治所多有迁移。隋朝废青州,唐朝复置,又改称北海郡。金朝时改益都府,元朝时为益都路,明清时为青州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青州 (古代)

青州府

青州府,明清时設置的府。 元朝时为益都路,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政权改益都路为青州府。下领一州,十三县:益都县、临淄县、博兴县、高苑县、乐安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安丘县、诸城县、蒙阴县、莒州(沂水县、日照县)。 清代初期,領安東衞,州一,縣十三。雍正中,莒直隸,割蒙陰、沂水、日照,尋降並屬沂,增置博山。乾隆七年衛省。領縣十一:益都縣、博山縣、臨淄縣、博興縣、高苑縣、樂安縣、壽光縣、臨朐縣、安丘縣、昌樂縣、諸城縣。考评:衝,繁,難。登萊青膠道治所。副都統駐。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青州府

须句

#重定向 須句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须句

顾国

顾國,先秦小型方国,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五十里之顾城。一说今河南省范县南三十里。 顾是夏朝的同盟部落,己姓。夏末顾国、韦国被商汤攻灭,散居各地的顾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顾氏。《诗经·商颂·长发》“韦顾既伐”即此。前474年秋八月,鲁哀公及齐平公、邾子在顾地会盟。《汉书·古今人表》“顾”作“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顾国

行政公署

行政公署,为行政督察机构名称,不属于一级政府,属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行政公署,是行政督察区之“行政督查专员公署”的简称,類似於清代、北洋時期的道署;1949年后,行政督察区改称“专区”,行政公署则成为“专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1970年代,专区改称“地区”,行政公署成为“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行政公署

顓臾國

顓臾(汉语拼音:zhuān yú),位于今山东省的风姓古国,春秋时期,顓臾为鲁国封疆内的附庸国。 《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司,以服事诸夏。”这些位于山东省的风姓古国都成为了鲁国的附庸,而顓臾在鲁国世族季孙氏的封邑费的附近。 春秋末期,鲁国季康子谋划攻取顓臾,季孙氏的宰冉求和季孙氏家臣季路(子路)向他们的老师孔子报告此事。孔子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此事记载于《论语·季氏第十六》的首章。李零考证此事发生在前484年至480年之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顓臾國

风姓

风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风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周朝的宿国、任国、须句国、颛臾国都是风姓,太皞伏羲氏的后裔。鲁僖公的母亲成风就是风姓。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风姓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西周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西汉

西海专区

西海专区,山东省已撤消的行政区。1940年由胶东行政区设置。在今山东省东部。辖平度、潍南、掖南、昌南、昌邑、潍北、平西、掖县等县。专员公署驻平度县(今市)。1950年撤销,辖县分别划归莱阳、昌潍二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西海专区

馆陶县

馆陶县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冀鲁豫接壤区,依傍蜿蜒流淌的卫运河,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隔河相望。东距济南160公里,西距邯郸75公里,北距北京420公里。全县辖4乡4镇27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馆陶镇。近年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等3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馆陶县

观国

观国,先秦小型方国,在今河南省清丰县东南。 观国是夏代诸侯国。《汉书·地理志》观县注引应劭曰:“夏有观、扈。世祖更名卫国,以封周后。”《续汉书·郡国志》:“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战国时期,改名观泽为魏国的城邑。.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观国

高密县

#重定向 高密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高密县

高密市

密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是潍坊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东临山东省最大城市青岛。高密市西北与安丘市,西南与诸城市,东部与胶州市,北部与平度市接壤。 高密市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也是山东省肉类生产第四大、中国第13大县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高密市

高唐县

唐县是中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高唐县

高唐州

高唐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至元七年(1270年)置,治所在高唐县(今属山东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武城、夏津、高唐等县地。明朝洪武初年,省高唐县入州。1913年改州为县。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高唐州

高青县

青县是山东省淄博市下属一个的县。位于鲁北平原南部,北依黄河(古为济水即大清河河道),南靠小清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至118°04--,北纬37°04--至37°19--。西北、北部隔黄河与惠民县相望,东部与滨州市、博兴县接壤,东南部与桓台县以小清河为界,南部、西南部与邹平县相邻。东西最大横距约4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26公里,总面积830平方公里,呈狭长廊状,为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12米。.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高青县

高苑县

高苑县,中国古旧县名。“苑”又作“菀”。 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苑城镇,属千乘郡。东汉属乐安国。三国时,曹魏为乐安郡治。西晋为乐安国治。南朝宋废。隋朝大业三年(697年),以会城县改名高苑县,治今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属齐郡。唐属淄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置为宣化军,熙宁三年(1070年)复废军为县,属淄州。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属益都路。明、清属青州府。1948年与青城县合并,改设高青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刘宋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滨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48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高苑县

鬷夷,即三㚇。鬷一作朡、融,先秦古国。相传为祝融之后,董姓。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北。 祝融后人飂叔安,有裔子董父。董父事奉帝舜,舜赐姓董,氏曰豢龙,封他到鬷川,鬷夷氏就是董父指后。鬷夷氏被夏朝所灭。前513年,蔡墨曾经对魏献子解释这一情况。《潜夫论·志氏姓》作秃姓。“鬷夷”,实即“鬷川之夷”的省称,郑樵《通志·氏族略》将其归入“以名为氏”之列。.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鬷

譚國

譚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 周朝初年大封诸侯的时候,周武王分封了谭国,位置在山东省章丘西,子爵爵位。因为国势一直不盛,不久成为齐国附庸国。 齊國公子小白出亡時,曾經過譚國,譚國國君不以禮接待。後來小白回國即位 (是為齊桓公),譚國亦未有派人祝賀。結果譚國在前684年被齊國所滅,譚國國君流亡到同盟國莒國。譚國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譚國

魯元公主

魯元公主(),名不详,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唯一女儿。頗受母親呂雉寵愛。嫁赵王张耳之子张敖为妻,生魯王張偃。另有一女张氏,后来成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史記正義》中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魯元公主

魯頃公

魯頃公(?─前249年),姬姓,名雠,生年不詳,周朝諸侯国魯国的末代国君,魯文公之子,前279年至前256年在位。 頃公二年(前278年),秦國破楚國首都郢,楚頃王東遷至陳。 頃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魯取徐州。 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国為楚考烈王所灭,遷頃公于下邑(一作卞邑,誤),封魯君于莒。 七年後(前249年),魯頃公死于柯(今山東東阿),魯国絶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魯頃公

魯郡

魯郡,中國古代郡、國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魯郡

诸城县

诸城县,中国旧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东武县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市城关镇。为高密郡治。唐朝、北宋、金朝为密州治。1987年撤销,改设诸城市。著名人物有江青等。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诸城市 Category:59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诸城县

诸城市

诸城市,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潍坊市,1987年由前身诸城县撤县设市改制而来,开皇十八年始称诸城,因县西三十里汉朝县城诸县而得名,古称「东武」、「密州」,因有大量恐龙化石出土,又名「中国龙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潍坊市最南端,东邻青岛市,西临日照市。全市面积2182.7平方千米,下辖13 处镇街、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 个社区,常住人口 108 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诸城市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诸侯

鱼台县

台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654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45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鱼台县

鲁山

鲁山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鲁山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鲁国

贯国

贯国,先秦时商朝诸侯国,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南。 周文王伐灭崇国、贯国、封父國,将貫鼎分给同姓国。貫鼎就是貫國之寳鼎。春秋时期,贯国故地成了宋国的城邑。前658年,齐桓公、宋桓公和江国人、黄国人在贯地会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贯国

费县

费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蒙山沂水,蒙山南部。 耕地面积101万亩,山丘面积占76.4%,辖18个乡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费县

费国

费国说法有二:一说夏代封立的姒姓国,位于今山东济宁鱼台县西南,曾为鲁国附庸,此说主张鲁国季孙氏不曾在其封邑费立国;一说春秋末期兴起的小国,为鲁国季孙氏据其采邑费(今山东临沂费县西北)所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费国

黄县

县,中国旧县名,在今山东省龙口市。 秦朝时,设置齐郡,始置县。西汉时,属东莱郡,东汉时,为东莱郡郡治所在。唐朝时,设置登州,黄县属之。明朝初年起,属于登州府。清朝时,仍隶登州府。抗日战争开始后,黄县民国政府的军政人员外逃,局势混乱。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和地方政权。1939年3月2日,黄县城沦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中共政权占领黄县城。1947年8月,国军进攻胶东解放区,9月28日,国军第八军攻占黄县城。12月7日,中共政权再度占领黄县城。 1950年,属北海专区,同年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改属烟台专区。1967年,改属烟台地区。1983年起,属烟台市。1986年,撤消黄县,设置龙口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黄县

黄岛区

岛区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8′。黄岛区与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港重要的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均位于黄岛区。黄岛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的中间地带,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是沈(阳)海(口)、青(岛)银(川)国家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点;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与釜山、东京、旧金山等湾区城市处于同一黄金纬度,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2016年,黄岛区在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中GDP规模和涨幅均位列第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黄岛区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齊郡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齐国

齐河县

河县隶属中國山東省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齐河县城驻地因曾是春秋齐国正卿晏婴封地因此得名“晏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齐河县

龙口市

龙口市,旧称黄县,雅稱芝陽,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地级市代管。龙口为山东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七位。该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龙口市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北接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接山东省临沂市,西接江苏省徐州市,西南接江苏省宿迁市和淮安市,南接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连云港市

过国

过国为任姓国。夏代寒浞掌权时期,封其子浇于过。过,又指山东省一古地名,位于今烟台莱州(旧城掖县)西北近海处。过城位于今三山岛街道过西村东。过氏原为任姓寒氏部落的一个分支,居于寒亭,后迁出至过邑。.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过国

錯叔繡

错叔绣,'''姬'''姓,名繡,谥文,又称滕叔绣,是周文王的庶十四子,被周武王封在滕,成為滕国第一代君主。 班固《汉书·地理志》则记载错叔绣是周懿王的儿子 ,颜师古引用《左传》和《世本》的材料,认为班固的说法有问题。.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錯叔繡

茌平县

平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部,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茌平县

范县

范县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北部,是濮阳市下属的一个县,旧属山东省。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县政府驻城关镇金堤以南的新区。面积61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52万。邮政编码457500,区号0393。.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范县

茅國

茅國,西周時期,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第三個兒子茅叔受封於茅(今山東金鄉縣西南),建立茅國,後來茅國為鄒國攻滅,茅國公族後代子孫就以「茅」為姓,以紀念故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茅國

郡县制

郡縣制,指對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類似於現在的行政區劃)。起源于周朝,起初是封建制的补充,后经过秦汉发展,取代封建制成为主要体制。亚洲其他国家也从中国学习了该体制,如日本、朝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郡县制

部落

部落是一種社群,由两个或以上的氏族组成。有的部落在氏族之上还有中间环节胞族。大體來說,一般認為其成員為同一祖先之後裔。他們通常佔據於一特定地理區域,擁有文化、宗教、語言以及價值觀上的同質性,而且在政治上由一頭目或首領統一領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部落

郯城县

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古称郯县。总面积为1182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92.7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郯城县

郯国

郯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郯国

郳國

郳國(又名小邾婁國、小邾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戰國初年滅亡。.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郳國

胶县

胶县,为中国旧县名,大体上是今天山东省胶州市。 西周为莒都计,秦置黔陬县。北魏置胶县。唐朝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通商口岸。1918年以胶州改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州市。后历有废置。1945年起,属滨北专区、胶州专区、昌潍专区、青岛市。1950年5月属于胶州专区,1956年2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名昌潍地区,仍属之。1978年,再度划入青岛市。1987年撤销,改设胶州市(县级)。.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县

胶南县

胶南县,中国旧县名。 1946年,中共政权析胶县南部九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此后历属滨北专区、胶州专区、昌潍专区、青岛市、昌潍专区、昌潍地区,1978年再度划入青岛市。1990年撤销,改设胶南市。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青岛已撤销行政区划 Category:1946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90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南县

胶州市

胶州市是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大沽河下游,东临胶州湾。.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州市

胶东国

胶东国,楚汉之际到西汉时期的封国,胶东国历经多次废立。都城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东国

胶东道

胶东道,中华民国初期道。 1913年2月置,治所在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属山东省。辖福山、蓬莱、栖霞、黄县、招远、莱阳、宁海(1914年1月改名牟平)、文登、荣成、海阳、掖县、平度、潍县、昌邑、胶县、高密、即墨、益都、临淄、乐安(1914年1月改名广饶)、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日照等县。辖区约当今山东省广饶、青州、临朐、安丘、诸城、五莲、日照等市县及以东地区,另有淄博市临淄区。1925年废。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的道 Category:烟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威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日照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淄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东道

胶东郡

胶东郡,中国古代的郡。 秦朝秦始皇二十八年析琅琊郡置,治所在即墨县(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胶莱河以东地区。汉楚间置国。西汉初复置郡。文帝改为国。景帝三年(前154年)又为郡。四年析置东莱郡,辖境大大缩小。其后时国时郡。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以胶东国并入北海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东郡

胶西郡

胶西郡,秦朝时设置的郡。汉朝时改为胶西国。 秦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始设置胶西郡。西汉汉王六年(前201年),复置胶西郡,治所在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西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胶河以西,高密市以北地区。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改为胶西国。元封三年(前108年)复为胶西郡。本始元年(前73年)改为高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仍治高密县,下辖五县:高密县、昌安县,石泉县、夷安县、成乡县。西汉末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高密市一带。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入北海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西郡

胶河县

胶河县,中国旧县名。 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胶县、高密、诸城三县相邻地区析置,治今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以胶河发源于本县境内而得名。1953年撤销,仍划归各县。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岛已撤销行政区划 Category:高密市 Category:胶州市 Category:诸城市 Category:1948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5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胶河县

郜國

郜國,西周时代的一个姬姓诸侯国。西周初,武王封周文王第十一子封為郜子,屬地郜邑,建立郜國,春秋時代時為宋所滅,子孫以封國為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郜國

郓城县

郓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郓城县

郕叔武

郕叔武,即成叔武,為周朝諸侯國郕國開國君主,他為周文王的第七子,周武王的弟弟,同母兄弟十人:伯邑考、周武王、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卫康叔、冉季载。封在郕國,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一说在宁阳县东北。.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郕叔武

郕国

郕国,又作成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在今河南省范县一带, 伯爵爵位,國君為姬姓,建國君主是郕叔武,前718年秋,因其先年攻衛,所以衛宣公報復攻郕。前709年,魯桓公、杞武公在郕地会盟。前701年,宋庄公、魯桓公在郕之夫钟会盟。前686年,魯庄公、齐襄公攻郕国,郕国降齐。前616年,郕國國君去世,郕國世子奔魯,在魯國的幫助之下得以即位,再度成為魯國附庸;春秋後期,郕君淪為魯大夫,郕更成為孟孫氏採邑,郕君受制於孟孫氏;前408年,為齊國攻滅。.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郕国

阳信县

阳信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经出产鸭梨而闻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阳信县

阳国

阳国,或称“阳”,国君为姬姓(一说为偃姓或御姓),伯爵。前660年,齐国徙其民而取地,1998年发掘的沂南县西岳庄春秋大墓被认为是阳国君主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阳国

阳谷县

陽穀縣是中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阳谷县

薄姑

薄姑,又被记作蒲姑,中国商代的的一个诸侯国,侯爵。该国故地位于今山东省鲁北地区,西周初年被灭后其地被封给了齐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薄姑

薛城区

薛城区是中国山东省枣庄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民国时期称临城县。不统计被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的三个街道(兴仁街道、兴城街道、张范街道),薛城区总面积422.71平方千米,总人口41.69万,其中城镇人口17万人、农村人口26.9万人,人口密度为1088人/平方千米。.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薛城区

薛姓

薛姓是一個東亞文化圈的姓氏,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值得注意的是「薛」與「薜」的寫法相當接近。.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薛姓

薛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齊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历经千余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薛国

董姓

董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董姓

蒙山县

蒙山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梧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全县面积1279.34平方公里,辖6镇3乡。2002年統計有20万人,有汉、瑶、壮、苗、侗、布依等1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0%。.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蒙山县

蒙阴县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南,山东省临沂市西北部,因位于蒙山(古称东山)之阴(北面)而得名,是临沂市下辖县。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 °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占临沂市总面积的9.3%.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蒙阴县

邢国

邢國,即銘文記載的「井國」、「丼國」、「𨙷国」、「𨚢国」,中國歷史上商周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侯爵,國君為姬姓。《左傳》記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知為周公旦後裔。據《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証·十五青》記載,為周公第四子,受封為邢侯。.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邢国

邱县

邱县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邱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部,西临曲周县,东南接馆陶县,北部及东北部与邢台市所辖平乡县、广宗县、威县、临西县相邻。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交汇区域,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455平方公里,辖4镇3乡1街道办事处、218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现有人口25万。邱县地理位置优越,大(庆)广(州)高速、106国道和311省道纵横穿越县境;西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东有京九铁路,北依邢临高速,南临邯济铁路、青兰高速,四省交汇,五洲通衢,交通便利。.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邱县

邳州市

州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北部,是徐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城别称良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邳州市

邳国

邳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任姓,建國君主是奚仲。夏禹在位时,奚仲被担任车正,封于薛。后来迁至邳,薛国又称邳国。前418年,齐国将薛国占领。薛国人再迁至下邳,专称邳國。薛国成为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父子的封地,任姓薛国演变为妫姓薛国。之後,為楚所滅。 category:春秋战国 category:江蘇歷史 P邳 P邳.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邳国

邹城市

邹城市,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孟子诞生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曲阜、南靠滕州。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总人口115万(2011年)。秦始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是由济宁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此外,邹城市还是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邹城市

邹平县

邹平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252平方千米,2011年人口为77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邹平县

邾国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邾国

邿國

邿国,中国周代的小国。出土青铜器铭文作寺,春秋公羊传作诗。春秋左氏传记载,邿国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内部出现动乱,于前560年被鲁国乘机吞并。而春秋公羊传却记载说当时“诗”是邾国的邑,被鲁国于前560年攻取。 20世纪90年代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发现邿国贵族墓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邿國

蓬莱市

蓬莱市為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個縣級市,位于渤海和黄海的交界之处。“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便发生在这里,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锺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展示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传说由此流传。.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蓬莱市

铸国

铸国,春秋时代位于今山东省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中期前6世纪中叶犹存,后不知所终。 《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了铸国的起源:“武王胜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氏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记载周武王封黄帝之后,《礼记·乐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而《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三种记载各有不同。而杨伯峻认为铸与祝两字古音相近而通假。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二十三年》提到铸国的传世青铜器有铸公簠,其铭文有“铸公作孟妊车母媵簠”。杨伯峻因此认为此铸国为黄帝后裔妊姓,或写作“任姓”。 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提到鲁国大夫臧宣叔,娶妻于铸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鲁昭公命令大夫叔孙昭子取道铸回鲁国。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称,铸国最终为齐国所灭。不知其依据。.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铸国

蔑国

姑蔑,先秦诸侯国,简称蔑或眜。 蔑国在夏朝、商朝时是一个小国,春秋时期成为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卞桥南。前722年,鲁隐公代行国政而想要和邾国友好,在蔑地举行了盟会。前498年,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伐费邑,国人姑蔑打败了费邑人。公山不狃、叔孙辄逃亡齐国,于是就毁掉了费邑。.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蔑国

鄟国

鄟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沭河以东部分、临沭县石门乡部分和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的部分村庄。.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鄟国

鄣国

鄣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姜姓,国都在今山东省东平县鄣城村鄣城故城,建國君主是齊太公支孫,後來被紀國收為附庸。據鄭樵《通志》稱,國家被齊所滅。.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鄣国

鄫国

鄫國(繒國),因始封地名為「鄫」而得國名;歷夏、商、周這三代,存世一千多年,於魯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國所滅。.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鄫国

鄄城县

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区,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毗邻。总面积 1401 平方千米。总人口 78 万人(2003年),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墓葬处,现有孙膑旅游城详细的诠释里孙膑文化,还有雷泽湖等。经济欠发达,但民风淳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鄄城县

鄅国

鄅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鄅国

鄋瞒

鄋瞒(汉语拼音 sōu mán),春秋时代狄人的一支,属于长狄。春秋中期,鄋瞒的首领侨如兄弟为诸夏诸侯歼灭,鄋瞒遂灭亡。 《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了鄋瞒与诸夏诸侯的战争历史。左传追溯了宋武公之世(前765年到前748年在位),鄋瞒讨伐宋国,宋师击败之,俘获长狄缘斯。 在春秋中叶,鄋瞒的侨如、焚如、荣如和简如四兄弟兴起。 首先,左传记事的鲁文公十一年当年(公元前616年),鄋瞒讨伐齐国,又讨伐鲁国,鲁师击败之,俘获老大侨如而杀之。 其次,齐惠公二年(公元前607年),鄋瞒讨伐齐国,齐人俘获老三荣如而杀之。卫国俘获老四简如。 最后,晋国灭赤狄潞氏之年(公元前594年),晋人俘获老二焚如。 四兄弟被歼灭,鄋瞒于是灭亡。 需要指出的是,荣如之死,《左传·文公十一年》作“齐襄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96年,老三在老大和老二的几乎一百年之前被俘。《史记》的《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以及《十二诸侯年表》将此事记载为“齐惠公二年”,则兄弟被俘获时间相隔不远。另,卫师俘获老四简如《左传》并未记录何年。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认为卫师俘获老四简如和齐人俘获老三荣如为同一年。 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陈尧村内有一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狄城遗址,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宫殿建筑基址,确定该地就是鄋瞒国的都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鄋瞒

至道

至道(995年—997年)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有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的意思。 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至道

至道十五路

至道十五路是宋朝初年宋政府變革漢唐道制的一個行政區劃革新。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為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 在並沒有行使主權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宋朝也預設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 熙宁五年(1072年)後京東分為東西兩路,京西分为南北两路,河北分為東西兩路,陝西分为永兴军、秦鳳二路,江南分為東西兩路,淮南分為東西兩路,川峽兩路分為後來的四川四路。15路增加7路再加上首都所在的京畿路開封府成為北宋23路,南宋時被迫撤銷北方八路,又分兩浙路為東西兩路,演變為南宋16路。 北宋路名對中國現當代地名也有深遠影響,現今10省名直接來源於宋朝路名(但疆界並不完全相同),如河北、陝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廣東、廣西、江西等。元朝時出現且沿用至今的省名有甘肃、河南、雲南。明朝時出現且沿用至今的省名有山西、山東、貴州。 清朝時出現並沿用至今的省名有安徽、江蘇、東三省、新疆、臺灣等。中華民國時寧夏、青海等單獨設省,20世紀開始中國又分設內蒙古、西藏自治區、海南省,四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等,逐漸形成今天的行政區劃。.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至道十五路

金乡

#重定向 金乡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金乡

金乡县

金乡县,古稱东缗,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85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60万。历史上的昌邑县就在境内,曾是兖州的州治。.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金乡县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金朝

长清区

长清区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1178平方公里,2003年末人口为53.32万。长清区西倚黄河,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省城济南的近郊区。 长清古琴曲名,漢蔡邕所作也。有長淸,短淸二曲,朱权所编《神奇秘谱》中记载:是曲者,漢蔡邕所作也。有長淸短淸二曲,取興於雪,言其淸潔而無塵滓之志,厭世途超空明之趣也。志在髙古,其趣深遠,若寒潭之澄深也。意髙在沖漠之表,遊覽千古,有紫虛大羅之想,恍若生羽翰飛謁王京者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长清区

鉅鹿郡

鉅鹿郡,或為鉅鹿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置,秦代设郡县制,三十六郡之一。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鉅鹿郡

苍山

苍山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苍山

苍山县

#重定向 兰陵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苍山县

逢国

#重定向 逄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逢国

陵县

陵县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的前身。 元朝时,为陵州,属河间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为陵县,属济宁府。二年七月改属德州。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德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陵县,属济南府。1943年,为纪念牺牲的陵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匡五,中共政权将之改为匡五县。1949年,复名陵县,属泺北专区。1950年,属德州专区。1952年,撤消陵县。1961年,恢复陵县。1967年,属德州地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陵县

掖县

掖县,中国旧县名,今山东省莱州市前身。 西汉时,置县,属东莱郡,新朝时称掖通。隋朝时,属莱州、东莱郡。唐朝时,属莱州、东莱郡。贞观元年(627年),曲城县、当利县、曲台县并入。明清时,属莱州府。清朝时,考评:冲,繁,县丞驻地在朱桥。 民国初年,莱州府废后,仍属山东省。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济南等地失守,掖县县长刘国斌逃跑。次年2月1日,侵华日军攻占掖县县城。刘子容任伪县长。3月8日,中共领导、发起玉皇顶起义,攻占掖县县城。1939年1月,掖县再度沦陷于日军之手。随后,日军制造了掖城惨案。1940年11月,中共政权在南部划出掖南县。1945年9月1日,原日伪军弃城逃往平度县城。当天,中共军队进入掖县县城。1947年10月3日,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发起掖县战役,4日攻占掖县县城,全歼守军。民国政府任命的掖县县长赵光岳被俘虏。1949年后,掖县属西海专区、莱阳专区。1955年,掖南县并入掖县。1958年,掖县改属烟台专区,后属烟台地区。1988年,县改市,改为莱州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掖县

恩县

恩县,中国古旧县名。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恩州为县,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恩城。属高唐州。清属东昌府。1956年划归平原、夏津和武城三县。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平原县 Category:夏津县 Category:武城县 Category:136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恩县

杞國

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商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姒姓,禹的後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周朝初年,再次赐予杞國封号,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于楚國。 杞國是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杞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有遷徙。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一帶。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國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後,存有夏禮,因此孔子曾爲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只是由於杞國文獻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論語·八佾》)。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爲,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 目前爲止,發現的杞國存在的考古證據不多。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爲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即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了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杞國

李村区

李村区,中国青岛市原辖区。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后,将占领区郊区划为李村区。1917年,设立李村民政分署,负责管辖从孤山、水清沟、大山口子、夹岭沟、浮山后、山东头南方高地线以北,至租借地境域以南地区。1921年,日军撤销李村民政分署。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复立青岛市李村区,系乡区。1951年8月,青岛市人民政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批准,调整李村为郊区九区之一。1954年7月,撤销浮山区,浮山后乡、双山乡划归李村区。1956年后,李村区并入崂山郊区。 Category:中华民国青岛市行政区划 Category:山东已撤消的市辖区 区 Category:李沧区 Category:崂山区 Category:191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李村区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東海郡

根牟國

根牟国,周朝小型诸侯国,姜姓,为颛顼后裔所封国,子爵。鲁宣公九年(前600年)秋,鲁国攻取根牟,根牟灭亡。其故址在今山东省莒县。 另一说,旧址大致在今莒南县城西北25公里小官庄乡墩后村一带。曹姓。子爵。属东夷族。前600年灭于鲁。.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根牟國

栖东县

栖东县,又称栖东行署区(县级),中国旧县名。 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栖霞县东部析置。以位县东得名。先治康家村(今山东栖霞市东南),1945年迁治马连冢(今栖霞市东北马陵冢)。1949年,属北海专区。1950年,属莱阳专区。1953年撤销,仍并入栖霞县。 Category:山东抗日根据地县份 Category:山东解放区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烟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栖霞市 Category:194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栖东县

桓台县

桓台县在中国山东省中部偏北、小清河南岸,是淄博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桓台县

梁山县

梁山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南部、东平湖西、黄河南岸,为济宁市西北的一个县,邻接河南省。 县境内有梁山,即小说《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为《水浒传》的发源地。其境内的水泊梁山景区为中国国家4A级景区。 梁山县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梁山功夫(子午门功夫)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梁山县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楚国

武城县

武城县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武城 建置于春秋时期,西晋太康年间称谓武城,沿用至今。.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武城县

武定州

武定州,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武定州

武定府

武定府,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武定府

武定道

武定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废除袁世凯时代设置的山东四道(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将山东省分为十一道。武定道由济南道分置,道尹驻惠民县(今山东省惠民县)。辖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滨县、利津县、乐陵县、霑化县、蒲台县、商河县、青城县等10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市、东营市、商河县、高青县、乐陵市等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後废。日伪时期又设武定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武定道

永城

永城可以指下列地方:.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永城

汤沐邑

湯沐邑是漢字文化圈古代貴族封地的一類。「湯沐」是指齋戒沐浴。早期作為國君、皇太子的封地,後期則多為女性皇族如公主、郡主、翁主、皇后、皇太后、未被尊为皇太后的皇帝生母等的封地。 Category:東亞古代制度.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汤沐邑

汶上县

汶上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西邻京杭大运河。.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汶上县

沧州市

沧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连衡水市,东南邻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东临渤海。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南运河、子牙新河流经境内。全市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744.3万。沧州盛产海盐,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沧州市

沾化县

#重定向 沾化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沾化县

沂南县

沂南县在中国山东省临沂市中北部,沂蒙山区东南脚下,沂河、汶河流贯全境,是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因地处沂水县南部得名。古称阳都。总面积为1774.08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界湖街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沂南县

沂州

沂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 北周改北徐州为沂州,因沂河而得名。治所在即丘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南)。唐朝将州治迁到临沂县。曾改名为琅邪郡。土贡:紫石、钟乳。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十七。下领五县:临沂县、费县、丞县、沂水县、新泰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沂河流域、枣庄市、新泰市等地。 北宋王伦在沂州起义。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沂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沂州府,1913年废除沂州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沂州

沂州府

沂州府,清代府名。升明代沂州为府,屬山東省。 《清史稿·地理志八》:「沂州府:初沿明制,為兗州屬州,領縣二。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府,置附郭,降莒州及所屬蒙陰縣、沂水縣、日照縣來隸。領州一:莒州,縣六:蘭山縣、郯城縣、費縣、沂水縣、蒙陰縣、日照縣。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沂州府

沂水县

沂水县在中国山东省东南部,沂河上游,是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汉置东莞县,隋改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总面积为2434.8平方千米。地标建筑为东皋公园中的文峰塔。 2017年當地率先實施殯葬費全免的「死後共產主義制度」領先全國引起社會關注,往生者將獲政府分配的基本款火葬墓地、墓碑、禮儀服務一整全套,政府意在殡葬改革進行移风易俗,一場喪事五六萬人民幣的開銷若能花在更有意義地方可以帶動經濟,避免大操大辦的面子文化形成生者家屬負擔。.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沂水县

沂水专区

沂水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已撤消的专区,在今山东省中部。 1950年,由原鲁中南行政区沂蒙专区改设。沂水专区,由山东省直辖,专员公署驻沂水县。辖原属沂蒙专区的沂水、莒沂、沂南、蒙山、蒙阴、沂源6县及原属滨海专区的莒县、日照、莒南3县。 1952年,撤销蒙山县,并入平邑、费县2县。 1953年,撤销沂水专区,将沂水、莒县、莒沂、莒南、沂南、蒙阴、沂源7县划归临沂专区;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沂水专区

沂源县

沂源县是淄博市五区三县之中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沂蒙山区之中,因沂河发源与此而得名。1944年由原沂水、蒙阴、临朐三县析置。 沂源县是革命老区之一,民风豪爽淳厚。.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沂源县

沛县

沛县是中國江苏省徐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古有“沛澤”而得名,东滨微山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北接鱼台县,西邻丰县,南临铜山区。面积1576平方千米,2015年戶籍人口130.12万。是汉太祖刘邦和多位漢初重臣的故乡,相传也是朱元璋的祖籍,因此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之美誉。.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沛县

沛郡

沛郡,或沛国,是从西汉开始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辖区范围之后有变化。.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沛郡

泰宁县

泰宁县在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是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宁县

泰安州

泰安州,金朝时设置的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泰安军置,治所在奉符县(今山东省泰安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新泰等市地。属山东西路。金朝末年,为刘二祖红袄军根据地。元朝时,属中书省。明朝初年,废奉符县入州,领二县(新泰县、莱芜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泰安直隶州。十三年升为泰安府。.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安州

泰安市

泰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黄河之东。北界济南市,东邻莱芜市,东南与临沂市相接,南与济宁市毗邻,西与聊城市及河南省濮阳市隔黄河相望。全市总面积7,761平方公里,人口560.08万。泰安之名取“国泰民安”之意,因泰山而驰名。主城区位于泰山南麓,山城一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安市

泰安府

泰安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直隶州置,治所在泰安县(今山东省泰安市)。领东平州、六县:泰安县、肥城县、新泰县、莱芜县、东阿县、平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新泰、肥城、平阴、东阿、东平等市县地。1913年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安府

泰安道

泰安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位于原天津英租界的核心地带,原名咪哆士道(Meadours Road),泰安道东到海河西岸的台儿庄路,西到南京路,全长931.8米,中间与解放北路、大沽北路、浙江路、建设路、湖北路等道路交汇,南北两侧分别与曲阜道和烟台道平行。目前,泰安道地区是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的聚集地之一,也是天津英式风情区的主要道路。.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安道

泰山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山

泰山专区

泰山专区,中共政权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设置的专区,延续至1950年。 1940年由鲁中南行政区设置。在今山东省中部。辖泰安、莱芜、泰宁、章丘、历城、新泰等县。专员公署驻泰安县(今市)。1950年撤销,改设泰安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山专区

泰山郡

泰山郡,一作太山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置,其轄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萊蕪市及淄博市南部、臨沂市西北部、濟寧市東北部一帶。郡治在博縣(縣治在今泰安市泰山區東),後徙治奉高縣(今泰安市岱岳区范鎮南)。東漢、魏晉仍之。北魏時徙治鉅平縣(縣治在今泰安市岱岳区南)。北齊改泰山郡為東平郡,治博平縣(博縣)。隋初廢。.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山郡

泰西专区

泰西专区,山东省已撤消的专区。 1939年由鲁中南行政区设置。在今山东省中西部。辖肥城、长清、东平、汶上、宁阳、平阴等县。专员公署驻肥城县(今市)。1950年撤销,辖县划归泰安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泰西专区

泗水县

泗水县在中国山东省中部偏南,泰沂山区南麓,泗河上游,是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泗水县

淮夷

淮夷,可能是存在於中國上古時代的夏至東周时期,生活在中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东夷部族统称。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朝的相在即位的第一年,進攻淮夷,第二年攻風夷、黃夷,第七年于夷訪夏朝。 淮夷後來与商王朝关系很亲近,商王帝辛曾用安抚和武力征服并行的方式促进了淮夷和中原的文化交流。 周灭商后,淮夷帮助武庚复兴商朝,武庚失败后,淮夷又与徐戎多次联合抗击西周统治者。 淮夷在春秋时期依附于楚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淮夷

淮安县

淮安县,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淮安县

淳于国

淳于国,又叫州國,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周武王把淳于公--分封在山东安丘县东北部,建立了淳于国。 史書亦載「姜姓朝斟灌国」被封在州邑,位置在山东省安丘县,建立了州国。 淳于国的邻国有莱国和纪国。 春秋早期,从河南迁移来的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国君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国就此灭亡。 淳于国灭亡之后,杞国迁都于其地,故后世有时也将杞国称为淳于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淳于国

淄博市

淄博市,简称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西临济南市,西南与莱芜市、泰安市相邻,南部与临沂市,东部与潍坊市接壤;北部与滨州市、东营市相接。 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之一、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齐国故都”、“陶瓷之都”、石油化工基地、全国文明城市、足球起源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淄博市

淄川区

淄川区是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为67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淄川区

淄青道

淄青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废除袁世凯时代设置的山东四道(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将山东省分为十一道。淄青道由胶东道分置,道尹驻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辖益都县、博山县、临淄县、博兴县、高宛县、广饶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等9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大部,广饶县、博兴县等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後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淄青道

清河县

清河县在中国河北省南部、南运河南岸,是邢台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山东省。 县政府驻葛仙庄镇,距石家庄市148.9公里。.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清河县

清河专区

清河专区,中共政权在今山东省北部设置的专区。 1944年1月,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组成渤海行政区,其后设置清河专区。下辖羊口市及桓台、长山、博兴、高青、章历、寿光、广饶、齐东、临淄、益寿、邹平等县。专员公署驻桓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撤销清河专区,辖县分别划归昌潍、淄博、惠民三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清河专区

清河郡

清河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汉時置,后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永光后改为郡,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清河縣、故城县及棗強縣、景县、南宫市部分地方、山东省临清市、夏津縣、武城縣及德州市、高唐縣、平原縣部分地方。东汉時改置为国,移治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梁冀忌恨清河王刘蒜,于147年改清河国为甘陵国,以为刘开之孙刘理为甘陵王。建安十一年(206年),甘陵国除。 西晋以后辖境减缩。北魏改为郡,仍治甘陵县。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隋代改名清河县,移今清河县西),後在开皇初期改為省。大业七年(611年)张金称、高士达起义就在此地。隋代大业及唐代天宝、至德年間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清河郡

滨城区

滨城区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滨城区

滨州市

滨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西岸,黄河贯穿全境。东接东营市,南邻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接壤,西邻德州市,北临渤海。全市总面积9,172平方公里,人口385.9万。滨州相传为中国神话剧《天仙配》中男主角董永的故乡。冬枣是当地的知名特产。.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滨州市

滨北专区

滨北专区,山东省已撤消的专区。1945年由中共政权领导下的胶东行政区设置。在今山东省东部。 下辖胶县、藏马、高密、胶河、莒北、胶南、五莲、诸城等县。专员公署驻胶县(今胶州市)。1950年撤销,改设胶州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滨北专区

滨海专区

滨海专区,山东省已撤消的专区。 1949年由鲁中南行政区设置。在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北部。辖新海连市及临沂、莒县、临沭、竹庭、莒南、郯城、东海、日照等县。专员公署驻临沂县(今市)。1950年撤销东海县和新海连市,合并设新海县,同年又撤销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同年撤销滨海专区,辖县分别划归临沂、沂水二专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滨海专区

滕州市

滕州市在中国山东省南部,是枣庄市代管的县级市,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滕州人文历史悠久,据传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和工匠祖师爷鲁班的故里。.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滕州市

滕国

滕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漢書·地理志》記載共傳31世君主,顧炎武在《肇域志》中言傳32世。.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滕国

漆姓

漆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漆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的巨人防风氏的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漆姓

潍县

縣,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明朝,为今天山东省潍坊市的主体。.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潍县

潍坊市

潍坊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人口935.7万。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潍县战役發生地,目前當地有大型中國民兵基地由當地人組成部隊,亦有解放軍基地。此地擁有全國著名的兩個蔬菜基地,為中國北方大型的蔬菜生産地之一。中国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潍坊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潍坊2016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746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 潍坊市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為国际风筝联合会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稱“風箏節”)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潍坊市

濟南郡

濟南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初年置。高帝時稱博陽郡,為齊國支郡,後改名濟南郡。呂后時分齊國之濟南郡置呂國、濟川國。文帝時置濟南郡。治東平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北)。武帝時析濟南郡置泰山郡,屬青州刺史部。東漢置濟南國,屢除為郡。魏置濟南國。晉置濟南郡,移治歷城。北魏于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遂為州治。隋時罷濟南郡,此後至唐,或為齊郡,或為齊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濟南郡

濟陰郡

濟陰郡,中国古郡名,治所濟陰县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菏泽、定陶、东明、鄄城等市县地及成武、巨野等县部分地区,北至濮阳地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濟陰郡

濮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境。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下领五县:鄄城县、濮阳县、范县、雷泽县、临濮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鄄城及河南省范县及濮阳市南部地。天宝初年,全国州改郡,改为濮阳郡。乾元初年,全国郡改州,复为濮州。 北宋时,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万二千六百八十一。贡绢。下领四县:鄄城县、雷泽县、临濮县、范县。元朝时,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路的馆陶县、朝城县,恩州的临清县,开州的观城县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下领六县:鄄城县、朝城县、馆陶县、临清县、观城县、范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属东昌府。故城在东,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王村(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镇)下领三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其间辖境屡有伸缩。清朝时,不辖县。雍正七年(1730年),濮州升为濮州直隶州,领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属济东泰武临道。十三年(1735年),濮州直隶州降为散州,属曹州府,考语:繁,疲,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改为濮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濮州

濮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市境西接安阳市,西南毗新乡市,东南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三市相望,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相连,北与河北省邯郸市接壤。地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金堤河、马颊河、卫河等流经境内。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361万。濮阳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区,位于鲁豫交界的中原油田总部驻濮阳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濮阳市

濉溪县

濉溪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市,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东北经淮北市至徐州市63公里,南自经蚌埠市至南京市250公里。.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濉溪县

朝城县

朝城县,山东省旧县名。 本武阳县,唐朝贞观年间废,永昌元年(689年)复置,称武圣县。开元七年(719年),改名朝城县。元和中,隶属于澶州,后属魏州。唐朝末天祐三年(906年),更名为武阳县。后又复置。北宋时,隶属大名府,崇宁四年(1105年),与南乐县归属开德府。 明朝洪武三年,废朝城县,不久复置。属濮州。清朝时,朝城县评价简,雍正前属濮州,后归曹州府。 1949年起,属濮阳专区。1950年,划入聊城专区。1953年,与觀城縣合并为观朝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朝城县

有仍

#重定向 有仍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有仍

有穷氏

有穷氏或有穹是夏代的一个东夷部落,其地约在今山东西部,以善射闻名。 夏天子太康昏庸,有穷氏領袖后羿奪其政權,史称“太康失国”。後來后羿取代了夏天子相安,自己做了天子。 不久,有穷氏的宰相寒浞(浞,音zhuó;ㄓㄨㄛˊ )又謀殺后羿而篡位。 相安兒子少康,在有虞氏、有鬲氏等諸侯的帮助下,滅除了寒浞,恢復了政權,史称“少康中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有穷氏

有缗

#重定向 有缗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有缗

有莘氏

有莘氏,夏商的一个部落名,又称有辛、有侁。 居住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妻。周文王娶有莘氏之女太姒为妻,居住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和夏同姓,皆为姒姓部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有莘氏

有鬲

#重定向 有鬲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有鬲

惠民县

惠民县在中国山东省北部、黄河北岸,徒骇河流贯,是滨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惠民县

成武县

成武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成武是伯乐的故里。.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成武县

昌乐县

昌乐县在中国山东省中部,是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2.3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昌乐县

昌潍专区

昌潍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已撤销的行政区,在今山东省中东部。1949年置,专员公署驻昌乐县。辖昌乐、安丘、潍县、临朐、淮安、丘南、寿南、益临、益都9县。 1950年,专区迁驻益都县(今青州市);原由省直辖的潍坊市划归昌潍专区;将原西海专区所属昌邑、昌南、潍北3县及原清河专区所属寿光、益寿2县划入昌潍专区;淮安县更名为潍安县。辖1市、14县。 1951年,专区迁驻潍坊市。1952年,撤销潍安县,并入安丘县;撤销益临县,并入临朐、益都、昌乐3县;撤销益寿县,并入益都、寿南、寿光3县;析寿光县设羊角沟区(县级)。辖1市、11县、1区。 1953年,原属淄博专区的临淄县划入昌潍专区;撤销潍北县,并入潍县;撤销丘南县,并入安丘县;撤销寿南县,并入寿光县。辖1市、9县、1区。 1954年,原属淄博工矿区的博山县划入昌潍专区;撤销羊角沟区,并入寿光县。辖1市、10县。 1956年,原胶州专区所属高密、胶县、胶南、诸城、藏马、五莲、即东7县及原属莱阳专区的平度、蓼兰2县划入昌潍专区;撤销藏马县,并入胶南、五莲2县;撤销昌南县,并入昌邑县;撤销即东县,并入莱阳专区海阳、即墨2县;撤销蓼兰县,并入平度县。辖1市、15县。 1958年,将胶县、胶南2县划归青岛市;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撤销临淄县,并入益都县;撤销博山县,并入淄博市。昌潍专区辖1市、10县。 1961年,原由青岛市辖的胶县、胶南2县划入昌潍专区;恢复潍县、临淄2县。辖县级潍坊市及潍县、昌乐、益都、寿光、临淄、临朐、昌邑、平度、高密、安丘、诸城、五莲、胶县、胶南14县。 1967年,撤销昌潍专区,改置昌潍地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昌潍专区

济南市

济南市,別称“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北部战区陆军机关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九大跨省区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设立于此。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济南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辖7市辖区、3县,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人口723万(2016年)。济南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滨州市、东部的淄博市、南部的莱芜市和泰安市交界。济南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境内泉水众多,故被称为“泉城”,其中“七十二名泉”,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诗)的美誉。 济南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主办城市、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主办城市、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办城市。.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南市

济南府

济南府,中国古代的府,在今山东省境。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即今山东省济南市)。下领五县:历城县、禹城县、章丘县、长清县、临邑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长清、齐河、禹城、临邑、济阳、章丘等市县地。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皆此地人。金朝时,下领七县、二十九镇:历城县、临邑县、齐河县、章丘县、禹城县、长清县、济阳县。海陵王时,耿京起义于此。元朝初年,为中书省济南路。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为济南府。明、清为山东省会。明朝时,济南府领四州,二十六县:历城县、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济阳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肥城县、青城县、陵县、泰安州(新泰县、莱芜县)、德州(德平县、平原县)、武定州(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滨州(利津县、沾化县、蒲台县)。 清朝时,辖境扩大,约当今山东省北部,西至德州市、平原、齐河,东至临邑、邹平、淄博,南至胶济铁路南侧泰山、鲁山等山脉。清代的濟南府,考评:衝,繁,難。巡撫,布政、提學、提法、鹽運司,濟東泰武臨、巡警、勸業道駐。初沿明制為省治,領州四,縣二十六。雍正中,武定州、泰安州、滨州改为直隶州,割陽信、萊蕪、利津等九縣屬之。領州一,縣十五:历城县、章丘縣、鄒平縣、淄川縣、長山縣、新城縣、齊河縣、齊東縣、濟陽縣、禹城縣、臨邑縣、長清縣、陵縣、德平縣、平原縣、德州。1913年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南府

济南道

济南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 1914年6月由岱北道改名,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属山东省。辖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桓台、齐河、齐东、济阳、长清、泰安、新泰、莱芜、肥城、惠民、阳信、无棣、滨县、利津、乐陵、沾化、蒲台、商河、青城、博兴、高苑、博山等县。辖区约当今山东省乐陵、商河、济阳、齐河、济南等市县以东(庆云县除外),东营、垦利、博兴、淄博(临淄区除外)、莱芜、沂源等市县以西,肥城、泰安、新泰三市以北地区。 1925年10月22日,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下令,改四道为十一道,仅济南道保留原名,但辖县减少为十县,即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桓台、齐河、齐东、济阳、长清。1927年,南京政府废除道制,但未在山东执行。1928年4月,张宗昌被北伐军逐出山东。6月,南京政府建立山东省政府,实质上废除道制。.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南道

济宁州

济宁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元朝时为任城县,为济州治所。至正八年(1348年)废济州,徙济宁路治于此。吴(王)元年(1367年),置济宁府。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降为州,州治任城县省入,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属山东省。乾隆后(1776年)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嘉祥等市县地。1913年降州为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宁州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宁市

济宁道

济宁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 1913年(民国二年)1月,改清兖沂曹济道为岱南道。1914年6月由岱南道改名,治所在济宁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属山东省。辖济宁、滋阳、曲阜、宁阳、邹县、滕县、泗水、汶上、峄县、金乡、嘉祥、鱼台、临沂、郯城、费县、蒙阴、莒县、沂水、菏泽、曹县、单县、城武、定陶、钜野、郓城等县。辖区约当今山东省菏泽、曹县两市县以东,莒县、莒南、临沭、郯城等市县以西,鄄城、郓城、嘉祥、汶上、宁阳、泗水、平邑、蒙阴、沂水等市县以南地区。1925年废。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的道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济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菏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宁道

济北县

济北县,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北县

济北郡

济北郡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北郡

济阳县

济阳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徒骇河流贯北境,是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济阳县

浮山区

浮山区,中国青岛市原辖区。位于主城区东南部,浮山西麓,南濒胶州湾。.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浮山区

海丰县

海丰县(传统外文:Hoifung)取义“南海物丰”,是中国广东省汕尾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东南海滨,处在惠州市惠东县和汕尾市陆丰市之间。.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海丰县

海阳县

海阳县,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海阳县

海滨县

海滨县,可以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海滨县

斟灌

#重定向 斟灌氏.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斟灌

斟灌氏

斟灌氏是夏代的諸侯國,姒姓。 斟灌氏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北四十里斟灌店,夏--相曾居此。帝相二十年(辛卯,前2010年),寒浞遣其子寒浇攻灭斟灌氏,戈邑陷落,首领姒开甲带领残部退守斟灌(夏--氏都城,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並派人向姒相和斟寻氏求救,但不久即被殺。.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斟灌氏

斟鄩

斟鄩,中国古代地名,是史书《左传》、《竹书纪年》等中出现的夏朝的王都,其真实性有待于考古发现。有说法认为二里头遗址即是斟鄩故址。斟鄩同时也是夏朝的同姓诸侯国,其故址约在今山东潍坊西南寿光、坊子一带。另有斟鄩位於今河南的說法。 斟鄩又作㘰(音同“斟”)鄩、斟寻、鄩。.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斟鄩

斟鄩氏

斟鄩氏(古稱「斟尋氏」,),夏初的一個諸侯部落,群居地約位於今山東省濰坊市西南,與夏同姒姓,據《史記》載,斟鄩氏與--、有扈氏、有男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戈氏等部族,組成夏帝國。 據《今本竹書紀年》載,夏朝相二十六年(丁酉,前2004年),控制夏朝國土的有窮氏首領寒浞,派遣其子寒澆出兵滅斟灌氏,翌年(戊戌,前2003年),寒澆再攻打斟鄩氏,雙方大戰於濰河上(今山東濰坊市境内),寒澆軍設法翻覆斟鄩氏的戰船,斟鄩氏戰敗滅亡。.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斟鄩氏

方国

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中国商之际时的诸侯部落与国家。现今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方国”一词最初由孙诒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在甲骨卜辞中,有称为“某方”的国,又有不称“某方”的国。狭义的方国仅包含那些称为“某方”的国,而广义包括所有的与商王朝对称的国。多数方国规模较小,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还有少数方国规模较大,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如土方、羌方、周方等大的方国甚至达到了能与当时中原共主王朝商朝平等抗衡的规模。目前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使用的名称是商部落给这些方国附上的他称,其中与商部落敌对的方国的名称多为贬称,而与商部落友好的方国的名称多为中性名称。 判断甲骨卜辞中的国名是否属于广义的方国主要根据以下8种标准:.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方国

於餘邱國

於餘邱國,亦称“余丘”,周朝小型诸侯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南,一说在今山东章丘。前692年亡于鲁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於餘邱國

无棣县

无棣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98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43万。.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无棣县

日照市

日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北与青岛市、潍坊市相连,西和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东濒黄海。全市总面积5,359平方公里,人口288万。对外贸易和渔业是日照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日照港是魯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其中24%的运货是煤炭,现在临港大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日照市

招远市

招远市是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以出产黄金闻名,被誉为中国金都。.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招远市

曲阜市

曲阜市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济宁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古称鲁县,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它与南临的孟子故乡邹城市并称为“孔孟桑梓之邦”。 曲阜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孔子、颜回、左丘明、鲁班等名人的故乡,黄帝诞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等儒家文化圈具有深远影响,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曲阜市

曹县

曹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河南省。.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县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姬姓,名振鐸,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克商后,封叔振鐸于曹国,建都陶丘(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传位二十六代,共558年。前487年,曹国为宋国所灭,后世子孙遂以曹为姓。 Category:姬昌儿子 Category:曹国君主 Z.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叔振鐸

曹姓

曹姓为中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此姓氏在韓國亦有分佈。但「曹」字在韓語漢字作「--」,但在異體字。.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姓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州

曹州府

曹州府,清朝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置,治所在菏泽县(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属山东省。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鄆城、巨野、单县、鄄城、菏泽、定陶、曹县、成武等地。同治四年(1865年),赖文光领导的捻军大破清军,杀清帅僧格林沁于此。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在此爆发曹州教案。1913年废。 曹州府考评: 繁,疲,難。隸兗沂曹濟道。總兵駐。初沿明制,為兗州府屬州。雍正二年升曹州直隸州,仍領縣二。八年,鉅野縣、嘉祥縣自兗州府割隸。十三年為府,置附郭。降濮州直隸州並所領縣三范縣、觀城縣、朝城縣,又割兗州府之單縣、城武縣、鄆城縣來屬;而嘉祥縣還舊隸。領州一,縣十:菏澤縣、鉅野縣、單縣、城武縣、鄆城縣、曹縣、定陶縣、范縣、觀城縣、朝城縣、濮州。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州府

曹國

曹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國

曹濮道

曹濮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废除袁世凯时代设置的山东四道(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将山东省分为十一道。曹濮道由济宁道分置,道尹驻菏泽县(今山东省菏泽市)。辖菏泽县、曹县、单县、城武县、定陶县、巨野县、郓城县、濮县、朝城县、观城县、范县等11县。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聊城市莘县观城朝城、河南省范县等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後废。.

查看 山东行政区划史和曹濮道

尼山专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巨野县己姓中书省丰县临城县临邑县临沭县临沂市临淄县临淄区临清市临朐县东夷东平东平县东平州东光县东阿东阿县东明县东昌府东昌府区东海县市南区市北区乐安县平原平原县平原省平原郡平南县乳山市平乡县平度县平度市平阴县平邑县幽州广饶县京东路京東西路京東東路五莲县庆元县建炎任姓伯禽徐州 (古代)徐州市徐国德州德州市北齐国北海郡利津县刘则嘉祥县周公旦周武王周成王冠县冀州 (古代)商河县商朝商族兰陵县元朝兖州兖州 (古代)兖州府勃海郡四沧区琅琊道琅邪郡碭郡福山福山县禹城县秦朝章丘章丘县竹庭县纪国烟台市田齐甲父益寿县益临县益都县盐山县登州府銅山縣韩信莱州府莱东县莱国莱芜县莱西县莱西南县莱阳县莘县莘国莒县莒南县莒州莒国聊城县遂国荣成市萊州青岛市青州 (古代)青州府须句顾国行政公署顓臾國风姓西周西汉西海专区馆陶县观国高密县高密市高唐县高唐州高青县高苑县譚國魯元公主魯頃公魯郡诸城县诸城市诸侯鱼台县鲁山鲁国贯国费县费国黄县黄岛区齊郡齐国齐河县龙口市连云港市过国錯叔繡茌平县范县茅國郡县制部落郯城县郯国郳國胶县胶南县胶州市胶东国胶东道胶东郡胶西郡胶河县郜國郓城县郕叔武郕国阳信县阳国阳谷县薄姑薛城区薛姓薛国董姓蒙山县蒙阴县邢国邱县邳州市邳国邹城市邹平县邾国邿國蓬莱市铸国蔑国鄟国鄣国鄫国鄄城县鄅国鄋瞒至道至道十五路金乡金乡县金朝长清区鉅鹿郡苍山苍山县逢国陵县掖县恩县杞國李村区東海郡根牟國栖东县桓台县梁山县楚国武城县武定州武定府武定道永城汤沐邑汶上县沧州市沾化县沂南县沂州沂州府沂水县沂水专区沂源县沛县沛郡泰宁县泰安州泰安市泰安府泰安道泰山泰山专区泰山郡泰西专区泗水县淮夷淮安县淳于国淄博市淄川区淄青道清河县清河专区清河郡滨城区滨州市滨北专区滨海专区滕州市滕国漆姓潍县潍坊市濟南郡濟陰郡濮州濮阳市濉溪县朝城县有仍有穷氏有缗有莘氏有鬲惠民县成武县昌乐县昌潍专区济南市济南府济南道济宁州济宁市济宁道济北县济北郡济阳县浮山区海丰县海阳县海滨县斟灌斟灌氏斟鄩斟鄩氏方国於餘邱國无棣县日照市招远市曲阜市曹县曹叔振鐸曹姓曹州曹州府曹國曹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