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尼亞加拉園林路

指数 尼亞加拉園林路

尼亞加拉園林路(Niagara Park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區一條風景道路,南起伊利堡要塞,沿尼亞加拉河西岸經尼亞加拉瀑布城往北伸延至濱湖尼亞加拉的喬治堡要塞。現有的尼亞加拉園林路於1908年動工,1931年完成,現時大部分路段由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管理,而尼亞加拉瀑布城内一部分路段則由該市政府管理。.

23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總理劉易斯頓-昆士頓橋多伦多威蘭運河安大略405號省道安大略420號省道安大略省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河尼亞加拉半島尼亞加拉區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伊利堡伊利沙伯皇后道彩虹橋 (尼亞加拉)和平橋 (尼亞加拉河)魁北克市魁北克会议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昆士頓1812年战争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總理

加拿大總理(Prime Minister of Canada,Premier ministre du Canada)是加拿大的政府首腦。雖然加拿大君主(由總督代表)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依照憲政慣例和傳統,總理才是握有實權的人。加拿大總理由加拿大君主透過他在加拿大的代表加拿大總督任命一個能得到國會支持的人選。這個人選在慣例上是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多數黨派的領袖,但兩位上議院議員也曾經擔任過臨時總理。.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加拿大總理 · 查看更多 »

劉易斯頓-昆士頓橋

劉易斯頓-昆士頓橋(Lewiston–Queenston Bridge)是美加邊境上的拱橋,跨越尼亞加拉河連接美國紐約州劉易斯頓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濱湖尼亞加拉鎮昆士頓,西端駁上安大略405號省道,東端則駁上190號州際公路。大橋的設計仿效位於上游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於1962年11月1日正式通車。大橋設有五條可轉換方向的行車線,但不設行人路。此外,大橋兩端各設美加邊檢關卡;美方關卡不設NEXUS卡或持卡人快線,而加方關卡則設NEXUS卡持卡人快線。 從美國前往加拿大(即西行方向)的汽車需要繳付3.25美元/加元的過橋費,裝有ExpressPass電子繳費系統汽車的過橋費則為2.75美元/加元;反方向交通則無需繳費。.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劉易斯頓-昆士頓橋 · 查看更多 »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多伦多 · 查看更多 »

威蘭運河

威蘭運河(Welland Canal)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運河,全長,南起伊利湖畔的科爾伯恩港(Port Colborne),北至安大略湖畔聖凱瑟琳斯的威勒港(Port Weller),貫穿尼亞加拉半島並以中途與其交匯的威蘭河為名。此運河容許船隻避開尼亞加拉瀑布來往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並構成聖羅倫斯海道的一部分。每年約有3000艘船隻使用威蘭運河,合共運載的年度貨物流量達4千萬公噸。運河現時由聖羅倫斯海道管理公司營運。 運河南北兩端的高度相差約,途中共有八個濶的船閘。當中七個船閘長,各自容許船隻升降至;位於南端的8號船閘則長。使用運河船隻的長度限制為,高度限制則為,以容許船隻在運河北端的聖凱瑟琳斯通過花園城市高架橋的底部;運河沿線其他橋隧則為開啟橋或河下隧道。船隻航行威蘭運河全線平均需時約11小時。 現有的威蘭運河為第四代運河,於1932年落成,而繞過威蘭市中心的新水道則於1973年完成。各代運河令底特律、溫莎和克里夫蘭等五大湖區沿岸工業城市出產的製成品得以經蒙特婁或魁北克城的港口對外輸出,構成五大湖區經濟的重要一環。此外,運河每年為尼亞加拉區帶來的經濟收益達2億2千2百萬元,並是區内的最大僱主之一。.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威蘭運河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405號省道

安大略405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05),正式名稱為國王405號公路(King's Highway 405),又稱布洛克將軍園林公路(General Brock Park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東西向400系列高速公路,西端在尼亞加拉區濱湖尼亞加拉鎮西南部與伊利沙伯皇后道(QEW)交匯,東端則在該鎮東南部的昆士頓村駁上劉易斯頓-昆士頓橋跨越尼亞加拉河(即美加邊境),在紐約州劉易斯頓與190號州際公路接駁。.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安大略405號省道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420號省道

安大略420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20),正式名稱為國王420號公路(King's Highway 420),又稱尼亞加拉退伍軍人紀念公路(Niagara Veterans Memorial High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東西向400系列高速公路,全程位於尼亞加拉區尼亞加拉瀑布城市界之内,西起尼亞加拉區98號區道,與伊利沙伯皇后道(QEW)交匯後往東延至尼亞加拉區102號區道。420號公路過去曾一直往東伸延至尼亞加拉河畔,並經彩虹橋橫越美加邊境通往美國紐約州尼亞加拉瀑布城,但此路段的省道資格於1998年取消,並下放予尼亞加拉區政府管轄,現時編號為尼亞加拉區420號區道。.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安大略420號省道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簡稱安省,位于加拿大的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在安大略省。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根據2015年7月統計数据显示,安大略人口大約有1379萬。.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les Chutes du Niagara,源自印第安语,意為「雷神之水」。加拿大的華人也稱之為「拉格科」)是由三座位於北美洲五大湖区尼加拉河上瀑布的總稱,平均流量為2,407立方米/秒,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尼亚加拉瀑布以美丽的景色,巨大的水力发电能力和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保护工程而闻名于世,是非常受遊客欢迎的旅游景点。 整个瀑布跨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美国的纽约州构成南部的尼亚加拉峡谷。三座瀑布按规模从小到大分别为马蹄瀑布,美国瀑布,布里达尔维尔瀑布。其中,马蹄瀑布卫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美国瀑布全部位于美国境内并由山羊岛分隔开。小些的布里达尔维尔瀑布也在美国境内,由月神岛从美国瀑布隔开。.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尼亚加拉瀑布 · 查看更多 »

尼亚加拉河

尼亚加拉河(Niagara River)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区,自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是连接两大湖的通道。尼亚加拉河全长56千米,上游海拔174米,下游海拔75米,水量非常丰富,在山羊岛(Goat Island)形成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河是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 Category:尼亚加拉河 Category:加拿大河流 Category:紐約州河流 Category:美加邊界 Category:北美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安大略湖流域.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尼亚加拉河 · 查看更多 »

尼亞加拉半島

尼亞加拉半島(Niagara Peninsula)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南北分別瀕臨伊利湖北岸和安大略湖南岸,東面隔尼亞加拉河與美國紐約州對望。半島上大部分地域隸屬尼亞加拉區,轄下城鎮包括聖凱瑟琳斯、尼亞加拉瀑布城、威蘭、濱湖尼亞加拉、格里姆斯比、林肯和伊利堡等;餘下地域則劃歸咸美頓市和哈爾迪曼德縣。 尼亞加拉懸崖由西至東貫穿半島的北部,於奧陶紀末期至志留紀之間形成。懸崖底部的土地肥沃,連同氣候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緩和效應影響,令該處成為安省的主要水果和葡萄酒生産地。春季陸地上的暖空氣往上升,令安大略湖上的冷空氣往内陸移動;冷空氣從懸崖頂部往下移,懸崖底部植物因此較遲才開花結果,減低春季晚上結霜對水果的破壞。秋季氣流方向逆轉,暖空氣從安大略湖移往内陸,在和暖氣溫影響下水果發展出相宜的糖分比例。尼亞加拉半島的氣候在葡萄生長季節期間與法國波爾多和勃艮第相若。 伊利沙伯皇后道(QEW)由西至東貫穿尼亞加拉半島,為該帶的主要高速公路,向西通往咸美頓再繞過安大略湖的西端前往多倫多,向東則在伊利堡駁上和平橋通往紐約州水牛城。區内另外三條高速公路則從QEW分支,分別為405號公路、406號公路和420號公路,當中405號和420號公路分別駁上劉易斯頓-昆士頓橋和彩虹橋通往美國。水路交通方面,威蘭運河從南至北貫穿尼亞加拉半島,讓船隻繞過尼亞加拉瀑布來往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尼亞加拉半島 · 查看更多 »

尼亞加拉區

尼亞加拉區(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Niagara,簡稱Niagara Region或Regional Niagara)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個地方行政區。此行政區覆蓋尼亞加拉半島的大部分,南北分別瀕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東邊隔著尼亞加拉河與美國紐約州的伊利縣和尼亞加拉縣相望,西鄰咸美頓市和哈爾迪曼德縣。尼亞加拉區的行政中心設於霍魯,2011年人口為431,346人。 尼亞加拉區是加拿大主要農業中心之一,當中以葡萄酒為區内主要農產品。此外,加拿大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尼亞加拉瀑布也是位於尼亞加拉區與美國邊界所在,為該區帶來不少遊客。 上加拿大政府於1792年設立林肯縣,其覆蓋範圍與現時的尼亞加拉區相若;該縣南部則於1845年另組縣級架構,取名威蘭縣。1970年1月1日,安大略省政府改革此帶地域的地方政府,尼亞加拉區遂告成立,由威蘭縣和林肯縣合併而成。.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尼亞加拉區 · 查看更多 »

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

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Niagara Parks Commission,簡稱Niagara Parks;Commission des parcs du Niagara)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轄下一個公營機構,負責維護該省沿尼亞加拉河河岸的自然風貌,並營運河岸一帶的旅遊景點和配套設施。 19世紀中葉,尼亞加拉瀑布一帶的旅遊業開始興旺,但業界缺乏監控和長遠規劃,河岸一帶湧現大批發展項目,旅客欣賞瀑布自然景觀的難度大增之餘亦不時受不良商戶滋擾。時任加拿大總督德芙靈伯爵於1878年率先提議在瀑布旁設立公園;此建議於往後年間逐漸受民眾歡迎,而安大略省議會亦於1885年通過《尼亞加拉公園法令》,以保護瀑布一帶的自然風貌。省政府隨後成立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允許其徵購沿河物業並拆除有礙觀瞻的建築物。委員會遂將該片土地改建為佔地的維多利亞女王公園(Queen Victoria Park),並於1888年5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 委員會在往後年間陸續購入更多土地,現時轄下公園系統總面積達,並營運尼亞加拉花卉時鐘、尼亞加拉蝴蝶館、漩渦急流吊車、區内文物古跡和哥爾夫球場等旅遊景點和文康設施。此外,全長55公里沿尼亞加拉河河岸伸展的尼亞加拉園林路大部分路段亦歸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管轄。委員會過去亦曾經營運一條為旅客特設的巴士路線,連接尼亞加拉園林路沿線的旅遊景點;此服務於2012年取消,取而代之是由委員會與尼亞加拉瀑布城交通局聯手創辦的WEGO巴士系統。.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尼亞加拉公園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伊利堡

伊利堡(Fort Erie)為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尼亞加拉區的一個鎮,坐落尼亞加拉半島東南角,位處伊利湖注入尼亞加拉河的所在,隔河與美國紐約州水牛城對望。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伊利堡有29,960名居民。.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伊利堡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皇后道

伊利沙伯皇后道(Queen Elizabeth Way,簡稱QEW、Q、QE或Queen-E,官方年報稱為451號省道)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條400系列高速公路,連接該省首府多倫多和位於尼亞加拉半島東南角的伊利堡,並在該處駁上和平橋橫跨尼亞加拉河,與對岸美國水牛城的190號州際公路相連。公路全長139公里,從伊利堡起途經尼亞加拉瀑布城、聖嘉芙蓮斯、咸美頓、伯靈頓、奧克維爾和密西沙加等城鎮,在多倫多的終點處與427號公路和嘉甸拿高速公路交匯,當中在荷頓區内約長的路段則與403號公路共構。 此公路是以王后伊利沙伯·鮑斯-萊昂(即伊利沙伯二世的母親)命名。有別於其他安省省道的白底黑字路標,QEW的路標是採用黃底藍字設計。路標起初以較大的字體顯示「ER」兩個字母(代表「Elizabeth Regina」;拉丁語中解作「伊利沙伯皇后」),而公路的全名則以較小的字體顯示。這些路標於1955年起被替換,新的路標顯示「QEW」三個字母,而這個款式的路標則沿用至今。.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伊利沙伯皇后道 · 查看更多 »

彩虹橋 (尼亞加拉)

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Rainbow Bridge)是一座以鋼建成的拱橋結構,橫跨尼亞加拉河(即美加邊境)連接美國紐約州尼亞加拉瀑布城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亞加拉瀑布城。大橋共有4條行車線(每方向两條)及行人通道,橋跨為289.5米。在彩虹橋以北約16公里,另建有一座與彩虹橋設計接近的劉易斯頓-昆士頓橋。 彩虹橋建於較早期的蜜月橋舊址附近,蜜月橋又名瀑布景觀橋(Fallsview Bridge),官方名稱則為上鋼拱橋(Upper Steel Arch Bridge),於1938年1月27日因河上冰暴而倒塌。 由美國及加拿大聯合的組織,早已考慮重建一條新橋樑代替,倒塌事件加速了興建工程。國王喬治六世及王后伊利沙伯·鮑斯-萊昂(即伊利沙伯二世的母親)在1939年到訪加拿大時,曾到尼亞加拉瀑布參觀,並為橋樑進行奠基儀式,豎立了紀念牌匾。彩虹橋興建工程在1940年5月開始,大橋在1941年11月1日進行啟用儀式。 從美國前往加拿大(即西行方向)的汽車需要繳付3.25美元/加元的過橋費,行人和騎單車人士則需每人繳付0.50美元/加元;反方向交通則無需繳費。商用重型貨車禁止使用彩虹橋;重型貨車需經劉易斯頓-昆士頓橋或和平橋跨越尼亞加拉河。.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彩虹橋 (尼亞加拉) · 查看更多 »

和平橋 (尼亞加拉河)

和平橋(Peace Bridge)是一條連接加拿大安大略省與美國紐約州的國際大橋,離尼亞加拉瀑布上游約,跨越尼亞加拉河連接東端美國的水牛城和西端加拿大的伊利堡,由水牛城與伊利堡公共橋樑委員會(Buffalo and Fort Erie Public Bridge Authority)營運。大橋由五座拱橋和一座帕克桁架橋連貫而成,全長。這橋命名作「和平」,以紀念加拿大與美國停戰一百年。.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和平橋 (尼亞加拉河) · 查看更多 »

魁北克市

魁北克市(Ville de Québec,Quebec City),又称魁北克城,是一座位於加拿大魁北克南部的城市,人口约70多万,是魁北克省首府。主要使用法语。魁北克市是墨西哥以北唯一的留有古老城墙的北美洲城市。當中的魁北克歷史城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1985年)。.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魁北克市 · 查看更多 »

魁北克会议

魁北克会议是在二战期间的一次美国和英国两国政府的高级军事会议。会议于1943年8月17日至8月24日在魁北克市召开。会议在星形碉堡要塞和芳堤娜古堡酒店举行。主要与会人员有丘吉尔,罗斯福和加拿大首相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中華民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参加了有关对日作战的讨论。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会议.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魁北克会议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昆士頓

昆士頓(Queensto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區濱湖尼亞加拉鎮東南部一條村落,南臨405號公路和尼亞加拉瀑布城,東至尼亞加拉河,隔河與美國紐約州劉易斯頓對望,兩者以劉易斯頓-昆士頓橋相連。昆士頓坐落尼亞加拉懸崖之上,於大概12000年前本為尼亞加拉瀑布所在;隨著尼亞加拉河的河水不斷侵蝕懸崖上的岩石,瀑布一直往上游移至目前的地點,而沿途則形成長的尼亞加拉峽谷(Niagara Gorge)。 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遷居至上加拿大,昆士頓村亦於1770年代由此形成。位處尼亞加拉懸崖上的昆士頓成了採集石灰岩的理想地點,石灰岩採擇場亦應運而生。1812年戰爭期間,英軍、加拿大士兵和莫霍克族原住民在此成功擊退企圖入侵上加拿大的美軍,史稱昆士頓高地戰役(Battle of Queenston Heights)。 為了紀念在該戰役中陣亡的英軍統帥艾薩克·布洛克,上加拿大民眾集資在昆士頓高地修建布洛克紀念碑。紀念碑高,於1823年動工,並於1824年10月13日開幕,卻於1840年4月17日被其中一名曾參與1837年叛亂的反英人士炸毀。民眾其後再度集資重建紀念碑;第二代紀念碑採用來自昆士頓採石場的石灰岩,高,1853年動工,1859年10月13日開幕後屹立至今。 昆士頓的英文名曾於19世紀初拼寫作“Queenstown”(意即“女王鎮”)。.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昆士頓 · 查看更多 »

1812年战争

1812年战争,又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与英國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 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燒了當時還是木造建築的白宮前身。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蘭湖戰役、、新奧爾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復原状。.

新!!: 尼亞加拉園林路和1812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