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茹的玛格丽特

指数 安茹的玛格丽特

安茹的玛格丽特(法语:Marguerite d'Anjou)()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妻子,於1445年 - 1461年和1470年 - 1471年为英格兰王后。瑪格麗特是那不勒斯国王和安茹公爵勒内一世与洛林女公爵伊莎贝拉的次女,於1430年3月23日出生于隶属法国瓦卢瓦-安茹家族洛林公国的穆松。 玛格丽特是玫瑰战争中蘭開斯特派的主要人物之一。由于亨利六世经常精神病发作,玛格丽特時常代替他统治王国。1455年5月,她召集排除以約克公爵理查为首的約克派的大国会,这成为历时30年的内战的导火索,十分之九的旧贵族和数千人丧命,其中也包括她的儿子,在1471年的蒂克斯伯里战役中阵亡的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 兰开斯特军于1471年5月在蒂克斯伯里战败后,玛格丽特被获胜的约克军所俘,1475年被表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赎回,作为其穷亲戚在法国度过余生,享年52岁。.

65 关系: 加来博斯沃思原野戰役卡佩王朝卡珊德拉卡普阿卢森堡的杰奎塔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莎士比亚威爾士威爾士親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安茹安茹公爵巴内特战役布洛希思之役下議院亨利六世 (英格兰)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伦敦塔佩吉·阿什克羅福特克拉伦斯公爵乔治剑桥大学王后学院图尔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玫瑰战争理查三世 (戏剧)神圣罗马帝国空王冠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第二代索默賽特公爵埃德蒙·蒲福約克王朝罗纳河翁弗勒尔爱尔兰爱德华四世瓦盧瓦王朝白王后韦克菲尔德战役莱斯特西西里王國西敏寺议会诺曼底贾科莫·梅耶贝尔路易十一蘭開斯特王朝蘇格蘭蒂克斯伯里...蒂克斯伯里战役那不勒斯那不勒斯王国蓬阿穆松 (默尔特-摩泽尔省)英格兰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耶路撒冷王國陶顿战役查理七世 (法兰西)格林尼治法国法国大革命洛林公国曼恩普罗旺斯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加来

加来(Calais),是法国加来海峡省的城市,人口约七万两千(2013年統計)。-zh-hans:英吉利海峡;zh-hk:英倫海峽;zh-tw:英吉利海峽;-中最狭窄的临多夫-加来海峡只有34公里宽,离加来最近的英国城市是多佛尔,加来與多佛是法國與英國最近的渡口。加来旧城(又叫北加来)在人工岛上,四周环绕着运河及港口。加来新城圣比尔在东南。.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加来 · 查看更多 »

博斯沃思原野戰役

博斯沃思原野戰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是15世紀後半葉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間的內戰,也是玫瑰戰爭中倒數第二場戰役,戰火蔓延至全英格蘭。自1485年8月22日開戰,終由蘭開斯特王朝獲勝。在凱旋並娶了約克王朝公主伊丽莎白後,蘭開斯特王朝的領袖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鐸登基成為都鐸王朝的首任英王。他的敵手、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則死於此戰役。歷史學家認為博斯沃思原野戰役象徵著金雀花王朝的終結,為英國歷史關鍵性的一刻。.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博斯沃思原野戰役 · 查看更多 »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卡佩王朝 · 查看更多 »

卡珊德拉

卡珊德拉(Cassandra)又譯卡桑德拉、卡珊卓(希臘文:Κασσάνδρα),為希臘、羅馬神話中特洛伊(Troy)的公主,阿波羅(Apollo)的祭司。因神蛇以舌為她洗耳或阿波羅的賜予而有預言能力,又因抗拒阿波羅,預言不被人相信。特洛伊戰爭後被阿伽門農(Agamemnon)俘虜,並遭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aemnestra)殺害。.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卡珊德拉 · 查看更多 »

卡普阿

卡普阿(Capua),意大利坎帕尼亚卡塞塔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那波利北25公里处,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四万三千余人。建于公元前6世纪,后发展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约前4世纪后期属于罗马。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汉尼拔与罗马军队所必争。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在此发难。.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卡普阿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的杰奎塔

卢森堡的杰奎塔(Jacquetta of Luxembourg,1415/1416 – 30 May 1472)圣波尔,冈瓦萨诺与布列讷伯爵,卢森堡的皮埃尔一世的长女。英国玫瑰战争时期人物。先嫁亨利五世的弟弟、法国摄政、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约翰死后,秘密嫁給公爵的管家理查·伍德维尔,继续为兰开斯特家族效力。亨利六世封理查·伍德维尔为里弗斯男爵。在长女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和爱德华四世结婚后,改投约克家族,理查·伍德维尔进封里弗斯伯爵。她和前夫无子女,和后夫有十四个孩子。1470年被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指控为女巫,无罪释放。1484年被理查三世指控使用巫术促成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卢森堡的杰奎塔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又称为坎特伯里圣座(the holy See of Canterbury),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系,為全英格蘭主教長(The Primate of All England)。他是英格蘭聖公會的領袖,坎特伯里教省的都主教,也是坎特伯里教區的教區主教。他作为使徒聖奧古斯丁的继承人的事實,令其成为普世圣公宗中的精神领袖。 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兩個主教座位坐落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里座堂。.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種主要语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犧牲與復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威廉·莎士比亚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威爾士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親王

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Tywysog Cymru),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頭銜賜與王儲。.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威爾士親王 · 查看更多 »

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

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Edward of Westminster)(),又称兰开斯特的爱德华,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和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独生子,在蒂克斯伯里战役中阵亡,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在战场上的英格兰王位法定继承人。.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 · 查看更多 »

安茹

安茹(法语:Anjou,亦譯昂儒)是法国旧制度下的行省,它除了东部和北部被削去一小部分外,大致对应于现在的曼恩-卢瓦尔省。省府为昂热,因高卢人的一族安德卡夫人(Andécaves)而得名。它可以分为卢瓦尔河以北的外安茹以及河阴的内安茹两部分。 在中世纪,安茹是一个伯爵领,后成为公爵领。安茹伯爵支配着附近的伯爵:南特、旺多姆、曼恩等,它当时是法国最大的行省之一。其中一位伯爵,若富瓦(杰弗里)·普朗塔热内(Geoffroy Plantagenêt),娶了亨利一世(英格兰国王和诺曼底公爵)的女儿马蒂尔达为妻。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在他的治下统一了英格兰、诺曼底、安茹和它们的从属,以及通过与法王路易七世的前妻埃莉诺(Aliénor)的婚姻获得了阿基坦。这也是英格兰和法兰西王国世仇的由来。随后,亨利二世又将布列塔尼纳入他的军事管辖,并将它传给了他的儿子,当时还是孩童的杰弗里二世(Geoffroi II),作为其公爵领地。 理查一世过世后无嗣,传位给幼弟约翰,但杰弗里的儿子布列塔尼公爵阿尔蒂尔一世在安茹继承法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支持下继承安茹等英格兰在法国的领地。阿尔蒂尔后来被约翰俘杀,腓力讨伐约翰,将安茹、诺曼底、布列塔尼等地尽皆吞并,英格兰在法国的领地只剩下阿基坦。 安茹还是一个重要的葡萄产地。.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安茹 · 查看更多 »

安茹公爵

1360年,安茹伯爵路易(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的次子)被父亲约翰二世授予公爵称号。从此安茹领地的领主的封号为公爵(此前一直为伯爵)。这一封号先后被赐封过六次。.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安茹公爵 · 查看更多 »

巴内特战役

巴内特战役是15世纪英格兰玫瑰战争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以兰开斯特一方战败告终。.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巴内特战役 · 查看更多 »

布洛希思之役

布洛希思之役(Battle of Blore Heath)是薔薇戰爭中的第一場主要戰役,爆發於1459年9月23日,斯塔福德郡的布洛希思。這場戰役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一次,但已為英國的內戰揭幕。.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布洛希思之役 · 查看更多 »

下議院

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區议会的議院之一,在民主國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多少的比例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國稱謂各有不同:例如英國、加拿大所稱“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美國、澳大利亞、马来西亚所稱“代表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荷蘭所稱“第二院”(Tweede Kamer),法国所称“国民大会”(Assemblée nationale),許多前殖民地的“立法院”(Legislative Assembly)等。由於众议院席位一般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因此在一些國家稱之爲“人民院”(The People's House),印度--議院的正式名稱直接就是“人民院”。.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下議院 · 查看更多 »

亨利六世 (英格兰)

亨利六世(Henry VI,)兰开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由于他的软弱,英格兰在亨利五世时代取得的丰硕战果丧失殆尽,且陷入血腥的玫瑰战争之中。 亨利六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和王后瓦卢瓦的凯瑟琳唯一的儿子,生于伯克郡温莎。当他的父王去世时,他出生后九个月,即被宣布为英格兰国王。不久他的外祖父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也去世了,根据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签订的特鲁瓦条约,英国人几乎是单方面的宣布他也成为法国国王(法国人大多不承认特鲁瓦条约有关两国王位继承的条款)。他的两位叔父分别在英国和法国摄政: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在英国;贝德福公爵约翰在法国。前者死于1435年,后者一直任摄政至1437年。 亨利六世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但他却为英格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亨利六世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百年战争这笔不妙的遗产。当时战况正发生变化:圣女贞德于1429年解除奥尔良之围后,胜利的天平逐渐倒向法国一边。英军强有力的指挥官贝德福公爵约翰去世后,形势对英国更为不利。亨利六世逐渐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从1453年开始,亨利六世的精神病间歇发作。约克公爵理查抓住时机发动叛乱,企图成为亨利六世的摄政并取代亨利六世的儿子的继承人地位。兰开斯特王朝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因为约克公爵理查要求王位继承权(理查的母亲安妮·莫蒂默是亨利四世的二伯父安特卫普的莱奥内尔的后裔,舅父埃德蒙则是理查二世的王储,若非亨利四世夺取了理查二世的王位,王位本应由埃德蒙继承,如今埃德蒙已死,应轮到理查继位),展开了英国贵族内战(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在1460年的南安普敦战役中被俘,但同年在另一战役中击败约克公爵理查(理查阵亡)。1461年,亨利六世被约克的儿子爱德华推翻,亨利逃亡到苏格兰,后者成为约克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爱德华四世)。 1470年,由于爱德华四世与他最主要的支持者和将领沃里克伯爵内维尔发生冲突,亨利六世一度被沃里克重新推上王位。但爱德华四世很快打败了沃里克,将亨利六世关入伦敦塔。不久亨利六世被爱德华四世杀害。 亨利六世的遗体先被埋葬于切尔西修道院,后又转移至温莎城堡。兰开斯特王朝为约克王朝取代。另外,莎士比亞曾寫過以他為主角的同名劇本:亨利六世。.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亨利六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Elizabeth Woodville),英格蘭愛德華四世的王后,自1464年到1492年去世為止。孩提時期,家境屬中階英格蘭貴族。第一段婚姻,嫁給蘭開斯特家族的次要擁護者之一,格魯比的約翰·格雷爵士,這位爵士不幸死於第二次聖亞班士城之役,讓伊麗莎白成為帶著兩個兒子的寡婦。憑藉著自身的美貌,繼而與愛德華四世結為連理,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即使缺少顯赫的家世與英國人身份,伊麗莎白仍然當上王后,意味著平民在玫瑰戰爭時期正逐漸興起,這場戰爭也就是堂兄弟之戰。愛德華已經是第二個貴族會議加冕的英格蘭國王,而伊麗莎白是第一個被加冕的王后。婚姻雖然提攜了親戚們的地位,卻招来華威伯爵理查·內維爾的仇視。「造王者」和眾多同盟在這個日趨分裂的皇室裡掌握極為重要的命脈。 這段婚姻被視為愛德華與第十六任華威伯爵內維爾不和的臨界點,華威因而意氣用事叛變投奔蘭開斯特。伊莉莎白仍然擁有某種程度的政治影響力,即使愛德華五世她的大兒子王權如此短命,被後來的理查三世罷黜。她在亨利七世於1485年登基加冕的事件裡,亦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代表玫瑰戰爭的結束。然而在1485年之後的幾年間,她被迫屈居於亨利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之下,影響力漸微。甚至被永久趨逐出王宮,黯然遁世。 伍德維爾的小孩包含兩個被囚禁於倫敦塔的王子,以及約克的伊麗莎白。她還是亨利八世的外祖母,以及愛德華六世、英格蘭的瑪麗一世與伊麗莎白一世的外曾祖母,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的外高祖母。她是自亨利八世之後所有英格蘭皇室的祖先,自詹姆斯五世之後所有蘇格蘭皇室的祖先,自詹姆斯六世之後所有大不列顛皇室的祖先。.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 查看更多 »

伦敦塔

伦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伦敦的陶尔哈姆莱茨区,与伦敦城的东边相隔着被称为“塔丘”的开放区域。伦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一部分。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樓的组合体中间;倫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的这一用途产生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鲁道夫·赫斯。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伦敦塔 · 查看更多 »

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伊迪絲·瑪格麗特·艾蜜莉·「佩吉」·阿什克羅福特女爵士(,)英國演員。.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 查看更多 »

克拉伦斯公爵乔治

#重定向 第一代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王后学院

剑桥大学王后学院(英语:Queen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王后学院由玛嘉烈·安茹(亨利六世王后)于1448年建立,又于1465年由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爱德华四世王后)再次建立。 王后学院坐落于剑河河岸两边,是南面第二座学院(剑河岸边从南至北的学院依次是达尔文学院,王后学院,国王学院,克莱尔学院,三一学堂,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和莫德林学院。)。 王后学院的院长室建于1460年,是剑河两岸最古老的建筑。女皇学院也是剑桥大学在剑河两岸都拥有建筑的两个学院之一,另一个学院是圣约翰学院。.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剑桥大学王后学院 · 查看更多 »

图尔

图尔(法语:Tours;Teurgn)為法国一座古老城市。目前為安德尔-卢瓦尔省首府,人口136,500(2005年估计)。.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图尔 · 查看更多 »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簡稱RSC)是英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劇團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組織最健全、經費最足、演出水準最高的職業劇團之一。該劇團在莎劇演出的歷史及權威性,也是舉世公認的。 該劇團的主要演出地點在莎士比亞的出生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並常在倫敦演出。劇團在史特拉福管理三個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場(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Swan Theatre)和「另一處」(The Other Place)。.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 查看更多 »

玫瑰战争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英語: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争夺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次子及第四子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的後裔。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貴族力量在整个戰爭期間被大大削弱。例如,在戰爭爆發前的1425到1449年間,有25個家族滅絕消失,在戰爭期間的1450到1474年間,有24個家族滅絕消失。随着雄心勃勃公然叫陣的貴族們在戰爭初期大量戰死,接近戰爭後期,越來越少的貴族願意在不確定的戰爭中以他們的生命和頭銜冒險。这是貴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进而導致了都鐸王朝統治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戰爭最終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結束,同時也結束了法國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開啟威爾斯人的都鐸王朝。這也標記著在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並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為了紀念這場戰爭,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並把皇室徽章改為紅白的「都鐸玫瑰」。.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玫瑰战争 · 查看更多 »

理查三世 (戏剧)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逼真地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Baldwin(2000年),第1-2页。该剧本被认为创作于大约1591年。这部戏剧有时被分类为悲剧(早期的四开本),但是更准确的分类应为历史剧,如《第一对开本》中作品分类。作品从《亨利六世第三部》展开故事情节,成为从《理查二世》开始的系列历史剧的结束。该作品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仅次于《哈姆雷特》,由于《第一对开本》中收录的《哈姆雷特》版本短于先前的四开本,因此《理查三世》是其中最长的剧本。剧本的长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因为太长而很少被完整地表演,一些不重要的人物常常被删减。 另一个改编的原因是莎士比亚假设观众熟悉《亨利六世》系列,经常间接引用其中的事件,比如理查谋杀亨利六世以及亨利六世妻子玛格丽特败北。现在,由于之前的作品不太为人所知,因此玛格丽特这个角色通常被删去,并且有时从《亨利六世》三部曲中提取一些资料加入到剧本中来解释人物的关系。.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理查三世 (戏剧)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空王冠

《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是2012年播出的英国电视电影,改编自威廉·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由英国广播公司2台播出,分为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第1部分、亨利四世第2部分、亨利五世。 每一部都有一个英国导演,拍摄地是在英国。.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空王冠 · 查看更多 »

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

三代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嘉德骑士,通常作约克的理查(英文:Richard Plantagenet, 3rd Duke of York,),英格兰贵族巨头,论父系是爱德华三世的曾孙,论母系是爱德华三世的五世孙。他继承了大量的产业,在百年战争后期在法国担任过各种各样的公职,在英格兰则在亨利六世发疯时成为护国公,管理国家。他和亨利六世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及亨利宫廷中其他成员的矛盾冲突及他本人极强的竞争王位的权利是15世纪中期英格兰政治剧变的主要因素,也是玫瑰战争的主要原因。理查最终试图夺取王位,被劝止,尽管他成为了护国公和威尔士亲王并被同意在亨利六世驾崩后登基。他在此后数周即战死。 虽然他本人最终未能从亨利六世手中夺取王位,但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成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孙子成为爱德华五世,长孙女约克的伊丽莎白则成为亨利七世的王后。.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

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是玫瑰戰爭中的第一場戰役,於1455年5月22日發生在聖奧爾本斯,理查·金雀花與其盟友理查(沃里克伯爵)打敗了由埃德蒙·蒲福率領的蘭開斯特軍,使約克家族殺害了埃德蒙和俘虜國王亨利,並讓約克公爵理查可以自封為英格蘭宮廷長官 (Lord High Constable of England)。.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二代索默賽特公爵埃德蒙·蒲福

埃德蒙·蒲福,第二代索默賽特公爵(Edmund Beaufort, 1st Duke of Somerset)(),為英國貴族,亦是百年戰爭與玫瑰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第二代索默賽特公爵埃德蒙·蒲福 · 查看更多 »

約克王朝

約克王朝()是英格兰的一个王朝,该王朝于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其起因在于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均是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均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 約克王朝是1385年建立的,当时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个儿子兰利的埃德蒙被封为约克公爵。亨利六世在位时,约克公爵三世金雀花的理查提出他应该是真正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是爱德华三世的三子冈特的约翰的孙子,也是兰开斯特王朝的首领。金雀花的理查要求王位的理由是他的舅舅埃德蒙·莫提梅作为爱德华三世次子克拉伦斯公爵莱奥内尔独生女菲利帕的长孙,可能曾被理查二世立为继承人。埃德蒙·莫提梅无子,他死后他的继承权就合理地落到了他姐姐安娜·莫提梅的儿子,即金雀花的理查的头上了,因此他金雀花的理查作为王位继承人比亨利六世更加合理。最后金雀花的理查与亨利达成了一个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亨利承认理查的王位合理性,而理查则承认亨利六世是当时的在位国王,他不希望在位国王被废黜,亨利死后約克王朝继承王位。英格兰议会批准了这个协议。 但并非所有兰开斯特王朝的人都同意这个协议,尤其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希望她的儿子、威尔士亲王西敏寺的爱德华继承王位。1455年玛格丽特建立了一支军队来达到她的目的,这样玫瑰战争就开始了。1460年金雀花的理查在韦克菲尔德战役中阵亡,他的长子爱德华四世于1461年继位,成为約克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1483年爱德华四世薨,他十二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登上王位,但是他们的叔叔理查将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关入伦敦塔,1483年6月26日理查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理查三世,爱德华兄弟从此销声匿迹。1485年8月22日理查三世阵亡,約克王朝败绩,玫瑰战争结束。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登上王位,亨利七世的母系血统来自兰开斯特家族的庶支、被合法化但没有王位继承权的博福特家族。为了巩固他的王位,他与約克王朝的女继承人、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结婚,并将约克王朝也是金雀花王朝最后的男嗣、理查三世的侄子第十七代沃里克伯爵爱德华囚禁于伦敦塔。虽然通过这个婚姻两家成为亲家,但是两家之间的争吵依然继续。约克家族的残余分子也称自己为合法的国王,如被理查三世立为继承人的外甥第一代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尔就以拥立冒充沃里克的兰伯特·西姆内尔的名义于1487年作乱,他败死后,其弟埃德蒙、理查等仍然图谋复辟;此外还有各种骗子如珀金·沃贝克也试图混水摸鱼。1499年,沃里克被亨利七世处决,约克王朝乃至金雀花王朝再无男嗣。 約克王朝的国王有:.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約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罗纳河

隆河(Rhône;普罗旺斯語:Roun;Rhone, Rodano - 都从拉丁语Rhodanus来)是欧洲主要河流之一。.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罗纳河 · 查看更多 »

翁弗勒尔

翁弗勒尔(Honfleur)是法国卡尔瓦多斯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东北部,塞纳河口南侧,和勒阿弗尔隔河相望,属于利雪区(Lisieux)。该市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翁弗勒尔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四世(Edward IV,),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玫瑰戰爭中約克家族的主要領導者。.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爱德华四世 · 查看更多 »

瓦盧瓦王朝

卢瓦王朝是卡佩王朝的支系,继卡佩家族后承继法国王权,并于1328至1589年间统治法兰西。家族地位较低的成员在阿朗松,安茹,勃艮第和奥尔良建立其支系。 瓦卢瓦家族源起于查理(1270-1325),法国国王腓力三世的三子。基于1316年當時的王位繼承規定(萨利克法典),王族女性及其男性后裔(如納瓦拉女王及英國國國王愛德華三世)不得继承法国王位,因此查理之子繼位為腓力六世。.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瓦盧瓦王朝 · 查看更多 »

白王后

《白王后》是一部2009年出版的,由菲利帕·格里高利写的历史小说。.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白王后 · 查看更多 »

韦克菲尔德战役

韦克菲尔德战役(英語:Battle of Wakefield)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460年12月30日西约克郡的韦克菲尔德,交战双方是忠于亨利六世的兰开斯特军队和觊觎王位的约克公爵理查的军队。此前,理查已通过调解法案取代了亨利六世独子爱德华的王储地位。兰开斯特军或达18000人,而约克军充其量只有9000人。约克公爵及其次子拉特兰伯爵埃德蒙在此战中阵亡,同时被杀的还有其重要盟友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的父亲索尔斯伯里伯爵理查·内维尔和弟弟托马斯·内维尔,约克军死亡700-2500人,而兰开斯特军可能只损失200人。阵亡的约克公爵被戴上纸糊的王冠悬首约克城以示嘲讽。 虽然兰开斯特军杀死了敌军的首领,但玫瑰战争并未结束,约克公爵的长子爱德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约克家族新的首领。.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韦克菲尔德战役 · 查看更多 »

莱斯特

萊斯特(Leicester,讀音:),是英國英格蘭東米德蘭茲萊斯特郡的一座城市和單一管理區,是莱斯特郡的首府。这座城市位于索尔河边和国家森林公园的边缘处。 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莱斯特人口数量为329,839,是东米德兰兹地区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市。其相关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在英格兰排第11位,在全英国排第13位。 莱斯特是两大主要铁路线的交叉点,一条是北/南米德兰主干线,另一条是东/西伯明翰至伦敦斯坦斯特德纵贯铁路线(London Stansted Crosscountry)。莱斯特还是M1/M69高速公路和A6/A46干线的汇流处。莱斯特是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的所在地,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赢得2016年英超联赛冠军,这是数十年来第一个新的英超冠军得主。.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莱斯特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王國

西西里王國是一個在1130年至1816年曾存在於現義大利的國家,創立者為西西里的鲁杰罗二世。廣義上西西里王國領土不僅只包含西西里島,亦包括整個南義大利,1530年以前還包含馬爾他島和戈佐島。但是自1282年西西里晚禱之後,王國一分為二,西西里島和半島上的那不勒斯地區分別由兩個不同的王朝統治。雖則兩地名義上均稱為「西西里王國」,但直至1816年之前,兩地很多時候都是分開統治。西西里國王的頭銜經常是附屬於其它王朝,例如西班牙國王或神聖羅馬皇帝。1816年西西里王國與那不勒斯王國合併為兩西西里王國。後來兩西西里王國更在1861年弗朗切斯科二世統治時被併入新成立的義大利王國之內。.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西西里王國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议会

议会是立法机关的一種型態,由人民中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者組成以執行立法權;這些代表者稱為議員,可以透過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產生、也可能是委任的。議會常用來指稱民主國家的立法機關,由於其運作內容很大部分來自人民的意向,因此亦被稱為「民意機關」;而國家層級的議會,又稱為國家議會,簡稱「國會」。 現代民主国家的议会一般都以歷史最悠久的英国國會作为典範,英國是第一個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奉行兩院制。虽然议会普遍被視為民主國家體系的一環,但部分非民主国家也有形式上的议会。当今世界,议会承受着来自公众的前所未有的监察和压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 國會內一般分為執政黨及反對黨,在正常情況下,前者是輔助支持中央政府施政,所以中央政府推出的政策等,通常作出對中央政府有利的發言辯論及投贊成票,期望順利通過所有議/法案,而後者則反之亦然,甚至作出任何形式對抗;所以不論前或後者在議會內的議員人數非常重要。 國會的首長稱為「議長」,之下有「副議長」,再之下還有各事務「委員會主席」,他/她們都是由議員互選或內部進升;只有「秘書長」是政府委任的官員,所以秘書長沒有發言、投票或裁決權,只有審批文件的權利。 國會大廈的建築規模,通常代表著議會的權威和尊嚴,象徵主權在民和議會至上。.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议会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

#重定向 诺曼底大区.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诺曼底 · 查看更多 »

贾科莫·梅耶贝尔

没有描述。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贾科莫·梅耶贝尔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一

路易十一(Louis XI,),綽號慎密者(le Prudent),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61年—1483年在位)。查理七世之子。.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路易十一 · 查看更多 »

蘭開斯特王朝

蘭開斯特王朝(,又譯蘭卡斯特家族)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在1399年時,金雀花王朝支系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趁國王理查二世遠--愛爾蘭時,奪去王位,成為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國君。蘭開斯特或蘭卡斯特的名字是來自於該王朝的成員均為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後代,而以紅玫瑰為王朝的象徵。在15世紀時,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這兩個王朝之間的競爭,也導致於現今蘭開斯特郡與約克郡之間也保持著友好的競爭關係。 都鐸王朝的亨利·都鐸對蘭開斯特王朝的繼承權是透過他母親瑪格利特·蒲福,她是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曾孫女。而瑪格利特·蒲福嫁給了理奇蒙伯爵艾得蒙·都鐸,生下亨利·都鐸,也就是未來的英格蘭王亨利七世。.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蘭開斯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蒂克斯伯里

蒂克斯伯里(Tewkesbury,,)是英格蘭的一個城鎮和民政教區。位於格洛斯特郡。據2011年英國人口普查,蒂克斯伯里有人口10,704人。蒂克斯伯里的地標有戰爭紀念碑等。 蒂克斯伯里也是全英國水浸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蒂克斯伯里 · 查看更多 »

蒂克斯伯里战役

蒂克斯伯里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期间的1471年5月4日发生在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蒂克斯伯里的一场战役。兰开斯特军由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和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及其盟友索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等率领,约克军由爱德华四世和其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后来的理查三世)率领。双方军队人数和阵亡人数不明。 约克军在炮兵方面占优势,索默塞特也没能防住格洛斯特对其侧翼的袭击,狡猾的爱德华四世还安排了约200人的枪骑兵袭击兰开斯特军的后方。撤退的兰开斯特军陷入恐惧。在一处被称为“血腥草地”的战场,索默塞特的半数军队被杀,一些人逃往附近的蒂克斯伯里修道院。 威尔士亲王在一处森林附近被爱德华四世的另一个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发现,他当即被处死。很快,包括索默塞特在内的所有兰开斯特将领遭到就地正法,玛格丽特王后和威尔士亲王的遗孀安妮·内维尔被俘。兰开斯特王朝被彻底推翻,约克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也使玫瑰战争暂告一段落。 数日后,亨利六世在伦敦塔驾崩,一说死于得知战败和独子阵亡导致的忧郁,一说是被爱德华四世下令谋杀。.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蒂克斯伯里战役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那不勒斯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王国

那不勒斯王国(Regnum Neapolitanum,Regno di Napoli),是一个包括意大利半島部分和教皇国南部。时间从1282年至1816年。那不勒斯王国的创立是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结果。当西西里岛发生起义以及被阿拉贡联合王国镇压之后,西西里分离成为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仍然官方称为西西里王国,这个是先前王国的名称。1816年,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王国重新联合成为兩西西里王國。.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那不勒斯王国 · 查看更多 »

蓬阿穆松 (默尔特-摩泽尔省)

#重定向 穆松桥.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蓬阿穆松 (默尔特-摩泽尔省)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

这里列出的是英格兰王国君主配偶的名单。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所以称为王后;但也有部分男性,他们的头衔并不统一,由其配偶的统治背景而定。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之后的君主配偶名单参见英国君主配偶列表。.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英格兰君主配偶列表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耶路撒冷王國 · 查看更多 »

陶顿战役

陶頓戰役爆發於1461年3月29日(棕枝主日),在約克郡的附近,為薔薇戰爭中以至英格蘭史上最大規模及傷亡最慘重的戰役。根據編年史家的說法,該戰役中雙方投入近50,000名兵士於暴風雪中戰鬥了數小時。一份於一星期後散播的新聞消息報導超過28,000人於戰役中喪生。該戰役中,由當時為約克公爵的愛德華四世率領的約克家族獲得勝利,並順利剷弭蘭開斯特家族主要武力,改變了英格蘭的君主—愛德華四世取代亨利六世成為國王,並將蘭開斯特家族及主要支持者逐出英格蘭。 當代記述形容亨利六世愛好和平並且信仰虔誠,並不適合如薔薇戰爭這般暴力的王朝內戰。他有間歇性的精神錯亂,又有着與生俱來的的仁慈心,這令他的妻子安茹的玛格丽特必須承擔王國的控制權,而這最終導致他的垮臺。他管治上的無能誘使貴族們意圖去操縱他,最後情況惡化至引發他家族的支持者與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支持者的內戰。約克家族派在1460年抓到亨利後,英格蘭議會通過調解法案容許約克公爵與其繼承者在未來繼承亨利為王。亨利的妻子玛格丽特拒絕接受自己兒子的繼承權被奪取,於是與蘭開斯特家族的反抗者們建立起一隻軍隊與理查對抗。理查於韦克菲尔德战役被殺,他的頭銜及王位繼承權給了他最大的兒子愛德華。早前猶豫應否支持理查繼位的貴族認為蘭開斯特家族違背了早前通過的法案,因此愛德華得到足夠的支持廢除亨利並自立為王。陶頓戰役是一場以武力確立愛德華對英格蘭的統治權的戰役。 戰役中,約克派在到達戰場時發現自己的兵力寡不敵眾,他們於指揮下的部分兵力仍未到達戰場。約克派首領威廉命令弓兵利用強風造成的射程優勢來扭轉形勢。一輪弓兵互射後,蘭開斯特軍的箭矢無法射進約克軍的行列,刺激蘭開斯特的部隊放棄防禦據點。接踵而至的肉搏戰持續了數小時,令戰士筋疲力盡。諾福克下屬部隊的到來令約克軍再度振作,並在愛德華的鼓勵下擊潰敵人。許多蘭開斯特派的部隊在逃跑時被殺,其他人死於互相踐踏或溺斃在河中,傳說這導致河流被血染紅長達數日。一些人則是被俘虜後遭到處決。 蘭卡斯特家族的勢力在此戰後被大幅削弱。亨利逃離英國而他許多最強大支持者在此戰後被殺或流亡。這使得愛德華能不受干擾的統治英格蘭九年直到亨利短暫的復辟。後人對此戰的認識來自莎士比亞對亨利一生的改寫—的第二幕第五景。在1929年,陶頓十字被豎立在戰場原址上來紀念此事。在戰役發生數百年後,人們在戰場附近陸續發現了與這場戰役有關的考古遺址及萬人坑。.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陶顿战役 · 查看更多 »

查理七世 (法兰西)

查理七世(Charles VII,),綽號勝利者(le Victorieux)、忠於職守者(le Bien-Servi),瓦卢瓦王朝第五位国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最后打赢百年战争,为法蘭西王國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查理七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

格林尼治(Greenwich ,,或,或譯:格林--治)是位於英國英格蘭大倫敦東南的格林尼治區、泰晤士河以南的城区和历史古镇。格林尼治镇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伦敦传统中心点查令十字东南偏东8.9公里处。 格林尼治以其海事歷史、作为本初子午線的标准点、以及格林尼治時間以其命名而聞名于世。格林尼治从15世纪起是王宫(普拉森舍宫,或称愉悦宫)所在地,是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等多位君主的出生地。王宫在英国内战中荒废,此后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改建为皇家海军海员医院。1873年海军医院院址改为皇家海军学院,直到1998年學院關閉為止。 格林尼治因天文台而聞名,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设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到1998年不再做為天文观测设施使用,改为博物馆。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上,各国決定將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做為標準零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镇在17世纪成为流行度假地,开始有一批豪宅在此建造。18世纪乔治时代,在古镇中心以南的高地上开始有大规模的住房开发。1890年創立有格林尼治大學。20世纪有两艘名船(卡蒂薩克號和吉普赛飞蛾4號)作为古迹被长期保存于格林尼治的河岸边。1934年,在原皇家医院学院的校舍内开办了國家航海博物館。 传统的格林尼治镇在天文台和海军学院四周,在镇中心有传统的集市、教堂以及保存下来的古船。镇中心附近的格林尼治火车站建于1836年,是伦敦第一条铁路——伦敦-格林尼治铁路的一部分。近年政府又开发了在古镇东北的格林尼治半岛区域,称为“北格林尼治”,其中包括大型表演、娱乐设施“千禧圆顶”。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部分比赛项目在格林尼治进行,包括在格林尼治宫苑草坪举行的马术比赛和现代五项的部分比赛,和在北格林尼治千禧圆顶内的北格林尼治體育館举办的篮球和体操项目。.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格林尼治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洛林公国

洛林公国(959年-1766年)是位于德法之间的公国。包括现今法国的洛林地区、低地国家以及德国的亚琛地区。814年查理曼去世,虔诚者路易即位,在823年的分封国土后,他的三个儿子因为不满发动叛乱。而840年路易去世后,洛泰尔即位,他的两个兄弟结盟并发动内战,洛泰尔战败,最后三人终于在843年达成妥协,通过凡尔登条约把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洛泰尔分的了北海到意大利的领土,是为洛泰尔一世。 在洛泰尔一世手中,其国土亦被分成三分,长子路易二世接受了意大利和皇帝称号,次子洛泰尔二世接受了洛泰尔尼亚;小儿子查理接受了勃艮第-普罗旺斯。959年洛林公国分为上洛林和下洛林两部分,在上洛林公爵逐渐被称为洛林公爵,下洛林则因分成几个较小的领土而不复存在。30年战争中,法国于1641年占领洛林,又不得不在战争结束的1648年撤出,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得到洛林的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茨一世在1735年与已经失去王位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用洛林换得托斯卡纳,1737年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在退位后被法国安置在通过交换得到的洛林,成为洛林公爵;1766年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去世,洛林公国并入法国。而弗朗茨一世则通过与玛丽婭·特蕾茜雅的婚姻,弗朗茨一世成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首位皇帝。.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洛林公国 · 查看更多 »

曼恩

#重定向 马耶讷省.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曼恩 · 查看更多 »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Provence),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地区,古代时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毗邻地中海,和意大利接壤。从阿尔卑斯山经里昂南流的罗纳河,在普罗旺斯附近分为两大支流,然后注入地中海。 历史上的普罗旺斯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古罗马时期普罗旺斯行省北至阿尔卑斯山,南抵比利牛斯山脉,包括整个法国南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普罗旺斯成为5个行政省份之一。到了1960年代,法国被重新划分为22个大区,普罗旺斯属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普罗旺斯境内有艾克斯、马赛等名城,并出产优质葡萄酒。此地区物产丰饶、阳光明媚、风景优美,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起就吸引着无数游人,至今依然是旅游胜地。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更是难得的美景。.

新!!: 安茹的玛格丽特和普罗旺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玛格丽特 (安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