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条克三世

指数 安条克三世

安條克三世(大帝), (希臘語:; 前241年-前187年, 統治期間 前223年-前187年),塞琉古二世的小兒子。前223年時,安條克三世以18歲年齡即位為塞琉古帝國第六位國王,雖然年紀輕輕就即位,但安條克三世充滿雄心壯志。雖然在與托勒密王國的戰爭失利,但隨後的爭戰中,安條克三世証明自己是從開國的塞琉古一世之後,歷屆塞琉古國王中最優秀的君主,他傳統稱號大帝可能是在東部征服行動結束後獲得綽號,安條克三世似乎還有一個頭銜Βασιλεύς Μέγας(英:Basileus),即波斯傳統稱號大王的意思,可能在征服柯里敘利亞之後採用。.

78 关系: 埃托利亞的斯科帕斯卡帕多细亚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塞琉古帝国塞琉古三世塞琉古一世塞琉古二世塞琉古四世塞琉西亞大帝大西庇阿奇里乞亚安那托利亞巴尔巴尔赫巴克特里亞巴勒斯坦巴比伦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语帕尼翁戰役幸军王亚历山大大帝亞美尼亞王國亞歷山大 (總督)底格里斯河以弗所德米特里一世 (巴克特里亞)德米特里阿斯喀布尔勞迪絲三世勞迪絲二世米底王国约旦河罗马共和国美索不达米亚羅馬-敘利亞戰爭爱琴海狄奧多特一世莫倫 (總督)達達尼爾海峽馬格尼西亞戰役黎巴嫩迦太基興都庫什山脈阿尔沙克一世阿帕米亞和約阿庇安阿利烏河戰役阿凱夫斯...阿爾沙克二世阿爾托巴札涅斯阿特羅帕特尼王國阿波羅尼亞戰役蘇薩赫卡通皮洛斯赫米亞斯薩第斯薛西斯 (亞美尼亞)腓力五世腓尼基色萨利色雷斯柯里敘利亞歐西德莫斯一世比提尼亞汉尼拔沙阿波利比烏斯法爾斯省洛雷斯坦省溫泉關执政官托勒密五世托勒密四世托勒密王國托魯斯山脈拉菲亞戰役 扩展索引 (28 更多) »

埃托利亞的斯科帕斯

斯科帕斯(Σκόπας;?—前196年),為希臘化時代將軍,起初擔任家鄉埃托利亞同盟的軍官,並導致同盟者戰爭爆發,並被任命為全埃托利亞統帥。後來他受到托勒密埃及僱請,出任對抗塞琉古軍隊的統帥,但他卻在帕尼翁戰役戰敗。後來於前196年,斯科帕斯因為企圖奪權在亞歷山卓而被處死。.

新!!: 安条克三世和埃托利亞的斯科帕斯 · 查看更多 »

卡帕多细亚

卡帕多细亚(also Capadocia; Kapadokya, Καππαδοκία Kappadokía,辭源: Katpatuka)),又稱為卡帕達奇亚,亚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大致位于歷歷史上安纳托利亚地區中部,現今土耳其內夫謝希爾、開塞利、阿克薩賴、尼代。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时代,卡帕多细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 如此定义的卡帕多细亚,其南面以托罗斯山脉为界,东抵幼发拉底河,北面与本都接壤,西面与中央盐碱荒原相接。具体的范围之广度则很难予以确定。斯特拉波是唯一的专门记述过这一地区情况的古典作家,但是他夸大了卡帕多细亚的面积;人们现在知道,卡帕多细亚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

新!!: 安条克三世和卡帕多细亚 · 查看更多 »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

(征服亚洲的)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拉丁语:Lucius Cornelius Scipio Asiaticus,死于前183年以后)古罗马政治家,大西庇阿的兄弟,公元前190年的执政官。.

新!!: 安条克三世和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新!!: 安条克三世和塞琉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三世

塞琉古三世(閃電)Σέλευκος ὁ Κεραυνός,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25年—前223年在位)。塞琉古二世之子,安条克三世(大帝)之兄。 公元前223年,塞琉古三世在与帕加马的战争中被暗殺,安条克三世继承王位。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安条克三世和塞琉古三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新!!: 安条克三世和塞琉古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二世

塞琉古二世(凱旋者) Σέλευκος ο Καλλίνικος 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46年—前226年在位)。安条克二世(“神”)之子。安條克二世逝世後,由母親勞迪絲一世扶持登上王位,並立即殺了托勒密二世之女貝勒尼基和她的兒子,引發與埃及國王托勒密三世的第三次叙利亚战争。 托勒密三世在敘利亞及安那托利亞對付塞琉古時得到重大勝利,曾短暫地佔領了安條克城,從楔形文字的最近發現中證實,他甚至進軍至巴比倫,短暫占領塞琉西王国東部一些省份。而此時,他那跋扈的母親要求他給予弟弟安條克·伊厄拉斯共同攝政權以及塞琉古領土中安那托利亞的管治權。隨後,安條克立即宣告獨立,這一舉動危及到及塞琉古抵擋托勒密的努力。最終,塞琉古與托勒密議和並割讓敘利亞北岸沿海地区。 約前239年,在安卡拉戰役中被反叛的弟弟擊敗,失去了塔爾索和安那托利亞和其他地區,接著塞琉古二世在與帕提亚(安息)国王阿尔沙克一世的战争中議和,但有些資料卻顯示塞琉古曾被安息國王囚禁幾年。約前228 年,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一世脫離塞琉西王朝,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塞琉古二世因從座騎跌落而逝世,王位由塞琉古三世繼承。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安条克三世和塞琉古二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四世

塞琉古四世(笃爱父亲者)(希腊语:Σέλευκος Φιλοπάτωρ,?~前175年)希臘化塞琉西帝國的統治者,於前187年-前175年在位,領土包括叙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尼亞和伊朗的米底及波斯皆為其領土,也包括奇里乞亞與巴勒斯坦。 塞琉古任內主要是措籌償還安條克大帝欠下給羅馬的戰爭賠償金,他因此而要實施急進的政策。他後來被首相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刺殺。 塞琉古的兒子德米特里是他的指定繼位人,德米特里於其父在位期間一直在羅馬當人質。前175年塞琉古去世後,其弟安條克利用德米特里不在國內之機奪取了王位。雖然塞琉古另有一個幼子(名字也叫安條克)當了數年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安條克最終將他殺害了。 Category:前175年逝世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Category:旧约经外书人物 分类:公元前二世纪圣经中的统治者.

新!!: 安条克三世和塞琉古四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西亞

塞琉西亞或稱為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亞 (Σελεύκεια),是希臘化時代和羅馬時代時的一座大城市,坐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畔,與俄庇斯(日後的泰西封)對望。.

新!!: 安条克三世和塞琉西亞 · 查看更多 »

大帝

大帝一詞起源有:.

新!!: 安条克三世和大帝 · 查看更多 »

大西庇阿

大西庇阿,全名为(征服非洲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P·CORNELIVS·P·F·L·N·SCIPIO·AFRICANVS;)古罗马统帅和政治家。他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由于西庇阿的胜利,罗马人以绝对有利的条件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西庇阿因此得到他那著名的绰号:“征服非洲者”(Africanus)。在伊里帕之役(the Batlle of Ilipa)中,时年30岁的西庇阿就已经展示了他过人的战术素养。.

新!!: 安条克三世和大西庇阿 · 查看更多 »

奇里乞亚

奇里乞亞(希腊语:Κιλικία、Kilikya),又譯基利家(新教)、基里基雅(天主教),也被称作小亚美尼亚,位於今日土耳其東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塞浦路斯以北,東至旁非利亞,北至托魯斯山脈,地處於前往地中海的通道上,曾經是羅馬帝國一個貿易非常繁盛的地區。基督教使徒保羅出生於當時西利西亚的首府塔尔苏斯。 15世紀起,奇里乞亞受奧斯曼帝國統治。今天奇里乞亞分屬土耳其梅爾辛省、阿達納省和奧斯曼尼耶省。.

新!!: 安条克三世和奇里乞亚 · 查看更多 »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新!!: 安条克三世和安那托利亞 · 查看更多 »

巴尔

巴尔(塞尔维亚语:Бар)是位于黑山西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人口13,719(2003年)。.

新!!: 安条克三世和巴尔 · 查看更多 »

巴尔赫

巴尔赫(بلخ、巴克特里亞語:ẞaxlɔ) ,又称八剌黑、薄提、缚喝、薄知、薄渴罗、巴尔黑、白勒黑、巴里黑、藍氏城、班城等,是阿富汗巴尔赫省内一个小镇,在首府马扎里沙里夫(مزار شرىف)西北20公里处。巴尔赫古城乃是阿富汗最古老的一遗址,临巴尔赫河的河口,海拔约365米。 古时巴尔赫城曾是波斯东部呼罗珊省(جراسان)内的一个城市,是祆教的中心,传说祆教的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死于巴尔赫城。這裹也是阿富汗佛教中心。 《回回館譯語》中称白勒黑。.

新!!: 安条克三世和巴尔赫 · 查看更多 »

巴克特里亞

巴克特里亞是一個中亚古地名,希臘語為,波斯語稱為 بـلـخ ,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之为大夏,此地一說為吐火羅。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以北地区。.

新!!: 安条克三世和巴克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安条克三世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安条克三世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ό βασίλειο της Βακτριανής,Greco-Bactrian Kingdom),是一个古代位于中亚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化国家欧亚学研究“”。於前三世紀中,塞琉古帝國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奥多特一世獨立自立為王,歷經120餘年至被北方游牧民族——以塞人为核心种众的大月氏滅亡為止,希臘-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亞一個重要的希臘化文明中心。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遇见的大夏,目前東西方学术界尚有爭議。.

新!!: 安条克三世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安条克三世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帕尼翁戰役

帕尼翁戰役或譯巴尼亞戰役(Battle of Panion 或 Battle of Panium),發生在前200年,是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國在第五次敘利亞戰爭的一場重要戰役,最後以塞琉古安條克三世獲勝。托勒密王國失去柯里敘利亞、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等地。.

新!!: 安条克三世和帕尼翁戰役 · 查看更多 »

幸军王

幸军王(Sophagasenos,拟还原为梵语Subhāgasena,意译为“幸军”)古希腊文献中所记载的塞琉古王朝安条克大帝东征进入印度时所遇到的一个西北印度统治者。 关于幸军王,只有在波利比阿的著作《历史》中提到过一次(当时安条克大帝征服了脱离塞琉古帝国已久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进入喀布尔河谷): 可见,这位印度统治者与安条克大帝“重申友好”,并且提供给他一些大象。 关于这位幸军王对应于印度历史上的什么人物,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他或许是孔雀王朝驻扎在犍陀罗的一位总督或王子,也可能是当地完全独立的统治者。,安条克会见幸军王一事是后来中亚希腊人大举入侵西北印度的先声;孔雀帝国的军事能力由于阿育王基于佛教思想的不切实际的和平主义而被大大降低了。.

新!!: 安条克三世和幸军王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安条克三世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王國

亞美尼亞王國(Kingdom of Armenia)是一個存在於公元前321年至428年的王國,除了提格蘭二世於公元前83-66年獨立外,其餘時間都是羅馬帝國與波斯的從屬地區,最大疆域從裡海伸延到東地中海的敘利亞。.

新!!: 安条克三世和亞美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 (總督)

亞歷山大 (希臘語 Αλέξανδρος; )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在位時的將軍,並被任命為波西斯總督。當前223年安條克三世即位,他分別任命亞歷山大和亞歷山大的兄弟莫倫為帝國重要行省的總督,但亞歷山大他們相當厭惡安條克的重臣赫米亞斯,赫米亞斯善耍陰謀使人相當忌憚,且在當時權貴一時。兩人因而聯手發動叛亂。 赫米亞斯似乎暗自希望安條克三世陷入許多危機,向安條克三世推薦無能的將軍平亂,使叛亂擴大以至於失去整個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安條克三世被迫親自率軍平亂,並在阿波羅尼亞戰役中擊敗莫倫和兄弟涅歐勞斯(Neolaus),而莫倫在戰場上自殺,倖存的涅歐勞斯逃至波斯亞歷山大處後,未免族人落入安條克三世手中,把母親與莫倫孩子殺掉後,並勸亞歷山大也跟著自己自殺,俱亡。.

新!!: 安条克三世和亞歷山大 (總督) · 查看更多 »

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h,Tigris)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西面的幼发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流经伊拉克,最后与幼发拉底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亿立方米,为西南亚水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都位於伊拉克境內,令原本位處乾旱氣候地區的伊拉克擁有水源豐富的河流,主要城市都在該河流的流域範圍,是伊拉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正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

新!!: 安条克三世和底格里斯河 · 查看更多 »

以弗所

以弗所又译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Ἔφεσος;Ephesus;Efes)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加斯他河注入爱琴海的河口(今天属于土耳其)。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傳說圣母玛利亚终老于此。以弗所废墟是土耳其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特别为到土耳其旅游的人开辟从库萨达斯港的游船航线。.

新!!: 安条克三世和以弗所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一世 (巴克特里亞)

德米特里一世(不敗者)(Δημήτριος ;約前222年—約前185年),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國王。他是歐西德莫斯一世之子,約在前200年時繼承王位,之後他征服廣大的地區,包括橫跨今日東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並把希臘文化帶到離希臘本土很遠的印度,亦可視為印度-希臘王國的開拓者。德米特里在戰場上可能從未吃過敗戰,過世後在後來的君主阿加托克利斯時冠上「不敗者」(希臘語:ANIKETOS)的稱號。.

新!!: 安条克三世和德米特里一世 (巴克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阿斯

德米特里阿斯(Δημητριάς),位於希臘東部馬格尼西亞州境內的一座古代城市,地點在今日的沃洛斯附近,這座都市由安提柯王朝的德米特里一世於前294年所建造。.

新!!: 安条克三世和德米特里阿斯 · 查看更多 »

喀布尔

喀布尔(کابل,کابل), 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省省会和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1773年以后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根据2012年的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89,000人。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新!!: 安条克三世和喀布尔 · 查看更多 »

勞迪絲三世

勞迪絲三世(古希臘語:Λαοδίκη),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王后。父親是本都王國的米特里達梯二世,母親是塞琉古二世的姊妹勞迪絲。 當安條克三世即位不久,就約在前222年安條克前往遠征叛亂的莫倫軍前夕與勞迪絲三世宣布結婚,當勞迪絲三世第一個孩子安條克誕生之時,安條克三世尚在征途中。此外,勞迪絲三世還有另外七個孩子,著名的女兒有克麗奧佩脫拉一世和勞迪絲四世。.

新!!: 安条克三世和勞迪絲三世 · 查看更多 »

勞迪絲二世

勞迪絲二世(古希臘語:Λαοδίκη)生活在前三世紀左右,是塞琉古帝國塞琉古二世的王后。 根據波利比烏斯一些記載,勞迪絲二世是安德羅馬庫斯的姊妹,也是阿凱夫斯的姑姑。勞迪絲二世生下塞琉古三世和安條克三世。.

新!!: 安条克三世和勞迪絲二世 · 查看更多 »

米底王国

米底王国或米底亚王国(Median dynasty),又称玛代王国(Mādai),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领土面积最大时西起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亞,东至阿拉霍西亚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

新!!: 安条克三世和米底王国 · 查看更多 »

约旦河

約旦河(נהר הירדן / nehar hayarden;نهر الأردن / nahr al-urdun)是西亚地区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黎巴嫩、叙利亚,流經巴勒斯坦、约旦,注入死海,全长251公里。在历史上和宗教上,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河流之一;而在现代,其珍貴的水資源也成为该地区紛爭的一個因素。.

新!!: 安条克三世和约旦河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安条克三世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安条克三世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羅馬-敘利亞戰爭

羅馬-敘利亞戰爭(前192年-前188年),也被稱為安條克戰爭或敘利亞戰爭,主要是羅馬和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在希臘、愛琴海和小亞細亞間的軍事衝突。 隨著馬其頓王國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敗於羅馬,使羅馬把影響力擴張到希臘本土,同時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擊敗托勒密埃及後,勢力也擴張到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從前196年起,這兩大勢力逐漸相互在檯面下摩擦,最終引發羅馬-敘利亞戰爭。 戰爭的最後由羅馬獲得徹底的勝利,安條克三世被迫簽下阿帕米亞和約,使塞琉古帝國割讓小亞細亞給羅馬的盟國,也進一步確認羅馬在希臘的霸權,更使羅馬成為地中海唯一的一等強國。.

新!!: 安条克三世和羅馬-敘利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爱琴海

爱琴海(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爾幹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个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

新!!: 安条克三世和爱琴海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特一世

奧多特一世(救主)(Διόδοτος Α' ὁ Σωτήρ;約前285年 – 約前239年),原為塞琉古帝國巴克特里亞總督,可能在安條克二世逝世後,於前255年或前246年間叛離塞琉古帝國,宣布獨立,建立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他可能死於前239年。 狄奧多特一世似乎把疆土擴張到其他塞琉古行省,此外他還與另一位自立為王的塞琉古帕提亞總督安德拉戈拉斯結盟,他們倆可能是差不多時間宣布獨立。.

新!!: 安条克三世和狄奧多特一世 · 查看更多 »

莫倫 (總督)

莫倫 (希臘語 Moλων; )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在位時的將軍,並被任命為米底總督。當前223年安條克三世即位,他分別任命莫倫和莫倫的兄弟亞歷山大為帝國重要行省的總督,但莫倫他們相當厭惡安條克的權臣赫米亞斯,而聯手發動叛亂,莫倫還自立為國王。 起初,安條克三世派遣兩位將軍去討伐叛軍,但無力阻止叛亂擴大。莫倫建立一支龐大的大軍,進一步掌控底格里斯河以東的地區,雖然在渡河西進的計畫中遭到挫敗,但莫倫成功對來討伐的將軍塞諾塔斯設下圈套,徹底擊敗塞諾塔斯急進的大軍。如此一來莫倫成功渡河占領塞琉西亞,並奪取整個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迫使安條克三世不得不親自率領大軍平亂。安條克在努賽賓過冬後,於前220年渡過底格里斯河,而莫倫和亞歷山大從巴比倫出發前往交戰,安條克三世在阿波羅尼亞戰役中成功突破莫倫軍左翼,而獲得決定性勝利。 自知失敗的莫倫為免遭受敵人的羞辱,自己結束生命,但安條克三世或可能是赫米亞斯仍命令把莫倫的屍首釘在十字架上。.

新!!: 安条克三世和莫倫 (總督) · 查看更多 »

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新!!: 安条克三世和達達尼爾海峽 · 查看更多 »

馬格尼西亞戰役

格尼西亞戰役(Battle of Magnesia),發生在公元前190年,是塞琉古帝國與羅馬在羅馬-敘利亞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戰場在馬格尼西亞附近,羅馬和他的同盟帕加馬擊敗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確認了羅馬在東地中海的霸權。.

新!!: 安条克三世和馬格尼西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لبنان;亞拉姆語:ܠܒܢܢ),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新!!: 安条克三世和黎巴嫩 · 查看更多 »

迦太基

迦太基(腓尼基語:;;Καρχηδών,Karthago,قرطاج),是一個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西亞)的城市,與羅馬隔海相望。 迦太基一词在腓尼基语中读作“” ,意思是「新的城市」,其早期居民为迦南城市泰尔(Tyre或譯為推羅)的移民。在古羅馬文獻中,迦太基也被稱為「布匿」(Punici)。 前8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當時迦太基城還只是腓尼基城邦泰爾的海外殖民地。前650年,脫離泰爾獨立,建立城市國家古迦太基。古迦太基强势时疆土遼闊,勢力最大曾囊括今天北非沿岸、今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其基礎是農業与商業,在外貿易居民善航海与貿易,在國內居民又是出色的農民,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因此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古迦太基曾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霸權,後又與古羅馬爭奪霸權。最後因為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共和國打敗,並於前146年滅亡。 古迦太基滅亡之後,羅馬軍隊摧毀了迦太基城。後來在迦太基城原址附近建立新城,並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省首府。439年汪達爾人佔領迦太基,成為汪达尔-阿兰王国的首都。533年成為东罗马帝國的屬地,並成為東羅馬帝國重要文化中心。7世紀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引發的戰亂而被徹底廢棄。.

新!!: 安条克三世和迦太基 · 查看更多 »

興都庫什山脈

兴都库什山(هندوکش)是位于中亚,东西向横贯阿富汗的山脉。 興都庫什此名稱的由來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有許多學者、作家提出不同的理論。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其被認為是「印度的高加索山」或「印度河的高加索山」(相對於裏海與黑海間的高加索地區),因此過去的記錄者認為興都庫什這個名稱可能是因此而衍生出來的。Hindū Kūh(ھندوکوه)與 Kūh-e Hind(کوهِ ھند)通常用來指稱隔開從喀布爾河、赫爾曼德河到阿姆河中間盆地的整個區域,或者說是指座落在喀布爾河的西北方區域。 东端较高,属于帕米尔高原的延伸,海拔大约在4,500-6,000米之间;西端大约为3,500-4,000米。山脉总长大约966公里。.

新!!: 安条克三世和興都庫什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尔沙克一世

阿尔沙克一世(波斯语:ارشک;希腊语:Αρσακης,?~前211年)安息(帕提亚)王国的创建者。 阿尔沙克一世是一个被称为“帕尼人”的部落的酋长,该部落是斯基泰(或大益)游牧民族的一支。帕尼部落的语言属于伊朗语支,他们在前3世纪游牧于里海东部一带。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记载说,阿尔沙克和他的兄弟梯里达底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后代。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也可能只是阿尔沙克为争取伊朗人的支持而作的宣传。 前250年,塞琉古王朝的巴克特里亞总督狄奧多特一世使自己的辖区独立,不再听从叙利亚方面的号令。狄奧多特的行动很可能对帕尼部落的迁徙起了推动作用。在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独立之后不久,统治帕提亚和希尔卡尼亚地区的总督安德拉戈拉斯也叛离了。于是约在前247年,阿尔沙克带领大批民众侵入帕提亚。他们在前238年打败并杀死了安德拉戈拉斯,建立了帕提亚王国。如果根据阿里安的记载,则阿尔沙克在侵入帕提亚之后不久就战死了,其弟梯里达底一世继承王位,杀死安德拉戈拉斯一事也被归于梯里达底;但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考古学发现认为阿尔沙克一直统治到了前211年,继承者是他的儿子阿爾沙克二世,或稱阿尔达班一世。 在狄奧多特一世去世不久,阿尔沙克一世与他的继承者狄奧多特二世签署了一份著名的联盟条约,共同反对塞琉古王朝。在此之前,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亞两国完全是敌对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记载说: 在阿尔沙克一世死后,所有的帕提亚统治者在公开场合都只使用“阿尔沙克”这个名字;据说这个名字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本名。在帕提亚诸王发行的钱币上大多也只铸有这个名字的希腊语属格形式ΑΡΣΑΚΟΥ(意为“阿尔沙克发行的钱币”)。 古代中国文献称帕提亚王国为“安息”。现在广泛接受这是对“阿尔沙克”一词的音译,因为在古汉语中“安息”读为Arsǝk或Ansek。在中国,最早报告安息情况的是汉武帝的使节张骞,他大概是在巴克特里亞获知了有关帕提亚王国的信息。.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尔沙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帕米亞和約

阿帕米亞和約是公元前188年塞琉古帝國統治者安條克三世(安條克大帝)與羅馬共和國之間的和約。條約是在羅馬贏得溫泉關之役(前191年)及馬格尼西亞之役(前190年)、以及羅馬與羅德島海軍戰勝了塞琉古海軍後簽訂的。 根據阿庇安的記載,在協議中,「安條克三世必須完全放棄歐洲及托羅斯山脈以西的亞洲地方、交出他所有的大象、以及只能擁有12艘戰船作為國民治安之用,然而在受到攻擊時他可以有多一些戰船。他不可以在羅馬的領土上招募僱佣兵或者款待逃犯。安條克要提供20名人質,人選由執政官挑選,除了安條克的兒子之外,人質每三年更換一次。以後他不能擁有大象,並且要為這次戰爭先支付500優卑亞塔蘭同,當元老院確認條約時再支付2,500塔蘭同,並在之後十二年分期支付12,000塔蘭同,每年一期送交到羅馬。他亦需要將所有戰俘及逃犯交回給我們,及將所有與歐邁尼斯的父親阿塔羅斯的協議中所得到而剩下的一切交回給歐邁尼斯。假如安條克如實地接受條款,我們將在元老院確認下給予他和平及友誼。」 羅馬將安那托利亞大部地區的控制權交給帕加馬──羅馬在戰役中的戰友及由羅馬指派的國王統治的國家,安條克則保留安那托利亞的龐非利亞及奇里乞亞地區。為了名聲,希臘化的國王一般都終其一生信守自己所簽過的條約。但在另一方面,他們的承繼人却不認為被先人所簽下的條約所束縛是一種光榮。雖然其他條款得到遵守,但海事條款似乎是中止了。 阿帕米亞條款在弗里吉亞的阿帕米亞正式簽訂,條約使羅馬的政治霸權得以擴張到地中海東部,但這時候羅馬的勢力仍然是簡接的,是倚賴本身的地位與二線勢力結盟。.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帕米亞和約 · 查看更多 »

阿庇安

阿庇安(Appianus,95年-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代表作为《羅马史》(Πωμαικα),该书原24卷,约有一半的文字存世。他的风格简洁生动,是后世研究罗马史的主要依据,比如其中有古代历史著作仅有的对斯巴达克个人的详细记述。.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庇安 · 查看更多 »

阿利烏河戰役

阿利烏河戰役(Battle of the Arius River),發生在前209年,是塞琉古帝國與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阿利烏河河岸的一場戰役Jeffrey D. Lerner,p.48,最後以塞琉古安條克三世獲勝。這場戰役後,塞琉古軍毫無阻礙下前進至巴克特里亞王國首都薄知(Bactria)城下。.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利烏河戰役 · 查看更多 »

阿凱夫斯

阿凱夫斯(;),為塞琉古帝國的一位將軍,後來自立為國王,企圖從塞琉古帝國獨立。勞迪絲二世的兄弟安德羅馬庫斯是他的父親,阿凱夫斯娶了本都王國米特里達梯二世的女兒勞迪絲。 阿凱夫斯曾跟隨塞琉古三世越過托魯斯山脈遠征帕加馬王國阿塔羅斯一世,並為塞琉古三世遭到暗殺這事報仇。雖然阿凱夫斯的身份可以輕易獲得王位,但他依舊效忠皇家。塞琉古三世的繼任者安條克三世於前223年任命阿凱夫斯總管托魯斯山脈以西的小亞細亞地區,隨後阿凱夫斯奪回被阿塔羅斯一世占領小亞細亞的失土,迫使帕加馬王國領土僅剩帕加馬周圍的地區。然而,安條克三世的大臣赫米亞斯誣陷阿凱夫斯謀反,為了自保阿凱夫斯占據托魯斯山脈以西的小亞細亞地區並自立為國王。由於安條克三世此刻正與埃及托勒密四世交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討伐阿凱夫斯,直到安條克三世與托勒密王國締結和約後才越過托魯斯山脈,聯合帕加馬阿塔羅斯一世進攻阿凱夫斯的領地,並圍攻阿凱夫斯的根據地薩第斯。 在經過長達兩年的圍攻,薩第斯於前213年陷落,托勒密大臣索西比烏斯的屬下玻利斯(Bolis)向阿凱夫斯保證人身安全,但玻利斯卻把阿凱夫斯交給安條克三世,而安條克三世立即處死阿凱夫斯。.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凱夫斯 · 查看更多 »

阿爾沙克二世

阿爾沙克二世(?-前185年)是帕提亚(安息)国王(前211年-前185年在位)。本名阿爾達班,他是帕提亚的第二或第三位國王(这取决于是否承认梯里达底一世的存在)。按照王朝的传统,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阿爾沙克(与王朝创立者阿尔沙克一世同名),今天这个名字在西方历史学界中比其本名“阿爾達班”还常见。 一般认为,阿爾沙克二世是阿尔沙克一世之子,在前211年继承王位。他统治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的大举东侵。这次冲突似乎是阿爾沙克二世引起的,他利用塞琉古王朝的米底总督亚该乌斯于前213年叛变,导致米底地区形势混乱的机会,企图趁火打劫。但安条克三世很快作出反应,并亲率大军前来讨伐,于前209年攻入帕提亚。战斗结果表明阿爾沙克二世完全不是安条克的对手。塞琉古军队攻占了当时帕提亚王国的首都赫卡托姆皮洛斯,接着迅速推进到今达姆甘地区;阿爾沙克二世被迫退入山区,但又在山中被安条克三世打败。不久安条克三世进入了希尔卡尼亚。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阿爾沙克二世被迫向安条克三世求和。结果他成功地说服了安条克承认帕提亚的独立,并与之结成同盟。阿爾沙克二世并且诱使安条克三世掉转矛头去进攻大夏的统治者歐西德莫斯一世,因为从塞琉古王朝的角度看,歐西德莫斯无异于叛匪。 前185年阿爾沙克二世去世,其堂兄弟弗里亚帕蒂乌斯继承了王位。.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爾沙克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爾托巴札涅斯

阿爾托巴札涅斯,為阿特羅帕特尼王國國王,他在前220年以前已經登上王位。 阿爾托巴札涅斯與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同個時代。關於他的記載很少,僅知道安條克三世在前220年進攻他的王國,阿爾托巴札涅斯被迫臣服,成為塞琉古王朝的屬國。.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爾托巴札涅斯 · 查看更多 »

阿特羅帕特尼王國

阿特羅帕特尼或米底·阿特羅帕特尼(Ατροπατήνη),為建立於前四世紀的古王國,約在今日的伊朗庫德斯坦和伊朗亞塞拜然間,王國首都在甘扎克。亞塞拜然被認為是根據阿特羅帕特尼所命名的。.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特羅帕特尼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尼亞戰役

阿波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Apollonia),是前220年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平定東方叛亂省份中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戰場在米底西部的阿波羅尼亞附近。.

新!!: 安条克三世和阿波羅尼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蘇薩

蘇薩(英語作 Susa,波斯語作:شوش、Shush,中国大陆译作苏撒,天主教思高聖經譯作穌撒)是位於伊朗的胡齊斯坦省的城市。2005年的人口數約為64960人。公元1901年,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現存於法國羅浮宮)在此出土。.

新!!: 安条克三世和蘇薩 · 查看更多 »

赫卡通皮洛斯

赫卡通皮洛斯,或譯赫卡托姆皮洛斯,(波斯語:‏شهرقومس),於伊朗大呼羅珊的古代城市,在前238年左右成為安息的首都。今日古城稱為“Šahr-e Qumis”,坐落在塞姆南省達姆甘和塞姆南市的中間。可能是中國史書中的《漢書》的番兜城和《後漢書》的和櫝城。古希臘語轉譯為Hecatompylos,雖然字義為“百門之城”,但僅僅表示此城的城門數超過傳統上的四個城門,代表“很多城門”的意思。 亞歷山大大帝在前330年把赫卡通皮洛斯納入疆域,在繼業者戰爭後,歸為塞琉古帝國的領土。前238年左右,中亚的帕尼人的游牧部落入侵帕提亞建立安息,並以赫卡通皮洛斯為王國前期首都,雖然安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首都,但許多古代作家包括斯特拉波、老普林尼、托勒密等等,記載赫卡通皮洛斯為安息的皇家城市。估計赫卡托姆皮洛斯极盛時人口達几萬人,占地28平方公里。.

新!!: 安条克三世和赫卡通皮洛斯 · 查看更多 »

赫米亞斯

赫米亞斯 -Hermeias (希臘語: Eρμειας或Eρμιας; ),出身於卡里亞,為塞琉古帝國塞琉古三世和安條克三世時期的首相,因陰謀對安條克三世不利而遭到暗殺。 赫米亞斯是塞琉古三世的寵臣並作到首相,當塞琉古三世率軍越過托魯斯山脈與帕加馬王國作戰時,赫米亞斯留在敘利亞處理國事。當塞琉古三世於前223年於征途中喪生,赫米亞斯因輔佐年僅15歲的年輕新任國王安條克三世而權傾一時。赫米亞斯對權力相當貪婪,只要有可能威脅到他的權位的競爭者存在,他都會想盡辦法來排除。當帝國東部的米底總督莫倫和波西斯總督亞歷山大兩兄弟發動叛亂,安條克三世對此相當在意,但赫米亞斯勸說安條克三世委任將軍塞諾恩和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去征討即可,並且慫恿國王親自入侵托勒密王國的猶太。結果安條克三世遭受到托勒密軍隊擊退,而派遣去對付莫倫兄弟的將軍們也受到慘重損失,使叛軍進一步控制底格里斯河數個省份。 赫米亞斯此時仍反對安條克三世親自東征,但遭到國王駁回,前220年春天,安條克三世親自上陣討伐叛軍。赫米亞斯利用安條克三世身旁的寵臣,誣陷赫米亞斯的反對派主要人物伊壁琴尼(Epigenes)有陰謀,藉此除掉他。赫米亞斯跟隨安條克三世親自討伐叛軍,並在軍事事務上無所積極作為。然而,安條克三世採納另一個赫米亞斯反對派將軍宙克西斯的意見,在阿波羅尼亞戰役擊敗莫倫並收復許多失土。當大軍在圍攻塞琉西亞後,赫米亞斯不顧安條克三世的反對意見而殘殺城中敵人,讓安條克三世的名聲留下汙點。 遠征期間,傳來安條克三世的王后勞迪絲三世生下一個兒子安條克,這使得野心勃勃的赫米亞斯認為這是除去國王安條克三世的時機,因為若國王逝世,這個小嬰兒將會繼位,而自己就可以成為攝政,攬上更多權力。但安條克三世因為相當厭惡赫米亞斯,所以早就注意他的舉動,因此這邪惡的企圖及時被安條克所知。安條克很樂意除去赫米亞斯,於是在一些朋友和醫生阿波羅法奈斯(Apollophanes)的幫助下刺殺了赫米亞斯。 波利比烏斯是唯一記錄這些事的史家,在他的描述下赫米亞斯是個相當邪惡的角色,並使人認為赫米亞斯的死是罪有因得,但他還認為比起赫米亞斯的罪行,這還太便宜他。.

新!!: 安条克三世和赫米亞斯 · 查看更多 »

薩第斯

薩第斯(英語:Sardis,拉丁語:Sfard)是一座位於今天土耳其馬尼薩省境內的古代城市。它曾是古國里底亞的首都,也是波斯帝國重要的城市之一,羅馬帝國資深執政官的所在地。在羅馬帝國晚期至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它亦是里底亞省的大都會之一。薩第斯也是新約聖經啟示錄提到的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之一撒狄教會。到了19世紀,薩第斯已成為一座遺址,主要保存著羅馬時期興建的建築。.

新!!: 安条克三世和薩第斯 · 查看更多 »

薛西斯 (亞美尼亞)

薛西斯(公元前228年-前212年在任),是亞美尼亞王國國王阿薩姆斯一世之子,他統治索菲尼、科馬基尼一帶。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在前212年進攻南亞美尼亞,薛西斯被迫臣服,成為屬國。安條克三世把自己姐姐安條基絲嫁給薛西斯,之後薛西斯被王后安條尼絲謀殺。可能由其子阿拜迪薩勒斯(Abdissares)繼承王位。.

新!!: 安条克三世和薛西斯 (亞美尼亞) · 查看更多 »

腓力五世

腓力五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安条克三世和腓力五世 · 查看更多 »

腓尼基

腓尼基(腓尼基语:;Phoenicia;Φοινίκη;فينيقية;埃及语:fnḥw (fenkhu))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地区,其范围接近于如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腓尼基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乃犹太人的近邻。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他们的腓尼基字母,與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同源。.

新!!: 安条克三世和腓尼基 · 查看更多 »

色萨利

色萨利大区(Thessalia)位于希腊中部偏北,大区总面积14037平方公里,下轄四個州:卡尔季察州、拉里萨州、马格尼西亚州、特里卡拉州,大区首府设在拉里萨。 色薩利在鄂圖曼帝國統治達四個半世紀後,於1881年成為現代希臘的一部分。 *.

新!!: 安条克三世和色萨利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新!!: 安条克三世和色雷斯 · 查看更多 »

柯里敘利亞

柯里敘利亞(Coele-Syria, Coele Syria, Coelesyria),字面的意思是敘利亞山谷,是塞琉古王朝與托勒密王朝爭奪的南敍利亞地區。嚴格來說,即是黎巴嫩的貝卡谷地,但亦經常用作代表包括猶太的整個南Nahr al-Kabir河地區。 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首先在前318年佔領柯里敘利亞。當托勒密在前313年加入對抗安提柯的陣營時,他因歐邁尼斯來襲迅速撤出柯里敘利亞。托勒密於前312年在加薩戰役擊敗安提柯的兒子德米特-里-後,托勒密再次佔據柯里敘利亞。雖然數月後他因旗下將領被德米特里打敗,托勒密再次撤出柯里敍利亞,安提柯武力進入並全面佔據敘利亞,但卻讓塞琉古得以粉碎巴比倫尼亞並對之穩固地控制著。前302年,托勒密加入新聯盟對抗安提柯及再次佔據柯里敘利亞,但在收到一個安提柯戰勝的假消息後,他馬上又撤退了,直至安提柯在前301年伊普蘇斯戰役被殺後才返回柯里敘利亞。雖然從以往戰績來說,托勒密似乎不大願意為保衛柯里敘利亞而戰,但塞琉古仍默許讓他佔領,也許因為塞琉古記得托密勒是如何幫助他取回巴比倫尼亞,或因為準備還未充裕。後來的塞琉古國王對此卻不太明白,導致托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之間一世紀之久的敘利亞戰爭。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Category:馬其頓歷史 Category:托勒密王朝 分類:塞琉古帝國.

新!!: 安条克三世和柯里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歐西德莫斯一世

歐西德莫斯一世(神)(古希臘語:Ευθύδημος Θεος;約前260年-前200年或前195年間),可能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總督,後來推翻狄奧多特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歐西德莫斯王朝。.

新!!: 安条克三世和歐西德莫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比提尼亞

比提尼亞(Βιθύνια)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一個古老地區、王國及羅馬行省,與普羅龐提斯海、色雷斯、博斯普魯斯海峡及黑海(古稱攸克辛海)相鄰。.

新!!: 安条克三世和比提尼亞 · 查看更多 »

汉尼拔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布匿語: ;Ἁννίβας;),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生長的時代正逢羅馬共和國勢力的崛起。少時隨父哈米爾卡進軍西班牙,並向父親立下要終身與羅馬為敵的誓言。阿庇安 《罗马史》第七卷第一节他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锻炼,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有卓越表現,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學家所研究之重要軍事戰略家之一。 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庇里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损失了大量傭兵,進入義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前218年)、特拉西美諾湖戰役(前217年)和坎尼戰役(又稱康奈大戰,前216年)中巧妙運用計策(地形、兵種及天氣變化)引誘並擊潰羅馬人,進入羅馬國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坎尼戰役之後,羅馬人深感此人之軍事威脅,特別是情報搜集、行軍佈陣及外交分化羅馬聯盟上,於是減少與漢尼拔的軍團發生正面衝突,加強同羅馬聯盟之間的關係,施行焦土戰略,阻斷其軍需物資的補給,發行國債,增加軍團,從漢尼拔身上學會及改用游擊戰略,才逐漸奪回義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羅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領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漢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於扎馬戰役擊敗漢尼拔。 戰後漢尼拔成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幫助迦太基從戰爭的瘡痍中恢復。前195年,在羅馬人的施壓下,漢尼拔出走東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國,直到公元前189年,羅馬打敗安条克三世,並要求引渡漢尼拔,漢尼拔逃到小亞細亞北部的比提尼亞王國。即使如此,羅馬人仍然不放心漢尼拔,一直爭取把他引渡到羅馬受審,終於逼迫漢尼拔在前183年服毒自盡。.

新!!: 安条克三世和汉尼拔 · 查看更多 »

沙阿

沙阿或沙赫(شاه‎;Shah)是波斯语古代君主头衔的汉译名。“沙阿”在中文文献中又简称为“沙”,如“花剌子模沙”等。波斯语的头衔“沙阿”在历史上为波斯语民族和很多非波斯语民族所使用。尼泊尔国王也叫沙阿。 “沙阿”是古代伊朗高原诸民族的君主头衔,古代波斯人为伊朗高原诸民族的一支,他们缔造的地跨三洲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的君主,同样采用了“沙阿”作为头衔。其实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的君主头衔的完整形式为xšāyaθiya xšāyaθiyānām,即汉语的“王中之王”,而此头衔与中古波斯语šāhān šāh相一致,šāhān šāh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众王之王”。此头衔的现代波斯语形式为shāhanshāh (شاهنشاه)。在希腊语中此头衔被翻译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βασιλεύς正是希腊语“国王”的意思。以希腊人看来,"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 王中之王在国王之上,和“皇帝”是同一等级。此头衔相应的印度语言头衔为rajadhiraja 或kshetra-pati ,后者更接近于 Padishah。正如此波斯语的完整头衔常简化为“沙阿”,希腊人也常将相应的头衔简化为basileus。 波斯语中另一个相关的词kshathra来源于kshathrapavan,字面上是行省守护者的意思,是波斯帝国行省总督的名号。后来这个词汇通过希腊语和拉丁语而为西方语言所吸收,例如英语中的satrap,意为省长或总督,带有一点贬义。 S Category:古波斯 Category:波斯语借词.

新!!: 安条克三世和沙阿 · 查看更多 »

波利比烏斯

波利比烏斯(Πολύϐιος,前200年-前118年)生於伯罗奔尼撒的,希腊化时代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歷史》一書留名傳世,原書40卷,只有5卷傳世,記敘地中海周邊的歷史,尤其著中於羅馬帝國的崛起。他在密碼學上也有建樹,「波利比烏斯方表」即以他命名。 他於前167年開始當作亞該亞聯盟的人質而帶到羅馬16年,期間觀察羅馬的各類制度。他極為推崇羅馬人的政治制度,他認為那是融合了君主制、貴族政治、平民政治的優點,他相信羅馬人的興起是勢之所趨,他的《歷史》即旨在向他的希臘同胞說明這點。.

新!!: 安条克三世和波利比烏斯 · 查看更多 »

法爾斯省

法爾斯省(波斯語:فارس)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22,608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四。人口約4,323,000(2004年數據);首府位於設拉子市。.

新!!: 安条克三世和法爾斯省 · 查看更多 »

洛雷斯坦省

洛雷斯坦省(波斯語:لر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8,559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十四。人口約1,739,600(2006年數據);首府位於霍拉馬巴德市。.

新!!: 安条克三世和洛雷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溫泉關

溫泉關(古希臘語:Θερμοπύλαι,拉丁化:Thermopylae;現代希臘語:Θερμοπύλες,拉丁化:Thermopyles),或音譯德摩比利,意為「熱的入口」、「熾熱的門」,希臘的一個狹窄的沿海通道中存在渡河關口。它的名字源自於幾個天然溫泉。.

新!!: 安条克三世和溫泉關 · 查看更多 »

执政官

執政官一詞是漢語對其他一些語言中許多性質非常不同的官職的對應翻譯。另外,宋朝诸如元丰改制之前的参知政事,元丰改制以后的尚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枢密院长贰官等副宰相之任也统称执政官。.

新!!: 安条克三世和执政官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五世

托勒密五世(神顯者)(希腊语:Πτολεμαίος ο Επιφανής, ),是 托勒密埃及國王,於前204年—前181年在位。他是托勒密四世和王后阿爾西諾伊三世的兒子。年僅五歲就登上王位,在一連串政爭中,政局頻繁更替,加上塞琉古帝國入侵和埃及人反叛,王國逐漸衰退。.

新!!: 安条克三世和托勒密五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四世

托勒密四世(笃爱父亲者)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Φιλοπάτωρ()埃及托勒密王朝国王(前221年—前204年在位)。他是托勒密三世(施惠者一世)与昔兰尼公主贝勒尼基二世的儿子。.

新!!: 安条克三世和托勒密四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新!!: 安条克三世和托勒密王國 · 查看更多 »

托魯斯山脈

托鲁斯山脉(Toros Dağları),土耳其中南部主要山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西起安塔利亚以北的埃伊尔迪尔湖,东抵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地区。托鲁斯山脉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主峰Demirkazık峰,海拔3756米。.

新!!: 安条克三世和托魯斯山脈 · 查看更多 »

拉菲亞戰役

拉菲亞戰役(Battle of Raphia),發生在公元前217年,是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國在第四次敘利亞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也是希臘化時代規模相當龐大的戰役之一。.

新!!: 安条克三世和拉菲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安条克大帝安條克三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