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喀布尔

指数 喀布尔

喀布尔(کابل,کابل), 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省省会和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1773年以后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根据2012年的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89,000人。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44 关系: 半干旱气候印度次大陸卷羽鵜鶘南亚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塞拉耶佛塔利班中亚中產階級帕尔旺省什叶派伊斯坦堡伊斯兰国伊斯兰教伊斯蘭教法保护区信德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方联盟 (阿富汗)喀山喀布尔省喀布尔河哈卡尼网络哈米德·卡尔扎伊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纽约时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白肩雕萨斯卡通西伯利亚阿富汗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阿富汗侵占史阿富汗行政區劃阿富汗战争阿里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柯本气候分类法杜拜洛杉磯時報湿地湖泊战争罪2017年5月喀布尔袭击

半干旱气候

半干旱气候,又称草原气候,是降水量低于潜在的蒸散量,但又不像干旱气候那么极端的一种气候类型。柯本气候分类法提供的更精确定义是生态特征在沙漠气候和潮湿气候之间的气候。本气候的植被主要是灌木丛生植物,通常由禾本科植物或灌木覆盖。 若一个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低于规定值,但高于规定值的一半,则列入BS。.

新!!: 喀布尔和半干旱气候 · 查看更多 »

印度次大陸

印度次大陆(又稱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亿。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澳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新!!: 喀布尔和印度次大陸 · 查看更多 »

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學名:Pelecanus crispus)是分佈在歐洲東南部至中國沼澤及淺水湖的一種鵜鶘。卷羽鵜鶘現存未有亞種。但在阿塞拜疆發現的一個更新世化石,就因體型差別而被描述一個卷羽鵜鶘的古亞種,稱為Pelecanus crispus palaeocrispus。.

新!!: 喀布尔和卷羽鵜鶘 · 查看更多 »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新!!: 喀布尔和南亚 · 查看更多 »

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

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阿富汗政治人物、军阀。他是古勒卜丁伊斯兰党的创始人及现任主席。希克马蒂亚尔1940年生于巴格兰省的一个普什图人家庭,1974年组建阿富汗伊斯兰党,最初是反苏联的骨干分子。在1990年代,曾两次出任阿富汗总理。后来转向反美,多次袭击阿富汗政府及外国人。 希克马蒂亚尔是阿富汗内战的重要人物,其军队仅仅在喀布尔一地就造成5万平民死亡,因此有“喀布尔屠夫”之称。2000年后逐渐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脱离关系,2001年逃亡巴基斯坦。2010年后谋求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2016年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20年的流亡生涯。.

新!!: 喀布尔和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 · 查看更多 »

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Sarajevo;Sarajevo;Сарајево/Sarajevo;--)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首都,也是波赫人口最多的城市。據2011年8月估計,波黑塞拉耶佛州下屬四個自治體,人口合共311,161人。塞拉耶佛同时也是塞拉耶佛州的首府。 塞拉耶佛位於波斯尼亞塞拉耶佛山谷之中,米里雅茨河沿岸,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所包圍。塞拉耶佛是波黑的社會及文化中心,也擁有區域性的政治、教育、娛樂、媒體、時尚、科學和藝術影響力,还是波黑主要的經濟中心。 塞拉耶佛以其宗教多樣性聞名於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世紀以來都共存其中。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塞拉耶佛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或者「巴爾幹的耶路撒冷」。直到20世紀後期為止,塞拉耶佛都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可以比鄰共存的大都市。 雖然塞拉耶佛地區在史前時代開始就有人居住,但今日的塞拉耶佛是在15世紀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開始發展的。塞拉耶佛在近代多次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塞拉耶佛在1885年成為歐洲首個,也是全世界第二個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世界首個有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是美國的舊金山)。1914年,塞拉耶佛发生了奧地利王儲暗殺事件(又名塞拉耶佛暗殺事件)。這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線。1984年,塞拉耶佛是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場。之後的南斯拉夫解體時期,塞拉耶佛在波黑戰爭期間遭到了持續數年的塞爾維亞人勢力的包圍,這也是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圍困戰。 时至2012年,塞拉耶佛仍处在戰後的復興重建中,正在逐漸恢復戰前的水準。旅行指南《寂寞星球》在「世界都市」排行榜中將塞拉耶佛排在第43位。這個名次要高過同樣是前南斯拉夫諸國各个觀光都市,包括第59位的杜布羅夫尼克、第84位的第盧布爾雅那、第90位的布萊德、第113位的貝爾格萊德以及第135位的薩格勒布Lonely Planet (March 2006).

新!!: 喀布尔和塞拉耶佛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新!!: 喀布尔和塔利班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喀布尔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喀布尔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帕尔旺省

帕尔旺省(د پروان ولايت)位於阿富汗中部,與卡比萨省、巴格蘭省、巴米揚省、喀布爾省、潘傑希爾省、瓦爾達克省等省份相鄰。帕尔旺得名于位于兴都库什山得一座古代城镇。该省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2,307平方英里),总人口726,000。 该省辖有10个县。 File:Salang_road_mountain.jpg| File:Salang_road_creek.jpg| File:Salang_road_town.jpg|.

新!!: 喀布尔和帕尔旺省 · 查看更多 »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新!!: 喀布尔和什叶派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喀布尔和伊斯坦堡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转写:;The Islamic State,缩写:IS),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d-Dawlat al-Islamiyat fi al-Iraq wa-sh-Sham;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简称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萨拉菲聖戰主義组织及其建立的未被世界广泛认可的政治實體,奉行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派。组织领袖巴格達迪自封为哈里发,定國號为「伊斯兰国」,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全中东、非洲东部、中部、北部、黑海东部、南部、西部,亚洲中部和西部、欧洲伊比利半岛和巴爾幹半島、印度幾乎全境、中国大陸西部、北部地区)拥有統治地位、BREITBART、2014年7月1日,同年11月23日阅览。周边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文缩写称其为「达伊沙」(داعش, Dā'esh;)),与阿拉伯语的“踩踏”(دعس‎, Da'es)諧音,以示对其“伊斯兰国”名稱的不承认及蔑视。中国大陸媒体有时则直接以“极端组织”代指这一组织。 该组织目前致力在伊拉克及沙姆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是叙利亚内战反政府武装中主要的圣战组织之一,并占领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中部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其自认为是一个独立国家,声称拥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权,而且宣稱已于2014年11月13日拥有阿拉伯地区更多的主权,涉及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 伊斯兰国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理由,对占领区内的文化古迹进行摧毁。同时,伊斯兰国对俘虏及包括记者在内的平民进行斩首并拍摄视频广泛传播。这些举动使得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组织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 该组织参与的戰事包括伊拉克战争及伊拉克内戰(2011年-2017年)、敘利亞內戰(2011年-至今)、利比亞內戰(2014年-至今)、西奈半岛动乱和阿富汗戰爭 (2015年至今),与各阿拉伯国家政府军(也包括叙利亚反对派)、部分地方武装以及一些北约成员国或欧洲国家军队交战。2015年12月,伊斯蘭國宣稱要攻擊以色列。 该组织的几个领导人曾声称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戰爭是导致他们发起对美国的圣战之原因,而美军行动使他们获得士兵和最终夺回国家的控制权变得容易 。 伊斯兰国并不谋求参与所佔領国家的政治权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極端伊斯兰国。伊斯兰国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实现「伊斯兰化」,要讓受到統治的民眾「成為真正服從的穆斯林」。而从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的武装行动性质可以看出该组织極權主義、军国主义、伊斯蘭法西斯主義倾向十分明显。在萨达姆·海珊被美擒獲、阿拉伯之春後卡扎菲被打倒、阿萨德等泛阿拉伯世俗主义政权式微的現今,中东面临着回到逊尼派和什叶派宗教混战的危機。事实上,目前伊拉克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对抗其中一部分就是一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混战。海灣逊尼派宗教神權國家(有別於世俗國家)與團體(沙特阿拉伯、卡達等)對什叶派國家的敵視,與對叛亂組織或明或暗的支持和資助(该组织大部分头目来自沙烏地阿拉伯),也是造成今日混亂局面的因素之一。2017年11月21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被剿灭。同一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也表示,在收复拉沃镇后,伊拉克已在军事上终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新!!: 喀布尔和伊斯兰国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喀布尔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法

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亞(شريعة,,),意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則的法律,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又被稱為伊斯蘭法律(Islamic law)。.

新!!: 喀布尔和伊斯蘭教法 · 查看更多 »

保护区

保护区(自然文化保护区),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的定义,指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保护区是一个泛称,由于其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所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以保护区管理的目标为原则划分第一级分类单位,共有5个类型,即:严格的保护区、国家公园、保护景观、栖息地/物种管理区、资源管理保护区。再以保护对象原则划分第二、三级分类单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以适应保护区事业日益发展的要求。国际上具体推动保护事务的有绿色和平。世界保护联盟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委员会于1978年划定为十个类型。.

新!!: 喀布尔和保护区 · 查看更多 »

信德语

信德語 (सिन्धी sindhī) ,辛德語,是南亞巴基斯坦內信德省的語言。能說信德語的人在巴基斯坦境內大約有1700萬,在印度也有280萬。兩個國家都承認信德語為法定語言。巴基斯坦境內的信德語人都集中在信德省,此外也集中於俾路支省東部和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卡奇區,其他的就散布各地。在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信德省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大量信德人移民到此。現在信德語一般以印度天城體或擴充阿拉伯文字體書寫的。.

新!!: 喀布尔和信德语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喀布尔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北方联盟 (阿富汗)

争取拯救阿富汗联合伊斯兰阵线(),通称北方联盟,是一个由阿富汗伊斯兰国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组织。它将很多互相敌对的阿富汗的军事派别联合了起来,共同抵抗塔利班。1996-2001年为国際承认的阿富汗政权。 2001年,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北約国家的支持下,北方联盟成功地从塔利班手中夺回了大部分阿富汗领土。.

新!!: 喀布尔和北方联盟 (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喀山

喀山(Каза́нь;Казан,俄语拉丁化:Kazan'),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及最大城市。根据俄罗斯2010年人口调查,居民为1,143,600人,为俄国第八大城市。喀山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与卡赞卡河的交汇处。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同为俄罗斯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2009年,俄罗斯专利局宣布喀山为俄罗斯运动之都。喀山克里姆林宫为世界遗产。.

新!!: 喀布尔和喀山 · 查看更多 »

喀布尔省

喀布尔省(د کابل ولايت)位於阿富汗中部偏東,與卡比薩省、拉格曼省、洛加爾省、楠格哈爾省、帕爾旺省、瓦爾達克省等省份相鄰。下轄14個區。.

新!!: 喀布尔和喀布尔省 · 查看更多 »

喀布尔河

喀布尔河(دریای کابل,دریائے کابل,Kabul River)是印度河西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中段,向东流经喀布尔和贾拉拉巴德后,在开伯尔山口以北30公里处流入巴基斯坦,经过白沙瓦后注入印度河,全长约700公里。喀布尔河一名早在《梨俱吠陀》中便有记载,喀布尔便是以其命名。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印度河水系 Category:阿富汗河流 Category:巴基斯坦河流.

新!!: 喀布尔和喀布尔河 · 查看更多 »

哈卡尼网络

哈卡尼网络,盘踞在巴基斯坦的武装组织,活跃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及与巴基斯坦交界的阿东部一些省份。哈卡尼网络成立于1980年代,集团与塔利班及蓋達组织相关联,他们从巴基斯坦北部的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开展行动。据信该集团与巴基斯坦情报部门的重要人员有联系,但是巴基斯坦官方否认这一指称。哈卡尼网络一向被指发动了针对驻阿富汗的美国与北约军队的一系袭击,其中包括2011年对美国驻喀布尔使馆的袭击。 2009年6月,曾有美军士兵鲍·伯格达尔在帕克蒂卡省的军营附近失踪,7月時得知為哈卡尼集团所虜並遭关押長達五年。2012年哈卡尼网络被美国政府列入恐怖组织。 該組織參與了阿富汗戰爭 (2015年至今)。.

新!!: 喀布尔和哈卡尼网络 · 查看更多 »

哈米德·卡尔扎伊

哈米德·卡尔扎伊(普什图语:,波斯文:;拉丁化:Hāmid Karzai,)是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第一任總統(2004年12月7日至2014年9月29日)。 卡尔扎伊出生於坎大哈省坎大哈市的政治世家,其祖父、父亲、叔叔均活跃于阿富汗政坛,其父阿卜杜勒・阿哈德・卡尔扎伊曾经于1960年代担任阿富汗国家议会议长。1976年以交换生身份赴印度学习,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阿富汗战争期间,卡尔扎伊积极地为穆斯林游击队筹集资金,用以驱逐苏联入侵者。1999年7月,卡尔扎伊的父亲遇刺身亡,卡尔扎伊接替其父成为波帕尔扎伊部落的首领。 在美國於2001年12月打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2001年阿富汗戰爭)後,卡爾扎伊曾先後擔任阿富汗伊斯蘭國暫定行政機構議長、臨時政府領袖。2004年10月9日,當選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首任總統。 2009年5月,卡尔扎伊正式登记为总统候选人,并且在2009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战胜阿卜杜拉·阿卜杜拉,成功连任,任期到2014年9月29日结束。 2016年1月29日,卡尔扎伊参观访问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建设工地,被上海政法学院聘任为名誉教授。.

新!!: 喀布尔和哈米德·卡尔扎伊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罕默德·纳吉布拉·阿赫马德扎伊(ډاکټر نجیب ﷲ احمدزۍ,),阿富汗政治家、共产主义者,出生在喀布尔。他在1986年至1992年期间担任苏联傀儡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领导人。1992年,反政府军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迫下台,躲藏在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1996年塔利班攻入喀布尔之后,将纳吉布拉酷刑处死。.

新!!: 喀布尔和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喀布尔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NOAA)是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科技部门,主要关注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变化,提供对灾害天气的预警,提供海图和空图,管理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如何改善对环境的了解和防护。NOAA除了文职人员外,还有一个300人的軍裝队伍,执行为NOAA麾下飞机、船只、车辆的驾驶、科學與管理職位等任务。.

新!!: 喀布尔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白肩雕

白肩鵰(学名:Aquila heliaca)与金雕非常类似,个头略小,体长为80厘米,翼展为200厘米,属于猛禽家族的鹰科。 白肩雕分布在欧洲东南部、西亚和中亚。西班牙白肩雕(A.)生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前认为和白肩雕是一个物种,如今由于在形态学、生态学和特征的不同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类。 冬天,白肩鵰迁徙到非洲、印度和中国。欧洲,白肩雕是濒危物种,在它曾经分布的地方如匈牙利和奥地利几近消失。如今欧洲只有潘诺尼亚平原地区白肩雕的数量在上升,主要在匈牙利北部的山区和斯洛伐克南部,其中匈牙利白肩雕的数量约为70-80对。 奥匈帝国的君主曾经将白肩雕选做纹章上的动物,但是并没有对这种动物有所帮助。与其他雕不同的是,白肩雕喜欢栖息在小树林的田野,而不喜欢生活在山脉、大型森林或树木稀少的草原。 白肩鵰将巢筑在树上,周围没有其他树木,因此这些巢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白肩雕也可以观察周围的情况。白肩鵰用树枝筑巢,加以草与羽毛。 每年3-4月,雌雕产2-3枚卵。孵化期为45天,通常只有一只能存活下来,其余在长成过程中死亡。 白肩鵰主要吃美洲黃鼠,也扑食啮齿目、貂屬、狐属等哺乳动物及鸟类。.

新!!: 喀布尔和白肩雕 · 查看更多 »

萨斯卡通

萨斯卡通(Saskatoon),又譯為沙斯加通,是一位於加拿大薩克其萬省中部的城市,有南薩克其萬河(South Saskatchewan River)以南北走向貫穿該市中央,分隔為東西兩岸。萨市是萨省中最多人的城市,該市居民常被稱為「Saskatonians」。 按2011年人口統計,該城有人口222,189人。.

新!!: 喀布尔和萨斯卡通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喀布尔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喀布尔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通稱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也被成为“神學士政權”,是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酋長國。塔利班政權在1996年建立並展開對阿富汗長達五年的統治,至2001年末倒台。在統治期間,塔利班奉行伊斯蘭的基本教義,禁止女性工作,對外封閉,對經濟民生毫無建樹,生活水平倒退,阿富汗更成為文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塔利班在極盛時期,也從未有效統治阿富汗全境;該國東北部、約10%左右的範圍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簡稱北方聯盟)所控制。在塔利班統治期間,起初甚得民心,但五年內戰不斷,加上屠杀哈扎拉人,使人民厭戰情緒日增。九一一事件後,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军与北方联盟的联合进攻导致塔利班政权瓦解。.

新!!: 喀布尔和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侵占史

阿富汗在历史上被侵占多次,且其與鄰國的边界問題以及合法的政府一直存在争议。侵略者包括南亚的统治者莫卧儿人,沙皇俄国,苏联,英帝国,以及现在的北约联合部队和由美国领导的联合国部队(阿富汗战争2001-至今)。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说,控制阿富汗对控制南亚地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阿富汗在大博弈实力竞争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现在對于阿富汗的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对南亚控制权的争夺,及对其本身自然资源包括其位于欧亚之间重要战略位置的争夺的一种延伸。从历史来看,对阿富汗的征服一向在对从西方通过開伯爾山口对印度的入侵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亚历山大大帝一系列征伐的一部分,他在公元前330年对如今我们所称名为“阿富汗”的地区进行了该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入侵。在被征服的城市中有赫拉特和坎大哈。 其后,该地区被来自西方的阿拉伯帝国穆斯林军队入侵,这次侵占导致该地区大多数居民伊斯兰化。随后,该地区分别两次被蒙古人从北方和东方入侵。第一次入侵由成吉思汗领导,第二次由自称蒙古人黄金家族血统后裔的帖木尔领导。入侵的动机是为了征服印度以及大伊斯兰的核心地区。 19世纪间,独立的阿富汗遭到英属印度的两次入侵,分别发生在第一次英阿战争(1838-1842)和第二次英阿战争(1878-1880)。两次入侵的目的都是为了遏制俄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以及镇压当地部族领导人。两次入侵战争均以英军失败而告终。尽管持续遭受严重损失,阿富汗地方军阀依旧牢牢的控制着该地区。在这段时期,部族的边境战争一直持续着。在欧洲和印度,该地区被称作西北前线。 爆发于西元1979年12月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导致了由美国领导的对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抵制并促使美国资助并武装当地激进的伊斯兰抵抗组织。当地的自由战士、游擊民兵与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士,聯合在一起,最终将苏联成功驱逐出阿富汗。这是苏联最为耻辱的军事失败,并成为导致苏联共产主义瓦解的重要因素。自由战士间的混战形成了封建地方军阀,并最终形成了暴力的原教旨主义者--塔利班政权。 21世纪之初,阿富汗依旧处于与西方力量的冲突之中。为了抓捕美国政府宣称的911恐怖袭击幕后策划奥萨玛·本·拉登,美国发动了于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1-至今)。尽管美军尚未擒住拉登,但他们成功的推翻了激进的政教合一的塔利班政府并严重破坏了奥萨玛·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塔利班政权曾为奥萨玛·本·拉登提供庇护并因其对人权的违背而声名狼籍。塔利班的领导层幸免下来并躲藏于阿富汗,特别是阿富汗南部地区,并继续发动游击队袭击以抗击美国与其盟友以及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现政府的军队。 2006年,美军将该地的防务移交给北约的驻军。20,000美军中的12,000人与北约的20,000名士兵组成了联合部队。剩余的美军将继续搜寻基地恐怖分子。加拿大军队领导并立即发起了对塔利班游击队蚕食区域的攻势。仅仅以少数士兵伤亡为代价,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的部队消灭了超过1,000名塔利班战士并迫使数以千计的塔利班战士撤退。由于许多幸存的游击队员开始了重组,北约和阿富汗政府军事高层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冲突。.

新!!: 喀布尔和阿富汗侵占史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行政區劃

阿富汗最高層的行政區為省,省下設縣鄉鎮市。.

新!!: 喀布尔和阿富汗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可能是指以下意思之一:.

新!!: 喀布尔和阿富汗战争 · 查看更多 »

阿里

阿里可以指:;地名.

新!!: 喀布尔和阿里 · 查看更多 »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احمد شاه مسعود;),塔吉克族,阿富汗军事领导人,绰号“潘杰希尔之狮”。 马苏德是阿富汗潘杰希爾的塔吉克名門望族,父親是前阿富汗的一名退休准將,马苏德就讀喀布爾法國中學,喀布尔大学工程系毕业,從事反對穆罕默德·達烏德汗政府的活動,流亡巴基斯坦。 马苏德曾加入阿富汗毛派组织永恒火焰。 1979年,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马苏德重返家鄉潘杰希爾,率领阿富汗游击队展开抵抗运动,1982年游擊隊發展成為3000多人。因为在潘杰希尔峡谷(Panjshir Valley)活动并对苏军造成重创而被阿富汗人尊称为潘杰希尔之狮。 1979年, 他在腿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率部逃出包围圈。 1983年,在被苏军特种部队封锁峡谷唯一的出口后仍然神不知鬼不觉突围而出。 1983年至1984年临时停火期间,苏军两次试图除掉他,均被挫败。第一次,苏军诱骗他谈判,被识破。第二次,苏军派遣的刺客试图下毒,再次被识破。 第三次,苏军派遣他的同学前去暗杀,被他所感动而投诚。 1992年阿富汗战争结束,阿富汗亲苏政权被推翻。阿富汗内战爆发。 在南部塔利班势力的步步紧逼下,1996年被塔利班趕出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马苏德将军成为北方联盟军事领导人,率领塔吉克和乌兹别克民兵在北部10%的领土上开展反塔利班斗争。 2001年9月9日,马苏德将军接受兩名阿拉伯記者的訪問,被其中一名基地组织派遣的刺客相機內隱藏炸彈,以自杀性爆炸刺杀,9月15日不治逝世。此事事后被证明是基地组织为九一一事件所做的准备工作之一。.

新!!: 喀布尔和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 · 查看更多 »

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氣候分類法(Effektive Klimaklassifikation,意為「有效氣候分類法」),最被廣泛被使用的氣候分類法,由德國氣候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所發展出來的氣候分類法,1918年發表分類法的第一個完整版本,1936年發表最後修訂版。 柯本氣候分類法是基於認為自然植被的生成,乃源自氣候的特性,故描述氣候的最佳方式為自然植被。.

新!!: 喀布尔和柯本气候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杜拜

杜拜(Dubayy;--)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位於波斯湾東南岸。 作為迪拜酋长国首府,迪拜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并且是中东地区的商业聚集地,同时也是主要的乘客和货物枢纽。1960年代,迪拜经济开始依靠贸易,并且开始实施小規模的石油勘探。1966年发现石油,1969年起開始出口石油。石油收益加速了杜拜早期城市發展,但石油儲量有限且產量不高,目前經濟以資本投資和旅遊貿易、服務等驅動,石油收益佔比低於5%。 杜拜採行西方商業模式,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航空業、房地產及金融服務業。 (9 June 2007) Retrieved on 15 October 2007.

新!!: 喀布尔和杜拜 · 查看更多 »

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時報》(英语:Los Angeles Times),又稱《洛城時報》,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

新!!: 喀布尔和洛杉磯時報 · 查看更多 »

湿地

--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溼地的特徵水生植物。溼地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20世紀中後期大量溼地被改造成農田,加上過度的資源開發和污染,溼地面積大幅度縮小,溼地物種受到嚴重破壞。 在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包括亚马逊盆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另一个大湿地是潘塔納爾溼地,横跨在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為保護溼地,保護溼地中的豐富物種,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間保護公約溼地公約。到2014年1月為止已有168個締約國,2170塊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新!!: 喀布尔和湿地 · 查看更多 »

湖泊

湖泊是内陆洼地中相对静止、有一定面积,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全世界共有约1.17亿个湖泊,共覆盖了地球近500万平方公里。 從地球歷史上來看,湖泊只是暫時性存在的水體,會受到泥沙淤積而慢慢陸化;除了少數古老湖泊,如貝加爾湖,絕大多數湖泊的形成年代都只能回溯到更新世冰河時期。.

新!!: 喀布尔和湖泊 · 查看更多 »

战争罪

战争罪是“武裝衝突時违反战争法或國際人道法的行为”,包括“谋杀、虐待、或将被占领土上的平民居民驱逐至劳改营”,“谋杀或虐待战俘”,杀害人质、“肆意摧毁城镇和村庄,以及任何不具备正当军事或民事必要性的破坏。” 类似的概念,如背信弃义,已经作为文明国家间的习惯法存在多个世纪,但这些习惯法规则首次作为国际法写入法典是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战争罪的现代理念在纽伦堡审判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1945年8月8日《》中的定义为基础,成為纽伦堡原则。除了战争罪,《纽伦堡法庭宪章》还定义了和危害人类罪,这两种罪行也常常发生在战争期间并与战争罪同时出现。 《海牙第四公约》第22条(战争法: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907年10月18日)规定“交战者在损害敌人的手段方面,并不拥有无限制的权利”,而且上个世纪,许多其他条约都引入了对交战者施加限制的明确法律规定(另见有关战争法的国际条约)。有些条款,例如海牙公约、日内瓦公约以及危害种族罪公约中的一些条款,被视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其他条款只对部分人员具有约束力,条件是他们所属的交战国是施加限制的条约的缔约国。.

新!!: 喀布尔和战争罪 · 查看更多 »

2017年5月喀布尔袭击

2017年5月31日8时25分左右,喀布尔市区瓦济尔阿克巴汗区发生了汽车炸弹袭击。事发地点接近德国大使馆正门,附近有他国使馆和多个政府部门,死亡超过90人,伤者超过400人。受害者多为平民,死者包括德国大使馆保安、英国广播公司司机、黎明电视台记者。爆炸将地面炸出了7米深坑,距爆炸点几百米内的建筑都有不同程度损毁,包括印度、日本、德国、法国的大使馆。据估计,引爆的污水卡车上装有至少1500公斤的炸药。北约“坚定支持”的非戰鬥行动小组表示,阿富汗安全部隊阻止了炸弹卡车进入稱為綠色地區(Green Zone)的重度保护区域,故恐怖襲擊可能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 俄罗斯媒体称伊斯兰国对袭击负责。不过塔利班否认与袭击有关,伊斯兰国组织也并没有主动承认此事。据6月1日当地媒体黎明电视台报道,阿富汗国家安全局认为武装组织“哈卡尼网络”策划了袭击。5月3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通电支持阿富汗反恐,之后中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也声明谴责袭击者,对死难者家属表示慰问。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及安理会表示对此一发生在斋月期间的袭击进行强烈谴责,并号召成员国采取一切手段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

新!!: 喀布尔和2017年5月喀布尔袭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Kabul奥托斯班那喀布尔市喀布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