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

指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

安內·德·蒙莫朗西,第一代蒙莫朗西公爵(Anne de MontmorencyAnne通常是女性的名字,不過這裡他卻是男性。,1er Duc de Montmorency;1493年3月15日~1567年11月12日)法国军人和政治家,弗朗索瓦一世、亨利二世和查理九世三朝身經百戰的重臣。1551年起,他的封号是蒙莫朗西公爵。 蒙莫朗西出生後,由當權的王室公主─法蘭西的安妮擔任教母,安妮把自己的名字──Anne,給了這個初生男嬰。蒙莫朗西與弗朗索瓦一世一起長大,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即王位後,开始受到重用。他参加了1515年发生于義大利马里尼亚诺附近的战役和梅济耶尔防卫战,表现突出;1522年,他晉升為法国元帅。1524年保衛普羅旺斯,後又回義大利作戰。1525年,他与弗朗索瓦一世一起在帕维亚战役中被西班牙军队俘虏,獲釋後參加馬德里條约的签订。1526年任郎格罗克总督和王家管家(Grand Master of France),帶來巨額收入;他又奉命从事外交工作,后成为国王的首席大臣,主管国防、王室、公共工程和外交事务。1527年他使英格兰加入科尼亚克联盟,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但1529年又参与议定法国与卡尔五世之间的康布雷和约。1536年再次与卡尔五世作战,先是在普罗旺斯,后在意大利北部。1538年议和,被任命为法国王室統帥(Grand Constable of France),幾乎主導了法國的內外政策,也標誌着国王对他的宠信达到了顶峰(身兼最高二職─王室統帥與王室管家)。但不久弗朗索瓦一世怀疑蒙莫朗西与王太子结党,从1541年起禁止他进入宫廷。 1547年亨利二世继承法国王位后,蒙莫朗西得以官复原职,并作为国王最信任的顾问之一领导政府。1548年,他率领军队镇压阿基坦(尤其是波尔多)居民反抗盐税的起义。1551年被封为蒙莫朗西公爵。在1553年的佛蘭德爾戰役中,他在軍事上表現出十足的無能;1557年,蒙莫朗西在圣康坦战役中指挥法国军队,结果被西班牙军队打得大败,本人再次被俘,1559年法西之间签订《卡托-康布雷齊和約》后获释。 1559年中法王亨利二世過世後,蒙莫朗西的權勢被吉斯公爵重重削弱,當時吉斯迅速掌握了宮廷,強逼蒙莫朗西放棄王室管家的顯職與其巨額收入(改由吉斯擔任王室管家),只換來長子弗朗索瓦獲得法國元帥的職位交易,而蒙莫朗西則保住了王室統帥的職位。 在法国宗教战争爆发后,蒙莫朗西作为天主教势力的主要代表和将领,对胡格诺派表现出不妥协的态度。在查理九世统治时期,他重新掌权,与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和圣安德烈元帅组织三巨头执政,实际上将国王变成傀儡。1562年他在德勒战役中指挥王室军队打败胡格诺派,但旋即第三次被敌人俘虏,1563年获释,同年蒙莫朗西指挥军队将英国军队逐出勒阿弗尔,重新夺回勒阿弗尔。 1567年与胡格诺派的战争重新爆发,蒙莫朗西在巴黎近郊圣但尼战役中指挥军队与第一代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率领的胡格诺派军队激烈交战。他在此役中受致命伤两天后去世。.

33 关系: 卡尔五世吉斯公爵 (第二)夏特雷天主教孔代亲王巴黎帕维亚战役亨利·德拉圖爾·多韋涅亨利二世 (法兰西)弗朗索瓦一世勒阿弗尔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马德里路易一世·德·波旁 (孔代亲王)胡格諾派胡格诺派阿基坦蒂雷纳子爵蒙莫朗西公爵蒙莫朗西公爵 (第三)蒙莫朗西公爵 (第二)英国雅克·德伯恩·德·圣安德烈查理九世 (法兰西)梅济耶尔波尔多法國鹽稅法国法国宗教战争法国元帅教母普罗旺斯

卡尔五世

卡尔五世,可能为以下人物:.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卡尔五世 · 查看更多 »

吉斯公爵 (第二)

#重定向 法蘭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吉斯公爵 (第二) · 查看更多 »

夏特雷

#重定向 沙特雷站.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夏特雷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孔代亲王

孔代亲王(法语:prince de Condé)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贵族称号。这一称号最初为孔代家族所专有。血缘上,孔代家族是波旁家族的旁系,因為第一代親王路易一世是波旁王朝创建者國王亨利四世的叔叔,於1557年受封,而親王就由路易一世的直系子孫世襲。事實上,亨利四世的假定繼承人有十餘年一直是他的堂姪亨利二世·德·波旁,直到路易十三在1601年誕生。 孔代家族有一個分支被封為孔蒂親王,不過孔蒂家族先於長房在1814年絕嗣。路易六世·亨利是路易一世的九世孫,於1830年死亡,孔代家族至此绝嗣。路易六世的財產被族侄所繼承;爾後,路易-菲利普一世封孫子路易·德·奧爾良為孔代親王。 相較於先前有相同頭銜的大孔代(le grand Condé),當時年輕的路易親王被暱稱為「小孔代」(le petit Condé)。 隨著奧爾良王朝在1848年的法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路易在1866年過世,孔代親王的頭銜正式絕封。.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孔代亲王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帕维亚战役

#重定向 帕维亚之战.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帕维亚战役 · 查看更多 »

亨利·德拉圖爾·多韋涅

亨利·德拉圖爾·多韋涅(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是色当贵族、法国元帅,法國歷史名將蒂雷纳子爵之父。 他出身於法國胡格諾的貴族,父親為蒂雷納子爵法蘭西斯·德拉圖爾·多韋涅,母親是法國權貴重臣蒙莫朗西公爵的長女──伊莉諾·德·蒙莫朗西,父母都屬於名流貴族的行列。他早年是個孤兒,兩歲時母親早逝,三歲時(1557年)父親在義大利戰爭的聖康坦戰役中戰死(外祖父安內·蒙莫朗西也在此役被西班牙軍俘虜),故他從小被送進法王亨利二世的宮廷,由國王收為教子,專責命令團隊將其撫養長大。 他曾在1574年加入法國王位繼承人阿朗松公爵及蒙莫朗西公爵組成的「」,反對法王亨利三世。1576年他開始效忠新教領袖納瓦爾的亨利,並在亨利於1589年即位成法王亨利四世之後,參與了阿爾克戰役、伊夫里戰役而立下汗馬功勞,於1592年受封為法國元帥。他前後多次代表亨利與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等新教勢力協商外交同盟,取得重要斬獲,譬如亨利·多韋涅在1590年11月被派往日爾曼、尼德蘭和英國各地求援時,成功爭取到拿騷的馬留斯支援,以及英女王伊麗莎白答應會再次金援(他更說服女王放棄對加萊的要求), 共得1.5萬的外國新教軍來法支援。 1591年10月,亨利國王安排亨利·多韋涅和布永女公爵夏洛特·德·拉马克結婚。亨利四世让亨利·多韋涅娶她,除了奖赏他的功绩,也是为了让洛林公爵多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挡住他对法国的入侵,维护住新教这个地盘;同时也想满足亨利·多韋涅的愿望,達成他作為法国新教首领群的勃勃野心。這門婚事可謂一舉兩得, 亨利四世還欠那些德國傭兵薪水, 女公爵帶來不少珠寶作嫁妝, 正好可以拿出來滿足這些傭兵。而通过这个婚事,亨利·多韋涅成为布永公爵,次年晋为法兰西元帅。 他與第二任妻子奧蘭治-拿騷的伊莉莎白(荷蘭國父沉默者威廉之女)生下許多子女,長子腓特烈·馬留斯繼承了布永公爵之位,次子亨利則成為17世紀法國最知名與最偉大的天才元帥──蒂雷纳子爵。 1602年因為參與了比隆公爵的謀反事件,當謀叛者被捕獲、處斬後,亨利·多韋涅在心虛之下於隔年逃往日內瓦,也不得不坐看其布永公國由國王派出的總管控制。 1610年法王亨利四世死後,他才在安全無虞下回到法國,並擔任年幼法王路易十三的攝政委員之一,對抗蘇利公爵和孔奇尼。但孔奇尼是王太后玛丽·德·美第奇的第一寵臣,遭到打壓的亨利·多韋涅很快就退出了攝政圈。 1623年他在色當過世。 Category:法國貴族 Category:法国元帅 Category:胡格诺派.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亨利·德拉圖爾·多韋涅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法兰西)

亨利二世(Henri II,),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47年—1559年在位)。弗朗索瓦一世次子,母为法蘭西的克洛德。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昂莱(Saint-Germain-en-laye)。1526年,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参见:帕维亚战役),他曾以王太子的身分送往西班牙当人质。1547年,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將自己的親信貴族拔擢為權貴高門,譬如把國家大權委於王室總管蒙莫朗西家族和吉斯家族之手,再用兒時玩伴聖安德烈元帥加以制衡。 亨利二世即位后继续进行其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斗争。 亨利二世是一个顽固的天主教徒,法国国内的新教徒遭到他无情的迫害。他在1547年于巴黎高等法院中特设了一个被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来审判新教异端。1555年又因為親信洛林的樞機慫恿成功,亨利下詔各地的官員應對那些被教會判為異端的人進行懲罰,無須審查也不須上訴。此命令因高等法院之抗議而拖到1559年方才正式實行,但很快就因亨利的死亡而使宗教迫害停頓下來。 1559年4月,随着《卡托-康布雷齐和约》的签署,法国与西班牙之间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长期战争终于结束。亨利二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边嫁给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和洛林公国的夏尔三世。他在为女儿的结婚庆典而举行的比武中被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Gabriel, comte de Montgomery)的断矛刺穿头部,十天后死去。此事在諾查丹馬斯的預言詩中曾被提過。 亨利二世性格憂鬱而虔誠,與西班牙的一連串戰爭讓法國負擔二千萬里弗以上的債務,導致法國不久後的實質破產與王權衰落,連帶促成長達三十多年的法國宗教內戰(胡格諾戰爭),使得法國國力大衰、西班牙趁機稱霸。.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亨利二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弗朗索瓦一世 · 查看更多 »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Le Havre)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继鲁昂之后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塞纳河河口,濒临英吉利海峡,以其作为“巴黎外港”的重要的航运地位而著称,在法国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勒阿弗尔是法国海岸線上横渡大西洋航线的远洋船舶到欧洲的第一个挂靠港,也是离开欧洲前的最后经停港。勒阿弗尔是法国第二大输出港(仅次于马赛),集装箱货运量则居法国第一位。 勒阿弗尔除了港口以外,还拥有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和一所大学。该市在体育方面,拥有法国最古老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勒哈費爾體育會。2005年,奥古斯特·佩雷主持重建的勒阿弗尔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勒阿弗尔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马德里

德里(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会区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於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為往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則與巴塞罗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马德里 · 查看更多 »

路易一世·德·波旁 (孔代亲王)

路易一世·德·波旁,孔代亲王,昂基安公爵(Louis Ier de Bourbon, prince de Condé, duc d'Enghien,),法国军人和政治家,孔代家族的始祖。 路易一世是旺多姆公爵夏尔四世·德·波旁之子,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與紅衣主教查理·波旁的弟弟,波旁王朝创建者亨利四世的叔叔。从血缘上看,他属于波旁家族的旁支,他是家族中第一個被稱為「親王閣下」的人,他的后代因此都被波旁王朝封为亲王。 路易一世·德·波旁在很早就以指挥战斗闻名,并且参加了1557年反对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入侵的圣康坦战役。 在法国宗教战争时期,路易一世是胡格诺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军事指挥官。1559年起他领导胡格诺派进行反对天主教徒压迫的军事行动。他是1560年安布鲁瓦阴谋的靈魂人物,在这次事件中,胡格诺教徒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企图推翻在法国宫廷中居统治地位的吉斯家族及其傀儡国王弗朗索瓦二世,结果遭到无情镇压。 在1562年宗教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路易一世·德·波旁作为胡格诺派主要的依靠力量参加了多次著名战役,包括1562年的德勒战役,他在这次战役中被俘。1563年昂布瓦茲和約簽訂後,孔代又被釋放,並在1567年再次開戰,還企圖在蒙索城堡劫持法王查理九世、逮捕敵對的吉斯主教─洛林的樞機(但計畫失敗);圣但尼战役戰敗後,孔代在1568年的隆瑞莫和約簽字。 1569年的雅尔纳克战役他遭到襲擊而再次大敗。儘管當天晚上因從馬背摔下而受傷,但他仍奮勇衝入天主教軍。一開始他將交手的敵軍一一打倒,但不久他被對方的大批騎兵包圍並跌下馬來,此時他那支衝鋒的小部隊已戰死三分之二。這時孔代因傷勢與體力耗盡已無法站起,正準備向一個天主教騎士投降時(以臥姿奉上其佩劍),卻被安茹公爵亨利(即後來的法王亨利三世)的衛隊長孟德斯鳩認出,他朝孔代的頭部開槍,當場擊斃了親王。其后代形成一个庞大的孔代家族。.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路易一世·德·波旁 (孔代亲王) · 查看更多 »

胡格諾派

胡格诺派(Huguenot,,又譯雨格諾派、休京諾派、休京拉派)在1559年的巴黎宗教會議中,被法國各個地區的約翰·加爾文跟隨者組織起來,此名稱的由來是來自於卡佩王朝的创立者于格·卡佩。16世纪至17世纪法国新教归正宗的一种。17世紀以來,胡格诺派普遍被認定為「法國新教」。胡格诺派受到1530年代約翰·加爾文思想的影響,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1555年至1561年期间,大批贵族和市民皈依胡格诺派。在此期间,天主教会首次用“胡格诺”('Huguenot',即德語的Eidgenossen,意為「結盟會」)来称呼加尔文的信徒,而胡格诺派自称改革者。 1559年,全國總共有72個胡格諾派教會,這是具有加爾文思想的信經與長老宗的教會;一年後胡格諾派信徒已增至30萬人,部分野心者發起昂布瓦斯陰謀奪權卻遭血腥鎮壓。同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即位,年僅十歲,由太后凯瑟琳攝政,她利用當時法國貴族兩派不和(一派是以東北部的吉斯家族為首,仰仗羅馬天主教會支持;一派是以西南和中部波旁家族為首,信奉加尔文教),使之彼此互相制約來維護她的王權,她在1561年宣佈停止對胡格諾派迫害,釋放被捕的新教徒,這使得新教徒人數大大竄升,謂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胡格諾派因與法國人信奉的傳統舊教不容而受到宗教迫害,因此新舊教信徒在兩派貴族煽動下,彼此仇視,甚至發展成武裝對抗。這樣的狀況持續一年多,終於在1562年3月1日爆發瓦西慘案,肇因於吉斯公爵法蘭索瓦·德·洛林路經瓦西鎮,正值胡格諾派信徒舉行禮拜,雙方發生衝突,吉斯公爵的武裝隨從襲擊他們造成死傷兩百多人。這就是與天主教會發生的胡格諾戰爭,此內戰歷時30多年,分三個階段,進行十次戰役。 1572年發生聖巴托洛繆大屠殺,又稱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杀(Saint Bartholomew's Day),據稱當日凡是巴黎城的鐘都同時敲響了,其實這就是展開大屠殺的暗號;此殘暴的行為持續三天三夜之久,大屠殺不斷進行著,原只在巴黎的暴行甚至延燒擴展到其他的都市,如此殘酷鎮壓胡格諾派教徒的事件,堪稱是歷史上最污穢的殘酷罪行之一。可惜,這事不但沒有使內戰結束,反倒為內戰帶來更多的衝擊,這樣的鬥爭一直持續至查理的下一任國王亨利三世的年代,並且變成為(三個亨利)之間的(三角衝突),所謂三個亨利是指中庸路線的國王-亨利三世;天主教的領袖-吉斯公爵亨利(Henry of Guise);以及胡格諾派領袖-波旁的亨利。後來,亨利三世國王下令謀殺吉斯的亨利,沒想到吉斯的亨利被殺後,他自己也因為敵方的報復而遇刺身亡。所以,在1589年時,唯一生存的波旁亨利便名正言順的繼承王位。不過,因法國大部分的人民仍是天主教徒,尚無法容忍屬胡格諾派的國王統治他們,於是波旁亨利於1593年宣布自己是天主教徒,然後在1594年,風光地進入巴黎,成為亨利四世國王,創建波旁王朝。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曾提及他本人曾是胡格諾派的首領,但他之後皈依羅馬天主教,他皈依的目的是為頒佈《南特敕令》,准許新教徒享有崇拜自由、信仰自由,甚至賦予他們有武裝自衛的權利,因此,胡格諾派在法國的南部保留兩百多個城鎮的武裝自衛隊,以作為國王的敕令履行擔保。法王亨利四世所頒布的《南特敕令》實在是帶有宗教寬容的精神。傳說亨利四世曾說過這句話:「巴黎十分值得讓彌撒存在。」,不論這句話是否是真的,現在的歷史學家大多接受他改變信仰的事實。不過當時仍有零星的戰鬥發生,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法國再一次進入戰爭的場景,許多法國人民都逃到鄰近國家甚至是新大陸去避難,直至1628年胡格諾派的根據地拉羅舍爾(La Rochelle)被攻佔(見拉羅歇爾之圍),這是零星戰鬥中最嚴重的一次。 1629年,胡格諾派在法國崩解,但是,他們仍以胡格諾派團體的形式繼續生存下來。好景不長,到了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頒佈《楓丹白露敕令》,廢除《南特敕令》,宣佈新教為非法。約20萬名胡格諾派教徒因此大舉外遷,主要定居於英國、瑞士、荷蘭、普魯士等地。刺殺美國總統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的查爾斯·吉特奧(Charles Guiteau)是胡格諾派移民的後代。.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胡格諾派 · 查看更多 »

胡格诺派

#重定向 胡格諾派.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胡格诺派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

阿基坦(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共有多爾多涅省、吉倫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區。.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阿基坦 · 查看更多 »

蒂雷纳子爵

亨利·德·拉图尔·奥弗涅,蒂雷纳子爵(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 Viscount de Turenne,又译为杜伦尼)(1611年9月11日—1675年7月27日)。六大法国大元帅(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之一。.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蒂雷纳子爵 · 查看更多 »

蒙莫朗西公爵

蒙莫朗西公爵(法语:Duc de Montmorency)是法国的一个贵族称号。它最早是蒙莫朗西家族的专属头衔,于1551年被授予法国陆军总司令安尼·德·蒙莫朗西。1632年,由于蒙莫朗西家族卷入叛乱事件,爵位被剥夺。1633年,该爵位再次被颁发,接受者是蒙莫朗西家族的女婿亨利二世·德·波旁(第三代孔代亲王)。此爵位于1689年改称为昂基安公爵(Duc d'Enghien),从此成为孔代家族的世袭称号。 新的蒙莫朗西公爵爵位是在1688年从原博福尔公爵的爵位转化而来。1688年博福尔公爵夏尔·弗朗索瓦·弗雷德里克·德·蒙莫朗西-卢森堡被改称为蒙莫朗西公爵(属于蒙莫朗西家族的一个分支)。1767年,此爵位又归于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后者于1862年绝嗣。 1864年皇帝拿破仑三世再次授予蒙莫朗西公爵爵位,接受者是蒙莫朗西-孔代家族的一个远亲尼古拉·拉乌尔·阿达尔伯特·德·塔列兰-佩里戈尔;他的男性后代于1951年绝嗣,蒙莫朗西公爵的头衔从此再也无人继承。.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蒙莫朗西公爵 · 查看更多 »

蒙莫朗西公爵 (第三)

#重定向 亨利一世 (蒙莫朗西公爵).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蒙莫朗西公爵 (第三) · 查看更多 »

蒙莫朗西公爵 (第二)

#重定向 弗朗索瓦 (蒙莫朗西公爵).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蒙莫朗西公爵 (第二)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雅克·德伯恩·德·圣安德烈

雅克·德伯恩·德·圣安德烈,弗伦萨克侯爵(Jacques d'Albon de Saint-André, Marquis of Fronsac)(约1505年—1562年12月19日)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兒時玩伴與寵臣,先後被任命為樞密官、法國元帥、宮內第一侍從、里昂省總督、駐英格蘭大使等職。1557年在對西班牙的聖康坦戰役中,與主帥蒙莫朗西公爵一同戰敗被俘,之後獲釋。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死後,他與天主教派的法國統帥蒙莫朗西公爵(Montmorency)安內(Anne)、吉斯公爵洛林的弗朗索瓦(Francois de Lorraine)組成所謂三人執政集團,反對基督教新教徒和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1562年第一次胡格诺战争中,在德勒战役中与蒙莫朗西一同被胡格诺派所俘,后被一个因被他没收财产而心怀不满的天主教徒暗杀。 他只有一個女兒─聖安德烈的凱薩琳‧德‧愛邦(Catherine d'Albon de Saint-André,1546-1564年),原本是第三代吉斯公爵的未婚妻(男方比女方小四歲)以強化和吉斯家族的聯盟,但凱薩琳卻在1564年過世,芳齡18,繼承自其父的爵位和家產都被王室收回。 Category:法國政治人物 Category:法国元帅 Y Category:樞密官.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雅克·德伯恩·德·圣安德烈 · 查看更多 »

查理九世 (法兰西)

查理九世(Charles IX,原名:查理-马克西米利昂 Charles-Maximilien,)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漢斯加冕为法国国王。年僅十歲的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其母一攝政就任命洛皮達爾為掌璽大臣,此人風評極好,主張宗教寬容並努力調解新舊教矛盾,甚至扶持新教的波旁家族以平衡舊教領袖的吉斯家族。 查理九世登基伊始,因為政府在1560年破產,屢次召開三級會議請求撥款,使得法国的絕對君主制立刻崩潰;三級會議上新、舊教派的對立,連帶引發了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8年),羅皮達爾的努力調解只能拖延兩年,1562年戰爭仍因吉斯公爵挑起的普瓦西屠殺而爆發。剛開始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簽訂聖日耳曼和約(給與新教徒很多重大優待),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他授權給科利尼與弗朗索瓦(天主教溫和派領袖)的聯合陣營,計畫出兵南尼德蘭,打擊如日中天的西班牙霸權,並希望以此消解國內新、舊教的恩怨,對內團結、一致對外。但是世事難料,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的逼迫與兄弟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杀。大屠殺成為第四次內戰的誘因,不過這次衝突不久即因1573年的拉羅謝爾和約而告終,該和約重申聖日耳曼和約的各項條款。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於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因為長期陷入憂鬱的幻想而精神失常,在1574年于万塞讷去世。1569年查理在洛林的樞機撮合下,娶了奧地利的伊莉莎白為王后,但王后只生下一個女兒,因此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C C C.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查理九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梅济耶尔

梅济耶尔可能指下列地点:.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梅济耶尔 · 查看更多 »

波尔多

波爾多(Bordeaux;);加斯科:Bordèu;Bordele) 是位於法國西南的港口城市,市区人口24万(2013年)。大波尔多人口达117万,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群。它是新阿基坦大區和吉倫特省的首府。历史上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 波爾多是歐洲的軍事、航天和航空的研究與製造中心之一,集中瞭如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泰勒斯集團等很多公司的研發機構,以及赛峰集团空中客车和達梭航太等航空巨子下属的飛機製造廠等。它還是法國戰略核彈研究和物理實驗的核心,擁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計劃等許多高端技術機構,此外還有新材料和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機構。 波爾多的大學學生數超过7萬人。除了两所综合性大学之外,还有波爾多政治研究學院、通信與新聞學院和法律學校。法國國立法官學校也在波爾多,是法國法官的搖籃。 波爾多旅游資源豐富,号称“睡美人”,有众多的博物馆和古迹,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法国仅次于巴黎。2007年,老城区大部(又称“月亮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8世紀以來尤以盛產優質葡萄酒享譽世界。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波爾多葡萄酒也有著“葡萄酒皇后”的美稱。每兩年一度,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波尔多 · 查看更多 »

法國鹽稅

加貝爾(Gabelle du sel,)是一項曾於法國開徵的鹽稅,在法國人心中長期被視為典型的苛捐雜稅,可謂臭名昭彰、無人不曉。從14世紀中葉起至1946年,歷屆法國政府幾乎都有徵收該稅項,而且鮮少修改稅則。「加貝爾」一詞是從意大利文的「稅」(gabella) 衍變的,而該意大利文詞語則來自阿拉伯語的(qabala)(接收)。加貝爾最初是對農業和工業商品(如床單、小麥、香料和酒)開徵的間接稅,至14世紀中葉開始成為法蘭西王室開徵的鹽稅的專稱。由於加貝爾影響所有法國公民(鹽在烹調、保存食品,製作奶酪和飼養家畜均有廣泛應用),並導致法國各地的鹽價差距擴大,因此它被視為法國政府最招致人民厭惡及不平等的稅項之一。 該稅收曾於1790年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由國民議會廢除,但拿破崙·波拿巴在1806年恢復徵收之。之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政府亦曾短暫地停收該稅。加貝爾最終在法國從納粹德國佔領之中解放後被永久廢除。.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法國鹽稅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宗教战争

法国宗教战争(Guerres de religion),又名胡格诺战争,是发生在1562年-1598年间法兰西王国国内的内战和民众骚动事件,内战双方为罗马天主教廷和胡格诺派(加尔文派)新教徒。战争进行了连续八次,对当时的法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估计在当时三百万民众死于战乱及战争带来的饥荒和瘟疫,在宗教战争中仅次于造成八百万人丧生的三十年战争。.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法国宗教战争 · 查看更多 »

法国元帅

法国元帅(法語:maréchal de France)是法国的一种军事头衔,由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为艾伯里克·克列芒(Albéric Clément)所设。它不同于“”,这个法语词来源于法兰克日耳曼语“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maréchal”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法国元帅成为了国王的重要军事长官,由(connétable)领导。1624年红衣主教黎胥留撤销了陆军统帅的称号,法国元帅就成为了陆军的最高统帅。六位法国元帅被授于(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maréchal général des camps et armées du roi,国王陛下麾下大元帅)这一高贵的军阶:比隆公爵、莱迪吉耶尔公爵、蒂雷纳、维拉尔、萨克斯和苏尔特。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元帅被称为“”(maréchal d'Empire)。 在波旁王朝复辟时,这称号恢复为法国元帅,到拿破仑三世保持了下来。 在当代法国,元帅是一种军人的荣誉,不是军队的军阶,是为将军们卓越的成就而赠与他们的。它的标志为7颗星,元帅权杖是一个蓝色圆柱与星(以前是法国王室的标记百合花图案)。 菲利普·贝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他的将才被授予法国元帅;在他因二戰時叛國被审判和监禁以后,以及在他被剥夺其它职务和头衔之后,只保留元帅头衔。 目前法国最後一位被授予元帥的是馬里-皮埃爾·柯尼希,1970年去世,1984年追授;最後一位在世被授予元帥的是阿爾方斯·朱安,1952年晉陞,1967年去世。.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法国元帅 · 查看更多 »

教母

#重定向 教父母.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教母 · 查看更多 »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Provence),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地区,古代时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毗邻地中海,和意大利接壤。从阿尔卑斯山经里昂南流的罗纳河,在普罗旺斯附近分为两大支流,然后注入地中海。 历史上的普罗旺斯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古罗马时期普罗旺斯行省北至阿尔卑斯山,南抵比利牛斯山脉,包括整个法国南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普罗旺斯成为5个行政省份之一。到了1960年代,法国被重新划分为22个大区,普罗旺斯属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普罗旺斯境内有艾克斯、马赛等名城,并出产优质葡萄酒。此地区物产丰饶、阳光明媚、风景优美,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起就吸引着无数游人,至今依然是旅游胜地。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更是难得的美景。.

新!!: 安内 (蒙莫朗西公爵)和普罗旺斯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