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突出部之役

指数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當時同盟國媒體依戰役爆發所地稱第二次亞爾丁戰役或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則稱之為守護萊茵河作戰),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欧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亞爾丁地區發動的攻勢。此次戰役與一些次作戰協調進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動(Operation Bodenplatte)和獅鷲行動(Operation Greif)等。德军此次作戰目標是突破英美盟軍戰線并将其一分为二、佔領安特衛普,包圍並消滅盟軍的4個軍團,迫使盟軍在軸心國占优势的條件下谈判。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 此次戰役的計劃是在極度秘密,。虽然「Ultra」(盟軍破譯德國祕密無線電通訊的组织)和美第3军的情报人员表明有迹象顯示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然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軍盲目自信、忙於進攻計畫、空中偵察不足、美國第1軍團相對缺乏戰鬥經驗,进一步为德軍的突擊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天气的限制,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无法施展,一定程度上致使盟军情報部門未能察覺即將发动的进攻。在此情况下,德軍出乎意料地向盟軍防線薄弱的部份發起進攻。而「突出部」指的正是德軍在戰鬥初始時在盟軍防線製造出來的「凸痕」。 美軍傷亡主要集中在战役的前3天,美軍第106步兵師3個團中有兩個團被迫投降。整體而言,突出部之役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美军阵亡人数达19,000人,超過其他任何戰役。對美國陸軍而言,參與突出部戰役的美军人數與敵軍人數皆超過美國在二戰前曾参与的任何衝突。作戰失敗後,德军許多有作戰經驗的部隊遭到重创,殘餘部隊則撤退至齊格菲防線。.

127 关系: 卢森堡史達林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塞纳河大君主作戰天气奥马尔·布拉德利奧托·斯科爾茲內安特卫普安東尼·麥考利夫巴顿巴黎巴格拉基昂行動巴斯托涅中型坦克中校布鲁塞尔市場花園行動乔治·巴顿亚琛亞琛戰役伊利诺伊州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彈藥德國中央集團軍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圣维特地板行動北風行動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國民擲彈兵列日喷气式飞机哈索·冯·曼陀菲尔国际法B集團軍火砲睾丸空降獵兵空降部隊第101空降师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第二次世界大战米老鼠納粹德國納粹德國空軍...維斯瓦河-奧德河攻勢约亨·派佩尔美國美國人美国陆军美軍羅馬尼亞瑟堡-奥克特维尔瓦尔特·莫德尔瓦尔赫伦岛瓦隆电传打字机电话無線電靜默特鲁瓦蓬狮鹫行动狼穴芝加哥莱茵河药物荷兰鐵路食物装甲掷弹兵西欧西方戰線馬賽首府許特根森林戰役高射炮贝尼托·墨索里尼鹰巢默德河默兹河齊格菲防線轴心国胡法利兹航空器阿爾薩斯阿登阿道夫·希特勒蘇聯那慕爾苏德战争苏联红军英国英語考特尼·霍奇斯Ju 52運輸機P-47戰鬥機柏林枪毙恩尼格玛密码机東普魯士格特·馮·倫德施泰特步兵武裝親衛隊比利时比利時國防軍比林根毛毯汽油油田波兰温斯顿·丘吉尔游击战滑翔机战俘斯塔沃格斯图蒙斯海尔德河斯海爾德河戰役斯普林菲尔德 (伊利诺伊州)无线电日内瓦公约意大利7月20日密谋案 扩展索引 (77 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突出部之役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突出部之役和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突出部之役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塞纳河

塞纳河(Seine)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全长780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位于巴黎的塞纳河沿岸地区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突出部之役和塞纳河 · 查看更多 »

大君主作戰

#重定向 霸王行动.

新!!: 突出部之役和大君主作戰 · 查看更多 »

天气

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徵,反映大气是冷还是热、是乾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是晴朗还是多云等等。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之下的对流层。Glossary of Meteorology.

新!!: 突出部之役和天气 · 查看更多 »

奥马尔·布拉德利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是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四星上將同時也是最後一位辭世的五星上將,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新!!: 突出部之役和奥马尔·布拉德利 · 查看更多 »

奧托·斯科爾茲內

奧托·斯科爾茲內(Otto Skorzeny,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著名的德国特種部隊指揮官,指揮了幾次著名的行動,「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是他的綽號。 奧托·斯科爾茲內是党卫队軍官,臉上有年輕時因擊劍留下的刀疤,看起來令人印象深刻。奧托·斯科爾茲內指揮最著名的行動是救出被意大利人推翻並囚禁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那時被囚禁在易守難攻的山中旅館,但奧托·斯科爾茲帶領傘兵空降在相當狹小的空降場之上,在沒開槍的情況下迅速解除了意大利軍隊武裝,並且帶著墨索里尼成功逃出。(詳見橡樹行動) 另一次成功的作戰則是在突出部戰役之前,奧托·斯科爾茲內手下的150名特種兵偽裝成美軍,穿上美軍的制服武器,拿著美軍的身分證件,開著繳獲的吉普車與坦克,穿過默茲河,滲透後方破壞道路橋樑,對美軍造成相當困擾,在列日的一支特種兵分隊被俘後甚至編造一個謊言說:「斯科爾茲內的特種兵將滲透到巴黎的所有道路,以等待時機集合並暗殺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這個謊言使盟軍相信,連盟軍指揮官艾森豪都被迫留在自己的司令部中以防被德軍特種部隊刺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奧托·斯科爾茲囚禁一段時間之後被釋放,之後在西班牙度過餘生。 上述兩次史實都在1970年代拍成電影:第1部為 《纳粹16死士》又名《猛鹰雄风》;第2部名為《坦克大決戰》。.

新!!: 突出部之役和奧托·斯科爾茲內 · 查看更多 »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Antwerpen;Antorf;Anvers,依法文譯盎凡爾,德语为安托尔夫)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港口城市和法蘭德斯的首府。它有512,000 居民(2013年1月),市區面積204.51平方公里,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都市區面積1449平方公里,人口1,190,769人(2008年1月)。.

新!!: 突出部之役和安特卫普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麥考利夫

安东尼·克莱门特·麦考利夫(,1898年7月2日-1975年8月11日),二战军人,美国陆军上将。1944年突出部战役期间,时任第101空降师代理师长的麦考利夫率领该师坚守比利时小镇巴斯托涅,在身陷重围、敌众我寡的绝境下坚持战斗,为其赢得了荣誉。突出部战役胜利后,他继续指挥参与了萊茵兰、中欧等对德攻势。最终于1956年以司令身份退役。他最著名的事迹发生在巴斯托涅戰役,当德軍以最后通牒逼迫他投降时,他的回复只有斩钉截铁的一个词:“Nuts!(美国俚语“扯淡”)”。.

新!!: 突出部之役和安東尼·麥考利夫 · 查看更多 »

巴顿

巴顿(Barton/Patton/Button)可以指:.

新!!: 突出部之役和巴顿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突出部之役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格拉基昂行動

巴格拉基昂行動(Oперация Багратион,取自於俄羅斯將軍彼得·巴格拉基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於1944年對白俄羅斯發動大規模攻勢的代號,於6月22日開始實行(與3年前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同一天),蘇軍自4個方向進攻,擊潰德國中央集團軍與收復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並到8月渡過維斯瓦河、一直推進到東普魯士邊界的里加暫做重整。蘇軍這次的攻勢使得德國中央集團軍及其屬下3個軍團包括第4軍團、第3裝甲軍團及第9軍團崩潰,損失了28個陸軍師,被認為可能是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單一敗戰。德軍在這次行動中的損失無法彌補,軍事歷史學家說:「自從1944年夏季中央集團軍的崩潰後,德軍將要在東方進行一場極為痛苦的戰爭」。在這場行動結束後,蘇軍收復了大部分西部領土,也在羅馬尼亞與波蘭邊境取得立足地。.

新!!: 突出部之役和巴格拉基昂行動 · 查看更多 »

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法语:Bastogne)是位于比利时卢森堡省东部阿登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14,144(2006年)。.

新!!: 突出部之役和巴斯托涅 · 查看更多 »

中型坦克

中型坦克是戰車分級的一種概稱,該名詞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顧名思義,本量級車種是在重型戰車(設計配置以火力、裝甲主導)與輕戰車(設計思維以機動力、偵查運用為導向)之間的妥協性設計為重點,同時具有大規模量產的潛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成功的戰車也是落於本量級,包括蘇聯的T-34戰車、美國的M4雪曼、納粹德國的四號坦克;這些戰車的重量介於20至40公噸、主炮口徑以45-85公厘皆具。 在主力戰車名詞於1960年代出現之前,M48巴頓、T-54/55系列主戰坦克這類在1950年代誕生,總重量超過50噸級的產物也一度被歸類在中戰車屬性之下;該名詞的運用界定上並未非常謹慎,因此在冷戰初期的戰車會同時歸類在中戰車與主力戰車的狀況。 不過,當時同樣為戰車研發列強的英國及法國就不用噸位為戰車分類,是以戰車用途劃分;類似量級的車種英國同時有與步兵戰車,法國則有騎兵戰車。這些名詞指涉的武器常有性能指標重疊的情況,是因為戰車在草創期難以界定功能取向,各國以自己的軍事思想演繹而出的設計屬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戰爭經驗中,中戰車以決定性的數量、具有升級潛力的設計特性逐漸成為裝甲部隊的主要核心;輕戰車被技術進化的輪型裝甲車與履帶步兵戰鬥車給取代,而戰車重型化的思辨及成果一直推陳出新,但最終量變產生質變,以中戰車思維設計,走向機動力、火力、防護力平衡化的主力戰車成為二戰後戰車設計工程師的主流。.

新!!: 突出部之役和中型坦克 · 查看更多 »

中校

中校是軍隊的職銜,介於少校和上校之間。英文裏,陆军等军种的中校称为Lieutenant Colonel,美國海军中校称为Commander。英国皇家空军中校则称为Wing Commander。在日本,二戰戰敗前日軍称为中佐,戰敗後自衛隊則依陸、海、空部隊分稱為2等陸佐、2等海佐及2等空佐,相當於陸軍中校、海軍中校及空軍中校。 中校在美國陸軍主要担任营长职务,在中華民国國軍主要担任营长、群部單位主官或高司單位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陆军作战部队则可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 *.

新!!: 突出部之役和中校 · 查看更多 »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Bruxelles;Brussel)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市位于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在不同的语境中,布鲁塞尔有着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鲁塞尔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中最大的地方自治体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据2008年2月1日统计,常住人口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于表示布鲁塞尔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 在歐洲聯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被布鲁塞尔的穆斯林广泛使用。.

新!!: 突出部之役和布鲁塞尔 · 查看更多 »

市場花園行動

市場花園行動(Operation Market Garden,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發動的一次作戰。 此作戰的戰術目標是藉由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奇襲,配合地面裝甲部隊的快速行動,奪取荷蘭境內主要河川上仍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樑;而戰略目標則是在奪得這些橋樑的控制權後,讓盟軍得以跨越萊茵河這個德國邊境上最後的天險,趁德軍尚未站穩之際,在短時間內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此行動開始之初尚稱成功,盟軍在9月20日時攻下位於奈梅亨(奈美根)的瓦爾橋,但是最終因為位於阿納姆的最後一座橋樑,步兵援軍無法抵達完全佔領而宣告失敗,儘管英軍第一空降師已經堅守在當地並超過了最初預期的時間。然而一直到1945年3月,萊茵河仍然是盟軍與德國本土間一直無法跨越的屏障。.

新!!: 突出部之役和市場花園行動 · 查看更多 »

乔治·巴顿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后指挥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闻名。 巴顿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家中有悠久的军事背景。他先进入维吉尼亚军事学校学习,之后入读西点军校。他曾参加1912年夏季奥运会,也是M1913型军刀(又称“巴顿军刀”)的设计者。巴顿在潘乔维拉远征期间首次参与战斗,这一战也是最早的机械化作战实例之一。之后他加入了美国远征军新成立的坦克军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在战争期间首度统领位于法国的美国坦克学校,不过到战争快要结束时因负伤离职。在战间期,巴顿一直是美国陆军装甲战学说发展的一个核心人物,在全国各地出任过众多职位。他的军衔不断得到提升,并在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第2装甲师的指挥官。 1942年,巴顿带领美军官兵在北非战场通过入侵卡萨布兰卡进入地中海战场,并在这迅速恢复了第2军受挫的士气,从而建立了身为一位有效率指挥官的名声。西西里岛战役期间他指挥第7集团军,抢在英国将军伯纳德·蒙哥马利之前攻下墨西拿,但也在这因打了两名士兵耳光而卷入争议,并被暂时解除指挥权。1944年,巴顿回到战场,在诺曼底战役中指挥第3集团军成功地实施了一场快速穿越法国的行动。突出部之役期间,他带领第3集团军解救了被圍困在巴斯通的美军,并在战争结束前率先带领自己的部队进入德國本土。 战争结束后,巴顿成为巴伐利亚的军政府首长,但不久因去纳粹化问题上的不当言论而被解职。后来他还有两个多月时间担任了第15集团军的指挥官。1945年12月21日,巴顿在欧洲因车祸逝世,享年60岁。 巴顿多姿多彩的形象、难以驾驭的个性和身为指挥官的成功有时会被报刊上有关他在政治上不称职的陈述所掩盖,但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的领导风范,以及利用对第3集团军所做的这类粗俗演讲来激励部下的能力,已经成为美国军官队伍中新的领导哲学。他高度重视快速和咄咄逼人的攻势催生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新战略。盟国领袖对巴顿持有不同的看法,而他在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对手却都给予他高度评价。1970年上映的美国传记电影《巴顿将军》获得了很大成功,在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夺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大奖,将巴顿转变为一位美国民族英雄并带入流行文化中。.

新!!: 突出部之役和乔治·巴顿 · 查看更多 »

亚琛

本文為亞琛市。關於本條目名稱之其它概念,請參見「亞琛 (消歧義)」。 亞琛(Aachen,Aken,Aix-la-Chapelle)是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一個城市,靠近比利時與荷蘭邊境,是德國最西部的城市。 亞琛以溫泉(歐洲中部最熱的溫泉)著名,從西元1世紀起这里就是療養地。這個城市是一個重要的鐵路匯集點,也是工業與集會中心。經濟以食品工業為主,主要生產杏仁糖、巧克力、Printen餅。 此外亦有機械、鐵路設備及紡織業。此外,德國約20%的毛織品在亚琛生產。.

新!!: 突出部之役和亚琛 · 查看更多 »

亞琛戰役

亞琛戰役是指從1944年10月2日至21日發生在德國亞琛的一場戰役。時間來到1944年9月,德意志國防軍在法國被同盟国擊潰後,已漸次地撤退至德國。在法國的戰事中,德軍指揮官們估計他們的總兵力只約相當於25個足額師;而當時德軍一共有74個師的番號在法國作戰。儘管遭受到這些損失,德軍依然能撤退到齊格菲防線並重新組建自己部分的部隊,當時在整個西線方面,他們能夠作戰的兵力大約是230,000人。雖然不一定是訓練有素,也沒有良好裝備,這些德國守軍仍大規模地修築齊格菲防線的防禦工事。在9月份時候,在亞琛周圍守備該市的指揮官表示願意向進攻的美軍投降。但是他的投降信件被武裝親衛隊突擊搜查從亞琛撤離的平民時發現。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立即將該指揮官逮捕並以格哈德·維克的第246國民擲彈兵師換防亞琛。這樣一來美国陆军第1軍團將必須以武力攻佔該市。 美軍指揮官們以第1和第30步兵師為攻擊主力,在其它部隊的協助下包圍該市,在完全包圍時開始攻佔該市。負責防禦這個城市的是德國第81軍,其中包括4個步兵師和2支戰力不足的德軍坦克戰隊。在戰鬥中,德國守軍獲得另1個裝甲師及1個裝甲擲彈兵師的增援,並獲得武裝親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衞裝甲師共24,000人的增援。雖然美軍在人數上佔優勢,但是守軍能夠把數以十計的碉堡和工事羅列在這個城市周圍。 第30步兵師的進攻開始於10月2日並立即陷入了德軍防線之中。進攻之前的空中轟炸和預備炮擊並沒有對德軍防線造成重大損失,結果該師的攻擊在德軍防線北部陷入泥沼。第1步兵師在10月8日發動進攻,雖然被德軍持續的反擊牽制,但該師仍希望在48小時內攻佔該城。與此同時,雖然第30步兵師未能在10月12日與第1步兵師會合與完成對亞琛的包圍,第30步兵師繼續緩慢前進。結果,第1步兵師留下第26步兵團,並準備在會師前直接攻佔該城。奪佔該市的戰鬥在10月13日至21日之間發生,對平民造成重大損失。儘管德軍激烈抵抗,德軍將領維克於10月21日在亞琛向美軍投降,結束戰鬥。由10月2日至21日止第1軍團在亞琛遭受大約5,000人的傷亡,而德軍損失了大約5,000名士兵,另有5,600人被俘。.

新!!: 突出部之役和亞琛戰役 · 查看更多 »

伊利诺伊州

伊利諾州(State of Illinois),又譯為--,是一個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州,州名源自曾在此居住的伊利尼維克(Illiniwek)印第安人部落。「Illinois」這個名字就是法國殖民者根據此部落名稱變形得來。伊利諾州的州府是位于该州南部的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伊利諾州的美国邮政縮寫代碼为「IL」。.

新!!: 突出部之役和伊利诺伊州 · 查看更多 »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重定向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

新!!: 突出部之役和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 查看更多 »

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重定向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

新!!: 突出部之役和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 查看更多 »

彈藥

彈藥(Ammunition或Ammo)一般泛指在戰爭中使用可以發射的各種物品,狹義的彈藥包含火炮與槍械使用的炮彈和子彈。廣義上還包括各類炸彈,飛彈,地雷以及水雷等。 彈藥的基本結構包含產生推進力的火藥,與被推送出去的彈頭。在使用金屬材質將兩者包裝為一體之前,他們是分開儲存與運送,僅在發射前才會放在一起。.

新!!: 突出部之役和彈藥 · 查看更多 »

德國中央集團軍

#重定向 中央集團軍.

新!!: 突出部之役和德國中央集團軍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突出部之役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國防軍

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是 1935 年至 1945 年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軍種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的武裝党衛隊單位有時也從屬於國防軍。.

新!!: 突出部之役和德意志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ˈaɪzənˌhaʊ.ər/ EYE-zən-how-ər,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國政治人物和陸軍將領。他曾在1953至1961年間任美國第34位總統,亦是美國歷史上的九位五星上將之一。 艾森豪威尔生於美國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個德國移民後裔家庭,本名大卫·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avid Dwight Eisenhower),後來才改名為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軍中的士兵都稱呼他為艾克(Ike)。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1944年至1945年間對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進攻行動。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

新!!: 突出部之役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查看更多 »

圣维特

圣维特(德语:Sankt Vith,法语:Saint-Vith)是比利时列日省的一座城市,是重要的公路和铁路交汇点,人口9,169人(2006年)。.

新!!: 突出部之役和圣维特 · 查看更多 »

地板行動

底板行動(Operation Bodenplatte),於1945年1月1日開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企圖由空軍削弱盟軍在低地國家的空軍部隊。底板行動的目標是令納粹德國在阿登戰役中獲得空中優勢,令納粹德國軍隊和武裝親衛隊部隊在停滯階段恢復他們的前進。本來納粹德國計畫於1944年12月16日行動,但由於天氣不好被一再推遲,碰巧新年元旦是合適的一天Girbig 1975, p. 74.

新!!: 突出部之役和地板行動 · 查看更多 »

北風行動

北風行動(Unternehmen Nordwind)是納粹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戰場上最後一次主要攻勢,它從1945年1月1日於法國東北部的阿爾薩斯及洛林省開始,直至1月25日結束。.

新!!: 突出部之役和北風行動 · 查看更多 »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重定向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德國).

新!!: 突出部之役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 查看更多 »

國民擲彈兵

國民擲彈兵(德語:Volksgrenadier)是一種於1944年秋季後成立的納粹德國陸軍兵種,其出現主要是為了因應在巴格拉基昂行動中被殲滅的中央集團軍及在諾曼第損失的第五裝甲軍所造成的兵力空缺。「國民擲彈兵」這個名稱是為了建立部隊士氣而取的:「國民」與當時德國國內的民族主義相呼應,而「擲彈兵」則是軍事傳統中的菁英兵種。納粹德國於戰爭後期共成立了78支國民擲彈兵師。值得注意的是,國民擲彈兵不應與國民突擊隊混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組織。.

新!!: 突出部之役和國民擲彈兵 · 查看更多 »

列日

列日(; Luik,; Lidje; Lüttich; Leodium; Luuk; Léck)位于比利时东部默兹河与乌尔特河交汇处、邻近比利时与荷兰的边境,是该国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列日省首府。人口約20萬人。该市还有支著名的足球队标准列日。.

新!!: 突出部之役和列日 · 查看更多 »

喷气式飞机

喷气式飞机(Jet aircraft),又称為--,是一種使用喷气发动机作為推進力來源的飞机。其與傳統的螺旋桨飞机除了使用的動力系統不同之外,所適合的飛行環境也不盡相同:螺旋槳式飛機需通過螺旋槳擾動周遭空氣達到往前推進的目的,因此不能在空氣密度太稀薄的高空中飛行;相反,噴射機由於發動機運作原理的不同,需在10,000至15,000公尺的高空中才能達到最佳推進效率。除此之外,為配合高空飛行時的氣壓降低,噴射客機大部分都配置有加壓艙,而駕駛噴射軍用機的飛行員,則需要穿戴具有加壓功能的飛行服及飛行面罩。 今日的民用噴射機大多以75%至85%音速飛行,相當於0.75至0.85馬赫,它們所使用之推進系統,依照其運作原理的特性差異,通常還可以被大致分類為下面幾種:.

新!!: 突出部之役和喷气式飞机 · 查看更多 »

哈索·冯·曼陀菲尔

哈索-埃卡尔德·冯·曼陀菲尔男爵(德语:Hasso-Eccard Freiherr von Manteuffel,),德国军事家、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卓越的军事将领,战后入选德国联邦议院,是德国战后军事重整和德國聯邦國防軍建立的积极推动者。.

新!!: 突出部之役和哈索·冯·曼陀菲尔 · 查看更多 »

国际法

國際法(Le droit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Law,原稱万国法)又稱國際公法,是主權国家國與國之间的法律。國際法不同於國家的法律制度,因為它主要的適用對象為國家而非公民,是規範政府组织之間关系的规则,有時也包括民族意識的法人和自然人等。國際法較無法約束各個國家,因為無法保障其法律體系始終順利運作,因此缺乏有效制裁違法國家的制度。 早期西方世界並不承認國際法存在,19世纪的英国法學家奥斯丁認為該法律僅其是一种實在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目前各国对国际法法律地位的承认和国际间所发生的贸易摩擦也時常被援引国际法进行解决,因此国际法的法律地位已经獲得多數國家承認,但是國際社會中並沒有具备制裁违法国家实力的世界政府可以解釋與執行,因此常被解釋爲國與國之間條約的国际私法概念所混淆以求维系既成的格局。.

新!!: 突出部之役和国际法 · 查看更多 »

B集團軍

B集團軍(Heeresgruppe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下的一個集團軍。.

新!!: 突出部之役和B集團軍 · 查看更多 »

火砲

#重定向 大砲.

新!!: 突出部之役和火砲 · 查看更多 »

睾丸

丸是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在陰囊内,呈橢球形。主要作用是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睾酮。男性睾丸可能不對稱,一个下垂多一点,一个下垂少一点,這是很普通的现象。.

新!!: 突出部之役和睾丸 · 查看更多 »

空降獵兵

降獵兵(德語:)是德國傘兵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獵兵」原是獵人之意,至普魯士時期也指輕步兵部隊。空降獵兵成立於1935年,隸屬空軍,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後,在空軍一級上將克特·司徒登擴建培訓下,建立數個師級的傘兵部隊,參加了之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盟軍將德國的空降獵兵稱為綠色惡魔(Green Devils)。空降獵兵曾進行數次空降作戰,直到1941年的克里特島戰役,由於損失過大,希特勒下令禁止再進行大型的空降作戰,從此之後,德國傘兵在大戰中主要作為精銳地面部隊使用,還有進行幾次小規模的空降行動。納粹德國除了空降獵兵外,陸軍和武裝親衛隊皆有小規模的傘兵部隊,隸屬單位不同。戰後,納粹德國瓦解,東德的國家人民軍和西德聯邦國防軍皆各自擁有小型傘兵部隊;至兩德統一後的現代,德國擁有1個旅級的傘兵部隊。.

新!!: 突出部之役和空降獵兵 · 查看更多 »

空降部隊

-- 空降 軍事跳傘或滑翔前運人員或物資的形式。 用途 提供人員,設備或耗材。 起源 起源於1927年11月意大利部隊。 空降部隊(Airborne forces)屬於軍事單位,早期為輕裝步兵,近年分演為「傘兵」、「」、「」3種,其部隊運動採航空器和“空投”戰鬥。因此,他們可以放在敵後,有能力與小警告,幾乎在任何地方部署。編隊是有限的,只能經由他們的航空器運輸,難以有足夠的武力,主要的優勢在於“在幾分鐘內突然冒出的數量和大小”,歐美稱為。.

新!!: 突出部之役和空降部隊 · 查看更多 »

第101空降师

101空降师(101st Airborne Division (Air Assault)),是美国陆军的一支空中突击部队,於创建時是一支空降部隊,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以及突出部战役,在越南战争中被整编为空中机动师(air mobile),随后则确立为空中突击师(air assault),利用直升机进行空中突擊及快速推進,并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师一直保留了“空降师”(Airborne)的名称。第101师的总部位于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至目前,第101师共有约350架UH-60黑鹰和CH-47运输直升机,以及约120余架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机。.

新!!: 突出部之役和第101空降师 · 查看更多 »

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重定向 親衛隊第12師.

新!!: 突出部之役和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 查看更多 »

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重定向 親衛隊第1師.

新!!: 突出部之役和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突出部之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老鼠

米老鼠(又稱--或米奇鼠;英語:Mickey Mouse),最初上海引進時譯米鼠,是一個於1928年由華特·迪士尼和乌布·伊沃克斯於华特迪士尼工作室創作的卡通人物。米老鼠是一隻擬人化的黑色老鼠,且通常穿著紅色短褲、黃色大鞋和白色手套。作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官方吉祥物,米老鼠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卡通人物之一。 米老鼠是於1928年11月18日在電影《汽船威利号》上首次正式亮相,並從此成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官方吉祥物。而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卡通人物之一,米老鼠擁有不少與之相關的商品、影片、地點等。米老鼠的角色設計與幸運兔子奧斯華相近。米老鼠除了會於動畫中出現,亦曾於漫畫、電子電影及遊戲中出現,如電影《幻想曲》及電子遊戲《王國之心系列》等。而米老鼠亦是迪士尼樂園的重要人物之一。.

新!!: 突出部之役和米老鼠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突出部之役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空軍

納粹德國空軍(德語:Luftwaffe,意為德語的空中力量)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國空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在歐洲爆發時當時世上最強大、最先進和最具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納粹德國空軍於1935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後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為支援閃擊戰橫掃歐洲。其中,德國的飛機大部分皆為先進的設計,在技術上勝過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如Ju 87「斯圖卡」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即是當時德國空軍的代表性軍機。空軍是德軍在閃擊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陸軍戰術性的密接支援,令德軍在戰爭頭九個月內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勝利進展直到1940年於不列顛空戰才被英國皇家空軍所停止,原因是當時的德國空軍缺乏戰略打擊能力。儘管這場空戰的失敗挫傷了德國空軍的氣勢,當希特勒於1941年6月為擴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蘇聯時,德國空軍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其勝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蘇聯冬天所中止。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和大西洋。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突出部之役和納粹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維斯瓦河-奧德河攻勢

維斯瓦河-奧德河攻勢是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次成功的軍事行動;該行動由1945年1月12日開始-1945年2月2日結束,攻勢令蘇軍將戰線由在波蘭的維斯瓦河推進至德國境內的奧德河,即距離德國首都柏林只有70公里。.

新!!: 突出部之役和維斯瓦河-奧德河攻勢 · 查看更多 »

约亨·派佩尔

约亨·派佩尔(Joachim Peip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時一位著名的德国武裝親衛隊裝甲部隊指揮官。.

新!!: 突出部之役和约亨·派佩尔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突出部之役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人

美國人,是世界上對於與美國有關的人士的指稱,通常是指美國公民、美國國民,或者祖先、直系尊親屬是美國公民或國民的其他地區人士。依據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一般來說,出生於美國各州或屬地,就可以取得美國的公民權。 美国种族中,白人(含伊比利裔和拉丁美洲裔白人,約9%)約佔80%,黑人約佔12.9%,混血及其他人种約佔9.1%,亞洲人約4.4%,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約佔0.9%,夏威夷与其他太平洋岛屿原住民:0.2% 美国白人主要是英国移民、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的后裔,拉丁裔美国人主要是墨西哥移民、波多黎各移民和古巴移民的后裔,亚裔美国人主要是东亚三国移民、菲律宾移民、越南移民的后裔。.

新!!: 突出部之役和美國人 · 查看更多 »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新!!: 突出部之役和美国陆军 · 查看更多 »

美軍

#重定向 美军.

新!!: 突出部之役和美軍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突出部之役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瑟堡-奥克特维尔

瑟堡-奥克特维尔(法语:Cherbourg-Octeville )是位于法国西北下诺曼底大区芒什省的一个城镇,于2000年2月28日由瑟堡和奥克特维尔合并而成 23 February 2000 。2016年1月1日并入瑟堡昂科唐坦。 瑟堡港是法国西北部重要军港和商港。在科唐坦半岛北端,临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有长达3.7公里長的防波堤。军事要塞。有军用船舰制造、造船、机械、冶金、电子等工业。从南北美洲到欧洲大陆的邮船大都在此停泊。.

新!!: 突出部之役和瑟堡-奥克特维尔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莫德尔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德国陆军元帅。.

新!!: 突出部之役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瓦尔赫伦岛

瓦尔赫伦岛(荷兰语:Walcheren)原先是一座位于荷兰泽兰省斯海尔德河口的岛屿,后因围海造田逐渐与荷兰大陆相连。 Category:荷兰地理 Category:泽兰省.

新!!: 突出部之役和瓦尔赫伦岛 · 查看更多 »

瓦隆

隆可能指:.

新!!: 突出部之役和瓦隆 · 查看更多 »

电传打字机

#重定向 電傳打字機.

新!!: 突出部之役和电传打字机 · 查看更多 »

电话

电话(和製漢語:,舊譯:德律风,Telephone,Telefono,Telefon)出自τῆλε(,意為“遠”)和φωνή(,意為“聲音”),指一種可以傳送與接收聲音的遠程通信裝置。早在十八世紀欧洲已有「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電話的專利擁有權屬於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裡的複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透過電脈衝於導電金屬上傳遞,內含電磁鐵。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穆齐于1860年首次向公众展示他的发明,並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但是因為穆齐家中是貧困,1874年未能延長專利期限。1860年也發明一種基本的電話。貝爾於1876年3月申請電話的專利權。 電話的基本元件包括將聲音轉換為信號的麥克風(發射器)及可以將信號還原為聲音的耳機(接收器)。此外,大部份的電話都有鈴或蜂鳴器,可以發出聲音,提醒有人打電話來,也有撥號盤,若要打電話給其他人時可以輸入電話號碼。在1970年代以前的電話是用旋轉式的撥號,但AT&T在1963年發表雙音多頻的按鈕式撥號盤,後來撥號轉盤也都被按鈕所取代。。電話的麥克風和耳機大部份會整合成,在打電話時有手拿著,麥克風和耳機分別放在口及耳朵的旁邊。發射器可以將音波轉換為信號,藉由電話線路傳送到受話端,受話端將信號轉換為耳機(或是喇叭)中的聲音。 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網絡電話、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这一行业通常分为电话设备制造商和电话网络运营商。在历史上,网络运营商通常都拥有全国性的垄断。近年来,随着全球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整合以及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多家运营商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局面。例如,贝尔系统,即AT&T的下属公司曾拥有美国电话市场的80%。1984年,由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诉讼,贝尔系统被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地方贝尔公司。 电话的Unicode字符包括:(U+2121)、(U+260E)、(U+260F)、(U+2706)和(U+1F4DE)。 電話最早只是設計作為簡單的語音通訊使用,但許多現代的電話(特別是移動電話)增加許多額外的功能。例如答錄機、傳送接收、拍攝及顯示照片或影片、播放音樂及上網,現在移動電話的趨勢是整合移動電話通訊及大部份相關的運算功能,稱為智能手机。.

新!!: 突出部之役和电话 · 查看更多 »

無線電靜默

無線電靜默是指因為安全、保密或其他理由,某一區域固定式或移動式的無線電發射設備不發送信號。 無線電靜默可能是在戰爭中的戰術考量.一至數艘船或一至數架飛機都可以進行無線電靜默。也可能為了射电天文学的考量,在固定區域進行無線電靜默(如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附近的美國國立無線電寂靜地帶),或是發出求救作出回應的救援機構可能將特定的頻道無線電靜默,宣布該頻只供求救的船隻,對答的救援機構或協助救援的船隻使用,其他一般通訊暫停使用。.

新!!: 突出部之役和無線電靜默 · 查看更多 »

特鲁瓦蓬

特鲁瓦蓬(法语:Trois-Pont,意指三个橋)是位於比利时列日省部安布莱维河河谷的一座城市,人口2,445人(2006年)。.

新!!: 突出部之役和特鲁瓦蓬 · 查看更多 »

狮鹫行动

鹫行动(Unternehmen Greif,,意同格里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出部战役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亲自提出、納粹德國武装党卫军中校奥托·斯科尔兹尼策划实施的一次渗透行动。在行动中,会说英语的德军士兵身着盟军制服,使用缴获的盟军车辆装备混入盟军内部以刺探情报并扰乱秩序,配合装甲旅发起奇袭。行动的最终目的是夺取至少一座横跨默兹河的桥梁。由于缺乏足够的制服、装备、车辆和人员,这一目标未能实现。但无处不在的流言曾一度使盟军上下陷入混乱和恐慌。当奇袭失败后,斯科尔兹尼率其装甲旅进行了无果的强攻。在强攻之前,他们换回了德军的制服,以普通的战斗员身份参战。这也使他们在战后免于战争法的制裁。.

新!!: 突出部之役和狮鹫行动 · 查看更多 »

狼穴

狼穴(Wolfsschanz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時阿道夫·希特勒其中一个军事指挥部的代號,因为希特勒自己使用狼的绰号而得名。狼穴位于当时德国东普鲁士的拉斯滕堡,即现在波兰的肯琴约东15公里处的密林中,为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而修造,由一系列地堡和碉堡组成,四周有铁丝网围绕。1945年1月25日德军撤退时该指挥部被破坏并摒弃。狼穴的遗址现在成为旅游景点。 另外,狼穴也是7月20日密謀案發生的地點。 Category:纳粹德国军事 Category:波兰军事史 Category:碉堡.

新!!: 突出部之役和狼穴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新!!: 突出部之役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莱茵河

萊茵河(Rhein;瑞士德语:Rhy;Rhin;Rijn;Rein;Rhine)是一條歐洲国际河流,發源於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阿尔卑斯山區,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于荷蘭流入北海。萊茵河全長约1,232公里,通航區段為883公里,流域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是欧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 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許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與鹿特丹等。在歷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界,擔任贸易交通的用途。萊茵河沿岸有許多葡萄園,也有許多古堡和田園村鎮。從美因茨到科布倫茨的萊茵河段風景優美,沒有架設任何橋樑,全靠擺渡過河,目的是為了保存該河段的自然風貌。.

新!!: 突出部之役和莱茵河 · 查看更多 »

药物

药物(drug)广义上指可以对人或其他动物产生已知生物效应的物质 Merriam Webster: Concise Encyclopedia。食物通常不适用于这个定义,尽管它们也可以对生物物种产生生理效应 Dictionary.com Unabridged (v 1.1), Random House, Inc., via dictionary.com.

新!!: 突出部之役和药物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突出部之役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鐵路

鐵路是鐵路運輸的媒介,由鐵路列車利用鐵輪在兩邊鐵路軌上行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在語境上,有時候會當成鐵路運輸的概念。鐵路的運行還包括鐵路軌道、鐵路站、鐵路道口及鐵道機車車輛。.

新!!: 突出部之役和鐵路 · 查看更多 »

食物

食物通常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水構成,能夠藉由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生物攝取食物後,被生物的細胞同化,提供能量,維持生命及刺激成長。 在歷史上,人類主要是透過狩獵採集者及耕種兩種方式獲得食物,其餘的還有畜牧、釣魚等。現在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中,大部份需要的食物熱量是由食品产业提供。 有許多機構在監控食品衛生及食品安全,包括、、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他們關注的議題包括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供水及食品安全。 食物權是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提出的人权之一 ,認可「有適當生活水平的權利,包括適當的食物」也就是「免於飢餓的自由。.

新!!: 突出部之役和食物 · 查看更多 »

装甲掷弹兵

裝甲擲彈兵(德语:Panzergrenadi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陸军所創設的一个兵科,是现代陸軍中装甲步兵的先驅。奧地利、瑞士、智利的裝甲步兵也称为裝甲擲彈兵。.

新!!: 突出部之役和装甲掷弹兵 · 查看更多 »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新!!: 突出部之役和西欧 · 查看更多 »

西方戰線

西方戰線是形容整個一戰或二戰中位於德國以西、協約國(一戰時期)或同盟國(二戰時期)以東邊境的軍事爭奪。這一種「武裝邊境爭奪」的形式在整個戰時被稱為「戰線」。 在兩次大戰的大部份時間,歐洲另一面亦同樣形成了東方戰線。.

新!!: 突出部之役和西方戰線 · 查看更多 »

馬賽

#重定向 马赛.

新!!: 突出部之役和馬賽 · 查看更多 »

首府

首府(舊稱首邑)是一種地理概念,中文一般指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特別是享有高度自治權利的地方政府駐地。在中國大陸境內,省的首府稱為「省會」,而「首府」專指民族自治地區的行政中心;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行政駐地通常被稱為「首府」,如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南寧、拉薩。 歐系語言中,「首府」與「首都」通常指相同的概念,通常也會使用相同的辭彙,如英語的“Capital”,這種用法也常出現於文獻之中,如「美國首府華盛頓」。但依照中文常用的字詞定義,首府與首都是不能混用的。「首都」為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駐地,而「首府」之稱適用於以下場合等:.

新!!: 突出部之役和首府 · 查看更多 »

許特根森林戰役

許特根森林戰役(Schlacht im Hürtgenwal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德軍在許特根森林進行之一系列激烈戰鬥的統稱。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德國本土進行最長時間的戰役,亦是美軍在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單一戰役Regan, More military blunders, p.178.

新!!: 突出部之役和許特根森林戰役 · 查看更多 »

高射炮

射炮又稱防空炮,指用以從地面向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高射砲的特徵是炮管長、射擊準確、射速高、通常可360度迴轉,主要對付空中目標,口徑一般不超過128毫米。.

新!!: 突出部之役和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新!!: 突出部之役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鹰巢

巢(Kehlsteinhaus)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阿尔卑斯山脉,海拔1834米。1937年由马丁·鲍曼下令建造,1938年完成,作为希特勒50岁生日贺礼的一座别墅。希特勒将其用作款待重要客人之用。但是希特勒来此處不超過10次,停留時間大部分都未超過30分鐘。1945年4月25日,盟军对进行轰炸,但鷹巢并未受到损坏。如今鹰巢已经成为重要的游览目的地。.

新!!: 突出部之役和鹰巢 · 查看更多 »

默德河

#重定向 莫德爾河 (法國).

新!!: 突出部之役和默德河 · 查看更多 »

默兹河

默兹河(Meuse)也称马斯河(Maas, Maes),发源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上马恩省朗格勒高原,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和莱茵河口连成三角洲,全长925公里,是欧洲的主要河流。 默兹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讷沙泰奥、栋雷米-拉-皮塞勒、科梅尔西、圣米耶勒、凡尔登、斯特奈、色当、沙勒维尔-梅济耶尔、日弗特、迪南、那慕尔、于伊、列日、韦泽、马斯特里赫特、鲁尔蒙德、芬洛、马塞克、博克斯梅尔、赫斯登、马斯德里尔。 M M M.

新!!: 突出部之役和默兹河 · 查看更多 »

齊格菲防線

格菲防线(德文:Der Westwall/Siegfried-Linie)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在其西部边境地区构筑的对抗法国马其诺防线的筑垒体系。 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工程组织:托特机构负责,德国人称之为“西墙”或“齐格菲阵地”,其他国家多称之为“齐格菲防线”。构筑齐格菲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防线工程是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之后开始构筑的,至1939年基本建成。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 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著名的“龙牙”(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系统。主防御地带的最前缘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170-305毫米要塞化远程重炮群(但1940年6月以后被撤出,用于英吉利海峡群岛的要塞)。 与马其诺防线相比,齐格菲防线的特点是大部分工事较小,结构较简单,但数量多达11860个,远超马其诺防线。该防线使用混凝土931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4倍;使用钢铁35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3倍。1939年9月德军在东面闪击波兰时,共有46个步兵师(包含预备队)依托该防线防御法军,但法军没有进攻。该防线与对面的马其诺防线,共同促成了德法双方开战后长达8个月时间的著名“静坐战”。1944年9月,英、美盟军从西线向德国本土进攻时,德军依托这一防线阻挡了盟军的行动。12月美军以饱和轰炸和炮击支援试图突破,但没有成功。直到1945年2月盟军重新发动进攻时,该防线终被突破,至此该防线一共阻滞了盟军5个月时间。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 Category:德国军事设施 Category:纳粹德国军事 Category:纳粹德国建筑物.

新!!: 突出部之役和齊格菲防線 · 查看更多 »

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德国、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

新!!: 突出部之役和轴心国 · 查看更多 »

胡法利兹

胡法利兹(法语:Houffalize)是位于比利时卢森堡省东部阿登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4,651(2006年)。.

新!!: 突出部之役和胡法利兹 · 查看更多 »

航空器

航空器(Aircraft)是飞行器中的一个大类,是指通过机身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不是由空气对地面发生的反作用)而获得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任何机器。 任何一种航空器都必须产生出與自身重力相同的升力来,才能进入空中。根据升力的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前者依靠空气之静浮力升空;后者依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由构造特点不同,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有着不同的特点。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主体为一个气囊,内部一般充入密度比空气较小的气体,如氢气和氦气,借着大气中的静浮力使航空器能够滞留于空中。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飞机,它由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设备、产生升力的机翼和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设备等构成。.

新!!: 突出部之役和航空器 · 查看更多 »

阿爾薩斯

#重定向 阿尔萨斯.

新!!: 突出部之役和阿爾薩斯 · 查看更多 »

阿登

阿登(Ardennen,;Ardennes),也譯作亞爾丁(法语:Ardenne)是位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一片森林覆盖的丘陵地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境内。 1940年5月13日德国A集团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绕过馬奇諾防線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1944年12月16日,由於戰局對德國逐漸不利,以及東線紅軍的壓迫,希特勒遂下令發動“守望萊茵”(美方稱之為突出部之役)之戰,就在這同樣的地方發起。 A A A Category:原始森林.

新!!: 突出部之役和阿登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突出部之役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突出部之役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那慕爾

那慕尔(Namur,Nameur, Namen)是比利时中南部一城市,位于默兹河畔、布鲁塞尔东南。那慕爾同時也是瓦隆大區首府。位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多次围攻和战斗的战场,尤其在17世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口101,860。.

新!!: 突出部之役和那慕爾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突出部之役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突出部之役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突出部之役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突出部之役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考特尼·霍奇斯

考特尼·希克斯·霍奇斯(Courtney Hicks Hodges,1887年1月5日—1966年1月16日),美國陸軍上將,主要指揮他的美軍第1集團軍活躍于歐洲西北部戰場。.

新!!: 突出部之役和考特尼·霍奇斯 · 查看更多 »

Ju 52運輸機

Ju 52運輸機(Junkers Ju 52),為德國容克斯公司在1932年至1945年間生產的一款運輸機。由於它的外殼十分堅硬,因此它亦有「容克老姑媽」(德語:Tante Ju;或称容克大婶、容克大妈)、「鋼鐵安妮」等稱號。除了運輸之用途外,它在西班牙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擔任轟炸的任務;而且,它亦於瑞士航空及漢莎航空等航空公司提供民航服務。 原本該機原型機採用單引擎設計。然而,由於這種設計並不符合當時航空法規之安全要求。於是,容克斯公司便修改設計,於兩翼上各加裝一具引擎,即成為了今天所熟悉的三引擎Ju-52(Ju 52/3m)。.

新!!: 突出部之役和Ju 52運輸機 · 查看更多 »

P-47戰鬥機

P-47雷霆式戰鬥機(Thunderbolt)由製造,是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空軍前身)在二次大戰中後期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當時最大型的單引擎戰鬥機,其後期的M / N型更排得進二戰時盟軍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之前列。除了在空戰中表現優異,P-47也適合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除了美國陸軍航空軍外,也有其他盟軍空軍部隊使用P-47戰鬥機。由於其機身明顯較其他型戰機壯碩許多,故當時被空勤人員暱稱為「水罐」(Jug)。15,686架的總產量使P-47位居美國戰機產量的第一位,其中D型機的12602架,更是世界軍機單一機型生產量第一位。.

新!!: 突出部之役和P-47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突出部之役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枪毙

枪毙,又稱槍決,是指用枪械射殺囚犯,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这种执行方式在许多有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属于法定死刑的唯一执行方法,或者作为法定死刑的执行方法之一。.

新!!: 突出部之役和枪毙 · 查看更多 »

恩尼格玛密码机

在密码学史中,恩尼格玛密码机(德语:Enigma,又译哑谜机,或「谜」式密碼機)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确切地说,恩尼格玛是对二战时期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加解密机器的统称,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型号,為密碼學對稱加密算法的流加密。 恩尼格玛密码机在1920年代早期开始被用于商业,一些国家的军队与政府也曾使用过它,其中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 在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所有版本中,最著名的是德国使用的军用版本。尽管此机器的安全性较高,但盟军的密码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破译了大量由这种机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根据恩尼格玛机的原理破译了它。1939年中期,波兰政府将此破译方法告知了英国和法国,但直到1941年英國海軍捕獲德國U-110潛艇,得到密碼機和密碼本才成功破解。密码的破解使得納粹海軍對英美商船補給船的大量攻擊失效。盟军的情报部门将破译出来的密码称为ULTRA,这极大地帮助了西欧的盟军部队。ULTRA到底有多大贡献还在争论中,但是人们都普遍认为盟军在西欧的胜利能够提前两年,完全是因为恩尼格玛密码机被成功破译。 尽管恩尼格玛密码机在加密方面具有不足之处,但是经它加密的文件还是很难破解,盟军能够破译它的密码是因为德国还犯了其它一些大错误(如加密员的失误、使用步骤错误、机器或密码本被缴获等等)。.

新!!: 突出部之役和恩尼格玛密码机 · 查看更多 »

東普魯士

東普魯士(Ostpreußen;Rytų Prūsija或Rytprūsiai;Prusy Wschodnie;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是普魯士王國及后来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位于普魯士公国的领地上。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寧格勒州(舊稱哥尼斯堡)。而南部大部份被納入波兰的瓦爾米亞-馬祖里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支柱—容克贵族的发源地。 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的东南海岸,首府是哥尼斯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占领东普鲁士北部并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州,而东普鲁士南部则划归波兰,当地的德意志居民大多被遣送回德国或被流放西伯利亚。.

新!!: 突出部之役和東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是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军官,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其一直从事军旅生涯却一生對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伦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的重大战役有:波蘭戰役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战争担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巴巴罗萨计划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后被中途撤离;在纳粹转而防守时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总司令。.

新!!: 突出部之役和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 查看更多 »

步兵

步兵,文意上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於車兵、騎兵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普通步兵也需要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橡皮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除了落後與偏遠的地區,很少見到單純的徒步作戰了。 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特戰(傘兵)等都不應屬於狹義的步兵部隊。.

新!!: 突出部之役和步兵 · 查看更多 »

武裝親衛隊

#重定向 武装党卫队.

新!!: 突出部之役和武裝親衛隊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突出部之役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比利時國防軍

比利時國防軍(Defensie;La Défense)在2002年被重組成一個單一的軍隊,由地面部隊(COMOPSLAND)、海上部隊(COMOPSNAV)、空中部隊(COMOPSAIR)、醫療部隊(COMOPSMED)這4個主要單位共同組成。冷戰時期實行徵兵政策,目前已經停止。總兵力約4萬7千名現役部隊和約10萬名預備役人員。.

新!!: 突出部之役和比利時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比林根

比林根 (德语:Büllingen, 法语:Bullange)是位於比利时列日省部的一座城市。它是比利时面积上第二大的镇,是德语区第一大的镇。它的平均高度为650米,最高点692米,是比利时第二高的地方。人口5,385人(2006年)。 比林根是比利时1977年进行行政区划改革时由原来的三个镇合并组成的。 1944年至45年冬德国在这里发动突出部之役,许多地方几乎完全被毁。 比林根的市徽反映了过去在这里统治的三个封地:特里尔的十字、列日的横杠和卢森堡的狮子。.

新!!: 突出部之役和比林根 · 查看更多 »

毛毯

毛毯是一种常用的床上用品,具有保暖功能,与被子相比较薄。其原料多采用动物纤维(如羊毛、马海毛、安哥拉兔毛、其他兔毛、羊绒、驼绒、牦牛绒)或腈纶、粘胶纤维等化学纤维,也有的为动物纤维与化纤混纺制成的。.

新!!: 突出部之役和毛毯 · 查看更多 »

汽油

汽油是种从石油裏分馏或裂化、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

新!!: 突出部之役和汽油 · 查看更多 »

油田

油田指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經由人工開採之後成為油田。油田一般會有開採及輸油兩類設備。油田最嚴重的災害是火災。全世界的油田,以中東地區分布最廣儲量最大。 油田上的石油出口稱為油井。 *.

新!!: 突出部之役和油田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突出部之役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突出部之役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突出部之役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滑翔机

滑翔机(英文:Glider)是指不依靠动力装置飞行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起飞后仅依靠空气作用于其升力面上的反作用力进行自由飞行。 根据结构特点,滑翔机分为高级滑翔机或翱翔机(英文:Sailplane)和悬挂式滑翔机(英文:Hang glider)两种。本文介绍的是高性能滑翔机。一般来说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但动力滑翔机(英文:Motor glider)则配备有小型辅助动力装置用于自行起飞。现代滑翔机主要用于体育运动。.

新!!: 突出部之役和滑翔机 · 查看更多 »

战俘

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稱俘虜,與人質的性質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簽訂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又稱《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各国不得虐待战俘,但有時軍方希望從戰俘口中得到最新的戰況,或敵營的下落,因此對戰俘施以重刑,甚至為減少糧食的消耗,而殺害戰俘,也常有因為人力不足,待與較好的軍醫戰俘可能被派往醫院長時間勞動,身強體壯的則被派往礦場、農田當作苦力的情況;通常只有战场上才会出现战俘一词,在后方抓到的应被称为间谍或特务,要依法律进行处罚。.

新!!: 突出部之役和战俘 · 查看更多 »

斯塔沃格

#重定向 斯塔沃洛.

新!!: 突出部之役和斯塔沃格 · 查看更多 »

斯图蒙

斯图蒙(法语:Stoumont)是位于比利时列日省东部安布莱维河河谷的一座城市,人口3,006(2006年)。.

新!!: 突出部之役和斯图蒙 · 查看更多 »

斯海尔德河

斯海尔德河(Schelde)也称埃斯科河(Escaut)发源于法国埃纳省,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全长350公里。 斯海尔德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康布雷、德南、瓦朗谢讷、图尔奈、阿弗尔海姆、奥德纳尔德、根特、登德尔蒙德、泰姆瑟、安特卫普、泰尔讷曾、弗拉辛。 S S S.

新!!: 突出部之役和斯海尔德河 · 查看更多 »

斯海爾德河戰役

斯海爾德河戰役,亦叫比荷堤防之戰 " 是於1944年10月2日至11月8日發生在比利時北部與荷蘭西南部的盟軍與德軍之間的一系列戰役(see map)。 1944年9月,盟軍必需儘快掃除駐守在斯海爾德河出海口的德軍,以開放安特衛普港來改善盟軍的補給物資供應,以減輕從諾曼第至齊格菲防線長達數百公里的補給線之壓力,自從盟軍在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後,英國第2軍團已攻入低地國家和佔領布魯塞爾與安特衛普,其中後者的港口設施完全未被破壞;可是佔領安特衛普後英軍攻勢緩慢下來,當時德軍仍控制斯海爾德河口。 在9月期間,盟軍在被封鎖的安特衛普無事可為,因為所有的軍事資源,通通優先分配到市場花園行動,這個大膽的一舉攻入德國的計劃在9月17日發動;同時,德軍在斯海爾德河的防線已經建設完成,準備迎接盟軍的進攻。 10月初,市場花園行動因損失慘重而失敗後,由加拿大第1軍團領頭之盟軍前往清除斯海爾德河口以控制安特衛普,但是德軍藉著堅固防禦工事阻擊盟軍的行動;由於當地之複雜的泥濘沼澤地形,斯海爾德河戰役被証明是一場惡戰,歷史學家長期忽略這場戰役,直至近幾年才開始重視。 經過五個星期的艱苦戰鬥,加拿大第1軍團在其它國家的進攻部隊支援下,經過多次兩棲登陸、渡過多條運河及在開闊地帶作戰後終於取得奪取斯海爾德河口地區;德軍在當地從河面到地面均滿佈地雷及水雷,而防線均佈滿火炮及狙擊兵。 盟軍終於在11月8日清除了港口地區,可是導致12,873名盟軍傷亡(陣亡、受傷或失蹤),半數是加拿大兵。 德軍不久後就感受到威脅:由於為了清除水雷,花了整整三個星期後,第一艘運載盟軍補給物資的船隻才在安特衛普卸下貨物(在1944年11月29日)。.

新!!: 突出部之役和斯海爾德河戰役 · 查看更多 »

斯普林菲尔德 (伊利诺伊州)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是美国伊利诺州的首府,同时它是桑加蒙县(Sangamon County)的首府。面积156.2平方公里(其中16.3平方公里是水面)。2002年時人口普查居民数为111,454人。春田市是第16任美國總統林肯政壇上崛起的地方。.

新!!: 突出部之役和斯普林菲尔德 (伊利诺伊州) · 查看更多 »

无线电

無線電,又稱无线电波、射頻電波、電波,或射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其波長長於紅外線光(IR)。頻率範圍為300 GHz以下 ,其對應的波長範圍為1公釐以上。就像其他電磁波一樣,無線電波以光速前進。經由閃電或天文物體,可以產生自然的無線電波。由人工產生的無線電波,被應用在無線通訊、廣播、雷達、通訊衛星、導航系統、電腦網路等應用上。 無線電發射機,藉由交流電,經過振盪器,變成高頻率交流電,產生電磁場,而經由電磁場可產生無線電波。無線電波像磁鐵,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同類電子會互相排斥,因此當無線電波射出時,會將前方電波往前推,當連續電波一直射出來時,電波就會在空氣中傳播。 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其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製可將信息加載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通過解調將訊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范信達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范信達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新!!: 突出部之役和无线电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公约

《日內瓦(四)公约》(Les quatre Conventions de Genève) 包括1949年8月12日在日內瓦重新缔结的四部基本的国际人道法,為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定下了標準。它們主要有关战争受难者、战俘和战时平民的待遇。它們並不影響在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約》覆蓋的武器的使用及1925年在《日內瓦协议》中在對气体和生物武器的使用。 现在,《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指《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及后来产生的它们的共同附加议定书(已有三个,前两个是主要的)。.

新!!: 突出部之役和日内瓦公约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突出部之役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7月20日密谋案

7月20日密謀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由德國抵抗運動主導的刺殺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與後續政變行動,藉此推翻以納粹黨為首的德國政府、進而和西方的同盟國達成和平協議。儘管在這之前德國各個抵抗運動成員曾多次嘗試推翻納粹德國政府,密謀案一開始便計畫以成功暗殺希特勒為前提,緊接著實施一連串德國政治、軍事乃至於親衛隊等權利移交計劃。經過後續調查,大約有近200多名納粹德國各界高層參與7月20日密謀案,其中包括陸軍元帥埃爾溫·馮·維茨萊本、19名將級軍官、26名上校、2名大使、7名外交官、1名部長、3名國務秘書與刑事警察局局長,以及數名、和參與其中。 1944年7月20日,德意志國防軍軍官克勞斯·馮·史陶芬堡於德國在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戰地指揮部「狼穴」基地引爆公事包炸彈,企圖藉此炸死元首希特勒,但該引爆裝置爆炸後只讓希特勒受到輕傷。由於「希特勒死亡與否」這問題遲遲未獲得確認,這使得原本應當在暗殺成功後立刻啟動的女武神行動(瓦爾基里行動)未按照原先規劃發動。最後因為參與者對於軍事政變施行的猶豫,最後因未成功暗殺希特勒以及延後啟動後續政變計畫而讓密謀案宣告失敗。希特勒隨後下令將所有涉案關係人全數逮捕並處以極刑,甚至連埃爾溫·隆美爾以及君特·馮·克魯格都承受極大壓力而被迫自殺。德國海軍元首事務會議(Führer Conferences on Naval Affairs)的紀錄則指出蓋世太保至少逮捕了7,000人,最終對4,980人執行了處決命令。 參與以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主導的克萊稍集團為主,其中包括有、德意志國防軍部隊與將領以及部分政府官員。整體來看,儘管7月20日密謀案因為其未能成功發動女武神行動而著名,但也是納粹德國時期最大規模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計畫在德國境內全面推翻納粹德國政府。許多高階德意志國防軍軍官認為藉由這次行動,能夠向全世界證明並非所有德國人都類似希特勒或納粹黨成員。儘管政變之後提議的的和平協議細節仍然不明,但可能會繼續要求統治德國過去長期管理的歐洲領土。由於許多主要抵抗運動的領導人都已經遭到處死,德國反納粹組織因而受到了致命打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都沒有其餘有組織性的暗殺行動出現。.

新!!: 突出部之役和7月20日密谋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守望萊茵河作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