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威爾斯親王醫院

指数 威爾斯親王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Prince of Wales Hospital),簡稱威院,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圓洲角提供第三層醫護服務的大型公立地區綜合醫院,亦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學醫院。 現時醫院有1,600多張病床及超過4,800名員工,是新界東部的區域龍頭醫院,服務範圍廣泛,與沙田慈氏護養院、白普理寧養中心、沙田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大埔醫院及北區醫院組成新界東聯網,為沙田及北區的居民提供服務,並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附設李嘉誠專科診所,提供全面的專科門診服務。.

62 关系: Am730加護病房吳光正大埔醫院外科学威爾士親王中風九龍維景酒店交通諮詢委員會心脏病心臟衰竭化学疗法北區 (香港)北區醫院圓洲角圓洲角巴士總站呼吸道储君內科學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立法會第一城站糖尿病美國眼科学甾體白血病白普理寧養中心螢光假單胞菌非典型肺炎靜脈注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角膜貝勒醫學院葛量洪醫院肝癌脊髓脑膜炎醫院醫院管理局膀胱英国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抗生素根德公爵沙田沙田 (香港)沙田區...沙田區議會沙田圍路沙田醫院沙田慈氏護養院淘大花園港鐵明報新界新界東聯網新界東選區愉翠苑公共運輸交匯處教學醫院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Am730

《am730》是香港發行的一份免費報紙,由香港地產經紀界人士施永青投資創辦、「730媒體有限公司」(AM730 Media Limited)發行,2005年7月30日開始發行。《am730》是繼《都市日報》和《頭條日報》後,香港第三份免費報刊,派發首月每天平均印刷量約四十萬份。 该报經濟觀點方面偏向新自由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但在政治觀點方面偏向中間派,不偏向建制派或泛民主派,並嚴格限制政治廣告在報章刊登。 由于人力資源有限和定位於青少年和白領階層的讀者,《am730》创办初期的派發點不多,集中在白領上班的中區、灣仔和尖沙咀街頭。 自2005年8月29日起,《am730》在多個原九廣鐵路東鐵(上水站除外)、西鐵(朗屏站除外)及馬鞍山鐵路(第一城站、石門站、馬鞍山站)車站免費派發,報刊形成較為穩定的讀者群。現時在不少港鐵站外和屋苑皆有派發。同時,该报还在香港各大專院校均設立了派發點。.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Am730 · 查看更多 »

加護病房

,是醫院內為需要高度密集醫療照料的重病傷患所特設的病房。為避免來自外界的干擾及感染,加護病房採密閉式設計,對訪客入內及會面時間皆有嚴格限制。加護病房內設有諸多設備與儀器以隨時監測患者的身體變化,並由醫療人員24小時輪班照顧。 加護病房的概念最早是由位於德國漢諾威的的外科醫生William Mosenthal所提出。.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加護病房 · 查看更多 »

吳光正

吳光正(英語:Peter Woo,),於上海出生,香港著名商人,已故船王包玉剛第二女婿,前九龍倉集團主席、現任首席顧問,曾擔任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曾任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2000年至2007年)。.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吳光正 · 查看更多 »

大埔醫院

大埔醫院(Tai Po Hospital)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的一間公立醫院,座落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全安路9號,毗鄰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佔地約4.46公頃,成立於1981年。現在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隸屬新界東醫院聯網。 全院由主座大樓及綜合大樓組成,週圍設有青蔥休憩空地,為病人提供作康復運動之用。現時醫院共有827張病床;包括467張普通科病床及360張精神科病床。 目前,醫院主要接收轉介自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北區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以及在醫管局中央護理輪候名冊內的病人。.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大埔醫院 · 查看更多 »

外科学

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療。外科學和所有的臨床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後, 而且外科學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症、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後的照顧、手術的併發症與預後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发现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也就已经从战争、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外科的实践经验。现代外科学开创于19世纪末,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代理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 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渐深化及完善。 临床外科学根据治疗目标的不同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乳房、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腹腔外科则可细分为肛肠、肝胆、上消化道外科等等)、心臟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合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等。廣義的外科學則尚可包含眼科、妇产科、口腔頜面外科等。 外科经常處理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隨著藥物、早期诊断技术與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併發症不可或缺的後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視鏡手术)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外科学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親王

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Tywysog Cymru),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頭銜賜與王儲。.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威爾士親王 · 查看更多 »

中風

中風(stroke),又稱作腦血管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簡稱CVE)、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簡稱CVA)、腦血管病變(cerebrovascular incident,CVI)、或腦病突發(brain attack),是指腦部缺血造成的腦細胞死亡 -->。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 -->。 不論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腦中風都會造成腦功能異常。 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無法移動單側的肢體或者是一邊的身體沒有感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暈昡、等等。 --> 中風的症狀通常在發生後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症狀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有時會稱它為「暫時性腦缺血(英語: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或小中風。 If symptoms last less than one or two hours it is known as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or mini-stroke.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中風 · 查看更多 »

九龍維景酒店

九龍維景酒店(Metropark Hotel Kowloon),前稱 京華國際酒店,是香港一間四星級酒店,位於九龍何文田窩打老道 75 號,由香港中旅維景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於2006年改為現稱。.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九龍維景酒店 · 查看更多 »

交通諮詢委員會

交通諮詢委員會(簡稱交諮會)(英文:Transport Advisory Committee)是香港一個公營機構,現時由香港行政長官委任,負責就香港的交通運輸事宜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出意見。該會於1965年12月成立。現任主席是廣西政協郭琳廣律師。.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交通諮詢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心脏病 · 查看更多 »

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Insuffisance cardiaque,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臟衰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時則指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當心臟無法推送足量維持身體所需,心臟衰竭於焉而生。在醫學術語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又稱CCF, congestive cardiac failure)或慢性心臟衰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同義且可互換使用。心臟衰竭症狀通常包含呼吸困難、過度疲憊與下肢水腫。呼吸喘特別在運動、與時容易症狀加劇。心臟衰竭通常會限制病患行動與運動的可負荷量,即便控制得宜,運動量依然受限。 造成心臟衰竭的常見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包含曾有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房顫動、、和心肌病變。這些原因會造成心臟結構或功能的改變,進而造成心臟衰竭。根據左心室(LVE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異常與否,心臟衰竭分為兩類:低收縮分率心衰竭(HFrE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和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HFpE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兩者的病理機轉不同,對藥物治療反應與預後亦不相同。疾病嚴重程度通常以運動耐受力下降多寡來分級。心臟衰竭並不等同於心肌梗塞(部份心肌壞死)或心跳停止(所有血流皆停止)。其他可能和心臟衰竭有類似症狀的疾病包括:肥胖、腎臟問題、肝臟問題、貧血、等。 心臟衰竭的診斷是根據病史及理學檢查,並透過心臟超音波確認診斷。抽血檢查、心電圖、則適用決定心臟衰竭的潛在成因。心臟衰竭的治療端視嚴重度與成因。對控制穩定的慢性心臟衰竭病患而言,治療通常包含藥物、生活型態的調整,譬如戒菸、運動、飲食控制等。對低收縮分率心衰竭病患而言,建議使用藥物包含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與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對於較嚴重者,可使用醛固酮拮抗劑、血管張力素受體抑制劑或肼苯太素併用。對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患者,則需要治療相關健康問題。利尿劑因為有助於避免體液滯留,所以建議服用。必要時視情況,則可使用心律調節器或。然而嚴重患者對上述治療反應不佳,可考慮或心臟移植。 尤其是在状况“轻”的情况下心衰竭往往由于没有共同承认的定义以及难以诊断而不被诊断出来。心臟衰竭是常見、高醫療支出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在已開發國家,約2%的成人有心臟衰竭,而年齡高於65歲者則增加至6-10%。甫診斷心臟衰竭第一年的死亡風險為35%,往後每年則降低至10%。此風險與某些癌症類似。在英國心臟衰竭佔緊急入院的5%。即使使用最好的治疗,心衰竭的年死亡率为10%。心衰竭是导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入院的主要原因。有關心臟衰竭的文獻,最早由紀錄於西元前1550年。.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心臟衰竭 · 查看更多 »

化学疗法

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mo),是用特殊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為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不過在治疗中,普遍會為患者帶來明显的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為患者带来不适感。化疗是指应用药物治疗癌症。这些可杀灭肿瘤细胞,有时称为细胞毒药物。许多化疗药物来源于自然,如:植物,其他是人工合成。目前已超过50种化疗药物,常用的有:、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经常以不同的强度联合应用。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是一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治疗手段。.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化学疗法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區醫院

北區醫院(North District Hospital)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保健路9號,成立於1998年2月27日,是香港首間由醫院管理局全盤計劃和興建的公立普通科醫院,歷時3年2月建成,並於1998年11月14日開幕,隸屬於新界東聯網。快速的興建是為了服務人口急速增長的北區。醫院用地前身為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的天祥營。 北區醫院提供了24小時急症室服務、日間醫療護理服務和社康護理服務,設超過600張住院病床、專科門診服務以及日間醫療護理和社康設施。現時的北區醫院管治委員會委員名單中有兩位重要成員,包括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羅思偉醫生和北區醫院行政總監孫天峯醫生。.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北區醫院 · 查看更多 »

圓洲角

圓洲角(Yuen Chau Kok)位於香港沙田區,70m,昔日叫圓洲(Yuen Chau),曾是個在沙田海中央的小島,後因沙田填海工程而與小瀝源和沙田圍等地連接在一起,現已成爲城門河人工河道東岸「城河東」區域的一部分。.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圓洲角 · 查看更多 »

圓洲角巴士總站

圓洲角巴士總站,現稱威爾斯親王醫院巴士站,位於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圓洲角威爾斯親王醫院正座外,是一個坑狀露天車站。.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圓洲角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呼吸道

呼吸道是指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空气所要通过的所有器官的总称。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系统还包括空气不必通过的、单对呼吸过程依然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橫膈膜。 呼吸道可以分三部分:.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呼吸道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內科學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專科,幾乎是所有其他臨床醫學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它的內容包含了對疾病的定義、病因學、致病機理、流行病學、自然史、症狀、症候、實驗診斷、影像檢查、鑑別診斷、診斷、治療和預後等。 內科學的方法是透過病史詢問或面談後,進行理學檢查,根據病史與檢查所見做實驗診斷與影像檢查,以期在眾多鑑別診斷中排除可能性較低者,獲得最有可能的診斷;獲得診斷後,內科的治療方法包含追蹤觀察、生活方式、藥物、介入性治療(如心導管、內視鏡)等,根據病人的狀況調整藥物之使用,防止並處理副作用及併發症。.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內科學 · 查看更多 »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

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簡稱監警會,Independent Police Complaints Council,縮寫:IPCC)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的法定機構,職責是監察和覆檢香港警務處投訴及內部調查科所調查的個案,前稱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一城站

一城站(City One Station)是港鐵馬鞍山綫的一個架空車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圓洲角插桅杆街愉田苑與欣廷軒之間,鄰近沙田第一城,於2004年12月21日啟用。.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第一城站 · 查看更多 »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缩写为DMs,简称diabetes)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的特徵是患者的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高血糖會造成俗稱「三多一少」的症狀:、 、及體重下降。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其症狀會在一個星期至一個月期間出現,而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則較後出現。不論是哪一種糖尿病,如果不進行治療,可能會引發許多併發症。一般病徵有視力模糊、頭痛、肌肉無力、傷口癒合緩慢及皮膚很癢。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酸血症與;嚴重的長期併發症則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慢性腎臟病、、以及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有兩個主要成因:胰臟無法生產足夠的胰島素,或者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全世界糖尿病患人數,1997 年為 1 億 2,400 萬人,2014年全球估计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患人數快速增加及其併發症,造成財務負擔、生活品 質下降,因此聯合國將每年的 11 月 14 日定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糖尿病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眼科学

科学是醫學上研究眼部疾患一個分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可侵犯眼部的病理及眼內科和外科處理,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皆含括在內。 1851年,德国的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发明了检眼镜,眼科学才真正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眼科学 · 查看更多 »

甾體

類固醇(steroid)是屬於脂類的一類,特徵是有一個四環的母核。 所有類固醇都是從乙酰輔酶A生物合成路徑所衍生的。不同的類固醇在其附在環上的官能團有所不同,而其基本結構都是有一個環戊烷多氫菲核。現時從植物、動物及真菌中確認的有數以百種的類固醇。.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甾體 · 查看更多 »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英文名稱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 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這些異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發育完成,稱之為芽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症狀可能包含:出血與淤斑、疲倦以及感染風險增加。這些症狀會因缺乏正常血球而發生。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游離輻射、部分化學物質如苯、曾接受化療、唐氏綜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四大類型,以及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白血病與淋巴瘤同屬影響血液、骨髓與淋巴系統的腫瘤當中的一種,此大類疾病被稱為。白血病的診斷方法主要靠血液檢查與。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會採用所謂「」的策略。 預後方面,已開發國家比以前有明顯進步,以美國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57%。兒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據白血病的類型不同,大約在60到85%之間。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療痊癒且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之後終身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療有可能需要配合輸血或及疼痛管理。安寧緩和治療不論有沒有進一步治療以控制,都可能有幫助。 2012年,共有35.2萬位新的白血病病患,並造成26.5萬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中3/4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90%的成人病患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被確診的種類。白血病最常在已開發國家出現。在美國,白血病一年的醫療支出為54億美元。.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白普理寧養中心

白普理寧養中心(英語:Bradbury Hospice)是香港首間專為末期病人提供善終服務的院舍,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亞公角亞公角山路17號。在1992年11月7日,正式由善終服務會成立,自從1991年12月1日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 白普理寧養中心主要為病人提供癌症治療服務、善終服務,哀傷服務小組在病人離世後為其家人提供全面的哀傷支援服務。 另外,白普理寧養中心也為醫科學生、醫生、護士及其他專業人員提供教學服務,包括研習班、講座及課程。1995年5月,開始與醫院管理局的深造學院合辦善終護理服務證書課程。 File:BradburyHospice_MemorialPlate_1.jpg|紀念銅牌(一) File:BradburyHospice_MemorialPlate_2.jpg|紀念銅牌(二) File:BradburyHospice_MemorialPlate_3.jpg|紀念銅牌(三).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白普理寧養中心 · 查看更多 »

螢光假單胞菌

螢光假單胞菌,又稱螢光菌(學名Pseudomonas fluorescens),為革蘭氏陰性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之中。对植物无致病作用(non-pathogenic),使用抗生素莫匹羅星可以從這種菌分离出。.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螢光假單胞菌 · 查看更多 »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一个总称,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這些病原體,有可能是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退伍軍人菌引起的肺炎症状,也可泛指不是由细菌所引起的肺炎症状。 2003年4月起在中国广东省及香港地区和首都北京所爆发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也正是由某种冠状病毒引起的,属于非典之一。该病在全球各地广泛扩散,有超过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在中国大陆,“非典”成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代名词。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最早在1938年提出,当时有7名患有肺炎的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细菌性肺炎并不相同,因此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症与流感病人相似,病症会发烧、肌肉疼痛等,但肺部有发炎迹象。与典型细菌性肺炎最大的不同在于患者不会有毒性病容,例如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等状况。非典型肺炎病人也不会有浓痰。 支原体肺炎是这类肺炎最重要的致病原因,除此之外其他病原还包括了嗜肺军团菌、鹦鹉热、甲型流感并发肺炎等。 非典型肺炎病症的潜伏期大约在4-11天左右,病人表现为发热,同时伴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和乏力,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干咳等: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多数病人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肺部可闻少许干湿罗音。多数病人白细胞不升高,少数白细胞降低或/和血小板降低。该病症可能通过飞沫、分泌物和接触呼吸道而感染。.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非典型肺炎 · 查看更多 »

靜脈注射

脈注射是一種醫療方法,即把血液、藥液、營養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中。靜脈注射可分短暫性與連續性,短暫性的靜脈注射多以針筒直接注入靜脈,即一般常見的「打針」。 連續性的靜脈注射則施以靜脈滴注,連接軟喉的藥水樽會倒掛於架上,俗稱「(打)吊點滴」、「(打)吊针」、「输液」、「(打)吊瓶」、「输水」(中國大陸俗稱「掛水」,香港俗稱「吊鹽水」),為將留置針插入靜脈後固定,然後接上可更換或補充的瓶裝或袋裝醫療液體。 如果短暫性靜脈注射的液體多於50毫升的話也會使用點滴的方式注入。也有吸毒者使用靜脈注射來吸食毒品。静脉注射也是死刑的行刑方式之一。.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靜脈注射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81年,為香港中文大學其中一所學院,由五所分學院組成,設有多種醫療科學課程提供予本科及研究生,包括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學及中醫學 。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為有關學院的教學醫院及研究基地。除中醫學採用中英雙語模式教授外,其餘課程均以英語教授。 中文大學醫學院為香港僅有的兩所醫學院之一,也是香港僅有的兩所提供醫學和藥學課程的大學。另一所為歷史較悠久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角膜

角膜又称黑眼珠,是眼球最前方的透明多層組織,其作用為: 1.初步集中進入眼球內的光 2.防止異物進入眼球 角膜位於虹膜、瞳孔及前房前方,並為眼睛提供2/3的屈光力(角膜的屈光力是眼球中最強),進入眼球的光在經過角膜後,通過晶状體的折射,光線(影像)便可以聚焦在視網膜上。角膜的折光能力之所以是屈光系統中最强的,是因为它直接和空气接触。 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經末梢,如有外物接觸角膜,眼瞼便會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護眼睛。為了保持透明,角膜並沒有血管,透過淚液及房水獲取養分及氧氣。 人類角膜直徑約11.5毫米,中心厚度約有0.5至0.6毫米,邊緣厚度則約0.6至0.8毫米。 角膜过凸是真性近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也是角膜塑形镜与激光手术(LASIK等)防治真性近视方法作用的部位。.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角膜 · 查看更多 »

貝勒醫學院

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是美國的一所私立醫學院,被認為是全美最傑出的醫學院之一。它位於德克薩斯州的休士頓,位於著名的德克薩斯醫學中心裡面。 貝勒醫學院是全美少數資金超過十億美金的學校之一,在USNEWS全美醫學院排名當中,貝勒醫學院於醫學研究項目排在全美第十,臨床治療排在第十一,博士班排名二十二。全美能夠在醫學院,治療部和生物研究三方面均進入前10%的機構僅有4家:貝勒醫學院、杜克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以及華盛頓大學。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強項在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心血管疾病以及幹細胞研究。 該校1900年原成立於達拉斯,為達拉斯大學醫學部,三年後依附於Waco的貝勒大學,並於1943年脫離貝勒大學而獨立,並且搬移到休士頓,現在與貝勒大學是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學校。.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貝勒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葛量洪醫院

葛量洪醫院(Grantham Hospital)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57年,位於香港香港島香港仔南部的黃竹坑黃竹坑道125號,由香港醫院管理局管理,隸屬港島西醫院聯網。該院毗鄰黃竹坑醫院,但後者隸屬港島東醫院聯網。.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葛量洪醫院 · 查看更多 »

肝癌

cholangiocarcinoma) 肝癌(Liver cancer)是指發生於肝脏或從肝臟開始的恶性肿瘤。癌症也可能從其他部位轉移到肝臟,稱為,其比例比肝臟原生性的肿瘤要高。肝癌的症狀包括右側下方的腫塊或疼痛、腹水、黄疸、容易瘀傷、體重減輕以及身體的虛弱。 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是酒精造成的肝硬化。其他原因包括黃麴毒素、及 -->。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HCC),佔總病例的八成,其次的是膽管癌 -->。其他較少見的有及。可以透過血液檢驗及醫學影像來診斷,並透過組織活檢來證實。 預防性的手段有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治療已罹患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病患,以避免其進展成癌症 -->。若是的病患,會建議進行。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靶向治疗及放射線療法 -->,特定情形下也可以進行電燒、或是 -->。小於1公分的腫塊可以先進行積極觀察,再評估是否介入。 原發性肝癌是出現頻率第二高的癌症(6%),致死率則是第六高(9%)。2012年有78.2萬人罹患肝癌,造成74.6萬人死亡。2013年有30萬人是因為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34.3萬人是因為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9.2萬人是因為酒精引發肝癌死亡。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流行的地區,肝癌發生率也比較高,包括亞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男性罹患肝細胞癌症比率比女性要高。最常在55歲到65歲之間成人中診斷出肝癌 -->。美國肝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8%-->.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肝癌 · 查看更多 »

脊髓

脊髓(Spinal cord)是细细的管束状的神经结构,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護;是源自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送脑与外周之间的神经信息。.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脊髓 · 查看更多 »

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是指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急性炎症,而这些保护薄膜被统称为脑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頭痛,以及頸部僵硬。其他症狀還包含或意识意识改变、呕吐、,或。儿童通常只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易怒、精神萎靡,或餵食困難。如果出现皮疹,則該脑膜炎可能可以提示腦膜炎發生的原因,如可伴随某种形態的皮疹。 脑膜炎的病原體可能包含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药物偶爾也可能會引致腦膜炎。脑膜炎由于其发炎位置接近大脑和脊髓,因此可能致命,所以腦膜炎被歸類在之中。腰椎穿刺是診斷或排除腦膜炎的重要依據,其作法是將穿刺针戳入後,採集大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髓液(CSF)檢體,並送往实验室进行医学检验。 有些腦膜炎可以藉由接種疫苗來進行避免,如腦膜炎雙球菌、流行性腮腺炎、肺炎鏈球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等。某些類型的腦膜炎可以用抗细菌药治療,目前腦膜炎的第一線治療即是立即給予抗细菌药或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也可用於預防严重炎症所带来的并发症。脑膜炎可引致严重的长期后遗症,如失聪、癫痫、脑积水、,尤其是在未有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 2015年,全球罹患腦膜炎的人口大約870萬人左右,並造成37.9萬人喪生。比起1990年致死的464,000人已經有所下降。在妥善治療下,細菌性腦膜炎的死亡率可以降至15%以下。漠南非洲每年12月至隔年6月之間,會爆發大規模的細菌性腦膜炎疫情,該區域甚至因此被稱為。其他區域有時也會爆發小規模的疫情。腦膜炎一詞的原文「Meningitis」,來自於古希臘語「μῆνιγξ」(meninx),意指「膜」;而後面的「-itis」則代表「炎症」之意。.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脑膜炎 · 查看更多 »

醫院

医院是治疗和护理病人的机构,也兼做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在日语跟臺灣話等也稱為病院。是由专业分工的医院职员通过医学检查、检验、治疗等设备提供醫療及患病休養服務的一种醫療機構,其服務對象為觉察或认可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有嚴重问题的疾病患者、傷者和接受分娩的孕婦,或者是受到家人和朋友极力劝导到医院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或者是需要常规健康管理的一般人士。虽然也有同普通诊所类似的门诊服务,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医院的留院治疗资源、规模、模式。 大部分医院通常是由政府部門资助,或由宗教團體、社會組織、公司或慈善机构的慈善捐款,不以盈利為目的。同時,也存在以盈利為目的的私立醫院。.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醫院 · 查看更多 »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截至2018年4月1日,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3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6,000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醫院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膀胱

膀胱是哺乳动物贮尿的囊状器官,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小便。 经肾脏过滤之后的含有代谢产物的体液流入膀胱,形成尿液;当排尿时,膀胱壁的肌肉收缩,出口处的括约肌放松。.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膀胱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通常簡稱為大埔那打素醫院;英文: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是香港公立醫院之一,於1887年由倫敦傳道會創立,為香港第一所採用西法醫療的華人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現今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隸屬於香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為一間地區綜合全科醫院,提供各專科門診和全日急診服務。新院自1997年1月起投入服務,提供400張病床。.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 查看更多 »

抗生素

#重定向 抗细菌药.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抗生素 · 查看更多 »

根德公爵

根德公爵(Duke of Kent)是英國貴族和大不列顛貴族中,一個多次冊立的銜頭,最近一次冊立是授予佐治五世國王的四子。現任根德公爵是愛德華王子。.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根德公爵 · 查看更多 »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 · 查看更多 »

沙田 (香港)

沙田(Sha Tin,非正式亦作Shatin)是香港沙田區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界的東部,涵蓋火炭以南、大圍以北的城門河兩岸土地,原稱瀝源(Lek Yuen)。沙田在197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來的沙田海南部如今僅剩一條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現時,城門河以西前沙田墟一帶已建成「沙田市中心」。 2011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然而在沙田新市鎮數十年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大量以「沙田」爲名的建築物、屋苑和組織,如沙田第一城、沙田廣場、沙田體育會等都選擇使用“Shatin”作爲對應中文名稱中「沙田」二字的英文名詞。不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使用英文說出「沙田」之名時都不會區分“Sha Tin”和“Shatin”之發音差異。.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 (香港)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區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議會

沙田區議會,香港新界沙田區的區議會。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議會,共有39名議員,當中包括38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會議地址是新界沙田上禾輋路一號沙田政府合署四樓。 沙田區議會的會徽背景是青綠色。圖案的線條就像河流一樣,代表沙田的城門河。.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沙田圍路

沙田圍路(Sha Tin Wai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馬路,位於新界沙田,從大老山公路(2號幹線出口4)開始,至大涌橋路與沙燕橋交界止,西接沙田鄉事會路。.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圍路 · 查看更多 »

沙田醫院

沙田醫院(Shatin Hospital)成立於1991年12月2日,並於1994年2月1日全面開放。沙田醫院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亞公角亞公角街33號,城門河道之東南岸,隔河面對彭福公園及沙田馬場。 沙田醫院前稱「沙田護養院」。鄰近的醫療機構包括沙田慈氏護養院及白普理寧養中心。.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醫院 · 查看更多 »

沙田慈氏護養院

沙田慈氏護養院(英語:Cheshire Home Shatin)是香港一間公立的延續護理醫院,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亞公角亞公角山路30號,由香港慈氏安養院基金會在1991年創立。現在是由醫院管理局管理,屬於新界東聯網。 護養院為各類病人提供服務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訓練、中途住宿設備、社工服務及X光檢查等。護養院為中度傷殘人士提供家庭式的住院環境,並鼓勵院友參與院舍的日常運作及管理,增加歸屬感。.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沙田慈氏護養院 · 查看更多 »

淘大花園

淘大花園(英文:Amoy Gardens)是香港一個大型私人住宅項目,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佐敦谷,位置也是牛頭角市中心,是牛頭角區最大型的私人屋苑,而淘大商場也是區內重要商場之一;屋苑前身是淘化大同食品(英文:Amoy Food)的醬油食品工場,Amoy則是廈門的英文舊稱。屋苑建於1980年至1987年,1981年開始入伙,發展商兼大業主為恒隆地產。在過去三十多年內,經多次商業併購出售,除了中文和英文名稱獲得保留之外,今日的淘大花園和淘大商場,不再與淘大食品存有任何關係,只是恒隆地產旗下的地產項目。 它與附近的德福花園及得寶花園,是牛頭角及九龍灣兩區置業熱門樓盤,故被合稱「九龍灣三寶」。.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淘大花園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聯網

新界東聯網標誌 新界東聯網(全稱新界東醫院聯網,New Territories East Cluster)是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地區性醫院聯網,於2001年10月成立,負責服務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部份西貢區居民約132萬人口;現任總監為羅思偉醫生(此前為總辦事處策略發展總監)。.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新界東聯網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新界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愉翠苑公共運輸交匯處

愉翠苑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Yu Chui Court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新界沙田區的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鄰近港鐵第一城站,在2001年11月落成。交匯處亦是九條巴士路線的總站,位於愉翠商場地下。.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愉翠苑公共運輸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教學醫院

教學醫院是指具有教學用途,提供在學的醫學院及護理學院學生見習、實習和作研究的醫院。這類醫院通常都是由大學的醫學院開設,或由政府指定大學的醫學院駐守。.

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和教學醫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威爾斯醫院威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