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肝癌

指数 肝癌

cholangiocarcinoma) 肝癌(Liver cancer)是指發生於肝脏或從肝臟開始的恶性肿瘤。癌症也可能從其他部位轉移到肝臟,稱為,其比例比肝臟原生性的肿瘤要高。肝癌的症狀包括右側下方的腫塊或疼痛、腹水、黄疸、容易瘀傷、體重減輕以及身體的虛弱。 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是酒精造成的肝硬化。其他原因包括黃麴毒素、及 -->。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HCC),佔總病例的八成,其次的是膽管癌 -->。其他較少見的有及。可以透過血液檢驗及醫學影像來診斷,並透過組織活檢來證實。 預防性的手段有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治療已罹患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病患,以避免其進展成癌症 -->。若是的病患,會建議進行。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靶向治疗及放射線療法 -->,特定情形下也可以進行電燒、或是 -->。小於1公分的腫塊可以先進行積極觀察,再評估是否介入。 原發性肝癌是出現頻率第二高的癌症(6%),致死率則是第六高(9%)。2012年有78.2萬人罹患肝癌,造成74.6萬人死亡。2013年有30萬人是因為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34.3萬人是因為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9.2萬人是因為酒精引發肝癌死亡。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流行的地區,肝癌發生率也比較高,包括亞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男性罹患肝細胞癌症比率比女性要高。最常在55歲到65歲之間成人中診斷出肝癌 -->。美國肝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8%-->.

32 关系: 外科学上皮組織希腊语丙型肝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乙醇五年存活率瘀斑組織活檢癌症靶向药物靶向治疗血色沉著病血液检查體重下降黃麴毒素黄疸肝硬化肝細胞癌肝臟醫學影像膽管癌致癌物質腹水電燒虛弱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活體組織切片撒哈拉以南非洲放射線療法

外科学

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療。外科學和所有的臨床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後, 而且外科學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症、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後的照顧、手術的併發症與預後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发现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也就已经从战争、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外科的实践经验。现代外科学开创于19世纪末,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代理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 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渐深化及完善。 临床外科学根据治疗目标的不同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乳房、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腹腔外科则可细分为肛肠、肝胆、上消化道外科等等)、心臟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合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等。廣義的外科學則尚可包含眼科、妇产科、口腔頜面外科等。 外科经常處理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隨著藥物、早期诊断技术與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併發症不可或缺的後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視鏡手术)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新!!: 肝癌和外科学 · 查看更多 »

上皮組織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語: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被覆上皮可衍化成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一般所说的上皮指的是被覆上皮。 上皮是一種多樣化的組織;除了極少數例外以外,大部分上皮組織會覆蓋所有身體的表面、體腔及管道。因此,上皮的功能是作爲兩個不同生物隔間之間的介質。所以上皮具有廣泛的功能,例如選擇性擴散、吸收或分泌、物理性保護及阻隔身體。所有這些主要的功能在單一的上皮表面皆可執行。表面上皮所形成的連續性片狀構造是由一或多層細胞組成。細胞間被少量細胞間物質所分開,這些物質可能代表相鄰細胞間癒合的糖盞。上皮細胞彼此之間藉由名爲細胞接合的一些細胞膜特化物而緊密相連,提供了物理性的強度,並作爲訊息和代謝物交換的媒介。所有上皮被不同厚度的基底膜所支撐,基底膜將上皮與下方的支持組織分開,而且不會有血管穿梭其中,因此上皮必須依靠鄰近的支持組織將氧氣和代謝物擴散而來。.

新!!: 肝癌和上皮組織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肝癌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丙型肝炎

是一種由引起的體液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肝臟。初期的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症狀 -->。偶爾會有發燒、小便黄赤、腹痛及黄疸等症狀 -->。約有75%至85%的初患病者,其病毒會持續在肝臟中 -->,早期的慢性丙型肝炎一般沒有症狀 -->,但許多年後會變成,偶爾也會變成肝硬化。有些有肝硬化的患者會有其他的併發症,例如肝功能衰竭、肝細胞癌、或。 該病的傳播大多藉由、消毒不完全的醫療設備、在進行健康照護工作時的還有輸血造成。現在有了血液篩檢作業後,經由輸血而感染的病例已小於兩百萬分之一。還有另一種傳播方式是母親在生產時給嬰孩。一般日常生活的接觸是不具傳染性的。C型肝炎是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其中一種:A型、B型、C型、D型、E型。診斷方法是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血清抗體或是病毒的RNA -->。只要是暴露在危險因子下的民眾,都會建議進行篩檢。 目前還沒有C型肝炎的有效疫苗。預防的方法有針對長期使用靜脈注射藥物的減害計畫,以及檢測捐血者所捐的血液。慢性感染的病患只要給予包括(商品名Sovaldi)或是(商品名Olysio)的藥物治療,大約有90%可被治癒。早前的治療方式還有以干擾素 Pegasys(Peginterferon alfa-2a)混合利巴韦林的合併療法,治癒率大約僅50%且有強烈的副作用 -->。現階段有新型療法,但花費也相對較高。已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考慮 -->。C型肝炎是進行肝臟移植的首要病因,但許多病患在接受肝移植後仍有病毒復發的可能。 據估計,全世界約一億三千萬至兩億人已感染C型肝炎,感染者集中于非洲、中亞及東亞。在2013年,因感染C型肝炎,全球逾三十四萬三千人死於肝癌,又有逾三十五萬八千人死於肝硬化。C型肝炎起初僅被認為是一種非A型或B型的肝炎,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科學家設想,並在1989年被證實。C型肝炎僅感染人類與黑猩猩屬。.

新!!: 肝癌和丙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乙型肝炎

在中国大陆常简称--,顧名思義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肝臟急性或慢性發炎之疾病。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通常持續數週之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型肝炎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5歲後才感染B型肝炎者,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 B肝病毒傳染途經為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在B型肝炎盛行區,母嬰以及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感染族群的大宗。相較之下非B肝盛行區,此疾病的傳染途經則主要為共用靜脈針頭。其它B肝感染風險因子包括:醫護人員、輸血、腎臟透析治療,以及照護機構常住者。刺青和針灸曾經在1980年代造成許多B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隨著消毒技術的進步此情況已經少見。B型肝炎病毒幾乎完全不會藉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噴嚏或哺乳等方式傳染,暴露感染風險後約30至60天可確診,包括檢驗血液中B肝病毒抗原以及人體產生B肝病毒的抗體。B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一種: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肝炎病毒。 自1982年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首日施打第一劑,接著需定期完成第二劑或第三剂甚至更多的接種,方能獲得最佳的疫苗保護力,估計可達95%。於2006年統計,全球約180個國家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列為國家的衛生政策之一。並同時要求輸血用的血液皆須接受B型肝炎病毒的檢驗,並且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感染。在感染的初期,護理照護需視病患的症狀所調整。若患者有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則給予抗病毒藥物,如惠立妥(Tenofovir)或干擾素,但這些藥物價格不菲。若病情發展嚴重,惡化成肝硬化,則將會是可供選擇的醫療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作息維持正常,B肝相關檢驗指數均在安全範圍內,即被視為健康帶原者,與常人無異。 據估計,全球每三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估計每年因B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2006年中國人口中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2006年开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 监测点”调查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 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B型肝炎與肺結核、血吸蟲病和愛滋病並列為中國四大傳染病。在亞洲東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有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之趨勢,約有5至10%的成年人為帶原者,而在歐洲以及北美洲,帶原的比例降為不到1%。由於病毒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故在早期此疾病亦被稱為血清型肝炎(Serum Hepatitis)。目前雖有B型肝炎疫苗,部份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口服劑型的疫苗。此病毒有可能也能感染其他靈長目人猿總科的動物。.

新!!: 肝癌和乙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乙型肝炎疫苗

B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常簡稱B肝疫苗。是用來預防B型肝炎的疫苗。第一劑建議於出生後的24小時內就注射,要視情況決定之後還須追加第二或第三劑 -->。這包括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例如患有艾滋病的人,或是早產兒 -->。若是身心健康且有定期接種疫苗,則保護力可高達95% 。 高風險族群會建議進行血液檢測以確認疫苗的效用 -->。有免疫功能問題的病人可能有追加注射疫苗的必要,但一般民眾則大多不需要 -->。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尚未有健全免疫力的病患,之後追加施打的疫苗應增加 -->,此疫苗會經由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種。 B型肝炎疫苗較少會引發嚴重的副作用 -->,在注射的當下可能會感到些許疼痛 -->。在懷孕或是哺乳期間依舊可以施打疫苗 -->。並沒有證據顯示B肝疫苗和格林-巴利症候群有相關性 --> 。現今使用的疫苗是利用DNA重組技術製成的 -->,可以單獨使用或和其他疫苗混合施打。 第一種B肝疫苗是在1981年經美國核准,1986年另一種更加安全的疫苗接著問世。目前此藥名列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內,同時也是基礎醫療裡很重要的藥物之一。2014年單劑的量販價介於0.58至13.20美元間,在美國的售價則落在50到100美元的區間內。.

新!!: 肝癌和乙型肝炎疫苗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新!!: 肝癌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五年存活率

五年存活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是一種的類型,用來計算特定疾病的預後情況,通常是從確診開始進行計算。早期診斷的,可能會影響五年存活率的解釋程度。 五年存活率有絕對與相對的存活率表示方式,而相對存活率最常使用。.

新!!: 肝癌和五年存活率 · 查看更多 »

瘀斑

斑是指皮肤表面直径 10 毫米以上的紅色或紫色血斑。其他大小的紅色或紫色的血點塊或血斑請參見:瘀點,紫斑 当身体被硬物捶击时,皮膚下的血管会破裂,造成血液流出到相鄰的皮下组织,這些積聚在皮下組織的血液會在表皮外顯現成瘀斑。通常小而痛淤斑也可以造成血腫,甚至可以造成其他身体部位的伤害。淤斑也可以因为是内伤或是骨骼断裂造成的。通常,一个人受伤后,接下来的几天,受伤处会出现紫色或红色的瘀斑。.

新!!: 肝癌和瘀斑 · 查看更多 »

組織活檢

#重定向 活體組織切片.

新!!: 肝癌和組織活檢 · 查看更多 »

癌症

症(英語:Cancer)又名為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医学中称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体内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转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細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轉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过程受到干扰。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100-350/100000。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新!!: 肝癌和癌症 · 查看更多 »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也称「靶向治疗药物」或「標靶藥物」,是一类只针对某一些特殊组织、细胞起作用的药物。最初靶向药物是被作为抗癌药物而开发的,但随着其发展,现在靶向药物的功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抗癌药物。.

新!!: 肝癌和靶向药物 · 查看更多 »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或靶向分子治疗(英語:Targeted Therapy、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是一种以干扰癌变或肿瘤增生所需的特定分子来阻止癌细胞增长的一种药物疗法,而非一般的干扰所有(不稳定细胞)的传统化疗法。放射疗法尽管是针对特定肿瘤的,但是并非此处“靶向”的含义。 癌症靶向治疗在被认为是比当今其他疗法更加有效,并且对正常细胞伤害更小的疗法。 靶向治疗可以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癌,淋巴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以及其他一些癌症。 Mark Greene在1985年报告,确切的实验(在体内和体外环境用单克隆抗体处理Her2/neu软化细胞)表明靶向治疗会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型。 一些人拒绝接受靶向治疗这个术语所指的药物是没有选择性的这种观点。“靶向治疗”这个术语有时在文章中,会带双引号出现。.

新!!: 肝癌和靶向治疗 · 查看更多 »

血色沉著病

血色沉著病(Hemochromatosis),又名血色素沉著症、血鐵沉積症或血色病是指:.

新!!: 肝癌和血色沉著病 · 查看更多 »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指通过採血以获得受检者的血液,并利用其进行临床检查以获取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检师进行检验。.

新!!: 肝癌和血液检查 · 查看更多 »

體重下降

重下降(Weight loss)在醫學、健康或是體適能領域中,是指人體体重的下降,可能是因為體液的減少、體脂肪或脂肪組織的減少,也有可能是淨體重(lean mass,無脂肪體重,是指骨骼矿物质、肌肉、肌腱及其他结缔组织的總重)的減少。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所造成、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影響,不過也可能是有意調整下的結果,調整的原因可能是要改善實際超重或肥胖,也有可能是自認超重或肥胖而進行調整。若不是因為運動,也不是因為減少熱量攝取,而出現沒有原因的體重下降,會稱為惡病體質,可能是嚴重疾病的症狀。若是因為一些原因,刻意讓體重下降,一般會稱為減肥。.

新!!: 肝癌和體重下降 · 查看更多 »

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aflatoxin),也稱作黃麴黴素,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寄生麯黴等另外几种黴菌在黴變的穀物中產生,如大米、豆類、花生等,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加熱至280℃以上才開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熱不易破壞其結構。進入體內后,黃麴毒素主要在肝臟內代謝,產生活性環氧化中間產物或羥基化,最終生成毒性較低的黃麴毒素M1。 ,米儲存不當,極容易發霉變黃,產生黃麴毒素。1960年在英國發生了因餵食黃麴毒素花生粕而導致大批火雞暴斃事件。 警惕黃麴毒素的危害,要注意剔除霉變的食物顆粒,.

新!!: 肝癌和黃麴毒素 · 查看更多 »

黄疸

黃疸(jaundice、icterus)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因為體內胆红素過高,造成皮膚及巩膜發黃或是發綠的症狀,一般會伴隨發癢糞便蒼白及尿液顏色偏深的情形。新生兒黃疸是出生後前三天內出現的黃疸,大部份會自然痊癒,不會造成問題。不過若新生兒的胆红素非常高,或是黃疸時間太長,可能會出現稱為的腦部損傷。 黃疸有許多的原因,有些不嚴重,有些則可能會致命,正常人體血液中胆红素的濃度會在 1.0 mg/dL(17 µmol/L),一般黃疸患者的胆红素濃度會超過2–3 mg/dL(34-51 µmol/L)。高胆红素可分為兩種:非結合性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過高及結合性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過高,若是結合性胆红素過高,會在尿液中檢驗出胆红素。也有一些黃疸以外的原因會造成皮膚發黃,包括食用大量含胡蘿蔔素的食物造成的,或是使用像利福平之類的藥物。 非結合性胆红素過高可能是因為、、像吉爾波特症候群之類的基因問題、長時間沒有進食、新生兒黃疸或是,結合性胆红素過高可能是因為肝硬化或是肝炎、感染、藥物或是膽管堵塞。在已開發國家,膽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藥物或是膽管堵塞,而在開發中國家較常見原因是因為、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虫病或是疟疾等傳染病膽管堵塞也可能是因為膽石症、癌症及胰腺炎。進行像超聲波之類的醫學影像檢查可以檢查是否有膽管堵塞的情形。 黃疸的治療和其造成黃疸的原因有關。若是有膽管堵塞,一般需進行手術,否則會進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治療造成黃疸的傳染病,也可能會停用造成黃疸的藥物。對於新生兒則視年齡及早產程度的不同而定,若胆红素濃度會超過4–21 mg/dL(68-360 µmol/L),會進行光照治療或是換血。發癢的症狀可以透過胆囊引流或用熊去氧胆酸來改善。黃疸的英文jaundice源自法文jaunisse,意思是「黃病」。.

新!!: 肝癌和黄疸 · 查看更多 »

肝硬化

肝硬化(Zirrhose,cirrhose,cirrosis,cirrhosis,)指的是肝臟因長期受到傷害,導致最後無法正常運作。肝硬化是漫長的過程,在早期通常沒有症狀,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可能開始感到容易疲倦、虛弱、下肢水腫、皮膚泛黃、容易瘀青、產生腹水、或是在皮膚上見到等等。腹水一旦發生就可能發生。其他與肝硬化相關的疾病與症狀還有、由於破裂而造成的吐血、肝肾综合症、以及肝癌等。肝腦病變可能造成患者意識混亂甚至陷入昏迷。 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酒精、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一般而言,連續數年每日飲酒超過2-3杯,就可能會造成肝硬化,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則有許多原因,包括:體重過重、糖尿病、高脂血症與高血壓。其他較不常見造成肝硬化的原因還有、、血色沉著病、藥物影響與膽結石。病理上,肝硬化的病人的肝臟組織會被疤痕組織取代而無法正常工作,造成肝功能的喪失。肝硬化的診斷需要抽血檢驗、影像學檢查或肝臟切片檢查。 部分肝硬化病因如B型肝炎等,可以靠疫苗接種預防。肝硬化的治療依其原因而不同,但其治療目標大多是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並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一般會建議肝硬化病人戒酒,而B型或C型肝炎患者可能能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自體免疫性肝炎可以用類固醇治療。膽烷酸可能對膽管阻塞造成的肝硬化有幫助。藥物治療也對肝硬化的常見併發症有幫助,如水腫、肝腦病變、食道靜脈曲張等。嚴重的肝硬化病人可能可以接受。 肝硬化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自1990年的80萬人攀升到2013年的120萬人,120萬人當中有38.4萬人是由於酒精造成、35.8萬人是由於患有C型肝炎,而B型肝炎則造成了31.7萬人喪生。在美國患有肝硬化的男性多於女性。最早關於肝硬化的可考證記載,是由希波克拉底於前5世紀所描述。肝硬化為一種新詞,其字源由希臘文的「黃色(κιρρός)」與「狀況(-ωσις)」組成。.

新!!: 肝癌和肝硬化 · 查看更多 »

肝細胞癌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簡稱HCC)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类型的慢性肝癌,并且在肝硬化的患者中也是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它發生在慢性肝臟炎症的環境中,並且與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或與酒精或黃曲霉素等毒素接觸相關性極高。 某些疾病,如血色素沉著症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也會顯著增加發展為肝細胞癌的風險。 代謝綜合徵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稱“非酒精性脂肪肝”或“假性酒精性肝病”。是一種肝組織學改變與酒精性肝病相類似,但無過量飲酒史的臨床病理綜合徵。)也被越來越多地認定為肝細胞癌的危險因素。  與任何癌症一樣,肝細胞癌的治療和預後根據腫瘤組織學特徵,大小,癌細胞擴散程度以及整體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 絕大多數HCC發生在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乙型肝炎感染流行的國家,許多人因出生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由於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增加,美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HCC發病率正在上升。 由於不明原因,男性比女性更常見。 .

新!!: 肝癌和肝細胞癌 · 查看更多 »

肝臟

Labeled human liver 肝脏(英語:liver)為脊椎動物體內的一種器官,以代謝功能為主,並扮演著除去毒素,儲存醣原(肝醣),分泌性蛋白質合成等角色。肝臟也會製造膽汁。在醫學用字上,常以拉丁語字首hepato-或hepatic來描述肝臟。.

新!!: 肝癌和肝臟 · 查看更多 »

醫學影像

醫學影像是指為了醫療或醫學研究,對人體或人體某部份,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是一種逆問題的推論演算,即成因(活體組織的特性)是經由結果(觀測影像信號)反推而來。 作為一門科學,醫學影像屬於生物影像,並包含影像診斷學、放射學、內視鏡、醫療用熱影像技術、醫學攝影和顯微鏡。另外,包括腦波圖和腦磁造影等技術,雖然重點在於測量和記錄,沒有影像呈顯,但因所產生的數據俱有定位特性(即含有位置信息),可被看作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醫學影像。 臨床應用方面,又稱為醫學成像,或影像醫學,有些醫院會設有影像醫學中心、影像醫學部或影像醫學科,設置相關的儀器設備,並編制有專門的護理師、放射技師以及醫師,負責儀器設備的操作、影像的解釋與診斷(在台灣須由醫師負責),這與放射科負責放射治療有所不同。 在醫學、醫學工程、醫學物理與生醫資訊學方面,醫學影像通常是指研究影像構成、擷取與儲存的技術、以及儀器設備的研究開發的科學。而研究如何判讀、解釋與診斷醫學影像的是屬於放射醫學科,或其他醫學領域(如神經系統學科、心血管病學科...)的輔助科學。.

新!!: 肝癌和醫學影像 · 查看更多 »

膽管癌

膽管癌(),又稱膽道癌,是一種由膽道上皮細胞(或呈現上皮細胞分化特征的細胞)癌变所造成的癌症,同屬膽道系統癌症的疾病還包括膽囊癌和十二指腸乳頭癌。膽管癌是一種罕見的,多數國家的年發生率都小於每十万人6例;然而東亞部分地區的膽管癌發生率特別高,泰国、韓國、上海的發生率甚至高於罕見癌症的標準。 膽管癌主要的症狀為肝功能異常、腹痛、黃疸和體重減輕;其他症狀還有全身搔癢、發燒、糞便或尿液顏色改變。疾病的診斷須結合血液、造影和內視鏡检查,有時也以顯检方式對腫瘤細胞做病理診斷。已知的風險因子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香貓肝吸蟲或中華肝吸蟲感染、某些先天性肝異常、二氧化釷造影劑暴露,但多數的膽管癌患者缺乏明確的風險因子背景可供辨識。 膽管癌難以治癒且會快速致死,以原發性膽管腫瘤是目前唯一治癒膽管癌的希望,但多數患者在診斷出膽管癌時,腫瘤已發展到難以對其進行手術;目前也沒有手術之外的有效療法。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和其他輔助療法常用於膽管癌的治療,成功切除腫瘤的患者術後也常合併使用上述療法。.

新!!: 肝癌和膽管癌 · 查看更多 »

醇是有機化合物的一大類,是脂肪烴、脂環烴或芳香烴側鏈中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在化學中,醇是任何有機化合物,其中羥基官能團(-OH)被綁定到一個飽和碳原子。通常意义上泛指的醇,是指羟基与一个脂肪族烃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羥基與苯環相連,則由于化学性质与普通的醇有所不同而分类为酚;羥基與sp2雜化的双键碳原子相連,属烯醇类,该类化合物由于会互变异构为醛(只有乙烯醇能變乙醛)或酮,因此大多无法稳定存在。.

新!!: 肝癌和醇 · 查看更多 »

致癌物質

致癌物質(Carcinogen)是指任何會直接導致生物體產生癌症的物質、輻射或放射性同位素,這些物質於生態環境中會造成動物細胞基因組內的脫氧核糖核酸(是控制個體生命的遺傳和生理的重要化學物質)受到損害、突變,從而使細胞內的生化反應不能夠正常工作,例如訊息傳遞及代謝失常等。.

新!!: 肝癌和致癌物質 · 查看更多 »

腹水

腹水(Ascites)是指腹腔内有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的症状。腹水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和其他严重的肝脏疾病,但它的出现也可以是其他重大疾病的征象,如肝癌末期。腹水病因的诊断一般是通过血液检验、腹部的超声波检查、放出的体液(也是治疗的方法)来确定。治疗则可以通过药物(如利尿剂)、穿刺或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

新!!: 肝癌和腹水 · 查看更多 »

電燒

#重定向 燒蝕.

新!!: 肝癌和電燒 · 查看更多 »

虛弱

虚弱、无力、乏力(weakness或asthenia)是一种症状的统称,有着多种不同的用法。该症状的成因多种多样,可细分为真性肌无力(true muscle weakness),或者体感肌无力。真性肌无力是许多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一大症状,包括肌肉萎缩症、等。它多见于神经肌肉接点失调疾病中,如重症肌無力。.

新!!: 肝癌和虛弱 · 查看更多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又称为“--”,简称CT),是一種影像診斷學的检查。這一技術曾被稱為--(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X-CT)是一種利用數位幾何處理後重建的三維放射線醫學影像。該技術主要通過單一軸面的X射线旋轉照射人体,由于不同的組織對X射线的吸收能力(或稱)不同,可以用電腦的三維技術重建出斷層面影像。經由處理,可以得到相應组織的斷層影像。將斷層影像層層堆疊,即可形成立體影像。.

新!!: 肝癌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查看更多 »

活體組織切片

活體組織切片(biopsy),從動物或人類身上取下少量活組織作病理學診斷的一種檢查方法。 活检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确定其组织分类,还可确定其良性或恶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活检方式很多,采取手術切除、內視鏡或針頭穿刺吸取等,在身體中取出活的組織切片後交給病理專家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異常。可檢測腫瘤細胞的發生與發展狀況,也可用來確認手術切除是否完全。是一向臨床上十分有效且快速的工具。.

新!!: 肝癌和活體組織切片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又稱亞撒哈拉地區、下撒哈拉、漠南非洲,也有稱黑非洲(Negro Africa)。政治上,包括了所有或部分领土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苏丹除外,尽管其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缘)。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北部非洲,其通常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和毛里塔尼亚地理上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

新!!: 肝癌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 查看更多 »

放射線療法

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简称放疗,香港称為电疗,与物理治疗中的相異)是使用輻射作為治療疾病的方式。其原理是大量的輻射所產生的能量可破壞細胞的染色體,使細胞停止生長,從而消滅可快速分裂和生長的癌細胞。放射治療最常作為直接或輔助治療癌症的方式。此外在骨髓移植前,也必須用輻射照射全身,以消除所有惡性癌或HIV細胞。其他疾病如三叉神經痛也可利用輻射來治療。治療輕微疾病較少使用電療,主要擔心輻射影響人體健康。所以除非是大病例如癌症,否則一般不會使用。在治療惡性腫瘤通常會結合手術、化療和電療一起進行。但確切的配合模式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判斷。 Category:癌症治療 Category:放射性 Category:放射腫瘤學.

新!!: 肝癌和放射線療法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