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姜維北伐

指数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是指蜀汉对曹魏的进攻。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建興十二年(234年)丞相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十一次北伐,进攻曹魏。.

目录

  1. 58 关系: 句安句扶司馬師司馬炎司馬望司马昭向充夏侯霸姜维丞相中國三國志五丈原建兴廖化張嶷張翼張翼 (三國)徐質來忠北伐刘禅王平王嗣 (蜀漢)王經秦川燒戈狄道县鍾會餓何马忠諸葛誕高平陵之变诸葛亮資治通鑒趙廣黃皓迭部县迷當蜀汉胡奮胡濟郭脩郭淮閻宇邓艾鄧芝陳泰陈寿陇西... 扩展索引 (8 更多) »

  2. 三国战争

句安

句安(生卒年不明),原是蜀漢的牙門將。延熙十二年(249年)秋季,與李韶隨同姜維北伐魏國的雍州。姜維先差遣句安、李韶前往麴山修築二城並守之,但在魏將陳泰用計斷了糧道,城中糧缺,又苦等不到援兵,隨即降魏。後來鍾會發兵討伐蜀國時,以魏將的身份參戰。 Category:蜀汉军事人物 分類:三國軍事人物 A.

查看 姜維北伐和句安

句扶

句扶(),字孝興,巴西郡漢昌人。為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于其同乡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

查看 姜維北伐和句扶

司馬師

司馬師(),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繼承父權后,先肅清內亂,又打敗東吳的諸葛恪,成功削弱他國國力並控制魏國政權。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長平鄉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陽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不久病逝,魏朝谥舞阳忠武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後,追尊谥为晉景王;司馬炎登位後,追尊为世宗景皇帝。.

查看 姜維北伐和司馬師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查看 姜維北伐和司馬炎

司馬望

司馬望(),字子初,三國時期魏國及西晉初期的重臣、大將,官至大司馬,封爵為義陽王,諡號成王。.

查看 姜維北伐和司馬望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查看 姜維北伐和司马昭

向充

向充(?-?年),表字不詳,襄陽宜城人。三國時蜀漢將領。蜀漢官員向朗的侄兒,向寵之弟。.

查看 姜維北伐和向充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時期曹魏和蜀汉後期重要將領;曹魏將領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司马懿發動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害怕被害,投奔蜀汉,官至車騎將軍。曾隨姜維北伐,夏侯霸病逝后獲追諡,但諡號失考。.

查看 姜維北伐和夏侯霸

姜维

姜维,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死後,姜維總領蜀漢軍权,並先後11次伐魏。其後,司馬昭滅蜀漢,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姜維打算利用鍾會野心復國,而降鍾會。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享壽六十二歲。.

查看 姜維北伐和姜维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查看 姜維北伐和丞相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姜維北伐和中國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查看 姜維北伐和三國志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中國陕西省宝鸡市岐山縣縣城南約20公里的五丈原镇,是一块高約120米,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的地势险恶的黄土台原。五丈原南靠秦嶺,北臨渭河,東西臨麦李河和石头河,形勢險要。 三國時期,蜀汉后主劉禪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五次北伐,由漢中出發,取道斜谷,穿越秦嶺,進駐五丈原。在此,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余天。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死於234年8月23日深夜,享年54岁,埋葬於漢中定軍山下。 五丈原上有諸葛亮廟,为唐朝所建,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等遗迹。.

查看 姜維北伐和五丈原

建兴

建兴可以指:;年号.

查看 姜維北伐和建兴

廖化

廖化,本名廖淳,字元儉,荊州襄阳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後期的重要将领。.

查看 姜維北伐和廖化

張嶷

張嶷(),字伯岐,益州巴郡南充國(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查看 姜維北伐和張嶷

張翼

張翼可以指:.

查看 姜維北伐和張翼

張翼 (三國)

張翼(),字伯恭,益州犍為武陽人,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查看 姜維北伐和張翼 (三國)

徐質

徐質()三國時曹魏後期將領,司馬師的部下兼輔國將軍。.

查看 姜維北伐和徐質

來忠

#重定向 來敏#家庭.

查看 姜維北伐和來忠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查看 姜維北伐和北伐

刘禅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史學家称蜀漢後主,223年—263年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查看 姜維北伐和刘禅

王平

王平可以指:.

查看 姜維北伐和王平

王嗣 (蜀漢)

王嗣 ,字承宗,蜀漢大臣,犍為資中人。官至鎮軍。.

查看 姜維北伐和王嗣 (蜀漢)

王經

王經,字彥緯(一字承宗),冀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東)人,三國時代曹魏大臣。.

查看 姜維北伐和王經

秦川

川(),贵州赤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47年,担任西北野战军前委宣传委员会委员。1964年,任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副秘书长。1973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77年11月至1982年3月,任人民日报社核心小组副组长、副总编辑。1982年4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1983年11月至1985年12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查看 姜維北伐和秦川

燒戈

#重定向 俄何燒戈#燒戈.

查看 姜維北伐和燒戈

狄道县

道县,中国旧县名。古狄道长期为陇西郡治所。 秦穆公用由余之计,向西开拓,西戎八国臣服于秦,陇坻以西緜诸、绲戎、翟豲之戎,相继为秦所征服,并在当地设“县”、“道”管理。狄道就是狄人居住的地方。秦伐西戎后设置了邽县(今天水一带)、冀县(今甘谷县)、豲道(今武山县)、緜诸道(今天水)、狄道等。汉代设狄道县,故城在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县有蛮夷曰道”。南北朝及隋唐时,与成纪县同为陇西李氏祖籍而知名。 元朝时,属臨洮府。明朝,仍属臨洮府,为其治所。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升狄道县为狄道州,属兰州府。民国初年,狄道州于1913年废为狄道县。狄道之名一直沿用至1929年1月,才改为临洮县。.

查看 姜維北伐和狄道县

鍾會

鍾會(),字士季,潁川郡長社县(今中国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国時期曹魏大臣,官至司徒。曹魏太傅鍾繇的小兒子、異母兄鍾毓也在曹魏官至後將軍。是滅亡蜀漢的曹魏將領之一,同時也有玄學家、書法家的一面。入蜀後發動叛變,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查看 姜維北伐和鍾會

餓何

#重定向 俄何燒戈#餓何.

查看 姜維北伐和餓何

马忠

忠可以指:.

查看 姜維北伐和马忠

諸葛誕

諸葛誕,字公休,中国三國時期琅邪郡陽都(今山東臨沂)人,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征東大將軍,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是青龍年間中原名士“四聰八達三豫”中“八達”之一,與夏侯玄、鄧颺等人並列;後於壽春發動叛亂,兵敗被殺。.

查看 姜維北伐和諸葛誕

高平陵之变

平陵之變,亦称高平陵政變、高平陵事變或正始之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國建立以後的一次重大政變。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間的权力鬥争,最后司马懿趁著曹爽與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謁陵時發動政變,控制京城,族滅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馬氏正式全面掌權,此後曹氏皇帝皆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查看 姜維北伐和高平陵之变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查看 姜維北伐和诸葛亮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姜維北伐和資治通鑒

趙廣

趙廣,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三國時蜀漢中護軍、征南將軍趙雲的次子。其兄為趙統。.

查看 姜維北伐和趙廣

黃皓

黃皓可以指:.

查看 姜維北伐和黃皓

迭部县

迭部县()是中国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秦岭西部,岷山、迭山之间的峡谷之中,毗邻四川。北靠卓尼县,东连舟曲县,东北与定西市岷县、陇南市宕昌县毗邻,西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 面积5108平方公里,人口5.64万。森林覆盖率54%以上,还有大熊猫出没。目前甘南州和迭部县正积极争取将这里列为中国大熊猫第14个自然保护区。.

查看 姜維北伐和迭部县

迷當

迷当,中国三国時代羌族首領。.

查看 姜維北伐和迷當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查看 姜維北伐和蜀汉

胡奮

胡奮(),字玄威,安定臨涇人。魏晉三國時期晉國武將。車騎將軍胡遵的兒子,胡烈之兄。.

查看 姜維北伐和胡奮

胡濟

胡濟(),字偉度,三國時代蜀漢武將,義陽郡義陽縣人,曾參加諸葛亮之北伐,為人忠厚老實,常常助言,而受諸葛亮讚賞,曾任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簿。諸葛亮認為他和崔州平、徐庶及董和都是能適時規勸自己過失的諍友。.

查看 姜維北伐和胡濟

郭脩

郭脩(),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國志·後主傳》及《費禕傳》中載為郭循),涼州西平人。三國時代曹魏官員,官至中郎將(可能為偽稱。曹芳詔稱郭脩為「故中郎」,裴松之則指郭脩只是「西州之男子耳」)。被蜀漢衛將軍姜維俘虜後降蜀漢,後來刺殺蜀漢大將軍費禕。.

查看 姜維北伐和郭脩

郭淮

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三国时代曹魏重要將領,曾经多次与陳泰一起抵抗姜維的進攻。255年去世,死後魏少帝曹髦追封他为大將軍,諡曰貞侯。.

查看 姜維北伐和郭淮

閻宇

閻宇,字文平,荊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荊州市)人。.

查看 姜維北伐和閻宇

邓艾

鄧艾(),字士载,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後期名將。本名鄧範,字士則,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後來偷渡陰平,逼使蜀帝劉禪投降,建立滅蜀奇功,獲封太尉。可是戰后被鍾會聯合監軍衛瓘誣陷,鄧艾帳下軍官打算營救鄧艾,衛瓘怕受鄧艾報復,便遣田續先行殺死鄧艾,其子鄧忠亦同殉此難。.

查看 姜維北伐和邓艾

鄧芝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查看 姜維北伐和鄧芝

陳泰

陳泰可以指:.

查看 姜維北伐和陳泰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查看 姜維北伐和陈寿

陇西

陇西可以指:.

查看 姜維北伐和陇西

柳隱

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為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

查看 姜維北伐和柳隱

李簡

李簡(),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后宫所生。 生年不详,当在628年后。631年,李簡封代王,同年去世。无後嗣,封国代国废除。.

查看 姜維北伐和李簡

李歆 (蜀漢)

李歆,即李韶,《三國志陳泰傳》與《資治通鑑》名為李歆但《三國志後主傳》和《華陽國志劉後主志》名為李韶,原三國時期季漢將領後降曹魏。.

查看 姜維北伐和李歆 (蜀漢)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查看 姜維北伐和汉中市

洛门镇

洛门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姜維北伐和洛门镇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查看 姜維北伐和涼州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又称为关中平原、關中,在中國陝西中部、秦嶺北麓,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約400米,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查看 姜維北伐和渭河平原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姜維北伐和曹魏

另见

三国战争

亦称为 北伐 (姜維)。

柳隱李簡李歆 (蜀漢)汉中市洛门镇涼州渭河平原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