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交阯之亂

指数 交阯之亂

交阯之亂,又稱作「晉吳交阯之爭」,是三國末期在交州發生的一次事件。該事件因吳交阯郡吏呂興在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起事反抗吳國統治而起,適逢蜀漢為曹魏所滅,於是其向曹魏投誠,而引起魏國以及其後的晉朝介入。該事件持續了近十年之久,波及吳國交、廣兩州多地(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及越南北部),直至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才被吳國集結重兵平定。交、廣分置也因這一事件成為定制並被後世沿用,今越南北部地區開始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

129 关系: 劉俊华阳国志南中南海南海郡台州市司馬炎司马昭吴国合浦郡吕岱士燮大越史記全書天纪太平御览孟幹孫吳孫休孫諝孙皓孙权宝鼎宜昌市宋书中國东汉三國志三国九德郡九真屬國九真郡广州 (古代)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州交州刺史交趾刺史部交趾郡云南省廣州之亂建安郡建康實錄建衡何定徐存修允修則北寧市 (越南)刘禅...呂興咸熙凤凰 (东吴)兩廣元兴 (孙皓)王素王約王承珠崖郡福建省羅憲爨谷甘露 (东吴)番禺 (古代)白帝城荆州 (古代)顧容顧雍西陵西陵之戰西汉西晋馬忠 (蜀漢)马融高要縣鬱林郡資治通鑒越南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越史略霍弋蜀汉胡烈郭馬之亂赵妪薛珝薛綜董元肇庆市鄂州市重庆市臨海郡苍梧郡虞翻虞汜陶璜陶濬陸胤林邑國恩平市李勖李祚 (西晋)李松桂平市梧州市楊稷武平郡毛炅永安 (东吴)汉书汉武帝河南省泰始泰始 (西晋)洞海市洛阳市清化市湖北省滕修朝貢浙江省新昌郡日南郡曲靖市曹魏景元晉滅吳之戰晋书晋朝 扩展索引 (79 更多) »

劉俊

劉俊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交阯之亂和劉俊 · 查看更多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共约11万字。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不像之前的地方志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新!!: 交阯之亂和华阳国志 · 查看更多 »

南中

南中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南中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交阯之亂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南海郡

南海郡,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南海郡 · 查看更多 »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新!!: 交阯之亂和台州市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交阯之亂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新!!: 交阯之亂和司马昭 · 查看更多 »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新!!: 交阯之亂和吴国 · 查看更多 »

合浦郡

合浦郡,汉至唐的行政区划名。辖境大致包括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和广东湛江地区。.

新!!: 交阯之亂和合浦郡 · 查看更多 »

吕岱

呂岱(),字定公,中國漢末三國時吳國人物,徐州廣陵郡海陵人,本為郡縣吏,因避中原之亂而南渡。受孫權賞識,在其手下做事。有子吕凯。.

新!!: 交阯之亂和吕岱 · 查看更多 »

士燮

士燮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士燮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全書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編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重要的史書。該書從黎聖宗洪德年間(1470-1497),由吳士連編纂,收錄了自鴻龐氏時代以來的傳說及史實,最後於1797年,由西山朝史官吳時任負責增補至昭統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事,為全書最後修訂本。.

新!!: 交阯之亂和大越史記全書 · 查看更多 »

天纪

天纪(277年-280年三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八个年号,共计4年。天纪四年三月降晋朝,东吴政权灭亡。三国时代也就此结束。 《三国志·吴书三》:“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馀丈,名曰石室,在所表为大瑞。...明年改元,大赦,以协石文。”.

新!!: 交阯之亂和天纪 · 查看更多 »

太平御览

《太平御覽》初名《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是北宋时期编写的一部类书,是保存了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太平御覽》与《太平廣記》、《 文苑英華》以及《冊府元龜》合稱為“宋匯部四大書”。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類書類。.

新!!: 交阯之亂和太平御览 · 查看更多 »

孟幹

孟幹 (),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

新!!: 交阯之亂和孟幹 · 查看更多 »

孫吳

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孫策奠基、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且受封为“吴王”,定國號為“吳”。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在三国之中,东吴水軍最強,佔領扬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亡于西晋。.

新!!: 交阯之亂和孫吳 · 查看更多 »

孫休

吴景帝孫休(),字子烈,為孫權第六子,在父親孫權、弟孫亮後繼任為吳國第三任皇帝,在位六年。.

新!!: 交阯之亂和孫休 · 查看更多 »

孫諝

孫諝(),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在孫休時任交阯太守。 吳永安五年(262年,魏景元三年),吳主孫休派察戰鄧荀到交阯(郡治今越南北寧市東南)徵調孔雀和野豬。孫諝此前曾科派郡中上千個手工業者到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服勞役,當地民眾看到鄧荀前來都以為是又要增加役作人手。郡吏呂興趁機煽動士兵和百姓,並招攬附近的夷族,於吳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五月起兵,將孫諝與察戰鄧荀一同殺死,引發「交阯之亂」。 另有一說是交阯太守孫諝為人貪婪暴虐,當地民眾早已怨聲載道,鄧荀到交阯後又擅自徵調三十只孔雀,並要求當地人將孔雀護送至建業,大家不願意服遠役,心中都有反抗的念頭,郡吏呂興便帶頭起事,殺掉了孫諝和鄧荀。.

新!!: 交阯之亂和孫諝 · 查看更多 »

孙皓

吴末帝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国志》原名为孫晧。為廢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在位十七年(264年—280年),是三国時期孫吴的第四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吳景帝孙休逝世時,太子孫𩅦非常年幼。因當時吳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大臣們便合議改立較年長的孫皓即位。孫皓即位後,初期雖然英明施政並多行善舉,在西陵之戰一度挽回吳國的厄運,但中後期實行暴政並過度役使民力,加深了亡國危機。最終,吳國於280年被晉王朝征服,三國時代也因此終結。 孫皓並無廟號與謚號,後世史書中多將孫皓稱為吳後主、吳末帝,也有用他即位前的封號烏程侯,或是歸晉後的封號歸命侯來指代他。.

新!!: 交阯之亂和孙皓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新!!: 交阯之亂和孙权 · 查看更多 »

宝鼎

宝鼎(266年八月-269年九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三个年号,共计4年。 宝鼎四年九月改元为建衡元年。 《三国志·吴书三》:“八月,所在言得大鼎,於是改年,大赦。”.

新!!: 交阯之亂和宝鼎 · 查看更多 »

宜昌市

宜昌市Yí Chā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鄂西南,是省内首个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宜昌古称夷陵,扼长江三峡东口,是长江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的所在地,长江上、中游分界地。宜昌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巴楚文化发源地。宜昌是中国CFO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

新!!: 交阯之亂和宜昌市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交阯之亂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交阯之亂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交阯之亂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交阯之亂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交阯之亂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九德郡

九德郡(九德,Cửu Đức),中國古郡名。三國吳分九真郡南部置,郡治在九德縣。其地在今越南中部。隋初廢。.

新!!: 交阯之亂和九德郡 · 查看更多 »

九真屬國

#重定向 九德郡.

新!!: 交阯之亂和九真屬國 · 查看更多 »

九真郡

九真郡,中國古代的郡,位於今越南北中部。 該地秦時屬於象郡,趙佗稱王後,分其地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四郡之一。漢武帝於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仍置九真郡,属交趾刺史部。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有三萬五千餘戶,人口十六萬六千餘人。下轄七縣:胥浦縣(新朝稱驩成縣)、居風縣、都龐縣、餘發縣、咸驩縣、無功縣、無編縣。新朝時九真郡改稱之為九真亭,東漢時復名九真郡,有四萬六千戶,人口二十萬九千餘人。 東吳時由九真郡分出九德郡《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南朝時,九真郡轄十二縣:移風縣、胥浦縣、松原縣、高安縣、建初縣、常樂縣、軍安縣、武甯縣、都龐縣、甯夷縣、津梧縣。南朝梁時,九真郡治設於愛州。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愛州為九真郡,領九真縣、安順縣、崇平縣、軍寧縣、日南縣、無編縣,共六縣,四千七百戶。五代十國時期,安南獨立,九真郡盡為安南領土。.

新!!: 交阯之亂和九真郡 · 查看更多 »

广州 (古代)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州,位於漢族地區南部,其范围曾覆盖今天的广东省和广西北部。.

新!!: 交阯之亂和广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交阯之亂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交阯之亂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交阯之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新!!: 交阯之亂和交州 · 查看更多 »

交州刺史

#重定向 交州.

新!!: 交阯之亂和交州刺史 · 查看更多 »

交趾刺史部

交趾刺史部,東漢末年時改稱交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廣信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及越南的北部、中部一帶。.

新!!: 交阯之亂和交趾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交趾郡

交趾郡,一作交阯郡,中國西漢至唐朝郡名,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之後交趾從中國獨立,但中國、日本仍以“交趾”、“交阯”稱該地諸政權。宋朝皇帝亦封統治越南红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為“交趾郡王”。元朝和明朝也曾分别短暂设立交趾行省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前209年7月爆发秦末民变,南海郡太守任嚣下属的番禺县县令趙佗稱王建立南越国之後,分象郡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國四郡之一。前112年漢滅南越國,於南越國故地設置了十個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轄羸𨻻縣、安定縣、苟屚縣、麊泠縣、曲昜縣、北帶縣、稽徐縣、西于縣、龍編縣、朱䳒縣十縣,治所羸𨻻。東漢治所龍編县。東漢汉献帝建安年间至東吳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獨立的割據政權。 南北朝時,行政區劃改變,至隋滅南陳後,重新設置交趾郡,下轄九縣,郡治設於交阯縣。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交趾郡曰交州,其故地歸屬於交州,交阯縣則為交州州治。日語維基百科 交阯郡條.

新!!: 交阯之亂和交趾郡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交阯之亂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廣州之亂

#重定向 郭馬之亂.

新!!: 交阯之亂和廣州之亂 · 查看更多 »

建安郡

建安郡,中国郡名,屬揚州。.

新!!: 交阯之亂和建安郡 · 查看更多 »

建康實錄

《建康實錄》,中国六朝史料集,唐代許嵩撰。全書共20卷,現已殘缺。这是一部记述三国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朝事的史籍。因六朝皆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故以此名。作者在《序》中說,此書「具六朝君臣行事,事有詳簡,文有機要,不必備舉。若土地、山川、城池、宮苑,當時制置,或互興毀,各明處所,用存古跡。其有異事別聞,辭不相屬,則皆注記,以益見知。使周覽而不煩,約而無失者也。」 《建康實錄》对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及南京地区历史地理都很有参考价值。雖作於《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及《南史》之後,但保存著某些正史不載的史實和軼事。常為後來考證六朝史事者所引徵。.

新!!: 交阯之亂和建康實錄 · 查看更多 »

建衡

建衡(269年十月-271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四个年号,共计3年。.

新!!: 交阯之亂和建衡 · 查看更多 »

何定

何定(),汝南郡(今河南省平舆北)人,三国时孙吴政治人物。 何定本是孙权给使,后来出任补吏。孙皓即位,自称先帝旧人,孙皓任命他为楼下都尉,掌管酤籴,骄横作威福。建衡元年(269年)左丞相陆凯认为他佞邪,不可重用,劝谏孙皓,孙皓不听。建衡二年(270年)转任殿中列将。他为儿子向少府李勗的女儿求婚被拒,于是诬告少府李勗枉杀冯斐,孙皓杀李勗和他家属。孙皓又以打猎为名,派他率五千人至夏口。何定被赐爵列侯。建衡三年(271年)何定建议凿圣峪以通江淮。凤皇元年(272年)何定罪行败露,伏诛。孙皓以为他的罪恶似张布,追改何定名为何布。.

新!!: 交阯之亂和何定 · 查看更多 »

徐存

徐存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徐存 · 查看更多 »

修允

修允 (),三國時期孫吳將領。.

新!!: 交阯之亂和修允 · 查看更多 »

修則

修則(),是三国時期孫吳將領,官至交州刺史、前部督。 修則世居交、廣,仕孫吳為將,曾任交州刺史。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受命以前部督身份與交州刺史劉俊、將軍顧容討伐交阯的叛軍,連續三次攻打交阯都被晉國任命的交阯太守楊稷所擊敗,鬱林、九真兩郡也相繼依附晉國。之後,楊稷派遣牙門將毛炅、董元攻擊顧容軍駐屯的合浦,兩方在古城交戰,吳軍大敗,修則與劉俊一同陣亡,吳軍殘部逃歸合浦。 修則有二子修允、修湛。修允在孫吳歷任合浦太守、桂林太守。.

新!!: 交阯之亂和修則 · 查看更多 »

北寧市 (越南)

北寧市()是越南北寧省省莅,是省文化,经济,行政中心。面积82.60平方千米,2009年人口為164307人。.

新!!: 交阯之亂和北寧市 (越南) · 查看更多 »

刘禅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史學家称蜀漢後主,223年—263年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新!!: 交阯之亂和刘禅 · 查看更多 »

呂興

呂興(),是三國時期孫吳末期人物。原本是吳交阯太守孫諝手下的郡吏。 吳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吳主孫休派察戰鄧荀到交阯征調孔雀和大豬。鄧荀要求當地人護送三千只孔雀到秣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原本因為太守孫諝貪婪暴虐,當地民眾已有不滿,如今又要服遠役,大家都有反抗的念頭。於是呂興帶頭殺掉孫諝和鄧荀起事,佔據交阯郡,交阯南面的九真、日南兩郡也響應呂興起事。呂興又派遣都尉唐譜向駐守南中的魏南中都督霍弋請求歸附曹魏以尋求庇護,霍弋向洛陽上表奏明此事。 魏咸熙元年(吳景帝永安七年)九月辛未日(264年10月21日),魏國詔令呂興為安南將軍、交阯太守,同时命霍弋遙領交州刺史。但詔書尚未到達交阯,呂興便被其功曹李統所殺。 在呂興死後,爨谷、馬融、杨稷先後擔任交阯太守一職,在交阯抵抗吳國南征的軍隊,一直堅持到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才被吳將陶璜攻滅。吳國稱這一事件為「交阯之亂」。.

新!!: 交阯之亂和呂興 · 查看更多 »

咸熙

咸熙(264年五月-265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个年号。 咸熙二年十二月,曹奂被迫禅位于司马炎。曹魏灭亡,晋朝建立。.

新!!: 交阯之亂和咸熙 · 查看更多 »

凤凰 (东吴)

凤凰(272年-274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五个年号,共计3年。 《三国志·吴书三》:“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

新!!: 交阯之亂和凤凰 (东吴) · 查看更多 »

兩廣

兩廣,又稱兩粵,是中国地名合称。.

新!!: 交阯之亂和兩廣 · 查看更多 »

元兴 (孙皓)

元兴(264年八月初三-265年三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 元兴二年四月改元为甘露元年。.

新!!: 交阯之亂和元兴 (孙皓) · 查看更多 »

王素

王素(),益州(州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王素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毛炅、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王素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王素隨楊稷等人在分水大敗陶璜軍,殺死其兩員將領。但不久後形勢逆轉,九真太守董元所部先後被陶璜、虞汜所敗,之後於四月病死,王素受楊稷之命接任九真太守之職。七月,交阯被吳將陶璜所破,楊稷等人被擒。王素與董元的牙門將王承等人試圖逃回南中,途中被陶璜部將衛濮所俘。.

新!!: 交阯之亂和王素 · 查看更多 »

王約

王約,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王約 · 查看更多 »

王承

王承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交阯之亂和王承 · 查看更多 »

珠崖郡

崖郡,古代行政區,今中國海南省一部份,郡治位于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

新!!: 交阯之亂和珠崖郡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交阯之亂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羅憲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三國後期蜀漢將領,巴東郡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於蜀漢滅亡後投降曹魏,成功抵禦孫吳的入侵,守住入蜀的要衝永安。.

新!!: 交阯之亂和羅憲 · 查看更多 »

爨谷

谷,三國末年晉朝初年爨氏首领,是建宁郡同乐县(今云南省陆良县)人。 264年九月十四日,魏元帝诏令命吕兴为安南将军、都督交州诸军事,南中监军霍弋兼任交州刺史,可以便宜选用官吏。霍弋表荐爨谷为交趾郡太守,讓爨谷率牙门将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人統軍助吕兴。未至,吕兴就被屬下功曹李统所杀。不久爨谷也死去,晋武帝命马融(原蜀将马忠之子)代为交趾太守。.

新!!: 交阯之亂和爨谷 · 查看更多 »

甘露 (东吴)

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 甘露二年八月改元为宝鼎元年。 《三国志·吴书三》:“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於是改年大赦。”.

新!!: 交阯之亂和甘露 (东吴) · 查看更多 »

番禺 (古代)

,亦作蕃禺、蕃隅,广东省的古地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番禺县,作为南海郡的首县,並為郡治所在地。.

新!!: 交阯之亂和番禺 (古代) · 查看更多 »

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東部的长江北岸,位于奉节城东8公里,是长江三峡重要旅游景点。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屬重慶市。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瞿塘峡,气势十分雄伟壮观。从山脚经过高而陡峭的石阶,到达白帝城入口,大门额匾上有郭沫若书写的“白帝城”三个大字,左右一付对联,出自杜甫诗句“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然而现存這座白帝城只是原來的白帝山上的一座「白帝廟」,乃明、清两代修复遗址;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在這座遺址底下還藏着三座更古老年代的白帝城城牆。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被抬高,使白帝城變成四面环水,游船可直达城中。.

新!!: 交阯之亂和白帝城 · 查看更多 »

荆州 (古代)

荊州,是中國古代的ㄧ個行政區劃,最早由漢武帝依據九州分區而設置。.

新!!: 交阯之亂和荆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顧容

顧容(),吳郡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国時期孫吳將領,官至荊州刺史。 顧容出身於吳郡顧氏,為吳國丞相顧雍族弟,官至荊州刺史。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受命與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脩則討伐交阯的叛軍,連續三次攻打交阯都被晉國任命的交阯太守楊稷所擊敗,鬱林、九真兩郡也相繼依附晉國。之後,楊稷派遣牙門將毛炅、董元攻擊顧容軍駐屯的合浦,兩方在古城交戰,吳軍大敗,劉俊、脩則陣亡。顧容只得率殘部退保合浦。 顧容有一子顧相,曾任臨海太守,曾孫顧和東晉時官至尚書令。.

新!!: 交阯之亂和顧容 · 查看更多 »

顧雍

顧雍(),字元歎,吳郡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国時期东吴的政治家和丞相,年幼時拜蔡邕為師,精通琴藝書法,逝世後謚号肅侯。.

新!!: 交阯之亂和顧雍 · 查看更多 »

西陵

西陵可指:.

新!!: 交阯之亂和西陵 · 查看更多 »

西陵之戰

西陵之戰,是發生於272年的一場戰役,因東吳西陵督步闡降西晉而演變成吳軍與晉軍間的戰爭,這也是東吳名將陸抗最出名的一場戰役。.

新!!: 交阯之亂和西陵之戰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交阯之亂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交阯之亂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馬忠 (蜀漢)

忠(),字德信,益州巴西阆中人,三國時期蜀漢北伐重要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封彭鄉亭侯。.

新!!: 交阯之亂和馬忠 (蜀漢) · 查看更多 »

马融

融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马融 · 查看更多 »

高要縣

高要县,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属苍梧郡。隋以后为端州、信安郡、肇庆府、肇庆路治。1986年迁治南岸镇。1993年撤销,改设高要市。 Category:广东省已撤消的县份 Category:肇庆历史 Category:高要区 茶果节是高要县内西南片地区大多数乡村的传统节日,起源已不可考究,每个村的茶果节日期都有差别,但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和中秋前后的日子(据说有的村十年才办一次,相当于村的纪念日,但聿光还没发现那个村是这样过节的),大概和春节拜年庆团圆,庆贺秋收和中秋送月饼的习俗有关,这两段时间是以前乡下人走访亲戚的黄金时节,一来是农闲的时候,二来半年劳作已有积蓄,闲而有钱,相得益彰。.

新!!: 交阯之亂和高要縣 · 查看更多 »

鬱林郡

-- --郡,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之一,秦朝時置「桂林郡」,漢武帝以後改稱「鬱林郡」。秦、漢時郡治設於布山縣,即今廣西桂平市西,轄境集中在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新!!: 交阯之亂和鬱林郡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交阯之亂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交阯之亂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是越南歷史上一段被中國統治的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公元40年,在徵氏姐妹的領導下,交州爆發了反漢的起義。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徵。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次北屬時期開始。 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地區曾先後被置於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曹魏、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的統治之下。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誌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新!!: 交阯之亂和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越史略

《越史略》(),越南古代歷史文獻,作者不詳。該書共三卷,採用編年體,以漢語文言文寫成。是記載越南上古時代(包括越裳氏、南越國等)至李朝(1009-1225年)事跡的重要典籍。(其實亦有陳朝部份,但只介紹歷代年號。).

新!!: 交阯之亂和越史略 · 查看更多 »

霍弋

霍弋(,卒于271年或以前),字紹先。荊州南郡枝江人,三國時期蜀漢及西晋將領。父親為霍峻,同樣是蜀漢將領。.

新!!: 交阯之亂和霍弋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交阯之亂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胡烈

胡烈,字玄武,安定临泾人。魏车骑将军胡遵之子,胡奮之弟,胡淵之父。.

新!!: 交阯之亂和胡烈 · 查看更多 »

郭馬之亂

郭馬之亂又被稱為廣州之亂,是三國時期孫吳滅亡前由廣州軍吏郭馬發起的一次民變,波及吳國廣州多地(今廣東大部、廣西東部),吳主孫皓曾調遣17000人的軍隊南下平亂。但不久後,吳國便遭晉國大舉進伐而滅亡。郭馬之亂的結果也不得而知。.

新!!: 交阯之亂和郭馬之亂 · 查看更多 »

赵妪

趙氏貞(,),在越南民间尊称為赵妪()或赵夫人 (),又稱趙貞娘(),是中国孫吳起义领袖,被越南人视为民族英雄,亦有「越南圣女贞德」之稱。.

新!!: 交阯之亂和赵妪 · 查看更多 »

薛珝

薛珝(),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人,薛綜長子,三國时期孫吳後期將領。.

新!!: 交阯之亂和薛珝 · 查看更多 »

薛綜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戰國時齊國孟嘗君後代。三國時東吳官員,文學家。.

新!!: 交阯之亂和薛綜 · 查看更多 »

董元

董元(),建宁(郡治今云南省曲靖市)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 董元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董元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毛炅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董元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後又與毛炅一起攻擊吳軍駐地合浦,在古城大敗吳軍,吳將劉俊、修則戰死。此戰取勝後,九真、鬱林兩郡也歸附晉國,董元被任命為九真太守。 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董元隨楊稷等人在分水大敗陶璜軍,殺死其兩員將領。不久後,董元被陶璜率一百人夜襲,損失了大量的輜重,後又被虞汜等人擊敗。四月,董元病逝,由王素接替其位置。.

新!!: 交阯之亂和董元 · 查看更多 »

肇庆市

肇庆市,简称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寶,遂改端州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肇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政府驻端州区。.

新!!: 交阯之亂和肇庆市 · 查看更多 »

鄂州市

鄂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长江南岸,为鄂东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属武汉城市圈。鄂州市面积1596平方公里,为中国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只考慮陸地面積的話則為第三小,僅次於三沙市與舟山市)。.

新!!: 交阯之亂和鄂州市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交阯之亂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臨海郡

临海郡,三国到隋唐的郡。 東漢末期東吳設置會稽東部都尉,管轄會稽郡東部的章安、永寧、松陽3縣,後增轄臨海、南始平、安陽3縣。太平二年(257年)以都尉所屬6縣置郡。郡治章安縣(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江北章安街道),領章安、永寧、松陽、臨海、南始平、羅陽、羅江(257年左右置)7縣。孫皓時,羅陽縣改名安陽縣。區域包括今浙江省象山港以南,天台县、缙云县、丽水市、龙泉市以东等地。 东晋以后南部分割出永嘉郡(今温州市),临海郡太守辛景曾据城抵抗孙恩。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除临海郡。唐朝天宝、至德年间一度把台州改为临海郡。.

新!!: 交阯之亂和臨海郡 · 查看更多 »

苍梧郡

蒼梧郡,中國古郡名。《漢書》載為漢武帝滅南越國而置。但傳世秦代官印中有「蒼梧侯丞」之文,可知蒼梧郡實為秦代始置。.

新!!: 交阯之亂和苍梧郡 · 查看更多 »

虞翻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是三国时期東吳的经学家和政治家;既能著书立说,又通醫理和占卜,官至骑都尉。.

新!!: 交阯之亂和虞翻 · 查看更多 »

虞汜

虞汜(),三國時期人物,字世洪,祖籍會稽郡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生于南海郡(治所在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是吳國重臣虞翻之第四子。官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虞翻有子十一,虞汜最为有成。.

新!!: 交阯之亂和虞汜 · 查看更多 »

陶璜

陶璜(),字世英,中國三國時代東吳及西晉時人。陶璜生於東吳官宦家庭,歷任顯位。3世紀60年代,東吳所轄的交州(州境包括現時越南北部)地區一度被西晉侵佔,雙方遂在當地爆發爭奪戰,陶璜受東吳孫晧委派率兵,成功擊敗晉軍,璜任交州刺史。其後,西晉於280年滅吳,陶璜投降,晉武帝繼續授任他為交州刺史。陶璜在交州任職三十年,深得當地民眾愛戴,後世越南史書甚至盛讚他「威惠素著」。.

新!!: 交阯之亂和陶璜 · 查看更多 »

陶濬

陶濬,三国吳武将,徐陵督。鎮南將軍陶璜之弟。 吳天紀三年(279年),率七千兵討伐交州郭馬之亂。但因晉國入侵,返回武昌參與戰爭,但引兵不前,固守武昌。 回到建業後,向吳主孫皓誇下海口說:「蜀船皆小,今得二萬兵,乘大船戰,自足擊之。」 孫皓予陶濬兩萬兵馬,封為假節鉞,鎮南大將軍,領荊州牧,然兵士觀晉軍勢力龐大,於夜裡悉數逃亡,後陶濬下落不明。 事實上,王濬所作之戰船,晉書中記載,「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絕非陶濬所言之小船,吳當時最大之戰艦都較之為小。然依《通鑑紀事本末‧卷十一下》所載,當時時令為水淺的三月,所以有可能作了大船不用,只派小船伐吳。.

新!!: 交阯之亂和陶濬 · 查看更多 »

陸胤

胤,字敬宗,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中國三國時東吳官員,後期左丞相陸凱之弟。.

新!!: 交阯之亂和陸胤 · 查看更多 »

林邑國

#重定向 林邑.

新!!: 交阯之亂和林邑國 · 查看更多 »

恩平市

恩平(官方外文名称为Enping,传统粤语外文名称为Yanping)位於中国廣東省南部,是江門市下轄縣級市。 全市通行恩平语、粵語,在海外特別是美洲擁有大量华侨,是著名的僑鄉。傳統上,與新會、開平、台山,合稱「四邑」。.

新!!: 交阯之亂和恩平市 · 查看更多 »

李勖

李勖(),表字與籍貫不詳,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在孫皓時官至少府。 建衡元年(269年,晉泰始五年),孫皓令李勖以監軍使者身份,與徐存率軍從建安海路出發,預期與由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率領的軍隊在合浦(郡治今廣西省合浦縣東北)會合後,共同剿滅交阯叛軍。但李勖部因道路受阻無法進軍,最後他處死了作為嚮導的馮斐後,於次年率軍返回。 此前,孫皓的寵臣何定曾向李勖提親,希望李勖可以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結果被李勖拒絕,何定一直懷恨在心。因此便趁此機會,以錯殺馮斐,擅自撤軍為由向孫皓檢舉李勖。於是,李勖全家被處死,他本人的屍體也被焚毀。在李勖死後,陸抗曾上表痛惋,稱李勖與樓玄、王蕃“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如今“悔亦靡及”。.

新!!: 交阯之亂和李勖 · 查看更多 »

李祚 (西晋)

李祚(),晉初官員。 九真太守董元功曹,在交阯的晉軍被孙吴的陶璜擊敗後,拒絕其舅的勸降,堅守九真,後城破兵敗。 Category:西晋地方官员 Category:李姓.

新!!: 交阯之亂和李祚 (西晋) · 查看更多 »

李松

李松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交阯之亂和李松 · 查看更多 »

桂平市

桂平市(邮政式拼音:Kweiping)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贵港市下辖的县级市;桂平西与贵港市区,东与贵港市平南相邻,南北分别于玉林市和来宾市相连。太平天国不少主要將領均來自桂平。.

新!!: 交阯之亂和桂平市 · 查看更多 »

梧州市

梧州市(传统外文拼写:Ng Chow,邮政式拼音:W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級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境北界贺州市、桂林市,西邻来宾市、贵港市、玉林市,南连广东省茂名市,东临广东省肇慶市、云浮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回归线经过梧州市区。南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主要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云开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浔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于市区与其支流桂江交汇。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299.94万。梧州邻近广东,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为广西的“东大门”,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新!!: 交阯之亂和梧州市 · 查看更多 »

楊稷

楊稷(),字文曹,犍為(郡治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 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楊稷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毛炅、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後呂興、爨谷、馬融相繼死去,楊稷繼任交阯太守之職,負責前線戰事。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楊稷率眾人數次擊敗吳軍,後又派毛炅與董元一起攻擊吳軍駐地合浦,毛炅部在古城大敗吳軍,吳將劉俊、修則陣亡。此戰取勝後,九真、鬱林兩郡也相繼歸附晉國,楊稷奏請以毛炅為鬱林太守,董元為九真太守,董元死後又以王素為九真太守。 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楊稷率軍在分水大破吳軍陶璜部,殺死吳軍兩員將領,吳軍兵敗退回合浦。後來,陶璜出兵夜襲董元部,奪其輜重,又在封溪大破毛炅,並從海路奇襲交阯,此外還收買了扶嚴夷首領蔣奇派兵助戰,將楊稷等人圍困在交阯。此時霍弋又已經死去,楊稷等人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三個月後城中糧盡,吳軍在裏應外合之下攻破交阯,楊稷等人被擒,押送到合浦時生病而死。霍弋死後,晉武帝本打算封楊稷為交州刺史,因有傳聞稱其投降吳國而未實行,後來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下令追封他交州刺史之職。.

新!!: 交阯之亂和楊稷 · 查看更多 »

武平郡

武平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交阯之亂和武平郡 · 查看更多 »

毛炅

毛炅(),建宁(郡治今云南省曲靖市)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 毛炅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毛炅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毛炅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後又與董元一起攻擊吳軍駐地合浦,在古城大敗吳軍,毛炅在戰中陣斬吳國大將修則,吳將劉俊也在戰鬥中陣亡。此戰取勝後,九真、鬱林兩郡也歸附晉國,毛炅被任命為鬱林太守。 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毛炅等人不敵,退守交阯,後糧盡不得已而投降。陶璜看中他武勇,想要赦免他,而修則的兒子修允堅持要處死他,毛炅寧死不屈,被剖腹割心依然叫罵不止。晉武帝聽說後,除令其長子襲爵外,將他其餘三子也賜封為關內侯。.

新!!: 交阯之亂和毛炅 · 查看更多 »

永安 (东吴)

永安(258年十月-264年六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景帝孫休的年号,共计7年。 永安七年六月,孙休死,吴末帝孙皓即位,改元元兴元年。.

新!!: 交阯之亂和永安 (东吴)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交阯之亂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交阯之亂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交阯之亂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泰始

泰始是几个中國歷史上年号的名称:.

新!!: 交阯之亂和泰始 · 查看更多 »

泰始 (西晋)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

新!!: 交阯之亂和泰始 (西晋) · 查看更多 »

洞海市

洞海市()為越南廣平省省會,人口13萬,面積154平方公里。交通有水路、陆路、火車站和洞海機場。世界遺產峰牙己榜國家公園也在这里。洞海市有白色沙的海灘。市北50公里有一处名为“跳舞石”的名勝,市南50公里有熱礦泉。主要的經濟活動是貿易和旅游。設有廣平大學。.

新!!: 交阯之亂和洞海市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交阯之亂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清化市

清化市()越南清化省省莅。全市面积146.77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河。市区面积61.45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435298人。.

新!!: 交阯之亂和清化市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交阯之亂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滕修

滕修(),字顯先,南陽西鄂人,三国时期、晋朝政治人物。 其早先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任职,并封西鄂侯。孫皓时期,代替熊睦为广州刺史,治理有方。后广州地方郭馬等人叛乱,孙皓命其镇压,并任命为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廣州牧。尚未攻克时,晋朝对东吴发动进攻,滕修率领军队去救难。到巴丘时候,孙皓已经投降。滕修于是痛哭而还,后与廣州刺史閭豐、蒼梧太守王毅送印綬。后晋朝下诏命其为安南將軍,继续担任廣州牧、持節、都督,并封武當侯,负责南方事务。太康九年卒。.

新!!: 交阯之亂和滕修 · 查看更多 »

朝貢

朝贡(tributum),又稱進貢,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順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國裡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朝贡体系也称“宗藩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同为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历史当中。.

新!!: 交阯之亂和朝貢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交阯之亂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新昌郡

新昌郡,可以指:.

新!!: 交阯之亂和新昌郡 · 查看更多 »

日南郡

日南郡(Nhật Nam),中國古郡名。西漢始置,南朝時沒入林邑國。隋朝於漢代九真郡、晉代九德郡故地復置日南郡。隋煬帝滅林邑後,收復漢代日南郡故地,分置比景郡、海陰郡、林邑郡三郡。 該地秦時屬於象郡,漢滅南越國(前111年),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與象郡共十個郡,属交趾刺史部,而日南郡下轄硃吾縣、比景縣、西捲縣《漢書 地理志第八下》、盧容縣和象林縣。西漢時有1萬4千餘戶,人口約6萬9千人。新朝日南郡改稱之為日南亭,東漢時復名日南郡,當地土著曾多次反叛攻擊焚燒官寺。 東漢末年,林邑人區連叛漢,殺象林縣令,在象林縣建立林邑國。三國吳時,林邑一度攻佔盧容縣,隨後被西晉收復。南朝梁以後,林邑國向北佔據了原日南郡治西卷縣及其餘諸縣。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發兵滅林邑,取得了日南郡舊地,置蕩州、農州、沖州三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以驩州(晉九德郡)為日南郡。.

新!!: 交阯之亂和日南郡 · 查看更多 »

曲靖市

曲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市境西临昆明市,北接昭通市与贵州省毕节市,东邻贵州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南界红河州、文山州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乌蒙山区,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小江、牛栏江在西北部汇入金沙江,革香河、可渡河在东北部汇入北盘江,中南部有南盘江及其支流。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人口604.7万。曲靖古称味县,是云南省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为全省仅次于省会昆明的第二大城市,省内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工业基地,也是主要的电源支撑点和负荷中心。.

新!!: 交阯之亂和曲靖市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交阯之亂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景元

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九个年号。 景元五年五月改元咸熙元年。.

新!!: 交阯之亂和景元 · 查看更多 »

晉滅吳之戰

晉滅吳之戰是晉朝為統一全國發動的戰爭,也是三國時期最後的一場戰爭。在晉咸寧五年(279年,吳天紀三年)十一月,晉武帝司馬炎下令大舉伐吳,次年三月十五(280年5月1日),吳主孫皓正式投降,該戰結束。戰後,晉武帝將年號改為太康,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太康之役”。 晉滅吳之戰使晉朝開創由北方平定南方統一天下的先例,戰後不久,吳國各地守軍陸續向晉國歸降,西晉成功統一全國,結束自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分裂局面。同時,晉滅吳之戰作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成功的大規模渡江作戰,在中國軍事史上同樣有著重要地位,此役創造的水陸俱進、多路並發、順流直下的戰略,對此後歷代在長江流域發生的諸多戰爭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新!!: 交阯之亂和晉滅吳之戰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交阯之亂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交阯之亂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