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平陵之变

指数 高平陵之变

平陵之變,亦称高平陵政變、高平陵事變或正始之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國建立以後的一次重大政變。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間的权力鬥争,最后司马懿趁著曹爽與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謁陵時發動政變,控制京城,族滅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馬氏正式全面掌權,此後曹氏皇帝皆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75 关系: 司徒司馬師司馬炎司马昭司马懿司蕃夏侯玄夏侯霸大司農大將軍 (東亞)太尉宗室尹大目丁謐中国爵位三國太傅、太保列表三國志三国令狐愚廷尉张当何晏征西大将军侯爵刺史傀儡政權皇太后王凌王观 (三国)禁軍符节真·三國無雙6真·三國無雙7畢軌荆州許允 (曹魏)詔書高平陵高柔魏明帝護軍许昌市資治通鑒蜀汉郭太后郭淮蔣濟鄧颺雍州 (九州)雒邑...陳泰 (三國)投降李勝桓範正始 (曹魏)死刑歌女洛阳市洛河 (黄河)明元郭皇后族誅攝政政變曹叡曹彪曹羲曹真曹爽曹芳曹訓曹魏曹魏宗室曹操景初晋朝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高平陵之变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司馬師

司馬師(),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繼承父權后,先肅清內亂,又打敗東吳的諸葛恪,成功削弱他國國力並控制魏國政權。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長平鄉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陽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不久病逝,魏朝谥舞阳忠武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後,追尊谥为晉景王;司馬炎登位後,追尊为世宗景皇帝。.

新!!: 高平陵之变和司馬師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高平陵之变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新!!: 高平陵之变和司马昭 · 查看更多 »

司马懿

司馬懿(),字仲達,后世称赞其为冢虎,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权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堅守疆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的政權。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追尊谥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晋书·卷一 帝紀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九月庚申,葬于河陰,諡曰文,後改諡宣文。……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中华书局点校注:“諡曰文後改諡宣文”各本皆作“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考異:“按禮志,魏朝初諡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表不宜與二祖同,於是改諡宣文、忠武。然則初諡文,無‘貞’字也。禮志及文帝紀並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寫之誤。”今據改。),故也称晉高祖、晋宣帝。.

新!!: 高平陵之变和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司蕃

#重定向 桓範#门生.

新!!: 高平陵之变和司蕃 · 查看更多 »

夏侯玄

夏侯玄(),沛國谯郡(今安徽亳州)人,字泰初,一作太初。三國時代曹魏政治人物,夏侯尚之子,嗣其爵,为夏侯霸的侄子辈。其妻李惠姑被道教尊為女真仙。其母德阳乡主是曹爽父曹真之妹,故与曹爽为表兄弟。另外他是早期的玄学领袖,有《夏侯玄集》,今已佚失。因反對司馬師,被滅族。.

新!!: 高平陵之变和夏侯玄 · 查看更多 »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時期曹魏和蜀汉後期重要將領;曹魏將領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司马懿發動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害怕被害,投奔蜀汉,官至車騎將軍。曾隨姜維北伐,夏侯霸病逝后獲追諡,但諡號失考。.

新!!: 高平陵之变和夏侯霸 · 查看更多 »

大司農

大司農為中國古代官名,秦代時有治粟內史,掌理國家財政,至漢景帝時改名大農令,漢武帝時再改為大司農,為漢代九卿之一,其屬官有五個單位,各設一令一丞,其中太倉掌米穀庫儲,均輸掌物資供應,平準掌物使調節,都內管理國庫,籍田皇管皇帝躬耕事宜。此外後來漢武帝新設的鹽鐵專賣也歸大司農管理。曹魏司农王思宏作水碓,免归田里。 魏晉南北朝時,各朝亦多設大司農,以掌管財政事宜,地位重要,北魏時另設了太倉尚書分大司農之權,其後大司農只掌理管布帛和賦稅的單位。隋代以後此官改为司農寺卿。元代有設大司農司,但職掌已較為不同。 清代常雅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新!!: 高平陵之变和大司農 · 查看更多 »

大將軍 (東亞)

大将军,是漢字文化圈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與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及职权有很大差异。 大将军官职最早见于中國战国時代。.

新!!: 高平陵之变和大將軍 (東亞)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高平陵之变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高平陵之变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尹大目

尹大目 (),字大目,從小就是曹家的家奴,曹魏建國後,大目經常在天子左右侍奉,曾任殿中校尉。.

新!!: 高平陵之变和尹大目 · 查看更多 »

丁謐

丁謐(),字彥靖,沛國人。東漢末典軍校尉丁斐之子,三國時曹魏官員,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新!!: 高平陵之变和丁謐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高平陵之变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三國太傅、太保列表

洪飴孫《三國職官表》:「魏太傅上公一人,第一品,掌以善導,無常職(漢志)。黃初七年始置,位在三司上。不常設,前後居是官者三人。……蜀先主為漢中王時曾置是官,卽位以後不置。居是官者一人。……吳建興元年初置,居是官者一人。」又言:「魏太保上公一人,第一品,掌訓護人主,道以德義。景元四年始置,位在三司上。不常設。居是官者一人。」今據《三國志》諸《帝紀》、《主傳》;萬斯同《歷代史表》中《魏國將相大臣年表》、《魏將相大臣年表》、《吳將相大臣年表》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高平陵之变和三國太傅、太保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高平陵之变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高平陵之变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令狐愚

令狐愚(),本名浚,字公治,三國時代并州太原郡人。三國時曹魏將領,曹魏太尉王淩的外甥。.

新!!: 高平陵之变和令狐愚 · 查看更多 »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新!!: 高平陵之变和廷尉 · 查看更多 »

张当

张当(),三国曹魏宦官,第三任皇帝曹芳黄门侍者。 张当与曹爽亲善,任为都监。司马懿说他伺察皇帝的情况,挑拨离间皇帝和太后二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初十,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才人张氏、何氏等被张当送给曹爽。曹爽亦曾私取曹睿的才人七八人为乐伎,伪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婕妤教习为伎。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张当交待:“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颺、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朝廷逮捕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颺、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入狱,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新!!: 高平陵之变和张当 · 查看更多 »

何晏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孙,曹操的婿養子,三国时期玄学家,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与王弼并称“王何”,玄学代表人物之一,在高平陵之变与曹爽等同被司马氏诛杀,卒于正始十年(249年)。何晏以俊美著稱,有何郎粉、傅粉何郎之语,代指美男子。.

新!!: 高平陵之变和何晏 · 查看更多 »

征西大将军

征西大将军是在四征將軍之一。本稱征西將軍,資深者會在「將軍」字前加上「大」字。 最早出現在漢代。在三國時代的魏、蜀、吳亦有設置。而在日本亦有此職。.

新!!: 高平陵之变和征西大将军 · 查看更多 »

侯爵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Marquis、英國Marquess、德國Markgraf等)。.

新!!: 高平陵之变和侯爵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高平陵之变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内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一些小國内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不可以視爲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一个特定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中产生的词汇,通常指某个政权,因为外国势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国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导致其法统“非法”。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一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不少处于内战,或者有外国势力插手的战争中的政治实体,都互相指责对方是某一外国势力的“傀儡政权”,己方则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或苏联的傀儡政權。韩國政府和朝鲜政府也是如此。 傀儡國家一詞很容易被誤用或濫用,因此需要一些規範以避免濫用的情況。.

新!!: 高平陵之变和傀儡政權 · 查看更多 »

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天皇为其母亲所上的尊号,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秦宣太后羋八子(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新!!: 高平陵之变和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王凌

王凌( ),字彦云,太原祁縣人,三国时曹魏重要将领,东汉末年谋诛董卓的司徒王允之侄。.

新!!: 高平陵之变和王凌 · 查看更多 »

王观 (三国)

王觀(),字偉臺,東郡廩丘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高平陵之变和王观 (三国)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高平陵之变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符节

节、节钺等,是中国歷史上中央政权向官員授权,允许其代行天子军政职权(或是代天巡狩)的凭证与象征,其形态样式以及代表的权力各代有变化。.

新!!: 高平陵之变和符节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6

是由光榮特庫摩公司製作發行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第6作,該作於2011年3月10日發售,日文版只對應Playstation 3平台,以及3D顯示功能;歐美版還對應Xbox 360平台(鎖區)。繁體中文版於2011年3月29日發售。並於2011年8月25日發行對應PSP平台的《真·三國無雙6 Special版》,以及在2011年9月29日發行對應PS3平台的《真·三國無雙6 猛將傳》,日文版己宣布由PS3獨佔。猛將傳繁體中文版預定於2011年11月24日發售。此外,光榮特庫摩也宣布對應Windows平台的《真·三國無雙6 with 猛將傳》於2012年3月9日发售。此版本整合了本傳以及猛將傳,並同時納入到2011年10月為止所有已於PS3平台發布過但不包含原創服裝和王元姬的Lawson特典的追加下載內容。繁體中文版於2012年6月21日发售,並採用Steam數字遊戲銷售平臺進行產品啟用,但遊戲並不在Steam商店進行銷售。.

新!!: 高平陵之变和真·三國無雙6 · 查看更多 »

真·三國無雙7

是由光榮特庫摩公司製作發行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第7作,該作最初於2013年2月28日在日本發售,日文版只對應Playstation 3平台,歐美版和繁體中文版還對應Xbox 360平台,繁體中文版最初於2013年3月31日發售。對應Playstation 3平台的資料片《真·三國無雙7 猛將傳》,和對應Playstation 3與PlayStation Vita平台的合集《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於2013年11月28日發售。PlayStation 4移植版《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最初以繁體中文版在2013年12月18日與PlayStation 4同時發售,日文版則於2014年2月22日发售。Windows版最初在歐美於2014年5月13日發售,採用Steam數字遊戲銷售平臺進行產品啟用。2014年12月在PlayStation 4中国发布会上,制作人铃木亮浩宣布将推出PlayStation 4和PlayStation Vita简体中文版《真·三国无双7 猛将传 完全版》,该版本于2015年3月随PlayStation 4和PlayStation Vita中国大陆版首发上市。 光榮特庫摩在6月公布《真·三國無雙7 帝王傳》,也宣布在2014年內發售,對應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繁體中文版和英文版還將透過Steam登陸Windows。原本光榮特庫摩公布發售日期在2014年9月25日,但之後公布發售日延後至10月23日,又二度延後至11月20日。另外光榮也在中國大陸的戰斧F1遊戲機推出該版本的《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

新!!: 高平陵之变和真·三國無雙7 · 查看更多 »

畢軌

軌(),字昭先,東平國人(今山東東平縣)。出身官宦之家,父親畢子禮是東漢典軍校尉。三國時曹魏官員,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新!!: 高平陵之变和畢軌 · 查看更多 »

荆州

荆州,地理上可以指:.

新!!: 高平陵之变和荆州 · 查看更多 »

許允 (曹魏)

许允(),字士宗,曹魏大臣,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人。 许允出身世族,为当时名士。魏明帝时为尚书选曹郎,后转任侍中,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派他劝说曹爽。许允官至尚书、中领军。正元元年(254年)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他和夏侯玄、李丰亲善,夏侯玄、李丰计划诛杀司马师失败。司马师指使有司上奏许允放散官物,收付廷尉,于是被株连收捕。不久流徙乐浪郡,皇帝曹芳与之诀别,涕泣歔欷。他于途中去世。.

新!!: 高平陵之变和許允 (曹魏) · 查看更多 »

詔書

#重定向 詔令文書.

新!!: 高平陵之变和詔書 · 查看更多 »

高平陵

平陵是中国三國時代魏明帝曹叡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内埠乡茹店村东南。面积660平方米,墓为覆斗形,高16米,周长200米。顶部平坦,封土夯筑。.

新!!: 高平陵之变和高平陵 · 查看更多 »

高柔

柔(),字文惠,陳留圉縣(今杞縣圉鎮)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大臣,仕於曹操及曹魏五位皇帝,幾乎橫跨整個曹魏,見證了曹魏的興亡。.

新!!: 高平陵之变和高柔 · 查看更多 »

魏明帝

#重定向 曹叡.

新!!: 高平陵之变和魏明帝 · 查看更多 »

護軍

護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軍事長官的官名,其中中护军、中领军、中都护等职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这一官名始于秦,到三国、西晋时期发展到重要性的顶峰,唐宋以后逐渐消失。.

新!!: 高平陵之变和護軍 · 查看更多 »

许昌市

许昌市,別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的许昌是群雄逐鹿之地,東漢末年,曹操挾汉献帝刘协到许县,此地因此成为东汉的實際首都。曹丕建立魏朝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全市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人口434.15万。 今天的许昌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级市之一,先后被评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新!!: 高平陵之变和许昌市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高平陵之变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高平陵之变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郭太后

#重定向 明元郭皇后.

新!!: 高平陵之变和郭太后 · 查看更多 »

郭淮

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三国时代曹魏重要將領,曾经多次与陳泰一起抵抗姜維的進攻。255年去世,死後魏少帝曹髦追封他为大將軍,諡曰貞侯。.

新!!: 高平陵之变和郭淮 · 查看更多 »

蔣濟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名臣,官至太尉。.

新!!: 高平陵之变和蔣濟 · 查看更多 »

鄧颺

鄧颺(),字玄茂,南陽新野人。是東漢太傅鄧禹的後代。與夏侯玄、諸葛誕和田疇並稱為「四聰」。三國時曹魏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新!!: 高平陵之变和鄧颺 · 查看更多 »

雍州 (九州)

雍州,又作“廱州”。是漢地“九州”之一,即今甘肅、陜西、寧夏三省全境及今內蒙部分地區。.

新!!: 高平陵之变和雍州 (九州) · 查看更多 »

雒邑

洛邑別稱成周,中國古地名,在今洛阳市。 西周周成王時,周公建成洛邑(今瀍河两岸),又称成周。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成周,从此又称王城。周敬王前510年修筑新都(今洛阳白马寺以东),新城沿用「成周」之名,俗稱「東周」;旧城称为「王城」,俗稱「西周」。.

新!!: 高平陵之变和雒邑 · 查看更多 »

陳泰 (三國)

陳泰(),字玄伯,潁川許昌人,曹魏名臣陳群之子,母为荀彧之女,荀顗为其舅。三國時曹魏重要將領。父親死後,曾離開朝廷鎮守邊疆,多次与郭淮一起抵抗姜維的侵擾,死後追封為司空,諡曰穆侯。.

新!!: 高平陵之变和陳泰 (三國) · 查看更多 »

投降

投降,受降方或可称作投诚,定義為軍人在自願或長官的命令下,停止對敵人的戰鬥並成為戰俘的行動。戰鬥人員投降時多會豎起白旗或高舉、張開雙手。 國家、政權或政府亦可能選擇投降以停止戰爭或軍事衝突。投降包括簽訂停火令、和約或降書。.

新!!: 高平陵之变和投降 · 查看更多 »

李勝

李勝(),字公昭,荊州南陽人。父親李休曾是張魯部下,張魯投降曹操後先後在東漢和曹魏任職。李勝亦是曹魏官員,是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新!!: 高平陵之变和李勝 · 查看更多 »

桓範

桓範(),字元則,沛国(治今安徽省濉溪县张孤集)人。三國時曹魏官員,有「智囊」之稱,官至大司農。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以謀反罪族滅。.

新!!: 高平陵之变和桓範 · 查看更多 »

正始 (曹魏)

正始(240年—249年四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曹魏政权使用过最久的年号同时是第五个年号。 正始十年四月改元嘉平元年。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景初三年...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於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潘眉据此考证魏明帝曹叡死与曹芳改元,相距14个月。.

新!!: 高平陵之变和正始 (曹魏)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高平陵之变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歌女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但不一定都)會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新!!: 高平陵之变和歌女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高平陵之变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洛河 (黄河)

洛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本作“雒水”,发源于华山的西南部陕西省洛南洛源,向东流入河南省,于河南巩义入黄河,全长共420公里。洛河虽然不算中国境内非常长或非常大的河流,但因为它流过中国中部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因此是中国境内一条非常有名的河流。洛河边的重要城市有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巩义等。三国时期曹植作有名篇洛神赋借洛水神女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Category:黃河支流 Category:陕西河流 Category:河南河流.

新!!: 高平陵之变和洛河 (黄河) · 查看更多 »

明元郭皇后

明元皇后郭氏(),魏明帝曹叡第二任皇后(第三任妻子),平原公主生母,是西平郡(郡治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人,祖上是河西大族。曹魏黄初元年(220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金城太守将叛乱平定,太守临走見郭氏姿色豔美,将其带入皇宫,成为皇子曹叡的妾室。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重,立儿子曹叡为太子,是为明帝,明帝将自己宠爱的毛氏立为皇后。数年后,明帝被花容月貌的郭氏所吸引,宠爱郭氏的程度超过了毛皇后,拜为夫人,以郭氏叔父郭立为骑都尉,从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郭夫人生下一個女兒,名叫曹淑,封平原公主,出生幾個月就夭折了。景初二年(238年),明帝借争吵将毛皇--赐死。不久明帝病重,遂立郭氏为皇后。 景初三年(239年),明帝病逝,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尊郭皇后为皇太后,居永宁宫。追谥郭皇后父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立子郭建袭爵,封太后母杜氏为郃阳君。郭芝早年已因有功封侯,迁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和作为宣德将军的郭立都封列侯。郭建兄郭德出养甄氏(故又名甄德),和郭建都是镇护将军,都封列侯,并掌宿卫。于是由郭太后主持朝政。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听何晏、邓飏、丁谧之计,专权擅政。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令发动高平陵之变,推翻曹爽。司马师主政期间借她的名义废黜了曹芳并提出立曹据,但郭太后认为曹据为明帝叔父,立曹据则明帝无人奉祀,自己一旦成为新帝的侄媳也会造成身份尴尬,力主立明帝弟东海王曹霖子曹髦为帝。司马师为了讨好郭太后,把女儿嫁给了郭太后的堂弟平原侯郭德。后司马昭主政时,又借她的名义追废了遇弑的曹髦。司马师女早亡,司马昭出于同样的目的又把自己的女儿后来的京兆长公主嫁给郭德为继室。毌丘俭、钟会作乱时,都借用郭太后的名义。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时,挟持郭太后和曹髦一同出征。景元四年(264年)正月,郭太后病逝。同年三月,谥号明元皇后,与魏明帝合葬于高平陵。.

新!!: 高平陵之变和明元郭皇后 · 查看更多 »

族誅

族誅是一種將受刑人連坐其族處以死刑,為古代社會的殘酷刑罰。而族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合稱。此刑法亦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當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犯下通敵叛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當權者為免除後患、斬草除根就會對犯事者施行此嚴刑以鞏固自身政權。 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朝鮮、日本和越南,亦曾使用這一種刑罰。而朝鮮制度中對「族」的定義與中國制度中的定義是幾近一樣。 在中國歷史中,族誅始於商朝。當時被稱為劓殄,乃族誅的初形,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之刑。秦朝时發展為誅三族、五族、七族。隋朝时被隋文帝廢除,但在隋煬帝復行並擴至誅九族。.

新!!: 高平陵之变和族誅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高平陵之变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新!!: 高平陵之变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曹叡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5岁。曹叡能诗文,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曹植和曹丕。曹叡是曹魏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自從曹叡崩後,曹爽掌权,魏帝自此淪爲傀儡。再後曹爽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变斬殺,魏國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氏家族手中。.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叡 · 查看更多 »

曹彪

曹彪,字朱虎,三國时曹操之子,母孙姬。.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彪 · 查看更多 »

曹羲

曹羲(),三國時期魏國之臣,魏國重臣曹真之子,曹爽之弟,曹訓、曹彥之兄。曹爽专权,曹羲有所规劝,但曹爽不听。249年,曹爽出行高平陵,曹羲劝他保持警惕,曹爽仍不听,遂遭司馬懿政变奪權。桓範建議曹爽反對司馬懿,曹爽卻遲遲無法下決心起兵,反而束手就擒,自以为能保富贵,却最後被公卿廷议灭三族。 曹羲曾和郑冲、孙邕、荀顗、何晏一同集合各家为《论语》作的注,择其善者,编成《论语集解》,并奏于魏帝。 有作品《至公论》.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羲 · 查看更多 »

曹真

曹真,字子丹,漢末三國時代曹魏名將,曹操的族子,也是曹丕的托孤對象。當初其父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曹真死後諡為元侯。.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真 · 查看更多 »

曹爽

曹爽(),字昭伯,小字默,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真之子,曹操侄孫。官至大將軍、錄尚書事,明帝遺詔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斬殺,夷三族。.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爽 · 查看更多 »

曹芳

曹芳(),字蘭卿,是三国時曹魏第三代皇帝。在《三國志》中與曹髦、曹奐合稱三少帝。 曹芳虽是曹魏在位最久的君主,但也是曹魏第一位傀儡皇帝,實權先後由曹爽、司馬懿和司馬師掌握。.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芳 · 查看更多 »

曹訓

曹訓(),譙國譙縣人,曹真之子,曹爽之弟。 魏帝曹芳即位後,曹爽以大將軍輔政,任命他為武衛將軍,出入宮禁。正始十年(249年),與曹爽等隨同曹芳祭掃高平陵,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控制洛陽,將他曹訓免職。不久,以謀反罪將曹爽及其所有兄弟斬首,夷滅三族,包含斬首曹訓在内。.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訓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魏宗室

#重定向 三國藩王列表.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魏宗室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高平陵之变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景初

景初(237年三月-239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共计3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四个年号。 青龙五年三月改元并改用景初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因此青龙五年三月则成为景初元年四月。 景初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

新!!: 高平陵之变和景初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高平陵之变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正史之變正始之變高平陵事件高平陵事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