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太平洋鯡

指数 太平洋鯡

太平洋鲱(学名:Clupea pallasii)是鯡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北極海及北太平洋海域,头小,流线形体,体色鲜艳,体侧有银色闪光、背部呈深蓝的金屬色,成体长20—38--。棲息在沿海海域,繁殖期時會洄游至淡水溪流,成群活動,主食桡足类、翼足类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以及鱼类的幼体。有鳕鱼、鲑鱼和金枪鱼等天敌。 太平洋鲱的產卵季不定,但通常是前半年,產卵地點一般位於潮間帶或朝下帶生長有鳗草等各種海草的地方。由於它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自1993年以來其數量就大幅下滑,不過2010年代以來由於保護得當,北美海域的太平洋鲱數量已經開始緩慢回升。.

目录

  1. 15 关系: 动物卡尔·林奈大叶藻属太平洋學名北冰洋鮭魚鲱属鲱形目鲱科鳕鱼脊索动物金枪鱼橈腳類浮游動物

  2. 1847年描述的魚類
  3. 北冰洋鱼类
  4. 鯡科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太平洋鯡和动物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查看 太平洋鯡和卡尔·林奈

大叶藻属

大叶藻属(学名:Zostera),又稱鰻草屬,是大叶藻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该属共有12种,分布于两半球的海中。.

查看 太平洋鯡和大叶藻属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查看 太平洋鯡和太平洋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太平洋鯡和學名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北大洋,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北冰洋視為洋,不過一些海洋學家稱之為「北極陸間海」或是「北極海」,分類為陸間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灣。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数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查看 太平洋鯡和北冰洋

鮭魚

鮭魚(salmon),又名三文魚,是數種鮭科魚的通稱。牠們大部分為洄游性輻鰭魚,是常見的可食用魚類之一。共有300多個屬種的鮭科魚類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亞及五大湖亦可找到。鮭魚在世界各地皆有養殖。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洄游到淡水繁殖。鮭魚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游回牠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太平洋品種的鮭魚,一般在繁殖後數周便會死亡。.

查看 太平洋鯡和鮭魚

鲱属

鲱属(学名:Clupea)是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包括波罗的海)温带浅水中的一个多油的鱼属。这个属有两个种:大西洋鲱和太平洋鲱。这两个种又可以各分数个亚种。鲱鱼是成群的鱼,它们在春天成群聚集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海岸前,捕撈後經醃製或者燻製保存及販售。.

查看 太平洋鯡和鲱属

鲱形目

鲱形目(学名Clupeiformes)是輻鰭魚綱中的一个目,其中包括许多在渔业上非常重要的成群鱼类如鲱鱼等。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共有400多种,其中20多种占世界捕鱼量的1/3,有生活在海中的也有生活在淡水中的,70%生活在热带,但也有20 多种只生活在北方。本目鱼一般都大量产卵,即使孵化出的幼鱼死亡率也高达99%,是各种大鱼、水鸟的食物。本目鱼大多集群,一群多达数亿尾,有每日垂直移动的习性,白天在水深处,夜晚浮出水面。.

查看 太平洋鯡和鲱形目

鲱科

鲱科為輻鰭魚綱鯡形目的其中一科。它包含多種世界各地主要的食用魚,也有些被當作捕魚所需的餌料魚。.

查看 太平洋鯡和鲱科

鳕鱼

#重定向 鱈魚.

查看 太平洋鯡和鳕鱼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太平洋鯡和脊索动物

金枪鱼

#重定向 金槍魚屬.

查看 太平洋鯡和金枪鱼

橈腳類

橈腳類(學名:Copepods;,「槳足」的意思)是一類細小的甲殼類動物,生活在海洋及差不多所有淡水的棲地,亦是海洋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很多的橈腳類都是浮游動物,當中有些是底棲生物,一些則是湖沼陸棲生物,在陸地上及沼澤、水溝等水體生活。很多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如洞穴、水坑或河床等,甚或雨林內的落葉堆中。橈腳類有時被用作為指標物種(indicator species)。.

查看 太平洋鯡和橈腳類

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屬於浮游生物的一類,通常為異營生物。與其他的浮游生物一樣,它們漂浮在水面上,因而得名。它們通常都是小型的原生動物,但也包括一些較大型動物的幼體,以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或其他的浮游動物為食,反過來亦是其他一些大型動物的食物。 主要的原生浮游動物包括有孔蟲、放射蟲和雙鞭毛蟲。大型的浮游動物則包括部分刺胞动物门(例如一些水母)、甲壳亚门(例如橈腳類和介形蟲)、毛颚动物门、软体动物门(例如翼足目)和脊索動物門(例如紐鰓樽科和一些魚類幼體)的動物。 和浮游植物一樣,它們成群結隊地漂浮在水面上,依照對水溫和鹽分等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分佈于不同的區域。所有外部因素中,以上升流和沉降流導致的營養物質變化為最。 浮游動物有時也會成爲疾病庫。比如一些甲殼綱的浮游生物會攜帶著可能引發霍亂的霍亂弧菌,後者以甲殼綱生物的外骨骼為食。.

查看 太平洋鯡和浮游動物

另见

1847年描述的魚類

北冰洋鱼类

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