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來西亞華語

指数 馬來西亞華語

來西亞華語(Mangdarin)或華文、大馬中文(Mangnese),是馬來西亞華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華語,使用人數約8百萬。雖然馬來西亞華語是以中國現代標準漢語為基準,但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等的影響,跟中國普通話有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日常口語及用詞上。此外,俗式華語和標準華語有很大的差異,前者為華人社會於日常生活中所用,後者為當地中文(電子)媒體所用。由于马来西亚华语使用的词汇和现今北京规范华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政府以及华人社团成立了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範),规范当地不正规的华语用词。 基於早期華人先輩下南洋的共同文化和經歷,口語化的馬來西亞華語有不少地方與新加坡華語相似。某些新加坡人取笑馬來西亞華語為聯邦腔華語 ,而馬來西亞人常以使用新加坡華語來反唇相譏。.

125 关系: Ai FMAstroAstro AEC南马台灣台灣人台灣國語台湾吉隆坡吉打大陸人奶酪客家人客家語客语官话巴生河流域中國中国大陆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語东马广东人五四运动五腳基廣府民系廣式普通話廣東話彭亨北京官话北京话北马傳統市場品冠出租車入聲八度空间 (电视台)八度空间华语新闻公共汽車光华日报光良四邑民系現代標準漢語福州民系童冰玉简化字簡體中文粤语粵劇...繁体字繁體字电视狀語登嘉樓莆仙人聯合日報补语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香蕉人香港香港人马六甲马六甲苏丹王朝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汉语方言马来西亚教育高州市高甲戏謂語语法跳飛機身分證黄明志霹靂霹雳范文芳闽南语闽南民系闽剧臺灣國語雪兰莪雪蘭莪雷州人電台廣播老国音陽具FacebookMY FMNtv7NTV7华语新闻One FMTV2TV2华语新闻柔佛林德荣李铭顺李洺中東方日報 (馬來西亞)梁靜茹槟城歌仔戲民國汉语方言汉语拼音汉藏语系泉漳片清朝漢語潮州人潮州话潮剧朱咪咪星洲日報海南人新加坡新加坡华语新加坡華語新山新馬華語方言改革开放普通话988fm 扩展索引 (75 更多) »

Ai FM

#重定向 爱FM.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Ai FM · 查看更多 »

Astro

#重定向 Astro集團.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Astro · 查看更多 »

Astro AEC

Astro AEC是馬來西亞Astro擁有的頻道,全天候24小时播出。該頻道主要播出來自台灣、中国、新加坡的節目,同時亦播出本地節目(亦稱“Astro本地圈”节目)该频道备有中文、马来语及英文字幕服务。.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Astro AEC · 查看更多 »

南马

南马即马来西亚的南部。南马狭义指柔佛;广义则指巴生河流域至彭亨河以南的半岛部分。但大部分指的是马六甲、森美兰和柔佛三个州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南马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人

#重定向 臺灣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台灣人 · 查看更多 »

台灣國語

#重定向 臺灣國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台灣國語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和马来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多伦多、莫斯科、首尔市等同属于ALPHA级(Grade A)的国际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经济与社会改革相关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92名。 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据2012年统计吉隆坡总面积达,广义的则包括了巴生谷,是一个有725万人的大都会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的都会区。 吉隆坡地处马来半岛西岸(即西马),为雪兰莪州所环绕。 吉隆坡被规划作「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为大马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Jeong Chun Hai @Ibrahim, & Nor Fadzlina Nawi.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吉隆坡 · 查看更多 »

吉打

吉打(马来语:Kedah)是马来西亚的一州,位于马来西亞半岛西北部。其西北与玻璃市州為鄰,北及東分別與泰国的宋卡府及惹拉府为邻,南邊為霹雳州,西南邊為槟城州,西邊鄰海。 吉打州被暹罗统治的时期,被称为Syburi(泰语:ไทรบุรี)。 加上浮罗交怡岛的吉打总面积约94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78188人。2003年的种族比例是:马来人(1,336,352人)、华人(252,987人)、印度人(122,911人)、非公民(35,293)和其他(27,532)。 吉打州的首府是亚罗士打(Alor Setar)。其他的主要城市有双溪大年(Sungai Petani)和居林(Kulim)。位于岸外的浮羅-交怡-岛(Langkawi,漢語圈常譯為兰卡威)是吉打州的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除此之外,吉打州盛产稻米,被誉为“馬來西亞米仓”。马来西亚的国父也是第一任首相的东姑阿都拉曼与现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都来自此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吉打 · 查看更多 »

大陸人

大陸人也称为内地人,是對居住或出身於中國大陸的人士的非正式稱呼,但稱呼不適用於香港、澳門兩地的本地人。與「中國大陸」的用法相同,一般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而使用此詞。但海南島的居民習慣把来自北方陸地的人都叫大陆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大陸人 · 查看更多 »

奶酪

*乾酪:中國大陸稱為奶酪。.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奶酪 · 查看更多 »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客家語

#重定向 客家语.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客家語 · 查看更多 »

客语

#重定向 客家语.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客语 · 查看更多 »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官话 · 查看更多 »

巴生河流域

#重定向 巴生谷.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巴生河流域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东马

#重定向 東馬.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东马 · 查看更多 »

广东人

广东人,通常情况下按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户籍地,以及上三代以上(即曾祖父和祖母等)早已移民广东一帶(包括海南、香港、澳門),长久定居广东境内、其及後代都被认定为广东人,或世世代代自我认同为广东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广东人 · 查看更多 »

五四运动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中华民国8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治下的京兆地方,是一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有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 广义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及批判華夏传统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共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国大陸的固定節日)。.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五四运动 · 查看更多 »

五腳基

五腳基又稱五腳起,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閩南移民習慣稱街為五腳基,“腳基”是直譯自马来语“kaki”一词。“Kaki”的本意是“脚”,这里是指英尺,是马来语对英语的「feet」一詞的意译。别稱為「五腳氣」,係轉音之誤,意指店舖住宅臨街騎樓下的走廊,因法規規定,廊寬都是五英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五腳基 · 查看更多 »

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其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廣府民系 · 查看更多 »

廣式普通話

廣式普通話,指夾雜粵語發音或文法的普通話,由於普通話和粵語語音差別很大,形成文化差異,「普通話」更被廣東人譏稱為「煲冬瓜」、「刨冬瓜」(谐音),故有俗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廣說北方話」。.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廣式普通話 · 查看更多 »

廣東話

#重定向 廣東話 (消歧義).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廣東話 · 查看更多 »

彭亨

彭亨(马来语:Pahang)是西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属,州首府为关丹(Kuantan),皇城位于北根(Pekan)。马来西亚半岛最高山峰大汉山(Gunung Tahan)位于彭亨州北部,面积35,964平方公里,人口1,448,000。州最高统治者为苏丹阿末沙(Sultan Haji Ahmad Shah Al-Mustain Billah ibni Almarhum Sultan Sir Abu Bakar Riayatuddin Al-Muadzam Shah)。也被称为“达鲁马克穆尔维”(Pahang Darul Makmur)。.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彭亨 · 查看更多 »

北京官话

北京官話可指:.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北京官话 · 查看更多 »

北京话

北京话、北京方言,属于漢語官話北京官话的京师片(亦稱幽燕片京承小片),流传于北京市区。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說話人帶有明顯的兒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 就語言分類上;“北京話”屬“北京官話”,北京官話則屬官話方言。今北京轄境內絕大多數方言都屬於北京官話,僅有部份郊區縣(平谷的平谷話、延庆属北京官话与晋语过渡的延庆话)以及一些鄉鎮有特殊的方言。.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北京话 · 查看更多 »

北马

北马,即为马来西亚北部。北马狭义指玻璃市、吉打、槟城和霹雳的吉辇县;广义则指马来西亚的北部州属。从这里坐车到新山一般要7小时,到吉隆坡则要5小时。.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北马 · 查看更多 »

傳統市場

--又可稱為--或墟市,是一種相對於超級市場的賣場,通常在一個社區中會有一個。它所販賣的商品主要是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尚未宰殺的雞、魚等等,除此之外,在這之中,也可能有餐飲店、雜貨店、服飾店等商店座落於其中。傳統市場新年前會賣年貨(年宵);以營業時間區分,專賣早中午的為「早市」,專賣下午至通勤下班時間的為「黃昏市場」,夜晚營業則為「夜市」。 傳統市場販賣的食材新鮮,且可讓人殺價或要求贈品,所以廣受家庭主婦所喜愛,主婦們通常於白天在此購買接下來一兩天做菜時所需要的食材。 由於超級市場的出現,搶去傳統市場不少客源,但因顧客的購物習慣(主要受年齡影響)不同,傳統市場仍然佔有一定的地位。此傳統市場在歐美地區,為「傳統市集」。.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傳統市場 · 查看更多 »

品冠

品冠(英文名:Victor Wong,),本名黃品冠,馬來西亞流行歌手,活躍台灣樂壇。生於吉隆坡。1995年簽約台灣滾石唱片,並與光良組成歌唱組合無印良品。2000年無印良品解散後,先後推出10張個人專輯。 2007年6月23日,品冠在北京舉辦首場個人售票演唱會,之後亦曾在上海大舞台(2008年3月14日)、香港紅磡體育館(2009年2月18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2009年7月18日)舉辦演唱會。 2014年離開相信音樂,加入種子音樂。 2017年離開種子音樂, 加入海蝶音樂。.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品冠 · 查看更多 »

出租車

出租車(Taxi),港澳粵通稱「--」,上海習慣叫做「差頭」,是一種基于即时租賃的陸地公共交通服务,按里程表收費。 出租車載客量不多,一般只有3至5個座位。搭乘出租车除了揚手招呼外,還可以透過電話、網絡、手機應用程式預約。.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出租車 · 查看更多 »

入聲

入声(checked tone、entering tone)是音韵学上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的统称。 入声韵是指古代汉语中的一类音节结构。入声字是指音节属于这类结构的字。受音节结构影响,这类字的声调在《切韵》时代都相同,因此都属于入声调类,其入声调值的调型是短而急促。入声调类也可以用来特指某个特定时期、某种特定汉语方言中的一个或几个和《切韵》入声调类有传承关系的调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中的入声调类,都拥有各自的入声调值,但调型一般也都是短而急促的。 尽管入声在根据传统音韵学属于“四声”之一,但“入声和非入声的差别更多来自音质而非音调”(王力)。在切韵至广韵时代,入声都稳定并完整(拥有-p,-t,-k三种辅音韵尾)存在于中原的方言中。但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调值已经不可考,我们便无法得知入声与其他声调在当时是否拥有相同的调值。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不少是保留入声的(有的完整保留辅音韵尾以及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有的已经失去或正在丢失辅音韵尾但具有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等),这可视为入声作为声调存在的必要性。 在行文中,这些概念往往都混同、省称为入声。.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入聲 · 查看更多 »

八度空间 (电视台)

八度空間(8TV)是馬來西亞私營電視台,由都會電視有限公司(Metropolitan TV Sdn Bhd)經營。前身名為Metrovision在1999年結業,在2004年1月8日以如今名稱再次開播。目前,八度空间已在萬達鎮(Sri Pentas)廣播中心經營,也與TV3同屬首要媒體。八度空間與TV3、ntv7、是姐妹電視台。目前,八度空間由特高頻(UHF)系統放送播出。本電視台在雪隆區的超高頻道是25頻道。此外,八度空間也可透過Astro衛星電視708頻道收看以及數碼電視MY Freeview108頻道收看。.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八度空间 (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八度空间华语新闻

八度空间华语新闻是马来西亚为八度空间制作的新闻节目。新闻节目使用华语制作,播映时段被固定为2段,分别为每天中午12点30分至下午1点播出的《八度空间午间新闻》(Mid Day Mandarin News)和每天晚上8点至8点30分播出的《八度空间华语新闻》(Mandarin News)。2018年5月20日,《八度空间华语新闻》开始在Facebook专页提供网上直播。.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八度空间华语新闻 · 查看更多 »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公共汽車 · 查看更多 »

光华日报

《光華日報》是馬來西亞的一份中文報紙,也是世界僅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由革命家孫中山於1910年12月20日在檳城創辦,當時是為了向本地華僑宣傳革命以推翻滿清、建立共和。 《光華日報》在馬來西亞各地均有發行,並以西馬北部一帶(尤其是檳城州)最為暢銷;其他國家與地區如泰國、 新加坡、香港等地亦有發行,平均每日發行量超過10萬份。.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光华日报 · 查看更多 »

光良

光良(Michael Wong,),本名王光良,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畢業於怡保三德中學,及後再修讀電腦及電子工程文憑。為馬來西亞籍華裔創作型流行歌手。 1995年簽約台灣滾石唱片,曾和品冠組成歌唱組合無印良品,但該組合在雙方同意下於2000年解散。個人發展後光良共推出了多張個人專輯,其中以《童話》最為矚目。 光良以歌唱及寫作情歌著名,當中膾炙人口的歌曲作品包括:《童話》、《第一次》、《約定》、《右手邊》、《回憶裡的瘋狂》等,獲不少人稱之為「情歌王子」。他也曾幫助過一些當紅的歌手並替他們作曲,原唱為梁靜茹的《勇氣》及劉若英的《我等你》便是其作品之一;其後,他也收錄了這些由其他歌手所演繹的他的作品,並以自己的版本呈現在《約定》專輯裡。而《童話》已經七度蟬聯大馬MACP「海外最高版稅」榮譽。 《童話》先後被改編為不同語言的版本,有日本中孝介《花間道》,韓語、粵語、越南語、馬來語、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緬甸文等。《童話》更被不少韓國藝人選為見面會演出曲目,如朴有天、池錫辰、池昌旭、徐康俊、丁一宇、金楨勳等 光良​​提及他的第一次創作是中學時期,歌曲是《如果你還愛我》(收錄在《第一次》的個人專輯),也是光良第一首的曲、詞創作。.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光良 · 查看更多 »

四邑民系

四邑民系,是广府民系分支下的一个族群。邑出自古代的食邑,中國各省亦有以眾數的邑來代表地方。四邑指新会包括江門、开平、恩平、台山,五邑指上述四地加上鹤山,而六邑指再加上赤溪。1983年鹤山划入江门地区管理后,五邑成为官方名称,但在海外社区,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称呼。至于赤溪,历史上曾有此建制,但1953年已并入台山县。 四邑人大都操粤语四邑話,此外珠海斗門操四邑話的族群亦屬於四邑民系(此外,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大衙镇通行之馬蘭話亦曾被視爲四邑話,學界尚存爭議) ,在世界各地約有八百萬人口。四邑方言有很多分支,內部互通度高低不一,可使用粵語廣府片廣州話互相交流,可勉强與粵西、廣西一帶的方言溝通。在海外和香港,四邑人有自己獨立的四邑會館,和操廣州話、南寧話等相似方言的粵西、廣西人有不同的社區。.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四邑民系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福州民系

福州民系(ipa(福州腔讀音)),即福州族群、福州人、福州侬、十邑人,也有称为闽东民系,是发源于中国福建东部的一个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福州民系是指籍贯在福州十邑,以福州话为母语,认同福州文化的汉族民系。广义的福州民系还包括籍贯在宁德地区其余县市,以广义的闽东语为母语的族群。传统上福州民系不包括该地区同说闽东语的疍民,也不包括近现代迁入福州的外地移民。.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福州民系 · 查看更多 »

童冰玉

童冰玉(Tong Bing Yu,),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蕉賴,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新生代當紅影視女演員,現為新傳媒私人有限公司部頭合約女藝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童冰玉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简化字 · 查看更多 »

簡體中文

#重定向 简体中文.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簡體中文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繁体字 · 查看更多 »

繁體字

#重定向 繁体字.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繁體字 · 查看更多 »

电视

电视(Television,簡稱TV)这个词语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如:连续动态的影像和聲音转换为电子訊號,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电子訊号,后再将电子訊號还原为影像和聲音的技术,即电视;指接收这种电子訊號的设备,即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訊號为连续动态的影像和声音的装置,即电视机;一种特别的社会文化现象,特指人群之间、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訊息交流、訊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訊號的传输、电视訊號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到見今仍十分普遍。.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电视 · 查看更多 »

狀語

語(adverbial)是用來修飾、限制謂語(動詞或形容詞)的語言單位,以表明謂語(動詞或形容詞)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狀語 · 查看更多 »

登嘉樓

登嘉楼(Terengganu),旧称丁加奴,是馬來西亞位於西馬的州属,東臨南中國海。西北部與吉蘭丹州交界,西南部有彭亨州。登嘉楼面积12,955平方公里,人口101萬人,首府是瓜拉登嘉楼。 人口比例爲:馬來人佔94%(859,402人)、華人佔5%(42,970人)、印度人4,355人、其他3,238人(1995年统计数字)。.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登嘉樓 · 查看更多 »

莆仙人

#重定向 興化民系 Category:莆田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莆仙人 · 查看更多 »

聯合日報

聯合日報是馬來西亞的一份中文報紙,前身為《美里日報》和《中華日報》,兩報於2004年1月1日合併,目前僅在東馬的砂拉越與汶萊發行,並以砂拉越西部地區古晉、三馬拉漢、斯里阿曼等地的本土新聞為重點與特色。.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聯合日報 · 查看更多 »

补语

英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主语和宾语,具有鲜明的定语性描写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补语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最常见的是宾语补足语。名词、动名词、形容词、副词、不定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都可以在句子中作宾补。.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补语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華人

來西亞華人(或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移民後代張從興::,2007年4月20日更新。馬來西亞华人是该国第二大民族,包含閩南民系近300萬(其中200万是福建闽南人)、廣府人100萬、客家人100萬等,總人口約有741萬人(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佔马来西亚總人口约23.4%,主要分佈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華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佔該直轄區總人口的43.2%(馬來人佔44.2%)(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馬來西亞華人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

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isation Council of Malaysia,Majlis Pembakuan Bahasa Cina Malaysia),也稱為大馬華語規範理事會,簡稱語範,是馬來西亞官方規範當地華語的組織。.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 · 查看更多 »

香蕉人

香蕉人是一个具有种族歧视的名词,最初是用来调侃那些只会使用西方语言却不懂中文的华人,取其「外黄内白」之意,即外表是黄种人、内在却像个白种人.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香蕉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马六甲

六甲,Melaka,爪夷文:,Malaca),簡稱甲州,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首府马六甲市,有古城之称。马六甲州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 古时明史记载為满剌加,被葡萄牙侵占后,改称馬六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马六甲 · 查看更多 »

马六甲苏丹王朝

六甲苏丹王朝(Kesultanan Melayu Melaka)是于1402年由拜里米苏拉在马来亚半岛所建立的王国,明史中称为满剌加国,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马六甲市,王朝全盛时期的国土范围覆盖北大年(今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对苏丹王朝进行侵略,并在1528年殖民马六甲,直接促使王朝灭亡。其后,王朝的法定继承者苏丹阿拉乌丁沙二世在今柔佛地区建立了柔佛苏丹王朝。.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马六甲苏丹王朝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汉语方言

来西亚汉语方言即主要由马来西亚华人所使用的汉语,主要有福建话(閩南語泉漳話)、广东话(粵語)、客家话、潮州话(潮汕話)、福州话(閩東語)和海南话等。当年华裔先贤南下南洋,把本身的乡音传给了下一代。马来西亚漢語方言也与马来话互相借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受到华教团体的推广华语运动影响,当地华文学校大都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方言,甚至有老师认为方言是粗俗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方言的错误印象。華人现在用的华语,便是在北京话上的基础建立起的。当时北京话也是一种方言,只不过由于它现在成了普通话,大家便认为它是華人的母语。因此,既然北京话原是方言也被广泛使用,那么方言的地位便不应该被忽略、轻视。年轻一代開始有人已重燃对本身方言的兴趣,并且向老一辈学习方言,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马来西亚汉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教育

来西亚教育的形成是基于英国教育,皆由马来西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国之一。马来西亚教育注重考试--制度,并以多种统一化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术资格和能力。.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马来西亚教育 · 查看更多 »

高州市

州市(邮政式拼音:Kochow)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是茂名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鉴江中上游,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 (598),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旅游目的地,粤桂交界地区的医疗、教育中心。高州(原茂名县)城为历代州、郡、路、府、道、县的驻地,属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称广东下四府之首,亦称广东南路首府。因出产岭南三大名水果——香蕉、龙眼、荔枝,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县(市)”。.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高州市 · 查看更多 »

高甲戏

戏(闽南语:Ko-kah-hì),又叫“戈甲戏”、“九角戏”、九甲戲,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最初起源於合興戲发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闽南地区,臺灣和东南亚華裔闽南人聚居之地。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高甲戏的剧目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份是从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徽戏、弋阳腔、京戏吸收过来的。初步统计高甲戏的传统剧目一百多个,新编的优秀剧目有《连升三级》《真假王岫》、《大闹花府》、《笋江波》、《许仙谢医》等。.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高甲戏 · 查看更多 »

謂語

謂語(predicate of grammar)與主語相對,兩者是陳述與被陳述的關係。謂語則用來對主語或主詞加以陳述,來說明主語「是什麼」「做什麼」或「怎麼樣」。 譬如:.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謂語 · 查看更多 »

语法

语言学中语法(Grammar)是指任意自然语言中控制子句、词组以及单词等结构的规则,这一概念也被用来指对于这些规则进行研究的学科,例如词法学、语法学或音韵学等,并和其他学科如语音学、语义学或语用学互相补充。在很多文献中,语言学家通常不用“语法”来指正寫法。.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语法 · 查看更多 »

跳飛機

#重定向 跳房子.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跳飛機 · 查看更多 »

身分證

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分的證件,多數由各國或地區政府發行予公民,它将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公民身分的证明工具。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允许身分证包含生物识别信息于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别。其他通常出现在身分证上(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职业、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中)、血型和凝血因子。.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身分證 · 查看更多 »

黄明志

明志()是马来西亚的创作歌手、导演、演员、制作人及主持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祖籍中國海南,為馬來西亞華裔。畢業於铭传大学大眾傳播學系。 黃明志原為網路歌手,2011年導演及演出电影《辣死你妈》,在日本大阪亚洲电影节获得了最佳新晋导演奖。2015年7月在臺灣出道,並且發佈首張專輯《亞洲通殺》。 2014年11月1日黃明志在YouTube 上傳一首歌《飆高音》,這首歌的MV裡kuso嘲諷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選秀節目,MV點擊目前已超過1126萬次。因為太受歡迎,還受邀參加錄影,他在2015年3月26日於臉書發佈受正版節目邀請錄影的消息。 2016年5月,入圍第27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馬來西亞饒舌歌手黃明志首次入圍台灣金曲獎,沒想到竟有媒體報導時指稱他「出身中國好聲音」讓他幽默回應「噴飯三個小時」,但已不是黃明志第一次被誤認為來自《中國好聲音》節目了。 2017年5月以《亞洲通車》專輯歌曲中《漂向北方》,再度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也憑此曲获得了马来西亚Newayk歌颁奖典礼 年度歌曲奖,全方位创作歌手奖以及十大热门MV奖之一。2018年获得了KKBOX风云榜年度风云歌手奖。.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黄明志 · 查看更多 »

霹靂

霹靂,可能指:.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霹靂 · 查看更多 »

霹雳

#重定向 霹靂.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霹雳 · 查看更多 »

范文芳

范文芳(Fann Woon Fong,藝名Fann Wong,)是一位生於新加坡的演员、歌手及模特兒。.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范文芳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闽南民系 · 查看更多 »

闽剧

闽剧(闽东语平话字:Mìng-kiŏk),也称作福州戏、福青戏,是用福州话演唱、念白的福建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以福州市为中心的闽东地区,也传播到闽北、闽中以及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闽剧形成于清末,兴盛于民国年间。.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闽剧 · 查看更多 »

臺灣國語

臺灣國語是指帶有臺灣話腔調或用詞的中華民國國語。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在官方網站所列的研究重點中,將臺灣國語列為臺灣本土語言分項下,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臺灣國語 · 查看更多 »

雪兰莪

#重定向 雪蘭莪.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雪兰莪 · 查看更多 »

雪蘭莪

雪蘭莪(Selangor,英语音标:; ;简称雪州),馬來西亞十三州之一,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首府莎阿南(Shah Alam)是一个新兴城市。全境環繞吉隆坡和布城這两个联邦直辖区,北部與霹靂州為鄰、東部接彭亨州南部與森美蘭州為鄰。雪兰莪和吉隆坡常合称为雪隆。 雪州首府是莎阿南,但是雪州的第一个城市却是皇城巴生市。另一个主要城市是于2006年6月20日被授予大城市地位的八打灵再也。雪州是马来西亚除砂拉越外拥有多个大城市的州属。 雪州在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贡献了23998.6亿马币(约555亿美元),在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6%。雪州也是马来西亚最发达的州属,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雪州同时也是拥有全国最多人口的州属,生活水平较高,贫困率也是全国最低的,是名副其实的先进州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雪蘭莪 · 查看更多 »

雷州人

#重定向 雷州民系.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雷州人 · 查看更多 »

電台廣播

電台廣播(Radio broadcasting),又稱無線電廣播、聲音廣播或收音機廣播,是以無線電波單向傳遞聲音資訊的方式,一般是以高頻廣播。電台發送廣播頻率後,聽眾透過收音機來接收。依使用的技術不同,電台廣播可分為調幅廣播(AM)和調頻廣播(FM)。不同的電台廣播使用不同的的頻率範圍。大部分電台使用FM廣播,部分小規模電台則採用AM廣播。除大氣電波外,部分則透過有線網絡、人造衛星()和互聯網廣播。.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電台廣播 · 查看更多 »

老国音

老國音,中國國語運動中,1913年“讀音統一會”議定的漢語標準音。后被新國音取代。.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老国音 · 查看更多 »

陽具

#重定向 阴茎.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陽具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MY FM

#重定向 MY.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MY FM · 查看更多 »

Ntv7

ntv7,全称为NatSeven電視私人有限公司(Natseven TV Sendirian Berhad),是馬來西亞私营电视台,1998年4月7日早上8點正式启播。ntv7的目标是为了使马来西亚社会更欢乐又更进步,正式的中文口號是“感覺美好”,当初为一家独立私营电视台,既是与TV3与八度空间竞争。但在2005年,ntv7因财务困难而被收购,因此ntv7与TV3、八度空间与皆同屬於首要媒體。 2017年1月1日起 ntv7播放時間改為每日早上06:00至隔日凌晨01:50(除夕當天播放至隔日凌晨02:00,有時會因播出《CJ WOW Shop》而延至02:20收播)。此外,ntv7也可透过Astro107频道,Unifi TV107频道观看以及在數碼電視MYTV Broadcasting107頻道收看。 目前ntv7在馬來西亞為第7頻道,在巴生谷的超高頻(UHF)頻率為37頻道 2018年3月5日起,ntv7全面改革为"摩登大马"方向前进,其中华语新闻和香港无线电视的港剧是否获得保留,成为焦点。最后,华语新闻及香港无线电视的港剧被允许继续播放。 ntv7華語新聞自2018年6月1日起,將目前2個時段的新聞時間(下午5時半至6時、晚上10時半至11時)合併為下午5時至6時播出。隨著節目時段的調整,港劇《火線下的江湖大佬》也成了ntv7中文劇時段的最後一部華語戲劇。.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Ntv7 · 查看更多 »

NTV7华语新闻

ntv7华语新闻(Mandarin 7)是马来西亚为ntv7制作的新闻节目。新闻节目使用华语制作。播放时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截至2018年5月31日,新闻的播映时段被固定为2段,分别为每天下午5点35分至傍晚6点05分播出的《ntv7华语新闻》和每天晚上10点30分至晚上11点播出的《ntv7晚间新闻》。2018年6月1日,《ntv7华语新闻》推出全新混合布景和设计,播出时段改为每天下午5点至傍晚6点,并开始在Facebook专页提供网上直播,ntv7也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家连续播出1小时华语新闻的电视台;同日,《ntv7晚间新闻》也停播。 2018年7月1日,《ntv7华语新闻》的Facebook专页停止提供网上直播,并在下午5点46分发出公告,表示先前为期一个月的直播是回馈观众,未来将不定期提供网上直播。.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NTV7华语新闻 · 查看更多 »

One FM

one FM是馬來西亞廣播媒體其中一家私營廣播電台。前身是已被首要媒體收購的Wanita FM。one FM於2009年1月19日正式開播,目前由「One FM 电台有限公司」經營。該台以華語和粵語廣播,主要播出時下流行的中文歌曲以及一些國際流行的英文和韩流歌曲。one FM的主要面向15至30歲的聽眾,口號为「最Hit」,主要播放流行熱門音樂,也会分享電影、八卦、新聞资讯,并提供赢奖环节。one FM设有「一號奇兵」团体,以與民眾有更親密的接觸,提供各种游戏及奖品。.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One FM · 查看更多 »

TV2

TV2是马来西亚广播电视(RTM)的一个免费电视频道。.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TV2 · 查看更多 »

TV2华语新闻

TV2华语新闻是马来西亚广播电视为TV2制作的新闻节目。新闻节目使用华语制作,播映时段被固定为两段,分别为每天中午12点和晚上8点,皆命名为《华语新闻》(Berita Mandarin)。 《华语新闻》午间时段和晚间时段曾在2008至2010年分别命名为《午间快报》和《八点前线》。《午间快报》和《八点前线》曾于2009年1月1日至4月19日改在TV1播出,结果流失一半观众群;《午间快报》和《八点前线》于4月20日改回在TV2播出,但是《八点前线》的播出时段改为2003年之前的傍晚6点30分至7点,并改名为《华语新闻》;11天后,即5月1日,《华语新闻》晚间时段恢复在晚上8点至8点30分播出,并改回原名《八点前线》。.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TV2华语新闻 · 查看更多 »

柔佛

柔佛州(Johor;Johore)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之一,首府为新山(Johor Bahru)。 柔佛州位于马来西亚的南部,同時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东面臨南海,西面臨马六甲海峡與印尼苏门答腊相望,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 柔佛州现任苏丹为苏丹依布拉欣·依斯迈(已故苏丹马末·依斯干达之长子),于2010年1月23日上午10时21分,在柔佛大王宫依据1895年柔佛州宪法宣誓就任苏丹。因为柔佛最接近新加坡,所以有连接到新加坡的设施。 柔佛州採週休星期五和星期六兩天。.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柔佛 · 查看更多 »

林德荣

林德荣(Jack Lim,),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是马来西亚著名主持人、前电视制作公司HVD演员,自2002年为马来西亚ASTRO MY FM 电台旗下电台主持。.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林德荣 · 查看更多 »

李铭顺

李铭順(Christopher Lee,),於2005年易名名順,於2007年重用原名;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馬來西亞著名男演員,現是新傳媒私人有限公司部頭合約男藝人,在新加坡演藝圈屬重量級演員,近年開始在臺灣發展。.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李铭顺 · 查看更多 »

李洺中

李洺中,马来西亚影视男演员。.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李洺中 · 查看更多 »

東方日報 (馬來西亞)

《東方日報》創刊於2003年1月1日,創辦人為已故著名企業家拿督斯里劉會幹,他同時也是啟德行集團(KTS Group)的前領導者。啟德行同時擁有另一家華文報刊《詩華日報》,以及英文報刊Borneo Post與Utusan Borneo。.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東方日報 (馬來西亞) · 查看更多 »

梁靜茹

梁靜茹(),原名梁翠萍,馬來西亞女歌手,歌手張智成的表妹,出生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瓜拉庇劳县,為新世紀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華語女歌手之一。1999年出道至今已發行了12張音樂專輯和2張精選專輯,全亞洲銷量逾1800萬張。膾炙人口的歌曲有〈勇氣〉、〈分手快樂〉、〈無條件為你〉、〈小手拉大手〉、〈可惜不是你〉、〈崇拜〉、〈會呼吸的痛〉、〈情歌〉、〈沒有如果〉等等。除演唱事業外,梁靜茹亦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擔任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愛心大使和創世基金會愛心大使。.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梁靜茹 · 查看更多 »

槟城

槟城(Penang;Pulau Pinang) ,亦称槟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属之一,位于马来亚半岛西北侧。以槟威海峡為界,槟城分成槟岛和威省两部分,其中威省的东部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而槟岛西部则与印尼苏门答腊岛隔马六甲海峡相对。 槟城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颇高,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重镇之一。1786年设立的首府乔治市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都会区,并于2008年同马六甲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受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获世界级城市评为自足级(Sufficiency Level City)城市。.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槟城 · 查看更多 »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歌仔戲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汉语方言

在汉语/汉语族中,各地方存在著口語性差距極大的語言變體,稱為漢語變體(varieties of Chinese)。中国出于政治因素,把這些變體都統稱為所谓的漢語方言。 汉语的差异化程度随地域而别。在官话区内,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溝通;而在华南地区,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些地方的差異程度就連同城居民也无法溝通的程度。不过在書寫上除了部分用詞之外,汉语的书面语却十分统一:在古代有产生于汉语分化前的文言文,现代則有以官话为基础产生并制定的白话文。 「漢語方言」被认为是一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因為雖稱為“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比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更大,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比一些歐洲語言间的差异要大(如閩語內部的差異)。因此一部分西方學者比照歐洲語言的劃分,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升格為語言,即汉语族下的诸语言。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個次方言之間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語法邏輯、特定常用詞彙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若依「方言」的字面意義「地方的語言」依地域划分,則福建省(閩)内居民并非都使用闽语,亦有客、吴两语的使用者;同时,闽语不只通行於福建,也通行於海南、臺灣、浙江南部,並隨著移民擴展到新加坡與马来西亚。 另外,由於与漢語語系的嚴格對應,有些漢學家(如美國漢學家白保羅)甚至將白語(中國白族的民族語言)也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由於學術界一般肯定白語与漢語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更因為白族不是漢族,不適用於如此“具有鮮明漢民族特色”的語謂體系,因此這種將白語納入漢語方言的說法无法獲普遍认同。.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汉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汉藏语系 · 查看更多 »

泉漳片

泉漳片 ,也稱為泉漳閩南語、泉漳話、漳泉話、闽台片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地区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廣東海陸豐、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泉漳片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潮州人

#重定向 潮汕民系.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潮州人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潮州话 · 查看更多 »

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在丑生(角色)有突出表现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编:《潮剧百年史稿(1901-200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的地方戏曲,在明朝开始形成后,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并随潮州人传播到港澳台、上海,以及海外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与欧美地区,是中国对外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之一。潮剧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属元明南戏的一支,时称为潮腔、潮调、泉潮雅调,为明代南戏五大声腔之一。明朝嘉靖丙寅年(1566年)刊本《荔镜记》,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一个运用“泉潮腔”演唱的演出剧本。它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潮剧 · 查看更多 »

朱咪咪

朱咪咪(英文: Mimi Choo,),馬來西亞華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是新加坡及香港1970年代的粵語小調歌--,當時經常在香港的酒廊獻唱。在1980年代曾經沉寂過一段時間,但到了1990年代與尹光同台演出而再度風光。之後二人一起簽約無綫電視,在夜間的《歡樂今宵》節目中演出。其後,她亦有在多套電視劇及電影中客串,現為無綫電視部頭合約演員。.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朱咪咪 · 查看更多 »

星洲日報

《星洲日報》是馬來西亞第一大中文報章,由朝日報業私人有限公司出版。 《星洲日報》是由著名的新加坡虎標永安堂老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將早先創立的《星報》和新加坡商人鄧荔生的春源印刷廠合併而成,於1929年1月15日創刊於新加坡。.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星洲日報 · 查看更多 »

海南人

#重定向 海南民系.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海南人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华语

#重定向 新加坡華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新加坡华语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華語

新加坡華語或華文、中文,是指新加坡華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現代標準漢語变体。是除了英語、馬來語和泰米尔语之外的新加坡官方語言之一。 新加坡華語可以分成兩種形态:新加坡標準華語和新加坡式華語。這兩種對於一位精通中文的人士很容易辨別。新加坡標準華語主要是使用於較為正式的場合,並且可以在新加坡華語傳媒聽到,也是新加坡學校裡所教授的一般語言形式。新加坡式華語則是一般新加坡華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口语化华语,這種漢英混合式的非正式口语通常加雜了大量的英語、其他闽粤方言和馬來語詞彙句子。 新加坡華語是自1979年講華語運動之後才在新加坡華人圈中廣泛的使用開來。一般而言,新加坡的華語是繼英語之後在新加坡第二廣泛使用的語言。由於在新加坡使用甚廣,華語已取代新加坡福建話成爲新加坡華人之間的通用語。隨著中國大陸21世紀的經濟崛起,華語在新加坡已被視爲有更大的重要性,並且有顯著上升的趨勢。2010年,通曉兩種(英語和華語)語言或以上的新加坡人有上升的趨勢。 隨著近幾年中國移民大量的湧入新加坡,新加坡華語已逐漸向中國大陸的普通話靠攏。。現今的新加坡華語仍在自己基礎環境下繼續發展,其主要影響來自普通話、中華民國國語及英語。.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新加坡華語 · 查看更多 »

新山

新山市(馬來語:Johor Bahru,全稱:Bandaraya Johor Bahru,意即“柔佛峇鲁市”,簡稱「JB」)是馬來西亞柔佛州的首府,亦是馬來西亞南部之科技、政治、金融、商業與貿易、旅遊、文化和教育中心。新山市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和歐亞大陸最南端,因此亦享有“大馬南方門戶”、“南門城”等雅稱。新山市東接巴西古當,西臨依斯干达公主城,西北依古來,南隔柔佛海峽與鄰國新加坡相望,陸距首都吉隆坡約336公里。新山面積約391.2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約497,067人,都會圈人口估计約有1,638,219人,為馬來西亞人口排名前列的城市之一,亦是馬來西亞重要的金融、貿易和商業都市之一。新山於2016年GaWC所公佈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被列為高度自足城市,2018年亦獲美國美世諮詢公司发布的“全球城市最佳生活品質排名”評為東南亞第三宜居城市,僅次於新加坡和首都吉隆坡 。.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新山 · 查看更多 »

新馬華語

新馬華語,或叫新馬汶華語、星馬華語,通稱華語或华文。指的並不是中華民國國語或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當地稱為標準華語),而是指,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華人圈中普遍使用、富含有当地特色的官話方言,使用人數約8百萬。雖然馬新两地華語均是以中国大陆普通話及台湾的中华民国国语為规范基準,但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等的影響,馬新華語跟普通話有較大的差異,用辭習慣比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差異較大。簡單來說,新馬華語即是在中國境外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官話方言的子方言,這種官話方言最大的特徵是有入聲;兩地的華語介紹請見馬來西亞華語和新加坡華語。由于马来西亚华语使用的词汇和现今北京规范华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政府以及华人社团成立了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范),规范当地不正规的华语用词。.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新馬華語 · 查看更多 »

方言

方言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但有時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語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所謂的「語言」和「方言」進行定義時,無論是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者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我們都無可避免會碰到準則上相當程度的任意和困難。因此,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标准化(特別是指書面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其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方言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普通话 · 查看更多 »

988fm

#重定向 988电台.

新!!: 馬來西亞華語和988fm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马华语馬來西亞華文马来西亚华语马来西亚式华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