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2 关系: 印度尼西亚,小鼷鹿,巨港,三佛齐,伊斯兰教,北大年府,盤陀訶羅,马六甲,马六甲市,马来西亚半岛,马来语,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阿拉烏丁二世,蘇門答臘,葡萄牙,苏丹马末沙,柔佛苏丹王朝,泰国,淡马锡,满者伯夷,明成祖,拜里米苏拉。
- 14世紀亞洲
- 15世纪亚洲
- 东南亚历史国家
- 伊斯蘭教的傳播
- 历史上的苏丹国
- 殖民地时期前的印度尼西亚国家
- 穆斯林王朝
- 馬六甲海峽
- 马六甲历史
- 马六甲苏丹
- 马来西亚历史政权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小鼷鹿
小鼷鹿(学名:Tragulus kanchil)又名鼠鹿,是一种体形很小的原始反刍类动物。.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小鼷鹿
巨港
巨港(Palembang,音译巴邻旁,中国古籍称巴林冯和舊港)是一個位於印尼苏门达腊岛东部的城市,為苏门达腊岛上较大的城市,亦是南蘇門答臘省之省会和重要河港,现有國際機場,亦有许多觀光景点。人口约1,507,000人(2004年數據)。巨港这座城市和華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僅有華人寺廟、華人教堂、郑和清真寺,華語和中華食物在巨港也比較流行。.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巨港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三佛齐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伊斯兰教
北大年府
北大年府(馬來語:Patani,ปัตตานี),泰国一級行政區劃之一,位于泰國南部的东海岸,居住着大量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地区,经常发生骚乱和袭击事件。陶公府、惹拉府以及北大年等三府原来是北大年苏丹国統轄之地,后被暹罗吞并,自此,马来穆斯林分离主义就没有停止过。为监控分离主义,泰国政府长期对泰南三府进行军事管制。.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北大年府
盤陀訶羅
訶羅(bendahara)又译为宰相,為十九世紀之前;歐洲勢力未進入馬來西亞之前,該地區重要的行政官職,此職位不但於平時管理國家內外政事,戰爭爆發時亦領導軍隊參戰,即相當於中國的宰相兼樞密使。地位僅次於統治者,此官職於马六甲、霹雳、柔佛等地區尤其重要。該官職通常由地區統治者蘇丹任命,並擁有頗重權力,該官職能世襲。.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盤陀訶羅
马六甲
六甲,Melaka,爪夷文:,Malaca),簡稱甲州,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首府马六甲市,有古城之称。马六甲州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 古时明史记载為满剌加,被葡萄牙侵占后,改称馬六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马六甲
马六甲市
六甲市(Bandar Melaka)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首府与南部大城。州行政与发展中心包括首席部长办公室、立法会和荷兰红屋都位于马六甲市。2008年7月8日马六甲市及槟城州首府乔治市共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马六甲市
马来西亚半岛
来西亚半岛(Semenanjung Malaysia)通称马来半岛(Semenanjung Tanah Melayu)、西马(Malaysia Barat),旧称马来亚(Malaya),是马来西亚国土在马来半岛的一部分,总面積。它北邻泰国,南与新加坡通过新柔长堤和马新第二通道相连。它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相望。南中国海将其与东马隔开。马来西亚半岛占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的大部分,大约80%。截至2015年,半岛人口约为2500万。.
马来语
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马来语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有时称为“东方凯撒”、“海上雄狮”和“葡萄牙战神”,是一位葡萄牙贵族,海军将领,其军事和政治活动形成了在印度洋的葡萄牙殖民帝国。通常认为他是依靠成功的策略征服世界的军事天才。他在去世前不久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授予第一位“果阿公爵”的称号,成为第一位并非出身王室的葡萄牙公爵,和第一个葡萄牙海外领地的贵族头衔。他试图控制所有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红海、波斯湾、太平洋的海军航线,将其由土耳其帝国及其穆斯林与印度人盟友的“内海”,变成葡萄牙人的“内海”(拉丁语:Mare Nostrum) 。.
阿拉烏丁二世
阿拉烏丁二世(Ala'ud'din,Alauddin Riayat Shah II of Johor,),馬來半島柔佛王國的首位蘇丹。阿拉烏丁二世是滿剌加蘇丹國(或馬六甲王朝)末任國王苏丹马末沙(Mahmud Shah of Malacca)的兒子。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後,他連同苏丹马末沙逃離麻六甲,並伺機以打打停停戰術取回故土。1528年,苏丹马末沙於蘇門答臘甘巴(Kampar)過世後,阿拉烏丁繼承王朝王位,並將王朝首都從甘巴遷移至柔佛拉馬(旧柔佛 Johor Lama),是為柔佛蘇丹第一人。 他在柔佛繼續實行伊斯蘭教義為主的政教合一政體,1564年,亞齊人攻擊柔佛,柔佛國受到洗劫外,他也被擄走,隨後於亞齊被殺。.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蘇門答臘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葡萄牙
苏丹马末沙
苏丹马末沙(Sultan Mahmud Shah)是滿剌加蘇丹國第八任苏丹,他分別在1488年至1511年和1513年至1528年執政。他的妻子敦法蒂瑪是位女中豪杰。他也是拜裡米蘇拉的後代。是一名印尼人。.
柔佛苏丹王朝
柔佛苏丹王朝(Kesultanan Johor,1528年至今),是由马六甲王朝的苏丹马末沙的儿子苏丹阿拉乌丁二世于1528年所成立的。在1511年以前,柔佛是马六甲王朝领土的一部份,但自从葡萄牙占领马六甲之后,柔佛王朝因此而成立。当时的柔佛王朝控制了柔佛、廖内与苏门答腊的一部分。領土自巴生河一帶延伸至和、麻坡縣、峇株巴轄县、新加坡、丁宜岛,以及其他馬來半島東部海岸的一些小島,像是大卡里蒙島、民丹島、林加群島等地。在英國殖民時期,柔佛王朝在馬來半島的部分被英國統治,而外島的部分則被荷蘭統治。1946年,柔佛王朝答应柔佛加入了马来亚联邦,两年后也在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过后与1963年便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泰国
淡马锡
淡马锡(Temasik)可以指:.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淡马锡
满者伯夷
满者伯夷(爪哇语:Madjapahit;马来语:Majapahit)是13世纪时东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国,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称为麻喏巴歇,《明史》称为满者伯夷。从1293年至1500年,满者伯夷王国曾统治马来半岛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巴厘岛。于西元1350年至1389年期間,國王哈亞·烏魯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馬達在位時期勢力達于巔峰,其領土範圍甚至遠至泰國南部、菲律賓、東帝汶。 德国东方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maja pahit”来自印尼的一种果树木橘(Aegle marmelos)的名字。.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满者伯夷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查看 马六甲苏丹王朝和明成祖
拜里米苏拉
拜里米苏拉或拜里迷蘇剌 (馬來語:Parameswara 1344年─1414年),满剌加国(马六甲王朝)开国君主。马来纪年记载,其原为室利佛逝巨港城的王子,传统信奉印度教混合佛教。拜里迷苏拉取名来自梵文परमेश्वर,意为“至高无上的君主”。另有传説其祖先为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 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麻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貿易的要道),選擇扶植拜里迷蘇剌,於1409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里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麻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另见
14世紀亞洲
15世纪亚洲
东南亚历史国家
- 三寶顏共和國
- 勐
- 北大年苏丹国
- 南马鲁古共和国
- 大日本帝国
- 大越
- 宿霧拉賈國
- 寮王國
- 戈瓦苏丹国
- 林邑
-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 柬埔寨保护国
- 法属交趾支那
- 法屬印度支那
- 澜沧王国
- 甌駱
- 緬甸國
- 羅渦
- 英屬緬甸
- 荷屬東印度
- 萬象王國
- 葡屬帝汶
- 蒲甘王國
- 蘭芳共和國
- 谬乌王国
- 賓童龍占婆
- 越南共和国
- 越南民主共和国
- 阿瓦王朝
- 陀羅缽地
- 静海军节度使
- 順城鎮
- 頓遜
- 马六甲苏丹国
- 高棉共和國
- 高棉帝国
- 麻逸國
伊斯蘭教的傳播
历史上的苏丹国
- 丰吉苏丹国
- 亞齊蘇丹國
- 内志苏丹国
- 北大年苏丹国
- 坤甸苏丹国
- 埃及蘇丹國
- 塞尔柱帝国
- 奔巴岛
- 孟加拉蘇丹國
- 巴赫曼尼苏丹国
- 德干苏丹国
- 德里蘇丹國
- 戈瓦苏丹国
- 格勒迪苏丹国
- 桑給巴爾
- 桑给巴尔苏丹国
- 汶萊帝國
- 波尼苏丹国
- 特尔纳特苏丹国
- 瓦桑加利苏丹国
- 苏木都剌国
- 萨阿德王朝
- 萬丹蘇丹國
- 蒂多雷蘇丹國
- 蘇祿蘇丹國
- 阿布達利蘇丹國
- 阿迪勒·沙阿王朝
- 霍比奥苏丹国
- 顧特卜沙希王朝
- 马六甲苏丹国
- 马吉尔廷苏丹国
- 马尔代夫
- 魯姆蘇丹國
殖民地时期前的印度尼西亚国家
- 亞齊蘇丹國
- 信诃沙里
- 哑鲁
- 坤甸苏丹国
- 布顿苏丹国
- 干陀利
- 戈瓦苏丹国
- 日惹蘇丹國
- 末罗瑜
- 梁道明
- 汶萊帝國
- 波尼苏丹国
- 满者伯夷
- 爪哇史頌
- 特尔纳特苏丹国
- 瓦久王国
- 苏木都剌国
- 萬丹蘇丹國
- 蒂多雷蘇丹國
- 蘇祿蘇丹國
- 蘭芳共和國
- 诃陵
- 谏义里国
- 重迦罗
- 陳祖義
- 马六甲苏丹国
穆斯林王朝
馬六甲海峽
- 吉打
- 圣淘沙
- 廖內省
- 攀牙灣
- 新加坡海峡
- 普吉府
- 柔佛
- 柔佛海峡
- 森美兰
- 槟城
- 槟威海峡
- 沙敦府
- 玻璃市
- 甲米府
- 董里府
- 达鲁国家海洋公园
- 雪蘭莪
- 霹靂
- 馬六甲海戰
- 马六甲
- 马六甲海峡
- 马六甲海盗
- 马六甲苏丹国
- 马来半岛
马六甲历史
- 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
- 拜里米苏拉
- 敦墨太修
- 敦霹靂
- 新加坡王国
- 母干撒
- 汉惹拔
- 汉都亚
- 苏丹满速沙
- 苏丹莫哈末沙
- 苏丹马末沙
- 荷属马六甲
- 蘇丹慕扎法沙
- 蘇丹阿拉烏丁利亞沙
- 陳祖義
- 马六甲苏丹国
- 马来纪年
马六甲苏丹
马来西亚历史政权
- 三佛齐
- 北大年苏丹国
- 北婆羅洲
- 古吉打
- 汶萊帝國
- 海峡殖民地
- 满者伯夷
- 狼牙脩
- 砂拉越王国
- 纳闽直辖殖民地
- 英國軍事管制區 (婆羅洲)
- 英屬馬來亞
- 荷属马六甲
- 荷屬東印度
- 蘇祿蘇丹國
- 赤土
- 馬來屬邦
- 馬來聯邦
- 马六甲苏丹国
- 马来亚联合邦
- 马来亚联邦
亦称为 满剌伽,满剌加苏丹国,馬六甲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