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夏力道

指数 夏力道

夏力道(Harlech Road)是一條香港的道路,位於香港島太平山,為薄扶林郊野公園南半部的北界。夏力道和盧吉道分別建於扯旗山的南北山腰,組成一條環山徑。夏力道東接爐峰峽,西至龍虎山郊野公園郊遊區2號場,中途接連盧吉道和克頓道。該道路全程是平坦的混凝土盤山小路,雖然容許小型車輛出入,但使用道路的以步行或緩步跑的遊人為主。盧吉道和其接駁的夏力道西段為港島徑第一段的開始路段。 夏力道沿路有兒童遊樂場、特色街燈、路標及地圖,也有歷史景點及樹木簡介,而欄杆美倫美奐,是為旅遊勝景。 夏力道近柯士甸山遊樂場以下的路段途經一條無名瀑布,溪澗源自山頂公園,於雨季時頗為壯觀。道路的東段部分位置可眺望南丫島、薄扶林和南海,而西段部分位置則可俯瞰龍虎山、堅尼地城和維多利亞港,以及遠眺對岸的西九龍和葵青區。.

33 关系: 南丫島南海堅尼地城太平山 (香港)山頂廣場山頂道山顶公园中西區 (香港)地图凌霄閣克頓道維多利亞港爐峰峽盧吉道芬梨道道路交通標誌街燈西九龍西高山香港香港島载具龍虎山郊野公園龙虎山舊山頂道薄扶林薄扶林郊野公園葵青區雨季柯士甸山遊樂場柯士甸山道混凝土港島徑

南丫島

南丫島(Lamma Island)是香港第四大島嶼,區議會分區屬於離島區。南丫島的深湾曾出土新石器至明清時代文物。.

新!!: 夏力道和南丫島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夏力道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又名堅尼地(Kennedy)或堅彌地城,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北端的地區,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歌連臣街或西祥街。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新!!: 夏力道和堅尼地城 · 查看更多 »

太平山 (香港)

太平山(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爐峰和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坊間通稱山頂(The Peak)或香港山頂,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古名硬頭山,位于香港島西部,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廣義上的太平山是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和奇力山在內的山嶺地形。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 從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為開埠之初獲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標之一,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經禁止華人於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即貴。 自二戰結束後,香港逐漸發展成爲亞洲主要旅遊城市,太平山爐峰峽一帶因景觀開揚,能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絕佳景色,結合山頂纜車成爲香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太平山夜景更享譽全球,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幾乎所有涉及香港的宣傳和創作都會採用太平山景觀的元素。對於香港人來說,九龍獅子山代表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則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新!!: 夏力道和太平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山頂廣場

山頂廣場(The Peak Galleria)是香港一所商場,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山頂道118號,佔地13萬平方呎,為山頂區內最大型的購物中心,發展商為恒隆地產。 山頂廣場建於1992年,1993年2月5日正式開幕。商場樓高3層,原址為1873年至1938年的山頂酒店,其後改為露天巴士總站。現時山頂廣場的地面層仍設有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以及停車場設施。一樓則設有兒童遊樂場,廣場頂層設有一個佔地萬多呎的花園平台,於2008年曾進行翻新。平台內設有收費望遠鏡(現已改為免費),遊人可以在此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及薄扶林一帶的景色。此廣場由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Aedas負責設計。 2015年8月,城規會通過批准在山頂廣場天台興建全港首條空中飛索,全長約120米。 空中飛索設施,局限在商場範圍內完成飛索。每次飛索時速預計可到24公里(約1秒可滑至約6米),即20秒左右就飛完,預計一小時最多可讓120人次參與。不過發展商到2016年9月表示終止計劃。.

新!!: 夏力道和山頂廣場 · 查看更多 »

山頂道

山頂道(Peak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為來往香港島爐峰峽至灣仔峽的必經之路。山頂道雙線雙向行車,可以行走巴士、小巴及其他車輛。 山頂道始於山頂凌霄閣及山頂廣場以西、太平山餐廳(山頂餐廳)以東一帶,即夏力道、柯士甸山道、盧吉道、舊山頂道及芬梨道交界,沿途經過賓吉道、加列山道、貝璐道、山頂警署、忌利文道、白加道及馬己仙峽道香港仔郊野公園,止於灣仔峽的警隊博物館一帶,即灣仔峽道、司徒拔道、甘道、金馬麟山道、布力徑和香港仔水塘道交界。 山頂道沿途有住宅九雲居、東蘆、豐盛軒、摘星閣、寶雲山及太古大廈等。.

新!!: 夏力道和山頂道 · 查看更多 »

山顶公园

山顶公园可以指:.

新!!: 夏力道和山顶公园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夏力道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例如墨卡托投影法,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按照統一的設計和要求編制的多幅地圖的彙集被稱作“地圖集”或者“地圖冊”。.

新!!: 夏力道和地图 · 查看更多 »

凌霄閣

凌霄閣(The Peak Tower)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築,位於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地址為山頂道128號。它座落於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景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是香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2003-2015年發行的香港流通貨幣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中銀香港發行之20港元紙幣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

新!!: 夏力道和凌霄閣 · 查看更多 »

克頓道

克頓道(Hatton Road)是香港一條行人道路,位於香港島西部,連接西半山至太平山。克頓道始自香港大學本部以南大學堂,大學道與旭龢道、干德道交匯點。該處是新巴13號線的旭龢道終站,並且有小巴站於此。 克頓道全程是斜坡路,有特色街燈、沿途路標及郊遊地圖,中段途經龍虎山和-松-林炮台。克頓道為龍虎山郊野公園及薄扶林郊野公園的分界線之一(本身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克頓道的東南端位於扯旗山和西高山之間的山坳,建有西高郊遊區(臨時)。該處與盧吉道及夏力道相會,經這兩條環山道,都可以通往爐峰峽的山頂廣場及凌霄閣。 克頓道上有其中一塊維多利亞城界碑,位於克頓道距旭龢道400米左右附近。 Category:太平山街道 Category:半山區街道 Category:冠以人名的香港道路.

新!!: 夏力道和克頓道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新!!: 夏力道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爐峰峽

峰峽(Victoria Gap),又稱山頂峽或域多利亞峽,坊間多稱山頂(The Peak),是位於香港島扯旗山和歌賦山之間的山坳。爐峰峽為多個香港著名旅遊景點的所在地,包括山頂纜車山頂站、凌霄閣和山頂廣場等。爐峰峽的交通四通八達,為山頂道、舊山頂道、柯士甸山道、夏力道、盧吉道和芬梨道的交匯之處。 由於爐峰峽為太平山主要景點的集中地,加上是山頂纜車「山頂總站」及「山頂巴士總站」的所在地,同時因爲在凌霄閣觀景台上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景色,而香港政府的地圖更經常在爐峰峽一帶的位置標示地區名稱「山頂」,故多數香港市民及境外遊客誤會爐峰峽之地爲太平山之最高點,而稱呼該地爲「山頂」,然而爐峰峽一帶實非「山頂」一詞語義本身所指的「山的頂部」,並非太平山最高點,真正的頂點其實位於山頂公園,即扯旗山上。.

新!!: 夏力道和爐峰峽 · 查看更多 »

盧吉道

盧吉道(Lugard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人道路,以棧道形式環山而建,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山頂薄扶林郊野公園一帶,路面基本沿山体400米等高线修建,路口在山頂纜車總站以西。盧吉道上可以居高臨下,可飽覽太平山下西營盤及維多利亞港西面入口的風景。 盧吉道建於1913年至1914年之間,以第14任香港總督盧吉的名字命名,工程費用達5萬港元,建成後被譽為「人工征服自然者之最偉大工程」。 盧吉道西接夏力道、克頓道及漆咸徑交界,東端路口接柯士甸山道、夏力道、山頂道、舊山頂道及芬梨道交界,見凌霄閣。盧吉道和夏力道環繞著太平山山頂。 盧吉道只是一段可容納行人通過的道路,其中大部份為棧道設計,可俯瞰及遠眺香港島區、鯉魚門、維多利亞港和九龍的景色,亦是香港八景中的「仙橋霧鎖」。該段道路亦屬港島徑的第一段。.

新!!: 夏力道和盧吉道 · 查看更多 »

芬梨道

芬梨道(Findlay Road,又作芬尼道)是香港港島太平山頂的一條道路。道路東西走向,西起山頂道、柯士甸山道、夏力道及盧吉道交界,東接施勳道及種植道交界。此外,該處還有一條大約與之平行的芬梨徑(Findlay Path,又作芬尼徑)。道路是以山頂纜車及前山頂酒店創辦人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命名。.

新!!: 夏力道和芬梨道 · 查看更多 »

道路交通標誌

道路交通標誌是絕大多數國家在道路設置的標誌以警告、禁止、限制、指示道路使用者。起源自歐洲的國際道路交通標誌試圖打破各地語言文字不同造成的隔閡。修訂前的《1968年11月8日道路標誌與號誌公約》附件將道路交通標誌分成七類:.

新!!: 夏力道和道路交通標誌 · 查看更多 »

街燈

街燈,又稱為路燈,是道路、街道及公眾廣場上的發光照明系統。 通常在入夜或者天黑時分啟動發亮,在黎明之後熄滅。 街燈的基本功能是照明,其附加作用可以是藝術作品、地標、路標、電話亭、留言板、信箱、集合地點、廣告燈箱等。 歷史上的路燈有用煤氣、火把、燭台、燈籠等。近年來大多以填充惰性氣體的燈泡或是日光燈為主,部份地方開始採用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的路燈,以節省電力。 世界各地著名的路燈有澳門的三盞燈、香港都爹利街的煤氣燈等。.

新!!: 夏力道和街燈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

西九龍(West Kowloon,亦作Kowloon West),顧名思義就是指香港九龍半島的西面,地域從北至南由昂船洲伸延至渡船角附近,除了昂船洲外,其餘土地均是透過填海得來,總面積達334公頃,因此西九龍很多時候又被稱為西九龍填海區,也常被簡稱西九;在十八區地區行政上橫跨油尖旺區及深水埗區;填海計劃名為《西九龍填海計劃》,是《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的十項工程之一。.

新!!: 夏力道和西九龍 · 查看更多 »

西高山

西高山(High West)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香港島西部介乎中西區與南區之間,龍虎山以南(以薄扶林道遊樂場及克頓道、盧吉道及夏力道交界處為界),扯旗山之西南(以盧吉道為界),海拔,為香港島上第四高的山峰。 西高山大部分屬於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範圍,為茂密的樹林所覆蓋。不過南面近山頂一帶為懸崖峭壁,幾乎寸草不生,亦因此成為一個良好的攀岩地點。 瑪麗醫院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座落於其西南山腰。 西高山曾用的土名有砲台山和摩天嶺。.

新!!: 夏力道和西高山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夏力道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夏力道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载具

载具,载运工具,是指使用於人或貨物運輸的設備。本身不产生位移的传送带或非人造的某些水面漂浮物都不能称为“载具”。为上述目的以人的意志为驱使的动物和人本身也可以称为载具。包含陸上、水上、空中、水下、太空等,均有載具的使用。 车辆是陆地轮式、链式和轨道式运输工具的总称,是載具的一種。例如火车、汽车、人力车和畜力车等几大类。車輛是無生物,所以牛車和馬車是車輛,但牛和馬即使用於運輸仍不是車輛。大部分的車輛有輪。中文中,车最早的记录出于五千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的黄帝时期。黄帝是“轩辕”的发明者。所以黄帝又被称为“轩辕氏”。轩辕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指的“车”。.

新!!: 夏力道和载具 · 查看更多 »

龍虎山郊野公園

龍虎山郊野公園(Lung Fu Shan Country Park)(劃定於1998年12月18日)是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的一個郊野公園。它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第一個劃定的郊野公園。該公園佔地約47公頃,為香港面積最小的郊野公園(不計特別地區)。它的覆蓋範圍為龍虎山和夏力道以北的西高山山腰,園內主要為樹木茂密的山坡。因為鄰近西環(西半山)住宅區(西營盤、石塘咀等地),交通方便,所以很受晨運客歡迎。它的東面以克頓道為界,南面為夏力道,而西面和北面則以一條由水務署建造的引水道為界(引水道上面築有一條稱為碧珊徑的小徑)。 2015年9月香港大學生物科科學學院博士管納德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龍虎山郊野公園環境教育中心下10米的石壆位置發現全球新蟻種,命名為「紫荊花細腰家蟻」(Paratopula bauhinia),又稱金樹蟻。.

新!!: 夏力道和龍虎山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古越人遗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到此定居,世代相传,以张天师闻名于世。.

新!!: 夏力道和龙虎山 · 查看更多 »

舊山頂道

舊山頂道(Old Peak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是來往香港島太平山爐峰峽至中環的最直接路徑,從地利根德里徒步半小時可到山頂凌霄閣。舊山頂道頂段是行人斜坡路,之後有一小段路可以行車。往下,舊山頂道再成為只准行人山路,直至下面開始接收地利根德里駛出的大小車輛,成為一條行車道路。由此處開始往下走,舊山頂道特別險斜,駛出中環半山區羅便臣道,見香港動植物公園北面止。車路再往下駛是雅賓利道。.

新!!: 夏力道和舊山頂道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

薄扶林(英文:Pok Fu Lam或Pokfulam)位於香港島南區,是香港島的市郊部份之一,通常指北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摩星嶺以南、南至瀑布灣的南區區域,其中薄扶林近南區部分的大部分私人屋苑(如置富花園)及別墅為香港中產階級至上層階級人士的集中地。.

新!!: 夏力道和薄扶林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郊野公園

薄扶林郊野公園(Pok Fu Lam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9年9月21日),佔地270公頃,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的郊野公園,鄰近薄扶林。公園內有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公園範圍橫跨中西區和南區,圍繞著扯旗山。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山頂是個已經城市化的住宅區和旅遊景點,山頂一帶並非郊野公園範圍。因此,公園被一分為二,分為南北兩部份。 除水塘和扯旗山外,郊野公園還包含西高山和奇力山,港島徑第一至二段則穿梭其中。薄扶林特別地區亦位於薄扶林郊野公園之內。.

新!!: 夏力道和薄扶林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新!!: 夏力道和葵青區 · 查看更多 »

雨季

季,指在降水量有顯著季節差異的地區,年降水量主要發生的月份,通常持續一個或多個月 。擁有雨季的地區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對於熱帶氣候,雨季定義為平均降水量60毫米以上的月份。不同的氣候類型,雨季也不盡相同。以北半球為例:東亞季風區的雨季主要為夏季;南亞季風區的雨季大約在6月~11月;熱帶莽原氣候的雨季為夏季;地中海型氣候的雨季為冬季。擁有旱季和雨季也是季風雨林的特色,熱帶雨林的降雨量則是在全年平均分佈Elisabeth M. Benders-Hyde (2003).

新!!: 夏力道和雨季 · 查看更多 »

柯士甸山遊樂場

柯士甸山遊樂場 (英文:Mt Austin Road Playground) 是香港一個公眾遊樂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位於香港柯士甸山道425號,鄰近柯士甸山道8號及山頂廣場附近。至於位置較高的山頂公園是柯士甸山道的盡頭。 柯士甸山遊樂場曾是前港督的後花園,地方開揚,西望薄扶林水塘、大嶼山及南丫風采發電站,西北面向藍巴勒海峽,東北遙望山頂無線電站,環境優美。附近別墅守衛更是法定古蹟之一,配合旁邊天然環境,造就了香港少有的西式園林景致。.

新!!: 夏力道和柯士甸山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柯士甸山道

柯士甸山道(Mount Austin Road)是香港島太平山山頂上位於最高的一條車路,單線雙向行車,上山斜坡路。柯士甸山道街口在爐峰峽凌霄閣以西,沿途經過柯士甸山遊樂場、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及山頂公園,止於無線電站。柯士甸山道沿途有住宅岫雲、山景花園別墅、柯士甸山道8號、山頂花園、耕耘草廬及豐林閣。.

新!!: 夏力道和柯士甸山道 · 查看更多 »

混凝土

混凝土,又稱洋灰、石矢、砼,是由凝胶材料、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再經過一定時間硬化而成的複合材料。混凝土的硬度高、堅固耐用、原料來源廣泛、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塑性強、適用於各種自然環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土木建築材料,廣泛使用於房屋、橋樑、公路、跑道、擋土牆、堤防、涵洞、水壩、水箱、水塔、油槽、渠道、水溝、碼頭、防波堤、軍事工程、核能發電廠等構造物。.

新!!: 夏力道和混凝土 · 查看更多 »

港島徑

港島徑(英文:Hong Kong Trail)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的遠足徑,於1985年4月1日啟用,全長50公里,共分為8段。起點位於山頂爐峰峽,而終點則為石澳大浪灣。每年綠色力量都舉行綠色力量環島行,為香港環境教育工作籌款。 國際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曾評選全球最佳城市遠足徑,港島徑入選頭十大,獲得第十名。.

新!!: 夏力道和港島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