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5 关系: 加的斯,基齐库斯,埃及,印度,古希腊,君主,世纪,弗里吉亚,红海,非洲,西班牙,西欧,航海家,探险家,摩洛哥。
- 前2世纪古希腊人
- 喀拉拉邦历史
- 失踪探险家
- 托勒密王朝人物
- 探索非洲的探險家
- 海上失蹤者
- 非洲古希臘人
加的斯
加的斯(Cádiz)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座滨海城市,属于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而且是加的斯省的省会。据2004年的统计加的斯共有133,242名居民,包括其郊区的居民数则为629,054人。城市面积12.30平方公里,位于一个伸入加的斯湾的半岛上。加的斯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6°30',西经6°20'。 加的斯拥有典型的安达鲁西亚特征,其老城(Casco Antiguo)分为数个不同的区(barrios)。这些区与新建的市区截然不同。老城区的小胡同一般通向其广场,而新区里则主要是宽广的大街和现代的建筑。此外市内点缀着许多公园和树木,有些巨树有可能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来的。 這地方也以雪莉酒聞名。.
基齐库斯
基齐库斯(Κύζικος)是位于安那托利亞密细亚的古代城市,位於現今土耳其巴勒克埃西爾省。.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世纪
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二十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
弗里吉亚
弗里吉亚(希腊语:Φρυγία)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中西部。.
红海
红海(البحر الأحمر;יַם סוּף;Mer Rouge;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狭长型,长约2250公里,最宽355公里,均深490公尺,最深2211公尺,面积438,000平方公里。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紅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航海家
航海家是指精於航海的人,其發展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達到頂盛,扮演了地理發现者的主角。在從前,人類缺乏天文與地理知識,甚至認為大地的盡頭是無底深淵,再加上沒有精確的定位系統及堅固可靠的航海設備,所以遠洋航行是絕對的冒險行為,因此當時的航海家也被視為探險家。.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另见
前2世纪古希腊人
- 勞迪絲 (米特里達梯五世之妻)
- 喜帕恰斯
- 埃托利亞的亞歷山墨諾
- 基齐库斯的欧多克索斯
- 安德里斯库斯
- 帕加馬的卡律提俄斯
- 托勒密·阿皮翁
- 托勒密八世
- 拜占庭的阿里斯托芬
- 提馬克斯
- 歐邁尼斯二世
- 波利比烏斯
- 米南德一世
- 索苏斯
- 菲洛皮門
- 阿列細亞的阿里斯托梅尼
- 阿塔罗斯三世
- 阿塔罗斯二世
- 阿提米塔的阿波羅多羅斯
- 阿格莱奥妮丝
- 阿里斯東尼克
喀拉拉邦历史
- 佩罗·达·科维良
- 哲罗
- 基齐库斯的欧多克索斯
- 杜阿尔特·帕谢科·佩雷拉
- 汪大渊
- 特里斯唐·达·库尼亚
- 王景弘
- 第乌战役 (1509年)
- 葡屬印度
- 赵汝适
- 达米昂·德戈伊斯
- 鄭和
- 阿迪·商羯罗
- 马欢
失踪探险家
托勒密王朝人物
探索非洲的探險家
- 佩罗·达·科维良
- 保羅·迪亞士·德·諾發伊斯
- 基齐库斯的欧多克索斯
- 奥斯卡·鲍曼
- 戴维·利文斯通
- 杜阿尔特·帕谢科·佩雷拉
- 汪大渊
-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
- 瓦斯科·達伽馬
- 盧吉
- 第奥古·迪亚士
- 莫里茨·库尔特·丁特尔
- 蒙戈·帕克
- 迪莉娅·爱克力
- 鄭和
- 阿尔维塞·卡达莫斯托
海上失蹤者
- 京特·普里恩
- 卡米洛·西恩富戈斯
- 哈特·克萊恩
- 哈罗德·霍尔特
- 基齐库斯的欧多克索斯
- 多里斯·米勒
- 林伯特·維克斯
- 格伦·米勒
- 毕森·德勒
- 毛廉
- 美什千加舍尔
- 艾米·林恩·布拉德利失踪事件
-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空难
非洲古希臘人
- 基齐库斯的欧多克索斯
- 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