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家鐘樓

指数 國家鐘樓

國家鐘樓(National Carillon),或译国家排钟楼、国立钟楼等,是座落在澳洲首都領地坎培拉的伯利·格里芬湖畔小島上的排钟和报时钟楼。 它是英國政府送給澳洲聯邦的禮物,慶祝坎培拉成為澳洲首都50週年。由澳大利亚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1970年正式揭幕啟用。 國家鐘樓的用途之一是报时。在整刻和正点,钟楼会自动奏响传统的西敏寺钟声。此外,國家鐘樓悬挂一套55钟的排钟,每座钟重7公斤到6吨不等,钟楼时常举行排钟演奏表演。聆听钟声的最佳地点是在距离钟楼100米以内的湖岸区域,但通常钟声可以一直达到国会三角和市民中心(Civic)。.

8 关系: 堪培拉威斯敏斯特钟声伊麗莎白二世伯利·格里芬湖首都英国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君主

堪培拉

坎培拉(Canberra),或譯--,是澳大利亞聯邦首都。它是澳洲最大的內陸城市,人口超過36.7萬人,在澳洲所有城市裡排名第八。它座落於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北端,距離澳洲東岸兩大都會城市悉尼和墨爾本分別為280公里和660公里。 澳大利亞聯邦1908年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之間的折中地理位置定都,即今天的堪培拉。它是澳洲少數全城規劃興建的規劃城市,1913年動工,總體規劃由美國芝加哥建築師和夫婦設計。格里芬夫婦的設計在當時的全球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結合圓形、六邊形、三角形等幾何圖案,並以以首都領地的地形特色為主軸打造而成。城市的設計受到花園城市運動影響,拋掉以公園作為點綴的舊有觀念,將許多重要區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譽。然而,堪培拉的發展之初便面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恐慌,計畫歧見劇增、都市發展速度大幅下滑。二次大戰結束後,在總理羅伯特·孟席斯倡議下,國家首都發展委員會成立,統籌堪培拉的發展,堪培拉開始以新興首都之姿蓬勃發展。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現屬自治領地,同時兼負州級政府和堪培拉地方政府的職責,但部分權力仍由聯邦政府的國家首都局掌控。 作為澳大利亞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內建有澳洲國會大廈、澳洲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它也是許多全國性社會和文化機構的所在地,例如澳洲戰爭紀念館、澳洲國立大學、、澳洲國立美術館、澳洲國立博物館及澳洲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軍隊總部,以及主要軍事教育機構和澳洲國防學院也設在堪培拉。 堪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務人員居冠,失業率、平均收入皆優於國家平均值,物價也相對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於相對受限的發展規定。聯邦政府是堪培拉最大的單一雇主,同時在領地生產總值佔了最高貢獻比例。堪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較高,境內人口結構也較年輕。.

新!!: 國家鐘樓和堪培拉 · 查看更多 »

威斯敏斯特钟声

威斯敏斯特钟声,又名威斯敏斯特旋律、西敏寺钟声,是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大笨钟报时用的乐曲,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报时音乐。因为其最初来源于剑桥大圣玛利亚教堂,有时也被称作剑桥钟声。.

新!!: 國家鐘樓和威斯敏斯特钟声 · 查看更多 »

伊麗莎白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國家鐘樓和伊麗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伯利·格里芬湖

伯利·格里芬湖位于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堪培拉中心,从市中心与国会三角区之间流过,是一座人工湖。此湖系截取莫朗格洛河的部分建造,于1963年竣工,并筑有水坝。其名源于赢得堪培拉城市设计竞赛的建筑师 沃尔特·伯利·格里芬。 為遵照格里芬原本的设计,此湖的位置靠近堪培拉的地理中心,许多重要机构如澳洲國立大學,澳洲國立美術館,澳洲國家博物館,澳洲國家圖書館与澳大利亚高等法院都坐落于它的湖岸,國會大廈也距此湖不远。其附近区域也相当受娱乐用户的欢迎,这在温暖的月份尤其明显。虽然较少有人在湖中游泳,但它常用于其他各种活动如划船、钓鱼与帆船。 33米高的斯克里布纳水坝控制湖的涨水,按照水坝的设计,它可以处理5000年一次的大洪灾。如果--干旱时节有需要的话,水位可以通过放出谷龚水坝的水来保持,谷龚水坝坐落于莫朗格洛河上游支流。.

新!!: 國家鐘樓和伯利·格里芬湖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國家鐘樓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國家鐘樓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國家鐘樓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君主

澳大利亞君主,即澳大利亞(澳洲)君主,是立憲世襲君主。现任澳大利亚君主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由1952年2月6日在位至今。澳洲總督在澳洲代表君主,由君主根據憲法以君主制誥委任,在君主不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代表她行使《澳大利亚宪法》授予的权力。君主會另外直接委任六位州總督,在各個州代表君主。根据《1986年澳大利亚法》澳大利亚君主同时是澳大利亚各州的君主。 澳洲君主除了担任澳洲的君主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国家君主。 澳洲君主的继承规则遵循由英国历代法律确定、所有英聯邦王國共同承认的继承规则。如需修改继承规则时,根据20世纪30-40年代各英联邦王國之间确立的宪政惯例,英聯邦王國王位继承规则必须经由所有王國按照各国自身法律要求立法,方可修改有效。其中,根据澳大利亚的联邦制度和1986年以来的宪政制度,澳大利亚联邦须在所有州立法通过之后方可代表澳大利亚立法对王位继承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澳大利亚的西敏制君主立宪制度,君主和总督都不会过问日常政府的施政。根据澳大利亚的现代宪政惯例,君主只有在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总督,和更改君主的权力本身时才会直接过问澳大利亚事务,君主的其他权利均已交予总督行使。.

新!!: 國家鐘樓和澳大利亚君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国立排钟楼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