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国家自然科学奖

指数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之一。获奖成果由国务院批准、授予。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 國家自然科學獎設一、二等兩個獎勵等級。在2000年前,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40 关系: 厦门大学华罗庚南京大学叶笃正叶恒强吴征镒吴文俊吉林大学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大庆油田天文學孙家钟孙鸿烈寒武纪大爆发山东大学工程控制论丁大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中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植物志云南大学廖山涛张宗祜张尧学张乾二张文佑侯德封信息地球科学地质部化學...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刘东生刘若庄哥德巴赫猜想唐稚松唐本忠唐敖庆冯康关士聪剑桥大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四川大学王德宝王元王贻芳王鸿祯王永红王淦昌王文采王曰伦研究祝世宁秦仁昌程裕淇翁文波田在艺物理学韩斌 (科学家)青藏高原顾功叙顾知微西北大学香港大學许根俊谢家荣超晶格黄复生黄汲清龚岳亭郭可信郭文魁郑度舒德干赵忠贤闵乃本钮经义钱学森钱崇澍蒋锡夔邢其毅邹承鲁邓从豪自由基蕨类植物陶诗言陈立泉陈焕镛陈慎陈景润陆家羲林徽因李吉均李家洋李廷栋李德生李四光李约瑟李振李春昱李文华材料杨国桢核糖核酸梁思成江元生汪猷涂光炽清华大学滕吉文潘建伟潘承洞澄江动物群朱夏施雅风时序逻辑电路支志明数学 扩展索引 (90 更多)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厦门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罗庚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卒于日本东京。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华罗庚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叶笃正

叶笃正 ,天津人,祖籍安徽安庆市,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叶笃正 · 查看更多 »

叶恒强

叶恒强(),中国材料科学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196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叶恒强 · 查看更多 »

吴征镒

吴征镒(),原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出生于江西九江,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8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吴征镒 · 查看更多 »

吴文俊

吴文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中國上海。数学家。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吴文俊 · 查看更多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簡稱吉大,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东北地区重点建设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国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多年来,吉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準科研成果,是中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吉林大学 · 查看更多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重定向 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 查看更多 »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是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4,000万至5,000万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主要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油气勘探、开采、储运。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大庆油田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孙家钟

孙家钟(),中國理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於天津市。 1952年毕业燕京大学,同年分配吉林大学,在蔡镏生、唐敖庆等老一辈化学家率领下,参与了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创建。1982年所参与的配位场理论方法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学术专著4部。1991年经评选被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2013年2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孙家钟 · 查看更多 »

孙鸿烈

孙鸿烈(),中国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出生于北京。籍贯河南濮阳。1954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毕业。196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副主席、国际山地学会(IMS)副主席、国际山地综开发中心(ICIMOD)主席。.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孙鸿烈 · 查看更多 »

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大爆发(亦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是相对短时期的进化事件,开始于距今5.42億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化石记录显示绝大多数的动物“门”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它持续了接下来的大约2千万年-2.5千万年,它导致了大多数现代动物门的发散。 因出现大量的较高等生物以及物种多样性,于是,这一情形被形象地称为生命大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化石群共同印證了这一生命进化史上的壮观景象,例如在加拿大的伯吉斯頁岩,和在中国雲南省澄江化石地等。这一时期的化石群相当典型,非常多的不同种类的生物幾乎同时在这一时期出现。 寒武紀大爆發的事實證據也曾讓達爾文非常困惑,在《物种起源》中寫道:「這件事情到現在為止都還沒辦法解釋。所以,或許有些人剛好就可以用這個案例,來駁斥我提出的演化觀點」。但即使到達爾文死後一百多年的今日,寒武纪大爆發依舊是科學界的一大謎題,尚待更多的考古證據出土,也許就能窺見當時的實際情況,找出真正的原因。.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寒武纪大爆发 · 查看更多 »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简称山大,各校区分别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威海市和青岛市,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是“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山东大学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目前拥有在职教职工749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6万余人。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山东大学 · 查看更多 »

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 Cybernetics),是中国科学家钱学森(Tsien, H. S.)于1954年所著的英文著作,由美国麦格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出版;后来被翻译成簡體中文版,科学出版社出版。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中首创把控制论推广到工程技术领域,是控制论的一部经典著作,有德文、俄文译本。本书曾荣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一等科学奖。.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工程控制论 · 查看更多 »

丁大钊

丁大钊(),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1951年,丁大钊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翌年,因院系调整而进入复旦大学就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随王淦昌一同赴苏联从事高能物理研究。期间,参与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1960年回国后,历任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院学术顾问委员。1990年至1995年间兼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丁大钊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簡稱石油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撤销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从大陆溃退,留下一批石油、地质和化学的专家,多數都集中在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任職,并以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運作石油相關資源;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成立石油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李聚奎。.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 查看更多 »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主校区位于岳麓山南麓。现为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其前身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三校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为中南大学。.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直称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中国大陆第9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之一,创建于1956年。力学所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力学所科研主攻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 力学所有五个研究单元实体: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力学所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冲击动力学工程研究中心、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等。.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洞街道天源路1190号,创立于1956年。是一个集科研、观赏、教育于一体的植物园,占地面积300公顷,保存有热带亚热带植物6000多种,拥有世界一流的木兰、姜科植物,以及棕榈、兰园、阴生植物等专类植物园30多个,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之一。华南植物园与世界上300多个植物园(树木园)有种子交换业务和友好往来。园内种有不少珍稀濒危植物,作为广州人发源地的飞鹅岭广州第一村暨地带性植被园也建于其中,是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其中的龙洞琪林,在1986年入选为羊城八景。.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AS)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以研究大气科学为主的研究所,常简称中科院大气所。大气所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6月9日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气象所新成立时坐落于南京钦天山北极阁,第一任所长是竺可桢。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也是中国最早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八个研究所之一。1950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中关村成立,气象所被并入其中,赵九章为首任所长。新成立的地球物理研究所设四个研究组:天气组、物探组、地震组、地磁组,对外称地球物理和气象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Meteorology),叶笃正任天气组组长。1966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所分出,成立大气物理研究所,下设五个研究室:雷电物理研究室,云物理研究室,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室,大尺度大气动力学研究室和低纬度气象研究室。.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重定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是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并进入了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由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室、昆明地质工作站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化学所等单位合并组成。.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位于北京,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生物物理方面的基础研究。 生物物理所研究单元有,生物大分子、脑与认知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院级重点实验室,非编码核酸、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和交叉科学等三个所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12月,经科技部批准,生物物理所筹建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生物物理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 贝时璋院士任第一任所长,现任所长为徐涛研究员。 生物物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培养点;生物工程、免疫学2个硕士培养点,在学研究生518名。 生物物理所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的挂靠单位。 生物物理所主要出版物包括《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tein & Cell》。.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是中国科学院早期成立的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50年,所址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物理所的研究领域涵盖大部分物理二级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大型研究所,现有职工400余人,流动人员(主要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人http://www.iop.cas.cn/gkjj/。.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中国高能物理的主要研究所,位于中国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下属著名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称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主办一些学术月刊或双月刊如《中国物理C》与《现代物理知识》。.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重定向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縮寫为ISCAS;以下简称“软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立的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85年3月1日,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建设为主导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 软件所有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软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软件学报》、《中文信息学报》和《计算机系统应用》。.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缩写作 IB-CAS;简称中科院植物所或植物研究所,研究所内部常常称为植物所)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以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它地处北京香山脚下,有着80多年的建所历史。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在岗硕士研究生导师83人,在学研究生604人,在站博士后51人。所内成立了研究生会,并主办了研究生自己的报纸《青青水杉》。 植物研究所以整合植物生物学为学科定位,以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生物学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绿色高效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国家需求为重要研究领域,重点在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进化、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资源植物分子与发育生物学、植物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重定向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或USTC,常用简称科大、中科大、中国科技大学或科技大,是中国大陆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主体部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本科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6、2017年高考招生平均分位于全国第四)。为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九校联盟(C9)和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201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办学目标定位于“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大实行的是独特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一方面,科大注重基础课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自建校始长期实行五年制本科学制(上世纪末,商学院等少数几个院系本科学制改为四年,2000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学制全部改为四年制)。另一方面,中国科大也不断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和创新。例如,科大是建国后成立的大学中第一个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还于1978年创办了著名的少年班,让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培养了一大批少年大学生。从1963年开始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科大已有72名毕业生(截至2017年)陆续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约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 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科大共有38个本科专业、近100个博士学位点、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1个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大目前在合肥市有五个主要校区,以及位于市区以西的先进技术研究院,此外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分别建有研究院。.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是全面总结中国维管植物系统分类的著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共计80卷(126册)。.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植物志 · 查看更多 »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简称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校本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毗邻翠湖公园,另有呈贡校区。云南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和首批原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云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廖山涛

廖山涛()是一位中国数学家。主要以在微分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而知名。与西方数学家不同,廖山涛采用直接接触常微系统的方法,从而引入了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的概念,证明了有控C1封闭引理。另外,廖山涛早年在代数拓扑学领域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廖山涛 · 查看更多 »

张宗祜

张宗祜(),中国工程地质学家。出生于河北满城。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2014年2月19日因病去世。.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张宗祜 · 查看更多 »

张尧学

张尧学(),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出生于湖南澧县,曾任中南大学校长(2011年10月-2017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张尧学 · 查看更多 »

张乾二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理论化学家。 1940年,--进入集美中学学习。194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48年,兼职在鼓浪屿(厦大)校友中学任教。1951年,本科毕业并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卢嘉锡。1954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张乾二 · 查看更多 »

张文佑

张文佑()是一位中国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广西大学讲师,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1945-1947年赴欧美考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教授。1955年当选中科院地学部委员。曾主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和《1:500万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在大地构造理论上,创立了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张文佑 · 查看更多 »

侯德封

侯德封(),中国地球化学家。生于河北高阳。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化学、铀矿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研究工作。.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侯德封 · 查看更多 »

信息

信息(英語:Information),又稱情報,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獲取信息的主要方法為六何法。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色……信息的类別也不计其数:电子信息、财经信息、天气信息、生物信息……。 在熱力學中,信息是指任何會影響系統的熱力學狀態的事件。 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事件的不確定性是以其發生機率來量測,發生機率越高,不確定性越低,事件的不確定性越高,越需要額外的信息減少其不確定性。位元是典型的,但也可以使用像納特之類的單位,例如投擲一個公正的硬幣,其信息為log2(2/1).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信息 · 查看更多 »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是指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学,是行星科学的专门分支。各学科通常会以物理、地理、地质、气象、数学、化学、生物的角度研究地球。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手上所戴的黄金饰品和钻石,都是来自地球的矿产资源;盖房子所用的砂、石、水泥,其原料也是来自地球;所吃的鱼虾,大都取自海洋;气温的变化影响生活甚巨;天体的运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因此,地球科学是一门很基础、很重要的的学科。 地球科學的範圍很廣,涵蓋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等領域。地質學在探討地球的歷史與各部分組成,包括其演化和各種礦學、岩石以及礦產的分布;海洋學在研究海水的運動、海水的物理與化學性質及海底地形;氣象學在分析大氣的組成、構造和運動;而有關地球起源、太陽系的形成和天體的運動變化,乃至宇宙的演化,均屬天文學的研究範圍。以隕石撞擊地球為例:高溫高壓撞擊地球的結果,勢必引起地形與地質的變化;飛揚在大氣中的粉塵微粒會遮蔽陽光,大氣和海水溫度因而降低。因此,看似簡單的天文事件,卻引起地質、氣象和海洋的變化,可見各領域關係密切、環環相扣。.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地球科学 · 查看更多 »

地质部

地质部可以指:.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地质部 · 查看更多 »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研究的對象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聯。傳統的化學常常都是關於兩種物質接觸、變化,即化學反應,又或者是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這些變化有時會需要使用電磁波,當中電磁波負責激發化學作用。不過有時化學都不一定要關於物質之間的反應。光譜學研究物質與光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並不涉及化學反應。准确的说,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原子团在内的核-电子体系。 「化學」一詞,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之意。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化學如同物理皆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科學。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門的核心,連接物理概念及其他科學,如材料科學、纳米技术、生物化學等。 研究化學的學者稱為化學家。在化學家的概念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或比原子更細小的物質組成,如電子、中子和質子。但化学反应都是以原子或原子团为最小结构进行的。若干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构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分子、離子或者晶體。 當代的化學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學門,通常每一位化學家只專精於其中一、兩門。在中學課程中的化學,化學家稱為普通化學(Allgemeine Chemie,General Chemistry,Chimie Générale)。普通化學是化學的導論。普通化學課程提供初學者入門簡單的概念,相較於專業學門領域而言,並不甚深入和精確,但普通化學提供化學家直觀、圖像化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專業化學家,仍用這些簡單概念來解釋和思考一些複雜的知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化學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大学属同源学校,于1923年升格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以基础文理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曾培养出莫言、刘晓波等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目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学科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中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位居中国第8位。.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北京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刘东生

刘东生(),原籍天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环境地质学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刘东生 · 查看更多 »

刘若庄

刘若庄(),中国物理化学家。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刘若庄 · 查看更多 »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是數論中存在最久的未解問題之一。这个猜想最早出现在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通信中。用现代的数学语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陳述為: 这个猜想与当时欧洲数论学家讨论的整数分拆问题有一定联系。整数分拆问题是一类讨论“是否能将整数分拆为某些拥有特定性质的数的和”的问题,比如能否将所有整数都分拆为若干个完全平方数之和,或者若干个完全立方数的和等。而將一个給定的偶數分拆成兩個質數之和,则被稱之為此數的哥德巴赫分拆。例如, 換句話說,哥德巴赫猜想主張每個大於等於4的偶數都是哥德巴赫數——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數。哥德巴赫猜想也是二十世纪初希爾伯特第八問題中的一個子問題。 其實,也有一部分奇數可以用兩個質數的和表示,大多數的奇數無法用兩個質數的和表示,例如:15.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哥德巴赫猜想 · 查看更多 »

唐稚松

唐稚松,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 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 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博士生冯玉琳的导师, 信息技术科学部1991年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唐稚松 · 查看更多 »

唐本忠

唐本忠(),中国高分子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生于湖北潜江,籍贯湖南津市。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唐本忠 · 查看更多 »

唐敖庆

唐敖庆(),生于中國江苏宜兴。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唐敖庆 · 查看更多 »

冯康

冯康(),数学家、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家。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独立创造了有限元方法、自然归化和自然边界元方法,开辟了辛几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领域。中国现代计算数学研究的开拓者。.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冯康 · 查看更多 »

关士聪

关士聪()是一位中国石油地质学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关士聪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务院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 查看更多 »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之一。获奖成果由国务院批准、授予。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 國家自然科學獎設一、二等兩個獎勵等級。在2000年前,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 · 查看更多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最高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奖金的数额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总理在颁奖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查看更多 »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中国成都市,始于1896年创建的中西学堂,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现为教育部直属「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计划)」大學,該校將其自我定位爲「高水平研究型国家级重点大学」。 根據2017年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四川大學的世界排名在151-200名,兩岸四地排名在34名;而2018年的QS排名則將該校排在世界551-600名。.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四川大学 · 查看更多 »

王德宝

王德宝(),中国生物化学家。江苏泰兴人。1940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1951年获美国西部保留地大学博士学位。1951-195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德宝 · 查看更多 »

王元

王元可以指:.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元 · 查看更多 »

王贻芳

王贻芳(),中国大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贻芳 · 查看更多 »

王鸿祯

王鸿祯()為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为前清秀才。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1945年考取赴英国公费留学。1947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等校任教。1980年至1983年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 王鸿祯是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历史大地构造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四射珊瑚的分类演化体系。还提出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两者为主的地层分类方案。组织参与了《中国古地理图集》的编纂。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鸿祯从事地质教育和地质科研工作六十多年,在北京大学或北京地质学院期间,由其亲自授课和指导毕业论文的,有18位后来成为了中科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鸿祯 · 查看更多 »

王永红

王永红()籍贯不详,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永红 · 查看更多 »

王淦昌

王淦昌(),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支塘鎮楓塘灣,逝於北京。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参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被中国政府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61至1978年研究原子弹和氢弹间,为保密需要化名王京。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王淦昌物理奖授予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淦昌 · 查看更多 »

王文采

王文采(),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山东掖县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文采 · 查看更多 »

王曰伦

王曰伦,山东泰安人,地质学家。192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工学院。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王曰伦 · 查看更多 »

研究

是用主動和系統方式的過程,是為了發現、解釋或校正事實、事件、行為、或理論,或把這樣事實、法則或理論作出實際應用。「研究」一詞常用來描述關於某一特殊主題的資訊收集。 英文「研究(research)」源自中古法語,意思是徹底檢查。.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研究 · 查看更多 »

祝世宁

祝世宁(),中国功能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江苏镇江。1981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1988年在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分类:南京人 分类:镇江人 分类:淮阴师范学院校友.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祝世宁 · 查看更多 »

秦仁昌

仁昌(),中国植物学家。江苏武进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秦仁昌 · 查看更多 »

程裕淇

程裕淇(),浙江嘉善人,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裕淇于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地理系。1933年毕业后任职于实业部地质调查所。1935年作为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师从著名地质学家赫伯特·哈罗德·里德(Herbert Harold Read),主攻变质岩石学。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曾任矿物岩石研究室、经济地质研究室主任。1944年至1946年间作为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前往美加墨等地进行考察。1947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52年担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此后又历任地质部技术司总工程师,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77年出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任地质部副部长。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同年当选英国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员。 此外,他还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CL)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程裕湛于2002年1月2日逝世,享年89岁。.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程裕淇 · 查看更多 »

翁文波

翁文波(),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中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浙江鄞县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翁文波 · 查看更多 »

田在艺

在艺(),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出生于陕西渭南。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田在艺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韩斌 (科学家)

韩斌(),安徽阜阳人,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韩斌 (科学家) · 查看更多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东亚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4000~5000公尺),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极”之称。它是在中亚和西亚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在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约,从东到西延伸约。中國境內之青藏高原,占全中國23%面積,位于北纬25°-40°和东经74°-104°之间。 高原边界,东為横断山脉,南、西為喜马拉雅山脉,北為昆仑山脉。涵蓋國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的拉达克等地。.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青藏高原 · 查看更多 »

顾功叙

顾功叙(),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生于浙江嘉善。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所所长、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物探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分类:嘉善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顾功叙 · 查看更多 »

顾知微

顾知微(),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顾知微 · 查看更多 »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可以指:.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西北大学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许根俊

许根俊,安徽歙县人,生物化学家。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他是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许根俊 · 查看更多 »

谢家荣

谢家荣(),字季驊,江蘇省上海縣人(今上海市)。地质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九三学社会员,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1957年被劃爲右派分子,文革之初自盡。.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谢家荣 · 查看更多 »

超晶格

超晶格(superlattice)是两种或多种材料构成的周期性交替层结构。通常每一层的厚度在几个纳米的数量级。20世纪初,人们通过X射线繞射发现了超晶格的现象。 1970年美国IBM实验室的江崎玲于奈(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朱兆祥提出了超晶格的概念.他们设想如果用两种晶格匹配很好的半导体材料交替地生长周期性结构,每层材料的厚度在100nm以下,如图所示,则电子沿生长方向的运动将会产生振荡,可用于制造微波器件.他们的这个设想两年以后在一种分子束外延设备上得以实现.可见,超晶格材料是两种不同组元以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交替生长并保持严格周期性的多层膜,事实上就是特定形式的层状精细复合材料。 超晶格又分以下几种 1.组分超晶格:在超晶格结构中,如果超晶格的重复单元是由不同半导体材料的薄膜堆垛而成的 叫做组分超晶格 2.掺杂超晶格:在同一种半导体中,用交替地改变掺杂类型的方法做成的新型人造周期性半导体结构的材料 掺杂超晶格的优点:任何一种半导体材料只要很好控制掺杂类型都可以做成超晶格;多层结构的完整性非常好,由于掺杂量一般比较小,杂质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较小,掺杂超晶格中没有像组分超晶格那样明显的异质界面;掺杂超晶格的有效能量隙可以具有从零到位调制的基体材料能量隙之间的任何值,取决于各分层厚度和掺杂浓度的选择。 3.多维超晶格 4.应变超晶格.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超晶格 · 查看更多 »

黄复生

#重定向 黃復生.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黄复生 · 查看更多 »

黄汲清

汲清(Te-Kan Huang,),字德淦,四川省仁寿县青岗场人,中国地质学家,第一届中研院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地质部石油局总工程师,创立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和陆相生油论,对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黄汲清 · 查看更多 »

龚岳亭

龚岳亭(),中国生物化学家。上海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龚岳亭 · 查看更多 »

郭可信

郭可信(),中国著名金属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郭可信 · 查看更多 »

郭文魁

郭文魁(),中国地质学与矿床学家。生于河南安阳。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长期从事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调查。分类:安阳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郭文魁 · 查看更多 »

郑度

#重定向 鄭度.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郑度 · 查看更多 »

舒德干

舒德干(),中国进化古生物学家。出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湖北鄂州。西北大学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81年获西北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舒德干 · 查看更多 »

赵忠贤

赵忠贤(),中国超导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学部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超导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赵忠贤 · 查看更多 »

闵乃本

闵乃本,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江苏如皋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闵乃本 · 查看更多 »

钮经义

钮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化学家,江苏省兴化市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钮经义 · 查看更多 »

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国曾用威氏拼音Hsue-Shen Tsien,回中国后改用汉语拼音Qian Xuesen),浙江杭州人,国际著名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前美国空军上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级文职干部、一级英雄模范,中国科学院院士暨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以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起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大陆。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是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长期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位列国家级副职党和国家领导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钱学森 · 查看更多 »

钱崇澍

钱崇澍,号雨农,浙江省海宁县人,植物学家,与胡先骕等同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主要奠基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钱崇澍 · 查看更多 »

蒋锡夔

蒋锡夔(),中国有机化学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蒋锡夔 · 查看更多 »

邢其毅

邢其毅(),中国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其毅原籍贵阳市,其父邢端为清末官员、实业家。1911年生于天津,1933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193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美国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后赴德国慕尼黑在化学家维兰德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1937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军医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輔仁大學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邢其毅热爱有机合成化学,不但十分欣赏有机合成化学家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而且对其很有研究。国内出版的很多科学家传记中有关伍德沃德这一部分大多都是邢其毅负责写的。.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邢其毅 · 查看更多 »

邹承鲁

邹承鲁()祖籍江苏无锡,生于青岛,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邹承鲁 · 查看更多 »

邓从豪

邓从豪(),中国理论化学家。生于江西临川。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山东大学教授、校长。多年在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和微观反应动力学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分类:临川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邓从豪 · 查看更多 »

自由基

自由基(英語:Free Radical),又称游离基,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在书写时,一般在原子符号或者原子团符号旁边加上一个“·”表示没有成对的电子。如氢自由基(H·,即氢原子)、氯自由基(Cl·,即氯原子)、(OH·),甲基自由基(CH3·)和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等。自由基极易发生反应(如二聚反应、夺氢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等)。自由基可以是带正电荷,负电荷或者不带电荷。虽然金属以及它们的离子或者它们的络合物有不成对的电子,但按照常规习惯定义不算是自由基。 除了极个别情况, 大多数的未成对电子形成的自由基都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自由基反应在燃烧、大气化学、聚合反应、等离子体化学、生物化学和其他各种化学学科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化学生物学当中,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调节着许多生物过程比如控制血管张力。这样的自由基可以作为一种称为氧化还原信号当中的信使。自由基可被溶剂笼包围。.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自由基 · 查看更多 »

蕨类植物

蕨類植物門是植物界中的一門,約有兩萬個左右的物種,屬於維管束植物。 蕨類植物(羊齒類植物)比起較原始的石松門多了真正的葉子,但比起較進化的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則缺少了種子。和所有的維管植物一樣,蕨類植物有著一個世代交替的生命週期,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兩者循環著。和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不同的,配子體是一游離的器官。蕨類植物典型的生命週期如下:.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蕨类植物 · 查看更多 »

陶诗言

陶诗言(),中国气象学家,出生于浙江嘉兴。.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陶诗言 · 查看更多 »

陈立泉

立泉(),四川南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陈立泉 · 查看更多 »

陈焕镛

焕镛()字文农,号韶钟。中国植物学家。祖籍广东省新会县潮莲乡(今江门市潮莲镇),出生于香港,父亲为清朝驻古巴总领事陈蔼亭,母亲为西班牙裔古巴人。早年丧父。1909年赴美国求学。1913~1919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得林学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受哈佛大学的委托,赴海南岛五指山采集植物。从1920年开始陈焕镛先后在金陵大学、国立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及广西大学任教授。他在中山大学和广西大学分别创立了农林植物研究所和经济植物研究所,同时兼任两所所长。1933年,陈焕镛与钱崇澍、胡先骕等共同创立了中国植物学会。1954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和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并分别改名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陈焕镛继续担任两所所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后为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56年陈焕镛等创立了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今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者都隶属于华南植物研究所。 陈焕镛是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一生發表科学论著40篇(部)以上,植物新属10个,新种100个以上。其中包括他与匡可任共同定名的银杉属,轰动植物学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发现的松杉类植物的特有种。.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陈焕镛 · 查看更多 »

陈慎

慎,顺天文安(今河北文安)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陈慎曾于1653年接替刘纬任崇明县知县一职,1661年由龚榜接任。.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陈慎 · 查看更多 »

陈景润

景润(),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中国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陈景润 · 查看更多 »

陆家羲

陆家羲(),中国现代数学家,出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历任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包头市第九中学物理教师,是包头市组合数学专家,长期从事组合数学研究。1961年完成《》论文,后专攻“斯坦纳系列”,创造出独特的引入素数因子的递推构造方法,完成总题目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等七篇论文,解决了国际上组合设计理论研究中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1983年10月31日在包头病故。他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陆家羲 · 查看更多 »

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师、诗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她也是民國初年女子地位提升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林徽因 · 查看更多 »

李吉均

李吉均(),中国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吉均 · 查看更多 »

李家洋

李家洋(),安徽肥西人。中国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家洋 · 查看更多 »

李廷栋

李廷栋(),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河北栾城。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廷栋 · 查看更多 »

李德生

李德生(),河南光山县大别山腹地柴山保李家坳(今属新县)人,中国共产党政治家、軍事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德生 · 查看更多 »

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省黄冈縣人,蒙古族。祖父厍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大清工科進士,中華民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是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然而其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压制,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利用权力对其地质力学理论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进行的推广和对其他观点的压制,也被认为是政治对科学发展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四光 · 查看更多 »

李约瑟

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生於英国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约瑟 · 查看更多 »

李振

李振(),字兴绪,祖居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後梁政治人物。.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振 · 查看更多 »

李春昱

李春昱(),中国构造地质学家。生于河南汲县。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地质和地质构造研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春昱 · 查看更多 »

李文华

李文华是常见的中文姓名,著名的李文华有:.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李文华 · 查看更多 »

材料

材料是人類可以利用製作有用構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質。 材料的發展標誌著社會的進步,比如石器的廣泛使用是“石器時代”,相似的還有“青銅時代”和“鐵器时代”等等。材料和資訊與能源被稱為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材料 · 查看更多 »

杨国桢

杨国桢(),中国光物理学家。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该系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杨国桢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簡稱RNA,是一類由核糖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聚合而成的線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單鏈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種鹼基爲A(腺嘌呤)、U(尿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通過轉錄後修飾,RNA可能會帶上(Ψ)這樣的稀有鹼基,相對的,與RNA同爲核酸的DNA通常是雙鏈分子,且含有的含氮鹼基爲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四種。 RNA有着多種多樣的功能,可在遺傳編碼、翻譯、調控、基因表達等過程中發揮作用。按RNA的功能,可將RNA分爲多種類型。比如,在細胞生物中,mRNA(信使RNA)爲遺傳信息的傳遞者,它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因爲mRNA有編碼蛋白質的能力,它又被稱爲編碼RNA。而其他沒有編碼蛋白質能力的RNA則被稱爲非編碼RNA(ncRNA)。它們或通過催化生化反應,或通過調控或參與基因表達過程發揮相應的生物學功能。比如,tRNA(轉運RNA)在翻譯過程中起轉運RNA的作用,rRNA(核糖體RNA)於翻譯過程中起催化肽鏈形成的作用,(小RNA)起到調控基因表達的作用。此外,RNA病毒甚至以RNA作爲它們的遺傳物質。 RNA通常由DNA通過轉錄生成。RNA在細胞中廣泛分佈,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細胞質、粒線體中都有RNA。.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梁思成

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梁思成 · 查看更多 »

江元生

江元生()中国物理化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宜春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化学家、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江元生 · 查看更多 »

汪猷

汪猷(),浙江杭州人,有机化学家、生物有机化学家,中国抗生素研究的先驱,是牛胰岛素全合成的主要参加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汪猷于1922─1926年就读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 W Category:汪姓 Category:金陵大学校友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校友.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汪猷 · 查看更多 »

涂光炽

--光炽(),中国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涂光炽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滕吉文

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籍贯河北黄骅。1956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1962年获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滕吉文 · 查看更多 »

潘建伟

潘建伟(),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潘建伟 · 查看更多 »

潘承洞

潘承洞(),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曾任山东大学校长。胞弟潘承彪亦为著名数学家,两人曾合著出版数学专著《哥德巴赫猜想》。.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潘承洞 · 查看更多 »

澄江动物群

#重定向 澂江化石地.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澄江动物群 · 查看更多 »

朱夏

朱夏(),中国石油地质学家。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嘉兴。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47~1949年赴瑞士联邦理工高校(E.T.H)地质研究所攻读构造地质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分类:上海人.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朱夏 · 查看更多 »

施雅风

  施雅风(),江苏海门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家,致力于冰川学和地理学研究。1942年于浙江大学毕业。1958年开始率队对中国西部的祁连山、天山等地进行冰川考察,并兼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2011年2月13日在江苏逝世,享年92岁。.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施雅风 · 查看更多 »

时序逻辑电路

在数字电路理論中,时序逻辑电路是指电路任何时刻的稳态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还与前一时刻输入形成的状态有关。這跟組合邏輯電路相反,組合邏輯的輸出只會跟目前的輸入成一種函數關係。換句話說,时序邏輯擁有儲存元件(記憶體)来存储信息,而組合邏輯則没有。 從时序邏輯電路中,可以建出兩種形式的有限狀態機:.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时序逻辑电路 · 查看更多 »

支志明

支志明(),香港无机化学家。生于香港,已婚。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化学系许惠娴讲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支志明早年就讀威靈頓英文中學,與香港著名藝人張堅庭為同屆理科同學。他於2007年2月獲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頒發「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支志明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國自然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