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嘉應直隸州

指数 嘉應直隸州

嘉应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乡县置,治所在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隶广东省。嘉庆十一年(1806年)升为嘉应府,十七年仍改为直隶州。下辖四县:长乐县(今五华縣)、兴宁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縣)。辖境有今广东省梅州市的梅江区、梅县区、平远、蕉岭、兴宁、五华等市县地。1912年改为梅州,旋降为梅县。.

18 关系: 平远县广东省五华县廣東布政使司嘉应府嘉庆兴宁市程乡县直隸州行政中心长乐县 (清朝)蕉岭县雍正梅县区梅州市梅江区清史稿清朝

平远县

平远县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属于梅州市管辖。东邻蕉岭县,南毗梅县区、兴宁市,西与西北接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北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接壤。总面积为1381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为256288人。县政府驻地在大柘镇。.

新!!: 嘉應直隸州和平远县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嘉應直隸州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五华县

五华县(传统外文:Ngwa),本稱長樂縣,民國三年(1914年)被改名名為五華縣。本縣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属于梅州市管辖。东边与广东省丰顺县相邻,南边与广东省揭西县、陆河县相邻,西边与广东省紫金县、东源县、龙川县相邻,北边与广东省兴宁市相连,总面积为322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19万,有华侨和港澳台以五華為祖籍者30多万人。县政府驻地在水寨镇。.

新!!: 嘉應直隸州和五华县 · 查看更多 »

廣東布政使司

#重定向 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嘉應直隸州和廣東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嘉应府

嘉应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升嘉应直隶州置,治所在程乡县(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嘉庆十七年(1812年),仍改为直隶州。辖境內有今广东省梅州、梅江区、梅县区、平远、蕉岭、兴宁、五华等市县地。.

新!!: 嘉應直隸州和嘉应府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嘉應直隸州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兴宁市

兴宁市(传统外文:Hingning)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现辖17个镇和3个街道办,人口119万,其中城市人口28万。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4年撤县设市,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兴宁市现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为梅州地区次中心城市。当地的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里。其境内通行语气较硬的客家话。.

新!!: 嘉應直隸州和兴宁市 · 查看更多 »

程乡县

#重定向 梅县区.

新!!: 嘉應直隸州和程乡县 · 查看更多 »

直隸州

州,中國明代、清代時的行政区划。在明朝時,與府同級,受省(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兩者之下管轄縣,但明代的府也會管「散州」(此為延續元制),而明代散州底下仍可轄縣。所以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究竟是「三級制」還是「四級制」尚有爭議。 清朝行政區劃制度中,直隸州在省之下,與府和直隸廳同級。就層級而言,直隸州與府的等級很接近,其知州、州同、州判等官員的品級也都與府官接近,且府和直隸州都轄縣(但不是所有直隸州都轄縣,如福建台灣省臺東直隸州就不轄縣),但直隸廳則多數都不管轄縣。 清朝制度規定,直隸州、散州州衙所在地本身為州直轄地,不設縣份,但可管鄰縣。譬如,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昇廣東省潮州府程乡县為嘉應直隸州,此時,原有的程鄉縣就必須裁撤,成為州衙的直轄地,而长乐县(今五华縣)、兴宁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縣)四縣劃歸嘉應州管轄。以此類推清朝全國內地各省的其他直隸州,也是如此。 清代直隸州可稱為「某直隸州」(為與散州相區別),亦可徑稱為「某州」。 1912年,直隸州制度廢除,則原有州直轄地須設新縣。一般是直接把“州”字改成“縣”字,作為新縣名。前述之嘉應州則較特殊,是先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恢復古稱梅州,1912年州直轄地改為梅縣。.

新!!: 嘉應直隸州和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又稱治所,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會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亦或在同一行政区内处于不同的下级行政区内。.

新!!: 嘉應直隸州和行政中心 · 查看更多 »

长乐县 (清朝)

#重定向 五华县.

新!!: 嘉應直隸州和长乐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蕉岭县

蕉岭县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属于梅州市管辖。东边和南边与梅县区相邻,西边与平远县相邻,北边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上杭县相邻。总面积为95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2万。县政府驻地在蕉城镇。.

新!!: 嘉應直隸州和蕉岭县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嘉應直隸州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梅县区

梅县区,中国著名侨乡,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中部的一个市辖区,与梅江区并称梅城,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客家話的代表地,面积为2,482.86平方公里。亦有粵梅之別稱,常見於表示祖籍地。 祖籍梅州市梅县区的海外华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逾1,000,000人,是广东著名华侨乡之一。梅县区教育发达,足球运动普及,客家山歌流行,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旅游强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称号。.

新!!: 嘉應直隸州和梅县区 · 查看更多 »

梅州市

梅州(官方音译:Meizhou,传统外文[邮政式拼音]:Meichow、Kayi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處,东北部与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南部与广东省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梅州市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獲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名称由来有所争议。有说当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據清康熙《程鄉縣志》说此地为汉初将領梅绢之封邑。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而据《光绪嘉应州志》,梅州是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

新!!: 嘉應直隸州和梅州市 · 查看更多 »

梅江区

梅江区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中部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和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与梅县区并称"梅城"。东边、北边和西边与梅州市梅县区相邻,南边与梅州市大埔县、丰顺县相邻。总面积为570.9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为41万。区府驻金山街道。.

新!!: 嘉應直隸州和梅江区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嘉應直隸州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嘉應直隸州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嘉應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