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吏部尚书列表

指数 吏部尚书列表

没有描述。

181 关系: 劉幽求劉祥道劉統勳劉鐶之劉洎劉晏卢恺卓秉恬奎俊奕經宜兆熊官保宋德宜宋璟封德彝崔群崔遠崔龜從崔胤崔日用崔慎由席尔达世续万青藜令狐楚廖旦介山伊图伊桑阿张廷玉张百熙張弘靖彭元瑞徐商徐郙徐桐徐潮侯君集德瑛德沛來濟保寧刚毅刘崇望嵇璜嵇曾筠周祖培和珅傅森唐休璟...唐臨王徽 (京兆)王起王永吉王涯王晙福康安福敏秀林程景伊穆彰阿窦参章煦綽克託翁心存瑞常熙敬畢構牛弘盧懷慎花沙納隆科多韩岱韋安石韋待價韋昭度萧遘鐵保顧少連颜真卿裴休裴光庭裴樞裴漼褚遂良覺羅郎球马周高士廉高元裕高郢高斌魏知古魏裔介魏谟谭泰費淳賈耽趙宗儒鹿傳霖黄机车克达尔党阿郝玉麟郝维讷郭元振郑从谠郑珣瑜阿桂阿思哈蔡珽蔡新鄭絪金之俊金简蕭俛蕭嵩蕭倣长孙无忌苏威苏瓌英和英桂耆英虞庆则陳名夏陳大受陳廷敬陳泰陸潤庠陈宏谋陆扆柏葰查克拉查郎阿柳奭恩桂恩承李天馥李峴李嶠李巽李之芳李彤李德裕李光地李回李珏李程李霨李暠李林甫李殿林李敬玄李景谌杨名时杨国忠杨恭仁松筠杜如晦杜立德杜淹楊嗣復武三思武承嗣毛昶熙汪由敦沈初温达潘世恩朱珪朱瑪喇戴均元戴胄房琯明珠文孚文庆文祥敦拜敬信性桂 扩展索引 (131 更多) »

劉幽求

劉幽求(),冀州武强人。 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聖歷年間任閬中縣尉。改任朝邑(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尉。唐睿宗時,加银青光禄大夫。 唐隆元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诛韦皇后、安樂公主,刘幽求因参预其谋,功授中书舍人,封中山县男。 後與姚崇不合,改授太子少保,劉因此“郁怏於散職,兼有怨言”,被人告發,貶睦州刺史。 开元三年(715年)卒於迁往杭州、郴州途中。赠礼部尚书,谥文献。.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劉幽求 · 查看更多 »

劉祥道

劉祥道(),字同壽,魏州觀城縣(今山东省莘縣觀城)人,祖籍广平易阳(河北临洺)。 父劉林甫,唐高祖武德年间官中书舍人、中书侍郎,贞观初年赐爵乐平县男,迁任吏部侍郎。贞观三年(629年)劉林甫病逝后,祥道袭父爵。高宗永徽年间,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显庆二年(657年)迁黄门侍郎,仍掌管吏部选事。显庆三年(658年)进封阳城县侯。显庆四年(659年),升任刑部尚書,龙朔元年(661年),权检校蒲州刺史。龙朔三年(663年),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書)兼检校雍州长史,四月右相李义府下狱,劉祥道接任右相。他生性谨慎,不愿为相,多次以年老多病请求退居闲职。次年(664年)转任司礼太常伯,罢知政事。麟德二年(665年),随高宗封禅泰山,担任终献,事后进爵广平郡公。 曾提拔王勃。乾封元年(666年)又上表乞骸骨,加金紫光禄大夫,让他致仕,不久病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号宣。其子劉齊賢后来也担任宰相。另有子刘廣禮。.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劉祥道 · 查看更多 »

劉統勳

劉統勳(),字延清,號爾鈍,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縣(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之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内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壽76歲。 劉統勳為人正直,以能諫著稱,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都有顯著政績,為官四十多年,位至宰相,身兼數職,始終清廉,不曾貪污受賄。乾隆帝評價:「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諡號「文正」。 在民间称为刘罗锅的刘墉是劉統勳的儿子。.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劉統勳 · 查看更多 »

劉鐶之

劉鐶之(),字信芳,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人,祖籍江南省砀山县(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劉鐶之 · 查看更多 »

劉洎

劉洎(),字思道,荊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南朝梁尚书右丞刘之遴的曾孙。 生年不詳,隋末,仕蕭銑,任黃門侍郎。入唐,初授南康州(今江西贛縣一帶)都督府長史。貞觀七年(633年),拜給事中,封清苑縣男爵位,轉調任治書侍御史。崇魏徵,個性通達而任事嚴謹,以敢言聞名。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欲查看起居註,諫議大夫兼知起居註褚遂良拒絕。黃門侍郎劉洎支持褚遂良并進言:「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拜為尚書右丞,累官散騎常侍。貞觀十四年有一日,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宴後,皇帝乘興操筆作飛白書。太宗平時最喜王羲之的草書,本身學王羲之的書法也非常成功,所以書法極好。寫完後,當即一一賜給群臣。大臣們也趁著酒興,紛紛前至搶墨寶。只要太宗一寫完,群臣就迫不及待地從太宗手上搶過來,還你爭我奪。劉洎站得不遠,卻一個都沒有搶到,這時心生一計,他跑到太宗的座位上,在座椅後面,等太宗寫完一幅字,立刻從太宗背後一伸手,把這幅字先搶在手裡了。這個舉動給其他沒搶到墨寶的大臣看到了,便群起大叫:「劉洎登上皇上的御床,罪該當死,請求陛下法辦他。」太宗聞言大笑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就是說有大臣坐在皇帝的御床上是政治昌明的标志(关于婕妤辭輦的典故,参见班婕妤)。貞觀十八年(644年)遷侍中。 後來有重臣在為太宗百年之後的擅權而開始準備,有些大臣不免對此有分歧。劉洎沒有被長孫無忌等納為親近,就因此有了危險。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征遼,留守定州,太宗班師時患“痈疽”,至并州,“及上不豫,劉洎和馬周從內出,洎色甚悲懼,謂同列曰:‘疾勢如此,聖躬可憂!’”結果立即遭褚遂良誣陷。褚遂良對太宗說:“劉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尹、霍光舊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太宗病好了之後,找劉洎來問這件事情。劉洎照實回答,並找了馬周來佐證自己說過的話,另一方面褚遂良也堅持自己的說法,弄得太宗很困惑。到最後太宗為了撫平一邊的大臣,權衡下遂下詔,“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賜自盡,免其妻孥。”賜劉洎自盡死。唐高宗時,其子劉弘業控褚遂良當年誣陷,高宗不理。至武則天地位穩固後,欲重振朝綱,昭雪此冤。.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劉洎 · 查看更多 »

劉晏

劉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代宗朝主管全国财政,德宗朝被赐死,后追赠郑州刺史,又加司徒。.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劉晏 · 查看更多 »

卢恺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南祖,北周内史大夫、开府、容城伯卢柔之子,北周、隋朝官员。.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卢恺 · 查看更多 »

卓秉恬

卓秉恬(),字靜遠、靜波,號海帆,四川華陽縣(在成都市境)人,清朝大臣。 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殿試位列三甲第七十三名,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山東道監察御史,次年改吏科給事中。歷升工科掌印給事中、鴻臚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太僕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僕寺卿、太常寺卿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兵部尚書,歷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協辦大學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拜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晉武英殿大學士。仕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垂五十餘年,未嘗外任,為官清正嚴謹,作風敢言,皇六子奕訢師傅。鴉片戰爭爆發,上疏力主禁煙。咸豐五年(1855年),卒於任內,贈太子太保,諡文端。.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卓秉恬 · 查看更多 »

奎俊

奎俊(),字乐峰,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末高级官员。.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奎俊 · 查看更多 »

奕經

已革二等輔國將軍奕经(v,),字润峰,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他是乾隆帝的曾孙,成亲王永瑆之孙,贝勒绵懿之子,承继循郡王永璋,道光皇帝的堂侄。 历任京师--侍卫、内阁学士,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正蓝旗护军统领,道光五年(1825年),任兵部侍郎。道光十年(1830年),随钦差大臣长龄驻新疆喀什噶尔防御浩罕,回京后,历任吏部侍郎、户部侍郎。道光十四年(1834年),出任黑龙江将军。道光十六年(1836年),回京为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入阁为协办大学士。 同年十月,奕经被任命为扬威将军,到杭州督管抗击英国入侵。奕经无能,拖延战事两个月,临阵只会到关帝庙求签。结果清军在定海、镇海及宁波府一溃千里。次年,《南京条约》签订,奕经被革职。之后,奕经又任叶尔羌参赞大臣、伊犁领队大臣、伊犁、英吉沙尔领队大臣。咸丰三年(1853年),奕经奉旨到山东防御太平军,在徐州病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奕經 · 查看更多 »

宜兆熊

宜兆熊(),清朝政治人物,汉军正白旗人。宜永贵之曾孙。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袭三等男爵位,三年后升二等男。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佐领入仕,累擢福州将军(署)。 宜兆熊文化水平不高,却因忠心而深得雍正帝赏识。雍正三年(1725年)以福州将军署闽浙总督,次年改湖廣總督,又改署直隸總督。雍正五年(1727年)任吏部尚书,次年因事被革职。.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宜兆熊 · 查看更多 »

官保

官保(v,),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1756年以刑科給事中差接替立柱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任滿升黃旗漢軍副都統。曾署理理藩院尚書。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甲午,接替託庸,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改戶部尚書。由索爾訥接任。 乾隆四十一年卒。諡文勤。.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官保 · 查看更多 »

宋德宜

宋德宜(),字右之,號蓼天,江南长洲县(今屬江蘇蘇州市)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宋德宜 · 查看更多 »

宋璟

宋璟(),字廣平,邢州南和人,為唐玄宗開元初期的著名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宋璟 · 查看更多 »

封德彝

封德彝(),名倫,字德彝,以字行,隋朝重要大臣,唐朝初年宰相、密国公,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封德彝 · 查看更多 »

崔群

崔群(),字敦詩。唐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 崔稹之子。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貞元八年進士,年僅十九歲,與韓愈為友,貞元十年中賢良方正科。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貞元十二年為宣歙觀察使從事。元和元年累遷右補闕。元和二年,召為翰林學士,歷官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二年,授秘书监。太和五年,拜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太和六年(832年)八月卒,赠司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崔群 · 查看更多 »

崔遠

崔遠是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崔遠 · 查看更多 »

崔龜從

崔龜從,字玄告,清河人。唐朝政治人物、歷史學家。 祖崔璜,父崔誠。龜從是元和十二年進士,登賢良方正制科。拜右拾遺。太和二年,改太常博士。開成元年十二月,為華州防禦使。長慶三年,以大理評事從事河中府。官至戶部尚書、同平章事。“長於禮學,精歷代沿革,問無不通”,監修《續唐歷》。崔殷夢即其子。.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崔龜從 · 查看更多 »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崔胤 · 查看更多 »

崔日用

崔日用(),字日用,滑州靈昌縣(今河南省安阳市滑縣)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封齐国公,谥号昭。祖崔抗,父崔漪,河间县丞。母河东裴氏,湖州治中裴怀俭之孙,滁州司马裴昉之女。唐高宗仪凤年间卒於郑州,享年二十八岁。.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崔日用 · 查看更多 »

崔慎由

崔慎由(),字敬止。唐朝政治人物。唐宣宗时宰相,曾任过剑南节度使、河中节度使。.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崔慎由 · 查看更多 »

席尔达

#重定向 席爾達.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席尔达 · 查看更多 »

世续

世续(),字伯轩,索勒豁金氏,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清末军机大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世续 · 查看更多 »

万青藜

萬青藜(),宇文甫,號照齋,亦號藕舲,清江西九江府德化縣人。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舉,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大考第一,升侍講侍讀學士。歷官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武英殿總裁等。光緒初纂修《順天府志》。卒諡文敏。 Category:清朝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兵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吏部尚書 Category:九江人 Q Category:諡文敏 Category:咸安宮官學總裁.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万青藜 · 查看更多 »

令狐楚

令狐楚(),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中国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隋朝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武康郡公令狐熙的后裔。.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令狐楚 · 查看更多 »

廖旦

廖旦,滿洲,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左都御史。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戊子,接替佛倫,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圖納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廖旦 · 查看更多 »

介山

介山(v,),舒舒覺羅氏,滿洲鑲藍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左都御史。康熙十六年四月庚戌,接替吳達禮,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郭四海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介山 · 查看更多 »

伊图

伊图(葡萄牙语:Itu)是巴西圣保罗州的一个城市。总面积639.981平方公里,总人口15 7384人,人口密度243.9人/平方公里(2009年) 。伊图建立于1610年;1657年,升格为镇;1843年,升格为市。“伊图”一词来源于图皮语,意为“大瀑布”。.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伊图 · 查看更多 »

伊桑阿

伊桑阿(z;),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满洲进士出身,历任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帝倚重,死后谥文端,乾隆年间入祀贤良祠。.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伊桑阿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张百熙

张百熙(),字--秋,一作冶秋,室名潜斋、退思轩。湖南长沙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张百熙以进士出身入仕,在京为官多年,历任吏部、户部等部尚书及管学大臣等职,官至邮传部尚书。身后获赠太子少保,谥文达。他思想开明,主张施行新政,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時有“大学之父”之譽。.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张百熙 · 查看更多 »

張弘靖

張弘靖(760年-824年7月24日),唐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 張延賞之子,以門蔭入仕,初授河南府參軍,補蘭田縣尉,814年以河中節度使入朝為刑部尚書,後為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張弘靖 · 查看更多 »

彭元瑞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禮、兵、工三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每次遇見民间水旱疾苦,一定反复具陈,甚至於痛哭。乾隆常笑他:“汝又来为百姓哭矣!”彭元瑞博學強記,善對楹聯,時有令譽。彭元瑞身居紀曉嵐門下的第一把交椅。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時,彭元瑞是十位副總裁之一。乾隆稱其與蔣士銓為“江右兩名士”。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武英殿校录缺出,彭元瑞替女婿饶文震咨送,引起諸生不滿;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彭元瑞之侄彭良馵為子賄買吏員執照,事發,良馵以家有老母求饒,彭元瑞替其容隐。先后被御史初彭龄、张鹏展参奏,遭革职,日後客居怀庆。嘉慶八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彭元瑞 · 查看更多 »

徐商

徐商,字义声,一字秋卿,河内郡济源县人。 徐有功的五世孙。早年讀書於东条山。大和五年(831年),中進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不久改知制诰,转郎中,会昌三年(843年)充翰林学士,后拜中书舍人,累官山南东道(今湖北西北部)节度使。入京为御史大夫。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拜河中节度使。咸通初年,擔任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迁兵部尚书。咸通四年(863年),拜相。六年罢相,歷官检校右仆射、江陵尹、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观察使。後來入京擔任吏部尚书,累迁太子太保,不久卒。有子徐彦若、徐仁嗣、徐仁矩(字廣裕)、徐仁範、徐仁勗(字道誨)、徐彦枢。徐彦若后为唐昭宗宰相。曾孫女徐氏嫁孔昌弼之子孔葆。.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徐商 · 查看更多 »

徐郙

徐郙(),字颂阁。嘉定(今上海)人。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同治元年(1862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十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徐郙 · 查看更多 »

徐桐

徐桐(),字豫如,号廕軒,清末守舊派官僚。漢軍正藍旗人,尚書徐澤醇之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出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徐桐固守理學,極端排外,支持義和團,庚子之變時自縊殉國。著有《治平宝鉴》。.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徐桐 · 查看更多 »

徐潮

徐潮(),字青来,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徐潮 · 查看更多 »

侯君集

侯君集(),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zh-hans:承乾; zh-hant: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没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时,被发现家里有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缘故,答:“我们吃人乳,不吃饭。”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問『何以謀反』,承--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侯君集 · 查看更多 »

德瑛

德瑛可以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德瑛 · 查看更多 »

德沛

德沛(),字濟齋,天主教名约瑟,滿洲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弟貝勒費揚武曾孫、貝子福存子。第八代鄭親王(1748年-1752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授德沛鎮國將軍之職。果親王允禮推薦下,世宗召見問德沛所欲,德沛應對曰:「原廁孔廡分特豚之饋。」世宗因而重他,授職為兵部侍郎。 乾隆元年(1736年),改為古北口提督。乾隆二年(1737年),授職為甘肅巡撫,德沛上奏言:「甘肅州縣多在萬山中,遇災,民入城領賑,路窵遠。宜於鄉鎮設廠散糧,並許州縣吏具詳即施賑。」旋擢升為湖廣總督,德沛上奏言:「治苗疆宜勸墾田,置學校,並諭令植樹。」乾隆四年(1739年),調職為閩浙總督。御史朱續晫彈劾福建巡撫王士任贓私,高宗懷疑不符事實,命令朱續晫會同審問。德沛自認失察,奪去王士任官職,當時的人佩服其大公無私。福州將軍隆升為人貪婪放縱,被德沛彈劾而去職。德沛又上奏適宜酌情遷移鎮將營汛,預備平息爭端。 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諭曰:「德沛屢任封疆,操守廉潔,一介不取,逋負日積,致蠲舊產。賜福建藩庫銀一萬,以風有位。」乾隆六年(1741年),德沛兼任署理浙江巡撫。乾隆七年(1742年),調任兩江總督。淮、揚大水,令府縣發倉庫,奏撥地丁、關稅、鹽課銀十萬兩治水賑災。再因商議河事與高斌不合。乾隆八年二月(1743年),被召回京師轉任吏部侍郎。同年十二年五月,署理山西巡撫。同年十二月,擢升為吏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因病解任。 同年,簡親王神保住因罪被廢黜,高宗以德沛操履厚重,特命他承襲簡親王爵位,曾祖父貝勒費揚武、祖父貝子傅喇塔、父親福存,一同被追封為簡親王。乾隆十七年(1752年),德沛逝世,朝廷予以諡號為「儀」。以濟爾哈朗曾孫奇通阿承襲簡親王爵位。.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德沛 · 查看更多 »

來濟

來濟,扬州人,唐朝官员,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他因为反对唐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被派到西域为官。662年,他在抵抗西突厥部落入侵时阵亡,他的哥哥来恒之后也被任命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來濟 · 查看更多 »

保寧

保寧(969年二月-979年十一月)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年号。辽朝使用该年号共11年。.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保寧 · 查看更多 »

刚毅

剛毅(),字子良,他他拉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晚期大臣。因戊戌政變後監斬戊戌六君子及支持義和團而著名。.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刚毅 · 查看更多 »

刘崇望

刘崇望(《旧唐书》卷二十上此处忌日按《旧唐书·昭宗本纪》;《旧唐书·刘崇望传》称他卒于光化二年(899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称他享年六十二岁。),字希徒,爵封彭城县开国男,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刘崇望 · 查看更多 »

嵇璜

嵇璜(),字尚佐,晚號拙修,江南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長於治河。.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嵇璜 · 查看更多 »

嵇曾筠

嵇曾筠(),字松友,號禮齋。江南無錫城內學前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嵇曾筠 · 查看更多 »

周祖培

周祖培(),字叔滋,號芝臺,河南商城(現屬安徽金寨湯家匯鎮)人,祖籍江西婺源,晚清大臣,歷仕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十七年(1837年)督陝甘學政,歷侍讀學士、詹事、內閣學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擢禮部侍郎,調工部,又調刑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偕戶部尚書賽尚阿查勘江南江防善後事宜,校閱江蘇、安徽、江西營伍。咸豐元年(1851年)擢刑部尚書。咸豐三年(1853年)要犯劉秋貴死於獄,承審官未得實情,周祖培坐降三級調用,授左副都御史,歷工部、吏部侍郎。咸豐四年(1854年)連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咸豐六年(1856年)加太子太保,調吏部。咸豐八年(1858年)會辦五城團防,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署戶部。咸豐九年(1859年)調戶部尚書,兼署吏部。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京師戒嚴,咸豐帝避走熱河,命周祖培留京辦事,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咸豐十一年(1861年)帝駕崩,命總理喪儀,兼辦定陵工程。及同治帝奉兩宮回鑾,疏言「祺祥」年號意義重復,請更正。周祖培加入了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和奕訢的祺祥之變,消滅肃顺的顧命八大臣集團,又與大學士賈楨、尚書沈兆霖、趙光等疏議,列舉歷代皇后協助幼帝的歷史,由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請東西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同治元年(1862年)調管刑部。同治六年(1867年)卒於北京,贈太子太保,諡文勤。.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周祖培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和珅 · 查看更多 »

傅森

傅森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傅森 · 查看更多 »

唐休璟

唐休璟,名璿,字休璟,以字行,晋昌酒泉人,唐朝与武周大臣和名将,爵位宋國公,諡號忠。历任武则天和唐中宗、唐殇帝、唐睿宗四代皇帝的宰相。 唐休璟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出生,京兆始平人。七世祖是北齐晋昌王唐邕,其先祖在北周和隋朝都任职高官。他曾祖父唐規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安邑县公。唐休璟的爷爷唐宗(唐世宗)是隋朝末年朔方(今陕西榆林)郡丞,梁师都举兵,杀害了不肯归降的唐宗。唐休璟的父亲唐諧是唐朝的咸陽县令。 唐休璟年少时通过科举明经及第,唐高宗永徽年间,他成为唐高宗哥哥吴王李恪府上的典签,没有显示自己的才能,转任营州户曹。679年,單于大都護府的突厥部落在阿史那泥熟匐率领下背叛唐朝。他们煽动奚和契丹一起攻打营州。当时的营州都督周道務,派唐休璟率兵在独护山大破突厥。因此功,唐休璟转任豐州司马。 阿史那泥熟匐不久后被唐将裴行儉,但突厥的叛乱依然没有平息。683年,突厥在阿史那骨咄禄的领导下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阿史那骨咄禄攻打蔚州,杀害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在朝那山(今内蒙古包头)与骨咄禄交战,战败被俘。高宗皇帝与大臣讨论,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迁至靈州、夏州。唐休璟上书反对,丰州适宜农牧业,自秦汉以来是国家的重镇,放弃丰州,就如同隋末的情况一样,灵州、夏州就不会安稳了。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 唐高宗死后,他的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实权掌握在太后武则天手中,684年二月,武则天废黜唐中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听政。唐睿宗垂拱年间,唐休璟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 689年,在韦待价西征吐蕃失败後,韦待价被流放,安西都护閻溫古被杀。唐休璟收集余众坚守西州,被朝廷任命为西州都督。 690年,武则天使唐睿宗退位,自立为皇帝,以武周代替了唐朝。692年,唐休璟建议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武则天命王孝杰和阿史那忠節率军收复。圣历年间(697-700),唐休璟升任衛尉卿、涼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 700年秋,吐蕃将军麴莽布支攻打凉州,围攻昌松县。唐休璟率军到洪源谷,临阵登高,见吐蕃军队衣甲鲜盛,对麾下说:“自从論欽陵(吐蕃执政者,多次大败唐军,699年被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迫自杀)死后,他兄弟論贊婆归降。麴莽布支成为新元帅,想要炫耀威武,所以吐蕃国中贵族子弟都跟着他。虽然人马看起来强盛,但不通军事,我为诸君取之。” 唐休璟被甲先登,与吐蕃军六战六克,斩麴莽布支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骷髅台)还军。702年,吐蕃派使臣論彌薩请和,武则天在西都长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请参加宴会。論彌薩多次盯着唐休璟看,武则天问他是什么缘,他回答:“在洪源之战,这位将军雄猛无人可比,杀我们的将士甚众,所以想多看看他。 则天大加叹异,擢拜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唐休璟熟悉边防事务,东到碣石(今河北省秦皇岛)西到安西四镇,他知道所有的地理形势和防御体系。 703年,夏官尚書、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被任命为同鳳閣鸞臺三品,成为宰相。当时,西突厥一部突騎施的首领烏質勒,与西突厥其他部落互相攻打,结果导致安西路绝唐休璟与其他宰相讨论后,上奏事情的发展和将来时局的变化。十天后安西诸州的报告,正如唐休璟所描述的一样,武则天赞叹道:“我只后悔用卿太晚。”她又召来当时其他的在任宰相魏元忠、杨再思、李峤、姚元崇、李迥秀说:“唐休璟通晓边防之事,在这一点上,你们十个也抵不上他一个。武则天有任命唐休璟为太子李显(之前的唐中宗,698年从流放地召回立为太子,名字改为显)的右庶子。 704年三月初四,朝廷讨论官员不愿做地方官,唐休璟、李峤建议派中央官员兼职州县,并申请自己率先出镇。武则天得杨再思、韦嗣立等二十人以本官检校刺史,李唐二人没有派出。八月初一,知纳言韦安石上书检举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罪责,武则天命唐休璟调查。调查尚未结束。契丹叛乱,武则天以唐休璟为幽营都督 (总部在今北京市) 、安东都护府都护出击契丹。在唐休璟临行之前,密告李显:“二张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殿下应该惟加防察,早作准备。” 705年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召回唐休璟,加封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升任尚書省左僕射,仍然同中書門下三品。他自己还在东都洛阳时,让唐休璟留守首都长安,再封唐休璟为宋国公。 唐休璟在706年致仕,但他不想早早引退。当时,尚宫贺娄氏干预国政,唐休璟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 708年起复为太子少师(当时并无太子,太子少师只是荣誉官职)。这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北岸修築受降三城以控制突厥,唐休璟反对,以为两汉以来都是以黄河阻挡胡人,在草原筑城,最后还是会落入突厥之手。但三城还是被筑成,有效地控制了突厥人。709年冬,他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很多人批评他不能保持晚节(当时他已经八十三岁),但是他将数千匹绢分散亲族,又以数十万家财大开茔域,备礼安葬五服之亲,为人称道。这位伟大的将军做宰相却很平庸。710年春正月廿九,唐中宗在梨园球场召集后妃和大臣游乐,玩蹴鞠和拔河。唐休璟和韦巨源都非常老了,拔河时摔倒在地上半天起不来,皇帝、皇后、妃嫔、公主看到后,大笑。 710年夏六月初二,唐中宗暴崩(传统史书认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李裹儿下毒害死的)。中宗的庶子温王李重茂即位为唐殇帝,韦后作为皇太后执政。 六月二十,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唐中宗妹妹太平公主和侄子临淄王李隆基 (唐睿宗相王李旦的儿子)领导的政变中被杀。唐殇帝被废,睿宗李旦复位。唐休璟又拜特进,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防备突厥,停其旧封,别赐实封一百户。711年,上表请致仕。唐睿宗允许。禄及一品子课并令全给。延和元年七月十五日(712年9月2日)病逝于长安怀真里府第,时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唐休璟 · 查看更多 »

唐臨

唐臨(),字本德,唐代京兆長安人。 北周內史唐瑾之孫,先人從北海遷徙到關中。與兄唐皎有聲名,義寧二年(618年)正月,世子李建成東征,唐臨為直典坊,後授左衛率府铠曹參軍。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后,被贬出为万泉縣丞,因释囚归耕而出名。遷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南。升迁至黃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唐高宗即位時,任檢校吏部侍郎;同年,迁任大理卿。为官清正,永徽元年(650年)为御史大夫。不久升迁至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又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永徽三年(652年),參與《唐律疏議》的編修,永徽四年(653年)頒行。另撰述《冥報記》二卷,大行于世。 显庆四年(659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于任上,年六十。 子唐旦字晓明、唐晃字正明、唐景字广明、唐--字高明。唐景子唐绍字遵业,官至给事中。 Category:唐朝兵曹参军 Category:唐朝县丞 Category:唐朝侍御史 Category:唐朝黄门侍郎 检校 Category:唐朝大理卿 Category:唐朝吏部尚书 Category:西安人 L臨.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唐臨 · 查看更多 »

王徽 (京兆)

王徽(),字昭文,封爵琅琊侯,谥号贞,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王徽 (京兆) · 查看更多 »

王起

王起(),字举之,行十一。唐代律赋作家,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徙居扬州(今江苏扬州)。出自太原王氏,揚州都督府倉曹參軍王恕之子,王播之弟。.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王起 · 查看更多 »

王永吉

王永吉(),字修之,一字六謙,號鐵山。明末清初時期官員,江南高郵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王永吉 · 查看更多 »

王涯

王涯(),字广津,唐太原(今太原)人。 生年不详,父王晃,官温州(今浙江温州)刺史。王涯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调蓝田尉。宪宗時,贬虢州司马,再徙袁州刺史。王涯與妻情笃,“不蓄妓妾”。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官至宰相兼任江南榷茶使,太和九年(835年)十月颁令榷茶,受至朝野極大之反對,不久乃止。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事敗,王涯逃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受刑之下供称意欲推翻文宗改立郑注为帝。被腰斬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全族被滅,詩人卢仝(號玉川子)因前晚與王涯一起喝酒,亦被殺。百姓因榷茶之故怨恨王涯,在他被押赴刑场时向他投掷瓦块石头。王涯家富,被抄家劫掠数日,家里仍然有很多卖官得来的艺术珍品。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所著《资治通鉴》中如是评价贾餗和王涯之死:“当时的评论家都说王涯和贾餗善文学,有名声,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图谋,横遭灭族之祸。他们为此气愤,哀叹他们死得冤枉。臣不以为然。社稷危亡,却不去匡正,当宰相有什么用!王、贾安于高位,享受财富和荣耀,同时李、郑这样的小人用尽奸险手段谋取将相之位。王、贾和他们比肩,不以为耻;国家面临危亡,他们不以为忧。他们苟且偷安,日复一日,自以为得保身良策,无人能及。如果人人为此且无灾祸,奸臣谁不愿意如此呢?一旦灾难降临,就不免家破人亡。这是上天要族诛他们,而非仇士良(宦官头领之一)!” 长子王孟堅,工部郎中、集賢院學士;次子王仲翔,太常博士。均因甘露之变牵连而被灭家。侄孙王羽等逃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后刘从谏侄刘稹败死,王羽等也被杀。女婿渭南尉、集贤校理窦紃因是故宰相窦易直之子,没有被宦官杀害,贬循州司户参军。 《全唐詩》錄王涯詩作一卷。.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王涯 · 查看更多 »

王晙

王晙(),滄州景城人。 祖父王有方,遷居洛陽(今河南洛陽),父王行果曾為長安尉。自幼父母皆亡,由祖父撫養,少年好學,氣貌雄壯。 咸亨三年(672年)擢明經,調清苑縣尉,歷官殿中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出京任渭南令。久视元年(700年),宰相魏元忠獲罪贬为高要(今广东肇庆)尉,司礼丞高戬、凤阁舍人张说受牵连流放岭南。王晙为魏元忠申辩。宋璟惭愧叹道:“璟不能申魏公之枉,深负朝廷矣。” 景龍三年(709年),授桂州都督,累遷太僕少卿。有膽識,不畏強權。 開元二年(714年)十月,吐蕃精甲十萬寇犯臨洮,薛訥率大軍至武街驛(今甘肅臨洮東),王晙率二千兵馬襲吐蕃於臨洮,功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并州都督长史。 四年(716年),迁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加御史大夫。 八年(720年),拜为兵部尚书兼幽州都督,复朔方行軍大总管。 九年(721年),以鎮壓胡人康待宾叛亂功封清源县公,仍兼御史大夫。尋胡人再叛,未能平乱,贬梓州刺史。 十年(722年),起用拜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北巡至并州,改并州为太原府,设为北都,刺史改称府尹,授王晙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四月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並追前破突厥功,加金紫光禄大夫。五月兼朔方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冬,以許州刺史王喬案,貶蘄州刺史,改定州刺史。 十四年(726年),迁户部尚书,复为朔方节度使。 二十年八月初九(732年9月2日)因病卒。赠尚书左丞相,谥忠烈。存詩一首。.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王晙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福敏

福敏(v,),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官员,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卒謚文端。.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福敏 · 查看更多 »

秀林

林(v,),又名秀琳,富察氏。清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秀林 · 查看更多 »

程景伊

程景伊(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四十五年,即),字聘三,清朝政治人物。江南武進縣 (今屬常州市)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程景伊 · 查看更多 »

穆彰阿

彰阿(p;),字子樸,號鶴舫,別號雲漿山人,郭佳氏,滿洲鑲藍旗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穆彰阿 · 查看更多 »

窦参

竇參,字時中,唐朝岐州人,曾任宰相。 工部尚書竇誕之玄孫。父竇審言,聞喜尉,以參貴贈吏部尚書。以門蔭累官御史中丞。參習法令,通政術,“為人矜嚴悻直,果於斷”。唐德宗時以為宰相,“陰狡而愎,恃權而貪”,因故貶至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宣武節度使劉士寧送給竇參絹五十匹,湖南觀察使李巽上疏檢舉他“交通藩鎮”。德宗怒欲殺之。陸贄替竇參說情,才未被殺,貶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別駕(總秘書長),隔年,再貶驩州(现越南榮市)司馬。不久賜死。全部家產、奴僕送至長安,連頭上戴的髮簪也充公。 子窦景伯,兼監察御史。.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窦参 · 查看更多 »

章煦

(),字曜青,號桐門,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章煦 · 查看更多 »

綽克託

綽克託(v,)、綽克都、宗室綽克託,滿洲镶红旗人,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工部尚書。 傅勒赫之子。跟從董額討王輔臣,守漢中,攻秦州,沒有軍功。授盛京將軍,又以不稱職,奪爵。曾任烏什參贊大臣。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己丑,接替福隆安,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富勒渾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綽克託 · 查看更多 »

翁心存

翁心存(),字二銘,號邃重,江蘇常熟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翁心存 · 查看更多 »

瑞常

常(v,),石爾德特氏,字芝生,號西樵 ,諡文端,蒙古鑲紅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瑞常 · 查看更多 »

熙敬

熙敬(),蘇完呢瓜爾佳熙敬,蘇完呢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熙敬 · 查看更多 »

畢構

毕构(),字隆择,河南郡偃师县人。唐中宗至唐玄宗时期的官员,他因政绩卓著,被认为是景龙、开元年间政事第一。.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畢構 · 查看更多 »

牛弘

牛弘(),字里仁,隋代安定郡鹑觚县(今陝西省長武縣和甘肃省灵台县一帶)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牛弘 · 查看更多 »

盧懷慎

盧懷慎(),字怀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范阳涿。 盧懷慎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祖父卢--为灵昌令,因此迁居于灵昌。怀慎少年清谨,中進士及第,武則天時历任監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唐中宗景龙年间,遷右御史台御史中丞,《旧唐书》载其所上的时政得失三篇。他官职累迁至黃門侍郎,赐爵渔阳伯。為官清廉謹慎,家裡的陳設用具簡陋。 唐玄宗先天二年,他与侍中魏知古在东都洛阳分掌选事,開元元年(713年),征还长安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開元三年(715年)遷黃門監。與紫微令姚崇同為宰相,掌枢密。懷慎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諉,時人稱「伴食宰相」。四年,兼任吏部尚書。同年秋,以疾致仕,旬日而卒,遺言推薦宋璟、李杰、李朝隱、盧從願,唐玄宗哀悼感嘆,贈荆州大都督,諡曰文成。欧阳修《集古录》记载洛阳卢怀慎碑立于开元八年(720年),礼部尚书苏颋撰文,玄宗八分书。.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盧懷慎 · 查看更多 »

花沙納

花沙納(),字毓仲,烏米氏。蒙古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咸豐八年(1859年)四月,英法聯軍進佔大沽口,花沙納偕大學士桂良赴天津議和。五月,簽訂《天津條約》。六月,復命攜帶欽差關防前赴江蘇,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與英國、法國、美國訂立通商章程。咸豐九年十二月七日卒,諡文定。.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花沙納 · 查看更多 »

隆科多

隆科多(z;),清朝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重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隆科多 · 查看更多 »

韩岱

#重定向 韓岱.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韩岱 · 查看更多 »

韋安石

韋安石(),京兆万年人。 韋孝寬曾孙。祖父韦津。父韦琬。明經中舉,後以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不苟言笑,唐中宗時擔任宰相,不依附太平公主,时人称真宰相。官至尚书右仆射。唐睿宗時,為太常卿姜皎所構陷,憂鬱而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韋安石 · 查看更多 »

韋待價

韦待价(),唐雍州万年人(今陕西西安附近),唐朝官员。 韦待价属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曾祖父韦敻,祖父韦冲,隋民部尚书。父韦挺,象州刺史。岳父江夏王李道宗。韦待价最初以门荫任左千牛备身。永徽四年(653年),岳父江夏王李道宗被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待价也因此被贬为卢龙府果毅,与薛仁贵经略东蕃。累官至兰州刺史。垂拱元年(685年)六月,同凤阁鸾台三品,垂拱二年(686),擔任文昌右相。待價出身行伍,“素无藻鉴之才”,“铨综无叙,甚为当时所嗤”。垂拱三年(687年)十一月,武则天遣韦待价领兵击吐蕃,多次取勝。永昌元年(689年)五月丙辰,武则天又命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督三十六总管以讨吐蕃,七月,在寅識迦河(今新疆伊宁西南)敗於吐蕃,士卒冻馁,死亡甚众,屯军于高昌(新疆吐鲁番),七月丙子,被流放繡州(今广西桂平县南),副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被斬殺。病死于绣州。 子孙:.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韋待價 · 查看更多 »

韋昭度

韋昭度(),字正紀,京兆人。唐朝官员。.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韋昭度 · 查看更多 »

萧遘

蕭遘,字得圣,唐代兰陵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萧遘 · 查看更多 »

鐵保

铁保(v,),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冶亭,号梅庵,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鐵保 · 查看更多 »

顧少連

顾少连,字夷仲,唐代苏州吴县人。 举进士,为礼部侍郎薛邕所器重,以拔萃补登封主簿,曾去除虎患,御史大夫于颀荐为监察御史。历官吏部侍郎。當時裴延龄權傾朝野,无人敢忤之。一日少连在田镝宅第酒酣,持象笏擊之,並稱“段秀实笏击贼臣,今吾笏将击奸臣!”。後改京兆尹。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有子顾师闵。.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顧少連 · 查看更多 »

颜真卿

真卿(),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颜真卿 · 查看更多 »

裴休

裴休(),字公美。籍贯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县),生于孟州濟源(今河南省济源市),唐代书法家,曾任監察御史、兵部侍郎、節度使,唐宣宗年间拜相。唐朝一代名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裴休 · 查看更多 »

裴光庭

裴光庭(),字連城,絳州聞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裴行儉之子。幼年喪父,母庫狄氏被武則天召為御正,極受寵信。裴光庭被提拔至太常丞。因為是武三思女婿,一度受牽累貶官郢州。開元中,擢兵部郎中。開元十七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與蕭嵩爭權不協。开元二十年授光禄大夫,封正平县男。開元二十一年卒。谥忠献。張九齡撰《裴光庭碑》。.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裴光庭 · 查看更多 »

裴樞

裴樞(),字環中。絳州聞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裴樞 · 查看更多 »

裴漼

裴漼(),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裴漼 · 查看更多 »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因其家族在永嘉南渡后定居建康后又迁徙至钱塘,遂在南朝陈覆亡后落籍钱塘。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後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显庆五年,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仲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褚遂良 · 查看更多 »

覺羅郎球

覺羅郎球(v,),滿洲正白旗,清朝官员、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清朝首任禮部尚書。順治七年四月己亥,接替阿喇善,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革。由濟席哈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覺羅郎球 · 查看更多 »

马周

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今属山东),中国唐朝初年名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马周 · 查看更多 »

高士廉

士廉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代開國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高士廉 · 查看更多 »

高元裕

元裕(),字景圭,河北景县人,中国唐朝官员,进士。七世祖高士廉,六世祖高真行。唐大和初年任侍御史,九年出任阆州刺史;开成四年任御史中丞;大中初年任刑部尚书,次年官至检校吏部尚书、襄州刺史。高元裕为官清廉,生活俭约,通儒术,性格耿直不惧权贵。 其子高璩在唐懿宗年间曾任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高元裕 · 查看更多 »

高郢

郢(),字公楚,唐朝官员。 先祖为渤海郡蓚县人。徙衛州,遂為衛州人。九岁通《春秋》。早年是马燧幕下擔任掌书记。寶應初年,進士擢第,登茂才异行科,授華陰尉。迁刑部郎中,再改中书舍人,九年後,拜礼部郎中。拜太常卿。貞元十九年(803年),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顺宗即位,高郢转刑部尚书,为韦执谊等所惮。不久罢知政事,以本官判吏部尚书事。第二年,出镇华州。元和元年(806年)冬,复拜太常卿,寻除御史大夫。数月,转兵部尚书。逾月,再表乞骸,不许。再次上言后,乃授尚书右仆射致仕。元和六年(811年)七月逝世,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贞。子高定。.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高郢 · 查看更多 »

高斌

斌(),原为包衣,後入滿洲镶黄旗,玉牒內改書高佳氏,字右文,号东轩。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河道总督。为清朝的治河名臣。 本为内务府包衣,授内务府主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南河道总督,开挖砀山毛城铺引河,开新运口,堵塞旧口,防止黄河水倒灌入京杭运河。乾隆六年(1741年)任直隸總督兼总河印务。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辛卯,接替訥親,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十二月入直军机处。乾隆十二年(1747年)遷议政大臣。由來保接任吏部尚書。三月任文淵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再管江南河道总督。十八年(1753年),运河决口,宝应、高邮被淹,高斌被革职留任。乾隆二十年(1755年),高斌在任上去世,谥号文定。其女慧賢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之妹(即另一女)嫁鄂爾泰二子鄂實,其子高恒,其侄高晋。.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高斌 · 查看更多 »

魏知古

魏知古(),深州陸澤人 (今河北深州西),唐朝政治人物。 有才名,二十歲時舉進士,長安年間升遷鳳閣舍人衛尉少卿。很受姚崇賞識。神龍初年拔擢拜吏部侍郎,後授晉州刺史。 唐睿宗即位,因兩人是藩邸舊識,景雲二年遷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玄宗开元初年官至黄门监(门下侍中)。開元二年(714年),赴洛陽考察,與姚崇不合,剛好姚崇二子前往拜訪魏知古,颇招权请托。魏知古將這件事告訴唐玄宗。不久玄宗召姚崇问其子,“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姚崇揣知上意,回答說“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五月二十五日,知古被罢为工部尚书。 五子:魏哲,延安太守;魏毖,陽安太守;魏林,朔州刺史;魏玨,鴻臚少卿;魏曜,贊善大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魏知古 · 查看更多 »

魏裔介

魏裔介(),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人。清初政治家、經學家。後入祀賢良祠,追諡文毅。.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魏裔介 · 查看更多 »

魏谟

魏--《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一作魏谟《新唐书》卷九十七:徵五世孙谟。(),字申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魏谟 · 查看更多 »

谭泰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 扬古利的从弟。早年被後金授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1641年),松锦之戰爆發,谭泰率400人自小凌河直抵海邊,斷绝明兵歸路。此役洪承畴被俘。崇德七年(1642年),譚泰又連敗何腾蛟、白廣恩等。顺治五年(1648年),授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會討伐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栋等。屢建军功,深得多尔衮信任,尊陈名夏为“南党”盟主。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大学士刚林、祁充格皆被殺,唯谭泰出任吏部满族尚书。 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陈名夏被御史张煊彈劾,谭泰“咆哮攘臂,力庇党人”。张煊反因誣告之罪被处死。 自此譚泰更縱恣,其妻弟岳爾多已承襲一等精奇尼哈番,為奪其族人法喀應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而合併為三等侯;譚泰女弟之夫佟圖賴,當時金礪駐防杭州,妄稱員缺,以佟圖賴為擬補。世祖自譚泰袒護陳名夏而搆張煊,已對他厭惡。當年八月,世祖下詔責罰譚泰專橫,命執捕譚泰付於獄中,糾集廷臣議罪。鰲拜復揭發譚泰依附多爾袞及營私擅政諸罪狀,上報之事皆定案屬實。王公大臣議誅殺譚泰及其子孫,世祖下命只誅譚泰,籍沒他的家產,寬恕他的子孫牽連之罪。.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谭泰 · 查看更多 »

費淳

費淳(),字筠浦,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朝官員、封疆大吏。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歷任軍機章京、常州知府、雲南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建巡撫、兩江總督、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累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嘉慶十六年卒,諡文恪。.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費淳 · 查看更多 »

賈耽

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人。中国唐朝官員,仕至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博學好古,尤以精通地理學著稱於世。.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賈耽 · 查看更多 »

趙宗儒

趙宗儒(),字秉文,唐代鄧州穰縣(今河南南阳)人。唐德宗时任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趙宗儒 · 查看更多 »

鹿傳霖

鹿傳霖(),字潤萬,又字滋轩,號迂叟,直隶定兴(今河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鹿傳霖 · 查看更多 »

黄机

黃機可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黄机 · 查看更多 »

车克

车克(v,),清朝初年的大学士,瓜尔佳氏。 崇德三年(1638年)七月,被皇太极任命为户部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九月,升任为户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帝擢升他为议政大臣,参与圈地、更名田、鼓励垦荒等政策的制定。顺治十二年(1655年),入阁为大学士、太子太保,仍管户部。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赠太子太师、少师,康熙六年(1667年),车克致仕解职,康熙十年(1671年),车克去世,谥文端。.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车克 · 查看更多 »

达尔党阿

#重定向 達勒當阿.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达尔党阿 · 查看更多 »

郝玉麟

郝玉麟(),漢軍鑲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驍騎校出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授千總。雍正元年(1723年)授雲南提督,六年(1728年)改廣東提督。十年(1732年),總督福建,任內平定臺灣彰化大甲西社民變。十二年(1734年),改閩浙總督。 乾隆四年(1739年),擢升吏部尚書,同年十一月兼署兩廣總督。五年,降二級補刑部右侍郎。六年二月,因病乞休,同年九月因福建巡撫參奏其受賄,被革職。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卒。.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郝玉麟 · 查看更多 »

郝维讷

#重定向 郝惟訥.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郝维讷 · 查看更多 »

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祖父任相州汤阴令,定居当地,因此成为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將領、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郭元振 · 查看更多 »

郑从谠

郑从谠(?《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正求,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两度拜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郑从谠 · 查看更多 »

郑珣瑜

郑珣瑜(《旧唐书》卷一十四),字元伯,唐朝官员,唐德宗、唐顺宗年间任宰相。郑余庆堂兄。.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郑珣瑜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阿思哈

阿思哈(z,),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 曾任刑部右侍郎。順治十七年五月甲子,接替覺羅伊圖,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管左都御史。由蘇納海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阿思哈 · 查看更多 »

蔡珽

蔡珽(),字若璞,漢軍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雲貴總督蔡毓榮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歷官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吏部、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和正白旗漢軍都統。 任四川巡撫時,年羹堯與李紱、蔡珽不和。雍正元年,年羹尧疏劾四川夔州府知府程如丝贩卖私盐,“凡商家所有之盐尽以半价强买之”,殺害盐商。蔡珽奏称程如丝“为四川第一好官”,程又得以擢升為四川按察使。年羹堯又參劾蔡珽威逼所屬知府蔣興仁致死,迫使其“气愤自杀,事后以病卒”,蔡珽因此被罷官,經審訊後定為斬監候;而年系人馬王景灝得以出任四川巡撫。蔡珽被押到北京後,雍正召見他,蔡珽反上奏年羹堯“貪暴”,雍正认为年羹尧与“蔡珽之奏各相悬殊”,“将此事着石文悼审明”。石文悼极力为程如丝开脱。奏报程如丝“实系冤抑”。後來蔡珽竟任左都御史兼監刑官。 雍正三年十二月(1726年1月)年羹堯以九十二條大罪被賜死,執刑前由左都御史兼監刑官蔡珽監督。臨死前年羹堯以為皇帝會下旨赦免他,可一直都沒有消息,在蔡珽的催促下,年羹堯最後自縊。五年(1727),岳钟琪代替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时,蔡珽還“言钟琪叵测”,使得岳钟琪不胜惶惑,要辞去川陕总督之職。雍正安慰岳钟琪“此明系蔡珽程如丝等鬼魅之所为”,並对蔡珽不满。雍正發現羹堯幕客汪景祺在《西征纪实》中,記载蔡珽在四川时,獲得夔州府知府程如絲贿賂。雍正下令调查,果然查出蔡珽得程如丝贿银六万六千两,金子九百两,并且谗毁岳鍾琪。雍正四年三月,蔡珽擔任左都御史時,曾推舉黄振國授河南信阳知州,黄振国卻與田文镜不合,后被田文镜斬殺。 雍正四年十二月,浙江道御史谢济世参奏田文镜贪虐不法,雍正察覺蔡珽、李绂、谢济世有结党之嫌。雍正五年(1727年)蔡珽被判斬監候,六年(1728年)二月,管理旗务的多罗郡王德昭上疏,说又查出蔡珽家私藏朱批奏折三件。雍正十三年,高宗即位,被釋放。出狱后,再未任职。乾隆八年卒。著有《守素堂集》。.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蔡珽 · 查看更多 »

蔡新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清朝政治人物。福建漳浦人。曾任吏部、工部、刑部、禮部、兵部等五部尚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蔡新 · 查看更多 »

鄭絪

鄭絪(),字文明,滎陽人。 父郑羡,池州刺史。鄭絪生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少好學,善屬文,進士出身,登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最初為西川节度使張延賞掌書記,喜結交名士如張參、楊綰、常袞等,五代無名氏《玉泉子》記載劉景《商山題詩》受鄭絪的賞識。唐德宗时期历任补阙、起居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等内职,唐宪宗监国,遷中書舍人。唐憲宗立,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转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与杜黄裳同掌朝政。元和五年(810年),因处相位而谦默无所事,被贬秩为太子宾客。三月出为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以廉政著称。入为工部尚书,转太常卿,又为同州刺史、长春宫使,改东都留守。入历兵部尚书,旋为河中节度使。大和二年(828年),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保。唐文宗即位后以太子太傅致仕。卒於唐文宗太和三年十月,年七十八歲。赠司空,谥曰宣。 《新唐書》曰:“鄭絪守道寡欲,為人正派。”《旧唐书》载鄭絪以文章出身仕途,生性恬淡,在朝中、朝外为官四十多年,虽然没有赫赫显奕之功,但他“守道敦笃”,爱好读书著作,与当时名士如张参、蒋乂、杨绾、常衮、张籍、韩愈等人相交相重,为讲论名理之游,深受时人敬重。.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鄭絪 · 查看更多 »

金之俊

金之俊(),字豈凡,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南直隸吳江縣八都(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萬曆末年以進士入仕,累官兵部侍郎。明亡降李自成,隨即降清,順治年間歷任工部、吏部尚書,官至秘書院大學士,加太傅。.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金之俊 · 查看更多 »

金简

金简《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金鉴”(v,),金佳氏,字可亭 ,满洲正黄旗人,淑嘉皇贵妃的三兄徐凯:《满洲八旗中的高丽士大夫家族》,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有来源链接,见参考文献),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乾隆年间重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金简 · 查看更多 »

蕭俛

蕭俛(《旧唐书》卷一十八上),字思謙,封徐国公,唐朝官员,唐穆宗年间任宰相。在传统史料中,他因正直而受到褒扬,也因做出错误决定导致朝廷对河北藩镇失控而受到谴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蕭俛 · 查看更多 »

蕭嵩

蕭嵩(),后梁明帝蕭巋的玄孫,曾祖父萧珣。唐玄宗时代大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蕭嵩 · 查看更多 »

蕭倣

萧倣可能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蕭倣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苏威

蘇威(),中国隋朝政治家。字無畏。京兆武功(今陝西省)人。蘇綽之子。隋文帝、煬帝两代重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苏威 · 查看更多 »

苏瓌

苏瓌(),字昌容。雍州武功(今陝西省)人。中国唐朝政治家。隋文帝、煬帝时重臣苏威的曾孙。唐中宗时期的宰相,爵封许国公。长子苏颋也是唐玄宗的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苏瓌 · 查看更多 »

英和

英和(),初名石桐,字樹琴,號定圃,索綽絡氏,内务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英和 · 查看更多 »

英桂

英桂(),字香巖,赫舍哩氏,滿洲正藍旗人。 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以中書充軍機章京,晉侍讀。授山東青州知府,遷登萊青道。擢山西按察使,調山東,署布政使。咸豐三年(1853年),擢河南巡撫。太平軍入湖北,英桂赴南陽抵禦。捻首張洛行佔據安徽雉河集,英桂奉命總督三省軍務,於三河尖、潁上等地屢敗捻軍,捕獲陳太安、王庭貞。咸豐八年(1858年),遷山西巡撫。同治二年(1863年),遷福州將軍。歷官閩浙總督、內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授兵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調吏部,兼步軍統領。光緒元年(1875年),協辦大學士。光緒三年(1877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光緒四年(1878年),以病乞休。光緒五年(1879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子寶昌。.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英桂 · 查看更多 »

耆英

耆英(),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清朝宗室正蓝旗人,官至两广总督。鸦片战争期间多次任钦差大臣代表清廷与英国和谈,后谈判失利而被清文宗赐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耆英 · 查看更多 »

虞庆则

虞慶則(),中国隋朝軍人,本姓魚,京兆郡櫟陽县人。 北周灵武太守虞祥之子,仕北周,历任中外府行参軍、外兵参軍事、袭封父亲的沁源县公爵位。578年,受儀同大将軍之位,任并州总管長史。579年,为開府儀同三司。与越王宇文盛、高熲平定稽胡之乱。任石州总管,稽胡8000户归服。 581年,隋朝建国,進位大将軍,转任内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兼任新都总監,主管大興城营造。582年冬,突厥侵入隋朝境内,慶則为元帥討突厥。隋軍受严寒之苦,手指冻掉的有1000人。達奚長儒率騎兵2000人進別道,受突厥軍包围,慶則按兵不救,達奚長儒孤軍作战,死者十之八九。文帝没有問責慶則。慶則转任尚書右僕射。 後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願归順隋朝,求隋朝派重臣来使,文帝以慶則为使者入突厥。摄图的慇懃態度是慶則派長孫晟劝説的,摄图与弟葉護受詔,愿称臣朝貢。摄图贈慶則1000匹馬,将女儿嫁给慶則为妻。文帝以慶則功高,没有追問。慶則受上柱国之位,封魯国公,食邑任城县1000户。 589年,平定南朝陳後,文帝幸晋王楊广之邸,与群臣共进酒会,慶則与高熲、楊素祝文帝長寿。文帝大喜,称願諸公子孫世代富貴。慶則转任右衛大将軍、右武候大将軍。 597年,嶺南李賢叛乱,慶則为桂州道行軍总管征讨。他妻弟趙什柱为府長史随行。趙什柱与慶則愛妾私通,恐事情发觉。趙什柱便向文帝说慶則不愿遠征。李賢之乱平定後,慶則眺望潭州臨桂鎮的山川形勢,说:“此诚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派趙什柱到長安奏报平叛形势。趙什柱到長安,诬告慶則叛乱計划,慶則被处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虞庆则 · 查看更多 »

陳名夏

陳名夏(),字百史,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江南溧陽縣(今属江苏常州溧阳市)人。明末科探花,官翰林院編修兼都給事中。李自成破京師,授職弘文院編修。隨即降清,官至秘書院大學士。順治中捲入南北黨爭,得罪寧完我,以反對薙髮令之名處絞。《清史稿》有傳。.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陳名夏 · 查看更多 »

陳大受

陳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清朝官員。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散館,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超擢,五遷至吏部侍郎。乾隆十一年(1746年)加太子少保,調任福建巡撫。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太傅。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任兩廣總督,次年卒于任上。賜祭葬,諡文肃。有《陈文肃奏议》。有子陳輝祖、陳嚴祖。.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陳大受 · 查看更多 »

陳廷敬

陳廷敬(),原名陈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山人,山西澤州直隸州(今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清朝政治人物,入仕五十三年,康熙朝官至工部、戶部、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卒謚文貞。.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陳廷敬 · 查看更多 »

陳泰

陳泰可以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陳泰 · 查看更多 »

陸潤庠

潤庠(),字凤石,号云洒,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民国废并入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陸潤庠 · 查看更多 »

陈宏谋

陳宏謀(),原名弘謀,後避諱乾隆帝,改名宏謀,字汝諮,號榕門,廣西臨桂縣(今桂林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陈宏谋 · 查看更多 »

陆扆

扆(),扆音衣,本名允迪,字祥文,吳郡嘉興陸莊(今楓涇鎮農興村)人,一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末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陆扆 · 查看更多 »

柏葰

柏葰(v,),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斬首。.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柏葰 · 查看更多 »

查克拉

查克拉(चक्र ,音chakra 察喀拉,འཁོར་ལོ་ khor lo),字根源自「圓」、「輪子」,意譯為--或氣卦,粵語譯作--,在印度瑜伽的觀念中是指分布於人體各部位的能量中樞,尤其是指從尾骨到頭頂排列於身體中軸者。 脈輪主要是由中脈、左脈及右脈纏繞所形成。.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查克拉 · 查看更多 »

查郎阿

查郎阿(v,),字松庄,滿洲镶白旗人,乌拉那拉氏,清朝官员,官至清朝吏部尚書。 曾祖父常柱为努尔哈赤姐夫、乌拉部贝勒。父色思特在征伐噶尔丹过程中在乌兰布通阵亡。查郎阿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佐领。升吏部郎中。雍正年间,任吏部侍郎、左都御史。雍正五年(1727年),副都统迈禄率军进藏,平阿尔布巴之乱。六年(1728年)四月癸卯,接替福敏,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后遷文華殿大學士。由性桂接任。七年(1729年),回西安署理川陕总督,协同岳钟琪办理军务。十年(1732年),取代岳钟琪署理宁远大将军,驻军哈密,与准噶尔持军。乾隆三年(1738年)回京,十二年(1747年)因病休致。九月去世。.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查郎阿 · 查看更多 »

柳奭

柳奭,字子邵,出于河东柳氏,故称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唐朝高宗时的宰相,同时是高宗皇后王氏的舅舅。王皇后失宠後,柳奭感到形势不稳,在654年提出辞职。655年王皇后被废後,柳奭也被流放。武皇后在659年对反对她为皇后的大臣大开杀戒,柳奭被处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柳奭 · 查看更多 »

恩桂

恩桂可以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恩桂 · 查看更多 »

恩承

恩承(),葉赫那拉.恩承,字露圃,諡文恪,號履堂,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恩承 · 查看更多 »

李天馥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清朝江南合肥人,祖父系合肥人,父亲入籍河南永城,天馥生于合肥。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天馥 · 查看更多 »

李峴

李峴可以是下列人:.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峴 · 查看更多 »

李嶠

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嶠 · 查看更多 »

李巽

李巽(),字用經,順天府宛平縣人,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天府鄉試第八十二名。景泰五年(1454年),參加甲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三百十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七十七名。曾祖父李師曾,曾任贈禮部左侍郎。祖父李嘉,曾任禮部左侍郎。父亲李直。.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巽 · 查看更多 »

李之芳

李之芳(),字鄴园,諡文襄,山东武定州(今山东惠民县)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之芳 · 查看更多 »

李彤

李彤可以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彤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荐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光地 · 查看更多 »

李回

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后改昭度,封陇西郡公,谥文懿,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回 · 查看更多 »

李珏

李珏(或李玨)(),字待价,封赞皇公,谥贞穆,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年间任宰相,在唐武宗年间也短暂担任宰相。他被认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导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珏 · 查看更多 »

李程

李程(?),字表臣,封彭原郡公,谥缪,唐朝官员,唐敬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程 · 查看更多 »

李霨

李霨(),字景霱,號坦園,北直隶高陽縣(今屬河北省)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霨 · 查看更多 »

李暠

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是李昶的遺腹子,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之十六世孫。李暠的后代形成了陇西李氏的镇远将军房、平凉房、武阳房、姑臧房、敦煌房、仆射房和绛郡房,唐朝皇室和诗人李白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天宝二年(743),唐玄宗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暠 · 查看更多 »

李林甫

李林甫(),小名哥奴,號月堂,陕西人。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出任礼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间主要对唐高宗以来逐渐恶化的冗官现象进行了整顿,并编订《长行旨》改革地方财政,在京师设置常平仓解决长安长期的缺粮情况,编订《唐六典》等。后期因卷入唐玄宗震慑太子李亨一案而开罪唐肃宗,又与杨国忠不和导致身后名声急剧恶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林甫 · 查看更多 »

李殿林

李殿林(),字蔭墀,謚文僖。山西大同縣人,清末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殿林 · 查看更多 »

李敬玄

李敬玄(),亳州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唐代政治人物,自称赵郡李氏南祖一支的后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敬玄 · 查看更多 »

李景谌

李景諶,唐朝大臣,在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武则天临朝期间,684年担任宰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李景諶任宰相之前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一般有宰相的传,却都没有他的传。684年九月,李景諶时任鳳閣舍人(中书舍人),当时英国公李敬业反对睿宗的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制在扬州造反,宰相裴炎说太后将权力交给皇帝,叛乱自然平定。李景諶证明裴炎必定谋反。结果,武则天以裴炎勾结李敬业谋反之罪,将他处死。李景諶被太后武则天任命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为宰相。仅仅十天之后,李景谌罢相,为司賓少卿。之后史书没有了李景谌的记载。.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李景谌 · 查看更多 »

杨名时

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江南江阴人。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三甲进士。深为李光地所器重,从之受经学。后授翰林院检讨。四十一年督顺天学政,寻迁侍读。康熙四十四年,任满,命河工效力。后因父母丧,而丁忧守制。五十一年,服除,候补。五十三年,直南书房,后充陕西考官,五十六年授直隶巡道。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五十九年擢云南巡抚。雍正三年擢兵部尚书,改授云贵总督,仍管巡抚事。四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后因事遭罪,宽免,留云南待后命。清高宗即位,召诣京师。乾隆元年,赐礼部尚书衔,兼领国子监祭酒,兼直上书房、南书房。二年,卒,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清史稿》有傳。.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杨名时 · 查看更多 »

杨国忠

楊國忠(),本名楊釗,唐玄宗賜名「國忠」,蒲州永乐(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和芮城县)人,是與唐玄宗貴妃楊太真同一個曾祖父(另一說同一個祖父)的堂兄,因而受到玄宗重用,成為宰輔。番將安祿山、史思明以「誅國忠、清君側」為名,發動安史之亂,士兵恨之入骨,馬嵬之變中被士兵寸斬而亡。.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杨国忠 · 查看更多 »

杨恭仁

楊恭仁(),名綸(墓志上名为温),以字行,爵位觀孝公,中国隋唐时期政治人物、唐高祖的宰相。.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杨恭仁 · 查看更多 »

松筠

松筠(v,),號湘浦,一說晚號百二老人,瑪拉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名臣。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共五十二年。.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松筠 · 查看更多 »

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与房玄龄人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时的宰相:贞观二年(628年)正月至三年(629年)二月为侍中,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为尚书右仆射。.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杜如晦 · 查看更多 »

杜立德

杜立德(),字純一,號敬脩,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杜立德 · 查看更多 »

杜淹

杜淹(),字執禮,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太宗时的宰相,杜如晦的叔父。.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杜淹 · 查看更多 »

楊嗣復

楊嗣復(),字繼之,又字慶門,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縣)人。 楊於陵次子,與楊虞卿為族兄弟。八歲能文,主考官權德輿錄為進士,二十歲登博學宏詞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賞識,“皆權德輿門生,情義相得,進退取捨,多與之同”。累遷中書舍人。由戶部侍郎擢尚書右丞,封爵弘農伯。李德裕輔政,被黜為湖南觀察使。會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貶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為吏部尚書。卒諡孝穆。.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楊嗣復 · 查看更多 »

武三思

武三思(),唐朝并州文水人。武則天的姪子,武元庆之子,初封梁王。死於重俊之變。.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武三思 · 查看更多 »

武承嗣

武承嗣(),并州武兴县(文水县,即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爽之子。.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武承嗣 · 查看更多 »

毛昶熙

毛昶熙(),字旭初,號鏡海。河南武陟人。晚清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毛昶熙 · 查看更多 »

汪由敦

汪由敦(),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安徽休寧人,清朝大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汪由敦 · 查看更多 »

沈初

沈初(),字景初,號雲椒,浙江平湖(今屬嘉興市)人。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 癸未.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沈初 · 查看更多 »

温达

#重定向 溫達.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温达 · 查看更多 »

潘世恩

潘世恩(),字槐堂,號芝軒,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清朝政治人物。 潘世恩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状元。嘉庆年间,历任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年间,担任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潘世恩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潘世恩 · 查看更多 »

朱珪

朱珪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朱珪 · 查看更多 »

朱瑪喇

朱瑪喇(v,),碧魯氏,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 曾任兵部左侍郎。順治八年三月己丑,接替陳泰,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后革。由卓羅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朱瑪喇 · 查看更多 »

戴均元

戴均元(),字修原,號可亭,江西大庾縣(今大余縣)人,祖籍安徽休寧隆阜,清朝大臣,居官五十餘年,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 狀元戴衢亨之叔父。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四川學政、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山東學政、刑部侍郎、戶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御史、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管理三庫大臣、協辦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文淵閣大學士、實錄館總裁、太子太師。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崩,戴均元與托津、盧蔭溥撰寫遺詔,因有「高宗降生於避暑山莊」之語,大學士曹振鏞指軍機擬遺詔犯了「重大錯誤」,道光帝嚴懲戴均元降四級留任,逐出軍機。道光元年(1821年),與莊親王綿課、協辦大學士英和監修寶華峪萬年吉地。道光七年(1827年),陵寢完工,孝穆成皇后入葬。翌年,地宮滲水一尺七寸,帝震怒,嚴譴在事諸臣,褫戴均元職,逮京治罪,擬重闢,念其耄老,免罪釋歸。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於大庾,享年九十五。 戴均元主持撰寫皇帝《實錄》與《起居注》,纂輯《明鑒》,草擬《科場條例》,在學問上頗有建樹。.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戴均元 · 查看更多 »

戴胄

戴冑(),字玄胤,墓志记载为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县),两唐书记载为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死后追封道国公,谥号忠,唐朝初年大臣,唐太宗时期的宰相。 祖父戴景珎,司州从事、清都郡功曹。父戴承伯,汲县令,追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 戴胄为人诚实有才干,年轻时钻研律法,是个出色的文簿。弱冠以明经贡举入仕,授吏部云骑尉,迁弘农宫副监,隋炀帝大业末年,戴胄入朝为门下省录事,受到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礼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遇害,越王杨侗在洛阳即位,以戴胄为给事郎。王世充在击败李密后,大权独揽,想要篡位。戴胄对王世充说:“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须同其休戚,勖以终始。明公以文武之才,当社稷之寄,与存与亡,在于今日。所愿推诚王室,拟迹伊、周,使国有泰山之安,家传代禄之盛,则率土之滨,莫不幸甚。” 王世充在口头上赞扬了戴胄,但619年王世充逼杨侗为自己加九锡,戴胄又抗言切谏。王世充没有理他,不久,废黜杨侗,自立为郑国皇帝。王世充命戴胄为郑州长史,令他与自己的侄子行王行本镇守虎牢关。621年,唐朝秦王李世民派大将王君廓攻克了虎牢关,俘获戴胄。李世民任命戴胄为秦王府士曹参军。626年,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退位,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任命戴胄为兵部员外郎,不久升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 627年(贞观元年),戴胄被任命为大理少卿。一次,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被皇帝召入宫中,不解佩刀进入东上阁,这是一个重大的罪过。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不能察觉,其罪当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而入,罚铜二十斤。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意见。戴胄反对,他认为基于律法,监门校尉和长孙无忌都该严惩,如果因为长孙无忌有功可以法外施恩,监门校尉也不该处死。唐太宗召集大臣复议,封德彝依然坚持。戴胄当面反驳,最后唐太宗听从了戴胄,赦免了监门校尉,也法外施恩將其輕判。 朝廷选拔官吏,有许多官员捏造假的履历骗取重要官位。唐太宗命令这些官员自首,不自首的查出来就处死。有些官员被大理寺查出,戴胄判刑流放。唐太宗对戴胄说:“朕下诏不自首查出来处死,戴卿却只判流放。难道是让朕失信于天下,卿出卖公正吗?”戴胄答道:“如果皇帝陛下直接下诏杀了他们,那就非臣所及。既然,让大理寺审理,我就要依法办案。”唐太宗反问:“你依法办案,却让我失信了?”戴胄答道:“律法是国家向天下承诺的大信,陛下的言语只是根据一时的喜怒。如果陛下依法办案,是忍小忿而存大信。如果陛下为了小忿违背大信,我为陛下可惜。”唐太宗感悟了:“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戴胄多次以这种形式纠正唐太宗的错误,从此,没有积案冤狱。 不久,唐太宗任命戴胄兼任尚书右丞,六月又迁兼任尚书左丞。当时,每年水旱灾害,都以地方州县的正仓出给,没有正仓之处,百姓要去他州就食,多有饥乏。628年,戴胄建议仿效隋文帝建立社仓防备饥荒,让贵族、官员和百姓缴纳粮食,使粮仓丰盈。唐太宗同意,叫这种粮仓为义仓。由于戴胄家贫,唐太宗特诏赐钱十万。 这一时期,尚书仆射缺员:左仆射萧瑀免官,右仆射封德彝去世,新任的右仆射长孙无忌在职不到半年也免官。唐太宗让戴胄负起尚书省的责任来。戴胄处事果断,唐太宗让他和魏征为谏议大夫,纠正过失。629年2月,唐太宗任命戴胄为民部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辅导太子李承-乾-。同年,右仆射杜如晦去世前,向皇帝推荐戴胄为吏部尚书。戴胄为吏部尚书后,抑文雅、奖法吏、重实干,被舆论认为没有学术,630年2月唐太宗免去他的吏部尚书,命他以民部尚书參豫朝政,成为宰相之一,并且在631年正月进爵为武昌郡公,食邑二千户。631年,唐太宗向重修洛阳宫戴胄表示反对,认为百姓刚离战祸,不能担负大型建设工程。上表曰: 唐太宗奖赏了他,说:“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所进官爵,只是以酬其诚。”633年六月三日,戴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唐太宗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为道国公,谥号忠。634年(贞观八年)正月廿四日葬于神禾原。诏命虞世南撰写碑文。因为戴胄屋小,唐太宗令有司特为其造庙。魏征、房玄龄都和戴胄亲善,在戴胄死后,他们路过戴胄所游处之地,都为之流涕。戴胄夫人菀氏,卒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四月十二日,享年五十三。两人无子,以兄戴仲孙之子戴至德袭爵。戴胄的女儿嫁给了唐太宗的弟弟道王李元庆。 戴胄夫妇墓在陕西神禾原西麓、子午大道西侧,南距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村约700米,东北距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约8300米。2014年9月——11月考古发掘,出土墓志两盒。戴胄墓志盖篆书“大唐故民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武昌郡公戴府君墓志之铭”24字,夫人菀氏为“大唐故民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道忠公夫人菀氏墓志铭”。.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戴胄 · 查看更多 »

房琯

房琯(),字次律,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官员。.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房琯 · 查看更多 »

明珠

明珠可以指:.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明珠 · 查看更多 »

文孚

文孚(v,),博尔济吉特氏,字秋潭。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官员,曾任工部尚書。 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嘉庆十一年(1806年)为内阁侍读学士,十七年(1812年)为内阁学士、刑部侍郎。二十四年(1819年)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多次审理刑狱办事秉公,筹划精心。后任禮部尚書。道光二年(1821年)三月庚戌,接替穆克登額,擔任工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宗室禧恩接任。十四年(1834年)十二月为东阁大学士,次年二月为文渊阁大学士,十六年(1836年)七月因疾病致仕。谥号文敬。.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文孚 · 查看更多 »

文庆

文庆(v,),字孔修,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清朝官僚,道光、咸丰两朝军机大臣。.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文庆 · 查看更多 »

文祥

文祥(z;),瓜爾佳氏,字博川,號子山,盛京正紅旗人,清代晚期的政治人物,自強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文祥 · 查看更多 »

敦拜

敦拜,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 曾任左都御史。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己巳,接替席爾達,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后解。由温达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敦拜 · 查看更多 »

敬信

宗室敬信()、敬信,諡文恪,愛新覺羅氏,清朝皇室,政治人物。.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敬信 · 查看更多 »

性桂

性桂(v,),滿洲正藍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漕運總督。雍正十年四月乙巳,接替海壽,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改兵部尚書。雍正十年七月丙申,接替鄂爾奇,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通智接任。.

新!!: 吏部尚书列表和性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