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卓秉恬

指数 卓秉恬

卓秉恬(),字靜遠、靜波,號海帆,四川華陽縣(在成都市境)人,清朝大臣。 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殿試位列三甲第七十三名,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山東道監察御史,次年改吏科給事中。歷升工科掌印給事中、鴻臚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太僕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僕寺卿、太常寺卿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兵部尚書,歷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協辦大學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拜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晉武英殿大學士。仕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垂五十餘年,未嘗外任,為官清正嚴謹,作風敢言,皇六子奕訢師傅。鴉片戰爭爆發,上疏力主禁煙。咸豐五年(1855年),卒於任內,贈太子太保,諡文端。.

44 关系: 华阳县 (乾元)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大学士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奕訢奉天府少卿山东省工科左都御史东宫三师庶吉士府丞何凌漢嘉庆咸丰六科兵部尚书四川省礼部侍郎祁寯藻禁煙翰林院給事中監察御史道光順天府表字谥号鴉片戰爭鸿胪寺进士都察院陳官俊檢討殿試清朝湯金釗朱士彥成都市户部

华阳县 (乾元)

华阳县,中国旧县名,位今四川省成都市境。唐朝时由成都县划出,两县同城而治逾千年,构成了今成都市市区。今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的大部分曾属华阳县。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从成都县划出蜀县。乾元元年(758年),蜀县改名华阳县。得名华阳,据说是因古人论蜀之繁富有“地称天府,原号华阳”之说。唐朝时,两县同属蜀郡、成都府,皆为成都府治所。元朝时,成都府改成都路,仍隶之。明朝,成都路复为成都府。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成都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设华阳县,仍同属成都府。评价:冲、繁、难。 辛亥革命后,成都府废,1914年起,华阳县属西川道,后又废道复省,属四川省。1921年,华阳县与成都县合并为市,至1928年建立省辖成都市,其部分辖区划入成都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2日,民国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使解放军迅速完成对成都的合围。27日,解放军在成都会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率军进入成都城。其后,华阳县隶属川西行政区下属的温江专区。1959年,双流县被撤销分别并入温江县和华阳县。1965年,撤销华阳县,并入双流县,撤销前的县城驻地由中兴场镇改名为华阳镇。.

新!!: 卓秉恬和华阳县 (乾元) · 查看更多 »

協辦大學士

協辦大學士為中國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為从一品。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大學士與協辦大學士。在協辦大學士方面,滿人與漢人各兩名。 清人雅稱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中堂,而李鴻章於同治七年獲授協辦大學士,故時人多稱之為「李中堂」。.

新!!: 卓秉恬和協辦大學士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卓秉恬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卓秉恬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大理寺

大理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刑獄的中央审理机关。越南古代仿中国,亦设置有大理寺这一机关。.

新!!: 卓秉恬和大理寺 · 查看更多 »

太常寺

太常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

新!!: 卓秉恬和太常寺 · 查看更多 »

太仆寺

太僕寺,亦作冏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周穆王任命伯冏擔任周的太僕正,史官寫了冊書,名爲〈冏命〉。.

新!!: 卓秉恬和太仆寺 · 查看更多 »

奕訢

恭忠親王奕訢(z;),号乐道堂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异母弟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亲王」。统称“六王爷”;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发起者,曾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保守派對其鄙稱“鬼子六”。賜爵位世襲罔替,身後谥“忠”。.

新!!: 卓秉恬和奕訢 · 查看更多 »

奉天府

奉天府()是中國清朝府名之一,位於盛京。考语:冲,繁,疲,难,为“最要缺” 1644年清兵入關,滿清遷都北京後,原首都盛京改為留都。並設盛京五部。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于盛京城内置府,該府設府尹轄有治中,通判等官職。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裁府尹设知府,为奉天省治。1911年,承德县废入奉天府。1912年,清朝滅亡,該府廢除,置奉天县。.

新!!: 卓秉恬和奉天府 · 查看更多 »

少卿

少卿為中国古代官制之一。 在清朝,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中央部門的副首長。上級首長為卿。.

新!!: 卓秉恬和少卿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卓秉恬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工科

工科可指:.

新!!: 卓秉恬和工科 · 查看更多 »

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為中國明朝、清朝官制,都御史之一。清朝品等為從一品。1636年,清朝皇太極即位後,清政府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1644年,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新!!: 卓秉恬和左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新!!: 卓秉恬和东宫三师 · 查看更多 »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新!!: 卓秉恬和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府丞

府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丞,通“承”、有辅佐的意思。而府丞指的正是「府」編制中为次官或更低级的辅佐官。唐朝之後,府丞使用編制較少。清朝之後,此官制復用,也是輔佐官的沿用。例如宗人府內設有府丞。 Category:地方官.

新!!: 卓秉恬和府丞 · 查看更多 »

何凌漢

何凌漢(),字雲門,號仙槎,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藏書家,探花。.

新!!: 卓秉恬和何凌漢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卓秉恬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新!!: 卓秉恬和咸丰 · 查看更多 »

六科

六科,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即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與工科。在明朝,在體制上即為監察約制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會的制衡機構。 明洪武六年(1373年)門下省设给事中十二员,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明洪武十三年罷門下省僅留六科、尋隸翰林院承敕監,改隸通政司。六科加置諫院,設左右司諫各一人,左右正言各二人,後改名「元士」,又曰「士源」,或增至八十一人。明洪武二十四年、始更定六科給事中品秩。每科設都給事中一人。正八品。左右給事中二人從八品。翰林院庶吉士,其中有一部分人即被指定培養为六科給事中,這些人被稱為「六科庶吉士」,可見明太祖對其十分重視。明洪武三十三年定--,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为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所謂給事中為給事於殿廷之中。六科給事中的职责是「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 1723年起,六科改隸都察院,設給事中、筆帖式等官職。此機構位階小,權重。尤其封駁權,更是如此。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新!!: 卓秉恬和六科 · 查看更多 »

兵部尚书

兵部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稱,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職能相當於現代各國的國防部長。俗稱司馬、武部尚書、大司馬、夏官卿。.

新!!: 卓秉恬和兵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卓秉恬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礼部侍郎

部侍郎,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副長官,雅稱禮侍、小宗伯、儀曹貳卿、貳宗伯、貳春官。.

新!!: 卓秉恬和礼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祁寯藻

祁寯藻(),字叔穎,一字淳甫,避諱改實甫,號春圃、息翁,山西壽陽人。清朝大臣。.

新!!: 卓秉恬和祁寯藻 · 查看更多 »

禁煙

禁煙包括對在工作間和公眾地方吸煙的立法管制和工作健康安全規管。禁煙的基本理據是保護工人和市民,降低他們吸入二手煙甚至是三手菸的可能,二手菸增加罹患心臟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和其他急性、慢性疾病的機率。 近年來,由於越來越多人知道研究結果顯示二手菸害比一手菸嚴重,當一個人吸菸時,他主要是被他自己製造的二手菸傷害,而他鄰近的人受到的傷害不會比吸菸者少;因此很多國家都經通過不同形式的法律,對室內吸煙作出了禁制。禁煙的另外一些理據是減少了處理在易燃物時火災的風險、增強制造食物和藥物時的衛生、減少法律責任、減少通風系統需要的能源,和減少廢物量,同時禁煙也可減少員工請假之機會及增加戒菸率。 設立無煙工作間,旨在減少由二手煙引起,而可避免的壽命縮短、疾病和殘障。 此外,這些法例可減少醫療衛生的成本,改善工作生產力和降低社會的整體勞動成本,使社會在該範疇的職位和維持該範疇現有的職位和僱員。舉例說,在印地安那州,經濟發展局在2006年計劃經濟加速發展時,鼓勵各城鎮設立無煙工作間,以促進社會的職位增長。 禁菸政策的終極目標是在法律上將菸草視為毒品(在醫學及社會學上,菸草被視為毒品,與其他毒品的不同在於菸草合法但幾乎無醫療用途);鴉片、安非他命、古柯鹼等毒品,曾與菸草一樣可以合法濫用,但在全球的共識與努力下,成功的讓許多合法濫用者脫離毒癮、並將其非醫療使用及濫用視為毒品、合法使用則限縮在嚴格管理的醫療用途。.

新!!: 卓秉恬和禁煙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卓秉恬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給事中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新!!: 卓秉恬和給事中 · 查看更多 »

監察御史

监察御史,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御史的一種,隋朝开始设置。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督察處、政風室、ICAC、查貪局、清廉會、廉政署、監察院等等。.

新!!: 卓秉恬和監察御史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卓秉恬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順天府

順天府,中国明清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市区,但管辖面积不同。“順天府”也指该地区地方政府衙門,相当于现今北京市政府。.

新!!: 卓秉恬和順天府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卓秉恬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卓秉恬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鴉片戰爭

#重定向 第一次鸦片战争.

新!!: 卓秉恬和鴉片戰爭 · 查看更多 »

鸿胪寺

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 汉朝改秦代典客为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新!!: 卓秉恬和鸿胪寺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卓秉恬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都察院

察院,明清兩代稱之為都察院,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機構之一,功能屬監察機關。相當於今日之中華民國監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

新!!: 卓秉恬和都察院 · 查看更多 »

陳官俊

陳官俊(),字伟堂,山东濰县人。清朝官员。.

新!!: 卓秉恬和陳官俊 · 查看更多 »

檢討

檢討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在清朝之位階約為從七品。檢討職能通常為輔佐主官,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設置於如翰林院之中央機構官署,負責類似文書校注與法規編修的工作。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新!!: 卓秉恬和檢討 · 查看更多 »

殿試

殿试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唐高宗首創于显庆四年(西元659年),但规模不大。后来武则天于天授元年(西元690年)“策贡士于洛成殿”。后于宋开宝六年(西元973年)成为定例,由皇帝親自在皇宮中主持;有時皇帝會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這種形式傳至朝鮮、越南,也由當地的君主或親自、或派大臣主持。通過殿試錄取的就是進士,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新!!: 卓秉恬和殿試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卓秉恬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湯金釗

汤金钊(),字敦甫,又字勗兹,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清朝政治人物。有清名。.

新!!: 卓秉恬和湯金釗 · 查看更多 »

朱士彥

朱士彥(),字修承,揚州府寶應縣(今屬揚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

新!!: 卓秉恬和朱士彥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卓秉恬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户部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長官為户部尚书。 起源於三国,时设有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民部即户部前身,唐代以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称户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ISBN 978-7-5326-0083-0。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比如戶部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戶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遂废。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戶部,其首長為戶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戶曹,首長改稱戶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戶部的機構。.

新!!: 卓秉恬和户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