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府儒學教授

指数 臺灣府儒學教授

臺灣府儒學教授職隸屬於臺灣道時期之臺灣府,為臺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負責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品等雖不高,但是地位崇高。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從事教育方面,因此擔任該職的官員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58 关系: 吳啟進吳開業吳應造同治孫嶐尤垂青丁蓮乾隆康卓然康熙廖玉麟張士昊張正元張應聘嘉庆咸丰唐山 (清朝進士)光绪石朝棟王士鰲道光駱鍾球謝家樹黃大齡黃世模黃元寬郭美薛士中董文駒蔡登龍蔡時昇鄭克容鄭駬鄭重鄭拔進臺灣府臺灣道臺灣清治時期雍正陳廷煥陳謨陳賡元林元德林華昌林謙光林桂茂林早春林慶旺李中素杜成錦...楊見龍楊濱海楊承藩沈紹九沈鴻儒游光纘施德馨曾輝纘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吳啟進

吳啟進,清朝官員,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吳啟進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舉人。曾任福建福州府府學教授。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後升湖北光化縣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吳啟進 · 查看更多 »

吳開業

吳開業,字和眾,福建龍溪人,清朝官員。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海澄縣學中舉,雍正二年(1724年)成甲辰科進士,授福州府學教授。雍正十二年(1734年),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秩滿後,於乾隆三年(1738年)陞任安徽祁門知縣,不久致仕歸里,居家二十載。曾主講芝山書院。享壽九十歲。.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吳開業 · 查看更多 »

吳應造

吳應造(),字均大,一字徽人,福建福清人 ,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進士。乾隆九年(1744年)上任臺灣府儒學教授。該官職隸屬於臺灣道臺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擔任該職的官員主要負責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吳應造 · 查看更多 »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孫嶐

孫嶐,字平山,号蓼村,福建惠安人,中國清朝官員。 孫嶐為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由漳平教諭陞任臺灣府儒學教授,未到任以告老歸。.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孫嶐 · 查看更多 »

尤垂青

尤垂青,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尤垂青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進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三月由福建興化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湖北松滋知縣,推辭不就。.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尤垂青 · 查看更多 »

丁蓮

丁蓮,字青若,號霞瞻,福建晉江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父丁天禧爲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武進士。丁蓮幼孤力學,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癸巳恩科進士,任興化府教授,因為學行純粹,被巡撫陳璸延請主講鰲峰書院。不久,轉任臺灣府儒學教授,任內倡明經術,教化民眾。秩滿,升任儀徵知縣,未及到任即卒。著有《易經萃解》十二卷。.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丁蓮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康卓然

康卓然,中國清朝官員,福建龍溪縣人。 康卓然曾任福建連江縣教諭。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調任臺灣縣儒學教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署臺灣府儒學教授。次年升任京衛武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康卓然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廖玉麟

廖玉麟,福建閩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廖玉麟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進士。乾隆四十二年三月(1777年4月)由福建邵武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廖玉麟 · 查看更多 »

張士昊

張士昊,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福清人。 張士昊為康熙年間拔貢出身,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福安教諭陞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陞任廣東惠來縣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張士昊 · 查看更多 »

張正元

張正元,福建省屏南縣人,中國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張正元為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三甲進士。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福建泉州府儒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上任漳州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張正元 · 查看更多 »

張應聘

張應聘,中國清朝官員,福建同安人。 張應聘原姓曾,康熙二十年(1681年)舉人。曾任福建汀州府學教授。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後升任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張應聘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咸丰 · 查看更多 »

唐山 (清朝進士)

唐山(),号乐壶,中國清朝官員,福建莆田縣人。.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唐山 (清朝進士)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石朝棟

石朝棟,福建省侯官縣人,中國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石朝棟為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三甲進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福建延平府儒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石朝棟 · 查看更多 »

王士鰲

王士鰲,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省惠安縣人。 王士鰲爲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四月由福州教授調任台灣府儒學教授。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閏五月兼攝台灣府儒學訓導。.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王士鰲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駱鍾球

駱鍾球,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10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駱鍾球 · 查看更多 »

謝家樹

謝家樹,字維城,號蘭邨,福建歸化(今明溪)人,清朝官員。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曾任建寧府儒學教授。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調任台灣府儒學教授,以丁憂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由福州教授再次調任,次年(1762年)閏五月兼攝台灣府儒學訓導,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謝家樹 · 查看更多 »

黃大齡

黃大齡,福建省晉江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黃大齡為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進士。嘉慶十七年(1812年),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同年底調任福建汀州府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黃大齡 · 查看更多 »

黃世模

黃世模,福建古田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黃世模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進士。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1773年12月)由福建漳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黃世模 · 查看更多 »

黃元寬

黃元寬,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福清縣人。 黃元寬為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科福建鄉試第一名舉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進士。乾隆十二年(1747年)上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黃元寬 · 查看更多 »

郭美

郭美,字名周,福建福清人,中國清朝官員。 郭美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進士第三甲八十九名。授邢台县知县。乾隆三年(1738年)上任台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郭美 · 查看更多 »

薛士中

薛士中,字仲黃,福建福清人,中國清朝官員。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二甲四十二名。初授昌黎县尹。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由漳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丁憂去職。乾隆五年(1840年)再任。這一年,督學楊二酉奏請海東書院仿照直省書院事例,選拔諸生入院學習,并以府學教授為師。知府錢洙遴選數十人,以薛士中為師。.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薛士中 · 查看更多 »

董文駒

董文駒,字道實,號羅峰,福建閩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董文駒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三甲進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福建福寧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董文駒 · 查看更多 »

蔡登龍

蔡登龍,中國清朝官員,福建同安金門人。 蔡登龍為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科舉人。任福寧教授。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調任台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蔡登龍 · 查看更多 »

蔡時昇

蔡時昇,字詒茂,福建晉江人,中國清朝官員。 蔡時昇為康熙十九年(1680年)舉人。祖父蔡鵬霄,官至太僕寺少卿,曾任福建福州府學教授。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蔡時昇 · 查看更多 »

鄭克容

鄭克容,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57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鄭克容 · 查看更多 »

鄭駬

鄭駬,是中國清朝官員,福建連江縣人。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補科舉人。康熙年間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鄭駬 · 查看更多 »

鄭重

鄭重,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18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鄭重 · 查看更多 »

鄭拔進

鄭拔進(),福建南安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鄭拔進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由漳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後陞任廣東仁化縣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鄭拔進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臺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道

臺灣道為1727年-1885年清代臺灣212年間的最高官衙之一,另外還有臺灣府,而後者才是正式的清代行政區劃。「道」,本是清代的「省」(福建省)之派出機構,不算是正式地方行政區劃,所以清代臺灣前期,福建省管轄的臺灣府,才算是清代臺灣的正式行政區劃。但清中後期,「道」的權力漸增,全清朝內地各省轄區的各「道」皆然,「道」逐漸成為介於清代的「省」與「府州」之間的新一層「準行政區劃」,這不獨臺灣道為特例,然而臺灣道也因此逐漸凌駕於臺灣府之上,但同樣都還是受福建省節制管轄。 臺灣道前身為1684年—1727年的臺廈道。1885年臺灣建省,但因為福建與臺灣仍有相當密切的行政體系關係,因此臺灣省的正式名稱仍為「福建臺灣省」。然而臺灣建省後,臺灣道的編制仍在,所以也曾造成淮軍系的臺灣巡撫劉銘傳與湘軍系的臺灣道道員劉璈彼此不合,相互爭權。.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臺灣道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陳廷煥

陳廷煥,福建省侯官縣人,中國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陳廷煥為嘉慶十年(1805年)乙丑科三甲進士。道光八年三月(1828年4月)由福建漳州府儒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道光十二年(1832年)調任興化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陳廷煥 · 查看更多 »

陳謨

陳謨可以指:.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陳謨 · 查看更多 »

陳賡元

陳賡元,中國清朝官員,福建閩縣人。 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進士。嘉慶二十二年(1815年),出任臺灣府儒學教授。該官職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官員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溝通。.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陳賡元 · 查看更多 »

林元德

林元德(),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福清縣人。 林元德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三甲進士,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一月由建寧府教授調任台灣府儒學教授,乾隆十六年(1751年)八月因病卒於任內。.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林元德 · 查看更多 »

林華昌

林華昌,中國清朝官員,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蔡登龍為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科舉人。任漳州府府學教授。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陞任江蘇常熟縣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林華昌 · 查看更多 »

林謙光

林謙光,中國清朝官員,福建長樂人。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科副貢。曾任延平府學教授。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台灣府儒學教授。康熙三十年(1691年)陞任浙江桐鄉縣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林謙光 · 查看更多 »

林桂茂

林桂茂,福建省霞浦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林桂茂為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進士。道光元年十月(1821年11月)由福建邵武府儒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林桂茂 · 查看更多 »

林早春

林早春,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甌寧人。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恩科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道光五年四月兼署臺灣府儒學教授。次年六月兼署臺灣縣儒學訓導。.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林早春 · 查看更多 »

林慶旺

林慶旺,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福清人。 林慶旺為南明隆武二年丙戌舉人,入清後,又成順治副貢。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福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林慶旺 · 查看更多 »

李中素

李中素,字鵠山,號怍菴,中國清朝官員,湖北麻城人。 李中素為貢生出身。本任湘鄉教諭,因政績卓著,擢為閩縣知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調任臺灣府臺灣縣知縣,曾暫攝教諭之職。三十六年(1697年)卒於任內。李中素為官勤政,善於辦理訴訟,重視教育。其身故後,卻因為倉穀潮濕腐爛,導致家屬羈留賠補,直到十年後才得以歸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李中素 · 查看更多 »

杜成錦

杜成錦,是中國清朝官員,福建侯官縣(今屬福州市)人。 杜成錦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福建泉州府儒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杜成錦 · 查看更多 »

楊見龍

楊見龍,中國清朝官員。福建平和人。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舉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台灣府儒學訓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署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楊見龍 · 查看更多 »

楊濱海

楊濱海,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中國清朝官員。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二甲進士。道光五年十一月(1825年12月)由福建漳州府儒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楊濱海 · 查看更多 »

楊承藩

楊承藩,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45年上任臺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臺灣道臺灣府,為臺灣清朝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臺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楊承藩 · 查看更多 »

沈紹九

沈紹九,中國清朝官員,福建閩縣人。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科三甲進士。同治四、五年間曾任臺灣府儒學教授,光緒十年(1884)年任臺北府儒學教授。後陞任江西崇仁縣知縣。.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沈紹九 · 查看更多 »

沈鴻儒

沈鴻儒,福建永定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沈鴻儒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進士。乾隆五十五年五月(1790年6月)由福建延平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沈鴻儒 · 查看更多 »

游光纘

游光纘,字萼垣,福建霞浦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游光纘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進士。乾隆五十八年九月(1793年10月)由福建福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游光纘 · 查看更多 »

施德馨

施德馨,字聞于,中國福建晉江人,南靖籍,中國清朝官員。.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施德馨 · 查看更多 »

曾輝纘

曾輝纘,中國清朝官員。福建閩縣人。 曾輝纘為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舉人。曾任福建漳浦縣教諭。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上任臺灣府儒學教授。該職務隸屬於臺灣府,為臺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主要負責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而擔任該職務的官員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府儒學教授和曾輝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府儒學教授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