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

指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Anti-Stalinist left)泛指各种反对和批判斯大林、斯大林主义和斯大林模式的左翼政治理念。 这一术语也可以用来指代反对独裁、个人崇拜和警察国家的左翼反对派。他们反对极权主义的斯大林主义政权,如毛泽东、金日成、恩维尔·霍查、瓦尔特·乌布利希、博莱斯瓦夫·贝鲁特、拉科西·马加什、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波尔布特、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等人执掌的政权。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包括以下政治流派:.

23 关系: 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右翼反对派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左翼共产主义左派个人崇拜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瓦爾特·烏布利希独裁警察国家铁托主义金日成恩維爾·霍查極權主義毛泽东民主社会主义波尔布特斯大林斯大林主义新左翼无政府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拉科西·马加什

博莱斯瓦夫·贝鲁特

博莱斯瓦夫·贝鲁特(Bolesław Bierut;;;出生名:博莱斯瓦夫·贝尔纳茨基(Bolesław Biernacki),又曾改名为耶日·博莱斯瓦夫·贝拉克(Jerzy Bolesław Bielak)和博莱斯瓦夫·比尔科夫斯基(Bolesław Birkowski) Biuletyn Informacji Publicznej.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博莱斯瓦夫·贝鲁特 · 查看更多 »

右翼反对派

右翼反对派(Правая оппозиция)是布尔什维克党在1920年代的一个派系,派系的核心人物为尼古拉·布哈林、阿列克谢·李可夫以及米哈伊尔·托姆斯基。“右翼反对派”是政敌给予该派的称呼,该派对此名称持拒绝和批判态度。该派及其各国支持者自称国际共产主义反对派。 右翼反对派最早在1924年与约瑟夫·斯大林及其支持者结为同盟,其领袖布哈林详细叙述了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1927年12月,他们联手将列夫·托洛茨基、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列夫·加米涅夫为首的“”开除出党。但托洛茨基的左翼反对派势力失势后,斯大林对抬头的右翼反对派势力产生警觉并把他们视为威胁。右翼反对派主张让富农和致富,遭到斯大林猛烈抨击。此后,在大清洗中遭到斯大林的迫害和清算。.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右翼反对派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语:Nicolae Ceauşescu,),罗马尼亚共产党政治家、罗马尼亚獨裁者。1965年至1989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1967年至1989年间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74年起兼任羅馬尼亞總統,為該國首任總統。 在齐奥塞斯库当政的第一个十年间,与冷战期间其他华约国家不同,罗马尼亚对西欧和美国实行了开放的政策。罗马尼亚前任领导人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于1958年成功使苏联军队撤出罗马尼亚。而齐奥塞斯库则继承了前任领导人的策略。 在齐奥塞斯库统治的第二个十年,其獨裁政权变得愈发残酷和压迫,是东欧集团中斯大林体制最为严重的国家。其统治个人崇拜、民族主义泛滥,与西方国家和苏联关系恶化。齐奥塞斯库政权于1989年国内爆发革命被推翻,其本人及其妻子则被枪决。罗马尼亚政府在处决了齐奥塞斯库夫妇后立即宣布废除死刑。.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 查看更多 »

左翼共产主义

左翼共产主义(Left communism)是一些自称为“共产主义左翼”的人创建的政治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共产国际在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和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所采取的立场更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进而批判布尔什维克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 左翼共产主义者认为他们比列宁主义者、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及其他一些革命社会主义派别站在更左的立场上。 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在政治和理论上对许多左翼共产主义者具有深刻影响,虽然她在这一政治思潮正式形成以前就已去世。左翼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阿马迪奥·博尔迪加(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潘涅库克(荷兰、德国著名共产主义活动家)、赫尔曼·高特、奥托·吕勒、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保罗·马蒂克等人。 左翼共产主义者不认同列宁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不应该参加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或参加保守的工会。但是,在批评列宁主义这一议题上,许多左翼共产主义者意见不一;左翼共产主义者中的“委员会共产主义者”批评布尔什维克党以“精英党”的形式运作,并强调建立更加自主的工人阶级组织;而另外一些人,如阿马迪奥·博尔迪加则强调政党的作用,并批评多党制国家的存在。 目前,有两个左翼共产主义国际组织存在,它们是国际共产主义潮流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倾向。.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左翼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左派

左派,又稱左翼,左派支持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也就是親社會主義,和右派以階級和秩序相對,也就是親保守主義。左派是指激進主義,甚至是革命黨,是和反动和独裁政府持相反政治取向的人。 「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國國民議會中坐在左側,反對當時法國的君主制,支持共和制、反教權和世俗化的派別便稱為左派,而議會右側是保王黨議員,代表保王派、天主教会、贵族及后期包含资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在資本主義國家,會稱反資本主義的激進社會主義政黨是左派。在二十世紀初的俄國共產主义革命時代,反對及要推翻俄國沙皇皇室的共產主義革命政黨,又被稱為「左派」。.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左派 · 查看更多 »

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Cult of personality;культ личности)指以大规模宣传手段将某个人在一个社群中塑造成崇拜对象,通常都通过媒体手段将其人格形象理想化、英雄化甚至神化。 当政府利用大众媒体、宣传及其他方式予以不质疑的奉承和频繁的颂扬、美化等等,将某一在世(或已身故)的政治领袖塑造为英雄化、神化、理想化的公众形象,则自然会产生個人崇拜的群眾現象。這些崇拜与人类本身具有的英雄仰慕等心理类似,但区别在个人崇拜是非自主性的仰慕,必须同時伴随大量可被限制的單一媒介,將一位普通人物,進行一边倒的形象包裝、過度高估的領袖特質等荒腔走板的宣傳,在常態下通常人都有缺點,而個人崇拜的民眾卻說無法說出來。此外,對偶像的負面批評通常是不被容忍的和不配存在的,會被視為錯誤、反動思想,甚至到了不配合表達效忠(如統一佩戴胸章)就會被整肅的程度,這點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差別。.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个人崇拜 · 查看更多 »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

1949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慶祝國際兒童節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團舉著哥特瓦爾德(左)和斯大林(右)的肖像。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捷克语:Klement Gottwald,1896年11月23日—1953年3月14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领导人,摩拉维亚的德裔。.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烏布利希

瓦爾特·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德國共產政治家。他亦是首位東德領導人(統一社會黨總書記)。烏布利希在萊比錫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個裁縫,而父母都是社會民主黨的活躍份子。烏布利希少時於德國國民學校上學,並學會了木匠的手艺。之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至1918年)其間在波蘭、塞爾維亞及西部前線服過兵役。1973年因中风,逝世于东柏林。 Category:東德政治人物 Category:蘇聯英雄 Category:萊比錫人 Category:德國共產主義者 Category:冷戰時期領袖 Category: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 Category:国际列宁学校校友.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瓦爾特·烏布利希 · 查看更多 »

独裁

裁(autocracy),也譯為專制、專政,政治學名詞,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及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殘暴之手段實行統治之方式。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dictatorship)。.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独裁 · 查看更多 »

警察国家

警察国家(又譯警察社會;Police state),為政治學及社會學術語,描述一种政府自称為人民的監護者及擁有法定權力,在缺乏法律程序的前提下以行政力量控制人民及違反人民意願,指導人民如何生活的社會。.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警察国家 · 查看更多 »

铁托主义

铁托主義(Titoizam;Titoism)是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总统約瑟普·布羅茲·铁托命名的一種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體系。铁托主义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铁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拒絕服從由莫斯科發布的命令,由此蘇聯和南斯拉夫之間在外交与政治经济路线上产生了重大的分裂。 铁托主义主张采用较温和的分权模式治理国家,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政治理论体系相比,是一种较稳健和自由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Political Science》第12版,Michael G. Roskin著,PEARSON出版,ISBN:9780205075942.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铁托主义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恩維爾·霍查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阿爾巴尼亞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獨裁者,曾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和部长会议主席,掌權长達40年之久。 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阿尔巴尼亚抵抗者先后打败了法西斯意大利占领军和纳粹德国占领军,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阿尔巴尼亚这一落后贫穷的巴尔干小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 霍查以在国内残酷清洗政治异己(打倒多个“反党集团”,清洗大批党政军干部)、在国际上和盟友(南斯拉夫、苏联、中国)决裂并攻击各国各党领导人著称。 霍查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和主张被称为霍查主义,该理论继承斯大林主义的衣钵,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以及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被其称之为“披着反修外衣的新修正主义”的毛主义),其影响持续至今。在国际共运中奉行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组织和个人被称为“霍查派”,他们成立了国际组织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 霍查于执政后期,主持制定了阿尔巴尼亚1976年宪法,宣布消灭国内一切宗教、税收和内外债,还宣称阿尔巴尼亚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和“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恩維爾·霍查 · 查看更多 »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極權主義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是一種把现代民主宪政和社会主义经济合为一体的政治意識形態。由于何为“民主”、何为“社会主义”存在很大争议,民主社会主义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民主”通常意味着普选、多党制、司法独立、政治自由,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一党专政。而社会主义经济则需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模式可以为计划经济、参与型经济或者市场社会主义。在实际执政过程中,许多民主社会主义者允许了多样型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取缔市场经济,并着重于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和财富的再分配。民主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它比一般的社會民主主義更为左倾;大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在政治光谱上属于左翼,少部分则属于极左翼。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也参加社會民主主義者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民主党。.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民主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波尔布特

波爾布特(,取自Politique Potentielle,意为“强大政治”;),原名沙洛特萨(),柬埔寨华人后代, 红色高棉最高领导人、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1976年至1979年間出任民主柬埔寨總理與橡膠種植工人工會代表。因為其主張的反苏政策,他的政权曾受到中国、美國、泰國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但由于之后奉行极左政策和大屠杀,后又普遍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波爾布特曾组织抵抗法国殖民與反西哈努克的运动,1975年带领发动红色高棉运动,推翻原来亲美国的朗诺政權,建立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试图仿效毛泽东的政策,实行全面人民公社。他在执政期间实行农业集体化,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到农村的集体农场劳动。在全国进行种族灭绝式大清洗,并下令屠杀持不同政见者。在他的统治下,货币被取消,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未实现,反而造成国家经济全面崩溃。在他統治期間,被处死或者饿死的人(包括共产党内的许多被怀疑对他不忠的领导人)約一百万到三百萬人,占當時約八百萬人口的四分之一。Heuveline, Patrick (2001).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波尔布特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義(Сталинизм)狭义上是指一套以苏联1929-1953年间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论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运行机制。其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手段,建立起围绕某一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政治氛围,并以此来保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政治引导。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模式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曾被认为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就是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基本上保持的仍是已经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列夫·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義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反共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所以在广义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并且延续约70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戈尔巴乔夫为了克服危机,认为“必须粉碎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有关的一切东西”,同“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彻底决裂”。但戈尔巴乔夫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失败,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斯大林主义 · 查看更多 »

新左翼

新左翼(New Left),又称新左派,是一个政治术语,笼统地描述自20世纪60年代后在各国兴起的左翼意识形态,与先前存在的传统左翼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新左派”一词通常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具体定义。.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新左翼 · 查看更多 »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於提升個人自由及廢除政府當局與所有的政府管理機構。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無政府主義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無政府狀態、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有人认为莊子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Murray Rothbard.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无政府主义 · 查看更多 »

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Троцкизм;Trotskyism)是馬克思主義、列宁主义的一個流派,其名稱來自其最早的理論建立者、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第四国际精神领袖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托洛茨基主义 · 查看更多 »

拉科西·马加什

拉科西·马加什(Rákosi Mátyás; ),匈牙利共产主义政治人物,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在1945~1956年期间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担任匈牙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人稱「匈牙利的史達林」。1892年生于现位于塞尔维亚境内的巴奇考地区奥道乡,1971年去世于苏联下诺夫哥罗德。 他是一個堅定的史達林主義者,先後任黨的總書記、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主席,1952年兼任匈牙利總理,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為1949年以後佔上風的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錯誤的主要代表人物。1953年史達林死後,在蘇聯新任領導人赫魯雪夫干涉下被迫將總理的位置讓給具有改革思想的納吉·伊姆雷。但拉科西仍任黨的第一書記,1955年時他將納吉趕下台。由於長期堅持史達林主義和屈從莫斯科,拉科西大失人心。1956年7月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中央全會,確認了1955年黨的領導重犯了1953年6月以前的部分錯誤,決定解除拉科西·馬加什的領導職務。匈牙利事件爆發,拉科西遂離開布達佩斯流亡蘇聯,之後一直僑居蘇聯直至逝世。.

新!!: 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和拉科西·马加什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