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卜辞

指数 卜辞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卜辞或《卜辞》指中国晚商巫师进行占卜活动而刻在牛胛骨、龟甲等兽骨甲壳上的文字记载,亦指近现代学者整理晚商的甲骨文字而汇编的纂集。 卜辞中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相差甚远,不易阅读理解。古汉字学、考古学者等为此作了解读工作,将出土刻有甲骨文字的甲骨文物整理成书。 一条完整的卜辞有前辞(叙辞、述辞)、命辞(贞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刻契时间不一。前辞记录占卜时间与求问天神的占卜人名,起到叙述作用,所以又称作叙辞和述辞。命辞记录具体占卜事项,求问天神的问题,又称作贞辞。占辞纪录占卜结果,这是巫师根据骨甲裂痕分析天神给予的答案。验辞记录事后占卜事项的结果,评价占卜内容是否被验证。 占卜过程由选材开始,根据求问人的地位与占卜事项的重要性选择兽骨龟甲的大小和品质。再将选好的材料锯磨加工,直至表面洁白平滑。下一步在骨甲背面凿钻一道凹槽和一个枣大的圆穴。巫师在这槽穴用火烧灼,使薄细的骨甲正面形成裂痕。巫师根据裂痕趋向辨解天神意愿,在骨甲上用刀具刻写卜辞。裂痕夾角接近90度為「是」遠小於90度為「否」在中間則為「不確定」。验辞待事后最后刻契,而后当作档案资料储藏于地下坑穴中。 三千二百年后,小屯村的农民耕作时无意发现。当地农民将其磨碎成粉,敷在伤口上,惊讶发现可以起到止血愈合作用,便转售中医药铺。1899年秋,國子監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派仆人去购买药品。买回的药品中有几片刻有符号的“龙骨”,他发现这实际是古代的文字,遂派仆人到全城药铺搜买。1908年,国学学者罗振玉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调查,搜到约二万片甲骨。1936年6月12日,小屯村北宫殿区发现一个甲骨坑,储藏带字甲骨17096片。1973年又在小屯村之南发掘出带字甲骨5041片。1991年秋又搜得579片带字甲骨。 截至2010年,甲骨物品仍以小屯村殷墟出土物品为多,记录了晚商盘庚迁都于殷(约前1300年)至帝辛纣王约273年的占卜事项。为中国黄河中下游文明最早的文字记录。.

22 关系: 占卜安阳市上帝中國國子監祭酒商朝王懿荣纣王罗振玉甲骨学甲骨文盘庚盘庚迁殷龜板郭沫若肩胛骨陈梦家殷墟殷都区殷虛卜辭綜述汉字河南省

占卜

占卜(英語:Divination)是藉由超自然或以術數運算方法來推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的神祕學活動。.

新!!: 卜辞和占卜 · 查看更多 »

安阳市

安阳市,古称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 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2009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新!!: 卜辞和安阳市 · 查看更多 »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新!!: 卜辞和上帝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卜辞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祭酒,根據歷代正野史記錄來看,歷朝代,皆設立國子監祭酒的官位,代君主祭拜天冥地海瓏鳳鬼神,以酒灑天地,上供下施,以便餵養諸瓏鳳鬼神眾。叩謝天冥恩德已表國君最高無上大敬意義。為中國宋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在宋神宗元豐改制後始創,為國子監最高負責人,地位等同於國立大學校長。多由宰相兼領,其佐貳官為國子監司業。主掌國子、太學、武學、律學、小學的政令,以及課試、升黜、教導之事,同時也負責替學官打考績。此外,依照太學三舍法的規定,屬最低階的外舍太學生須於季終,依序接受學諭、學錄、學正、博士的考試,最終再由祭酒與司業加以考核,視其成績,決定是否可以升至內舍。 明、清時為中央政府官職之一,但品等僅為從四品。該官職隸屬於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主要任務為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其上為監事大臣,轄下有監丞等輔佐官職。 至1913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才職廢除。 祭酒官職本意義,本為祀奉官,位置從四品至正五品左右不等,本來設置此位是宮廷在拜天謝地與佳節慶典時代天子國君監督各種禮儀與拜祭奉祀監察督導諸眾事,後並以代君叩謝天地用酒杯澆灌祭祀天地之祀奉官位,後調用與國師,太師,祭師身邊服務官僚屬體系,但,後來變成隨著歷史改變後來的高官帝王拿來被私用,反成私用祕書官。至於根據史料記錄,國子,意義本名為,代天子國君之代表,能稱國子爵。國子爵代國君祭祀天地扣拜瓏鳳鬼神,以情於理,皆本該然。 祭酒則是漢朝末年的官職,由曹操魏王所創,最早追溯可源與夏商周時代之官品職位役階。 與功曹、僕射等為同類官職,不同的是祭酒只封與文官,類似現在的辦公室主任或者秘書職務,沒有實際權力。曹操著名謀士郭嘉就曾經擔任軍師祭酒。後來演化為多功能官職,比如太樂祭酒、太常祭酒等等。可以理解為正位副職。.

新!!: 卜辞和國子監祭酒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卜辞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王懿荣

王懿榮(),字正孺,號廉生,山東福山縣(今煙臺市福山区)人。晚清翰林,曾三任國子監祭酒。八國聯軍之役拜京師順天團練大臣,不願投降洋人,自殺殉國。追贈侍郎、榮祿大夫,諡文敏。王懿榮精通金石學,被普遍認為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

新!!: 卜辞和王懿荣 · 查看更多 »

纣王

#重定向 帝辛.

新!!: 卜辞和纣王 · 查看更多 »

罗振玉

罗振玉(),字叔蕴,号雪堂,江苏省淮安府人,金石学家。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甲骨四堂之一。他的四个儿子罗福成、罗福苌、罗福葆和罗福颐都是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卒諡恭敏。.

新!!: 卜辞和罗振玉 · 查看更多 »

甲骨学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甲骨学()是以中国上古时期甲骨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甲骨学可分为狭义甲骨学和广义甲骨学。狭义甲骨学局限于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研究,是一门古文字学。广义甲骨学则举凡以甲骨卜辞为承载体论述上古历史文化皆得纳入,这包括整合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化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深入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甲骨卜辞的一些自身规律,这是一门多元的专门性学科。甲骨文发现初期,甲骨文被称作“契文”,甲骨文的研究被称作“契学”。1930年代以来,随着学者对甲骨卜辞的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卜辞背后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知,甲骨学与甲骨文这两个概念逐渐分开。1931年,周予同首次提出“甲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宇信强调,甲骨文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但其对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在于文字释读学之外的甲骨学,并随着甲骨学的发展,愈益为学者所认识。甲骨学则是对甲骨文自身固有的规律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来窥视上古的历史、社会、习俗。不能把甲骨文与甲骨学混为一谈。.

新!!: 卜辞和甲骨学 · 查看更多 »

甲骨文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新!!: 卜辞和甲骨文 · 查看更多 »

盘庚

庚,中國商朝中后期君主。子姓,名旬。汤之九代孙,帝祖丁之子,帝阳甲之弟,《太平御覽》引《史記》稱其在位28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把盘庚時期定在前1300年左右。.

新!!: 卜辞和盘庚 · 查看更多 »

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為发生在前1300年左右,中国商朝的一个历史事件。 商朝君主盤庚曾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历史上被成为“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經歷了一段繁盛時期,故後世又稱商為「殷商」。盤庚遷殷為九世之亂畫下句點。 Category:商朝政治 Category:安阳历史 Category:商朝历史事件.

新!!: 卜辞和盘庚迁殷 · 查看更多 »

龜板

板是龜鱉目動物的腹甲。龜板是中藥材一種,龜苓膏的主要材料。 性寒味甘。功效為滋補腎陰、補腎;提高白血球數量,增強免疫力。主治頭痛、暈眩、手足震顫、驚悸失眠及月經過多等。 基本上,龜板的選料使用肉食龜或雜食龜是最好,草食龜其次,但現今的肉食龜與雜食龜多為保育動物以及成本的考量,中藥行所售的龜板多為草食龜。.

新!!: 卜辞和龜板 · 查看更多 »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新!!: 卜辞和郭沫若 · 查看更多 »

肩胛骨

肩胛骨(scapula)位於胸廓背部,在第2至第7肋骨的高度,為一大的三角形扁平骨。.

新!!: 卜辞和肩胛骨 · 查看更多 »

陈梦家

陳夢家(),筆名陳漫哉,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新月派詩人,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建政后被定为右派,饱受虐待,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新!!: 卜辞和陈梦家 · 查看更多 »

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中叶,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卜辞和殷墟 · 查看更多 »

殷都区

殷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市辖区。面积7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2万。邮政编码455004,区政府驻梅东路,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在此處。.

新!!: 卜辞和殷都区 · 查看更多 »

殷虛卜辭綜述

《殷墟卜辭綜述》,陳夢家作品,是甲骨文研究的百科全書。 《殷墟卜辭綜述》於1956年出版,全书分:总论、文字、文法、断代上、断代下、年代、历法天象、方国地理、政治区域、先公旧臣、先王先妣、庙号上、庙号下、亲属、百官、农业及其他、宗教、身分、总结、附录。約70萬字,總結了甲骨文的發現至1956年的成果。是甲骨文研究領域的權威著作之一,至今仍被經常引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就发表了《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等论文,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陈梦家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開始撰寫此書。陈梦家对近代以来甲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例如董作宾提出了“文武丁卜辞时代之谜”的分期说,陈梦家提出异议,他把“文武丁卜辞”分为“子组”“师组”“午组”三组卜辞,并且认为它们都属于第一期武丁时代。陈还指出《粹编》、《佚存》、《摭续》、《邺三》、《遗珠》等“皆有一部份系康、武、文卜辞”。陳夢家還認為“早期龟甲与牛骨并用,康、武、文多用牛骨,罕用龟甲”,通過對甲骨卜辭的研究證明:“殷代的帝是上帝,和上下之‘上’不同。卜辭的‘天’沒有作‘上天’之義的,‘天’之觀念是周人提出來的。”.

新!!: 卜辞和殷虛卜辭綜述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卜辞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卜辞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卜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